第三章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要求材料的表面应尽可能光滑。
因为光滑的表面与粗糙的表面相比,产生的激肽释
放酶少,从而使凝血因子转变较小。
已经发现多孔表面有促进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 聚 四 氟 乙 烯 人 工 血 管 内 腔 有 许 多 60 ~ 90um 的 小 孔 内 皮 细 胞 均 匀 覆 盖 血 管 内 腔 --- 良 好 抗 凝 血 效 果 。
表面孔径降低为10~30um,内皮细胞部分覆盖,抗凝血效 果降低。
但是内表面多孔人工血管长期使用时易于破损、 失效率较 高,这个问题还有待解决。
美国戈尔人工血管
组织工程对高分子支架及材料的要求
孔径和形态
(左)材料表面的拓扑结构 (右)材料表面的生物特异性识别
3.1.2 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现状:已建立材料表面形貌与细胞、组织黏附行
3.2.2 涂布白蛋白涂层 理论依据:材料与血液接触时首先是材料表面 吸附血浆蛋白。蛋白质吸附层的组成与构象决 定了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表面吸附层主要是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蛋 白质的构象发生改变---激活凝血因子与血小板 ---凝血级联反应而形成血栓。 表面吸附层主要是白蛋白时,可以防止凝血 的发生。
控制材料表面的粗糙化主要有以下方法: 用精密的机械加工方法在材料表面加工出约 500 um尺寸的 螺线、台阶和孔等。
用微机械和微刻蚀技术获得 3~10 um 深度且距离和形状均
可精确控制的粗糙表面; 用等离子体喷涂复型方法及离子束轰击方法, 能获得精 确的表面显微形貌。
对于与血液接触的医用生物材料:
影响材料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因素有: 表面成分(XPS); 表面结构(SEM/AFM); 表面形貌; 表面亲(疏)水性(接触角); 表面电荷; 表面硬度; 表面的导电特征; 表面的能量状态; 物理及力学特性。
来自百度文库
3.1 表面形貌与生物相容性 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材料的表面形态密切相关。 (1)平整光洁的材料表面: 与组织接触后,周围形成一层较厚的与材料无结合 的包囊组织。由成纤维细胞平行排列而成,容易形 成炎症和肿瘤。 (2)粗糙的材料表面: 促使细胞和组织与材料表面附着和紧密结合。粗糙 表面对于细胞、组织的作用并不完全是增加接触面 积,而是粗糙表面择优粘附成骨细胞、上皮细胞。
技术要点和方法:
内皮细胞在人工血管表面有效地粘附,是决定内皮细胞种 植技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常采用的内皮细胞种植方法:
(1)将从自体获得的内皮细胞培养、繁殖2~3代; (2)与血液混合注入人工血管腔内; (3)在37℃、50%CO2及旋转条件下培养3h; (4)细胞培养液融合培养7~10天; (5)内皮细胞在材料表面融合成单层; (6)进行外科植入手术,可保证种植的内皮细胞粘合牢固。
进行表面修饰的几种方法:
3.2.1 种植内皮细胞
理论依据: 正常血管的血管壁表面内皮细胞层,是维持血管表面不 发生凝血的重要组织。 种植了内皮细胞的人工血管具有抑制血小板激活的作用。
内皮细胞化的人工血管比纯人工血管释放5-羟色胺要少
得多。这是由于内皮细胞释放的一些低分子物质如托品因、 肾上腺素、前列腺素等具有可抑制凝血因子、血小板等的 功能。
在随后的组织生长过程中,材料的表面粗糙度为1~
3 um时,
显著促进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附着和生长。
降低包囊组织的厚度。
更粗糙和更光滑的表面则无此效应。这种作用与材 料性能无关。
聚氨基甲酸乙酯(PU)
3.1.1表面形貌的影响
“接触诱导” (contact guidance) 作用:即细胞在 材料表面的生长形态受材料表面形态的调控,例如 平行犁沟状表面—成纤维细胞沿沟取向生长。已发 现: 上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神经轴突、 成骨细胞等
对于与骨接触的医用生物材料:
与骨接触的材料表面具有一定粗糙度可促进骨与材
料的接触,可显著促进矿化作用。
从增加界面结合性能的角度考虑,若植入表面多孔, 如多孔的金属人工关节、多孔的陶瓷人工骨 (表 面存在)将显著促进组织长入,当孔径超过100 um 时有利于形成骨芽细胞和骨组织长入。 但是需要考虑多孔结构对材料力学强度的影响, 尤其是对疲劳性能的不利影响。
另外在人工血管表面预涂碳原子、蛋白(胶原、明胶 (Gelatin)、或纤连蛋白等,也均可增加内皮细胞种植的 牢固性。
内皮细胞种植方法用途: 人工血管; 生物心脏瓣膜,使瓣膜抗退化能力提高。
内皮细胞化研究的热点: 怎么样获得结合牢固的、均匀覆盖的单层内细 胞层,以减少因基质的暴露而导致的血栓。 解决种植方法的一些局限性如: (1)从自体获得的细胞数量有限; (2)内皮细胞的体外种植时间较长; (3)存在潜在的污染威胁等。
形式的物质交换,容易被人体系统视作异物,因而
产生各种排斥反应。
表面修饰定义:在对生物医用材料与生物体相互
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入,尤其是对分子水平上的信
息传递与识别的逐渐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备
出具有类似于生物体的表面结构, 通常将这类
工作称为表面修饰。
目的:研究制作能够避免被体系识别为异物的人 工器官。
3.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
西南大学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 肖波
目录
表面形貌与生物相容性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修饰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等离子体注入表面改性 表面涂层与薄膜合成法 自组装分子单层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研究的重要性: 生物材料长期(或临时)与人体接触时,必须充 分满足与生物体环境的相容性,即生物体不发生任 何毒性、致敏、炎症、致癌、血栓等不良生物反应。 这些都取决于材料表面与生物体环境的相互作用。 控制和改善生物材料的表面性质,是改善和促进 材料表面与生物体之间的有利相互作用、抑制不利 的相互作用的关键途径。
为之间的关系;
方向:
(1)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材料表面形貌对细胞形态、
功能和分化的影响;
(2)研究材料表面形貌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如基
因活性组织工程支架)。
3.2 生物材料的表面修饰 • 材料表面修饰是材料改性最直接方法。 • 作为人体的一部分,正常人体器官充分参与了人 体系统的物质、能量及信息交换,因而能被人体系 统自然地接受和调控。 • 作为植入体的人工器官则难以完全实现上述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