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魏晋南北朝史》(共34张PPT).共34页文档
合集下载
统编版 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史 课件(共34张PPT)
【典例2】(2022·浙江·高考)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
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
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 B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பைடு நூலகம்控制
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典例2】(2022·湖北·高考)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 A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探究主题二 秦汉制度创新
角度2 “汉承秦制”与汉代的国家治理
汉承秦制的表现: (1)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中外朝”制度,限制相权。 (2)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后发展为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3)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采用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后通过“推恩令”,削弱和限 制王国的活动。 (4)承袭秦朝的田租、户赋徭役,创新发展为西汉的编户制度,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5)承袭秦的上计制,加强对地方官的管理和控制。 汉承秦制的评价:“汉承秦制”有利于两汉的统治巩固。它既稳定了汉朝初年的统 治,又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起了一定作用
二轮复习:秦汉和魏晋南北朝史
探究:封建大一统的形成发展与曲折
时空定位·阶段特征
文 化
焚书坑儒
思 想
汉赋/《史记》
黄老之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造纸术
时 秦朝
空
坐 标
前221年
西汉 前207 前202年
东汉 9年 25年
魏建立 220年
【新教材】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共24张PPT)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抓题眼 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与战乱时期南朝的艺术风格不一致, 这鲜明地体现出艺术与时代的关系。 找错点“决定”表述不当,仅是“影响”而已;“不可超越”表述 绝对化;“更替”影响“标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高考真题】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 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 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 “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 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均田制:中国古代北魏至唐中叶政府推行的土地分派制度。 东 汉末北方处于战乱,人口南迁,为担保国度钱粮来历,北魏孝 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宣布均田制并开始执行。
2、庄园经济(早期荫附制,中唐后是租佃制)
庄园经济:形成于西汉末期,至东汉时期逐渐 成为封建社会的重要经济形式,魏晋形成高潮, 田庄的主体是:豪族、勋臣、贵戚,特点是 “闭门成市”和拥有私人武装。私人武装是造 成东汉末、魏晋南北朝混乱动荡和格局的重要 因素。中唐后演变为租佃制模式下的庄园经济。
2.(2019•“江淮十校”联考)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 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 十几倍,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 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 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 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拓展认知】
士族门阀下的庄园经济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田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有编户齐民下的自耕农经济,还有屯田制 和均田制,士族门阀控制的占田制和庄园经济。
抓题眼 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与战乱时期南朝的艺术风格不一致, 这鲜明地体现出艺术与时代的关系。 找错点“决定”表述不当,仅是“影响”而已;“不可超越”表述 绝对化;“更替”影响“标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高考真题】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 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 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 “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 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均田制:中国古代北魏至唐中叶政府推行的土地分派制度。 东 汉末北方处于战乱,人口南迁,为担保国度钱粮来历,北魏孝 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宣布均田制并开始执行。
2、庄园经济(早期荫附制,中唐后是租佃制)
庄园经济:形成于西汉末期,至东汉时期逐渐 成为封建社会的重要经济形式,魏晋形成高潮, 田庄的主体是:豪族、勋臣、贵戚,特点是 “闭门成市”和拥有私人武装。私人武装是造 成东汉末、魏晋南北朝混乱动荡和格局的重要 因素。中唐后演变为租佃制模式下的庄园经济。
2.(2019•“江淮十校”联考)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 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 十几倍,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 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 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 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拓展认知】
士族门阀下的庄园经济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田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有编户齐民下的自耕农经济,还有屯田制 和均田制,士族门阀控制的占田制和庄园经济。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件(共53张PPT)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政局、民族融合、政治制度)
1、政治局势 分裂动荡、民族迁徙与融合、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3、政治制度: (1)三省体制开始形成 (2)选官制度 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3)门阀士族制度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
1、政治局势 分裂动荡、民族迁徙与融合、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分裂动荡的表现:政权更迭、战争不断 民族融合的方式:
(2010·江苏单科·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
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演变历程
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秦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重要知识点
政治文明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3.影响: ①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 才能并重。 ②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成为士 族把持政治、保护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出现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的局面,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中走向融合
阶段特征
三、传承中孕育创新
1、政治制度上 三省制逐渐形成,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奠定基础;九品中 正制;以及承接汉代察举制,考试制度雏形为隋唐科举制准备 了条件 2、经济上 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租调制等为隋唐时期经济奠 定了基础 3.文化上 魏晋玄学和三教逐渐并流,一方面让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 家思想遭受危机;另一方面为后代唐宋儒家思想新发展提供 机遇;
主干知识
【高中历史】魏晋南北朝史ppt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三)改革的内容 1、前期改革(迁都洛阳前) (1)推行均田制 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战乱) 内容: 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 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 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影响: 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1、农业:
工具的进 步: 土地所有 制:
三国时,马钧改进翻车 士族地主的田庄规模很大,自给 自足程度强化。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主 要地位。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主要地位。
由于士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地主庄 园经济、寺院庄园经济膨胀。这一时 期,战乱频仍,社会精壮劳动力的损 失极大。庄园经济恶性膨胀,大量隐 匿农户,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 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也就非常剧烈。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三)改革的内容 1、前期改革(迁都洛阳前) (1)推行均田制 (2)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 (3)整顿吏治 内容: 俸禄制、考核与任期挂钩制 影响: 吏治得到改善,人民负担减轻 农民安心从事生产, 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二)改革的内容 1、前期改革(迁都洛阳前) (1)推行均田制 (2)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 (3)整顿吏治
2、中后期改革(自迁都洛阳开始) (4)迁都洛阳 (5)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总结:
均田、三长、整吏治, 迁都、易俗、改汉制。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1、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和北方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 2、顺应了时代潮流(封建生产方式的扩展), 促进了鲜卑族社会的封建化。 3、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多民族国家 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洛阳龙门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北齐《校书图》
敦煌莫高窟420窟壁画摹写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 透。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 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
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
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
二、魏晋南北朝的经济 1.农业 ①耕作技术 ②水利灌溉 ③土地制度:均田制 ④赋税制度:租调制 2.手工业 ①冶铸:灌钢法 ②制瓷:成熟白瓷 3.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三、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1. 思想:三教并存,相互影响,儒学为主流 2. 农学:《齐民要术》 3. 文学:志怪小说 4. 书法:自觉、王羲之 5. 绘画:顾恺之
——马克思
甘肃丁家闸十六国 墓壁画-牛耕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 -牛耕
甘肃丁家闸十六 国墓壁画-耙地
嘉峪关魏晋墓壁 画-耙地
北朝-黄釉绿彩四系罐 北朝-邢窑白釉深腹碗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 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 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 ——沈约《宋书》
从《齐民要术》看北朝历史
《齐民要术》记录东汉以后尤其是北朝时黄河 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广泛,涉及农、林、 牧和部分手工业,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倡 精耕细作。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 代农业科学著作。 黄河中下游地区:北魏统一,孝文帝改革 农业生产经验:均田租调,耕耙耱 畜牧业技术:少数民族南下,民族融合 手工业技术:灌钢法、成熟白瓷
——《魏书·太祖(拓跋珪)纪》
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后染华俗, 多不能通,故弃其本语,相传教习,谓之国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PPT课件
长期战乱
均田制、租调制
吏治好转, 缓和矛盾
恢复经济, 增加收入
阶级矛盾激化
宗主督护制
三长制
对人民有效控制
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移风易俗,汉化 促进民族融合
平城不能适应 发展的需要
保守势力强大,经济 落后,柔然威胁
迁都洛阳
加强对中原控制
.
34
平城僻处塞上,虽不断地移民塞上,给耕牛,计口 授田,也只能供应六镇的军粮。……其后高车(北方少 数民族)攻柔然,取柔然故地,柔然南徙,逼近平城, 孝文帝遣数十万骑北拒柔然,“大寒雪,人马死者众”。
1、背景:①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
19
北魏统一北方
东晋时,鲜卑族拓跋 部首领建立代国,但不久 被前秦吞并。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 解。386年,拓拔部的首 领拓拔珪乘机复国,改国 号魏,后来定都平城(今 山西大同),历史上称为 北魏。
北魏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像
.
20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一)总体特征:长期分裂,政权更替频繁 (二)重要制度——三省体制和九品中正制 (三)重要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
58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耕耙耱技术形成 曹魏时翻车用于灌溉
(二)手工业:南北朝出现灌钢法
.
59
南北朝的灌钢法
生铁 熟铁
把生铁和熟铁按一 定的比例配合,加 热后再锻打,成为 质地优良的钢。
1、背景:①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阶级矛盾尖锐— 宗主督护制
.
21
宗主督护制
北魏初期,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地主豪强, 只得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 督护农民纳税服役,但他们趁机隐瞒人口,逃避赋税、 徭役。同时,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 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
2020高考通史复习:魏晋南北朝[课件]
中国
第4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古代
(220年—589年)
纵向: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横向:中国魏晋南北朝——西方西罗马走向灭亡
1
概说历史
2
知识结构
3
考题研究
朝代
起止时间
主要都城
三国
220年—280年 洛阳、成都、建邺
西晋
266年—316年 洛阳
东晋十六国 317年—420年 建康
南北朝
420年—589年 建康、洛阳
163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
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 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 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 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 侯、伯者,皆降一等。
110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 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 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 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 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 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第4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古代
(220年—589年)
纵向: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横向:中国魏晋南北朝——西方西罗马走向灭亡
1
概说历史
2
知识结构
3
考题研究
朝代
起止时间
主要都城
三国
220年—280年 洛阳、成都、建邺
西晋
266年—316年 洛阳
东晋十六国 317年—420年 建康
南北朝
420年—589年 建康、洛阳
163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
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 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 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 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 侯、伯者,皆降一等。
110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 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 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 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 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 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魏晋南北朝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专题复习
(1)含义: ②门阀政治——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史只看
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 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 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门阀政治是魏晋时期出现的 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 态。
当铺兴起于南北朝
考点五: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 1.中华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①佛教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 融合。
东晋高僧法显前往天竺学习取经。 南朝范缜抨击佛教,统治者也几度灭佛。但佛教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②道教: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③儒学新发展:玄学盛行。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 道交汇融通的景象;
➢ 三国时期,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南中、山越) ➢ 西晋时期,五胡内迁并卷入司马氏内战
➢ 东晋至南朝,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 十六国政权中,大多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 北朝政权中,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 长期混战...
考点二: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
1.门阀制度
(2)发展:魏晋形成—东晋兴盛—南朝衰落—隋唐逐渐瓦解 (3)标志:王与马,共天下,开启东晋门阀政治格局。 (4)原因: a.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b.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士族支持 c.经济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d.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
考点二: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 5.法律与教化:
(1)魏晋时期,最重要的变化是律令儒家化,礼法结合。 (2)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 (3)法律以亲属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 儒家的三纲五常。 (4)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 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 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门阀政治是魏晋时期出现的 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 态。
当铺兴起于南北朝
考点五: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 1.中华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①佛教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 融合。
东晋高僧法显前往天竺学习取经。 南朝范缜抨击佛教,统治者也几度灭佛。但佛教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②道教: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③儒学新发展:玄学盛行。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 道交汇融通的景象;
➢ 三国时期,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南中、山越) ➢ 西晋时期,五胡内迁并卷入司马氏内战
➢ 东晋至南朝,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 十六国政权中,大多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 北朝政权中,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 长期混战...
考点二: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
1.门阀制度
(2)发展:魏晋形成—东晋兴盛—南朝衰落—隋唐逐渐瓦解 (3)标志:王与马,共天下,开启东晋门阀政治格局。 (4)原因: a.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b.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士族支持 c.经济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d.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
考点二: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 5.法律与教化:
(1)魏晋时期,最重要的变化是律令儒家化,礼法结合。 (2)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 (3)法律以亲属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 儒家的三纲五常。 (4)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魏晋南北朝复习课PPT课件
B中外交往 D经济发展
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解决粮食问题 B、摆脱鲜卑贵族的控制 C、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D、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5、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粮食问题 B、摆脱鲜卑贵族的控制 C、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D、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6、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 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 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D、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措施是什么?为什么?
• ③两次改革分别有什么重大意义?由此你 得到什么启示?
改革能推动社会发展,要坚持改革创新。
•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 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1)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史实?
桓公最后取得了什么成就?
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务耕织…, 尚军功…
①、材料中的“魏主”是谁?
②、材料提出了什么改革内容?
③、材料中的 “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④、材料反映的事件起了什么作用?
•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 出于黄帝,以土德(称)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 黄中之色,万物之元(首)也,宜改为元氏。诸功 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复姓,皆改之。”
1.朝代:三国两晋南北朝 2.时间:220----589 3.特点: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北
方
魏
东
西晋
汉
蜀吴
南
方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隋 朝
南朝
东魏—北齐
北朝: 北魏
西魏—北周
《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
荣。
制度创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 家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创 新,如九品中正制、府兵制等, 为后世的政治制度改革提供了借
鉴和参考。
科技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发展取得 了重大突破,如祖冲之的圆周率 计算、郦道元的地理学研究等, 为后世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多元文化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得益于对不同地域、民族文化 的吸收和融合,现代社会也应倡导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以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虽然均田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土地私有制逐渐得到强化。地主豪门大量兼并土地,导致农民失去 土地,加剧了社会矛盾。
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得到了迅速发 展。城市繁荣,商业街区形成,商品 种类繁多,贸易活动频繁。同时,货 币流通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商业贸易与城市发展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贸易和城 市发展情况,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的 作用。
文化发展
01
玄学与佛教的兴起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 起和佛教的传播,以及它们对
文化发展的影响。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学艺术的繁荣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 的繁荣情况,以及它们在文化
发展中的作用。
03
学术思想的演变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思想 的演变情况,以及它们对文化
赋税制度的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制度的变革,赋税制度也经历了 多次调整。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租调的征收进行了调整,以 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
0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 荣
玄学的兴起与影响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主张“无为而 治”,强调个体自由和自然主义。
制度创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 家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创 新,如九品中正制、府兵制等, 为后世的政治制度改革提供了借
鉴和参考。
科技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发展取得 了重大突破,如祖冲之的圆周率 计算、郦道元的地理学研究等, 为后世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多元文化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得益于对不同地域、民族文化 的吸收和融合,现代社会也应倡导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以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虽然均田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土地私有制逐渐得到强化。地主豪门大量兼并土地,导致农民失去 土地,加剧了社会矛盾。
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得到了迅速发 展。城市繁荣,商业街区形成,商品 种类繁多,贸易活动频繁。同时,货 币流通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商业贸易与城市发展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贸易和城 市发展情况,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的 作用。
文化发展
01
玄学与佛教的兴起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 起和佛教的传播,以及它们对
文化发展的影响。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学艺术的繁荣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 的繁荣情况,以及它们在文化
发展中的作用。
03
学术思想的演变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思想 的演变情况,以及它们对文化
赋税制度的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制度的变革,赋税制度也经历了 多次调整。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租调的征收进行了调整,以 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
0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 荣
玄学的兴起与影响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主张“无为而 治”,强调个体自由和自然主义。
《魏晋南北》课件
诸葛亮
总结词
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
详细描述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并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 事手段巩固了蜀汉的统治。同时,诸葛亮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发明家,他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许多实用的工具和器械。
周瑜
总结词
军事家、音乐家
详细描述
周瑜是东吴的重要军事将领,他以卓 越的军事才能和智谋著称,为东吴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周瑜也 是一位音乐家,他精通音律,创作了 许多优美的乐曲和歌曲。
城市与交通的发展
城市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城市的 规模和数量都有所增加。城市的功能也更加多样化, 商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活动逐渐增多。
交通发展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交通也得到了较大的 发展。道路建设、水路运输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 展,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THANKS.
三国鼎立
在曹操统一北方后,中国进入了三国鼎立的时期。这一时期持续了近一个世纪, 期间各国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联盟和外交斗争。
三国鼎立的形成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 融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塑造了后世对于忠诚、智谋和英勇的价 值观。
西晋的短暂统一
西晋政权在三国鼎立的基础上实现了短暂的统一。西晋的 统治者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 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01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政权在政治上相互竞争,形成了复杂的
政治格局。
九品中正制和门阀制度
02
这些制度影响了当时政治权力的分配和政治生态的发展。
民族融合与胡汉矛盾
03
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但同时也存在着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