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灵感思维论及其教学意义
钱学森教育案例:培养创新精神,成就未来科技
钱学森教育案例:培养创新精神,成就未来科技。
一、钱学森的教育思想钱学森的教育思想是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
同时,他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认为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基础。
此外,他还注重学生的国际化教育,提倡多语言学习和国际交流。
二、以贡献导向的教学模式钱学森主张以贡献导向的教学模式。
他认为学校应该与社会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进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开展创新研究。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的实际应用,真正地服务社会。
这一教学模式凸显了实用性和社会参与性,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钱学森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采用了多种方法。
1.开展科研竞赛钱学森开展了许多的科研竞赛,鼓励学生参与。
这些科研竞赛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钱学森认为,科研竞赛能够让学生了解各种现代科技的应用,吸收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和素质水平。
2.激发学生的兴趣钱学森注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他认为,科学是一门充满创造力的学科,只有对科学充满热爱和热情,才能有更多的想法和思考,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因此,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科技文化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秘。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钱学森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自主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积极寻找学习资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新探索。
因此,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自学材料和指导,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四、国际化教育钱学森主张国际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国际科技的前沿和发展方向。
他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科技都各具特色,学生应该接触到不同文化、不同技术的交流和融合,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广泛和深刻。
因此,他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和研究合作,让学生了解国际科技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钱学森》教学案例设计
钱学森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地践行科学报国理念,还积极倡 导并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 ,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01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钱学森在科研工作中展现出极强的自强不息精神,不断攀登科技高峰,
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关注学生需求
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 心,关注学生的需求 和兴趣。未来教育应 该注重个性化教学, 尊重学生的差异和特 长,为他们提供多样 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
THANKS
实践与创新
钱学森强调实践与创 新的重要性。未来教 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 项目和实践活动,培 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
创新精神。
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 越来越重要。未来教 育应该加强国际交流 与合作,引进国外优 质教育资源,提高学 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
化交流能力。
提倡创新教育
他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 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重视跨学科学习
钱学森倡导跨学科学习,认为不同 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与成果
创立工程控制论
钱学森将控制论应用于工程领域,为我国的航天 事业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非常注重团队合作,认为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攻克科技难题。他的
这种合作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
03
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钱学森在科研工作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他的这
种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9钱学森的思维方式精品教育.doc.doc
钱学森的思维方式【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查字典物理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物理复习指导:钱学森的思维方式,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钱学森的思维方式人们的宇宙观、科学观与其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往往是一致的。
由于钱学森具有正确的、现代化的科学观;所以他的思维能力非凡,至今仍十分敏捷、深邃、充满活力,常常有所创新,形成超前意识,其中奥秘很难捉摸和描绘,现仅就笔者的日常观察,罗列几项:一、大跨度的思维方式钱老的科学技术观的核心,就是要求他具有广博的知识,集智慧之大成,并能触类旁通,大跨度地思维,从各个方面去把握事物整体关系的形象,抓住了事物的机理,深入探索,找到创新与成功之路。
他曾以自已的体验说: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
而这里的障碍是人们习惯中的部门分割、分隔、打不通。
大成智慧教我们总揽全局,洞察关系,所以能促使我们突破障碍,从而做到大跨度地触类旁通,完成创新。
二、整体的思维方式钱老总是习惯于把相互关联的事物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进行系统的分析。
正确区分部分与整体、微观与宏观、特殊与普遍、具体与抽象等的辩证关系,从整体中把握部分。
他常说: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
否则,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拣些零碎的瓦片、木椽、窗格子,看不见整体结构和大厦,难以形成独具创见的智慧。
三、综合集成的思维方式这是钱老系统的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他每日驰骋在古今中外浩瀚的知识海洋里的时候,他绝不是良莠不分,像一块巨大的海绵,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不知什么风浪使他锻炼出一种特别能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他极善于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予以辩证地否定即扬弃,批判地综合集成一切有用的知识。
因而,他总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不断发现鲜花遍地的绿洲。
四、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客观世界万事万物丰富多彩又变化无穷,人们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仅从某一侧面去认识、把握事物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难免染上形而上学的色彩。
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教学反思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对教育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科学研究方面,还包括他在教学方法和理念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将围绕钱学森的教学反思展开讨论,以期从中汲取教育的智慧和启示。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钱学森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钱学森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钱学森认为,团队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和推动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因此,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钱学森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二、教学方法与实践钱学森在教学中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1. 问题导向教学:钱学森提倡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他常常给学生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研究来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教学:钱学森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他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实验,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他常常组织学生参加实验、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钱学森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他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交流,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他常常组织小组讨论、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钱学森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钱学森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教学反思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对中国的科学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他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以下是对钱学森教学的一些反思和总结。
1. 知识传授予启示式教学相结合:钱学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他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启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量和探索。
他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来掌握知识。
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钱学森认为实践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他鼓励学生积极参预实验和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他往往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和企业,让学生亲眼目睹科学研究和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钱学森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他善于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实例和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他还鼓励学生参预科学竞赛和项目研究,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4. 个性化教学:钱学森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他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他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和需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方案,匡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5.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钱学森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他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参预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起来,钱学森的教学反思主要包括知识传授予启示式教学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化教学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于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从中吸收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为培养优秀的人材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钱学森的艺术与科技结合思想及当代启示》范文
《钱学森的艺术与科技结合思想及当代启示》篇一一、引言钱学森,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航天技术专家和科技管理学者,他以独特的视角将艺术与科技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理论和观点。
这些观点不仅对当时的科技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旨在探讨钱学森的艺术与科技结合思想,并分析其当代启示。
二、钱学森的艺术与科技结合思想钱学森的艺术与科技结合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观钱学森认为,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融入艺术元素,以创造更具美感和感染力的科技成果。
2. 科技创新的审美追求钱学森强调科技创新的美学价值,认为科技创新不仅要满足实用性和功能性,还要追求艺术性和审美性。
这种审美追求为科技产品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人文内涵。
3. 艺术思维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钱学森倡导在科技创新中运用艺术思维,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想象力来推动科技进步。
他认为,艺术思维能够激发科技创新的灵感和创造力。
三、钱学森艺术与科技结合思想的实践应用钱学森的艺术与科技结合思想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实践应用。
例如,在航天领域,钱学森倡导的“总体设计部”思想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实现了航天器的优化设计和高效制造。
此外,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影视艺术等领域,钱学森的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四、当代启示钱学森的艺术与科技结合思想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1. 强化跨界合作钱学森的思想强调不同领域之间的跨界合作,这种合作有助于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推动科技进步。
当今社会,各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日益加深,跨界合作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
2. 注重审美价值钱学森强调科技创新的审美价值,这要求我们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注重产品的美学设计和人文内涵。
这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还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3. 培养复合型人才钱学森的艺术与科技结合思想要求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创意思维培养的钱学森教案设计方法研究
创意思维培养的钱学森教案设计方法研究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基石之一,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地位,也对每个人的成长与自我实现产生着无可替代的影响。
根据钱学森先生的思想,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意思维上,今天我们将重点探讨如何通过钱学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一、钱学森思想的阐述钱学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创造力五要素:经验、知识、想象、思维和情感。
根据钱学森先生的思想,创意思维需要发挥五个方面的能力:1. 经验积累:学生需要通过多样化的体验,不断积累经验,形成比喻和类比的思维习惯;2.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是创意思维中显著的基础,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人众不注意到的联系或者解决问题的思路;3. 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的灵感来源,通过各种形式的发散性思考不仅能够增强想象力,还可以找到一些未曾想到的思路;4. 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5. 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影响创意思维出发点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于感受的表达,在产生新想法的时候可以产生非常好的推动力。
二、钱学森教学法的特点1. 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相衔接:钱学森教学法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相衔接的重要性,认为子供时期的培养直接影响着未来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2. 教师的创意思维水平:在钱学森教学法中,教师的创意思维水平至关重要。
作为知识传授者,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见识和境界,才能够更加精准地探究学生的思维方向以及难点,并给予帮助和启示。
3. 倡导学生自主创意思维:钱学森教学法通过给学生设计自主创意思维活动,培养学生通过经验、知识、想象、情感和逻辑五个方面求证创意方向的能力,更加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钱学森教育理念的实际应用1. 跨学科交流与设计:钱学森教育法可以用于跨学科交流与设计,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情感,拓展眼界,寻找更多的灵感,同时习得更多的表达和交流技巧;2. 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通过钱学森教育法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能力,使他们更加熟练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加快速地调整掌握非常庞杂的知识结构;3. 创新思维的形成:通过钱学森教育法的训练,可以实现学生对问题的创新思维的习得,能够产生不同的想法,进行不同的思考,并实现创意思维的有效激发。
什么是灵感思维有什么解释
什么是灵感思维有什么解释灵感思维是人们在文艺创作、科学研究中因创造力突然达到超水平发挥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
钱学森说:“如果把非逻辑思维视为形象思维,那么灵感思维就是顿悟,实际上是形象思维的特例。
灵感的出现常常带给人们渴求已久的智慧之光。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什么是灵感思维,希望能帮到你。
什么是灵感思维灵感带有很大的神奇色彩,是千百年来认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难解的谜。
在历史上,神赐论者认为灵感是神所赐予人的神灵之气;不可知论者虽然将灵感的发生由“神”转向了“人”,但又认为灵感扑朔迷离、恍惚莫测而不可知;天才论者认为灵感是天才人物的一种得天独厚的素质的自然流露;描述论者认为灵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精神状态,但只限于灵感光顾时的真实写照和维妙维肖的描述。
在人类对灵感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但是由于科学研究的水平限制,长期以来未能彻底揭开灵感之谜。
历史发展到今天,由于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灵感在创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也越来越认识到对灵感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当代,第一次鲜明地将灵感现象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思维类型提出来的是钱学森教授,而且他的科学卓见为从本质上揭示灵感之谜透出了一线黎明的曙光。
感到模糊不清。
要精确,还必须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辅佐。
灵感思维所表现出的这些特征,从根本上说都是来自它的无意识性。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都是有意识地进行的,而灵感思维则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所在。
灵感思维和直觉思维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灵感在产生之前往往有一段时间对课题的顽强探索,直觉思维则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对问题的迅速而直接的判断;灵感的产生常常出现在思考对象不在眼前,或在思考别的对象的时候,直觉思维则是对出现于面前的事物或问题所给予的迅速理解和判断;灵感可能产生于主体意识清楚的时候,也可能出现在主体意识模糊的时候,直觉思维则是出现在主体神智清楚的状态;灵感往往是在某种偶然因素的启发下使问题得以顿悟,直觉思维产生的原因则是为了迅速解决当前的课题;灵感在出现方式上带有突发性,使人出乎意料,直觉思维的产生则无所谓突然,是在人的意料之中;灵感的结果是与解决某一问题相联系,直觉思维的结果则是对该事物作出直接的判断和抉择。
钱学森先生对“灵感思维”的另一种看法
其他 形式 。不 要关 门 ! ” 他 又说 : “ 创 造性 思 维 中的 ‘ 灵感 ’ 是 一种不 同于形象 思 维 和抽 象 思维 的思 维
形式 。 ” 钱 先 生 的 这 个 观 点一 出 , 马 上 就 有很 多 人 响应 。“ 灵 感思 维 是 第 三 种 思 维形 式 ” “ 灵感 思 维 与形 象思 维 、 抽 象 思 维 一 样 是 基 本思 维 形 式 ” “ 形
的物质本 体 ( 生理基础) 是 左 半 球 的第 二 、 第 三 机 能 联合 区 。这就是 说 , 形象思维 、 抽 象 思 维 都有 确 定 的实 实在 在 的 物 质 本 体 , 而 且 这 些 物 质 本 体 与
人 脑第 二 、 第 三机 能联 合 区 的 自然 结 构 、 左 右 两半 球 的 自然 区别 密 切 相 关 。换 句 话 说 , 如 果 把 思 维
两种 : 形 象 思维 和 抽 象 思 维 。 应 该 看 看 还 有 什 么
科 学家 、 1 9 8 1 年诺 贝尔 医 学 生理 学 奖 得 主 R . w. 斯
佩 里博 士等人 的已被 世 界公 认 的现 代 神 经 生理 学 研究 成果 。 形 象 思 维 的物 质 本 体 ( 生 理 基础 ) 是 右
钱学森先生对 “ 灵感思维 ” 的另一种看法
肖君 和
( 佛 山科学技术学院 人文与教育学院 , 广东 佛山 5 2 8 0 0 0 )
摘
要: 钱学森先生提 出灵感“ 是一种不 同于形 象思 维和抽 象思维的思维形式” 的“ 灵感思 维” 说后 , 笔者 曾撰 《 “ 灵
感思维” 不 能 成 立》 文 并 附信 钱 先 生 。 钱 先 生 亲 笔 回 信 称 “ 也 可以说 ‘ 灵 感思 维’ 是 一 种 特 殊 状 态的 形 象 ( 直感 ) 思
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教学反思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不可忽视。
在教学过程中,钱学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钱学森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
他认为,教师应该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教给学生什么,以及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钱学森注重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灵便多样的教学方法钱学森善于运用灵便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钱学森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钱学森非常注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他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和培养。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钱学森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愉快的过程,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预到学习中去。
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钱学森非常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他认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模范,与学生建立起互信、互动、互助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总结:钱学森教学反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贡献。
他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灵便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些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教学反思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对教学的反思和总结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钱学森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钱学森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他认为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例如,在教授科学课程时,他会设定明确的目标,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这样的目标设定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钱学森主张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即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他认为,学生应该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
在教学过程中,他会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引导他们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钱学森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他会结合课堂讲解、实验演示、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教授物理课程时,他会通过实验演示来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此外,他还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钱学森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他会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钱学森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反思与改进钱学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反思和改进。
他会及时总结教学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寻找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他认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通过反思与改进,钱学森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教学反思钱学森(Qian Xuesen)是中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和教育家,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在教学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经验,下面将对钱学森教学反思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钱学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他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钱学森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他认为教学内容应该与实际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他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他还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实习,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钱学森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协商和解决问题。
他还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此外,钱学森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他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不断进取,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
他还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钱学森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他认为教学方法应该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他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如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他还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钱学森在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他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
他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对教育的思量和反思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钱学森教学的反思,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评价和教师角色。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钱学森对教育的思量,并从中吸收教育的启示。
正文内容:1. 教学方法1.1 钱学森注重启示式教学方法。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自主思量和发现来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钱学森倡导实践教学。
他认为理论知识和实践应该相结合,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他鼓励学生积极参预实践活动,如实验、实地考察等,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钱学森提倡互动式教学。
他认为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量和交流,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预度。
2. 教学内容2.1 钱学森主张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
他认为学生应该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干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高级知识。
他强调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这些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2.2 钱学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认为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钱学森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他认为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他鼓励学生参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教学环境3.1 钱学森倡导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他认为学生需要一个肃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以便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学习。
他鼓励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室设施和学习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3.2 钱学森主张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
灵感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培养途径
灵感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培养途径文艺创作需要灵感,思考数学问题和解数学题同样有时也需要灵感,灵感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
由于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模糊性等特征,使得人们认为灵感很神秘,不可捉摸,不容易得到。
因而在数学数学中,教师们常不重视对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根据根据实践,就灵感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培养策略谈些粗浅的认识。
1. 灵感思维的概述“灵感”一词原本是宗教用语,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早使用“灵感”这一概念,借以描述诗人创作时所出现的狂乱心情或狂热激情等特殊精神状态。
1980年科学家钱学森第一次鲜明地把灵感作为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提了出来,他说:“创造思维中的灵感是一种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
灵感也就是人在科学或艺术创作中的高潮,突然出现的、瞬时即逝的短暂思维过程。
”由此可知:灵感思维就是创造主体对长时间思考而不解的问题通过意识积淀的贯通作用,由触媒诱发头脑风暴而瞬间迸发出破解问题的思维闪光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它的发生具有潜意识性,它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相互交融的结果,它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形式。
2. 灵感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2.1有利于“脑资源”的开发,促进思维的全面发展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是同左半脑的思维功能相联系的,而数学思维具有形象性和顿悟性,这又是同右半脑的功能相联系的。
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过分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则会阻碍思维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所以,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同时,也要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左右两个半脑的功能,有利于更好地开发“脑资源”,促进智力的发展。
2.2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
它是由于长时间思考和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
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
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钱学森名师优秀教学设计
钱学森名师优秀教学设计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在教学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观点。
钱学森名师的优秀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钱学森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因此,他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钱学森强调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因此,钱学森提倡采用个性化教育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并通过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再次,钱学森注重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结合,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因此,他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大量的实践环节,例如实验、课外实践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钱学森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他认为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学科知识,还应具备批判思维、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钱学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钱学森注重社会实践和社会责任教育。
他认为学生应该具备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钱学森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结而言,钱学森名师的优秀教学设计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注重社会实践和社会责任教育。
这些设计理念和实践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借鉴钱学森名师的这些优秀教学设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教学反思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对教学的反思和总结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根据钱学森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对他的教学反思进行详细的描述。
首先,钱学森强调了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他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钱学森认为,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才。
其次,钱学森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他主张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他强调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钱学森还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钱学森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和素质。
他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钱学森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钱学森的教学反思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我们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教师的角色和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钱学森的教学反思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学习和运用他的教学理念和经验,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钱学森思维科学理论与大学生写作灵感的激发
样, 灵感 激发就像 一支擦亮 的火柴投到油库里。 J ”
由于 中学教学评价和应 试教育 的影响 , 生进入大 学 学 前常常被 囿于教室 与家庭 之 间 , 与社会 生活接 触较 少 , 生 活面窄 , 活感知 受 限。学 生进 入 大学 后开展 写作 实践 , 生 作 品内容总 是单调 狭窄 , 显苍 白无 力。因此 , 多 引导学 生 深入生活 、 留心社会 世间百态 十分必 要。教师可 以组织 学
( ) 一 引领 学 生 深入 生活
感 ) 维 学 、 感 ( 悟 ) 维 学 3个部 分 J 思 灵 顿 思 。
2“ . 灵感是人 在科 学研 究或 文艺创 作 中突然 出现 的 、 转瞬 即逝 的特异思维过程。 “ ” 光靠形象思维 和抽象思 维不
能 创 造 , 能 突破 ; 创 造 要 突 破 , 有 灵 感 。 川 不 要 得 ”
下手 , 时甚至达 到焦 头烂 额 的地步 。临近交 习作 , 有 或东 拼西凑应付 , 或网上寻找 下载 , 或胡编乱 造交差 。经 调查 ,
学生写不 出文章的原 因很 多 , 最主要 的还是缺 乏灵感思 但
生开展社会实践 , 家教进寒 门” 如“ 活动 , 市社 区调查 , 城 做 节假 日义工 等等 , 以丰 富 自己的生 活 阅历 , 为灵感 激发 打
第 2卷 第 4期 21 0 0年 8月
当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 e  ̄ a d Prcie o ne o ay Ed c t n h o n a t f c Co t mp rr u a i o
VO .2NO. 1 4
Au .2 1 g 00
钱学森思维科学理论与大学生写作灵感的激发
4 灵 感 的 产 生 与 大 脑 的 激 发 状 态 有 关 , 与 潜 意 识 有 . 也 关, 灵感并非 是凭空杜撰 , 而是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 。 I J
[教育学]钱学森的灵感思维论及其教学意义
钱学森的灵感思维论及其教学意义孙永清[摘要] 灵感是人类领悟宇宙的突破性的认知方式之一。
钱学森教授对灵感思维的涵义、特征、探索与培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探讨,这些成果对现今的课堂教学仍具有借鉴和启发价值。
[关键词] 钱学森,灵感思维,大成智慧学,直觉思维,课堂教学以研究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学等著称的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在思维科学领域也颇有建树。
他于1980年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提出现代思维科学基础理论,将灵感现象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
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大成智慧学”,旨在使人们面对浩瀚的宇宙和神秘的微观世界,面对新世纪各种飞速发展、变幻莫测而又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迅速做出科学、准确而又灵活、明智的判断与决策。
钱学森对灵感思维的认识,不仅是他的“思维科学”和“大成智慧学”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而且还启迪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原创力的关注,对理性与非理性关系的重新理解,对复杂性和非线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一、钱学森的灵感思维论(一)灵感思维的涵义灵感思维是与直觉思维相近的一种思维形式。
相对直觉而言,人们对灵感的了解更少,甚至对它的界定还不甚明了,往往把灵感思维与直觉思维、特异思维等同起来,对灵感现象的描述长期没有脱离原始宗教主义、神赐论、天启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束缚。
然而,钱学森强调创立一门“灵感学”加以研究,并以系统的、比较的方式对灵感现象做了很好的解释,开拓了灵感思维研究的新视野。
钱学森认为,灵感思维是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并列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介乎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是以一定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为基础,通过显意识和潜意识的自觉沟通而产生认识作用的一种突发性的思维方式【1】。
灵感和直觉的产生过程都有“黑箱”运作的特点,但直觉多以形象的、视觉的手段,对问题迅速做出猜想、设想或突然顿悟,尤其对在某个领域十分熟悉的人,无需任何外界事物刺激。
钱学森认为,灵感往往是人们完全把意识放开了以后的产物,都是来去无踪的,特别是对知识与经验都缺乏的中学生,所以,心理学家把灵感现象称之为“啊哈反应” [2];灵感思维与特异思维则迥然不同。
《关于思维科学》作者钱学森
《关于思维科学》作者: 钱学森摘要: 《关于思维科学》作者: 钱学森已经是几年前了,我写了两篇涉及思维科学的东西,本来是探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中有无思维科学这样一个平行于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等大部门的科学技术部门。
后来我又多次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世华同志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胡寄南教授讨论过这个问题,还有许多热心同志和我书信往来或面谈过思维科学的研究。
他们的见解对我都有启发、有教益,使我对思维科学的认识有些发展,有些调整。
为了向大家报告我学习的情况.我写了这篇文字,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想首先要说清的问题是:能不能和有没有必要建立思维科学这个科学技术大部门。
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一部分,能不能的问题,实际是问人的思维有没有规律。
如果没有规律那当然不能建立关于思维的科学。
从广泛的意义上讲,从唯物主义的思想讲,思维当然有规律,因为思维也是一种客观现象,而一切客观的东西及其运动都有自己的规律,思维当然也不例外。
但我们还宜再深入地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这又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讲。
我们可以先从思维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受外界各种刺激而弓起的这一点看。
外界各种刺激又是客观世界变化和运动的产物,这些变化和运动是遵循客观世界规律的,即自然界的和社会的规律,所以外界各种刺激也是有它们自己的规律,而不是无缘无故无章可循的。
这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活动也就当然要有规律,人的思维要有规律。
也许有人会问:外界各种刺激有规律就准能说人的思维有规律吗?人脑会不会“别出心裁”?或说因人而异人与人完全不同?这就是又深入一步到答案的第二个方面了:虽然每一个人的脑子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不见得一模一样,不然就成了机器人,不是活人、真人了。
但是人脑毕竟是亿万年生物进化的结果,遗传是起作用的,从根本上说人脑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人脑受相同的生活经验或相同的社会实践所引起的适应、发展和调整也是相同的,这就从人脑的微观结构方面保证了人的思维的规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学森的灵感思维论及其教学意义孙永清[摘要] 灵感是人类领悟宇宙的突破性的认知方式之一。
钱学森教授对灵感思维的涵义、特征、探索与培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探讨,这些成果对现今的课堂教学仍具有借鉴和启发价值。
[关键词] 钱学森,灵感思维,大成智慧学,直觉思维,课堂教学以研究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学等著称的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在思维科学领域也颇有建树。
他于1980年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提出现代思维科学基础理论,将灵感现象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
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大成智慧学”,旨在使人们面对浩瀚的宇宙和神秘的微观世界,面对新世纪各种飞速发展、变幻莫测而又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迅速做出科学、准确而又灵活、明智的判断与决策。
钱学森对灵感思维的认识,不仅是他的“思维科学”和“大成智慧学”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而且还启迪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原创力的关注,对理性与非理性关系的重新理解,对复杂性和非线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一、钱学森的灵感思维论(一)灵感思维的涵义灵感思维是与直觉思维相近的一种思维形式。
相对直觉而言,人们对灵感的了解更少,甚至对它的界定还不甚明了,往往把灵感思维与直觉思维、特异思维等同起来,对灵感现象的描述长期没有脱离原始宗教主义、神赐论、天启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束缚。
然而,钱学森强调创立一门“灵感学”加以研究,并以系统的、比较的方式对灵感现象做了很好的解释,开拓了灵感思维研究的新视野。
1.什么是灵感思维钱学森认为,灵感思维是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并列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介乎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是以一定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为基础,通过显意识和潜意识的自觉沟通而产生认识作用的一种突发性的思维方式【1】。
灵感和直觉的产生过程都有“黑箱”运作的特点,但直觉多以形象的、视觉的手段,对问题迅速做出猜想、设想或突然顿悟,尤其对在某个领域十分熟悉的人,无需任何外界事物刺激。
钱学森认为,灵感往往是人们完全把意识放开了以后的产物,都是来去无踪的,特别是对知识与经验都缺乏的中学生,所以,心理学家把灵感现象称之为“啊哈反应” [2];灵感思维与特异思维则迥然不同。
钱学森认为,灵感思维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平时的悉心观察,深入探微,自然的水到渠成。
而特异思维只垂青身体上有特异功能的人,其培养与训练要从特异功能入手。
比如,佛家所说的“定能生慧”,即练气功可以增进人的智慧【3】。
但灵感与一般意义上的智慧有很大的区别。
通过水平测试,人们看到,一个人的智商可能相当高,但产生灵感的能力却很低;反之,有的人在许多方面表现并不出色,但这并不排斥他可能妙招迭出。
由此可见,钱学森肯定灵感“不是什么神灵的感受,而是人类的感受,还是人,所以,并不是什么很神秘的事。
”他说:“对灵感的研究不应仅仅只限于美学、心理学和文学艺术领域,还可以从科学领域进行研究。
”他还指出:“灵感与其他思维形式不同的是:由于灵感的孕育与潜意识、又与非线性规律相对应,因此灵感是以突发性、瞬息性、独创性为特征的一种非理性、非逻辑、非线性的思维形式,这便是灵感思维的本质。
”因而,这种思维在操作上是潜伏的,表现上是顿悟的,在创新与发现中具有很强的突破性,应当更好地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效能。
2.灵感思维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一个小灵感,在学生的头脑里就可能产生一个小设想、一个小发明、一个小意念、一个小猜想、一个小动机、一个小愿望、一个小方案。
就教学本身而言,灵感思维有哪些作用呢?首先,灵感可以开启学生的创造活动。
钱学森指出:“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不能创造,不能突破的;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
事实上,善于创造的人,喜欢向问题提出挑战,就像着迷于足球或象棋一样,闲暇游玩的愉悦形成了灵感的氛围。
但是灵感与创造思维之间的关系,现在还没有人能说得很清楚,可喜的是,美国西北大学和德雷克塞尔大学科学家已揭开大脑“顿悟”之谜,这一研究有助于消除笼罩在人类创造性思维过程之外的神秘色彩。
其次,灵感思维法对于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意义重大。
冥思法、讨论法、暗示法、启发法、迁移法、猜想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悬想法等又被人们称之为灵感思维法,这些方法在科学探究教学中的运用,一是有助于科学探究的选题,二是有助于探究方案的构思与设计,三是有助于探究结论的分析和突破。
再次,灵感为学生解决某些复杂问题提供了方向。
在学习中,有些问题潜在的信息,往往从这个角度、这个侧面看,荆棘丛生,异常复杂;而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侧面看,别开洞天,妙趣横生。
在此过程中,大脑中的有序与无序并存,经过对立和斗争,无序向有序转化,当人脑这个开放的非平衡系统产生负熵流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耗散的有序化结构——灵感产生[4]。
最后,培养灵感思维能够同时开发脑资源。
钱学森指出:“灵感的孕育有一个过程,只不过不在意识范围之内,而在意识范围之外,在潜意识之中,当酝酿成熟,却突然沟通,涌现于意识,成为灵感。
”美国著名神经心理学家斯佩里关于“裂脑”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潜意识活动区域多居于“沉默”的右半球,右半球还具有音乐、绘图、综合、整体性的几何空间鉴别实验室和相关实验室资源。
灵感的培养与训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右脑,而一个半脑的发展明显有助于另一半脑机能的改善。
在肯定灵感思维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时,不能片面地夸大其功效,更不能将其神秘化,而应抱实事求是的态度。
任何灵感的闪现和灵感思维活动,都仅仅只给人们提供了对于解决问题的某种提示,或者提供了有关问题的“毛胚”,决非是对问题的彻底解决或完备的理论。
同时,灵感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片面性,甚至有可能把人们引向错误的方向。
从灵感出现到问题解决,往往还需要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
(二)灵感思维的特征1.思维的饱和性。
前苏联学者在对灵感的心理研究中提出了一个“优势灶”理论【5】。
认为人们对某一问题的专注或思考,在一段时间内虽然没有想出解决办法,但却由于收集了有关问题的各种信息,并进行了一些解题的尝试,这就在头脑中或心理上建立了一个“优势灶”。
钱学森认为,对某个问题思虑成熟是迸发灵感的前提。
因为当人们对某一问题孜孜不倦的求索和深刻的思考时,在大脑皮层形成了一触即发的兴奋中心的优势,容易偶然诱发灵感的机缘而豁然贯通。
2.情境的触发性。
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一时记不起某一个人名、某一地名、某一数字,左想右想也记不起来了。
这时,如果思想放开,不去想它,偶然受到某一事物的启发,倒会突然想起来了,记起来了。
”说明了灵感的情境性。
根据300名中学生的统计资料表明(2007年12月~2008年8月),灵感思维的产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出现的频率是有区别的:心平气和时占46%;精神激昂时占47%;乐观向上时占20%;悠闲散步时占46%;奇思妙想或异想天开时占52%;争辩时占28%;实验时占16%;听讲时占18%;做题时占13%;看书时占17%;活动时占9%;受到表扬时占11%;松驰时占34%;户外静坐时占44%;放学回家时占28%;听音乐时占37%;沐浴时占23%;入厕时占20%;半睡半醒时占36%;理发时占8%;刷牙时占7%;其他情境占10%。
说明触发灵感的情境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灵感的产生需要某一种,甚至是几种因素的触发,但灵感是完全出于“Eureka”(偶然)。
3.突发性和瞬息性。
灵感的发生,从开始到结果,是在显意识的参与下进行的,显意识对所思考的问题,发散式地提供相近的问题信息,在若干个信息中,说不上有哪个信息的闪现,一下打开思维的大门,获得了灵感。
同时,灵感袭来时,犹如闪烁的流星划破寂静的夜空一样,既给百思不得其解的思维带来一线曙光,又经常是一闪而过,稍纵即逝,非人力所能挽留。
4.情绪的控制性。
灵感潜期的情绪表现为焦虑不安,灵感显现时情绪表现为惊喜若狂。
所以,情绪控制着灵感活跃的阀门。
研究表明,灵感常常发生在精神状态最良好,思维最敏捷、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候。
因此,使学生精神舒畅、心旷神怡、勤于思考,避免使学生忧心忡忡,萎靡不振,心烦意乱。
5.模糊性和片面性。
钱学森认为,模糊性和片面性是灵感的一种特殊特征。
因为灵感在发生的过程中,要受知觉经验信息、问题信息、潜意识同显意识不时出现的交替信息,以及大脑神经中枢独特的活动机制的影响,只要其中的某一项信息不准确,其思维的结果就难以精确。
因此,由灵感而产生的新线索、新想象、新模型和新结论都必须经过多次修正,而且要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辅佐加工后才能逐渐精确。
6.珍贵的独创性。
灵感是在创造性地解决本人从未经历、思索过的困难问题时,经过不断的探索、追求而产生的。
灵感总是与创新和发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创新,就不会产生灵感。
独创性是灵感的最可贵的特征,是它和一般的回忆、联想以及单独的情绪紧张之类的心理现象的本质区别。
(三)灵感思维的培养和训练1.有意识的追求灵感钱学森认为,在显意识与潜意识相互交融产生灵感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有意识地追求灵感,即在显意识的指导下,再通过潜意识酝酿,在潜意识中萌发、酝酿灵感。
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从未见到过自己的老师有意识地运用灵感来解决问题,他似乎未必会发展或相信自己的这种思维能力。
所以,教师除了有意识的追求灵感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在灵感一旦出现时,要迅速将其推向高潮,并向纵深发展,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2.从形象思维入手,总结一些捕获方法钱学森教授曾预言:“看来,现在突破口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清楚了,灵感思维的内涵、规律也就差不多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勤奋思考、直觉思考,经常联想、猜想和想象。
布鲁纳认为:“凡是乐愿猜测班上提出问题的各种答案,而后对他的猜测作严格分析的那种教师,恐怕比预先给全班分析一切的教师,更易于养成学生的这种思维习惯”。
另外,暗示右脑法、问题搁置法、随时记录法等都是捕获灵感的有效方法。
3.熟练掌握学科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灵感思维的发生看似很偶然,但却深深跟植于“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的心理基础之上。
首先,在教学中,整体把握学科教材,使学生明确要学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哪些先学,哪些后学,这样,学生就可以驾驶思维的汽车,提高灵感的创造力。
其次,让学生拥有大量的信息,尤其是不规则的信息。
大量的信息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开拓视野,在思维堵塞之后联系到其他学科,从更广阔、更深刻、更新颖的领域发现新事实,捕捉新信息,导致灵感的迭起。
事实表明,具有相邻或相距较远的知识与方法的人,将会更有条件使人跨入、跨越或涉足科学的无人区。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向学生输入书本以外的信息,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验、多实践,多体验。
还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形成宽广的知识面和丰厚的实践经验。
提倡“宏观”法,学生由于关注,由于倾心,把书中的某一观点、某一结论,甚至某一探究过程刻印在脑海中,成为记忆的一部分,并加以品味,加以理解,而逐渐成为丰厚的知识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