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分析-江苏省社科联
中国城镇居民群体消费差异分析——基于收入视角的开题报告
![中国城镇居民群体消费差异分析——基于收入视角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53fc5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b.png)
中国城镇居民群体消费差异分析——基于收入视角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日益多元化。
然而,城镇居民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研究城镇居民群体消费差异,可以深入了解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消费市场的规划和市场营销提供有效支持和指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收入视角,探讨中国城镇居民群体的消费差异,在不同收入层次的城镇居民中,对其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品牌偏好进行深度探究,为企业市场营销提供科学、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1.概述城镇居民消费现状与问题,介绍国内外有关消费差异的现有研究成果,指出本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2.理论框架。
对本研究的理论框架进行系统梳理,包括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消费结构和品牌偏好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3.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城镇居民群体的消费现状、消费需求和品牌偏好等进行调查,并分析数据,得出城镇群体消费差异的原因和趋势。
4.研究结果。
通过对不同收入层次的城镇居民群体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品牌偏好进行分析,揭示城镇居民群体在消费方面的差异,并对消费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5.结论与建议。
在总结分析本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在真实情境下,为企业市场营销提供科学、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
四、研究意义通过探究城镇居民的消费差异,可以为企业市场营销提供重要参考和决策支持。
首先,对于不同收入层次的城镇居民,企业可以针对其不同的消费需求和偏好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推广。
其次,在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中,合理把握消费差异,以研究结果为依据,制定具体的营销方向,提高市场营销的成功率和效益。
最后,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差异,对于促进消费升级、调整消费结构、探索新的市场细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口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人口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75f4c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f.png)
人口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刘厚莲【摘要】城镇化成为增加居民消费需求的潜力所在.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人口城镇化影响消费需求的理论机制,并在该机制的基础上利用1995 ~2010年全国28个省市面板数据对人口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从中可得到连续增加1%的城镇化率所能增加的居民消费率呈递减趋势;城乡实际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倒U型关系,据计算倒U型关系出现的峰值在城乡实际收入比为3.47时.因此,提出把握推进城镇化建设时机,警惕城乡收入差距,这样才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期刊名称】《人口与经济》【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8页(P63-70)【关键词】居民消费需求;人口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面板模型【作者】刘厚莲【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05我国经济经历了从“内需依存型”向“出口导向型”的转变,出口、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发生转变[1]。
新时期我国明确提出扩大内需的战略,扩大内需的重点是要增加居民消费需求,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
对于城镇化,许多学者探讨了加快人口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2~4],提出城镇化或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我国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关键和重要途径[5~7]。
城镇化*城镇化由人口和土地两个要素组成,本文所讨论的城镇化是指人口城镇化。
目前普遍认为人口城镇化比土地城镇化重要。
可以看成是人口分布问题,人口在空间中的移动对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处于加速过程中,图1表示全国与居民消费需求有关的人口因素变量的变化情况。
从图1来看,城镇化率由1995年的不到30%增加至2011年的51.27%,平均每年增加1.39%。
居民消费率* 居民消费率等于居民消费支出除以按照支出法所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特征与市场需求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特征与市场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b9b0b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8.png)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特征与市场需求分析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城乡居民消费特征和市场需求的分析对于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特征的分析。
一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消费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消费水平较高,购买力较强。
二是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逐渐升级。
过去,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品和传统产品上,如食品、衣物和住房等。
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城乡居民开始注重品质、安全和健康的消费,如高档食品、时尚服装、环保家居等。
三是城乡居民消费趋于多元化。
中国城乡居民在消费选择上越来越多元化,既有传统的实体店消费,也有线上购物、旅游、娱乐等方式。
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倾向于时尚、便捷和个性化的消费方式。
其次,中国城乡居民市场需求的分析。
一是基本生活品需求稳定增长。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一定数量的人口需要基本生活品,如食品、衣物和住房等。
这些需求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会稳定增长。
二是中产阶级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人口逐渐增加,他们对品质、安全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高档餐饮、时尚产品、旅游度假等领域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三是健康、环保、智能产品需求上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城乡居民对健康、环保和智能产品的需求也逐渐上升。
比如有机食品、健身器材、智能家居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加。
综上所述,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特征和市场需求呈现出一些共同的趋势。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改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方式趋于多元化。
基本生活品需求稳定增长,中产阶级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健康、环保、智能产品需求上升。
针对这些消费特征和市场需求,政府和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14971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0.png)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分析一:引言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是研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开始发生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期为、企业和学术界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背景分析1. 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转移就业集中在城镇地区;2.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放缓;3.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三: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分析1. 食品消费需求a. 主要食品消费需求:米面、肉类、蔬菜、水果等;b. 高端食品消费需求:进口食品、有机食品等。
2. 住房消费需求a. 房屋购买需求;b. 装修和家具需求。
3. 交通消费需求a. 车辆购买需求;b. 公共交通需求。
4. 教育消费需求a. 学前教育需求;b. 中小学教育需求;c. 高等教育需求。
5. 医疗消费需求a. 医疗保健需求;b. 药品消费需求;c. 医疗器械需求。
6. 娱乐文化消费需求a. 电影、音乐、书籍等文化产品需求;b. 旅游和度假需求。
四:消费意识和行为分析1. 消费观念的变化;2. 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3. 购买渠道的选择。
五:消费需求对市场和政策的影响1.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2. 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的调整;3. 市场竞争和企业战略调整。
六: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1.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相关统计数据;2. 市场调研报告和分析。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2.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的法规;3.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监督管理医疗器械的法规;4. 旅游法:规定旅游经营和旅游者权益保护的法律。
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的基本需求及边际消费倾向研究
![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的基本需求及边际消费倾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7968973a5e9856a561260fb.png)
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的基本需求及边际消费倾向研究作者:冯婷婷张淼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08期摘要扩大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了解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特征,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改善政策的实施效果。
本文采用2000-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按收入水平分组的38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改进后的扩展型线性支出模型,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基本需求、边际消费倾向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消费占其可支配收入的较大比重;食品和衣着是其基本需求消费的主要方面;并且在食品、衣着、交通通讯和居住上表现出较大的边际消费倾向。
较高收入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主要集中于享受型消费;在交通、在外用餐、文化娱乐、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和住房上表现出较大的边际消费倾向。
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品的价格变动对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支出影响较大;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最后,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本文提出了刺激消费的差别化政策建议。
关键词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扩展型线性支出模型中图分类号 F01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8-0147-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8.023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形势日趋复杂,我国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重大挑战。
在此重要机遇期,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今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要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受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存在很大差异。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着力点是放在城镇,还是农村?有关研究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潜力远大于农村[1-4],尤其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进一步释放城镇居民消费潜力成为现阶段学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江苏省不同收入水平农村居民消费特征分析
![江苏省不同收入水平农村居民消费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728ba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c.png)
江苏省不同收入水平农村居民消费特征分析杜华章;赵桂平【摘要】为分析研究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消费规律及消费结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2003年和2013年江苏省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的两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到其消费特征和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信息.结果表明,现阶段江苏低收入农村居民在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比重加大;中等收入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与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食品和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等消费类别关系密切;高收入农村居民在居住、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较大,且远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农户.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水平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等对策建议,为江苏制定农村消费政策,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农业经济与管理》【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9页(P31-39)【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应分析;江苏省【作者】杜华章;赵桂平【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农业委员会,江苏泰州225500;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农业委员会,江苏泰州22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8近年来,随着江苏统筹城乡发展、农村改革及一系列惠农、强农重大政策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农村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民收入迈上一个新台阶。
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必然带来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科学分析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消费规律及消费结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对于推进江苏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富民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农民收入与消费关系进行大量研究。
如王选选等(2007)借助经济计量方法分析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影响;刘灵芝(2012)等通过建立相应的Panel Data模型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农村居民各收入组间的消费差异主要表现在提高生活品质的消费种类上;姚爱丽等(2007)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山西省不同收入水平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综合评价;朱莉芬等(2011)以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利用统计数据分析收入及收入结构对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影响。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与需求分析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与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50cf5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e.png)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与需求分析一、消费差异的存在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差距、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开始显现。
城市居民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和多样化的消费选择使其消费需求更加广泛,而农村居民常常受限于较低的收入和相对有限的消费选择,导致消费差异的存在。
二、消费差异的原因及表现1. 收入差距:城市居民普遍享受着较高的工资水平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拥有更高的收入,可以购买更多高档的商品和服务。
而农村居民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收入较低,无法满足高端商品的消费需求。
2. 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城市居民由于受到更广泛的社会信息和文化的熏陶,消费观念更加开放,对品质、品牌有着更高的要求。
而传统农村居民更注重实惠和必需品,消费观念相对保守,购买力主要用于基本生活需求。
3. 教育与医疗资源:城市教育医疗资源更加丰富和发达,城市居民在教育和医疗方面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而农村居民由于资源相对匮乏,往往选择就近的农村学校和医疗机构,这也影响了其相关的消费需求。
三、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1. 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居民对更好的居住环境、生活设施和社区服务的需求较高,他们更注重购买高品质的房屋、家具、家电等,以提升生活品质。
2. 品牌和时尚消费:城市居民对品牌商品和时尚潮流的追求较高,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形象和社交地位,愿意购买高品质、有品牌和时尚感的服装、饰品和化妆品。
3. 文化娱乐消费:城市居民对文化活动、娱乐休闲设施的需求更多,他们更愿意购买电影票、音乐会、展览等门票,也更频繁地光顾餐馆、咖啡厅、夜店等娱乐场所。
四、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1. 农业生产与农耕文化:农村居民对农业生产和农耕文化的需求较高,他们购买农业生产器具、农作物种子和农业产品,也参与农耕文化活动,以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
2. 实用品和基本生活需求:农村居民更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他们购买农用工具、各种日用品等,同时也有较高的食品消费需求,主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城镇居民收入群体消费函数分析
![城镇居民收入群体消费函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2f1c8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a.png)
城镇居民收入群体消费函数分析在当今社会,消费对于经济的增长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城镇居民作为消费的重要主体之一,其收入水平和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城镇居民收入群体的消费函数,探讨影响其消费决策的各种因素。
一、城镇居民收入群体的划分为了更准确地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首先需要对城镇居民收入群体进行合理的划分。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收入水平的高低将城镇居民分为低、中、高收入群体。
低收入群体通常是指那些收入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在消费方面较为谨慎,主要侧重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居民。
中等收入群体则有一定的可支配收入,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外,还能够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消费。
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较高,在消费上更注重品质和个性化,对高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较大。
二、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1、收入水平这是决定消费的最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收入越高,消费能力越强。
对于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可能会带来消费的显著提升,因为他们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而对于高收入群体,收入的增加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可能相对较小,因为他们的消费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2、物价水平物价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当物价上涨时,同样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减少,从而抑制消费;反之,物价下降则会刺激消费。
3、消费观念不同的消费观念会导致不同的消费行为。
一些居民注重储蓄,倾向于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将剩余收入储蓄起来;而另一些居民则更注重当下的享受,愿意及时消费甚至提前消费。
4、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敢于消费。
例如,良好的医疗保障可以让居民在医疗方面的消费更加从容。
5、市场环境包括商品和服务的种类、质量、销售渠道等。
丰富多样的商品和便捷的购物环境能够激发居民的消费欲望。
三、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函数特点1、低收入群体其消费函数表现出较强的刚性。
由于收入有限,大部分支出用于食品、住房、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对价格变动较为敏感。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c2445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8.png)
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特点分析
01 02
区域性差异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差异,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存在显著 的区域性差异。一般而言,城市地区的消费需求更加旺盛,消费结构更 加多元化。
收入敏感性
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对收入变化非常敏感。当收入增长时,消费需求通常 会相应增长;反之,当收入下降时,消费需求也可能会受到抑制。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 费需求的影响分析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 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现状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 •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城乡差距现状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逐渐扩大,成为影响社会公平和 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长期趋势
从历史长期趋势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
近年变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城镇 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结构性因素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差异等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的重要原因。
政策性因素
03
政策影响
政府的消费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有着重要影响。例如,政府的消费
补贴、消费税调整等政策都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消费需求。
0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 影响分析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机制
总收入效应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总收入分配不均,进而影响居民消费需求。较大的收入差距 会使富人消费需求饱和,而穷人消费能力不足,导致整体消费需求下降。
关于我国目前城市中社会各阶层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目前城市中社会各阶层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39912b81a37f111f1855bf3.png)
会计01关于我国目前城市中社会各阶层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报告一、调查时间:2010年10月31日调查对象:我国城市中社会各阶层调查方法:实地调查以及在网络上查找调查目的:对消费者消费能力的研究,以及影响消费行为的观念调查内容:我国目前城市中社会各阶层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二、摘要: 收入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直接相关,因此消费者的收入状况直接影响其消费心理和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与此同时,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层加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收入群体, 各收入群体之间相比 ,消费心理与行为有较大的差异,而同一收入群体内部的消费者则有着相类似的消费心理与行为。
三、调查结果按等级划分的城镇居民家庭2001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单位%)指标下层中下层中层中上层上层食品46.91 42.66 39.61 36.40 31.60衣着7.99 9.34 10.30 10.83 10.61居住11.79 10.76 10.31 9.84 9.88交通通讯 6.45 7.54 8.21 9.30 9.80医疗保健 6.14 6.52 6.54 6.49 6.5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4.75 6.31 7.37 8.41 11.23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12.45 12.62 12.88 13.15 13.42杂项支出 3.48 4.26 4.78 5.57 6.94下面逐一分析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1、下层(21%):主要包括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并就业缺乏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失业率人员。
非常重视生活消费品的价格 , 其中有许多家庭是依靠社会扶助 , 社会保障勉强度日。
是就业群体中的贫困者, 在基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方面居于社会的下层 , 基本解决了温饱 ,由于收入水平很低, 因此消费倾向很高 , 但没有足够的购买能力 , 仍以维持基本生活消费为主 , 没有多余的钱用于储蓄 , 因此一旦遇到疾病等意外支出及子女教育等生活以外的支出时 , 一般难以承受。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3858c5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6.png)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分配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
在这个全球经济互联的时代,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十分显著。
那么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平衡会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往往无法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
这导致他们的消费能力有限,对各类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受到限制。
相比之下,城市居民由于收入较高,更容易满足各类生活需求,从而带动了城市的消费市场发展。
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差异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不利于全国范围内消费市场的均衡发展。
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平衡还会对消费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对贫困的农村居民通常以基本生活物质需求为主,如食品、衣物和住房等。
这导致农村地区的消费结构相对简单,以低端商品为主导。
而城市居民由于收入更高,往往会有更多的自由消费选择。
他们不仅满足基本需求,还会有更多的消费投入于教育、娱乐、旅游等高端服务领域。
因此,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平衡给城乡消费结构带来了一定的差异,这也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除了负面影响之外,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也可能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首先,城市居民收入的相对增加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着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他们对于高质量、高价值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相应提高。
这将促使更多企业投入这些高附加值产业,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也会对消费市场产生差异化需求。
由于城市居民收入较高,他们对于高端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会比较旺盛。
这就促使一些企业在城市建设时更倾向于开发高端购物中心、高端餐厅等。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收入水平有限,对于低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相对较大。
这就会使一些企业把重心放在农村市场,开发和销售农村居民更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食品消费需求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食品消费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ff1b6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5.png)
研究意义
2. 通过对不同收入群体的食品消费需求进行 分析,为企业制定市场策略、调整产品定位
提供参考。
4. 从长远来看,对不同收入群体的食品消费 需求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中国城镇居民食
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1. 深入了解中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的食 品消费特点,为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提 供依据。
3. 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城镇居民食品 消费行为的认知,促进合理消费和健康生活 方式的形成。
食品消费结构情况
消费升级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食品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高营养、高品质的食品消费占比逐渐提高。
多样化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对食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仅关注食品的营养和品质,也对食品的口感、外 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地区与收入影响
食品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多样化需求受地区和收入的影响较大,发达地区的食品消费结构更为优化,收入较高的人群对高营 养、高品质、多样化食品的需求更为强烈。
0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
01
采用定量研究方法
建立模型
02
03
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对中 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的食品 消费需求进行深入研究。
利用统计模型和经济学模型,对 不同收入群体的食品消费行为进 行分析。
针对不同收入群体,比较其食品 消费的差异,并对影响因素进行 深入探讨。
07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食品消费结构存在差异
不同收入群体在食品消费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收入越高,消费 结构中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占比越高。
消费习惯和观念不同
不同收入群体在食品消费习惯和观念上存在差异,低收入群体更 注重价格和实用性,而高收入群体更注重品质和多样性。
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4f9967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4.png)
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城镇居民收入的变化过去几十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实现了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的收入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依赖工资收入。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元化就业机会的增加,居民的收入渠道逐渐拓宽。
一方面,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
这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效益的提高,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逐渐完善。
政府不断推进工资制度改革,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得工资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占比仍然较高。
另一方面,经营性收入逐渐成为城镇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投身于个体经营和创业活动,通过开办店铺、从事服务行业等方式增加收入。
财产性收入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强,股票、基金、债券、房产等投资渠道为城镇居民带来了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的作用不可忽视。
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和民生投入,养老金、退休金、社会救助等转移性收入有效地提高了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和老年群体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食品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这反映了城镇居民在满足基本温饱需求后,对食品品质和种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是单纯追求数量的增加。
衣着消费从注重数量向注重品质和品牌转变。
人们更加追求时尚、个性化的服装,对服装的面料、设计和品牌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居住消费成为重要的支出项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不断增加,购房、租房以及住房装修等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
同时,对于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交通通信消费快速增长。
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交通出行方式更加多样化。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4edcfe1f8c75fbfc67db204.png)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内容摘要: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呈负相关关系,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占比增加会降低平均消费倾向,中、低收入组群体的收入占比增加会提高平均消费倾向,其中,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占比变化对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程度最大。
关键词:收入差距消费需求平均消费倾向居民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最终需求,在一国的国内总需求中一般占到2/3的比重,对总需求市场容量的形成和变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如何影响其消费需求的问题。
理论模型消费行为具有社会性特征,因此不可避免地使消费个体在决策时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这是人的社会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对外开放发展迅速,消费市场不断丰富,消费者在收入提高的同时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和消费目标。
低收入群体相对于高收入群体,尚有很多没有购买而渴望拥有的消费品,攀比的目标更多。
高收入群体相比之下,目标范围缩小。
因而假设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我国,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低,而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高。
参考Leland(1967)的消费模型,同时考虑到我国的信贷市场还不完善,改革开放也给居民带来了不确定性的感受,本文将当代中国消费者的行为方程表示为:Ct为即期消费,Yt为即期收入,α为风险规避系数, β边际消费倾向,ζ为收入不确定性。
这时总消费可以表示为:假设总收入水平不变,最低收入组中有ΔY的当期收入转移到了最高收入组,这时,总消费变为:根据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收入假说,当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时,整个社会居民的不确定性感受增强,风险规避系数增大,即α′>α,同时低收入组的消费倾向高,β1>βn,所以C′-C >0,即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负相关,当收入差距拉大时,由于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低,造成消费需求的减少;同时由于差距拉大使全体社会居民的不确定性增强,造成各收入组的消费率普遍下降,导致消费需求的减少。
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与分析
![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4c5c1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4.png)
2012年第12期 总第222期ForeignEconomicRelations&Trade【经贸管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与分析孙 琳 高 劲(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0135)[摘 要]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放缓,出口增长也受到较大冲击,因此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对保持经济增长的意义凸显。
作为影响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深刻了解我国的收入和消费不平等状况是解决该问题的前提。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消费需求;社会最终消费率[中图分类号]F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2-0105-03 作者简介:孙琳(1986-),汉族,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投资;高劲,上海海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导,北京大学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金融。
一、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与收入分配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收入不平等问题暴露出来,消费格局不合理使得我国长期实行的扩大内需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高收入者及发达地区的消费倾向逐渐下降,而低收入者及欠发达地区虽然消费欲望强烈,但由于受到收入的制约,其消费量有限。
1 消费需求相对不足适度的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持续低迷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方面产品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大幅增加,居民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消费欲望极低。
这就形成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导致经济发展形态逐渐由供给约束型转向需求约束型。
从社会最终消费率方面来看,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社会的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额/国民生产总值)出现了短暂的上升,但是1982年后总体发展趋势却开始逐步下降。
除此之外,近些年我国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高于农村居民。
我国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研究
![我国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da230e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6.png)
我国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研究
于淑波
【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居民总体收入逐渐增加的同时,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由此形成了高、中、低三个不同的收入群体.不同的收入群体有自己不同的消费特征,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认识和掌握各收入群体的消费特点和他们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有利于采取相应的对策,引导和鼓励他们的消费.
【总页数】3页(P87-88,122)
【作者】于淑波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6.1
【相关文献】
1.转轨时期我国城镇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兼谈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和不确定性 [J], 田青;高铁梅
2.我国居民的“税痛”程度和政府支出的抵消作用——不同税种、不同收入群体的差异及财税改革启示 [J], TANG Feng-lin
3.我国居民的“税痛”①程度和政府支出的抵消作用——不同税种、不同收入群体的差异及财税改革启示 [J], 汤凤林
4.收入差距对我国消费需求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于不同收入群体基尼系数
的分析 [J], 陆前进; 武磊
5.收人差距对我国消费需求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于不同收入群体基尼系数的分析 [J], 陆前进; 武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14a01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6.png)
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对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经济发展趋势、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市场需求结构,为政策制定、企业决策和个人理财提供重要参考。
一、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
从消费支出的构成来看,食品、衣着等基本生活消费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比重不断提高。
这反映出城镇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和个人发展。
在食品消费方面,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有机食品受到青睐。
同时,外出就餐的频率增加,餐饮消费逐渐成为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衣着消费方面,时尚、个性化成为主流,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消费者不仅关注服装的款式和质量,还注重品牌所传递的文化和价值观。
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增长迅速。
随着人们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教育培训、旅游、电影、演出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消费支出不断增加。
医疗保健消费持续上升。
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护理。
交通通信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
私家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普及也推动了相关消费的增长。
二、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的因素1、收入水平收入是决定消费水平的最关键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为消费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时,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2、物价水平物价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稳定的物价有助于保持居民的消费信心,而物价上涨过快则可能抑制消费。
3、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加消费的安全感,促使居民敢于消费。
4、消费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渐从传统的节俭型向适度消费、提前消费转变。
数据分析报告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分析
![数据分析报告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a56dd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4.png)
数据分析报告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分析数据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为决策者提供有关当前情况的详细信息。
通过对可靠和详尽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将揭示收入与消费之间的模式和趋势。
2. 收入分析2.1 平均收入根据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数据,2019年的平均收入为XXXX元。
这一数据表明,城镇居民的收入总体水平较高。
2.2 收入差距然而,我们的研究还显示,收入差距也相对较大。
最富有的百分之二十的居民收入约为整体收入总额的百分之六十,而最贫困的百分之二十的居民仅占整体收入的百分之三。
2.3 行业收入差异我们对不同行业的收入进行了比较,并发现某些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以金融和科技行业为例,其员工的平均收入显著高于其他行业。
3. 消费水平分析3.1 人均消费水平根据我们的数据,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较高。
2019年,平均每个人每月的消费支出约为XXXX元。
3.2 消费结构我们对不同消费类别的支出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住房、交通和教育是居民主要的消费领域。
这三个领域占据了消费总支出的大部分份额。
4. 收入与消费关系分析4.1 收入与消费之间的正相关性通过对收入和消费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收入增加时,消费水平也会相应提升。
4.2 收入增长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我们的研究还表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高收入群体更倾向于增加高档次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而低收入群体则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需求方面。
5. 建议基于我们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5.1 促进收入平等应采取措施来减少收入差距,确保更多居民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
5.2 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福利和加强教育培训,可以帮助低收入群体提高消费水平,并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
5.3 优化消费结构政府应当鼓励居民在教育、医疗和环保等领域增加消费投入,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变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及营销策略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变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及营销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af8e53c81c758f5f71f6701.png)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变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及营销策略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制度不断变迁、经济迅速发展,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居民收入,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但是我国之前传统研究消费的变化基本上都是假定居民收入差距是保持不变的,鉴于此,应该我们应该把收入差距的变化纳入到消费倾向的变化研究中,为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助一臂之力。
一、我国城镇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一)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引发居民的整体消费倾向不断下降相关权威部门历年居民收入变化数据表明,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因为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开,逐渐形成了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差异。
然而,高收入阶层虽然其收入不断增加,但是其消费水平并不会因此而得到较大提高,因为其收入水平远远超过了其可消费的最大水平,其绝大多数收入往往都无从消费。
也就是说高收入阶层的编辑消费倾向是一种反比例的关系,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不断递减。
与高收入阶层相反,低收入阶层的大部分收入都是用来满足其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购买,同时会将收入的小部分用于购买家庭耐用的消费品。
但是,由于低收入阶层的耐用品很多时候往往并未得到普及,当他们的收入增加,他们就会将收入的增量用于增加消费品的购买。
由此可见,相对于高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高得多。
当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时,高收入阶层的购买欲望会远远不足,另一方面,低收入阶层的潜在消费需求却会因其收入下降而难于转化为有效的现实需求。
当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不断加剧时将比较容易引起全社会边际消费的降低,影响有效需求的不足。
(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供给不足制约消费需求在经济学中,消费行为的实现,一方面需要与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应的供给保障,这样有效需求才能转化变为现实的需求。
因为当收入水平悬殊时,生产者会面临着艰难选择,生产是面向全体公民供应?是面向高收入阶层供应?还是低收入阶层供应?但是,在现实的生产活动中,生产者的选择往往仅向高收入阶层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 ·2016/5 江苏社会科学
经济热点问题研究
一方面,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2003-2014 年全国居民的收入基尼系数一直在高位徘徊,2014 年为 0.469,与 2003 年的 0.479 相比,下降幅度十分有限;另外一方面,在我国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的同时, 收入中间人群密度持续下降,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均有上升(孙巍、苏鹏,2013)。从趋势上分析,这种 收入分布的格局变化必然会对居民的消费结构造成影响和冲击。随着收入的增长,不同收入群体的 消费者在不同的预算约束下面对不同的细分商品会做出什么样的消费选择,不同的消费选择最终会 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这些都是我们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从整体角 度分析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及趋势,更多关注消费的均值效应来解释和回答我国的消费不足问题,忽 略了不同层次收入人群的消费差异,可能掩盖了我国居民消费的真实情况。鉴于此,本文试图从不同 收入群体的视角探讨我国城镇居民细分商品的消费结构,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我国消费现实情况和需 求变动趋势,为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据。
中等偏上户(20%) 255
高收入户(10%)
341
最高收入户(10%) 501
10.1
439
11.0
447
10.0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9.9
10.4
624
11.7
645
10.5
956
10.6
10.8
813
12.0
901
11.4
1245
10.8
11.3
1083
12.5
1221
12.0
1711
11.5
11.8
1447
在经验研究方面,西方学者分别建立了不同的系统模型(Stone, 1954;Lluch, 1973 和 Deaton 等, 1980),在既定的消费约束下,研究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商品的消费选择,分析价格、支出和家庭特征等 变量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各国的经验证据表明,随着收入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通常轨迹为, 基本的生活资料需求(食物和衣着)占总支出比重降低,其他类别的消费需求(交通通信、教育娱乐、医 疗卫生等)比重得以增长(Fisher et al., 2001;Andreyeva et al., 2010;Zheng and Zhang, 2013)。对于以 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其恩格尔系数已经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亚洲的日韩两国,在经历经 济增速较快的阶段后,其恩格尔系数也基本低于 25%,其中韩国 1975 年的恩格尔系数约为 30%,发展 到现如今仅为 12%。
对于我国居民消费的认识,消费结构是衡量居民福利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内的大部分研究主 要从收入角度来考察消费结构,分析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轨迹。娄峰和李雪松(2009)构建动态半参 数面板数据刻画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动态变化轨迹。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消费存在显著的 “棘轮效应”;另一方面,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大,越会抑制总消费的增长。袁志刚等(2009)利用省级 面板数据分析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他们认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粮食、衣着类商品的消费比 重存在负效应,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尤其是居住等服务类消费的价格,对居民消费结构影响显著。陈 建宝和李坤明(2013)研究了收入分配和人口格局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得出城乡收入差距和 人口比例对生存型的消费品存在 W 型和 U 型影响,而对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消费存在倒 W 型和倒 U 型 影响。谭涛等(2014)利用 2010 年农户调查的微观数据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结构和弹性进行 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家庭消费随其收入水平变化呈倒 U 型的变化趋势。在价格弹性方面,农村居 民的食品和衣着消费缺乏弹性,耐用品和文化教育类消费则富有弹性。
2839
41.8
3288
41.7
1932
45.4
3379
39.0
3985
39.1
2153
42.2
3983
36.4
4800
36.6
2384
39.1
4741
33.8
5732
33.6
2717
34.9
5882
28.2
7346
28.5
209
8.6
341
8.6
403
9.0
295
9.8
525
9.9
625
10.2
386
食品 最低收入户(10%) 低收入户(10%) 中等偏下户(20%) 中等收入户(20%) 中等偏上户(20%) 高收入户(10%) 最高收入户(10%) 衣着 最低收入户(10%) 低收入户(10%) 中等偏下户(20%) 中等收入户(20%) 中等偏上户(20%) 高收入户(10%) 最高收入户(10%) 家庭设备 最低收入户(10%) 低收入户(10%) 中等偏下户(20%) 中等收入户(20%) 中等偏上户(20%) 高收入户(10%) 最高收入户(10%) 医疗保健 最低收入户(10%) 低收入户(10%) 中等偏下户(20%) 中等收入户(20%) 中等偏上户(20%) 高收入户(10%) 最高收入户(10%) 交通通讯 最低收入户(10%) 低收入户(10%) 中等偏下户(20%) 中等收入户(20%) 中等偏上户(20%) 高收入户(10%) 最高收入户(10%)
居住
最低收入户(10%) 255
低收入户(10%)
297
中等偏下户(20%) 335
中等收入户(20%) 382
中等偏上户(20%) 454
高收入户(10%)
533
最高收入户(10%) 709
其他
最低收入户(10%)
74
低收入户(10%)
103
中等偏下户(20%) 135
中等收入户(20%) 183
825
9.5
我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 群体的消费需求分析
顾欣应珊
内容提要 本文对我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恩格尔扩展模型建立消 费需求函数,对各项消费品的需求支出弹性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收入群体的城镇居民消费需求 存在明显差异,对食品等生存型的消费品支出弹性随收入增加依次递减,对改善生活和发展类的消费品呈 递增趋势。由此,在关注消费结构升级的基础上,制定产业政策需要更多关注重点收入组群的消费需求。
10.8
714
10.5
865
11.0
505
11.9
935
10.8
1142
11.2
620
12.2
1187
10.8
1444
11.0
746
12.3
1476
10.5
1800
10.6
894
11.5
2042
9.8
2539
9.9
110
4.5
183
4.6
202
4.5
157
5.2
268
5.0
320
5.2
217
6.1
382
表 1 不同收入组城镇居民的家庭年平均消费支出(单位:元)
“九五”期间”
1996-2000 支出/占比
“十五”期间
2001-2005 支出/占比
“十一五”期间”
2006-2010 支出/占比
1312
54.2
1876
47.0
2098
47.0
1554
51.6
2368
44.5
2725
44.5
1739
48.8
11.5
1697
11.4
2130
11.2
2683
10.8
3814
10.5
370
5.4
529
5.8
713
6.2
978
6.6
1312
6.9
1782
7.2
2717
7.5
516
7.5
624
6.9
796
6.9
1004
6.8
1193
6.3
1546
6.2
1955
5.4
552
8.0
898
9.9
1272
11.0
1913
13.2
1691
12.9
2344
12.3
11.9
1962
14.0
2298
13.5
3294
13.3
12.4
3080
14.8
3859
15.0
5246
14.4
10.5
468
11.7
538
12.0
791
11.5
9.9
549
10.3
667
10.9
900
9.9
9.4
677
10.0
821
10.4
1092
9.4
9.0
7.1
737
7.2
256
5.0
771
7.0
947
7.2
312
5.1
972
6.9
1204
7.1
402
5.2
1276
6.1
1592
6.2
104
4.3
298
7.5
348
7.8
153
5.1
474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