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PPT课件
预防口腔异味
加强口腔卫生管理,定期清洁舌苔和牙缝 等容易积聚污垢的部位,避免口腔异味的
发生。
预防压疮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期翻身拍背,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避免发生压疮等并 发症。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 了解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患者 的自我护理能力。
06
口腔护理培训与宣教
1 2
评估患者口腔卫生状况
观察口腔黏膜、牙齿、舌苔等是否干净,有无溃 疡、出血等。
评估患者口腔功能
检查患者张口、闭口、咀嚼、吞咽等功能是否正 常。
3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
判断患者是否清醒,能否配合口腔护理操作。
确定护理目标
保持口腔清洁
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细菌等 ,预防口腔感染。
维护口腔功能
保持口腔黏膜湿润,防止口腔干 燥、溃疡等。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 和深度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 理呼吸困难症状。
给予氧气吸入
对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及 时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 症状。
必要时机械通气辅助
对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必 要时给予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
疗。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误吸
在进行口腔护理时,注意将患者头偏向一 侧或采取侧卧位,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 物误入呼吸道引起误吸性肺炎等并发症。
生。
对于佩戴牙套或口腔内有固定装 置的患者,需特别注意清洁牙套 或装置与口腔黏膜接触的部位。
湿润口腔黏膜
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进行口 腔冲洗,保持口腔黏膜湿润。
对于口腔黏膜干燥的患者,可 使用人工唾液或润唇膏等润滑 剂进行涂抹。
在进行口腔冲洗时,需注意冲 洗液的温度和流速,避免刺激 或损伤口腔黏膜。
加强口腔卫生管理,定期清洁舌苔和牙缝 等容易积聚污垢的部位,避免口腔异味的
发生。
预防压疮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期翻身拍背,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避免发生压疮等并 发症。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 了解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患者 的自我护理能力。
06
口腔护理培训与宣教
1 2
评估患者口腔卫生状况
观察口腔黏膜、牙齿、舌苔等是否干净,有无溃 疡、出血等。
评估患者口腔功能
检查患者张口、闭口、咀嚼、吞咽等功能是否正 常。
3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
判断患者是否清醒,能否配合口腔护理操作。
确定护理目标
保持口腔清洁
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细菌等 ,预防口腔感染。
维护口腔功能
保持口腔黏膜湿润,防止口腔干 燥、溃疡等。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 和深度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 理呼吸困难症状。
给予氧气吸入
对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及 时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 症状。
必要时机械通气辅助
对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必 要时给予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
疗。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误吸
在进行口腔护理时,注意将患者头偏向一 侧或采取侧卧位,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 物误入呼吸道引起误吸性肺炎等并发症。
生。
对于佩戴牙套或口腔内有固定装 置的患者,需特别注意清洁牙套 或装置与口腔黏膜接触的部位。
湿润口腔黏膜
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进行口 腔冲洗,保持口腔黏膜湿润。
对于口腔黏膜干燥的患者,可 使用人工唾液或润唇膏等润滑 剂进行涂抹。
在进行口腔冲洗时,需注意冲 洗液的温度和流速,避免刺激 或损伤口腔黏膜。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 发热提示感染 • 体温升高会使氧耗量及CO2产生量增加-
-调节呼吸机参数
8
出入量
• 出入量及尿量反映体液平衡及心、肾功能 • 尿量减少--液体不足、低血压、肾功能
障碍 • 尿量增多应注意电解质紊乱
9
痰液
• 痰液的色、质、量,判断感染的情况 • 吸痰时出现分泌物带血或痰中带血--
粘膜损伤还是病变所致
• 经口腔插管:神志不清或昏迷的急救,耐 受性差,口腔护理困难,留置一般不超过3 日,最长不超过1周
17
注意事项: 1.确认气管导管的位置:22-24cm 2.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减少导管周围皮肤
粘膜的损伤 3.调整合适、舒适的体位:减少导管对局
部的损伤;有利于痰液引流 4.加强适时湿化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定时放气囊,减少气道粘膜损伤:每4-
5
心率、血压
• 代酸,血容量不足,通气过度均会影响 心率和血压
• 严重心律失常常提示通气不足或通气过 度
6
皮肤、粘膜及周围循环状况
• 皮肤潮红、多汗、浅静脉充盈--CO2潴留 • 肤色苍白、四肢厥冷--低血压、休克 • 口唇甲床青紫--低氧血症 • 球结膜、踝部水肿--输液量过多或低蛋
白血症
7
体温
4.做好饮食护理: • 抬高床头30度,鼻饲前检查气囊处于良好
的充气状态。 • 每次鼻饲前抽吸胃液,如为前一天未消化
实物或者抽出量>100ml,停喂一次 。
15
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
16
分类
• 经鼻插管:不刺激吞咽反射,易接受,可 在清醒下进行,优质导管(聚氯乙烯导管) 可长期(1-2W或更长)留置
6h放气持续3-5min,放气前将导管内、 口咽及咽喉部的分泌物清除.
-调节呼吸机参数
8
出入量
• 出入量及尿量反映体液平衡及心、肾功能 • 尿量减少--液体不足、低血压、肾功能
障碍 • 尿量增多应注意电解质紊乱
9
痰液
• 痰液的色、质、量,判断感染的情况 • 吸痰时出现分泌物带血或痰中带血--
粘膜损伤还是病变所致
• 经口腔插管:神志不清或昏迷的急救,耐 受性差,口腔护理困难,留置一般不超过3 日,最长不超过1周
17
注意事项: 1.确认气管导管的位置:22-24cm 2.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减少导管周围皮肤
粘膜的损伤 3.调整合适、舒适的体位:减少导管对局
部的损伤;有利于痰液引流 4.加强适时湿化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定时放气囊,减少气道粘膜损伤:每4-
5
心率、血压
• 代酸,血容量不足,通气过度均会影响 心率和血压
• 严重心律失常常提示通气不足或通气过 度
6
皮肤、粘膜及周围循环状况
• 皮肤潮红、多汗、浅静脉充盈--CO2潴留 • 肤色苍白、四肢厥冷--低血压、休克 • 口唇甲床青紫--低氧血症 • 球结膜、踝部水肿--输液量过多或低蛋
白血症
7
体温
4.做好饮食护理: • 抬高床头30度,鼻饲前检查气囊处于良好
的充气状态。 • 每次鼻饲前抽吸胃液,如为前一天未消化
实物或者抽出量>100ml,停喂一次 。
15
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
16
分类
• 经鼻插管:不刺激吞咽反射,易接受,可 在清醒下进行,优质导管(聚氯乙烯导管) 可长期(1-2W或更长)留置
6h放气持续3-5min,放气前将导管内、 口咽及咽喉部的分泌物清除.
医学课件-机械通气护理
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禁忌症 • 未经引流的气胸或纵隔气肿。
• 大量胸腔积液或严重误吸。
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急性心肌梗塞或心功能不全。 • 严重心律失常。
机械通气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 工作原理:呼吸机通过正压或负压产生气流,使气体进入肺部 ,改善通气和氧合。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特点和病情需要,呼 吸机可调整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参数。
控制通气模式: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状 态和医嘱,呼吸机可实现辅助通气、控 制通气等不同通气模式。
基本功能
提供氧气:呼吸机能够向患者提供所需 浓度的氧气,确保氧合水平。
呼吸机的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
检查设备完整性:确保呼吸机各部件齐全,无损 坏。
连接气源和电源:将呼吸机连接至氧气源和电源 ,确保稳定供应。
患者的评估和准备
呼吸功能评估
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包括 呼吸频率、潮气量、氧合指数等,以 确定是否需要机械通气。
意识和合作能力评估
评估患者的意识和合作能力,以确定 是否能够配合机械通气治疗。
气道通畅性评估
评估患者的气道通畅性,包括痰液量 、粘稠度等,以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 和人工气道。
基础疾病和并发症评估
呼吸机的操作流程
01
操作步骤
02
选择通气模式: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
设置呼吸参数:调整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关键参数。
03
呼吸机的操作流程
• 开始通气:启动呼吸机,观察患者呼吸波形和监测参数, 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呼吸机的操作流程
操作后处理
1
2
关机并断开连接:在通气结束后,关闭呼吸机, 断开气源和电源连接。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措施ppt课件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措施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1-16
contents
目录
• 机械通气患者的概述 •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原则 • 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 • 机械通气患者的康复与随访 • 护理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讨论
01
机械通气患者的概述
机械通气的定义和应用
• 对已经发生的气压伤,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氧疗 等措施,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脱机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呼吸肌功能训练
• 对患者进行呼吸肌功能训练,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 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为脱机创造条件。
心理支持
•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提高患者对脱机的信心和配合度。
• 患者年龄较大,伴有其他慢性疾病。
案例三
康复措施
•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 况,制定合理的康复目标和计划。
• 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呼吸锻炼、肢体运动 、营养支持等多方面的治疗措施。
案例三
• 定期复查和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措施。
案例三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为患者吸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过滤器等耗材,降低感 染风险。同时,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预防肺部感染。
护理后的评估工作
评估通气效果
在机械通气结束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呼吸状况、生命体征 等进行全面评估,了解通气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逐步降低呼吸机支持
• 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逐步降低呼吸机的支持力度 ,使患者逐渐适应自主呼吸,实现顺利脱机。
汇报人: 2023-11-16
contents
目录
• 机械通气患者的概述 •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原则 • 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 • 机械通气患者的康复与随访 • 护理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讨论
01
机械通气患者的概述
机械通气的定义和应用
• 对已经发生的气压伤,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氧疗 等措施,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脱机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呼吸肌功能训练
• 对患者进行呼吸肌功能训练,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 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为脱机创造条件。
心理支持
•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提高患者对脱机的信心和配合度。
• 患者年龄较大,伴有其他慢性疾病。
案例三
康复措施
•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 况,制定合理的康复目标和计划。
• 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呼吸锻炼、肢体运动 、营养支持等多方面的治疗措施。
案例三
• 定期复查和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措施。
案例三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为患者吸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过滤器等耗材,降低感 染风险。同时,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预防肺部感染。
护理后的评估工作
评估通气效果
在机械通气结束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呼吸状况、生命体征 等进行全面评估,了解通气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逐步降低呼吸机支持
• 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逐步降低呼吸机的支持力度 ,使患者逐渐适应自主呼吸,实现顺利脱机。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次。
教育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口头测试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评估病人及家属对机械通气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反馈机制
根据评价结果,对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同时,鼓励病人及家属提出意见和 建议,以便持续改进护理教育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病人的康复训练与功能锻炼
康复训练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 复训练计划,包括呼吸训练、肌肉锻炼 等。
VS
功能锻炼
鼓励病人进行适量的功能锻炼,如关节活 动、肢体按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肢体 功能的恢复。
05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教育
病人及家属的教育内容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
病人的体位与舒适度
保持舒适体位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舒适度 ,协助病人采取合适的体 位,如半卧位、侧卧位等 。
预防压疮
定期为病人翻身、按摩受 压部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确保呼吸道畅 通,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通气参数的调整与优化
根据病情调整参数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呼吸状况,及 时调整通气参数,如潮气量、呼
病人的口腔护理
口腔清洁
定期为病人进行口腔清洁,包括 使用漱口水、牙刷或口腔冲洗等 措施,以保持口腔卫生。
口腔黏膜的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口腔黏膜情况, 如发现口腔溃疡、炎症等症状, 应及时处理。
病人的营养与饮食护理
营养需求评估
对病人的营养需求进行评估,根据病 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饮食护理
为病人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 素的食物,注意食物的搭配和口感, 鼓励病人多进食。
吸频率、吸氧浓度等。
教育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口头测试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评估病人及家属对机械通气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反馈机制
根据评价结果,对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同时,鼓励病人及家属提出意见和 建议,以便持续改进护理教育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病人的康复训练与功能锻炼
康复训练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 复训练计划,包括呼吸训练、肌肉锻炼 等。
VS
功能锻炼
鼓励病人进行适量的功能锻炼,如关节活 动、肢体按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肢体 功能的恢复。
05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教育
病人及家属的教育内容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
病人的体位与舒适度
保持舒适体位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舒适度 ,协助病人采取合适的体 位,如半卧位、侧卧位等 。
预防压疮
定期为病人翻身、按摩受 压部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痰,确保呼吸道畅 通,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通气参数的调整与优化
根据病情调整参数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呼吸状况,及 时调整通气参数,如潮气量、呼
病人的口腔护理
口腔清洁
定期为病人进行口腔清洁,包括 使用漱口水、牙刷或口腔冲洗等 措施,以保持口腔卫生。
口腔黏膜的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口腔黏膜情况, 如发现口腔溃疡、炎症等症状, 应及时处理。
病人的营养与饮食护理
营养需求评估
对病人的营养需求进行评估,根据病 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饮食护理
为病人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 素的食物,注意食物的搭配和口感, 鼓励病人多进食。
吸频率、吸氧浓度等。
机械通气的护理PPT课件
② 调节吸引器负压,不能超过0.02mpa,否则易造成肺泡萎陷。 ③气道内注入湿化液。
④吸痰:痰的位置较高时,从上往下吸,到气管末端时不能形成负压; 较低时从下往上吸,吸痰管插入导管末端后再形成负压,边吸边旋 转边退,禁止上上下下反复抽吸,同时配合体位引流。每次吸痰时 间不能超过15秒,危重病人和痰多的病人,不要一次吸尽,应吸 氧与吸痰交替进行,以免发生低氧血症。
.14Biblioteka 三、人工气道的护理⑴人工气道的固定:用 胶布固定好导管,并在 胶布上注明插管的深度 或外露部分,根据胶布 污染的程度,随时更换 固定的胶布。
.
15
⑵人工气道的湿化: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加湿、 加温的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 泄不畅,因此进行呼吸道湿化非常重要。
主要措施:①充足的液体入量:机械通气时,液体入 量应保持在每日2500~3000ml 。
.
13
3、检查参数
⑴气道压力:气道阻塞、折叠或压力报警上限太低均可 引起气道压力增高;管道衔接不紧、湿化罐盖未拧紧、 气囊漏气或充气不足,可引起气道压力降低。
⑵通气量:气囊漏气、管道衔接不紧、气源不足、人机 对抗等均可引起通气不足;而呼吸频率过快易引起通 气过度。
⑶氧浓度: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来调节吸 入氧浓度,防止低氧血症。
②加温湿化器:一般送入气体的温度宜控制在 25~32℃ ,不能超过40℃ ,以免造成气道烫伤。
③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以分泌物稀薄适中、能顺利 通过吸引管、导管内没有结痂、病人安静、呼吸道通 畅为湿化满意。
.
16
: ⑶吸痰:首先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吸痰前让病人吸氧2~6分钟,将吸氧浓度提高到0.8—1.0,防止低 氧血症。
④吸痰:痰的位置较高时,从上往下吸,到气管末端时不能形成负压; 较低时从下往上吸,吸痰管插入导管末端后再形成负压,边吸边旋 转边退,禁止上上下下反复抽吸,同时配合体位引流。每次吸痰时 间不能超过15秒,危重病人和痰多的病人,不要一次吸尽,应吸 氧与吸痰交替进行,以免发生低氧血症。
.14Biblioteka 三、人工气道的护理⑴人工气道的固定:用 胶布固定好导管,并在 胶布上注明插管的深度 或外露部分,根据胶布 污染的程度,随时更换 固定的胶布。
.
15
⑵人工气道的湿化: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加湿、 加温的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 泄不畅,因此进行呼吸道湿化非常重要。
主要措施:①充足的液体入量:机械通气时,液体入 量应保持在每日2500~3000ml 。
.
13
3、检查参数
⑴气道压力:气道阻塞、折叠或压力报警上限太低均可 引起气道压力增高;管道衔接不紧、湿化罐盖未拧紧、 气囊漏气或充气不足,可引起气道压力降低。
⑵通气量:气囊漏气、管道衔接不紧、气源不足、人机 对抗等均可引起通气不足;而呼吸频率过快易引起通 气过度。
⑶氧浓度: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来调节吸 入氧浓度,防止低氧血症。
②加温湿化器:一般送入气体的温度宜控制在 25~32℃ ,不能超过40℃ ,以免造成气道烫伤。
③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以分泌物稀薄适中、能顺利 通过吸引管、导管内没有结痂、病人安静、呼吸道通 畅为湿化满意。
.
16
: ⑶吸痰:首先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吸痰前让病人吸氧2~6分钟,将吸氧浓度提高到0.8—1.0,防止低 氧血症。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PPT课件
放置枕头和垫子
在患者的胸部、腹部和膝部放置枕头和垫 子,以减轻局部压力,增加舒适度。
使用约束带固定
使用约束带轻轻固定患者的四肢,避免患 者在俯卧位时滑动或跌落。
调整呼吸机参数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呼吸状况,调整呼吸机 的参数,确保患者呼吸顺畅。
操作后观察与记录
观察患者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 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 及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异常情况。
数据收集
采用电子病历系统或专门的数据 收集工具,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 、生理指标、呼吸道指标、舒适 度指标等。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如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 析等,以评估俯卧位护理的效果 。
持续改进策略与措施
1 2
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 改进措施,如调整俯卧位角度、增加护理频次等 。
实施改进措施
将改进措施落实到具体的护理操作中,并对实施 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3
再次评估效果
在实施改进措施后,再次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以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若效果不佳,需进一步 调整和改进护理措施。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使用减压垫
在骨隆突处等易受压部位放置减压垫,以 减轻局部压力。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及时清理汗液、尿液等,保持皮肤清洁干 燥,避免潮湿环境对皮肤造成刺激。
呼吸道并发症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 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肺部感染
。
加强气道湿化
使用加湿器或雾化吸入等方式,增 加气道湿度,减少气道干燥引起的 并发症。
率。
促进分泌物排出
俯卧位有助于促进呼吸道 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
在患者的胸部、腹部和膝部放置枕头和垫 子,以减轻局部压力,增加舒适度。
使用约束带固定
使用约束带轻轻固定患者的四肢,避免患 者在俯卧位时滑动或跌落。
调整呼吸机参数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呼吸状况,调整呼吸机 的参数,确保患者呼吸顺畅。
操作后观察与记录
观察患者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 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 及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异常情况。
数据收集
采用电子病历系统或专门的数据 收集工具,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 、生理指标、呼吸道指标、舒适 度指标等。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如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 析等,以评估俯卧位护理的效果 。
持续改进策略与措施
1 2
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 改进措施,如调整俯卧位角度、增加护理频次等 。
实施改进措施
将改进措施落实到具体的护理操作中,并对实施 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3
再次评估效果
在实施改进措施后,再次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以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若效果不佳,需进一步 调整和改进护理措施。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使用减压垫
在骨隆突处等易受压部位放置减压垫,以 减轻局部压力。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及时清理汗液、尿液等,保持皮肤清洁干 燥,避免潮湿环境对皮肤造成刺激。
呼吸道并发症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 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肺部感染
。
加强气道湿化
使用加湿器或雾化吸入等方式,增 加气道湿度,减少气道干燥引起的 并发症。
率。
促进分泌物排出
俯卧位有助于促进呼吸道 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
《无创机械通气》课件
02
无创机械通气的适应症与 禁忌症
适应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
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 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改善睡眠呼吸暂停患者 的夜间缺氧状况,提高睡眠质量。
急性呼吸衰竭
神经肌肉疾病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可 以暂时替代呼吸功能,帮助患者度过危险 期。
监测与调整
在通气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通气效果以及不良反 应,及时调整参数和护理措施。
无创机械通气过程中的监测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 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为患者吸痰、排痰,保持 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观察通气效果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 发绀等症状,了解通气效果, 及时调整参数。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提高患 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04
无创机械通气在临床中的 应用
无创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结词
无创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VS
详细描述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状况,会 导致肺水肿和呼吸困难。无创机械通气可 以通过正压通气降低呼吸功耗,减轻肺水 肿,改善氧合和通气。虽然无创机械通气 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在 某些情况下,如严重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时,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05
无创机械通气的不良反应 与处理措施
严重消化道出血、严重心律失常
这些疾病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不宜使用无创机 械通气。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4、气管导管脱出的处理
• 气管插管
脱出10cm以内时,吸净患者口鼻和气囊 上的滞留物后,放出气囊内气体,插回原深 度。 脱出超出10cm时,放开气囊,拔出气管 插管,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密切观察 SpO2及氧分压变化,必要时重新插管,约50 %需重新插管。
• 气管切开管:伤口未形成窦道前即术后 48小时内,套管脱出不可擅自插回, 请医生处理。窦道形成后,吸痰后,放 气囊,插回套管,重新固定。
治疗室
•
•
库房
•
库房
•
护 理 站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3、气管插管的固定
• 胶布固定法 • 绳带固定法
(除妥善固定外,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 对神志清楚者讲明插管的意义 及需要患者注意的事项,防止自行 拔管。)
• 导管向上移位易导致声带损伤、意外脱管、 通气障碍。 • 导管向下移位易导致单肺通气。 • 对神志清楚的患者讲明气管插管的意义及需 患者注意的事项,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 对神志不清、躁动者给予适当肢体约束或应 用镇静剂,防止套管脱出。。 • 给患者变换体位时注意调节呼吸机管路。
吸痰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对保持呼
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都是极为重要的。
吸痰时机:吸痰是一种具有潜在损害的
操作,应掌握吸痰的时机,而不应该把吸
引作为一个常规,同时尽量鼓励患者自己
把分泌物咳出。临床常规每1—2小时吸痰
一次,经验证明更易误伤气管。现在认为 只有在病人有吸痰的必要时再操作。
吸痰的指征:呼吸机显示气道压升高。
5、气囊的管理
• 1)气囊的作用:造成导管外气管封闭 状态,固定在相应部位,避免机械通 气时出现漏气,同时防止呕吐物、血 液或分泌物流入肺内,是实施机械通 气的必要条件。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护理:气管内吸引
1、吸引原则:具有潜在损害的操作,不作为常规,尽量鼓 励 自行咳出 2、吸引指征:可见明显分泌物 频繁、持续呛咳 听诊明显的痰鸣音 可疑分泌物引起的SpO2↓ 气道峰值压 患者突发呼吸困难 3、吸引压力:150—200mmHg 4、吸引方式:开放式(断开患者与呼吸机的连接)和密闭 式 5、注意事项:吸痰前后吸入纯氧、吸痰管的直径、每次吸 痰 时间﹤ 15s、颅脑患者﹤10min
第十九章
机械通气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综合教研室 王莹娜
危重症常用救护技术
呼吸机
学习目标
1、掌握呼吸机使用方法及使用期间的管理。 2、熟悉常用的呼吸模式。 3、了解呼吸机使用的禁忌症。
机械通气的概念
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
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
152?呼吸道压力?成人1220cmh2o?儿童2030cmh2o?吸氧浓度fio2常不超过40?湿化器的温度在3235c为宜呼吸机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报警类型原原因分析处处理方法气道高压报警气管支气管痉挛针对原因使用解痉等药物对症处理气道内粘液潴留及时湿化痰液吸出分泌物气管套管位置不当校正气管套管的位置病人肌张力增强咳嗽并发症查明原因对症处理合理调整参数高压报警上限设置过低合理设置报警上限气道低压报警病人脱机重新连接好管道通气不足报警机械故障维修或更换受损部件保证机器正常运行行管道连接不好或人工气道漏气正确连接管道保持通畅病人与呼吸机脱离重新连接管道氧气压力不足调整氧气压力保证在30kgcm2以上吸氧浓度报警设置氧浓度报警的上下限有误正确设置报警限度空气氧气混合器失灵更换混合器氧电池耗尽更换电池呼吸机的使用?使用前的检查?建立人工气道?确定呼吸模式?设置参数?设置报警界限和气道安全阀?调节温化湿化器?调节同步触发灵敏度?观察效果依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参数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PPT课件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 口腔护理
汇报人:xxx 2024-03-12
目录
• 口腔护理重要性 • 口腔护理评估与准备 • 口腔护理操作技巧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01 口腔护理重要性
预防并发症发生
防止口腔感染
定期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降低 口腔感染风险。
与医护人员沟通
与其他医护人员沟通协作,确保口腔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03 口腔护理操作技巧
正确选择漱口液及使用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和口腔状况,选择适宜的漱口液,如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溶液等。
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将漱口液含在口中,鼓动两颊与唇部,使溶液在口腔内充分 接触牙面、牙龈及粘膜表面,并利用水力反复冲洗口腔各个部位。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给予患者适量的支气管扩张剂,缓解 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 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困 难等异常情况。
05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营养需求评估及补充方案制定
评估患者基础营养状况
01
包括体重、体质指数、皮下脂肪厚度等。
评估患者病情及营养风险
提高患者满意度
舒适的口腔护理可以提高 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和信 心。
促进患者康复
良好的口腔护理是患者康 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 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02 口腔护理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口腔状况
评估口腔黏膜
观察口腔黏膜的颜色、完整性及 湿润度,检查是否有溃疡、出血
或感染迹象。
评估牙齿状况
检查牙齿的排列、咬合及有无龋齿 、残根等,评估是否需要特殊口腔 护理措施。
汇报人:xxx 2024-03-12
目录
• 口腔护理重要性 • 口腔护理评估与准备 • 口腔护理操作技巧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01 口腔护理重要性
预防并发症发生
防止口腔感染
定期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降低 口腔感染风险。
与医护人员沟通
与其他医护人员沟通协作,确保口腔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03 口腔护理操作技巧
正确选择漱口液及使用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和口腔状况,选择适宜的漱口液,如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溶液等。
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将漱口液含在口中,鼓动两颊与唇部,使溶液在口腔内充分 接触牙面、牙龈及粘膜表面,并利用水力反复冲洗口腔各个部位。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给予患者适量的支气管扩张剂,缓解 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 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困 难等异常情况。
05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营养需求评估及补充方案制定
评估患者基础营养状况
01
包括体重、体质指数、皮下脂肪厚度等。
评估患者病情及营养风险
提高患者满意度
舒适的口腔护理可以提高 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和信 心。
促进患者康复
良好的口腔护理是患者康 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 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02 口腔护理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口腔状况
评估口腔黏膜
观察口腔黏膜的颜色、完整性及 湿润度,检查是否有溃疡、出血
或感染迹象。
评估牙齿状况
检查牙齿的排列、咬合及有无龋齿 、残根等,评估是否需要特殊口腔 护理措施。
2023年最新版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ppt课件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适当的体位护理,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如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压疮等。
研究问题和假设
研究问题
俯卧位护理对成人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是否优于其他体位?
假设
俯卧位护理可以改善成人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2
文献回顾
俯卧位通气历史回顾
19世纪80年代初,俯卧位通气首次被报道用于治疗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ARDS)。
关注俯卧位通气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护理质量。
研究俯卧位通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和 预后等方面的影响及其机制。
加强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俯卧位 通气患者的观察、操作和判断能力。
THANK YOU.
预防和处理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其对俯卧位护理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同时,建立完善 的操作规范和监督机制,确保护士在操作过程中遵守规范,并及时准确地记录患 者的反应和体征。
06
结论
俯卧位通气在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改善氧合
俯卧位通气能够改善患者氧合状况,提高PaO2和SpO2,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
俯卧位通气实施前的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
评估患者的疾病类型、病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 标。
呼吸机型号与参数设置
选择合适的呼吸机型号,并设定适当的参数,包括潮气量、吸氧浓度、呼吸频率 等。
俯卧位通气实施过程中的监护
监测生命体征
01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命体
2023
2023年最新版成人机械通 气患者俯卧位护理
目录
• 引言 • 文献回顾 • 俯卧位通气生理学机制 •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实践 • 俯卧位通气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 结论
通过适当的体位护理,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如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压疮等。
研究问题和假设
研究问题
俯卧位护理对成人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是否优于其他体位?
假设
俯卧位护理可以改善成人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2
文献回顾
俯卧位通气历史回顾
19世纪80年代初,俯卧位通气首次被报道用于治疗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ARDS)。
关注俯卧位通气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护理质量。
研究俯卧位通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和 预后等方面的影响及其机制。
加强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俯卧位 通气患者的观察、操作和判断能力。
THANK YOU.
预防和处理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其对俯卧位护理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同时,建立完善 的操作规范和监督机制,确保护士在操作过程中遵守规范,并及时准确地记录患 者的反应和体征。
06
结论
俯卧位通气在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改善氧合
俯卧位通气能够改善患者氧合状况,提高PaO2和SpO2,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
俯卧位通气实施前的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
评估患者的疾病类型、病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 标。
呼吸机型号与参数设置
选择合适的呼吸机型号,并设定适当的参数,包括潮气量、吸氧浓度、呼吸频率 等。
俯卧位通气实施过程中的监护
监测生命体征
01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命体
2023
2023年最新版成人机械通 气患者俯卧位护理
目录
• 引言 • 文献回顾 • 俯卧位通气生理学机制 •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实践 • 俯卧位通气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 结论
机械通气的护理PPT课件
1
概念
2
适应症、禁忌症
内
容
3
机械通气前、中护理
4
并发症
5
常见报警问题及处理
6
撤机后护理
机械通气
概念
☞ 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产生机械力量,替代或辅助病 人的呼吸动作和呼吸功能,以维持或改善肺泡的通气, 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达到维持呼吸功能 的作用。
☞ 呼吸机不能完全替代呼吸功能,因为它不能完成内呼 吸或组织呼吸。
气道冲洗 吸痰前抽吸2-5ml
痰液咳出。但较长时间雾化可引
湿化液的选择:恢复支气管
04 湿化液在病人吸气时注入气道, 05 起潴留分泌物增加,不利于氧合。 06 粘液的正常性状,是气道净
配合胸部扣拍,再吸痰
提倡小雾量短时间间断雾化,每
化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隔一小时雾化吸入10分钟
人工气道的湿化量
根据痰液的性状及吸痰时在玻璃管内壁上的附着情况,将痰液的粘稠度分为三度
气管插管的深度应该作为交班的重要内容,患者咳嗽、呕吐、翻身、活动等都易使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气管切开
✓适用于需长期使用机械通气或头部外伤、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解剖 无效腔占潮气量比较大二需使用机械通气者。
✓缺点为:创伤较大,可发生切口出血或感染;操作复杂,不适用于急救; 对护理要求较高,且痊愈后颈部留有瘢痕,可能造成气管狭窄等。
气囊,保证气囊压力在正常范围
通气管路脱开或管路有漏气;导管 气囊破裂、充气不足
迅速接好管路(必要时,更换管路);给予纯氧吸入至 血氧饱和度恢复至原来水平或患者缺氧症状缓解;检查 气囊,保证气囊压力在正常范围
气道管路漏气;机械辅助通气不足;对因处理,增加机械通气量;兴奋呼吸
概念
2
适应症、禁忌症
内
容
3
机械通气前、中护理
4
并发症
5
常见报警问题及处理
6
撤机后护理
机械通气
概念
☞ 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产生机械力量,替代或辅助病 人的呼吸动作和呼吸功能,以维持或改善肺泡的通气, 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达到维持呼吸功能 的作用。
☞ 呼吸机不能完全替代呼吸功能,因为它不能完成内呼 吸或组织呼吸。
气道冲洗 吸痰前抽吸2-5ml
痰液咳出。但较长时间雾化可引
湿化液的选择:恢复支气管
04 湿化液在病人吸气时注入气道, 05 起潴留分泌物增加,不利于氧合。 06 粘液的正常性状,是气道净
配合胸部扣拍,再吸痰
提倡小雾量短时间间断雾化,每
化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隔一小时雾化吸入10分钟
人工气道的湿化量
根据痰液的性状及吸痰时在玻璃管内壁上的附着情况,将痰液的粘稠度分为三度
气管插管的深度应该作为交班的重要内容,患者咳嗽、呕吐、翻身、活动等都易使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气管切开
✓适用于需长期使用机械通气或头部外伤、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解剖 无效腔占潮气量比较大二需使用机械通气者。
✓缺点为:创伤较大,可发生切口出血或感染;操作复杂,不适用于急救; 对护理要求较高,且痊愈后颈部留有瘢痕,可能造成气管狭窄等。
气囊,保证气囊压力在正常范围
通气管路脱开或管路有漏气;导管 气囊破裂、充气不足
迅速接好管路(必要时,更换管路);给予纯氧吸入至 血氧饱和度恢复至原来水平或患者缺氧症状缓解;检查 气囊,保证气囊压力在正常范围
气道管路漏气;机械辅助通气不足;对因处理,增加机械通气量;兴奋呼吸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PPT课件
目的
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例, 从而提高氧合,减少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氧合障碍、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ARDS)、肺不张等机械通 气患者。
禁忌症
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高 压、急性出血、脊柱损伤、骨盆 骨折、腹部手术、妊娠等患者。
确保胃管位置正确,固定牢固 ,避免胃内容物反流。
及时吸痰
发现患者有痰液或呕吐物时, 及时吸引清除。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神经系统并发症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等变化, 预防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并发
症。
循环系统并发症
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 征,预防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 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检查管道
检查患者的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固定是否牢固, 避免管道受压、扭曲或脱落。
交代注意事项
向患者和家属交代俯卧位护理后的注意事项,如 保持体位稳定、避免剧烈活动等,以确保患者的 安全和舒适。
04
俯卧位护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压疮预防与处理
风险评估
进行压疮风险评估,确 定高危区域和重点防护
部位。
减压措施
并发症风险高
01
02
03
0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患者容易发生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需要加强呼吸道 管理和抗感染治疗。
气压伤
机械通气过程中,气压过高或 潮气量过大可能导致气压伤, 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循环系统并发症
机械通气可能对循环系统产生 影响,如血压下降、心率失常 等,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和 及时处理。
通气需求高
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例, 从而提高氧合,减少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氧合障碍、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ARDS)、肺不张等机械通 气患者。
禁忌症
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高 压、急性出血、脊柱损伤、骨盆 骨折、腹部手术、妊娠等患者。
确保胃管位置正确,固定牢固 ,避免胃内容物反流。
及时吸痰
发现患者有痰液或呕吐物时, 及时吸引清除。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神经系统并发症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等变化, 预防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并发
症。
循环系统并发症
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 征,预防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 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检查管道
检查患者的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固定是否牢固, 避免管道受压、扭曲或脱落。
交代注意事项
向患者和家属交代俯卧位护理后的注意事项,如 保持体位稳定、避免剧烈活动等,以确保患者的 安全和舒适。
04
俯卧位护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压疮预防与处理
风险评估
进行压疮风险评估,确 定高危区域和重点防护
部位。
减压措施
并发症风险高
01
02
03
0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患者容易发生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需要加强呼吸道 管理和抗感染治疗。
气压伤
机械通气过程中,气压过高或 潮气量过大可能导致气压伤, 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循环系统并发症
机械通气可能对循环系统产生 影响,如血压下降、心率失常 等,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和 及时处理。
通气需求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有无呼吸困难表现、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协 调等
循环功能的变化:
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末梢循环、CVP
体温:
体温升高——感染发生或湿化器温度过高。
体温下降、皮肤苍白湿冷——休克。
8
肾功能的观察
❖总量的对比
9
二、 一般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1
护理的重要性
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
❖ 多为神志模糊昏迷或者镇静的呼吸衰竭患者 ❖ 生活不能自理、合并症多、病情变化大且迅速 ❖ 监护仪、呼吸机报警多而重叠
对医务人员要求
❖ 高度的责任心 ❖ 灵敏的反应和应急能力 ❖ 良好的身体素质
2
呼吸机治疗期间护理的主要内容
❖ 病人情况的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 ❖ 多而繁重的一般护理和治疗措施 ❖ 气管插管或切开的特殊护理 ❖ 呼吸机通气效果的观察和紧急情况的诊断处理 ❖ 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教育
12
胃管的放置的目的
❖ 胃肠减压 ❖ 抽取胃液进行检查 ❖ 注入治疗性药物 ❖ 补充营养
13
三、气管插管的护理
❖ 位置 气管隆突上1-2cm, ❖ 固定 采用胶布交叉固定,分泌物浸湿时及时更换。
❖ 导管深度 距门齿22±2cm 随时检查,认真交接班,做好记录。
❖ 套囊 低压高容套囊,充气适度,5-10ml, 压力18-25cmH2O ❖ 牙垫 比导管稍粗,避免病人将导管咬扁 ❖ 体位 头部稍后仰,以减轻导管对咽、喉的压迫。 ❖ 注意 口腔护理 ❖ 注意 气道及口腔吸痰
18
五、呼吸机通气效果的观察和常见问题的 处理
19
机械通气效果的观察
神志 末梢循环 血压、脉搏 胸廓起伏 血气分析 TV和MV 人机协调
通气良好
稳定且逐渐好转 甲床红润,循环良好
稳定 平稳起伏
正常 正常 协调
通气不足
逐渐恶化 有紫绀现象或面部过度潮红
波动明显 不明显或呼吸困难 PaCO2↑、PaO2↓、PH↓
若气道阻力大或导管过细、死腔量大,可将留在口腔外 的导管剪掉。
14
四 、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15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意义
❖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 ❖ 防止分泌物坠积而发生肺不张、肺炎 ❖ 防止分泌物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 ❖ 呼吸道分泌物性质的观察和细菌培养对于选用
抗生素和湿化器的调节有一定价值
降低 不协调或出现对抗
20
呼吸机常见报警的原因和处理
报警项目
常见原因
处理方法
气道压下限 (1)通气回路脱接; (2)气管导管套囊破裂或气不足
迅速接好脱接管道; 套囊适量充气或更换导管
气道压上限
(1)呼吸道分泌物增加;(2)通气回路、 气管导管曲折;(3)胸肺顺应性降低;(4 )人机对抗;(5)叹息通气时
无菌吸痰;调整导管位置 ;调整报警上限 ;药物对
症处理
气源报警 压缩空气和氧气压力不对称(压缩泵不工作 或氧气压力降低)
对因处理
电源报警 外接电源故障或蓄电池电力不足
对因处理
21
报警项目
常见原因
处理方法
TV或MV低限 (1)气道漏气;(2)机械辅助通气 不足(3)自主呼吸减弱
TV或MV高限 自主呼吸增强;报警限调节不适当
5
神经精神症状和体征
格拉斯哥评分:
评分标准: 15分:正常。 低于7分:昏迷。 低于3分:脑死亡。
6
自发睁眼
4
呼之能睁眼
3
睁眼
疼痛刺激睁眼
2
不能睁眼
1
正常交谈
5
言语错乱
4
语言
之能说出(不适当)单 词
3
只能发音
2
无发音
1
按吩咐运动
6
对疼痛能定位
5
对疼痛能逃避
4
运动
刺激后四肢屈曲
3
刺激后四肢强直
2
刺激后无反应
16
正确的吸痰方法
吸痰时机的选择: ❖ 病人:咳嗽,与呼吸机对抗 ❖ 听诊:肺部有痰鸣音 ❖ 呼吸机:气道压升高报警 ❖ 监测: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下降。
17
正确的吸痰方法
吸痰应遵循的原则 :
❖ 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的手应带无菌手套 ❖ 一慢二快三忌:退吸痰管慢;进管与整个吸痰过程宜快;一次吸
痰中忌反复抽插吸痰管,忌负压过大,忌在严重低血氧饱和度、 心率和心律明显异常情况下吸痰。 ❖ 吸痰管 外径不超过气管内径的1/2 ❖ 时间 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 ❖ 负压 成人300-400mmHg 小儿250-300mmHg ❖ 纯氧2分钟 吸痰前后 ❖ 密切监测 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
3
一、病人临床情况的全面观察
4
神经精神症状和体征
❖ 神志变化:深昏迷、浅昏迷、嗜睡、昏睡、谵妄、清醒 ❖ 瞳孔:(大小、对光反射. )正常瞳孔的直径2---5mm,平均3,
5mm,圆形,边缘整齐,对光反射灵敏,双侧正大等圆,位于 眼球中央,双侧对称。如果直径大于5mm为扩大,大于6mm为 散大,而小于2mm为缩小
气道湿化过度 湿化器内液体过少;体温过高
吸入氧浓度过高 气源故障(压缩泵或氧气);调节
或过低
FiO2不当
呼吸暂停 自主呼吸停止或触发敏感度调节不当
对因处理;增加机械 通气量或兴奋呼吸
适当降低机械通气量 ;调整报警限
加适当蒸馏水;对症 对因治疗
对因处理
对因处理
22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
皮肤变化
❖ 面部皮肤潮红、多汗 提示CO2潴留
❖ 肤色苍白、四肢末端湿冷 谢性酸中毒。
提示低血压、休克、代
❖ 口唇、甲床青紫 提示低氧血症。
❖ 颈部静脉怒张 提示中心静脉压升高。
❖ 球结膜、踝部水肿 提示输液量多或低蛋白血症。
❖ 沿静脉红肿
提示静脉炎。
7
生命体征的观察
呼吸的观察:呼吸频率、胸廓的起伏幅度、呼吸肌的
❖ 咳痰:若患者能配合,在拍背同时让其咳嗽,以利痰 液排出。
❖ 吸痰:翻身拍背后吸痰
❖ 胸片:若显示发生肺不张,应健侧卧位以利于阻塞肺 叶痰液排出。
❖ 注意:防止气管导管脱出。
11
尿路感染的预防
❖ 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 ❖ 留置尿管时,每天用0.1%新洁尔灭会阴护理。 ❖ 神志清醒后,能自行排尿者应及早拔出尿管 ❖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防治泌尿系感染或膀胱冲洗
❖ 翻身拍背及吸痰 ❖ 褥疮的防治 ❖ 眼睛的护理 ❖ 口腔护理 ❖ 尿路感染的预防 ❖ 留置胃管的护理 ❖ 其他护理:每四小时活动关节、肢体、肌肉以
防止关节僵直硬化和肌肉萎缩。
10
翻身拍背及吸痰
❖ 翻身:两小时一次,仰卧
右侧卧45°
左侧45° 仰卧
❖ 叩背:翻身的同时,自上而下,自边缘至中央叩击
循环功能的变化:
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末梢循环、CVP
体温:
体温升高——感染发生或湿化器温度过高。
体温下降、皮肤苍白湿冷——休克。
8
肾功能的观察
❖总量的对比
9
二、 一般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1
护理的重要性
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
❖ 多为神志模糊昏迷或者镇静的呼吸衰竭患者 ❖ 生活不能自理、合并症多、病情变化大且迅速 ❖ 监护仪、呼吸机报警多而重叠
对医务人员要求
❖ 高度的责任心 ❖ 灵敏的反应和应急能力 ❖ 良好的身体素质
2
呼吸机治疗期间护理的主要内容
❖ 病人情况的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 ❖ 多而繁重的一般护理和治疗措施 ❖ 气管插管或切开的特殊护理 ❖ 呼吸机通气效果的观察和紧急情况的诊断处理 ❖ 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教育
12
胃管的放置的目的
❖ 胃肠减压 ❖ 抽取胃液进行检查 ❖ 注入治疗性药物 ❖ 补充营养
13
三、气管插管的护理
❖ 位置 气管隆突上1-2cm, ❖ 固定 采用胶布交叉固定,分泌物浸湿时及时更换。
❖ 导管深度 距门齿22±2cm 随时检查,认真交接班,做好记录。
❖ 套囊 低压高容套囊,充气适度,5-10ml, 压力18-25cmH2O ❖ 牙垫 比导管稍粗,避免病人将导管咬扁 ❖ 体位 头部稍后仰,以减轻导管对咽、喉的压迫。 ❖ 注意 口腔护理 ❖ 注意 气道及口腔吸痰
18
五、呼吸机通气效果的观察和常见问题的 处理
19
机械通气效果的观察
神志 末梢循环 血压、脉搏 胸廓起伏 血气分析 TV和MV 人机协调
通气良好
稳定且逐渐好转 甲床红润,循环良好
稳定 平稳起伏
正常 正常 协调
通气不足
逐渐恶化 有紫绀现象或面部过度潮红
波动明显 不明显或呼吸困难 PaCO2↑、PaO2↓、PH↓
若气道阻力大或导管过细、死腔量大,可将留在口腔外 的导管剪掉。
14
四 、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15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意义
❖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 ❖ 防止分泌物坠积而发生肺不张、肺炎 ❖ 防止分泌物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 ❖ 呼吸道分泌物性质的观察和细菌培养对于选用
抗生素和湿化器的调节有一定价值
降低 不协调或出现对抗
20
呼吸机常见报警的原因和处理
报警项目
常见原因
处理方法
气道压下限 (1)通气回路脱接; (2)气管导管套囊破裂或气不足
迅速接好脱接管道; 套囊适量充气或更换导管
气道压上限
(1)呼吸道分泌物增加;(2)通气回路、 气管导管曲折;(3)胸肺顺应性降低;(4 )人机对抗;(5)叹息通气时
无菌吸痰;调整导管位置 ;调整报警上限 ;药物对
症处理
气源报警 压缩空气和氧气压力不对称(压缩泵不工作 或氧气压力降低)
对因处理
电源报警 外接电源故障或蓄电池电力不足
对因处理
21
报警项目
常见原因
处理方法
TV或MV低限 (1)气道漏气;(2)机械辅助通气 不足(3)自主呼吸减弱
TV或MV高限 自主呼吸增强;报警限调节不适当
5
神经精神症状和体征
格拉斯哥评分:
评分标准: 15分:正常。 低于7分:昏迷。 低于3分:脑死亡。
6
自发睁眼
4
呼之能睁眼
3
睁眼
疼痛刺激睁眼
2
不能睁眼
1
正常交谈
5
言语错乱
4
语言
之能说出(不适当)单 词
3
只能发音
2
无发音
1
按吩咐运动
6
对疼痛能定位
5
对疼痛能逃避
4
运动
刺激后四肢屈曲
3
刺激后四肢强直
2
刺激后无反应
16
正确的吸痰方法
吸痰时机的选择: ❖ 病人:咳嗽,与呼吸机对抗 ❖ 听诊:肺部有痰鸣音 ❖ 呼吸机:气道压升高报警 ❖ 监测: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下降。
17
正确的吸痰方法
吸痰应遵循的原则 :
❖ 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的手应带无菌手套 ❖ 一慢二快三忌:退吸痰管慢;进管与整个吸痰过程宜快;一次吸
痰中忌反复抽插吸痰管,忌负压过大,忌在严重低血氧饱和度、 心率和心律明显异常情况下吸痰。 ❖ 吸痰管 外径不超过气管内径的1/2 ❖ 时间 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 ❖ 负压 成人300-400mmHg 小儿250-300mmHg ❖ 纯氧2分钟 吸痰前后 ❖ 密切监测 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
3
一、病人临床情况的全面观察
4
神经精神症状和体征
❖ 神志变化:深昏迷、浅昏迷、嗜睡、昏睡、谵妄、清醒 ❖ 瞳孔:(大小、对光反射. )正常瞳孔的直径2---5mm,平均3,
5mm,圆形,边缘整齐,对光反射灵敏,双侧正大等圆,位于 眼球中央,双侧对称。如果直径大于5mm为扩大,大于6mm为 散大,而小于2mm为缩小
气道湿化过度 湿化器内液体过少;体温过高
吸入氧浓度过高 气源故障(压缩泵或氧气);调节
或过低
FiO2不当
呼吸暂停 自主呼吸停止或触发敏感度调节不当
对因处理;增加机械 通气量或兴奋呼吸
适当降低机械通气量 ;调整报警限
加适当蒸馏水;对症 对因治疗
对因处理
对因处理
22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
皮肤变化
❖ 面部皮肤潮红、多汗 提示CO2潴留
❖ 肤色苍白、四肢末端湿冷 谢性酸中毒。
提示低血压、休克、代
❖ 口唇、甲床青紫 提示低氧血症。
❖ 颈部静脉怒张 提示中心静脉压升高。
❖ 球结膜、踝部水肿 提示输液量多或低蛋白血症。
❖ 沿静脉红肿
提示静脉炎。
7
生命体征的观察
呼吸的观察:呼吸频率、胸廓的起伏幅度、呼吸肌的
❖ 咳痰:若患者能配合,在拍背同时让其咳嗽,以利痰 液排出。
❖ 吸痰:翻身拍背后吸痰
❖ 胸片:若显示发生肺不张,应健侧卧位以利于阻塞肺 叶痰液排出。
❖ 注意:防止气管导管脱出。
11
尿路感染的预防
❖ 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 ❖ 留置尿管时,每天用0.1%新洁尔灭会阴护理。 ❖ 神志清醒后,能自行排尿者应及早拔出尿管 ❖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防治泌尿系感染或膀胱冲洗
❖ 翻身拍背及吸痰 ❖ 褥疮的防治 ❖ 眼睛的护理 ❖ 口腔护理 ❖ 尿路感染的预防 ❖ 留置胃管的护理 ❖ 其他护理:每四小时活动关节、肢体、肌肉以
防止关节僵直硬化和肌肉萎缩。
10
翻身拍背及吸痰
❖ 翻身:两小时一次,仰卧
右侧卧45°
左侧45° 仰卧
❖ 叩背:翻身的同时,自上而下,自边缘至中央叩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