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开稿子-最终

合集下载

赣州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赣州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赣州xxx建设投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范文(下载可编辑)赣州xxx建设投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也称“赣南”,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

赣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下辖3个市辖区、14个县、1个县级市、2个功能区,2019年户籍人口为983.07万人。

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百强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Ⅱ型大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综合保税区。

赣州钨与稀土资源丰富,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

赣州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都市区。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原中央苏区所在地、万里长征的起点城市,文天祥、周敦颐、海瑞、王守仁、辛弃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皆在赣州主政过。

赣州是中国魅力城市之一,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红色故都、客家摇篮、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和世界风水堪舆文化发源地等美誉。

2012年,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年,赣州成为中部首个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城市。

2017年,赣州获批成为江西省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陶粒是一种在回转窑中经发泡生产的、主要用于作隔热耐火材料的骨料,我国陶粒砂主要用于石油支撑剂,是需求量最大的陶粒砂品种之一。

该xxx项目计划总投资9850.4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495.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09%;流动资金2355.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91%。

达产年营业收入19685.00万元,总成本费用15017.80万元,税金及附加190.61万元,利润总额4667.20万元,利税总额5501.56万元,税后净利润3500.4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01.1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7.38%,投资利税率55.85%,投资回报率35.54%,全部投资回收期4.31年,提供就业职位356个。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的通知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的通知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28•【字号】赣市府办字[2007]73号•【施行日期】2007.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的通知(赣市府办字[2007]73号)章贡区人民政府,赣县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O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纪要2007年4月19日,市政府副市长、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委会”)常务副主任邓又林主持召开市规委会第十四次会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规委会副主任尹礼山出席了会议,谢宝河、马玉福、周逸洪、李江、朱和生、韩振飞等23位市规委会成员到会,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黄华,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肖遵良和市地震局副局长曾谷林列席了会议。

会议审议了《赣州市水东梅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赣州市水西湖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赣州虎岗“中华儿童新村”旧址及周边地区保护与整治规划》、《赣江路地段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赣州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控制性规划》和《赣州市中心城区新城区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等六项规划以及经市规委会专家委员会咨询论证的有关地块建筑方案及规划技术指标调整问题。

现将会议议决的事项纪要如下:一、关于《赣州市水东梅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其中几个问题1、会议原则通过《赣州市水东梅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水东梅林控规》”),会议要求,市城市规划建设局要再次征求章贡区政府、赣县政府等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意见后,并结合本次市规委会委员的合理意见,督促规划设计单位对《水东梅林控规》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按法定程序提请审议、批准。

新区定位报告汇报PPT

新区定位报告汇报PPT
3、市场庞大 赣县城北新区距离依托城市近,具有庞大的基础客源和物流市场。
赣州中心城区和赣州市周边地市民收入水平增长,休闲度假、物流等消费需求旺盛, 所有这些均为赣县城北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SWOT分析
(二)劣势
1、经济基础薄弱 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综合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自主创新
域整体发展下,赣县(包括城北新区)应与其他县市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2、县域发展定位的挑战 周边片区的特色:中心城区,传统居住、商业、行政办公和公共服务;储谭片区旅
游、特色农业;红金片区是工业产业园;毗邻马祖岩、狮子岩风景区和赣县物流配送中 心。城北新区的地域特色定位是达成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带动赣县经济加速发展、提 升城市活力。如何体现“错位发展”和“特色经营”是城北新区发展的挑战。
名度,但与赣州市及其周边地市相比,景观资源不突出,知名度不高。
一、SWOT分析
(三)机遇
1、赣南苏区政策机遇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是以“国发”文件出台的第17个区域发展政策。 2、东部产业和技术转移机遇
赣县有丰富的土地、劳动力和矿产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紧邻 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越区位,可以承接这两个经济区的产业,赣州市委市政府 把赣县纳入赣州市一小时经济核心圈,赣县完全有条件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利用后发 优势。 3、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带”:桃源河生态景观带 “一镇”:世外桃源休闲小镇 “五组团”:指休闲旅游组团
商业文化组团 生态居住组团 仓储物流组团 文化教育组团
二、地块开发策划
(一)桃源河生态景观带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土地收储计划的通知-赣市府字[2012]134号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土地收储计划的通知-赣市府字[2012]134号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土地收储计划的通知正文:----------------------------------------------------------------------------------------------------------------------------------------------------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土地收储计划的通知(赣市府字〔2012〕134号)章贡区人民政府,赣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2012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土地收储计划》已经市政府第八次市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四日附件1:2012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土地收储计划为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中心城区土地调控力度,盘活土地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有效地服务“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建设。

根据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近三年中心城区土地收储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以赣南苏区发展振兴工作为抓手,不断创新土地收储工作机制,优化土地收储工作方法,重点突破实物收储,有效增加土地收储可支配总量,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国土资源宏观调控作用,为促进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二、土地收储原则和工作思路1.坚持“大收储”原则,做到应收尽收。

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构建大收储格局,建立土地储备库。

将依法收回、收购、行使优先购买权取得土地,以及已办理农转用、土地征收批准手续及其他依法取得的土地全部纳入土地储备库。

对项目规划、报批、征收、前期开发、土地供应和土地融资等实行全程管理和调控。

2.坚持实物收储为主原则,破解政府手中无地的窘境。

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实行征拆目标责任制,由市政府下达征拆任务,年内,章江新区、河套老城区、章贡区沙河工业园和水西冶金基地内土地全部完成征拆,其他区域2011年前已批土地的80%(不含列入区位调整用地),2012年当年已批土地的50%完成征拆。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1.26•【字号】赣市府办发[2007]99号•【施行日期】2007.1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市府办发[2007]9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根据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精神,《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经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并报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07]51号)及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赣市府字[2007]149号)文件精神。

我市即将开展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为做好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任务(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五个统筹”的要求,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严格遵循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新时期土地管理的方针政策,根据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及至2020年发展目标,结合我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出发点,广泛征询有关方面和群众的意见,依法依规、科学、严谨地做好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关于公布《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的通告《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

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3.《赣州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4.《赣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5.《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赣州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7.赣州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研究等。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本规划以《赣州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所划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规划范围,西起厦蓉高速公路,东至环城高速公路,北到水西钴钼基地、水东,南到创新区。

2、城市近期建设目标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基本建成。

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

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0亿元,年均增长16%;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10%,出口总额达到25亿美元,年均增长15%。

3、发展规模人口规模:2015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105万人左右。

用地规模:2015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0平方公里左右。

4、近期空间发展方向以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期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目标,“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南进、西拓、旧区提升”的空间发展策略。

5、近期建设重点(1)、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以路网建设为先导,拉开特大城市框架。

逐步充实和完善城市新区,加快新城市中心地区建设;改善旧区环境,优化旧区功能。

02赣州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公示稿201031012

02赣州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公示稿201031012

目录一、 规划期限与范围 (1)(一)规划期限 (1)(二)规划范围 (1)(三)实施效力 (1)二、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 (2)(一)总体发展目标 (2)(二)交通系统发展目标 (2)三、 交通发展战略 (5)(一)核心战略 (5)(二)重大交通发展政策 (6)四、 区域综合交通网络规划 (7)(一)综合交通走廊规划 (7)(二)区域交通协调策略 (7)(三)市域交通系统规划 (10)五、 都市区交通系统规划 (13)(一)规划目标 (13)(二)交通组织模式 (13)(三)公路网络布局 (13)(四)公交一体化规划 (14)六、 中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5)(一)交通组织思路 (15)(二)城市道路网络规划 (16)(三)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20)(四)公共客运枢纽规划 (22)(五)城市停车系统规划 (23)(六)旅游交通规划 (24)(七)慢行交通规划 (25)(八)物流系统规划 (27)(九)河套老城区交通规划指引 (28)七、 近中期建设规划 (30)(一)市域交通建设规划 (30)(二)中心城市交通建设规划 ......................................................... 31 公 示稿一、规划期限与范围(一) 规划期限本规划规划期限、范围与《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0-2030年)一致。

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二) 规划范围规划分为市域、都市区、中心城市三个层次。

市域层次:市域行政管辖范围。

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

重点在于落实对外重大交通设施布局,根据市域空间结构及产业布局确定市域综合交通体系。

都市区层次:包括章贡区、赣县、南康市、上犹县、兴国县、于都县、信丰县、崇义县、大余县及赣州开发区。

总面积2.01万平方公里。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现代服务业2012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现代服务业2012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现代服务业2012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04•【字号】赣市府办字[2012]8号•【施行日期】2012.0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现代服务业2012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赣市府办字〔2012〕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赣州市现代服务业2012年度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二月四日赣州市现代服务业2012年度工作要点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法治化创造服务业发展环境,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现代服务业领先增长,进一步提升赣州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把赣州打造成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旅游中心。

二、工作目标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550亿元,同比增长13.5%,占GDP的比重略有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0%。

三、主要任务(一)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1.制定“金融商务核心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

采取与有实力的大型金融机构合作等方式,集聚金融机构,打造四省边际区域的“华尔街”。

2.完善赣州金融网功能,打造“赣州网贷通”,实现金融服务网络化、信息化。

3.组建赣州金融控股公司,充分发挥赣州银行、赣州农村商业银行的多元化服务,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赣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略解 图/文

《赣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略解 图/文

市域空间结构概念图中心城市发展空间结构图根据江西省域未来城镇空间布局,提出赣州中心城市定位:与南昌市共同形成江西省的双中心结构城市的理念,好比山东的济南和青岛、辽宁的沈阳和大连、安徽的合肥和芜湖等。

根据国家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干路网规划,加上赣州桃芫新机场的建设,赣州正在着力建立起立体交通网络,提出赣州将从节点城市走向枢纽城市的理念,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大经济圈,争做承接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两大经济圈辐射的枢纽城市。

根据“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需要,提出建设赣州CBD中心的发展理念。

根据赣州的地理、自然环境确定赣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组团发展、网络对接,形成从八境台经文清路、东阳山路、京九大道至发展大道的中央金脊刚性界面和章江柔性界面的城市发展轴的理念。

重点解决市域的交通体系,提出轨道交通、BRT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的理念。

规划目标将赣州市建成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中心城市。

届时,其凝聚力和辐射力极大增强,非常适合居住和创业;产业集聚,结构优化;文化内涵丰富,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

由于其跨越式发展的到来,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全球化、城市化进程中将成为特别的典范。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东起赣县梅林镇,西至南康市凤岗镇,北起章贡区水西镇(含通天岩风景名胜区),南至南康市潭口镇。

规划研究的区域及面积市域:全市辖15个县、2个县级市、章贡区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共3.94万平方公里。

中心城市:章贡区、南康市、赣县以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5367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发展规模近期(2004-2010年):中心城区至2008年人口约70万,建设用地70平方公里。

远期(2010-2015年):中心城区至2015年人口约100万,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

远景(至2030年):中心城区至2030年人口约140万,建设用地140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问题与挑战区域竞争格局中的边缘化倾向;中心城市中心地位的弱化趋势。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XX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XX有限公司—o —九年H 月(编制单位)项目名称:XX新建项目项目建设单位:XX中学编制单位:XX有限公司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证书:资质等级:甲B级证书编号:发证机构: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项目成果编号:XX林字(2019)第仆904号《XX新建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承诺受XX中学的委托,我公司承担《XX新建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工作,2019 年门月13日,我公司派技术人员开展报告编制的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实地调查和本底资料收集工作。

依据《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原国家林业局第35号令)、《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林资发(2015) 122号)、《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规范》(LY/T2492-2015)和《江西省财政厅原江西省林业厅关于调整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引导节约集约利用林地的通知》(赣财非税(2016) 3号)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在XX 中学和XX区林业局的配合下,完成了《XX新建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并承诺对报告成果材料数据真实性负责。

XX有限公司2019年门月目录—、总论 (1)(-)项目概况 (1)(二)............................................. 建设布局与使用林地的关系2(三)..................................................... 项目使用林地概况2(四)............................................................. 编写依据2二、使用林地现状调查4(-)使用林地调查结果 (4)(二)..................................................... 使用林地情况说明7(三)......................................................... 专项调查结果7三、其他有关情况说明7(-)项目使用林地权属情况 (7)(二)..................................................... 违法使用林地情况7(三)..................................................... 特定建设项目情况S四、使用林地可行性分析8(-)对项目准入性分析 ..................................................... S(二)......................................................... 使用林地分析8(三)................................................. 使用林地生态影响分析9(四)................................................... 使用林地可行性分析11五、.......................................................... 森林植被恢复费测算12(-)森林植被恢复费测算依据 (12)(二)............................................................. 测算标准12(三)............................................................. 测算结果12六、保障措施13()水土保持 (13)(二)....................................................... 生物多样性保护13(三)......................................................... 生态环境保护13(四)......................................................... 生态效能保护14(五)............................................................. 景观保护14(六)......................................................... 林地林木管理14(七)......................................................... 古树名木保护15(A)森林植被原地恢复保障措施 (15)七、可行性研究结论...................................................... 45附表1•项目使用林地按使用林地类型面积蓄积统计表2.项目使用林地按地类面积统计表3•项目使用林地按森林类别面积统计表4.项目使用林地按林地保护等级面积统计表5•项目使用林地分森林类别按地类面积统计表6.项目使用林地森林植被恢复游测算收7.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因子调查农附图1.XX新建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2.XX新建项目建设布局图3.XX新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图4.XX新建项目使用林地红线范围内主要拐点示意图附件1.赣州市XX区教育体育局《关于XX新建项目开工建设报告的批复》(区教体建字(20XX) x号)复印件—、总论(-)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XX新建项目。

江西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含附图)

江西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含附图)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内容摘要一、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二、全省城镇化发展战略三、全省城镇空间发展总体结构四、优化城乡居民点体系五、构筑“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进绿色发展七、重视公共服务体系与住房体系建设,促进和谐发展八、加强省级空间管制,科学推进建设项目选址管理九、推进近期行动,完善城镇化考核评价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全面落实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要求,围绕全省“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总体发展战略,探索出一条内生和外源发展动力相结合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保障江西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有序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一、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规划确定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为:走“多元发展、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到规划期末建立起以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为示范,以都市区、城镇群为城镇化核心载体,以一批综合承载力强的县(市)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支撑,生态、低碳、宜居指标全国领先,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山水特色和文化特色突出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规划确定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53%左右,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60%左右,到203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68%左右。

规划确定省域城镇人口及城乡建设用地发展和控制目标为:到2015年全省城镇人口为2450万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3320平方公里左右,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7650平方公里左右;到2020年全省城镇人口为2900万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3800平方公里左右,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82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0年全省城镇人口为3500万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4260平方公里左右,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8500平方公里以内。

江西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含附图

江西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含附图

目标: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生态环境 战略: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绿色城镇化,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措施: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测与监管,加大环保投入力度 重点领域: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领域的治理与保护
特色小镇的定义: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 台
政策支持:江西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城镇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产业基础良好:江西在制造业、农业、旅游业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为城镇发展提供了 有力保障。
人口和城镇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人口过于密集,而部分地区人口稀疏。 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大城市和中等城市。 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城镇人口增长的需求。 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品牌。
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 入,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建立科技创新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创新活力。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城镇建设,鼓励公众参与规划实施和管理。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规划实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定期开展评估调整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加强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提高规划实施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发挥专家学者和第三方机构的评估作用,为规划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促进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
保障江西省可持续发展
依据:国家城镇体系规划、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

赣州市中心城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公示内容

赣州市中心城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公示内容

赣州市中心城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公示内容一、规划背景与范围(1)规划背景重点地段作为城市形象展示的核心窗口,也是城市形象打造和提升的有力抓手。

本次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从实施操作角度切入,明确发展要素,描绘发展愿景,规划发展策略,塑造空间形态,以指导各重点地段片区的开发实施。

(2)规划范围本规划包括三个重点分区,分别为:分区一(南河浮桥—水西人行桥片区):南至南河浮桥,北至水西人行桥,自滨水岸线向内延伸一个街坊,用地面积约6.15平方公里。

分区二(十龙聚龟周边区域):为十龙聚龟周边区域,北至定南路,南至五指峰路,西至琴江路,东至贺兰山路,用地面积约0.53平方公里。

分区三(欧潭—沙石大桥片区):南至沙石大桥,北至欧潭,结合用地情况自滨水岸线向内延伸三个街坊,用地面积约14.01平方公里。

二、分区一(南河浮桥—水西人行桥片区)(1)规划定位为加强两岸三区联系,重现区域特色活力,规划提出本区域的总体定位为:生活纽带,人文走廊。

(2)规划策略策略一:织补复合功能片区城市建设相对成熟,以居住功能为主,复合大学、酒店、商业等功能,然而,社区级配套设施不足,北部城村交织风貌欠佳。

规划明确片区主题,构建“一带四轴七片八节点”的总体结构框架,织补商业、学校、医院等城市功能。

策略二:优化交通组织区域现状交通体系不全,静态停车不足。

规划分期新建7条城市道路,改造3条城市道路,新建4处社会停车场等,完善区域交通网络。

策略三:提振滨江形象现状两岸风貌冲突,天际轮廓线缺乏韵律,城市特色不显。

本次规划重点营造两个城市桥头节点,优化滨江两岸城市天际轮廓线,一是在南河大桥桥头节点新建一处150米高的地标建筑,延伸中央金脊空间序列,该节点以商业、商务功能为主;二是在杨梅渡大桥桥头节点,通过环境整治、立面改造、空间重塑,形成经开区通往老城区的门户窗口。

同时,充分发挥岸线资源,加强夜景亮化,整体提升区域空间形象。

策略四:盘活公共空间片区现状绿地资源多但不成系统,滨水空间可达性、亲水性和可参与性不足。

2012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20120504

2012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20120504

2012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发布更新时间: 2012-5-9 15:13:22浏览次数: 233文章来源: 赣南日报一、计划目的、意义和编制依据为加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理,增强土地一级市场宏观调控力度,提高土地供应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合理性,保障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公开、有序、平稳运行,促进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 0〕117号)要求,结合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发展目标,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统揽,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坚持城乡统筹原则、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供需平衡原则、有保有压原则,科学合理预测国有建设用地需求,大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与服务能力,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三、计划指标(一)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

2012年度中心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为18086.939亩(不含预供应计划)。

其中利用新增建设用地1 3070.817亩,国有存量建设用地5016.123亩。

(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结构。

其中,商服用地1257.005亩;工矿仓储用地6535.34亩;住宅用地3723.151亩(包含商品住房用地1757.22 1亩、棚改房用地427.200亩、返迁房用地1136.60亩、公租房用地402.130亩);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926.124亩(以奥体中心、污水处理厂、学校和公共绿化用地为主要项目);交通运输用地2859.140亩(以铁路、公路和城市道路用地为主要项目);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25. 000亩(以防洪堤用地为主要项目);特殊用地161.18亩(以军事用地为主要项目)。

赣州城市规划

赣州城市规划

3、应急避难疏散线路规划
对应急避难疏散路线的规划,按照“从小到大”的方式,将疏散 路线分为:地块内部疏散路线、社区疏散路线、市级疏散路线。 (1)地块内部疏散路线 对于地块内疏散路线的组织,规划通过地块建筑间距向内部道路上集 聚,然后再向临近的应急避难场所上疏散。 (2)社区疏散路线
根据规划范围内,以绿地、中小学、体育场、大专院校等形成的 避难场所的分布,避难人群在经过地块内部疏散路线的集聚,以各疏散 分区为基本单位,向社区避难场所疏散。根据各个避难场所的疏散能力, 造成其所辐射的范围的不同,总体上以就近疏散为原则。 (3)区级、市级疏散路线
市政基础实施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区现有水厂五座,总给水规 模为42万吨/每日。远期(2020年) 各水厂给水 规模分别为:新建一水厂扩建到30万吨/日;二水 厂扩建到30万吨/日;三水厂扩建到20万吨/日。 赣县(梅林)水厂维持现状规模5万吨/日;南康市 水厂扩建到20万吨/日 • 给水管道规划: 城市规划区给水管 道规划以章、贡两江水源为依托,构建323国道 给水互补管廊。 •
燃气工程规划:
• • • • • 1、供气规模 (1)气源的选择和气化率 近期:气源为天然气和石油气,气化率95%; 远期:气源为天然气,气化率98%。 规划近期扩建沙河LNG气化站规模至12万立方米;远期根据西气东输工程, 2011年西气东输二线入赣州以后,规划在唐江镇设天然气分输站1座,另外 在西城区西侧规划天然气门站1处,并在门站附近配建天然气储气调峰站1座, 并将沙河气化站转变为燃气城市储备库,确保城市燃气供应安全。 (2)用气量 预测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总用气量为39.6万m3 /日 2、输气管网布置 天然气输配系统压力等级:老城区采用中压A——中压B——低压三级系 统,新城区采用中压A—低压二级系统;管网由中压A级管、中压B级管、中 中调压站、中低压调压站,用户调压器组成。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赣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赣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赣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2.18•【字号】赣府字〔2023〕78号•【施行日期】2023.1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赣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赣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恳请批准〈赣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赣市府文〔2023〕5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赣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赣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和创新智造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和区域性流通节点城市、“世界橙乡”和富硒农业产业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赣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36.855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69.017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1659.57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008.25平方公里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省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35.97亿立方米。

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切实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抓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的批复-赣府字[2013]105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的批复-赣府字[2013]105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的批复(赣府字[2013]105号2014年2月11日)赣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报审批〈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请示》(赣市府文〔2013〕65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要遵循节约用地、可持续发展原则,严格按规划用地布局要求进行建设,切实保护好耕地。

要加强远景发展研究,在用地布局和发展空间上留有余地。

到2020年,赣州都市区、赣州都市核心区、赣州中心城市城镇建设总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440平方公里、265平方公里、245平方公里以内;到2030年,城镇建设总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550平方公里、352平方公里、328平方公里以内。

三、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

要大力提高都市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推进区域内产业经济、综合交通、住房保障、公共服务、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风貌特色等一体化建设,加强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要突破行政区划布局产业园区,并进一步协调好各园区土地开发政策和投资强度要求。

四、加强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要严格落实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保护好赣江、贡江、章江两岸的生态环境,协调好上下游城镇间的排污与取水口布局。

要逐步引导稀土、钨等有色金属企业集中到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区,加强重金属污控区的综合环境治理。

要重视赣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保护和利用好以宋文化、客家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6-2030年)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6-2030年)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4)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2)第四章城市规划区规划 (38)第五章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 (43)第六章中心城区住区建设规划 (54)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57)第八章中心城区产业发展布局规划 (64)第九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73)第十章中心城区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82)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4)第十二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94)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规划 (101)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4)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绿地布局与景观系统规划 (111)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115)第十七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规划 (119)第十八章中心城区建设时序规划 (121)第十九章规划实施保障 (123)第二十章附则 (126)附表 (127)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06版总规)自2010年批准实施以来,赣州市城市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是《若干意见》出台,赣州市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面临新的宏观发展环境;二是行政区划调整,近年来南康、赣县相继撤市(县)设区,中心城区面积扩大,亟需加快将南康区、赣县区纳入中心城区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三是重大设施和平台的建设,黄金机场扩建、昌赣深高铁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赣州综保区、赣州高新区、赣州港(铁路口岸)等重大产业平台的建设,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同时,新时期国家提出一系列新的城乡规划发展理念和要求,为推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统筹安排城乡空间布局,指导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省政府批准,赣州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特编制《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12号);《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19号);《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44号);《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45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

龙华水厂水利工程总承包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龙华水厂水利工程总承包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年第2期工程建设与管理龙华水厂水利工程总承包施工质量控制措施郭龙飞(南昌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江西南昌330038)摘要:近年来,赣州市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赣州市的发展彻底进入绿色快车通道,正努力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化城市。

供水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城市建设和扩张的生命补给线,只有有效保障城市供水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才能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

结合赣州中心城市新发展区域的供水需求,考虑将上犹江引水工程总体规划设想中的在龙华高位处新建集约化的高位龙华水厂工程作为一期工程给予实施,对规划供水区域实现“新水厂集约化”,在增量的同时,富余水量还向城区供水,实现部分应急供水的需求。

文章通过介绍龙华水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分析工程承包施工现状,探究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龙华水厂;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TV547.2;TV5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853(2024)02-0051-02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General Contracting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Projects in Longhua Water PlantGUO Longfei(Nanchang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Nanchang330038,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economy of Ganzhou City has developed rapidly,especially after the issuance of the“Several Opin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Supporting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rmer Central Soviet Areas such as Gannan”.Ganzhou City has completely entered the green express channel and is striving to become a regional modern city.The water supply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urban development and a lifeline for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xpansion.Only by effectively ensuring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urban water supply system can it provide a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urban development and residents'lives. Considering the water supply needs of the newly developed areas in the central city of Ganzhou,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intensive high-level Longhua water plant at the high-level of Longhua,as envisioned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Shangyou River Water Diversion Project,will be implemented as the first phase of the project.The planned water supply area will achieve“new water plant intensification”,and at the same time,the surplus water will also supply water to the urban area,meeting the demand for some emergency water supply.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t Longhua Water Plan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contracting construction,and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Key words:Longhua Water Plant;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quality;control measures0引言根据《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赣州市中心城区规模要大力拓展,中心城区人口将迅速增加,水量增长很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附:《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年)》(公布稿)一、规划期限、围与法律效力(一)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 2012-2030 年,其中近期为2012-2015 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 年。

(二)规划围1、都市区都市区围包括: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上犹县、兴国县、于都县、信丰县、崇义县、大余县和开发区,总面积2.01万平方公里。

都市核心区围包括: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上犹县和开发区;同时考虑到城市的供水安全保障,将崇义县的陡水湖水库周边的过埠镇、杰坝乡纳入,总面积710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围包括:章贡区、开发区全域,南康区的蓉江街道、东山街道、唐江镇、凤岗镇、龙岭镇、镜坝镇、太窝乡、三江乡、乡、朱坊乡、横寨乡、赤土畲族乡;赣县梅林镇、茅店镇、江口镇、五云镇、储潭镇、大田乡;上犹县东山镇、黄埠镇。

区域总面积为2236平方公里。

(三)法定效力本规划是都市区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都市区各项规划建设管理活动均应遵守《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和《省城乡规划条例》,执行本规划。

二、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一)发展目标1、都市区发展目标到2015年,初步形成中心城市同城化发展格局,特大城市发展框架基本建立;都市区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都市区整体的社会经济、生态环保等指标位居全省都市区、城镇群发展前列。

到2020年,建立起辐射带动赣南区振兴发展的都市空间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稀土与钨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示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示区。

到2030年,将都市区建设成为我国东南部地区的新兴开放高地和重要增长极、赣江源头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示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2、都市区人口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15年,都市区城镇人口为300-310万,城镇建设总用地为340-350平方公里左右。

到2020年,都市区城镇人口为380-400万,城镇建设总用地为430-440平方公里左右。

到2030年,都市区城镇人口为510-520万,城镇建设总用地为540-550平方公里左右。

3、城市定位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4、中心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到2015年中心城市的城镇人口为160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为190平方公里左右;到2020年中心城市的城镇人口为210万左右,城市建设用地为245平方公里以;到2030年中心城市的城镇人口为300-310万,城市建设用地为328平方公里以。

(二)都市区空间结构与城镇等级规模1、空间发展总体结构构筑“一核、五心、三轴”的都市空间发展总体结构。

“一核”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核心区。

“五心”分别为都市核心区外围的五个重点增长区域,包括崇义、大余、信丰、于都和兴国县城。

在产业、交通组织、城镇服务等功能方面与都市核心区加强分工协作,并强化服务于所在县域单元的公共服务中心职能。

“三轴”为依托主要对外交通运输通道形成的城镇空间拓展轴。

2、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到规划期末,都市区建设1个特大城市,为中心城市;中等城市3个,分别为于都、信丰、兴国;小城市2个,分别为大余、崇义;其余为5万规模以下的小城镇,其中沙地镇等27个中心镇平均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良村镇等24个一般镇平均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0万人以上。

3、都市核心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形成“一心、七区、多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心”为以中心城市为主体,包括城乡统筹先导区的城市发展地区。

“七区”包括上犹西片区(含崇义乡镇)、上犹北片区、南康北片区、南康南片区、赣县北片区、赣县东片区和赣县南片区等七个特色城乡发展片区。

“多点”为中心城市外围的8个中心镇,分别为沙地镇、田村镇、南塘镇、王母渡镇、龙回镇、横市镇、社溪镇、营前镇。

构建“四区、八廊道、多节点”的生态安全保护格局。

“四区”分别为:五指峰—陡水湖片区、万安水库片区、峰山片区、莲花山片区。

“八大生态廊道”分别为:上犹江-章江廊道、赣江廊道、贡江廊道、平江廊道、桃江廊道、九连山廊道、罗霄山廊道和武夷山廊道。

“多节点”分别为:五指峰自然保护区、陡水湖自然保护区、通天岩风景名胜区、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仙岭景区、马祖岩景区、三阳山景区、仙人湖、南河湖水库、万安水库、西岗山水库、莲花山景区和滨水湿地、人工湖泊区域等。

(三)中心城市空间总体布局与一体化发展1、空间总体布局构筑“一带、三轴、六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总体结构,切实提升城市的集聚效能和综合服务水平。

“一带”为沿江文化旅游功能发展带,整合上犹江、章水、章江、贡江、赣江五大江河,以沿江区域绿道系统和慢行系统为依托,串联沿岸地带的历史文化节点、健康休闲节点、都市农业节点、都市景观节点和自然生态节点等的特色功能发展带。

“三轴”分别为国家级产业拓展轴、都市服务拓展轴、新兴功能拓展轴。

一是国家级产业拓展轴。

沿厦蓉高速公路、铁路环线及105与323国道的连接线自东向西分别串联六大产业基地,分别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赣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凤岗)、(镜坝)产业升级与承接转移示区、南康龙岭工业区等。

二是都市服务拓展轴(“中央金脊”)。

由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系统自东向西分别串联梅林中心、河套老城中心、章江中心、蓉江中心(潭东)、南康中心(东山),是城市商贸零售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务博览中心、区域旅游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片区生活服务中心等职能聚集的区域。

三是新兴功能拓展轴。

以城市主干路自北向南串联黄金机场、高铁站(凤岗西站)、客运枢纽,紧密联系综合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凤岗)、蓉江中心(潭东)、三江文化科教新区等重大功能区的城市新兴功能发展轴带。

“六区”分别为:古城文化振兴区、蓉江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北部高端产业聚集区、南康产业聚集区、赣县产业聚集区、上犹生态休闲旅游区。

古城文化振兴区定位为市文化发展核心区、拥有高品质宜居环境的生活区。

主要发展宋城遗址与客家文化展示、都市客厅、都市农业观光,新技术研发基地、机械装备制造、港口物流、都市客运副中心。

重点建设河套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沙河、水东地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

蓉江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定位为市的金融中心、科教与创新服务中心、市级公共服务中心。

主要建设国家南方稀土矿产与南方农产品(花卉)交易中心、都市区的金融中心(总部基地)和商贸博览中心、区域性高等教育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健康养生基地、都市商贸物流基地;市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市级文化与体育服务中心。

重点建设章江、蓉江市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

北部高端产业聚集区定位为省重要的开放平台和市对外开放的门户区域,市高端产业发展新区和临空经济区,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主要发展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与电动能源汽车基地,航空配件生产组装等国防产业基地,综合保税物流园区与出口加工基地,面向赣南等原中央区旅游服务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都市区客运与货运枢纽和重要的区域性物流基地。

重点建设城西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凤岗、蟠龙地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

南康产业聚集区定位为中心城市南部的门户区域,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和家具商贸新城。

主要发展建设(镜坝)产业升级与承接产业示区、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家具产业基地与交易中心、都市商贸流通副中心与客运副中心。

重点建设南康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南康南部地区级公共与商业服务中心。

赣县产业聚集区定位为中心城市东部的门户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主要发展建设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城乡统筹发展示区、都市区休闲后花园、东部物流基地、都市客运副中心。

重点建设赣县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茅店地区级公共与商业服务中心。

上犹生态休闲旅游区定位为都市区的休闲旅游后花园和生态工业经济区。

主要发展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养身健康运动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绿色商品加工基地、都市区重要生态与水源涵养区。

重点建设上犹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

2、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策略加快推进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上犹和开发区的同城化发展,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住区一体化、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都市绿网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风貌特色一体化。

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公共服务功能,构筑以章江中心、蓉江中心(潭东)为双中心,其他等级中心为补充的“双心多节点”的城市中心体系结构,形成“市-区-地区(社区)”三级中心服务体系。

城乡住区一体化:以“低碳、紧凑、绿色、安全”为原则,通过公交TOD开发和公共服务中心混合开发为导向,建设城镇居住社区;以“特色宜居、尊重传统、服务便捷”为原则,逐步集中建设城郊新型农村居住社区。

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到规划期末建立起产城融合发展,产业服务与创新体系有效支撑,园区集约节约利用效率和生态化指标全省领先的发展布局新格局。

都市绿网一体化:规划形成以滨水绿带、城市公园、风景林地、城市广场和防护绿地、生态绿地为一体,串联城镇片区、组团的都市绿网体系。

到规划期末,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不小于38%,人均公园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人,实现城市居民下楼“5分钟步行圈”可达公共绿地。

综合交通一体化:构建以“两快(快速路与快速轨道)一慢(慢行)两枢纽(客运与货运)”为核心的开放型城市综合交通网络。

到2030年中心城市居民全日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

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到规划期末建立起与中心城市人口发展和产业经济相适应的市政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电力能源、燃气、供水、排水、环卫、通信等设施网络建设标准达到省领先水平;建立起“安全、有效”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城市风貌特色保护一体化:围绕“三山、三水、三潭”的古城风貌协调区,“三江六岸”和“中央金脊”等重点景观空间加强中心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保护;立足生态廊道、重要景观视线通道保护好山水格局,立足于客家文化传统街区和都市雕塑体系延续城市的客家文化风貌特色,构筑“山水秀美、文化绵长、和谐悠然、客家风情”的城市整体风貌特色。

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都市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都市核心区、外围县域单元为主体统筹服务设施布局,按照城镇社区标准制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

人口稠密的于都、信丰、兴国、大余等县域单元,应加强镇、中心村公共服务配套。

崇义和上犹县西部地区等人口持续外迁的县市域单元,应结合地方居民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1. 职业教育基地围绕旅游、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南康、于都、兴国、上犹等地规划布局职业教育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