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治疗jn

合集下载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新思路——中医中药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新思路——中医中药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新思路——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属于相对常见的一种胃部疾病。

在患上这一疾病之后,患者会产生食欲减退、恶心反胃、嗳气泛酸、腹部胀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还会引发患者的胃部出血,甚至恶化成为胃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那么,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是什么呢?这一疾病又要怎么治疗呢?一.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胃部疾病,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

患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胃部黏膜固有腺会产生局部或广泛性的萎缩,同时还有可能伴随肠上皮化生以及相应的炎症反应。

一般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升,其病变程度也会随着年龄的提升而越发严重,但也有部分医学专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人到中老年阶段而产生的一种胃黏膜的退行性变,属于人体衰老过程当中的一种“半生理性”的现象。

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疾病有着相对较高的发病率与反复发作的可能,而且与胃癌的发生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现代社会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幽门螺旋杆菌造成的感染被认为是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在1938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与沃伦就从患者的胃窦黏液层中与上皮细胞中分离出了幽门螺旋杆菌,而这也引发了大量专家学者的试验研究。

根据研究表明,有80%以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都能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而且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程度与胃炎的程度有着正相关的关系。

因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就成为了引发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2.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展慢性浅表性胃炎也是一种相当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致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影响人体机能的任何因素都有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可能,包括细菌或病毒感染、吸烟、食用刺激性食物、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回流等。

随着医学界对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发现有超过20%以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在久治不愈的情况下会进一步恶化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消化内科发病率比较高,大多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十二指肠反流等原因导致的。

一般可能会表现出上腹痛以及腹胀等症状。

需要通过胃液分析等手段确诊,确诊后可以通过中医治疗缓解病情。

医学上,中医治疗的方法包括了中药或者针灸的这两种方法。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治疗1、脾胃虚弱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以及胃黏膜变薄等。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脾胃虚弱而引起的。

脾胃虚弱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不振、腹部隐痛、腹部虚胀、便溏、泄泻等。

对脾胃虚弱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使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

2、脾胃虚寒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腹部冷痛、喜温喜按、喜食热饮等,针对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使用小建中汤进行治疗,以缓急止痛、温补脾阳,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畏寒、腹痛等临床症状。

3、饮食阻滞长期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人群,或者喜欢暴饮暴食的人群非常容易得饮食积滞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

饮食阻滞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厌食油腻、腹胀、腹痛、嗳气且气味酸腐、便溏且气味臭秽。

对于饮食阻滞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可以食用保和丸以健胃消食,缓解其临床症状。

4、肝胃不和肝胃不和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嘈杂、嗳气、反酸、口苦等等,临床上常用四逆散进行加减治疗,以疏肝和胃。

5、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其疼痛部位多固定不移,且疼痛性质多为刺痛为主。

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使用血腑逐瘀汤加减治疗,以行气活血止痛。

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一:炒苍术、川朴、陈皮、木香、姜半夏、茯苓、桂枝、炒白芍、香橼皮、建神曲。

将以上中药用水煎煮服用。

此中药方剂具有泄肝和胃化湿的作用。

如果患者朋友有肝火旺盛和脾胃湿热的情况,那么可以服用此中药方剂进行针对性治疗。

中药方剂二:炒白芍、乌梅肉、北五味、佛手、丁香、苏子、苏梗。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引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的萎缩和胃腺体的变性。

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痰湿内阻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采用中医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恢复。

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具有调理脾胃、清热化湿、平肝理气等作用。

以下是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1.清热化湿类药物:如黄连、黄柏、苦参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痛的作用。

2.健脾化湿类药物:如陈皮、半夏、白术等,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3.活血化瘀类药物:如三七、当归、川芎等,可以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恢复。

4.调理气机类药物:如柴胡、郁金、香附等,可以平肝理气,缓解症状。

中药治疗一般采用中药汤剂,煎煮后口服。

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一般需要连续服用几周至几个月。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避免食物刺激:忌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黏膜的损伤。

2.少食多餐:每天分成多次进食,减轻胃部负担,促进消化。

3.食物细嚼慢咽:充分嚼碎食物,有助于消化吸收。

4.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预防细菌感染。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也常常使用。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调理胃经的气血运行,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恢复。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胃、脾等。

治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和疗程,一般需要连续进行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也是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胃腹部和相关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增加胃黏膜的血液循环。

推拿疗法需要由专业的中医推拿师进行操作,疗程一般需要连续进行一段时间。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个体情况,因此最好前往正规的中医医院就诊,并由资深的中医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胃友汤—专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友汤—专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友汤—专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导读: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比较麻烦的一种胃病,很难治愈,西医常常不能除根,中医可以试试看的。

处方:黄芪30克,肉桂10克,吴茱萸10克,枳壳10克,片……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比较麻烦的一种胃病,很难治愈,西医常常不能除根,中医可以试试看的。

处方:黄芪30克,肉桂10克,吴茱萸10克,枳壳10克,片姜黄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丹参3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甘草6克。

加减:伴肠上皮化生者加水蛭10克,乌梢蛇8克;伴溃疡者加白芷10克,白及14克,姜半夏10克,蒲公英10克;伴胃粘膜粗糙不平,隆起结节或痘疹性胃炎者加炮山甲10克,王不留行15克,海藻15克;伴粘膜脱垂者加党参10克,枳实10克,炮山甲10克,王不留行15克,水蛭10克;若胃酸过多者加服二陈汤;胃酸过少或无酸者酌加山楂、沙参、乌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910例一律服用于胃友汤,其中痊愈37例,好转245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96.9%。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方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因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绪失调、脾胃虚弱引起的。

脾胃主管饮食消化、营养吸收,起着维持人体气息升降的作用,当脾胃虚弱后就会出现食欲减退、气息瘀滞等一系列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治疗方:生黄芪、太子参、丹参、淮山药、白术各20克,白芍、鸡内金、山楂各15克,生甘草10克,乌梅8克,三七粉5克。

伴有泛酸者加海螵蛸15克,瓦楞子20克;消化不良者加神曲10克,炒麦芽3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克,火麻仁15克。

上药每日1剂,水煎分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中医认为,生黄芪甘而微温,具有补脾益气、升阳气的功效;太子参甘、微苦、平,可补肺、脾、心经,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丹参辛、苦、微寒,具有活血凉血、除烦安神的功效;淮山药甘、平,具有补脾、肺、肾之气阴的功效;白术甘、苦、温,具有补脾燥湿的功效;白芍甘、苦、酸而微寒,具有补血平肝、缓急止痛的功效;鸡内金甘、平,具有消食健脾的功效;乌梅酸、平,具有止泻、生津、止血的功效;山楂酸、甘、微辛、微温,具有消食化积、活血散淤的功效;三七辛、甘、微涩而温,具有止血、化淤、止痛的功效;生甘草甘而微寒,具有补心脾气、缓急止痛的功效。

全方共济益气、养阴、活血之效。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量饮酒(烈酒)、浓茶、咖啡或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等,会损伤胃粘膜,导致浅表性胃炎转变为萎缩性胃炎;由于幽门功能松弛,肠液和胆汁通过幽门返流到胃,会刺激胃粘膜,破坏胃粘膜的屏障,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怎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怎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怎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消化系统领域多发性病症,以胃黏膜变薄或有不典型增生、肠腺化生伴发,及黏膜腺体和上皮萎缩为主要特征。

WHO在1978年,将其按肠腺化生定义,积极展开治疗,将其向癌变发展的进程阻断,是临床应对本病的重点。

中医学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为“嘈杂”、“痞满”等范畴,中医药在治疗中作用十分突出,那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呢?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是什么?(一)饮食不节依据中医观点,本病的发生与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相关。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若喜食辛热刺激、肥甘厚味之品,暴饮暴食,或嗜烟酒,阻碍胃气运行,促使郁热内生,阴血耗损,进而使黏膜丧失滋养,最终致萎缩发生。

(二)正气亏虚大部分研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本虚标实为特征,本虚是正气亏虚,标实是邪气实。

气虚无力助血行致气滞血瘀,正气亏虚无力运转熟食,进而虚者更虚实者更实。

虚实夹杂,无力升清降浊致胃机升降失常,运行受阻,故需重视“补正气”的作用,气行血行,升降相应,运转正常。

(三)肝胃不和有学者研究认为,脾、胃共同完成对摄入水谷的输布、吸收;肝主疏泄,对脾胃运化有协助作用;若肝郁气滞,可致脾胃不健,引发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等症。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消瘦、食欲减退、腹泻等为症状,为平素肝郁,日久致气血生化不足、脾胃虚弱。

(四)胃阴不足胃络失养、胃阴不足,为重要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

因胃阴不足,主要饥而不食或食而不足致胃阴亏虚,阴虚生内热,内热耗损阴血,进而使黏膜失去濡养,最终致萎缩发生。

因胃部腺体萎缩,对胃蛋白酶、胃酸分泌明显减少,甚至表现为完全无游离酸的情况,症见食欲下降。

胃失濡养,可引发胃脘灼痛。

(五)湿热内蕴胃湿热蕴结,郁而化热,可伤胃气,新血不生,促使气血津液濡养丧失。

表现为湿热内生、胃阴受伤,反复发作,随病程迁延,可使胃阴、胃气耗伤加重,对胃的运行功能产生影响进而上发本病。

二、如何采用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一)补虚祛实方法其一为健脾化痰法。

【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得经验方】1.柴胡,...

【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得经验方】1.柴胡,...

【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得经验方】1.柴胡,...
【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得经验方】
1.柴胡,生白芍,广郁金,炒白术,生黄芪,莪术,淮山药,鸡内金,丹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徐长卿,甘草。

【功效】疏肝和胃,益气消瘀。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属肝脾气郁兼血瘀者。

症见眩晕倦怠,面色少华,口苦纳呆,脘胀,隐隐作痛,脘部按之较舒,有时午夜胃内有烧灼感,得食稍安。

2.乌梅,柴胡,白芍,山药,白术,党参,神曲,焦楂,厚朴,延胡索。

【功效】舒肝健脾。

【主治】萎缩性胃炎,属肝郁脾虚者。

症见神志清楚,面色无华,体瘦弱。

舌质淡红,苔白厚,脉弦细缓弱。

#我的门诊故事#。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 简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慢性炎症的一种类型,主要特点是胃黏膜的萎缩和功能减退。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和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2. 中医理论解析根据中医理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与脾胃虚弱、痰湿内蕴、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的重点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清除痰湿、活血化瘀来缓解炎症并恢复胃黏膜的正常功能。

3. 中医治疗方法3.1 中药治疗中医通过中药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的中药有以下几种:3.1.1 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消化功能,改善胃黏膜的萎缩状态。

常用的配伍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

3.1.2 陈皮陈皮具有理气、健胃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脘疼痛和胃胀气等症状。

常用的配伍有陈皮、白术、茯苓等。

3.1.3 炙黄芪炙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胃黏膜的修复能力。

常用的配伍有炙黄芪、茯苓、五味子、当归等。

3.2 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中,“食疗”被广泛运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患者应遵循以下饮食原则:•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忌食油腻和高脂食物,如猪肉、油炸食品等。

•忌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

•多食用温热性水果,如苹果、梨等。

3.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关元等。

4. 中医方剂推荐4.1 枣泥丸【组成】枣泥丸的主要成分是枣泽饮片。

【功能与适应症】枣泥丸具有健脾胃、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瘀血郁滞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10克,一日2次。

4.2 蜜丸【组成】蜜丸的主要成分是蜂蜜。

【功能与适应症】蜜丸具有润肺止嗽、养胃和润肠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炎症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15克,一日3次。

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方法

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方法

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方法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胃壁黏膜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导致胃腺体数量减少和胃腺管萎缩,进而影响胃腺体功能和胃液分泌,严重时会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和胃溃疡等并发症。

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主要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恢复胃腺体功能,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调配,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厚朴、陈皮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燥湿、调和脾胃、益气养阴等功效,可以起到抗炎、消炎、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特别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还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和过冷、过热的食物,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保护胃黏膜。

3.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认为,针灸可以调和气血,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胃腺体分泌,从而帮助修复和恢复胃黏膜功能。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大包、足三阴交等。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刺激和按摩相关穴位和经络,调整脾胃功能的方法。

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胃部穴位和经络,促进胃气运行,增加胃腺体血液供应,从而改善胃黏膜的营养供应和修复功能。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揉脾俞、按揉胃俞、点按足三里等。

5. 调整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对于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也需要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

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空腹,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焦虑、紧张等情绪不稳定因素对脾胃功能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主要通过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调整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综合治疗,以达到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恢复胃腺体功能的目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也是难治病之一,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但多以上腹部痞闷、胀满或兼有疼痛、嗳气、纳差为主症,属于中医“胃痞”范畴。

【病因病机】:情志、饮食等病因导致脾之清气不升,胃之浊阴不降,病理性质以虚为主,多虚实夹杂。

病位在脾胃,可涉及肝、胆等脏腑。

【组成】:生黄芪30g、党参15g、石斛15g、蒲公英30g、丹参30g、焦山楂15g、莪术10g、白花蛇舌草30g【功效】:益气健脾,养阴和胃,化瘀解毒,行滞消痞。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出现胃脘痞满胀痛,或隐痛灼热,畏寒纳少,消瘦神疲等证。

【方解】: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若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则有癌变可能。

笔者认为其病机为脾胃气阴亏虚,升降失司,湿浊、痰瘀日久蕴毒所致,即脾胃亏虚为本,内外合毒为因,胃络瘀阻为标,虚、毒、瘀互为因果,合而为患,日久致病。

本方扶正益胃,化瘀解毒,行滞消痞,攻补兼施,动静相宜。

方中黄芪味甘性微温,长于益气健脾,《本草逢原》言其“性虽温补而能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 ,故为君药。

伍以党参、石斛益气养阴,健脾和胃。

党参甘平,补中益气,生津养血,《本草正义》言其“健脾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石斛补胃阴,清胃热,《本草纲目拾遗》谓“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

佐以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

蒲公英解毒散结,清热利湿,《医学纂要》谓“补脾和胃、泄火”;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又以丹参、莪术行滞化瘀、补中寓通。

丹参苦微寒,化瘀滯,通脉络,养营血,去滞生新,活血定痛,《吴普本草》言其“治心腹痛”;莪术善于温通行滞,破血消积,李时珍认为“治气中之血理中焦之气”。

阳明胃经为气血之海,胃脘疾病主要责之于气血失常,运行不畅,以气中之血药治之最为适宜。

使以焦山楂酸甘微温,消食除积,化滞祛瘀。

全方攻补兼施,寒温并用,标本兼顾,滋而不腻,温而不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使虚弱之脾胃得以振奋,上下气机得以条达,毒邪去,瘀血通,则痞胀得消,诸症自除,萎缩得以逆转。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化中药方1则,健脾化浊解毒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化中药方1则,健脾化浊解毒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化中药方1则,健脾化浊解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化,证属脾虚湿热型,症见上腹胀满,进食后加重,嗳气,时有反酸,无烧灼感,易疲倦,无恶心呕吐,无口干口苦,纳眠差,二便可。

舌淡,苔黄腻,舌底络脉迂曲,脉弦滑。

【方药】:党参,白术,茯苓,砂仁,黄芪,猴头菇,三棱,猫爪草,石斛,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海螵蛸,酸枣仁,鸡内金,甘草【功用】:健脾化浊解毒
【用法】:水煎服,早晚温服。

【方解】:因辨为脾虚湿热证,以健脾化浊解毒方为基础方,患者有反酸,加海螵蛸制酸和胃,纳差加鸡内金,眠差加酸枣仁。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方剂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方剂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方剂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方剂
内科消化类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胃虚寒,气滞血瘀。

【治法】补气温中,活血散瘀,消肿生肌。

【方名】益中活血汤。

【组成】黄芪30克,肉桂8克,吴萸10克,丹参15克,乳没各8克,生蒲黄13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川芎12克,乌药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孙咸茂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郁胃寒。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散寒。

【方名】疏肝和胃汤。

【组成】柴胡10克,瓜蒌仁15克,川连10克,枳壳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莱菔子10克,黄芩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王兆松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郁胃虚。

【治法】疏肝健胃,益气活血。

【方名】疏肝健胃汤。

【组成】柴胡10克,党参10克,百合15克,山药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乌药10克,乌梅10克,赤芍10克,甘松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夏度衡方<胃炎>。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半夏泻心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具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胃炎症状,胃黏膜上皮细胞逐渐减少,并且出现腺泡变小、腺泡数量减少和肠上皮化生现象。

这种胃炎病变会引起慢性炎性反应,导致各种消化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而半夏泻心汤作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方,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和赞誉。

一、半夏泻心汤的药物组成:半夏泻心汤主要由半夏、甘草、生姜、黄芩、黄芩组成。

半夏具有镇静安神,理肺滑胸,除烦滑积的功效。

甘草具有调和诸药,解毒和缓急的作用。

生姜具有去湿、利水、解表的功效。

黄芩具有清热利湿,宣肺平喘的作用。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凉血止血的功效。

这些草药相互配伍,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二、半夏泻心汤的临床疗效:1.改善消化功能:半夏泻心汤具有理气和胃,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消化功能,增强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缓解萎缩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

2.减轻胃痛: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所引起的胃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以舒缓胃部不适,减轻胃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抑制炎症反应:半夏泻心汤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慢性胃炎的炎症症状,改善患者的胃部炎症表现。

4.调节情绪:半夏泻心汤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调节患者的情绪,减轻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和康复。

5.提高免疫力:半夏泻心汤具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增强抵抗力,减少胃病复发。

三、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在服用半夏泻心汤期间,患者应禁酒,忌辛辣食物,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快,有助于药物的疗效。

2.在服用半夏泻心汤期间,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3.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半夏泻心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疼痛,老中医以八味药为基础,加减配伍,修复胃内病灶【一点资讯】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疼痛,老中医以八味药为基础,加减配伍,修复胃内病灶【一点资讯】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疼痛,老中医以八味药为基础,加减配伍,修复胃内病灶【一点资讯】女,32岁,平素胃脘不适,遇寒则痛,冬季尤甚,夏季怕冷之余亦怕热,尤惧空调冷风,气色尚可,舌淡脉弱,病已多年。

某医院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HP(-),病理诊断:中度萎缩,轻度肠化,腺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含量仅2.9×109/L。

予以黄芩、黄连、蒲公英、浙贝母、瓦楞子、海螵蛸、白及(粉)、吴茱萸、半夏、厚朴、枳实、木香砂仁、茯苓药、白术、丹参、丹皮、桃仁、女贞子、党参、黄芪、防风、甘草治疗。

全方以胃炎方的八味药(黄芩、黄连、蒲公英、浙贝母、白及、瓦楞子、海螵蛸、甘草)为基础,再加丹参、牡丹皮、桃仁等活血化瘀之品,及半夏、厚朴、枳实等理气行滞之药构成。

在此基础上加减配伍,可替代《中医内科学》中五型胃炎的五种治法,执简驭繁,不仅临床疗效出色,而且便于入门学习,简便实用。

方中黄芩、黄连、蒲公英清热解毒燥湿,健胃消炎;浙贝母、白及散结消痈,敛疮生肌;瓦楞子、海螵蛸祛瘀散结,制酸止痛;丹参、牡丹皮、桃仁活血祛瘀;半夏、厚朴、枳实行气消降;甘草调和诸药,以成其功。

全方以消炎敛疮、生肌制酸、止痛止血、祛瘀生新为法,集清、消、补于一体;标本兼顾,既可修复胃内病灶,又能化解病理产物的毒素,同时降逆止痛缓解患者痛苦。

重症胃炎的总病机为本虚标实,患者不耐攻伐;然其又以气滞血瘀为主要病理机制,需要理气活血。

因此需要选择药性平和的活血化瘀之品予之。

方中丹参、牡丹皮、桃仁三味药,药性平和,活血而不伤正,且有推陈致新之功,可共奏祛瘀生新之效。

且就现代药理作用而言,桃仁能抗炎、抗癌;牡丹皮可抗炎、镇痛;丹参具有保护胃黏膜、抗胃溃疡、抑制消化液分泌之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千古名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千古名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千古名方
【组成】炒白术,太子参,丹参,柴胡,赤白芍,炙甘草,徐长卿,白花蛇舌草,炒黄苓。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温服。

【功效】活血调气。

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方解】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辨证为脾胃不和,血瘀气虚。

采取的治疗方法为调气活血,为此拟定了“萎胃安”基本方,且随症加减。

此方以太子参、炒白术为主药。

太子参甘平,功似人参而力薄,为补气药中清补之品,健脾运而不燥,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且能久服,然气滞脘胀者慎用。

白术性苦甘湿,既可培脾补胃,又能燥湿助运,湿甚者用生白术,补脾气用炒白术,两者相配,脾运得健,中气充足,气行则血行也。

以丹参、赤白芍为臣药,活血凉血,和营通络,血流通畅,热无所依,且能改善胃黏膜血流量。

以柴胡、黄苓为佐药,一升一降,平调脾胃之气机而助纳运。

以白花蛇舌草、徐长卿为使药,止痛清热,兼顾虚实夹杂,瘀热互结。

(个人情况因人而异不可擅自抓药)。

萎缩性胃炎有个“柴胡白芍方”

萎缩性胃炎有个“柴胡白芍方”

初中历史第五十三章节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学习历史第五十三章节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2. 掌握中国古代的世袭制度和科举制度;3. 能够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以史为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2. 世袭制度和科举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 社会制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教学安排如下:1. 针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的背景知识,通过PPT和讲义的形式进行介绍和讲解。

教师重点强调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基本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2. 分组讨论世袭制度和科举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搜集相关材料并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进行汇报。

3.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提供相关的历史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4.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强调社会制度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情境教学法:通过在教学中使用具体案例和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估方式1. 课堂测验:通过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的测验,检测学生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分组讨论报告:对分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能力。

3. 参与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性。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掌握世袭制度和科举制度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治疗萎缩性胃炎中药方有哪些

治疗萎缩性胃炎中药方有哪些

治疗萎缩性胃炎中药方有哪些萎缩性胃炎又叫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认为该病是因为机体受外邪入侵、饮食不当、脾胃调和紊乱引起的。

萎缩性胃炎发生后就会出现食欲减退、气息瘀滞等一系列不适的临床症状。

治疗萎缩性胃炎常用的中药方有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益胃汤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胃病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其中萎缩性胃炎是很常见的慢性胃病,与饮食习惯不佳和细菌感染等有关,患者会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腹痛等情况。

现在人们治疗萎缩性胃炎大部分还是选择西药治疗,但其实西药治疗该病的效果一般。

而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效果不错,能够有效的缓解病情,调理身体。

那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中药方有哪些?1、治疗萎缩性胃炎讲究对证给药,如果患者出现上腹疼痛、疲惫无力、精神不佳、食欲减退、腹泻、舌苔薄白、脉细等症状时,就可以考虑为脾胃两虚证。

这时就要采取益气健脾胃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可选用六君子汤或者黄芪建中汤来治疗,这两种方剂中包含党参、白术、茯苓、半夏、砂仁、川朴、丁香、干姜、山楂、神曲、甘草等中药。

2、若患者出现腹部灼痛、营养不良、大便干结、舌红少津等症状时,则考虑为胃阴不足证。

胃阴不足证可选择养阴益胃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比如益胃汤等。

这种中药方子中含有辽沙参、寸冬、石斛、知母、白芍、山楂、鸡内金、陈皮、丹参、延胡索、丹皮、甘草等,各类药物的具体用量以及次数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以上便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中药方子,患者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医生的诊治下,辩证开具针对性的中药方子进行调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疾病快速康复。

除了中药治疗外,针灸也可以达到强身健体、恢复健康的目的。

患者在服药期间要规律作息,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还要适当的补充营养,这样才能使身体尽快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肝胃关系:肝主疏泄,条达气机。若肝气横
逆、木旺乘土,或中土壅滞,木郁不达,或肝火炽
盛,迫灼胃阴,或肝血瘀阻,皆可致胃失滋荣,粘
膜萎缩。故胃病多关乎肝,尤应注意肝与脾胃的升
降关系。
h
13
病机
• (3)肺胃关系:肺主一身之气,胃气之所以通降, 还与肺气宣肃有关。宣肺气以伸其治节,是调升降, 运枢机的一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太阴不 收,肺气焦满,诸气膹郁,皆属于肺”之论。王孟英 则言:“肝气上逆则诸气皆逆,治节不行则一身之气 皆滞。”因而本病表现以实为主者应注意伸治节以调 胃腑。
• 杂病辨治大纲以“脏腑阴阳升降——在经(气)、入 络(血)——奇经”为轴,反映了杂病的病机规律,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尤应遵循此规律。
h
15
治则
补虚祛实,虚实兼顾。在辨治过程中注意 脏腑气机升降。
• 吴东畅《医学求是》指出:明乎脏腑阴阳升 降之理,凡病皆得其要领。”
• 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则言:“自昔名医, 无不以阴阳升降剂量准。”
断更加全面完整。
h
3
萎缩性胃炎的病理
1. 一般表现:胃粘膜变薄,皱襞变浅或消失, 可见粘膜下血管分支走行。
2. 组织学:固有腺管部分或完全萎缩,粘膜 层、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侵润。
肠上皮化生多见于萎缩性胃炎;幽门腺化 生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目前认为二者与 癌变并无直接联系,只有不完全性;大肠 型肠上皮化生和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特别 是重度不典型增生才属癌前病变。
h
2
分类
我国分类法:
• (1)浅表性胃炎;
• (2)萎缩性胃炎;
• (3)肥厚性胃炎;
• (4)特殊类型胃炎,即疣状胃炎。
悉尼分类法(悉尼系统)(1990年8月第九届世界胃肠大会)
组织学以病变部位为核心,确定3种基本诊断:
• (1)急性胃炎;
• (2)慢性胃炎;
• (3)特殊类型的胃炎。
把病因、病原、组织学(包括HP)及内镜均纳入诊断,是诊
2. 情志失调:忧思郁怒,肝气疏泄失常,横犯中焦,
影响脾胃受纳升降。气郁化火,呈现肝胃郁热,
日久阴伤,则见肝胃阴虚;气病及血,“久病入
络”则见胃络瘀阻。 h
11
病机
• 1. 病位:在胃,与脾、肝、肾、肺等脏腑有
关。
• 2. 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以中焦气阴亏
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湿、郁热、寒邪为 标。还应注意的脏腑关系:
食、情志关系密切。
病因
1. 饮食所伤:饮食失节,饥饱失常,损伤脾胃,可 致脾胃亏虚,升降失调,中虚气滞。
(1)过食寒凉,损伤中阳,或气虚日久及阳,可致脾 胃阳虚。
(2)辛热炙煎,肥甘油腻,醇酒厚味,可致使痰湿 郁而化热,胃火内炽或脾胃湿热,久则脾胃亏虚, 虚实并见;若胃火伤阴,日久则见胃阴亏虚,瘀 血阻络。
• (1)脾胃关系
• (2)肝胃关系
• (3)肺胃关系
• (4)肾胃关系
• (5)奇经理论
h
12
病机
• (1)脾胃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中气旺盛,则化生气血,充养五脏六腑,脾亦得自 养;若中气不足,脾胃功能衰减,则纳运失常,生 化之源不足,气机不得舒展畅运,久则胃之脉络痹 滞,气血运行受阻,胃壁粘膜失于荣养,渐至萎缩。 临床立法,应从二者一脏一腑,一纳一运,一升一 降,一消一补等各方面兼顾。
• (4)肾胃关系:肾为胃之关,肾阳的气化温煦有
助于胃脾功能的腐熟运化。若肾阳不足,则水谷不
能腐熟,精微无以运化。肾阴能够滋润荣养,则脾
胃之阴得养。若肾阴亏虚,则胃阴不足,不能润通,
皆至胃粘膜萎缩。故本病以虚为主者,尤应以调补
于肾。
h
14
病机
• (5)奇经理论: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谓:“由 脏腑络伤,以及奇经。”,:奇经肝肾主司为多,而 冲脉隶属阳明,八脉纲维一身。”奇经和络脉都围绕 或附属于脏腑及其经脉,起着调节脏腑及十二经的 作用。“久病入络”之“络病”;虚证则为“病及奇经”。 因而叶氏指出:“奇经之病,其实者,必用苦辛和芳 香,以通络脉;其虚者,必辛甘温补,佐以流行络 脉,务在气血调和,病必痊愈。”
治疗 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对症治疗。
h
5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的镜下表现:
h
6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的镜下表现: • 可疑肠上皮化生
h
7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的镜下表现:
h
8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的镜下表现:
h
9
临床典型的CAG萎缩性胃粘膜表现:
h
10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与先天禀赋、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有关,其中与饮
慢性萎缩性胃炎
的中药治疗
山东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主任
博士生导师 曹志群h 教授
1
一、西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及治疗简介
定义:
慢性胃炎 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
变。其病理变化基本局限于粘膜层,占胃肠疾病的首位。
病因(尚未明了,与下列因素有关)
• 急性胃炎的演变。 • 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 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 • 幽门螺杆菌。 • 免疫因素。 • 循环及代谢障碍。 • 遗传因素。 • 心身因素等。
h
16
三、对主症的治疗
(一)疼痛(胃脘痛)
• 慢性萎缩性胃炎所出现的胃脘痛,表现有虚实,其 实证见于气滞血瘀,所谓“不通则痛”;虚证则见于 气阴两虚,胃络痹阻,即所谓“不荣则痛”,更多见 于虚实夹杂者。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 舒肝和胃降浊法
• 清热化湿、理气导滞法
• 活血化瘀通络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温中理气活血法
h
18
清热化湿、理气导滞法
用于湿热积滞中阻,胃失和降之胃脘胀闷痛
h
4
萎缩性胃炎的病理
内镜(GIF)诊断 • 粘膜颜色改变:呈灰白、灰黄或红白相间,以白
为主。 • 血管透见像:由于粘膜变薄,可见粘膜血管网,
重者呈树枝样血管分支。
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 • 常位于粘膜层,其中胃炎侵犯粘膜层上1/3;萎
缩性胃炎侵犯全层。根据血清壁细胞抗体PCA又 分:胃体胃炎(A 型): PCA(+);胃窦胃炎(B 型):PCA(一)
• 养阴舒肝、和胃止痛法 h
17
舒肝和胃降浊法
用于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口干口苦,烧心 泛酸,便秘,舌红苔黄,脉弦。
• 方药:左百四逆散加酒军、炒谷芽、连翘、 炒川楝子。
• 柴胡10克、白芍20克、炒枳壳20克、黄连 10克、吴茱萸2克、百合30克、乌药12克、 连翘12克、炒谷芽30克、炒川楝子9克、甘 草6克、酒军6克(后入)。水煎服,日1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