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真文化引领课程建设-2019年精选文档
“童心绳韵”课程的审思与建构
“童心绳韵”课程的审思与建构作者:霍允强来源:《阅读(教学研究)》2019年第03期【摘要】课程是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
通过“课程文化”这个点引领学校跳绳特色的发展,从“童心绳韵”的独特意蕴、“绳”采飞扬的课程路径、“绳韵”文化的深度建构三个方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地进行阐释。
挖掘“绳资源”,构建“绳序列”,彰显“绳魅力”,打造“绳文化”,有效提升学校特色办学、内涵发展水平。
【关键词】“童心绳韵”; ;教育意蕴; ;实践诠释课程是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
特色课程,应给孩子留下怎样的印记?带着这样的诉求,笔者基于对学校特色历史的追溯、对现实的考量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将理性的思考和深层次的价值追求,融入对学校跳绳特色课程的教改试验中。
从传统体育锻炼的“本色跳绳”,到赏心悦目的“花样跳绳”“特色跳绳”,到如今的“童心绳韵”特色文化,“跳绳”内涵融入我校二十余载,已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多年来,我们从“学校的特色首先是课程特色”这一层面,去实现处于深水区与转型区“跳绳特色”向“内生发力”和“内涵发展”的华丽转身,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以课程建设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绳韵”路径,步入学校发展新常态。
一、绳之约:“童心绳韵”的独特意蕴跳绳是一项历史悠久、方便快捷、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
传统的跳绳融合了现代元素,成为了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国家把跳绳列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把一分钟跳绳纳入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研究发现儿童跳绳有七大好处:促进儿童健康发育,确立数字概念,提高记忆能力,提高思维灵敏度,培养平衡感和节奏感,培养方位感和整体意识,培养团结协作意识。
理念决定出路,基于以上认识,从学校整体层面上来规划、凝练、定位,注重顶层设计,建设有根的“童心绳韵”特色文化,融入学校发展愿景。
1.“童心绳韵”特色文化内涵的厘定。
其一,源于“童心”。
激发童趣,培育童情,呵护童真。
以童真文化引领课程建设
以童真文化引领课程建设作者:赵建华来源:《江苏教育》2016年第16期【摘要】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本土化课程特色体系,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难点。
许多学校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以“童真”教育理念进行了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让课程最大限度地适应每位学生的发展。
从文化滋润到课堂重建再到活动搭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发展、主动发展及个性化发展绘制了适合儿童成长的路径图。
【关键词】童真文化;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078-02【作者简介】赵建华,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南通,226010)校长,高级教师。
我们沐浴“循道崇真”的核心价值观,以“童真”为学校文化品牌的灵魂,不断丰富“童真教育”内涵,诠释“童真教育”真谛,创建“童真教育”品牌,构建“童真”校园。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在“要为学生想六年,更要想到他们未来六十年”办学理念下,以“童真文化”为引领,着力进行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建设。
一、文化滋润:生课程建设之根1.再造办学文化。
我们把“办向着儿童生长方向的学校”作为我们的办学目标,努力建设“童真文化”,让孩子享受自然而温暖的童真生活。
我们认为,基于这种办学文化构建的学校课程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我们把教学楼命名为“品真楼”“栖真楼”“修真楼”等等,每一幢楼就是一门真字课程;我们设计校园标识课程,“真字”校徽、真真吉祥物、真字墙壁等等;我们建设童真园、知真园、情真园等三个主题景观;我们勾勒“归真、绘真、修真、达真、储真、练真”的成长路径。
课程文化融入到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可谓“时时处处是课程、一事一物皆教育”。
由我校承担的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自筹课题《循道崇真:童真文化的价值追求与校本建构》研究成果被评为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2.聚焦核心素养。
新时期,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探究童文化如何营造有效课堂 论文
探究童文化如何营造有效课堂摘要:糙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创新是永不过时的发展理念。
找育也不例外,蟹持深化故育改革创新史是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
小学语文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更应注重提高找学质量.为了史加符合当代课堂教学,我们不仅要求语文这门学科上的教学方法要推陈出新,还要让全文化渗透语文课堂。
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教学虞量,努力为学生营造有效课堂。
为此,本文将探究如何利用全文化来营造小学语文的有效课堂,为教师提供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关健词:童文化:小学语文:有效课堂:在教育改革创新的背第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注重培养的是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以及文化索养.我们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方式,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求0目前,虽然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够按照“新课改”的耍求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并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但是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改革创新的背景下,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发展,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
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受众学生的身心特点,并以此探索符合教学目标及学生发展需求的有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可靠的保障。
小学语文课堂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再加上小孩子比较活泼好动,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搞乱课堂秩序的情况,这对营造小学语文的有效课堂定会带来恶劣的影响。
小学生只有在语文课堂上认真听讲和学习,才能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并能为今后的学习打卜坚实的基础。
但是,由于以上原因,小学生不论是识记生字还是背诵古诗词,他们往往都没有学习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策略引领,建构小学语文童真课堂
策略引领,建构小学语文童真课堂作者:戴珊珊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1年第09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建构小学语文童真课堂,作为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更需要优化教学策略,为小学语文课堂增添一抹童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理想的轨道。
一、冲破束缚,放飞想象在小学阶段,想象力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关系着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为了建构真正具有童真的语文课堂,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才能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
换言之,只有冲破束缚,放飞想象,学生才能找回童真,语文课堂才会变得生机勃勃。
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海底世界的梦幻奇异,教师特意设计了一个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海底世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生物和植物,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想象中的事物画下来,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
为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允许学生自由组合,共同探讨交流。
如,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听说大海深处是没有光照的,所以能够生活在这个范围内的生物,其视觉器官应该是退化的。
所以,在我的想象中,在深海区域生活着这样一种鱼,它们体型庞大,却没有眼睛,只能依靠敏锐的嗅觉来确定食物范围。
”还有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画提出想法:“我认为,在海底世界肯定生活着一种变色鱼,这种变色鱼可以根据它所处的环境改变皮肤上的特质,令它和环境更契合,也更容易麻痹其他的鱼类,最终达到自保或者猎食的目的。
”总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大胆想象,积极参与课堂,童真也在此时迸发出来。
想象力是每个儿童的天赋,更是童真的直接体现。
只有让学生大胆想象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童真才能回归语文课堂。
二、隐去功利,激发兴趣想要构建具有童真色彩的语文课堂,学生快乐是必要条件。
只有让学生放松身心,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体会到欢乐,童真才能真正回归语文课堂。
童真童趣童心——中连中心小学童心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
童真童趣童心——中连中心小学童心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作者:刘红霞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期收稿日期:2013-09-20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XJK013BZXX007)作者简介:刘红霞(1972-),女,湖南新化人,冷水江市中连中心小学校长,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教学与管理研究。
冷水江市中连中心小学是湖南科技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学校。
刘红霞(冷水江市中连中心小学,湖南冷水江 417500)摘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之魂、品牌创建和特色之魂。
童心环境、童心教师、童心课堂、童心学生是童心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童心校园文化建设顺应儿童的天性,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打造童话校园,让孩子们生动活泼、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成长。
关键词:校园文化;童心环境;童心教师;童心课堂;童心儿童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4)01-0004-02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积淀的文化蕴涵,是一所学校的“气质”和“性格”,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冷水江市中连中心小学地处《西游记》首拍地波月洞旁。
学校利用独有的地域文化资源,以童话教育为载体,建设童心校园。
“夫童心者,真心也。
”①参见李贽《童心说》:“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①儿童喜欢童话,喜欢童话的生动活泼,快乐有趣。
童话教育,旨在顺应儿童的天性,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打造童话校园,让孩子生动活泼、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成长。
1童心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的确立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如何找到一个有效的载体,将儿童思维、语言以及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目标融入其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儿童养成教育更具生命性、情趣性和独特性,是我们开展儿童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然而,儿童教育的现实却值得我们深思。
循着童心的小径发现课程——童心教育下的课程构建
2018年第8期治教方略管理艺术———童心教育下的课程构建王明霞摘要:“童心教育”是以“孩童般纯真之心”做教育,依托构建聚焦童年的“童味课程”,让孩子们走进文学中的童年、数学中的童年、影像中的童年、歌声中的童年、游戏中的童年,在童星社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星。
学校应当成为呵护童心、保护童心的场所,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学校有意思、好玩,让他们对学校、对校园生活充满兴趣。
关键词:童心教育;童味课程;童星社团;童乐教师“依归童心构建儿童本位的童心教育”是西关街小学的办学理念。
何谓“童心”?我们对“童心”的理解是:“回归儿童的世界,以儿童的视角看待世界,让孩子们感受童真、童趣、童乐。
”“童心教育”就是以“孩童般纯真之心”做教育。
学校应当成为呵护童心、保护童心的场所,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学校有意思、好玩,让他们对学校、对校园生活充满兴趣。
那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留住童年呢?一、童味课程———让课程有童年的味道聚焦“孩童般纯真之心”设计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中感受童年的快乐,享受童年的乐趣,把童年留在心间,让童年在成长的路上留下印记,让学生拥有“诗意的童年。
(一)文学中的童年———童年主题的读写结合要走进童年,不在文学中游走一番,童年的记忆怎么会完整呢?一是读童年主题的古诗、现代诗,用诗歌歌咏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用诗歌编织五彩斑斓的童年梦。
如古代诗歌《古朗月行》、《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所见》、《观游鱼》、《田家》、《观花影》、《村居》、《池上》、《牧童》;现代诗《童年纯真》、《我是童年》、《童年》、《童年的记忆》等,让学生畅游在诗歌的殿堂,涵养诗性的童年。
二是创编童年主题的诗歌,组织班级读诗会、赛诗会、品诗会,汇编《童趣学生“童年的述说”诗歌集》,让文稿变为铅字是对学生最好的褒奖。
三是开展童年主题的整本书阅读,分年级推荐童年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或其他书籍,通过童年主题整本书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让学生掌握阅读的策略,通过阅读单、阅读记录卡分享阅读策略,记录下学生的感悟与思考,汇编成《童趣学生“童年是我我是童年”》童书推介集。
童真课程:创造学生向往的童年生活
【摘要】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师生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
基于“为每一个儿童聪慧而美好的人生奠基”办学使命和“让儿童站在课程中央”的理念,学校从儿童出发,建构让更多学生向往、让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发展的童真课程,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美好生长。
【关键词】童真课程;童年生活;学乐行雅;课程文化童真课程:创造学生向往的童年生活┈┈江苏省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 陆芳西班牙一部6分钟零台词动画片《Alike》引来无数人关注,也引发我们对教育、体制、孩子个性和创造力等方面的思考。
在一座灰白色城市里,一对父子颜色特别,儿子橙色明快,爸爸蓝色安静。
在儿子充满童真的世界里,一切都那么新鲜,他被枫树下草坪上小提琴演奏的音乐深深吸引;他在学校里“创新体”的作业展现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不错的艺术天分。
但在一次次被要求重写之后,他也像其他孩子一样不再乱涂乱画、调皮捣蛋,交出了工整规范的作业……面对神情黯然、颜色越来越浅的儿子,当机械重复的生活让父亲也渐渐失去色彩,父亲终于意识到,只有让儿子自由快乐地成长,他才是独特的。
他再次带儿子去听提琴声,还在红枫下自己当起了小提琴手,此举得到了儿子深深的认同。
短片营造的乌托邦世界里,实则隐藏诸多隐喻,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教育的色彩和温度,学校的角色和定位,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如果孩子们不喜欢校园,不喜欢校园里的教育活动,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开始,其实已结束。
校园,应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沃土,成为孩子向往的生活、美好的记忆,促进每一个童年的美丽绽放。
我校创办于1911年,百年沿革,一所最乡村的镇中心小学。
在经济发达的无锡地区,学校目前仍属于办学条件薄弱,硬件上无任何优势,校舍、功能室、运动场地、校园绿化都局促甚至简陋。
这样的一所学校,如何办出她的品质、气韵和特色?作为校长应该把师生、学校带向哪里?这是我五年来始终不断思考的问题。
除努力寻求各方帮助和支持,让校园环境、条件日益改善,在所有人眼中变得越发精致、雅致,我们更把目光聚焦在了学校课程,致力创造让更多学生向往、让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发展的学校课程,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美好生长。
童真文化教育理念下四季融合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011-2023年第20期(总第358期)理论教育在于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
课程作为一种载体,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为落实童真文化教育理念,学校应当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度,让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对此,学校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完善四季融合课程理论,改善学校教学质量。
一、童真文化教育理念下四季融合课程的理论基础(一)杜威的“经验”课程观杜威认为,教育就是重组和改造儿童经验。
他坚持儿童中心理论,提倡让儿童从做中学[2]。
新课改提出,教育要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入手,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让儿童爱上学习。
学校开发四季融合课程时,要以杜威的“经验”课程观为基础。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思想,他认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3]。
儿童缺乏经验,因此学校需要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落实生活化课程服务。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教育要帮助学生形成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为社会提供人才。
二、如何生成童真文化教育理念下的四季融合课程(一)回归儿童本质儿童本质指的是儿童的天性,即儿童与生俱来的特质。
教学改革需要回归儿童本质,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
课程建设必须给儿童提供自由的空间,让儿童可以自主探索,还要深入感受儿童的世界,走进儿童内心,让儿童更加认可课程内容。
(二)遵循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普遍意义上的四季指的是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但四季还可以指生命和成长的四季[4]。
大自然孕育了世间万物,其运动节律为儿童提供了教育契机。
教师可以借鉴四季变化节律,遵循儿童生命成长规律,开发课程体系。
(三)走向全方位育人的课程融合课程融合指的是选择有意义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以及兴趣爱好,开发具有综合意义的课程体系,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进一步落实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任务。
童真文化教育理念下的四季融合课程,立足学生需求,不断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主题学习童真文化教育理念下四季融合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马玉萍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根据童真文化教育理念开发四季融合课程,努力探寻小学课程的高效建设思路。
建构“童真课堂”,引领学生真实成长
建构“童真课堂”,引领学生真实成长作者:丁荷菊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1年第03期[摘要] 建构数学“童真课堂”,要致力于引领学生数学学习、数学生命的真实成长。
学在起点,重在经历,乐在分享,要引导学生学“更经验”的数学,学习“有过程”的数学,学习“更美好”的数学。
“童真课堂”,要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共悟共得,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幸福指数![关键词] 小学数学;童真课堂;真实成长小学数学“童真课堂”应当是一种契合学生数学素养发展,与学生生命成长能发生共振的一种课堂。
数学“童真课堂”的特质是“以童为本”“以真为先”“以数为要”“以趣为力”。
建构数学“童真课堂”,要致力于引领学生数学学习、数学生命的真实成长。
因此,数学“童真课堂”学在起点,重在经历,乐在分享。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童眼”观照,用自己的“童耳”倾听,用自己的“童手”实践,用自己的“童脑”思考。
以更加生活化、更加儿童化、更加数学化的理念,去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学在起点,学习“更经验”的数学建构数学“童真课堂”,应当引导学生“学在起点”,让学生学习“更经验”的数学。
“童真课堂”以“三真”为根基,这就是“真起点”“真过程”“真引导”。
只有以“三真”为根基,才能引导学生真实成长。
如何让学生展开真思考、真探究?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让教学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让学生“学在起点”,让学生学习“更经验”的数学。
正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将全部教育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据此展开教学”。
“童真课堂”不仅考量“教什么”的问题,更考量“怎样教”的问题。
学在起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习“经验的数学”“生活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前后链接。
学在起点,学生就会真思,就会发出真言。
“童学”课程留给学生一个快乐童年——核心素养背景下“童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基础教育论坛(中旬刊)总第340期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塘桥中心小学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的办学原则,以“思敬”文化为引领,积极建构“童学”课程,积极推进“敬学”课堂,不断探索更加适合儿童快乐学习与成长的课程体系,寻找彰显课程校本化建设的美好路径。
一、“童学”课程缘起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文化与办学理念也在不断地进行着重建。
从2018年开始,在学校“思敬”文化的影响下,从“敬畏儿童、敬畏有格、敬畏成长”的文化理念出发,我们对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度思考、讨论,提出了“童学课程”的命名主张,制定了“童学课程”建设三年规划。
我们期待,通过文化建设、课程建设、课堂建设等整合资源,相互融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课程观、教育观,创新课程实施途径与方式,改变儿童成长样态,改变教师与学校发展样态,回到“思敬”文化建设的初衷与诉求。
二、“童学”课程实践以分步行动整体推进、项目团队合作攻坚、优化定向研究方式、确立考核评价机制等实践策略,不断推动“童学课程”建设落地。
同时,注重童学课程”的内涵建设,着力打造课程品牌,释放独特的文化味道。
1.童弈课程——树儒雅风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校即被命名为“聂卫平围棋学校”,2018年又被命名为“江苏省围棋特色学校”,依托围棋品牌,我们确立了“以棋育德、以棋益智、以棋强志、以棋养性”的宗旨,打开儿童心智,培育儒雅之风。
学校以围棋为元素,打造了方圆广场、围棋长廊、围棋发展史展示区等文化场景,营造了浓浓的围棋文化氛围;开设低年级围棋课程,一周一节围棋课,使用校本教材《跟我学围棋》《趣味围棋》组织教学,自编《围棋礼仪三字歌诀》教导礼仪;围棋社团天天活动,强化训练,培养围棋新苗;每学期组织静弈之星、儒弈之星、勤弈之星、慧弈之星等评选活动;每年举办围棋文化节,开展班级团体联赛;每年承办塘桥镇围棋文化节,并组织学生、家长、教师代表参赛,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精选文档】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背景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基于此,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换言之,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教育活动,都必须由核心素养来引领。
然而我们的基础教育,依然有着许多传统教育的弊端:重知识轻能力,即便是知识,也是学科分隔,碎片化;重结果轻过程,专注于“授业解惑”,忽略了自主、合作与探究,导致思维僵化;教育被简化为教学,各种补习,特训,看似多元,却缺乏基因、内核型素养,没有留下与孩子未来发展的接口……秉承百年来积淀的办学理念,我们工业路小学从未偏离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近年来,我们将新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融合,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依托丰富多彩分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大面积大幅度的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其实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早已开展。
受其影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波等也积极开发核心素养框架。
例如美国的“21世纪素养”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素养要求——学习与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交流和科技素养;生活与职业技能,包括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与自我指导、社会和跨文化技能、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
国内也有许多学校着手了探索。
清华附小,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苏州外国语学校等学校在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上这些都可资借鉴。
但我们始终认为,依据国情、校情、生情进行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培植,才会是有意义有成效的,才会让立德树人目标落地生根。
“童真同创”科技特色课程的三维构建——求真文化引领下
“童真同创”科技特色课程的三维构建——求真文化引领下杨俊江,宋庆军(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梁徐中心小学,225526)摘要: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正发挥着牵引性作用。
“童真同创”科技特色课程,指向“求真文化”本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以物型课程、基地课程、项目课程建设等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科技教育特色课施之路。
关键词:求真文化童真同创科技特色课程“校本课程是彰显学校文化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校本化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梁徐中心小学充分发挥“江苏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优势,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聚力构建“童真同创”校本化特色课程,通过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丰富了“学真知、说真话、行真事、做真人”的“求真文化”内涵,为秉承“童心最真”办学哲学,担负“捍卫童真”办学注入了强大活力和内力。
“童真同创”科技特色课程从物型课程、基地课程、项目课程三个维度着手构建。
一、物型课程:洋溢芬芳馥郁的科技教育气息物型课程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其文化价值不可小觑,除了在育人方面发挥潜移默化且不可替代的功能,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一个学校的外显气质和精神向度。
我校紧贴校本实际,将科技物型课程因子根植于“求真文化”的沃土中,开发了如下物型课程:(一)意旨高远的“追梦真理大道”物型课程我们把直通大门的一条南北主道命名为“追梦真理大道”,意喻学生进入校园就踏上了点燃科技梦想的征程,要为追求真理不懈努力。
大道右开辟了错落有致的“名人景观带”,10尊今中外科学家,科学家高的力和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时时激励和感召着广大师生。
大道左侧醒目的“学思求真”校训文化石,雄浑厚重,诠释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真谛,“求真文化”的价值和育。
在“学思求真”文化石不远处,设立了10块宣传牌,展示每学年科技小达人的照片和事迹,激励学生32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年第9期向科学家学习,早日成就科技梦想%(二)大气灵动的“楼道科技廊”物型课程我们把两座教学楼“求学楼”和“求思楼”。
立足教学起点构建童真课堂
立足教学起点构建童真课堂作者:江建平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19年第07期“童真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回归学生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协调发展的快乐课堂。
小学语文是提升小学生語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课程。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童真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其学习主体性,激发勇于探究未知的精神,挖掘学生的学习激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之感,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营造一种愉快、高效的学习氛围。
因此,教师应立足根本,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根基,从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充分尊重学生,开展以教学起点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做到以生为本,取得快乐学习的效果。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立足教学起点,实现童真课堂的构建。
构建童真课堂的方法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育还不成熟,课堂学习的专注力也不够,注意力不够持久。
如何让小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中注意力集中,学习专注度更强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失为一种教学良策。
将小学生感兴趣的趣味内容融入语文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关注,感受其中的趣味性,产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可以实现积极、主动的趣味性童真课堂。
如学习《三打白骨精》一文,一下子就想到了《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经历。
在这篇文章中,通过描述细节,再联系人物的表现,感悟文中的人物形象,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白骨精三变骗唐僧,机智勇敢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善良迂腐的唐僧三拦孙悟空,让整个故事看起来妙趣横生。
此时,教师如果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人物,学生口语再加肢体语言的辅助,演绎三打白骨精的精彩片段,让学生体验扮演的乐趣,同时体验各个角色的任务形象,对于文章的理解很有帮助。
在此过程中,学生从书本乃至同学的扮演中感受“三打白骨精”故事的有趣,甚至乐此不疲,而不满足于书本的学习,还会激发他们阅读《西游记》原著的兴趣。
立足“童真”,让“核心素养”生根结果
立足“童真”,让“核心素养”生根结果作者:夏秋红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19年第01期摘要:儿童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母题,发展儿童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应有之义。
以“童真”为核心,通过“童真文化”滋润、“童真课堂”建构、“童真课程”建设,能让数学课程与教学最大限度地适应儿童的发展,能让儿童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童真课堂;核心素养儿童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母题,数学教学研究应当以儿童研究作为基底,从儿童出发,为了儿童发展而研究。
“童真文化”呼应着这一研究取向,站在儿童立场上,朝向儿童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方向,致力于发展儿童必备的“数学品格”和关键的“数学能力” [1]。
以“童真文化”滋润,生“核心素养”培育之根,以“童真课堂”建构,开“核心素养”培育之花,以“童真课程”建设,结“核心素养”培育之果。
一、文化滋润,生“核心素养”培育之根1. 再造“童真文化”“童真”是儿童的最大天性。
充分尊重儿童天性,将儿童兴趣与学习需求作为数学教学的起点,才是真正遵循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
“童真数学”力图体现数学的智趣、理趣、情趣,以趣启智、以情趣润心,既培育学生的探究力,又丰富学生的思想力。
在数学教学中,再造“童真文化”,就是用“天真悦心”、用“趣味启心”、用“情感润心”;再造“童真文化”,就是要善于包装数学,可以将数学故事、数学童话、数学童谣、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引入课堂,努力沟通数学与儿童,让儿童从“数学愁儿”变为“数学粉儿”;再造“童真文化”,就是要让数学教学基于儿童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就是要联系儿童的已有知识经验,就是要引导儿童进行数学反思 [2]。
比如学习《小数的认识》时,基于童真文化的视角,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来一次“穿越”,回到古代的原始部落,探究计数的方法。
从结绳计数开始,让学生思考将一只猎物平均分成十份后怎样表示,引导学生经历“小数”的诞生历程,创造出“小数点”,诞生出“小数”。
传承传统文化 经典浸润童年
传承传统文化经典浸润童年作者:贺改灵郑慧来源:《山西教育(周刊D.幼教)》 2019年第6期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话题,在追求教育内涵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园几代幼教人依托深厚的文化根基不断进行着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我园在基础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有序实施的基础上,基于园所发展和幼儿需要,历经五年,探索出自己的特色化园本课程,即“经典欣赏”创新性课程。
一、文化自信引领方向课程探究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
这些年,我们一直追随时代的步伐,探究新理念引领下的课程,而中华民族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似乎已被忽略,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
”作为幼儿园,有责任将这些经典根植于幼儿心中,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因此,如何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思考。
立足现实、思考分析。
我园开展的“我和音乐做游戏”“启迪儿童绘画”特色课程,丰富了我园艺术领域的内容,但透过每学期的听评课活动和每学期梳理出来的教研内容,可以发现欣赏活动是我园艺术领域内容的一大缺口。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课程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反复教研,结合我园课程历史基础,决定将美术欣赏和音乐欣赏作为“经典欣赏”创新性课程内容进行探究。
这一课题不仅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探究空间,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
二、学习理论指导实践作为新的特色课程探究内容,怎样与其他两类课程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哪些适宜的途径实施,它的加入会不会造成课程的超载,既然是创新,内容来源又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经历了前期的盲从,我们决定用“自学+ 外援”的形式,进一步帮助教师们探究、梳理、理解课程的规律和方法。
首先,针对实际需要,组织教师学习《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寻找、筛选有关方面的书籍再次进行深度学习,把握探究方向的正确性。
其次,依靠“外援”,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徐同教授做系列讲座,深切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幼儿园“童·真”课程建设探索
幼儿园“童·真”课程建设探索摘要:幼儿园课程建设是幼儿园以国家、地方教育纲要和课程指南等精神为依据,再根据幼儿园办学理念、幼儿需要、教师水平和资源条件等情况,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规划、管理和完善,使课程适应幼儿园实际并不断得以发展的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实施《指南》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园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儿童为本,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
关键词:幼儿园;“童·真”课程;建设探索引言学前教育是幼儿的启蒙教育时期,而幼儿园课程是伴随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因素。
所以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的前提下,设置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课程,以多姿多彩的课程内容提升幼儿的学习和行为能力就非常重要。
而就目前的调查来看,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幼儿视角下的幼儿园课程发展方向仍存在许多疑问,所以当务之急是厘清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方向,探索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设置方式。
一、“童·真”课程实施——真实、真心、真诚、真切课程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与关键。
“童·真”课程的实施从生活、运动、学习、游戏四板块制订了实施细则,包括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组织以及实施具体标准与要求。
紧扣“童·真”课程理念,梳理了教师和儿童在“童·真”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良好状态变化过程。
教师的状态变化:真实观察——真心倾听——真诚支持——真切发展;儿童的状态变化:真实表达——真心参与——真诚互动——真切发展。
为保障“童·真”课程高质量有意义的实施效果,教师首先要观察真实教育情境中儿童的真实状态,用心倾听儿童表达出来的兴趣和问题,通过活动材料的投放更新、教师的智慧退位、良好的师幼互动等策略支持儿童的“意义构建”,让儿童成为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
基于童真文化的“四季”融合课程实施
基于童真文化的“四季”融合课程实施作者:陆芳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9年第08期摘要:围绕“童真教育”的文化理念,做“回归儿童意义”的教育,探求适合农村小学发展的课程建设之路。
回归儿童基质,遵循儿童生命成长的节律,走向全方位育人的课程融合,生成基于童真文化的“四季”融合课程。
课程实施路径有:建设校园环境,创造课程物质空间;强化儿童参与,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打破学科壁垒,丰富课程实施路径。
关键词:童真文化“四季”融合课程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始创于1911年,建校至今,始终秉承“诚俭勇勤”“勤真致远”的优良传统,砥砺前行。
近年来,学校围绕“童真教育”的文化理念,做“回归儿童意义”的教育,推进基于童真文化的“四季”融合课程实施,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涵,成就了学生生命中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一、酝酿:一所农村小学的课程探求东湖塘中心小学是一所乡村中心小学,办学条件在区域内相对薄弱,但办一所“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社会赞誉”的优质学校是我们的信念。
我们坚信,课程是凝聚学校文化精神气质的核心影响因素。
由此,我们从四个层面进行了思考: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重视以“素养”为核心的未来课程;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6月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2014年3月《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之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成果发布。
叶澜教授将“教育”界定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指出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一个学习者获得成长的能源,获得生存的尊严,获得活着的喜悦。
好的儿童教育,必然是以儿童生命成长为需要,在儿童的生命特性中植入新体验、新梦想,使其在丰富多样的课程中获得持续生长。
第二,什么样的课程,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未来学校的改革,课程是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童真文化引领课程建
设
我们沐浴“循道崇真”的核心价值观,以“童真”为学校文化品牌的灵魂,不断丰富“童真教育”内涵,诠释“童真教育”真谛,创建“童真教育”品牌,构建“童真”校园。
江苏省南通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在“要为学生想六年,更要想到他们未来六十年”办学理念下,以“童真文化”为引领,着力进行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建设。
、文化滋润:生课程建设之根
1.再造办学文化。
我们把“办向着儿童生长方向的学校”作为我们的办学目
标,努力建设“童真文化”,让孩子享受自然而温暖的童真生活。
我们认为,基于这种办学文化构建的学校课程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我们把教学楼命名为“品真楼”“栖真楼”“修真楼”等
等,每一幢楼就是一门真字课程;我们设计校园标识课程,“真字”校徽、真真吉祥物、真字墙壁等等;我们建设童真园、知真园、情真园等三个主题景观;我们勾勒“归真、绘真、修真、达真、储真、练真”的成长路径。
课程文化融入到校园里的每一个
角落,可谓“时时处处是课程、一事一物皆教育”。
由我校承担
的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自筹课题《循道崇真:童真文化的价值追求与校本建构》研究成果被评为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
奖。
2.聚焦核心素养。
新时期,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把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合到课程建设中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让学生有带得走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爱心、好奇心、自信心、好习惯,是小学阶段儿童必须拥有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把“懂得关爱、充满自信、热爱运动、敬畏规则、勇于担当、享受阅读、自主探索、乐于创新”作为我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概括出其通俗易懂的外显成长样态:关心的品格、自主的本领、创造的志向。
这“三大素养”体现了“童真文化”的核心理念,朝向儿童生长与发展的美好未来。
每一核心素养的背后都站着个大写的人。
它超越了分数,飞越了知识,跨越了能力,让儿童成为真正的、真实的生命个体。
二、课堂建构:开课程建设之花
1. 建构童真课堂。
对于童真课堂,我们提出了一个基本构想,即确立一个宗旨、树立三个基本理念、坚持四个课程核心要素、实施六个课堂操作路径、收获八个方面的进步。
具体来说,“一个宗旨”就是让每一个儿童都向上、自信生长;“三个基本理念”是以“童”为本、以“趣”为先、以“真”为要;“四个课程核心要求”是教在起点、重在经历、贵在倾听、乐在分享;“六个课堂操作路径”是指以儿童的“真思”为视角解读教材文本、以儿童的“真力”为
原点确定达成目标、 以儿童的“真需”为重点选择教学内容、 以
儿童的“真趣”为导向设计教学方法、 以儿童的“真学”为诉求 引导主动参与、 以儿童的“真性”为取向实现多元评价; 收获”即觅
得真趣味、投入真感情、进行真思考、说出真心话、 获取真知
识、悟出真方法、练就真能力、得到真发展。
“童真课 堂”的教学理念犹如一颗美丽的种子, 播散在课堂教学的每一块
土壤。
全校教师已经深度卷入到童真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中。
年,我校被评为“南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培育学校”。
2. 做亮童真语文。
如果说童真课堂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那么童真语文就是其 中盛开得最璀璨的那一朵花。
近年来, 童真语文工作室全体成员 致力于“童真语文”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所谓童真语文, 即 儿童的语文,真实的语文。
它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第一,儿童是 童真语文的主体;第二,真实是童真语文的灵魂;第三,生动活 泼地学语文是童真语文的表情; 第四, 关注表达是童真语文的价 值取向;第五,儿童创造自己的语文是童真语文的境界。
童真语 文的实施途径有童真语文课堂、童真语文活动和童真语文生活。
童真语文充分体现了理解儿童、 尊重儿童、 发展儿童的儿童本位 思想,体现了语文的科学规律。
随着“互联网 +”的深度融入,人类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巨 大的变革。
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学习等将成为学习的主流模式。
数
字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 其理想境界是“人”与
课程”,培养学生面向未来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是互联网时代 的重要使命。
作为南通市首批数字化试点学校, 我校以“电子书 包”为载体,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技术课堂, 强调学生的参 与,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协作的、开放的、 面向自主学习的互动式教学支撑环境。
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可以被 记录、被分析,并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
三、活动搭台:结课程建设之果
八种 2015
课程要适应儿童,就必须围绕儿童来组织。
儿童需要什么,学校就给他配什么样的课程。
目前,我校共开设了44 门校级配方课程和91 门班级配方课程。
有些课程,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开设的,如剪纸、珠心算等;有的课程,是依据学生的需求来开设的,如3D工作室、泥塑等;有些课程,则是师生共同开发的,如航模、健美操、诗歌等等。
这些课程开设后,让学生自主选课走班。
学生的选择权大,自由度大,个性发展空间就大。
与很多学校开展学生社团不同的是,我们把每一个社团当作一门课程来做。
我们要求学生自主申报、自主选课。
每周三下午只安排配方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课程。
2.开发童谣课程。
童谣是孩子们喜欢的文化语言。
孩子们爱读、爱背,甚至喜欢创作。
学校就顺应儿童的天性,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让孩子
们自主成长。
我校开展了“童谣汉堡”行动。
教师们带头写童谣,孩子们也跟着写童谣。
在老师的影响下,学生们创作、改编童谣的热情高涨。
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唐诗宋词被学生们借鉴,重新填上词、朗朗上口,染绿了校园。
在“童谣汉堡伴我成长” 的日子里,我们开展了“画童谣”“ 活动,让童谣真正走进了每一个儿童的稚嫩天地。
一个个“童谣汉堡”在师生手中出炉了。
学校精选300 首,汇编成一本厚重的
童谣汉堡》,童谣汉堡正涵养着孩子们的精神气象,成为诱发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催化剂。
3.开辟农庄课程。
2010年,一所城郊小学被拆并了。
怎么把这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呢?中央电视台“玉米人农庄”给了我们启发。
阳春三月,队旗列列,老师、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农庄,他们用手中的五彩画笔,描绘出“玉米人农庄”的美好蓝图。
小河清清,那不是垂钓的好去处吗?于是,钓鱼台应运而生。
清风拂柳,那不是动物撒欢的好场所吗?于是,有了生机勃勃的牧趣园。
师生们亲历其间,成了“玉米人农庄”课程开发的设计师、参与者,成为农庄的主人。
德育评价是学生评价中的一块“硬骨头”。
如何让学生评价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不仅是评价导向的问题,更是评价方式的问题。
我们依据儿童的兴趣和特征,通过开发“储真银行”
课程,引导儿童追寻正能量。
所谓“储真银行”,是参照银行运行模式,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行记录和奖励的一种德育形式。
德育处定期评选出“晨迎小龙娃”“升旗小龙娃” “绿龙娃”“蓝龙娃”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