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指标体系与监测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流动指标体系与监测规范

1 总则

为保障人口流动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和先进性,保证人口流动监测的代表性和有效性,提高人口流动监测数据的采集质量,制定本规范。本规范规定了人口流动监测的指标体系和主要技术规范。本规范适用于人口流动监测方案和指标体系制定,其它监测方案制定和指标体系选取也可参照使用。

2 术语

2.1 人口流动Population Floating

是指人口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原因,不以改变定居地为目的、越过一定地界移动的现象。

2.2 流动人口Floating Population

是在户口所在乡镇以外的地区居住满6个月的人口,一般包括务工人员及携带家属。

2.3 监测Monitoring

通过对某些因素代表值的测定,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监测对象当前状态及发展变化趋势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2.4 指标体系Index System

是指的是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体。本规范中指标体系专指人口流动监测指标体系,是严格按照本规范中指标体系制定原则制定,以求全面反映人口流动的特征和影响。

3 人口流动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是流动人口和其对流出地与流入地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影响。

4 人口流动监测访谈和调查对象

4.1 人口流出地区访谈和调查对象

人口流出地区是流动人口之“源”,流动人口个体特征及迁移决策信息由户籍所在地自然村村长及留居家中的家庭共同成员掌握。因此,在流动人口迁出地,通过访谈村长,向抽样调查户发放问卷与报表,可以有效地监测流动人口动态。

4.2人口流入地区访谈和调查对象

人口流入地区是流动人口之“汇”,可以直接针对组成流动人口群体的每一个个体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或通过报表填写上报,也可以对工业园区管委会、商品市场管委会等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统计上报,由此有效地获取流动人口监测信息。

5 本监测指标体系的目标与特色

5.1目标

针对我国人口流动的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研究与制定不同类型地区人口流动监测的重点及指标体系,为实时快速监测城乡人口流动状况与趋势、准确把握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5.2特色

5.2.1监测思路上,先识别人口流动显著类型区再开展重点监测

以往全国性流动人口调查都在全国无差别的铺开进行,而没有针对性的对流动人口集中流出或流入地进行重点监测。人口流动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影响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应根据典型案例调查,在不同类型地区有针对性选择、确定各有侧重的个性指标。对于快速城镇化地区,要重点监测流动人口对资源环境特别是非农建设用地扩展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对净迁出区的农村地区,则可侧重于对耕地利用程度、社会结构变化等的监测。本研究开展监测前先分县市识别人口流动显著类型区,实现不同影响类型实行不同监测指标体系。该监测思路优势在于针对性强、可以在较小的成本下实现最大的监测效率,但是对于人口规模的统计上难度较大。

5.2.2 监测方法上,采用基层报表与抽样调查结合的方法

问卷抽样调查详细深入,能够揭示出人口流动的内在机理,但是缺乏全面性,且抽样精度无法验证,而基层报表登记能够全面准确的反映出流动人口的整体特征,但是调查面广,问题难以深入细化,本研究采用两者结合的方法,同时设计几个相互校验的指标,以检验抽样的精度。

5.2.3监测内容上,不仅重视流动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更重视其迁移机理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影响

以往的调查研究大多重视流动人口的规模和分布及其特别关注的某个方面,对于流动人口群体特征的关注不够详细,因而难以揭示出流动人口的迁移机理。

本研究立足于流动人口迁移特征和意愿的调查,重视对于迁移机理的揭示,同时通过对流入流出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影响评价及其关系分析,阐释人口流动对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其预警。

6 流动人口监测方案

本规范制定的流动人口监测方案分类型有重点的监测方案。首先以县市为监测单位进行类型区识别与划分,选取具有显著特征的主要流入地和流出地,然后对其展开针对性监测。

本规范结合普查登记和抽样调查两种方法的优点,规定以基层报表登记和抽样监测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基层报表登记以村或居委会为单位进行,主要反映该村或居委会人口数量、结构方面的特征,不具体到个人,通过村长统计以报表形式录入数据库;抽样调查在村、居住或工业小区这类微观范围内展开,采用访谈和发放问卷两种调查方法,访谈迁入地工业小区管委会和迁出地自然村村长,向迁入地流动人口和迁出地抽样调查农户发放相应的调查问卷,最终获得迁入地和迁出的微观数据,流程图如图2-1:

图2-1流动人口监测方法

7 监测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7.1代表性原则

指标设置须以科学性为前提,指标含义明确,能够对流动人口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反映,具有显著的代表性。

7.2系统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置应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流动人口状况作出反映,它不仅涉及流动人口本身的个体特征,还涉及流入、流出地人口、社会、经济多方面内容,因此,指标体系也应集三位一体,全面地反映流动人口的各方面,但要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

7.3显著性原则

指标体系选取的指标应具有显著的变化性,能够对流动人口状态的变化作出显著的反映,以达到监测的目的。

7.4可操作性原则

监测指标要简明实用,考虑其是否可量化及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尽量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和规范性规范,从而保证技术上的可操作性。

8 流动人口监测指标体系设计内容

本规范在以往调查包括共有指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留守家庭规模和结构、留守家庭汇款依赖度等针对流动人口迁移机理的调查指标,微观把握流动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同时不同于以往调查大多针对流入地展开,本研究在分类型识别的基础上对显著流入地和流出地均进行调查,增加了流出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影响和流入人口与老家关系等指标内容,深流动人口类型区划分一般流入地主要流入地主要流出地一般流出地入分析流动人口迁移对迁入和迁出地的综合影响;另外,额外增加了流出地无人口迁出户的调查,作为流动人口迁出影响调查的对照组,对比分析流动人口迁移的机理和影响。但是由于纳入的研究范围较大,过多的指标必然导致监测推广的难度增加,因此本研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区分监测的关键指标和分析指标,同时区分迁入地和迁出地,对分析指标采取分层方法进行设计。如图2-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