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
髋关节X线片各种测量方法

股骨颈前倾角
在髋关节侧位片上,分别画股骨干和股骨颈 纵轴线,两线的夹角称股骨颈前倾角,新生儿正 常为35°,成人为12°-15°,平均12.31°。 临床上股骨颈骨折应根据此标准复位。
沈通氏线
正位片,股骨颈内缘延长至耻骨下缘的弧线。 正常为光滑、连续的弧线影。髋关节脱位时,此 线不连续。
帕金(Perkin)方格
髂颈线
髂骨外下缘与同侧股骨颈 外缘弧形连续线影。为判断髋 关节脱位的参照线。
司肯尼(Skinner)线
在成人髋关节正位片,从股骨大转子 顶端作股骨纵轴线AB的垂线CD,正常情况 下,此线应通过圆韧带窝或其下方,圆韧 带窝至上述两线交点的距离是4-5cm。若 司肯尼线超过圆韧带窝,提示股骨颈或大 转子错位骨折。
骨盆、髋关节解剖
正常骨盆X片
在前后位骨盆平片上评价髋关节的解剖标志 1=髂耻线; 2=髂坐线; 3=髋臼顶线; 4=髋臼泪滴; 5=髋臼后缘; 6=髋臼前缘 a.示意图 b.前后位骨盆平片
股骨颈干角
在髋关节正位片上,分别画股骨干轴线和股 骨颈轴线,两线相交内侧的夹角,称为股骨颈干 角,正常值为110°-140°。大于140°为骨外 翻,小于110°为髋内翻。
骨盆正位片,经过双侧髋臼Y形 软骨中心画水平线AB,再通过两侧 髋臼外上缘引垂线CD和EF,AB线与 CD、EF线分别相交,两侧髋关节各 分为四个区域称帕金方格。正常时, 股骨头骨骺中心位于内下区域内, 当髋关节发育性脱位时,股骨头骨 骺则位于外上区域。
新生儿髋关节间隙
新生儿骨盆正位片,通过两侧髋臼Y 形软骨作连线称为Hilgenreiner线,简 称H线。股骨上端距H线之距离为上方间 隙,股骨上端鸟嘴距坐骨支外缘之距离 为内侧间隙,正常均值上方间隙为9.5mm, 内侧间隙为4.3mm,若上方间隙小于 8.5mm,内侧间隙大于5.1mm,应怀疑髋 关节脱位。若上方间隙小于7.5mm,内侧 间隙大于6.1mm,可诊断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否会引起股骨头坏死?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本身并不会引起股骨头坏死, 但无论是手法整复还是切开整复,都容易发生 股骨头坏死。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是复位时 对股骨头血管造成不同程度损害所致。
髋关节脱位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另一原因是复位 后的外固定,当髋关节被固定于过度屈曲外展 位或过度内旋位时,可造成旋股内侧动脉受挤 压而影响股骨头颈的血供,长时间保持这个姿 式还将使关节内压增高,导致静脉返流障碍, 头内静脉郁滞,骨内压增高,输入血量减少, 甚至血流中断而发生缺血坏死。
传统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弊病 1、尿枕类、连衣挽具类、外展支架类治疗方 法:效果不可靠。 2、蛙式石膏等蛙式位治疗方法:①要用全身 麻醉;②要切断紧张的大腿内收肌;③患儿痛 苦大;④易发生皮肤压伤,肌肉萎缩。⑤最严 重的并发症是股骨头坏死;⑥复位率低。
传统蛙式位疗法复位 失败,导致股骨头缺 血性坏死:鹿××, 女,2岁7个月,双髋 脱位,治疗后右髋股 骨头缺血性坏死。
连接双侧髋臼Y型软骨的水 平线,称Y线或Hilgenreiner 线。自髋缘外侧骨化边缘的 垂线,称Perkin线或 Ombredarne线。两线交叉将 髋臼划为四区,正常股骨头 骨化中心应在内下区,若位 于其它区域,则为脱位。此 外,脱位侧骨化中心常较小。
兴登(Shenton)线:正 常骨盆X线中耻骨下缘 之弧形线与股骨颈内侧 之弧形可以连成一条完 整的弧度,称做兴登氏 线。髋脱位、半脱位病 例,此线完整性消失。
2、加里阿齐征 (Galeazzi):小儿 平卧,双下肢屈膝 90°,因患侧大腿短 缩,出现患侧膝关节 低于健侧膝关节。该 体征只适用于单侧髋 脱位。
3、入口弹跳实验(Ortolani test):被检儿仰卧,术者一 手固定小儿一侧骨盆,另一 手握住对侧下肢,拇指放在 大腿内侧中部,其他四指放 在大腿外侧上部向下肢加压 外展,当外展至75°~80° 时可有滑动或跳动感觉,此 后可外展至90°,称Otolani 跳动声,是诊断上的一个重 要依据。
先髋

X线片上有助于诊断的线&角
• Perkin象限 (需要在股 骨头骨骺的骨化中心出 现后)。即两侧髋臼中 心连一直线,称为H线, 再从髋臼外缘画一条与H 线垂直的线(P),将髋 关节分为4个象限,正常 股骨头骨骺位于内下象 限,若位于外下象限称 半脱位,外上象限称全 脱位。
• 髋臼指数 从髋臼外缘 向髋臼中心连线与H线 相交所形成的锐角, 称为髋臼指数,正常 值为20°-25°,脱位 时明显增大,甚至在 30°以上。
髋关节半脱位
• 该型股骨头及髋臼发育 差,股骨头向外轻度移 位,未完全超出髋臼, 髋臼指数也增大。它既 不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导 致,也不是髋关节脱位 的过度阶段,而是一独 立的类型,可以长期存 在,关节造影和手术可 发现髋臼外侧有一个隔 膜,限制其完全复位。
髋关节脱位
• 最常见的一型。股骨 头完全脱出髋臼,向 外上、后方移位,盂 唇嵌于髋臼和股骨头 之间。 畸形型均为双侧髋关 节脱位,双下肢活动 障碍,可合并其他畸 形,如并指、缺指等, 需手术治疗。
分型
•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现多称“髋关节发育 不良(DDH)”可分为两大类型:
• 一类为单纯型,最为常见,又分为髋臼发 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髋关节脱位三种; • 另一类为畸形性髋关节脱位。
单纯型又分为三型:
• 髋臼发育不良 早期常无症状。X线常以髋臼 指数增大为特征,随生长发育可逐渐稳定;
先天性髋脱位的临床表现
• 可单侧或双侧发病,患儿站立或行走较晚,单侧 表现为跛行,双侧者行走左右摇摆如鸭步.患肢 短缩,臀部皱壁加深,髋外展受限.股骨头突出,牵 拉推送患肢时,可见上下移动。 • X线表现: • 1、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 • 2、股骨头骨化中心发育小、不规整和出现延 迟, • 3、髋臼发育不良,呈斜坡状,髋臼角加大, 可达50--60度(正常为20-25度) • 4、沈通氏线不连续。
「收藏」髋关节X线解剖和摄影技巧

「收藏」髋关节X线解剖和摄影技巧髋关节X线解剖图1 骨盆正位片(1)髋骨的X线解剖常规投照正位(图1)。
在X线像上,构成髋骨的三个部分融合于髋臼,可清晰分辨。
髂骨翼的内侧1/4影像与骶骨影像重叠,外侧3/4因有髂窝而较透亮。
髂嵴阴影较致密,边缘不光滑,外侧可见髂前上棘影,髂后上棘则重叠于骶骨影内。
弓状线及骨盆腔内侧壁形成复合影像,外侧可见弧形的髋臼阴影。
髋臼阴影的上段粗而致密,中段较细,它向下绕过髋臼切迹前部的下缘,与耻骨体的内面形成一条“U”形的致密线,称为泪滴线(Koekler泪滴),泪滴线二脚之间的距离,即髋臼窝的厚度。
髋臼内下方的透亮影为闭孔。
闭孔影的上界是耻骨上支、外侧界是坐骨体的下份,坐骨结节阴影与其重叠。
坐骨棘的阴影呈三角形突向盆腔。
(2)骨盆的X线解剖骨盆一般投照前后位,检查骶、尾骨时可加照侧位,检查骶髂关节时应加照45°斜位,产科骨盆测量另有其特殊投照方法。
骨盆前后位片上,骶骨中线应通过耻骨联合。
骶髂关节左右对称,关节间隙下半部分可以显示,上半部常投影出模糊双线影。
界线的影像在女性呈卵圆形,在男性略呈鸡心形。
髂嵴连线影正好通过第4、5腰椎间隙。
由髂嵴影向外可追踪到骼前上、下棘,由髂前下棘到股骨颈外上缘的连线称髂颈线,用以判定髋关节是否正常。
正位片上,可以测量耻骨下角,男性为锐角,女性为钝角。
女性骨盆径线的测量,可以采用正位(见图1)和侧位。
正位片上,界线影像最远点连线为入口横径,正常为12.3cm;两侧坐骨棘连线为中骨盆横径,正常为10.5cm;两侧坐骨结节间距为小骨盆出口横径,正常为11.8cm。
侧位片上,耻骨联合后缘上端到骶骨岬连线为小骨盆入口前后径,正常为11.6cm;耻骨联合后缘下端和坐骨棘中点的连线延长到骶骨的前缘,为中骨盆前后径,正常12.2cm;耻骨联合后下缘到骶尾关节的连线,为小骨盆出口前后径,正常11.8cm。
(3)髋关节的X线解剖常规拍摄正位(见图1)和侧位X线片。
X线诊断快速记忆歌诀

X线诊断快速记忆歌诀第一章骨与关节系统第一节先天性畸形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骨骼延迟且较小,斜度加大髋臼顶.半弧上缘顶不连,明显髋臼角度增.外上脱位股骨头,两侧比较和测定.沈通氏线不连续,假性关节并增生.二,先天性髋内翻股骨颈变短,近于水平位.颈干角变小,130度以内.相对下降股骨头,大粗隆处似升位.三,扁平颅底蝶鞍中心,鼻额缝,枕孔前缘三点线.连线构成颅底角,145度是界限.四,颅底凹陷症硬腭,枕孔后连线,齿突5毫超尖端.骨缘上陷枕大孔,可见颅颈畸形伴.第二节骨发育障碍一,成骨不全症1.成骨不全症四肢长骨粗短型股,肱,胫骨最明显,四肢长骨变粗,短皮质很薄,密度低, 骨折,骨痂是特点.2,成骨不全症四肢长骨细长型长度不缩短,骨干有变细.干骺端较大,长骨有弯曲.3,成骨不全症头颅骨的表现整个头颅密度低,颅骨变薄,缝间骨.囟门,骨缝闭合迟,两颞变阔有凸出.4,成骨不全症躯干骨的表现脊椎密度低,压扁,双凹陷.椎盘相对宽,骨折,畸形见.二,软骨发育不全躯干正常肢短畸,头大颌突与塌鼻.皮质变厚曲面甚,长骨变短和弯曲.骺端变宽,轮廓光,弓根间距渐变细.第三节骨与关节外伤一,骨折的临床表现骨折外伤史,局部痛压甚.功障,摩擦音,肿胀和畸形.二,新鲜骨折的X线表现组织肿胀,骨折线,骨骺分离,骨形变.1,骨折线的表现透光裂隙为折线,边界清晰又锐利.镶嵌,压缩增白影,骨皮中断,不连续.2,骨变形和骨骺分离断片移位骨变形,缩短,屈曲,角畸形.椎体压缩楔状变,仔细对比骺离分.3,软组织变化组织肿胀层不清,附近移位脂肪层.三,骨折的类型1,不完全骨折幼儿常见青枝型,长骨弯曲又变形.一侧皮质皱褶成,轻度外伤致裂痕.2,完全骨折肌腱牵拉,骨撕脱,横断,斜,纵,螺旋形.粉碎,凹陷,嵌,压缩,又分"T","Y"或星形.四,骨折移位的表现骨折移位有多类,需参暴力和体位.成角,旋转,横,纵移,观察对线和对位.五,骨折愈合过程的表现1,骨折愈合的表现折线欠锐利,增生外骨痂.塑形正常骨,骨化密度加.2,骨折愈合不佳的表现断端模糊绒毛状,折线透亮并增宽.但无硬化,骨痂少,愈合过程大减慢.3,骨折不愈合的表现髓腔封闭,间距大,假性关节,端硬化.六,骨折的并以症和后遗症骨疏和萎缩,骨化及感染.坏死,骨畸形,创伤关节炎.七,颅骨骨折1,颅骨骨折的直接征象线形骨折和凹陷,骨折类型可多样.穿入骨折,粉碎性,颅缝分离2毫强.2,颅骨骨折的间接征象气窦有积液,颅底伴骨折.颅内有积气,鼻窦常涉及.八,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外科颈,撕脱大结节.外展与内收,半脱位关节.九,柯雷氏骨折传递暴力柯雷氏, "匙"样畸形在手腕.桡骨下端为主要,尺骨茎突骨折伴.十,脊椎骨折椎体上部塌陷,下凹,上缘折断.可见位置偏上, 两缘向内凹陷.上密小梁紊乱,侧位楔状可见.十一,外伤性关节脱位解剖关系已丧失,关节诸骨见位移.健侧比较加测量,撕脱骨折易证实.十二,脊椎滑脱症关节峡部裂,椎弓异常征.侧位片可见,伸,屈不稳定.常见五腰椎,脊椎前移明.十三,椎间盘突出症突出一侧间隙宽,间隙狭窄不均称.椎体边缘骨赘增,多线缘征要认准.髓核越椎后连线,造影细条致密影.第四节骨软骨炎一,骨软骨炎概论周围疏松骨,体小高密度.病骨见裂隙,分节或碎裂.增宽骨骺线,可有囊样变.二,股骨头骨软骨炎组织肿胀,外膨出,关节间隙显增宽.密高,体小,囊性变,骨骼不规,骺线宽.关节退变继发见,头呈帽状,颈宽,短.三,剥脱性骨软骨炎关节边缘局增白,周围细条透光影.一旦碎骨全剥离,骨片密高,呈圆形.碎骨凹陷骨窝内,明显环绕透亮影.后期脱落游离体,关节边缘骨缺损.第五节化脓性骨髓炎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软组织增厚,模糊层次影.破坏呈斑点,骨膜反应轻.治疗不及时,范围逐渐增.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硬化骨增生,骨膜反应重.干粗边不规,死骨,腔或洞.包壳和瘘孔.反复难收功.三,慢性局限性骨脓肿长骺中心破坏影,密度较低圆,卵形.缘齐周围密度高,硬化,正常界不清.四,硬化性骨髓炎骨质增生又硬化,密度增高,体积大.髓腔狭窄,皮质厚,骨干梭形,边光滑.五,脊椎化脓性骨髓炎1.脊椎化脓性骨髓炎早期表现椎体上,下密度低,破坏边界不清晰.椎间消失或狭窄,相邻多椎受侵蚀.2,脊椎化脓性骨髓炎慢性期表现周围骨质增白圈,逐渐清晰破坏缘.粗大骨桥,疣状突,拱形跨越两椎间.六,颅骨化脓性骨髓炎蜂窝透亮,廓毛糙,骨质破坏在板障.周围骨质有硬化,细不死骨米粒样.七,化脓性关节炎1,化脓性关节炎的早期表现密度增加囊肿胀,间隙增宽脱位畸.组织增厚层次横,充血废用骨疏稀.2,化脓性关节炎晚期表现关节间隙显狭窄,破坏,增生可同遇.破坏承重关节面,周围钙化,骨强直.3,化脓性膝关节炎肿胀,间隙宽,迅速骨破坏.承受体重面,首先开始坏.4,化脓性髋关节炎脓髋早期见囊膨,臀,闭肿胀更具征.骨质破坏臼顶始,沿力延展股骨颈.儿童易见头坏死,通常破坏在股颈.第六节骨与关节结核一,骨结核概论患骨破坏不规则,病灶缓慢逐渐扩.通过骺板骺发展,细小死骨,有瘘管.二,骨骺,干骺端结核骨质破坏,慢发展,偏于一侧近骺板.骨骺,关节受累及,边清破坏,死骨见.三,短骨结核髓腔破坏,呈囊样,膨大,增粗,纺锤状.皮质变薄,骨膜生,周围组织显肿胀. 四,颅骨结核1,颅骨结核局限型表现骨质吸收显脱钙,逐步扩大骨破坏.圆形,卵圆,波浪状,偶见死骨钮扣样.2,颅骨结核广泛浸润型表现广泛破坏不规范,骨质增生伴随见.颅缝附近更严重,儿童不受颅缝限.五,关节结核概论组织肿胀,间隙宽,关节边缘局破坏.晚期骨骼显萎缩,间隙狭窄,有脱钙.六,髋关节结核关节囊肿间隙宽,骨骺,颈部先侵犯.关节破坏,间距窄,脱位,骨干细而短.七,膝关节结核1,膝关节结核滑膜型表现积液,浮髌征,骨梁模,稀少.可疑间隙窄,骨骺出现早.2,膝关节结核骨型表现骨骺破坏透亮影,间隙狭窄,面不整.干骺病变侵骨骺,相通透亮死骨存.八,脊椎结核1,脊椎结核概论好发儿童及青年,腰椎,胸椎最常见.间隙狭窄及消失,椎体破坏可塌陷.椎旁脓肿若形成,脊椎后突畸形伴.2,椎体结核中心型表现椎体中央见破坏,上,下发展逐渐扩.多个椎体受累及,椎体变扁间隙窄.3,椎体结核边缘型表现椎体破坏前,上,下,伴有附近椎间狭.多见成人,发展慢,局限两椎倾向化.邻近椎体若嵌入,说明椎面破坏大.4,椎体结核韧带下型表现脓肿形成椎体旁,椎体,间盘却正常.椎前侵蚀有凹陷,最后体,盘也累上.第七节骨肿瘤和骨肿瘤样病变一,骨瘤骨性突起光滑边,结构密实象牙般.瘤与正常延皮质,其内松质如海绵.二,骨软骨瘤1,单发性骨软骨瘤骨性突起干骺端,生长背离关节腔.宽基尖细呈锥形,带蒂顶大呈杵状.顶端帽盖幼年厚,瘤与松骨相续连.皮质延续渐变薄,肿瘤压迫骨骼变.2,多发性骨软骨瘤宽基,带蒂,骨突起,多发对称,形多样.增粗变阔干骺端,常见前臂畸形状.三,软骨瘤1,外生软骨瘤骨旁软肿块,其内见钙化.不侵骨髓腔,骨皮质受压.2,单发性内生软骨瘤好发四肢短管骨,中心生长,齐边缘.梭形膨胀骨皮质,形态常常呈椭圆.内见间隔,钙化点,瘤周增生硬化缘. 3,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干骺骨变形,弯曲又缩短.突入软组织,钙化呈斑片.四,骨样骨瘤胫,股骨干,多瘤巢,位于松质或骨皮.圆形透亮,内钙化,骨质硬化巢周围. 五,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圆形,多囊透亮区,偏心生长呈膨胀.边缘锐利,周硬化,病骨增粗呈棒状. 六,良性软骨母细胞瘤圆形,椭圆密减低,内见棉絮,粒钙化.骨皮膨胀呈轻度,偏心生长,边硬化. 七,非骨化性纤维瘤偏心,界清,透亮影,长轴与纵相平行.可有骨嵴呈花瓣,肿瘤周围硬薄层. 八,巨细胞瘤溶骨,多房骨破坏,长骨骺端,偏心生.横径几乎纵径等,典型表现皂泡征. 九,骨血管瘤1,脊椎血管瘤多孔密度减低区,纵行排列栅栏状.粗大垂直骨小梁,椎间变窄,体膨胀. 2,颅骨血管瘤圆形,边清,骨缺损,日光放射,排列整.侧位局部膨隆突, 有与颅骨垂直针.3,长骨血管瘤受累骨质密度低,常呈泡沫,囊肿样.骨皮变薄,轮廓清,偏心生长,梭形胀.十,表皮样囊肿边清,锐利透光区,圆形,椭圆或波状.周围反应增白带,骨板变薄,宽板障.十一,骨囊肿椭圆,不规透亮区,中心,移干,纵向生.边缘锐利又清晰,骨皮膨胀呈对称.十二,动脉瘤样骨囊肿球形膨胀透亮区,外缘皮薄,有穿破.其内间隔或蜂窝,膜下新骨周围薄.十三,骨肉瘤1,骨肉瘤概论肿瘤新骨成,瘤性骨破坏.多形骨膜生,软组织肿块.2,骨肉瘤的骨松质和髓腔改变毛玻增高密均匀,紊状,斑片瘤骨成.骨质硬化反应性,破坏,增生混合存.3,骨肉瘤的骨皮质改变早期筛孔,透亮线,凹凸不平皮质面.皮质缺损隧道样,最终皮质均坏完.4,骨肉瘤的骨膜反应骨膜密度外层高,骨膜,皮质间透亮.垂直骨膜,袖口征,线状骨膜,葱皮样.5,骨肉瘤的软组织肿块弥漫肿胀界不清,边界清楚卵圆形.放射瘤骨其内见,参差不齐呈斜行.十四,骨皮质旁肉瘤长骨骨旁干骺端,体大突起呈骨性.基底密高,外缘低,趋向环绕骨外生.大部与干有线分,瘤骨密度深而均.十五,软骨肉瘤1,软骨肉瘤中央型表现干骺髓腔最多发,单房,多房破坏大.皮质膨胀,少穿破,其内斑点,絮钙化.2,软骨肉瘤周围型表现骨软骨瘤恶性变,帽盖增厚又增大.界限不清软肿块,内见斑点,絮钙化.十六,滑膜肉瘤关节附近软肿块,圆形,边光明分界.可有钙化呈斑点,邻近骨骼可受牵.十七,尤文氏肉瘤长骨中段之髓腔,纵轴均称蔓延广.髓腔膨胀呈梭形,骨质破坏鼠咬状.骨皮缺损由内,外,骨膜对称,葱皮样.十八,多发性骨髓瘤破坏常呈溶骨性,可见大片骨松质.多发圆形穿凿状,缺损大不可不一.边缘清晰无硬化,破坏中间见骨嵴.好发扁骨,多骨折,本一周蛋白尿中析.十九,脊索瘤溶骨缺损及膨胀,结构消失玻璃样.边清肿块软组织,残骨,钙化内可藏.二十,转移性骨肿瘤1,溶骨性转移性骨肿瘤多骨分散强,穿凿,虫蚀样.边缘不规则,并无硬化象.单发范围大,骨折并发常.2,成骨性转移性骨肿瘤密高斑,块状,可呈象牙样.骨架粗,厚乱,新骨有大量.第八节网状内皮系统疾病一,婴幼儿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头颅,长骨可缺损,病灶较小,范围广.边缘不规,无增生,肺部粟粒分布广.二,黄色瘤病1,黄色瘤病的骨骺表现早期局部透光区,圆形,卵圆,境界明.灶边骨质渐移行,后期灶化周硬化影.2,黄色瘤颅骨的表现大小不一破坏灶,相互融合呈地图.板障开始,后内,外,临床尿崩和眼突.3,黄色瘤长骨的表现破坏常从髓腔始,皮质内缘凹压迹.骨膜反应,皮穿破,外形增粗要牢记.4,黄色瘤骨盆的表现骨盆病变极常见,破坏范围多较大.好发髂骨近臼上, 周边骨质有硬化.5,黄色瘤脊椎的表现早期圆形透光影,椎体压缩呈楔形.压缩前后横径大,弓根,附件破坏征.6,黄色瘤肺部的表现肺门细条外放射,索条密集又纤细.伴有弥散微细点,肺门增大又致密.三,嗜酸性肉芽肿1,嗜酸性肉芽肿颅骨表现圆形,卵圆骨缺损,灶周围渐见硬化增.边缘骨质有新生,伸向中央半岛形.2,嗜酸性肉芽肿长骨表现皮薄,压迹,髓膨大,破坏双房,形卵圆.病灶长轴顺骨干,灶周骨质硬化缘.第九节慢性关节疾病一,类风湿性关节炎周围组织显肿胀,间隙狭窄,边缘蚀.囊状破坏,骨稀疏,关节畸形,骨强直.二,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稀疏囊损缺,关节模糊,间隙窄.脊柱后突呈弧形,脊柱硬化呈竹节.三,退行性骨关节病1,退行性骨关节病概论间隙狭窄,不均称,硬化,变形关节面.关节面下假囊肿,唇样增生,骨桥见.关节腔内游离体,周围钙化呈斑片.2,髋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硬化又变形,间隙狭窄不均称.关节面下假囊肿,继发"蕈样",骨赘增.3,脊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椎间变窄,边硬化,髓核突出,许氏节.边缘骨赘,桥形成,改变脊椎小关节.四,创伤性关节炎周围钙化片条状,骨端增生,间隙窄.关节腔内游离体,关节畸形因骨折.五,夏科氏关节病间隙增宽,囊肿胀,破坏,硬化,新骨生.多量钙斑或碎片,伴有脱位及畸形.六,大骨节病1,大骨节病的临床表现流行区域,地方病,好发儿童,青少年.侏儒,疼痛,骨端大,关节变形,运动限.2.大骨节病的一般X线表现四肢诸关节,多发对称性.手,踝和肘部,尤易发此病.3,大骨节病在骨骺线闭合前表现先期钙化带,致密并加宽.模糊波浪状,易见干骺端.骨骺形不齐,不平凹边缘.碎裂游离体,陷入干骺端.4,大骨节病在骨骺线闭合后表现骨端呈喇叭,骨小梁紊乱.模糊又不平,破坏关节面.后期骨硬化,畸形内外翻.关节间隙变,多窄亦可宽.5,大骨节病手的表现骨骺一端掌指骨,损害始于干骺部.后为骺端和骨骺,终累骨端,关节骨. 6,大骨节病踝的表现胫距关节间隙窄,硬化,并呈波浪形.距骨密高,体积小,头部上翘,滑车平.踝部畸形,骨增生,跟骨变短又扁平. 七,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发育加速组成骨,关节破坏和积血.出血骨内,骨膜下,好发四肢大关节. 八,痛风性关节炎疼肿多发一跖趾,密度增高卵圆节.对应凿蚀边增白,继发增生,间隙窄.。
髋关节脱位x线诊断标准

髋关节脱位x线诊断标准
髋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包括:
1. 髋臼和股骨头位置的异常:在正常情况下,髋臼和股骨头之间应该有明显的对称性。
髋关节脱位后,髋臼和股骨头的位置会发生异常变化。
2. 股骨头周围软组织损伤:脱位时,股骨头周围的韧带和肌肉会受到拉伤、挤压或撕裂,X线上会出现软组织损伤的征象。
3. 关节腔内异常:在脱位时,髋关节的关节腔内可能会积聚气体或血液,或者出现肿胀、异物等异常。
4. 骨折:在一些情况下,髋关节脱位时还会发生骨折现象,可以通过X线检查来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髋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需要在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仅仅依靠X线片来进行自诊。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字体[大][中][小]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简称CDH,是较常见的一种畸形,大都向后脱,出生时即存在。
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的肌肉,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
有时可合并其他部位的畸形,如先天性斜颈、脑积水、脑脊膜膨出、其他关节先天性脱位或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等。
本病有两种类型,最常见者为典型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即已形成正常胎儿,但于胚胎后期发生畸形;另一种为畸胎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极少见,为胚胎器官生长时的畸胎性病变,常与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同时发生。
典型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也有程度不同,轻者出生时仅有关节松弛或不稳,有时可自行矫正;半脱位者常有髋臼发育不良,可发展成全脱位,也可长期停留于半脱位状态。
典型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尚不明确,与种族、地理位置、性别、胎儿期的发育、妊娠期的内外环境等因素有关。
有一部分的病人有家族史,说明有遗传倾向,很可能是显性遗传。
初产妇和臀位产的婴儿较多,与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快,孕妇腹壁肌肉紧张,羊水少,胎儿活动受限和体重较大等有关。
女性发病较多,这可能与受母体产前内分泌影响而致韧带松弛有关。
畸胎性者很可能是原始的胎质缺陷所致。
病理典型性者出生时主要是关节囊松弛。
年龄增大、脱位程度增加,特别是开始步行后逐渐产生下列变化:①关节囊伸长,与髂骨翼粘连,中部形成狭窄区,呈哑铃形。
②髋臼盂唇增厚,开始时因股骨头向上外推压而外翻;经反复复位或行走时股骨头上下移动则推向内翻。
圆韧带增长,变粗。
臼底纤维脂肪组织增生。
横韧带肥厚。
髋臼因缺乏股骨头压力的模造而发育不良,变浅,臼外上缘因受股骨头的挤压而呈斜坡状。
③股骨头骨骺发育延迟,局部长期受压处的软骨有原纤维性变,不规则,甚至有缺血性坏死。
股骨颈前倾角及颈干角增大。
④股内收肌挛缩,髂腰肌腱阻挡髋臼口,压迫关节囊使成哑铃状。
臀中、小肌、阔筋膜张肌松弛无力,久之也挛缩。
⑤在髂骨翼处形成假臼。
单侧脱位者骨盆倾斜,腰椎有代偿性侧凸;双侧脱位者骨盆前倾,腰椎前凸增加。
诊断报告3

㈠头颅平片①X线表现:头颅大小形态如常,骨质结构完整,密度正常,未见骨质破坏、骨质疏松等骨质异常改变,未见骨折X线征;脑血管压迹清晰,颅缝无增宽;蝶鞍大小形态未见异常;未见生理性或病理性钙化。
头皮软组织无殊。
诊断意见:头颅平片未见X线异常。
㈡鼻骨①X线表现:鼻骨中段斜行骨折,远端向下塌陷成角,局部软组织肿胀。
诊断意见:鼻骨中段斜行骨折,位置不良,建议CT进一步检查。
②X线表现:鼻骨在侧位片上未见明显骨折,仅局部软组织肿胀,必要时作CT进一步检查。
诊断意见:鼻骨未见明显骨折,必要时作CT进一步检查。
㈢副鼻窦①X线表现:左右上颌窦、筛窦、额窦发育含气良好,各窦腔大小、形态、密度未见异常,黏膜未见增厚;窦壁未见骨质破坏;鼻中隔居中,眼眶无异常。
诊断意见:副鼻窦未见明显X线异常。
②X线表现:左右上颌窦、筛窦、额窦发育良好,各窦腔密度增高,均匀;窦壁未见骨质破坏;鼻甲肥大,鼻中隔歪曲;眼眶无异常。
诊断意见:慢性副鼻窦炎。
㈣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①X线表现: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生理弯曲度存在,椎体顺列正常;各椎体、附件骨质未见异常;各椎间隙形态、宽度未见异常;各椎间孔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
诊断意见: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未见明显异常。
②X线表现:颈椎生理弯曲度存在,椎体顺列正常;C6-7椎体边缘可见唇状骨质增生;各椎间隙形态、宽度未见异常;各椎间孔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颈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诊断意见:③X线表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列连续;第3-7颈椎椎体缘见不同程度唇刺状骨质增生影;颈椎5/6椎间隙变窄;颈椎5/6椎间隙相应椎体终板骨质增生、硬化;部分钩椎关节及椎间关节骨质增生、变尖;见斑点状、短窄条状、致密项韧带钙化影;其他:未见异常。
诊断意见:颈椎病。
㈤腰骶椎①X线表现:腰椎生理曲线以第1腰椎为中心向后突;第腰椎椎体呈楔形被压缩约1/3;椎体皮质断裂,以前侧上部明显,见稍分离骨碎片影;两侧腰大肌稍向外突,边缘欠清;余椎体、椎间隙、附件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分析

3 软组织 变化 . 2
半球形密度增高影向外膨突增大 ,边缘尚不清晰,同时由于
芙 节边 缘 软 骨 肥大 ,可在 该影 的上 方 …现 小 角 彤 密 度减 低 区 。
1 临床 资料
这是髋天节脱位的主要原 ,复位的天键。在手术中3 岁以上的患 儿凡牵引后不能进人者 .多半有肥厚的盘状软骨。这类软骨完全 像膝关节半月板一样,它遮住了很大一部分关节面使股骨头与髋 ¨ 能接触 ,引起二行之发育小良。j常的关节囊是一层纤维组 织05 .ll' .~1 i P 薄。F从股骨头脱离髋门l外向, 移位,小孩负 0l i n : - 1 , l J 1 - . 币后 ,受剑今拉 . } 曾长增 有时 达2 m 之多,长期牵拉使关 ~3 m 节囊与髋臼上方髂翼粘连 ,加上圆韧带 、盘状软骨与关节囊之间 粘连,形成整整一片结缔组织 ,阻碍股骨头进入髋臼。骨盆发育
二者 在门 脉期 均表 现 为低增 强 。木组 研 究 巾3 灶 动 脉期 为 弥 漫 例8
1inwt e d r iee tt n I u mii 041() 0 2 19 . ao i cl a f rnii l. r l , 0 , 6: 9 - 0 9 t h h d ao JE R o 2 4 1
f1 刘, 健. 2 吕明德. 肝细胞性厅 癌超声造影表现与肿瘟病理分化关系的 f
研究【.l 超J 埏 JIf 州 杂志, 02 (: 9 22 1Iq 2 6 2 ) 0- i. 0 32
【 徐金锋, 3 ] 吴瑛. 超声造影 对肝脏实质性小病士 的早 期诊断价值叨. t 华
巾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0 83 () 6- 6 . , 0 ,72: 6 29 2 2
中图分 类号 :R 8 64 文 献标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 7 — 1 4 (0 0 5 0 7 - 2 6 1 8 9 2 1 )1 — 0 0 0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诊疗及护理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诊疗及护理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主要原因为髋臼和股骨头先天性发育不良,或胎儿在子宫内髋关节过度屈曲所致。
【主要表现】
(1)症状体征: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者更明显,患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常处于屈曲位,不愿伸直,牵拉时可伸直,松手后又呈屈曲状,牵动患肢时病儿哭闹。
检查患侧下肢短缩,股骨大转子上移,臀部、大腿内侧皮肤皱褶加深,牵动患侧下肢有弹响声或弹响感;患儿开始行走时间较晚,单侧脱位者,步态跛行;双侧脱位者站立时骨盆前倾,臀部后耸,腰部前凸。
(2)辅助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能早期发现,可进行普查。
X线双髋关节正位片可见髋白发育不良、半脱位或脱位。
【治疗与护理】
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治疗方法应随年龄的增长而不同。
1岁以内的治疗原则为将两髋长期保持在外展位,保证股骨头复位,使髋白后上缘和股骨头正常发育,达到关节稳定。
此期治疗简单,只穿连衣袜套即可,穿用时间需4个月以上。
1~3岁患儿多已站立负重行走,脱位较明显,但病理改变尚未固定,一般可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复位前可先双下肢持续皮牵引,复位后采用蛙形石膏固定,每3个月更换1次,6个月后改用双侧外展内旋髋伸直位长腿石膏固定,时间为3~6个月。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髋发育不全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髋发育不全本病简称CDH(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isplasia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股骨头在关节囊内丧失其与髋臼的正常关系,以致在出生前及出生后不能正常发育。
Hipkocsates早在公元前就描述了本病,之后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今仍然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课题。
流行病学本病的发病率因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域、生活习惯、民族等,其发病率相关很大,在意大利北部、法国和德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Mckeown等1960年报道英国伯明翰发病率为0.7%,而瑞典为1%,在日本和美洲印第安部落发病率也较高。
而Hodgson认为我们中国的发病率很低,他主要是指中国南方地区,因为带小孩的习惯是二髋分开;膝关节屈曲,因这种婴儿体位能纠正髋关节脱位,而实际上在我国不同地区发病率也不一致,但缺乏完整统计资料。
但发病率也不会太低。
而在非洲地区,发病率为世界上最低地区。
我国资料大致是:存活儿童发病率为1%。
左侧多于右侧约为10∶1,双侧脱位者以右侧为重。
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5~6。
头胎特别是臀位产儿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约有16%的臀位产儿并发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不同,中国北方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南方,华北地区的发病率为3.8%,华东地区为1.1%,华南地区为0.7%。
病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当然,多发性畸形附有髋关节脱位应属于先天性畸形。
总的说来,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病因并不是单一的。
这说是说有许多因素参加才会引起此症的产生。
(一)遗传因素无可否认的事实说明此症有明显的家族史,尤其在双胎婴儿中更为明显,有此症之患者家族中其发病率可以高达20~30%,而且姐妹中更为多见。
同样的疾病在姐妹中可以出现髋脱位半脱位与发育不良三种类型,倘若不进行详细的,早期的检查与X线片诊断,除第一类之外,后两类往往可以遗漏而到达7、8岁时髋关节已完全正常。
髋关节X线解剖+摄影技术+测量方法

CE角 即中心边缘角,骨盆正
位片上,股骨头中心至髋 臼外上缘的连线,与股骨 头中心的垂线形成的夹角。 正常为2岁22° ,4岁28° , 6岁30° ,15岁35° 。 CE角表示髋臼与股骨头的 位置关系,当髋臼发育不 良、髋关节脱位、股骨头 外移及股骨头形状改变时, 此角变小。成人25°以上 正常,小于20°提示DDH。
股骨颈前倾角 髋关节侧位片上,股骨
颈纵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 所成的夹角,新生儿正常 35° ,成人为12° ~15° , 平均12.31° 。临床上股骨 颈骨折应根据次标准复位。
Perkin方格 骨盆正位片,经 过双侧髋臼Y形 软骨中心划水平 线AB,在通过 两侧髋臼外商缘 引垂线CD和EF, AB线与CD、EF 线分别相交,两 侧髋关节各分为 四个区域称为 Perkin方格。正 常时,股骨头骨 骺中心位于内下 区域内,当髋关 节发育性脱位时, 股骨头骨骺则位 于外上区域。
髂骨角
髂前下棘和髋臼外上缘间连线与Y形软骨水平线的夹 角。新生儿为55° ,正常值范围在43° ~67° ,角 度减小提示异常,如骨质软化症。(上图中角b)
骨骺角 骨盆正位片上,通过股骨
上端骨骺线的直线,与通过Y 形软骨的连线的夹角。正常值 为20° ~35° ,髋内翻时此 角增大。
Power角 在骨盆正位片上,通过
骨骺指数、骨骺商
骨骺指数,在髋关节 正位片上,分别测量 股骨头骨骺的高度和 骨骺的宽度,将骨骺 高度除以骨骺的宽度 X100即为骨骺指数。 该指数表示股骨头骨 骺变扁的程度,用于 评价Pathe并及发育 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 效果。
骨骺商,指患侧骨骺 指数除以健侧骨骺指 数。骨骺商计算主要 用于与健侧对比以判 断病变程度及治疗效 果。
d Kohler线 即髂坐线,髂骨内缘切线与 坐骨体内缘的连线,正常时 为连续光滑曲线,髋臼陷入 症时髋臼突至此线内侧。 e 髂骶线 连接髂骨弓状线与骶骨岬的 弧线,代表骨盆后环的完整 性。 f 髂耻线 连接双侧髂骨内缘与耻骨上 缘的弧线,代表骨盆前环的 完整性。 g 泪滴线(U形线) 连接泪滴周围所形成的曲线, 代表髋臼的内缘,一般用于 髋臼假体深度的评价,髋臼 内缘紧邻泪滴线的外缘。 h 前唇线 髋臼前缘所连成的弧线,代 编髋臼前壁的完整性。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development dysplasia or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分类(1)根据股⾻头与髋⾅的关系分类(⼀般可将其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先天性发育不良:股⾻头仅略向外移,Shenton线基本正常,但CE⾓可减⼩,髋⾅变浅,Dunn称此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Ⅰ级。
②先天性半脱位:股⾻头向外上⽅移位,但仍与髋⾅的外侧部分形成关节,Shenton线不连续,CE⾓⼩于20°,髋⾅变浅属Dunn分类Ⅱ级。
③先天性完全脱位:股⾻头完全在真性髋⾅以外,与髂⾻的外侧⾯形成关节,逐渐形成假髋⾅,原关节囊则嵌夹于股⾻头与髂⾻之间属Dunn分类Ⅲ级。
(2)根据脱位的程度分类:按照T?nnis&Zionts标准分为以下4度:①Ⅰ度脱位:股⾻头骺核位于Y线以下、髋⾅外上缘垂线之外。
②Ⅱ度脱位:股⾻头骺核位于Y线与Y线的⾅上缘平⾏线之间。
③Ⅲ度脱位:股⾻头骺核位于⾅上缘平⾏线⾼度。
④Ⅳ度脱位:股⾻头骺核位于⾅上缘平⾏线以上,并有假⾅形成。
临床表现(1)新⽣⼉和婴⼉期的表现:①症状:A.关节活动障碍:患肢常呈屈曲状,活动较健侧差,蹬踩⼒量弱于另⼀侧,髋关节外展受限。
B.患肢短缩:患侧股⾻头向后上⽅脱位,常见相应的下肢短缩。
C.⽪纹及会阴部的变化:臀部及⼤腿内侧⽪肤皱褶不对称,患侧⽪纹较健侧深陷,数⽬增加,⼥婴⼤阴唇不对称,会阴部加宽。
D.患⼉洗澡或换尿布时,髋关节部位可闻及弹响声。
②检查:A.Ortolani试验和Barlow试验:适⽤于⾃出⽣⾄3个⽉之间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由Ortolani于1935年⾸先提出,由Barlow加以改良。
Ortolani的⽅法是将患⼉两膝和两髋屈⾄90°,检查者将拇指放在患⼉⼤腿内侧,⾷指、中指则放在⼤转⼦处,将⼤腿逐渐外展、外旋。
如有脱位,可感到股⾻头嵌于髋⾅缘,⽽产⽣轻微的外展阻⼒,然后以⾷指中指往上抬起⼤转⼦,拇指可感到股⾻头滑⼊髋⾅内时的弹动,即为Ortolani试验阳性。
髋关节脱位蛙式位x线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髋关节脱位蛙式位x线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疾病,指的是髋关节头完全脱出髋臼的情况。
其中,髋关节脱位蛙式位是一种特殊的脱位类型,其特征是髋关节在外展、外旋和微屈曲的情况下发生脱位。
由于蛙式位髋关节脱位在临床上并不易被发现,因此X线检查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本文旨在系统性地探讨髋关节脱位蛙式位的X线诊断标准,通过对该病症的定义、病因、临床特征以及X线诊断标准的讨论,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通过对髋关节脱位蛙式位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简要介绍髋关节脱位蛙式位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文章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在正文部分中,将详细探讨髋关节脱位的定义和病因,以及蛙式位的特征和临床表现。
重点讨论髋关节脱位蛙式位的X线诊断标准,包括X线检查的重要性和诊断标准的要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将全面探讨髋关节脱位蛙式位的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急诊情况,如果未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能会导致患者生命损失和严重的后果。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探讨髋关节脱位蛙式位的X线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准确、迅速地诊断髋关节脱位蛙式位,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进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X线诊断标准,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髋关节脱位蛙式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2.正文2.1 髋关节脱位的定义和病因2.1.1 定义髋关节脱位是指髋臼和股骨头失去正常解剖位置的情况,其中一定程度的关节面脱离导致骨骺不能正确嵌合。
45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关节X线造影结果分析

atrsi n t ucme[] L u s 20 , 8 4 :7 — cei c ad wi o to ts h J . e kRe ,0 4 2 ( ) 3 3
维普资讯
m u o h n t pn n 7 a in s wih a u e my l i e k m i n p e o y ig i 3 9 p t t t c t eod lu e a e
口] L u s 20 ,8 1 :34 . . ekRe ,0 4 2 () 4 —8 [ 1张之南 .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 [ . 2 M]2版 .北京 : 北京科技出版
社 , 98 2 42 8 i9 :1 —1 .
[ ]Ad a i . — ia agti tetet n f c t eo e 3 v n AS C kt satre n h rame t uemylg — oa n U ek mi[] C r mao e ,0 5 4 i :15 . O Slu e a ]. urHe tl p 2 0 , () 5— 8 R [ ]沈红强 , 4 汤永 民, 杨世隆 , . DI7在 白血病上的表达分析口] 等 C I .
中 华 血 液学 杂 志 ,0 3 2 ( ) 2 82 0 2 0 ,4 5 :2—3 .
的无病 生存期 ( S 并 无影 响 , 也有 截然相 反 的报 DF ) 但
道[ 。在 C 研 究 方 面 意 见 逐 渐趋 向一 致 , 为 8 ] D。 的 认 C 的表 达 对 AML 的 初 始 缓 解 率 无 明显 影 响 , D。 但 C  ̄ D AML患者 复发 率高 , 生存 期短 , 预后 不 良h 。本 i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项 C kt受 体 和 C 的 表 达 对 单 —i D。 AML的初 始 C 率 并无 影 响 ; 者共 表 达 者缓 解 率 R 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中国发病率约为0.38‰。
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4~6倍。
单侧发病多于双侧,为2:1,左侧多于右侧,约为2~3:1。
有时可合并有其他畸形,如先天性斜颈、脑积水、脊髓脊膜膨出、其他关节先天性脱位等。
病因病理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包括骨质变化及周围软组织改变两部分。
骨质变化包括髋臼、股骨头、股骨颈,严重者还可影响到脊柱。
软组织变化包括皮肤、筋膜、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以及髋关节内盘状软骨,其中以关节内盘状软骨、关节囊与肌腱最重要。
主要病理特点为:
①髂腰肌紧张、挛缩,压迫髋臼的入口;
②关节囊变形呈葫芦样;
③股骨头颈变形,主要有股骨头呈椭圆形,股骨颈短,股骨颈前倾角增大;
④髋臼变形,主要有髋臼窝浅小,呈三角形,髋臼指数增大,关节盂唇内卷;⑤股骨头圆韧带增粗变长,关节软骨变性等。
分型
髋关节脱位可分为两大型。
一、单纯型
1.髋臼发育不良型
2.髋关节半脱位
3.髋关节脱位
二、畸形型
1、髋关节发育不良
又称为髋关节不稳定,早起常无症状,生后有很高的比例呈现髋关节不稳定,X线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征,有的随生长发育而逐渐稳定,有的采用适当的髋关节外展位而随即自愈,但是也有少数病例持续存在着髋臼发育不良的改变,年长后出现症状,尚需进行手术治疗。
2、髋关节半脱位
该型股骨头及髋臼发育差,股骨头向外轻度移位,未完全脱出髋臼,髋臼指数增大。
它既不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导致的结果,也不是髋关节脱位的过渡阶段,而是一个独立的类型,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关节造影观察手术中发现,在髋臼的外方形成一个膜样隔膜而限制其完全复位。
3、髋关节脱位
是指髋关节完全脱位,为最常见的一型,股骨头已完全脱出髋臼,向外上、后方移位,盂唇嵌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
该型根据股骨头脱位的高低分为三度。
Ⅰ度:股骨头向外方移位,位于髋臼同一水平。
Ⅱ度: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相当于髋臼外上缘部分。
Ⅲ度:股骨头位于髂骨翼部分。
脱位的分度标志着脱位的高低,对手术前牵引方法的选择,治疗后合并症的发生以及预后均有直接关系。
临床表现
(1)新生儿和婴儿期:患儿肢体呈屈曲状不敢伸直,活动较健侧差,无力,牵拉下肢时则可伸直,但松手后又呈屈曲(弹响固定),少数婴儿下肢呈外旋位、外展位或两下肢呈交叉位,甚至髋关节完全呈僵直状态。
最常见体征为患肢短缩,臀部、大腿内侧或腘窝的皮肤皱折增多,加深或不对称。
(2)幼儿期:站立时臀部后耸、腰部前凸更为突出。
双下肢不对称,患肢缩短。
单侧脱位患儿的走路步态呈“甩髋”式跛行;双侧脱位呈“鸭步态”。
单侧脱位者患侧大转子上移。
(臀部、大腿内侧或腘窝的皮肤皱折增多,加深,不对称)
临床检查
(1)外展试验:正常婴儿双髋外展一般在70°~80°左右,若外展在50°~60°为阳性,在40°~50°为强阳性。
大多数髋关节脱位患儿此试验为阳性或强阳性。
(2)股动脉搏动减弱:腹股沟韧带与股动脉交叉点以下一横指可扪到股动脉,
股骨头衬托股动脉,搏动强而有力。
股骨头脱位后股动脉衬托消失,搏动减弱,检查需两侧对比观察。
(3)Allis征:双髋屈曲90°,双膝充分屈曲时,因髋关节脱位使大腿短缩,所以一侧膝关节低于对侧膝关节,称Allis征阳性。
此征只适用于单侧发病者。
(Allis征)
(4)Ortolani征:一手握住一侧膝关节或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一侧下肢,拇指放于大腿内侧,其他四指放于大转子处,向下肢加压外展,可听到或感到弹跳则为阳性,这是由脱位的股骨头通过杠杆作用滑入髋臼而产生。
如该体征阳性是髋关节脱位最可靠体征。
(Ortolani征)
(5)望远镜试验:检查者一手握住大腿远端,另一手拇指和其余四指置于髂嵴处,令髋关节处于内收位,相继屈曲和伸直牵拉动作时有活塞样异常活动或感觉者为阳性。
又称套叠征。
(6)Trendenbury试验:又称单髋负重试验。
正常单侧肢体站立时,对侧臀皱襞向上倾斜。
当健肢站立时,对侧臀皱襞向上倾斜,当患肢站立时,对侧臀皱襞并不向上倾斜,反而呈下降现象为阳性。
说明股骨头不在原位,不能有效地抵住骨盆,臀肌稳定髋关节的功能减低或消失。
因此本试验在臀中肌麻痹、髋内翻等原因引起的髋关节不稳定状态也可出现。
(7)大粗隆上升:正常婴儿自髂前上棘经大粗隆顶点至坐骨结节呈一条直线,称做奈氏线(Nelaton)。
倘若股骨头不在髋臼内,而向上脱位时,大粗隆随之上升,这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X线检查
新生儿和婴儿期的X线诊断依据存在一定困难,婴儿出生后2~3月内,股骨头骨骺骨化中心尚未出现,X线检查依靠股骨颈与髋臼关系来测量。
骨化中心出现后,摄片包括双侧髋关节的骨盆片可以确定诊断,患儿年龄超过1岁以后,股骨头骨骺已骨化,骨盆平片上清晰可见股骨头脱出髋臼,向外方移位,髋臼变浅变小。
髋臼指数
髋臼指数:又称髋臼角,即髋臼顶的斜度。
沿双侧髋臼“Y”型软骨交点作水平连线,再沿髋臼上下缘作切线,两线相交之角即为髋臼角。
髋臼角正常值1岁以下为30°,1~3岁为25°,3岁以上为20°。
一般认为如超过30°则有明显脱位趋向,可认髋臼发育不良。
但在诊断上不能单看髋臼指数一项。
Perkin方格
连接两侧髋臼“Y”形软骨作一水平线,再自髋臼顶外缘作一垂线。
此二线将髋臼分为四个象限,正常股骨头应位于内下象限。
新生儿和婴儿股骨头骨骺尚未出现时,可观察股骨上干骺端的角形突起(股骨颈喙突)与Perkin线的关系。
如股骨颈喙突位于外下或外上象限时,即可诊断为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
脱位侧骨化中心常较小。
CE角
即中心边缘角。
自股骨头旋转中心至髋臼顶的外缘画一直线,另自髋臼顶外缘作一垂线,两线所成的角即为CE角。
正常时约为20°~40°,小于此度数说明头臼关系失常。
15°~19°为可疑;少于15°,甚至负角,表示股骨头外移,为脱位或半脱位。
Shonton线
闭孔的上缘正常时应与股骨颈内侧形成一完整的弧线。
髋关节向上脱位时,此曲线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弧线的外侧孔高。
为最简单的诊断方法之一。
外侧线(Calve线)
外侧线(Calve线)即髂翼的外侧面与股骨颈外侧面的弧形连线,正常为连续的。
(双髋关节半脱位)
(右髋关节Ⅱ度脱位、左髋关节半脱位)
(双髋关节脱位Ⅱ度)
(右髋关节脱位Ⅲ度)
鉴别诊断
1、先天性髋内翻又称扁平髋。
多见于4~8岁儿童,男孩较女孩多5倍。
以髋部疼痛和跛行为主要症状和体征,疼痛常向膝部、大腿内侧和臀部放散。
X线片显示股骨头变扁、碎裂并有透亮区。
晚期可有股骨头脱位,但髋臼发育良好,颈干角与前倾角尚正常,此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不同,以资鉴别。
2、病理性髋脱位
(1)小儿髋关节结核: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如不治疗病灶破坏发展较快,患肢出现短缩和畸形。
早期患侧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并有跛行,也可有膝部或大腿前方疼痛。
检查患髋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并伴有肌肉痉挛,日间肌痉挛的保护作用在夜间入睡后消失而出现夜啼。
晚期会出现窦道口及髋关节的病理脱位,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
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程长,无疼痛症状和体征显然不同。
(2)小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以婴儿和1~2岁小儿最多。
多有外伤或感染史,起病较急。
以髋部疼痛、跛行、活动受限为主诉,有发热,甚或高热等全身反应。
血沉增快,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增高等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明显不同。
治疗目标
①尽早复位;
②防止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
③矫正残留的发育不良,恢复正常关节生物力学。
非手术治疗
(1)出生到6个月:屈髋外展下肢用手指压大粗隆部使之复位。
复位后用外展支架或石膏固定4~6个月。
同时家长可对患儿患髋进行手法按摩,适当叩击大转子部或下肢,使股骨头对髋臼有适当的应力刺激,以刺激髋臼发育。
(2)6个月~1岁6个月:先采用下肢皮牵引2周,而后实施手法复位,髋人字石膏固定。
最稳定的位置是屈髋90°,外展60°~70°自然外旋位。
需避免过度外展髋关节或强迫复位,以免发生股骨头骺软骨缺血坏死。
石膏固定总时间为6~9个月。
(3)1岁6个月~3岁:先作牵引,肌肉挛缩比较明显者,复位前作松解,如内收肌切断,髂腰肌延长等,股骨头牵引到髋臼水平时,在全麻下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手术治疗
术前行皮牵引或股骨髁上骨牵引,床边X线摄片股骨头达到髋臼水平方行手术治疗,经牵引而达不到位者,应行股骨短缩术。
(1)切开复位法
(2)Salter骨盆截骨术
(3)Chiari臼顶内移骨盆截骨术
(4)改良Pemberton骨盆截骨术
(5)原位造盖
(6)股骨颈前倾角矫正术
(7)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