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申报模板:760-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的大学应具有的三大功能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其社会性特点和服务社会的职能更为突出。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 年)》中也明确指出:“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是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关键。”等。这些都表明政府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已经开始重视,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将其完全落实到位,仍然认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无足轻重;从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发展情况看,其办学质量水平对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构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因此,评价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强化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是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选题。

2、课题界定

(1)课题界定

本课题以威斯康星思想、职业教育学、教育评价学等理论为依据,以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为评价对象,通过调研、分析、归纳、总结、比较等研究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进行评价,获取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真实进展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为提升其办学水平和长远发展社会服务提供参考。(2)相关概念界定

①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以培养生产、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本课题所研究的高职院校是指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职业技术学院。

②高校社会服务能力

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是高校在社会服务过程中,为社会提供智力产品和智力服务的综合能力,是其人才培养能力、教学服务能力、科技服务能力、信息咨询能力等诸方

面能力的综合。

③评价

通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进行观测、思考、考察等,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评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真实的并且符合逻辑的结论。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我国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和中央文件如国发[2005]35号、教高[2006] 16号、教职成[2011]12号、教高[2012]4号等政策都明确了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的内涵和方向。在国家政策导向下,一些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了研究,如方美君在“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中提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建设目前缺乏针对性、系统性、主动性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王丹、张铁英,朱红、袁红萍,刘锡奇、崔承刚,查吉德,肖飞鹏、庞晓勤等等也都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大多都将重点放在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所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上。且理论研究较少,实践研究居多。相比于高等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的文献较多而言,针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评价的研究极为稀少。国外:一般认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源于美国。19 世纪末,美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产生,“威斯康星思想”也就是“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思想。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发展,又提出了产学合作的理论,之后又发展成为产学研合作。日本在此之后又将这一理论发展为产、学、官、民合作。国外很多学者针对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也进行了研究,

如R.Heyns 发表了“作为社会活动工具的大学”,S.E.Luria 发表了“大学的作用:象牙塔、服务站还是前沿阵地”等。关于对职业教育的评价,也有学者很早就对此进行了研究。R.Brian Cobb 和 Hallie Preskill 对以往美国职业教育的评价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等。总体上,各国都对社会服务这一职能有不同程度的重视,不少国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式,如美国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评估模式,英国的共同评估框架等。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理论方面

通过研究,初步提出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框架,对丰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充实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体系和评价体系、对更深刻地认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本质,为各所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出发展或者改革目标,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政策和策略等提供重要的参考。

(2)实践方面

首先,对正确认识和定位高职教育社会服务的战略地位、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增强服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有重要作用;其次,对于社会、行业、企业等了解高职教育、增强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等有重要意义。第三,通过评价,可找出高职院校在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提供有真正实践意义的建议,高效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步入内涵发展的轨道,更好的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课题理论依据

(1)威斯康星思想

“威斯康星思想”是20世纪初期在美国形成的著名的大学教育思想。它的核心观点是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将大学的各种资源和能力直接应用到公共问题的解决方面,让大学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威斯康星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学的第三职能——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使大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职业教育学

李向东和卢双盈在《职业教育学新编》中指出:“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个人就业的需求,针对具有一定教育基础的人群进行职业素养尤其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而这种实践经验往往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的。” 而对以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形式进行的研究就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刘春生和徐长发也指出,“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强调要有效地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农村服务。”。

(3)教育评价学

教育评价是泰勒于1929 年提出的,他认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是一种确定行为实际变化的程度的过程。”广义的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所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教育的宏观评价。

职业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下位概念,即将教育评价的相关原理应用于评价职业教育方面。职业教育评价通常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价值判断、评价结果等几个因素。

2、研究目标

通过理论构建、实证分析等,提出一套合理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在此评价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校发展等提出有实践意义的针对性的建议,提升高职院校的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