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之道与夫妇和睦
朱子家训家庭和睦的秘诀
朱子家训家庭和睦的秘诀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温床,家庭的和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教育家,他所著的《朱子家训》被誉为家庭和睦的秘籍。
本文将从教育子女、夫妻相处和家人沟通三个方面,探讨朱子家训中家庭和睦的秘诀。
一、教育子女在朱子家训中,朱熹强调了教育子女的重要性。
他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应该始于家庭,父母的言行举止是最好的教育示范。
首先,父母应该树立榜样,言行一致。
他们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或争吵,相反,他们应该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给予他们爱和关怀。
其次,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朱熹提倡以规矩作为家庭教育的基本准则,父母应该教导孩子遵守规则,尊敬长辈,待人有礼,懂得感恩等。
最后,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学习和教育。
他们应该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二、夫妻相处家庭的和睦离不开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朱子家训中强调了夫妻间要相互包容和理解。
首先,夫妻间应该互相体谅,关心对方的感受。
他们应该尊重彼此的个人空间,给予对方适当的自由。
其次,夫妻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
他们应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避免积怨和误解的产生。
在解决问题时,夫妻间应该采取平等互助的态度,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最后,夫妻间要建立和谐共处的家庭氛围。
他们可以共同制定家庭规则,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
三、家人沟通家庭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维系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
朱子家训中强调了家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倾听。
首先,家庭成员应该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想法。
每个人都应该被充分听取和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忽视或不予理会。
其次,家庭成员要学会倾听和支持。
他们应该给予家人足够的关注和关怀,随时倾听和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难。
最后,家庭成员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
他们可以通过定期举行家庭会议或共同参与家庭活动来促进沟通,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朱子家训中提到的教育子女、夫妻相处和家人沟通是家庭和睦的重要环节。
夫妻的文言文翻译
昔者孔子曰:“夫妇之道,人道之始也。
”夫妻者,天地间之至亲,人生之大伦也。
夫妻之道,乃一家之本,国之本,天下之本。
故古人有云:“和为贵,家和睦,万事兴。
”夫妻子女,共结连理,相濡以沫,共度此生,其情其义,岂可轻视?《春秋》载:“夫妻者,天作之合也。
”夫君者,如山岳之稳,如大海之深,为家之主,为妻之依。
妻者,如花朵之娇,如明月之清,为夫之伴,为家之贤。
二者相辅相成,共谋家庭之幸福,国家之繁荣。
夫君之道,首在孝悌。
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夫君当尽孝于父母,敬长爱幼,以此为家之表率。
孝悌之道,亦为夫妇之基石。
君无孝悌,何以立家?君无孝悌,何以教子?其次,夫君之道在仁爱。
仁者,爱人也。
君当爱妻子,如爱己身,视其如命。
夫妻之道,贵在相敬如宾。
君当宽以待妻,容其过失,谅其难处。
夫妇之间,应以仁爱为本,以和谐为贵。
妻子之道,首在贤良。
孔子曰:“女子无才便是德。
”妻子当以贤良为本,相夫教子,持家之道。
贤妻良母,乃家庭幸福之基石。
妻子当勤俭持家,孝敬公婆,和睦邻里,以此为夫之荣,为家之福。
其次,妻子之道在温柔。
女子之性,宜柔宜顺。
妻子当以温柔待夫,如水之润物无声,如花之随风轻摇。
夫妻之间,应以温柔为纽,以和谐为要。
夫妻之道,亦在于信任。
信任者,夫妇之间之纽带也。
君当信任妻子,如信任己身。
妻子亦当信任丈夫,如信任己心。
信任之道,使夫妇之间无猜疑,无隔阂,共度难关。
夫妻之道,更在于包容。
人生在世,难免有错。
夫妻之间,应以包容为怀,宽恕对方之过。
包容之道,使夫妇之间无争吵,无冷战,共享天伦之乐。
总之,夫妻之道,在于孝悌、仁爱、贤良、温柔、信任、包容。
夫妇之道,犹如园中之花,需悉心呵护,方能绽放出绚烂之花。
愿天下夫妻,共守此道,共度美好人生。
翻译:从前孔子曾经说过:“夫妻之道,是人伦的根本。
”夫妻,是天造地设的伴侣,是人生的大伦。
夫妻之道,是家庭的根本,国家的根本,天下的根本。
所以古人有这样的话:“和谐为贵,家庭和睦,万事兴。
支撑家庭的文言文翻译
夫家者,国之基也,而家庭之和谐,乃国家之根本。
家庭者,人生之港湾,父母之恩深似海,子女之情浓如蜜。
然家庭之稳固,非一日之功,需父子、夫妇、兄弟、妯娌之间,同心同德,相敬如宾,方能共筑美好家园。
古之圣贤,莫不重视家庭之责任。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此言父母之恩重于泰山,子女当尽孝道,不离不弃。
孟子曰:“人不孝,不可以为人。
”此言不孝者,为人之根本丧失,道德之基础崩塌。
是以孝道,乃家庭之基石,支撑着整个家庭的和谐与安宁。
父为家庭之柱,母为家庭之梁。
父慈子孝,母慈子孝,方能家庭和睦。
父者,严而有慈,教子以德,使之成人。
母者,慈而有序,抚育子女,使之成长。
父子、母子之间,相敬如宾,相互扶持,方能共度难关,支撑起家庭的天地。
夫妇者,家庭之纽带也。
夫妇和,则家庭和;夫妇离,则家庭离。
夫妇之道,贵在相敬如宾,相濡以沫。
夫者,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使妻子敬服。
妻者,以柔克刚,以贤淑持家,使丈夫安心。
夫妇同心,共筑家庭之基,共担家庭之责,方能使家庭之树常青。
兄弟者,家庭之手足也。
兄弟之间,贵在和睦相处,相互扶持。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兄弟不和,则家庭不宁。
兄弟之间,应互敬互爱,相互扶持,共同承担家庭之责,共度家庭之难。
妯娌者,家庭之亲家也。
妯娌之间,应以诚相待,以礼相待。
妯娌和睦,则家庭和睦。
妯娌不和,则家庭不宁。
妯娌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维护家庭之和谐,共担家庭之责。
家庭之责任,非一人之力所能承担,需全家之力,共同努力。
父母者,应尽养育之责,教子成人;夫妇者,应尽夫妻之道,共筑家庭之基;兄弟者,应尽手足之情,相互扶持;妯娌者,应尽亲家之谊,和睦相处。
如此,家庭方能稳固,国家方能安宁。
然家庭之责任,非一日之功,需全家之人,共同努力。
家之兴衰,系于人心。
人心齐,泰山移。
家庭之和谐,国家之安宁,皆源于家庭之责任。
故吾辈当以家庭为重,尽孝道,尽家庭之责,共筑美好家园,彰显仁孝之心。
五伦关系--夫妇有别
【田真叹荆】 田真昆仲。议分紫荆。树即枯死。悲悔同声。 【原文】 隋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议分财产。资 皆均平。堂前有紫荆树。茂甚。议分为三。其树 即枯。真叹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 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兄弟复同居。愈相 友爱。紫荆复荣茂如故。 李文耕谓田氏久翕。其庭树亦敷荣于和气之中。 至于析财异居。伤其和气。即不闻分斫之议。树 亦应枯死矣。既而兄弟同居。荆花重艳。岂非和 气复回之证乎。真以兄弟比树之同气连枝。最为 切近。
两代兄弟
父亲安葬的那一刻,弟弟忍不住内心的悲戚,放声大哭。在遥远 的地方服兵役的他,接到通知之后,心急火燎地赶回家,才得以见到 父亲最后一面。过度的悲伤使他头脑陷入一片空白。 丧礼后的那几天,在周围人对家产的一片争夺声中,他仍然停留 在失去父亲的极度的悲伤中,从未想过父亲留下的财产。于是,他把 家产中最好的两块土地让给了哥哥,自己只留下一块靠悬崖的边地。 多年之后,母亲也因哀伤过度而撒手人寰。就在母亲去世前不久, 弟弟看到成日花天酒地的哥哥缠着母亲,想把母亲手上的土地拿去贷 款,愁得母亲日夜不得安宁。弟弟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把自己的土 地所有权状悄悄拿给了哥哥,求他不要再逼迫母亲,让母亲烦恼了。 哥哥狠心地收下了这张命根子。
三、手足相劝:德未至,感未通。 【世恩夜待】 世恩待弟。问食问衣。尽情忧恤。弟不暮归。 【原文】 明陈世恩、万历己丑进士。长兄孝廉。季弟好游狎。早 出暮归。长兄规之不改。世恩曰。伤爱无益。乃每夜亲 守外户。待弟入。手自扃(jiōng ,门上的锁具)钥。问以 寒暖饥饱。忧恤之情。形于言貌。如是数夕。弟乃大悔。 不复暮归。 世恩善于化弟。无论矣。而尤非人所能者。世恩贵时。 其兄已卒。有小民吴三者。兄妾之弟也。来省其姊。衣 服蓝缕。世恩邀与对食。季弟问之。则曰。庶嫂子女皆 无。青年为兄守节。吾敬之以及其弟耳。
儒家处世经:夫妻和谐,相顾相助,成君子之道
儒家处世经:夫妻和谐,相顾相助,成君子之道儒家处世经:夫妻和谐,相顾相助,成君子之道【子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也有道。
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
-------《礼记·哀公问》【智者感悟】古时候的三代圣主帝王当政,必定用一定的礼节来敬爱他们的妻子。
因为,妻子,是各种亲情关系中最为主要的一个,怎么能不敬爱她呢?夫妻彼此间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可以说它是人生中最亲密而又特殊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夫妻关系不仅使人感到无比的幸福,更是一股无形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一种很具体、很强大的助力,给人在家庭以外的各个方面以有力的支持,助人在事业上谋取成功。
营造完美的夫妻关系,与其他许多艰难而伟大的事业一样,是一个赢得人心、赢得合作的过程,是需要用心血去经营的。
它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需要胆识,更需要谋略;需要做人的技巧,更需要收服人心的合理方式。
以宗法制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社会,把夫妻关系看得极重。
认为是“人伦之始”和“王化之基”。
国是家的扩大,社会规范是家庭伦常的延伸,故此十分重视家庭和妇女的作用。
夫妇之际,是人道的大伦。
先秦儒家认为夫妇之间的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儒家所重视的五伦,包括夫妇、君臣、父子、兄弟和朋友。
其中有三大伦,按照“自然的顺序”应该是先有夫妇,再有父子,后有君臣。
虽然从古代到现代,人类社会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妇之道是人伦之始,这是人类社会所恒久不变的。
“夫妇正则父子亲”,有了夫妇之间的相互尊敬与和谐,才能有父母与子女之亲、兄弟姐妹之爱,也才能“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如《周易·序卦传》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措)。
”就是说,夫妇关系是社会当中最基本的关系。
夫妇关系是产生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没有夫妇关系,便没有父子关系,也没有兄弟关系,也不可能有君臣关系,更不可能有朋友关系及社会成员的有关系。
教子之道与夫妇和睦
家庭和谐是中国文化之根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是最难做的,因为涉及夫妻双方价值观的问题。
现在中国人是最可怜的,面临着中西方文化极大的冲撞。
有的母亲接受了西方教育思想,而父亲接受了中国的教育思想,或者有的父亲接受西方思想,而母亲却接受了中国的教育思想,那教育孩子时必然出现极大的冲突,孩子就变成了两个人战争的牺牲品。
我们能不能试着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这方面的力量呢事实上,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沿用的是前苏联、美、英的教育模式。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国传统教育模式本身的探讨是缺乏的!中国古代的教育成果是毋庸置疑的,它已经非常完备,只是我们没有读懂古人的话。
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其实对家庭关系做了很好的定位。
在中国文化中讲到,我们修民、修身都是为了完成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
修身齐家,“家“指的就是家庭,看你修得到底如何,从你的家庭去检验。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家庭没有处理好,那么你的修身也不圆满。
如果家庭不好,孩子就会有问题;孩子有问题,你就没有完成你的完整人生。
所以,家庭和谐是中国文化之根。
家庭和谐了,社会都能和谐;家庭出问题了,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
中国文化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抓住了家庭,来做齐家教育。
为什么讲孝道它讲的是“道“的层面。
中国文化把文化分为四个层面,道、法、术和技。
道下来是法,法下来是术,术下来才是技术的”技“。
很多人喜欢听课,听了很多的课,包括怎么让夫妻和睦,都想听到具体的方法,这个具体的方法其实是”术“的层面。
“道”,虽然一开始听的时候好像没有具体的方法,但是实际上把这些问题想透了。
如何拥有幸福的家庭,如何有好的儿女,如何有幸福美满的人生,方法就有了,所以孝道文化的推广真是迫在眉睫。
现在给大家讲的“夫妇和睦与教子之道”,这一课对每个人是有切身意义的,也是我们“孝道智慧课程”,里大家最爱听的一堂课。
第一讲婚姻是种修行离婚率飙升的背后“你离了吗”近几年来人们寒暄时常提到这句“戏侃”,我有一个朋友聊天时说,他们公司十个有九个离了,这个情况很严重。
孟子的夫妻教育观与家庭和谐的实践
孟子的夫妻教育观与家庭和谐的实践孟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在研究孟子的思想过程中,我对他的夫妻教育观与家庭和谐的实践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孟子强调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
他认为夫妻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夫妻双方都应该平等对待对方,不应该存在男尊女卑的观念。
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提到:“夫妇之道,深于庙堂之臣子之道。
”他认为夫妻之间的关系比朝廷官员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要,因此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至关重要。
其次,孟子注重夫妻之间的感情培养。
他认为夫妻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扶持,共同经营家庭。
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孟子提到:“夫妻之道,唯其恩爱可以久长。
”他认为夫妻之间的感情是维系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只有夫妻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扶持,才能够使家庭和谐稳定。
此外,孟子强调夫妻之间的教育责任。
他认为夫妻之间应该共同育儿,共同培养子女的品德和才能。
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孟子提到:“其夫妇之于子也,犹手之有指也。
”他认为夫妻之间的教育责任就像手指一样,是不可分割的。
夫妻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子女的品德和才能,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最后,孟子强调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认为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能够影响整个家庭的氛围,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提到:“上下之节,夫妇之和。
”他认为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上下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础,只有夫妻之间和谐相处,才能够使家庭和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总结来说,孟子的夫妻教育观与家庭和谐的实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他强调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注重夫妻之间的感情培养,强调夫妻之间的教育责任,以及强调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这些观点和实践对于今天的家庭和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教子劝夫文言文翻译
【原文】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称意。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为人父者,宜以德教之,不宜以威严制之。
教子之道,莫先于正心。
正心者,身之主也。
身正,则家道兴;身不正,则家道衰。
教子必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故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夫教子者,非徒教其子,亦以自教也。
教子以孝,则孝悌之序立;教子以忠,则忠信之道明;教子以礼,则谦和之行成。
教子有方,则子孙必贤。
夫为人夫者,宜以礼敬之,不宜以暴虐制之。
夫妇之道,以和为贵。
夫礼者,和之基也。
和而不失礼,斯为夫妇之道。
夫敬者,和之用也。
敬而不失和,斯为夫妇之和。
故曰:“夫妇和,则家道兴;夫妇不和,则家道衰。
”夫为夫者,宜以礼敬其妻,以和顺其心。
夫敬妻者,妻敬夫;夫和妻者,妻和夫。
夫妇之道,在于相敬相和。
吾闻古之贤者,其教子也,严而有恒,故其子孙必孝;其教夫也,和而有礼,故其夫妇必和。
是以家道昌盛,子孙贤明。
今之人,教子多失其道,教夫多失其礼,故家道衰微,子孙不肖。
噫!可不慎欤!【译文】君子的行为,应当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淡泊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保持宁静,才能培养出才干;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自己的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业。
沉迷和懒惰就不能激发精神,急躁和冒进就不能陶冶性情。
时间与岁月飞逝,意志与日俱减,最终变得枯萎衰败,多不称心如意。
古人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
”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淡泊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作为父亲的人,应当以德行来教育孩子,而不应当以威严来压制孩子。
教育孩子的道路,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
《夫妻规》解说版原文
《夫妻规》解说版原文第一篇:男女道男女正,天地义,夫妇别,乾坤理《易经》中说:“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男女,即夫妇二人,是家庭中的两个核心支柱,夫妇二人各正其位是天地间的大道理。
夫妇有别,出自传统五伦关系(夫妇关系、父子关系、长幼关系、朋友关系、君臣关系),其中夫妇关系是五伦关系之始。
夫妇有别,说的是男人和女人,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巨大的差别,应该按照这个自然差别区分定位,这是天地之间的道理。
男为天,女为地,天地合,最有力男人要像天一样光明、阳刚,女人要像地一样宽厚、包容,夫妇合力即天地合力,是最有力的。
男主外,女主内,内外合,家道立男人比较女人更有力量,因此,主要向外创造事业,女人的慈爱和包容更多,主理协调好家内部的各种关系,男人和女人这样内外结合,家道的基础就立起来了。
主外和主内是同等重要的,没有内哪儿有外,没有外哪有内。
内有情,外有义,情与义,结合益在家庭内部事情上,要多讲感情,讲亲情;在家庭外部事情上,要讲道理,讲信义。
这样结合起来,对家庭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篇:夫妻道夫妻和,天地和,夫妻睦,乾坤睦在一个家庭中,只要夫妻和睦了,天地间就都和睦了。
夫妻怨,天地暗,夫妻斗,乾坤抖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夫妻之间互相怨,那全家都是昏暗的负能量状态,如果夫妻之间互相争斗,那全家都会动荡不安。
夫妻好,全家好,老少欢,人人安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好了,全家关系就都好了,老人和孩子们都很欢乐,家中人人都是安心的。
夫妻闹,全家糟,老少忧,天天愁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不好,那全家关系都会很糟糕的,老人和孩子们每天都会很忧愁,心也不会安。
第三篇:缘分道百年修,同船渡,千年修,共枕眠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夫妻缘,千万年,一生陪,终生伴夫妻之间的缘分,是千万年修来的大缘分。
一生互相陪伴,直至终生。
父母只能陪伴你十几年,孩子也只陪伴你十几年,而夫妻之间,互相陪伴几十年直至终生,所以这个人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伴侣。
夫妻和睦与教子之道读后感
夫妻和睦与教子之道读后感读完关于夫妻和睦与教子之道的文章后,我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突然对家庭关系有了新的感悟。
先说这夫妻和睦吧,以前我总觉得夫妻之间嘛,不就是搭伙过日子。
但看了文章才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
就像一场双人舞,两个人得配合默契。
文章里提到互相尊重是基石,这一点我超级认同。
我就见过有些夫妻,在外面给足对方面子,回家就开始互相数落,这哪行呢?夫妻之间要是互相尊重,那家里的氛围就像春天的花园,温暖又舒适。
而且包容也很重要,人无完人,谁还没个小毛病呢?要是整天揪着对方的小辫子不放,那这日子就跟在荆棘丛里走路似的,扎得慌。
说到这教子之道,我更是有一肚子话想说。
现在的孩子可不像咱们小时候,打一顿就听话了。
文章里强调的言传身教真是太对了。
我家邻居,天天让孩子看书学习,自己却抱着手机玩游戏。
孩子心里肯定想:“你都不看书,凭啥让我看?”这就像让孩子去摘星星,自己却在地上躺着。
还有,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
不是说啥都不管,而是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让孩子自由成长。
就像放风筝,线得在手里攥着,但风筝也要能在天上自由地飞。
要是把孩子管得死死的,就像把风筝的线缠在树上,孩子的天性都被扼杀了。
我觉得夫妻和睦和教子之道就像齿轮一样,互相影响。
夫妻和睦了,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里成长,就像小树苗在肥沃的土地里一样,茁壮成长。
要是夫妻整天吵架,孩子就像在暴风雨里的小花朵,东倒西歪的。
而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夫妻也要保持一致。
不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那孩子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了,就像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走。
这篇文章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照见了自己家庭里的很多问题,也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
我想我得好好把这些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我们家也变成一个幸福美满、孩子健康成长的小乐园。
夫妇和睦与教子之道读后感
夫妇和睦与教子之道读后感读了这篇关于夫妇和睦与教子之道的文章后,我就像被人在脑袋上敲了一下,突然有点开窍的感觉。
先说这夫妇和睦吧。
以前总觉得两口子过日子,不就是柴米油盐,吵吵闹闹很正常。
但是文章里讲得明白,夫妇和睦那可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就好比一栋房子的地基,地基要是不稳,这房子随时都有塌的危险。
你看那些整天吵得鸡飞狗跳的家庭,大人闹得心烦,小孩也跟着担惊受怕。
和睦的夫妇呢,家里就像有个温暖的小太阳,到处都亮堂堂的。
两个人互相理解、互相包容,那日子过得就跟蜜里调油似的。
丈夫能体谅妻子在家做家务带孩子的辛苦,妻子也能理解丈夫在外面打拼的压力。
两个人一起分担,一起分享,这家庭的氛围多好呀。
我就想到我隔壁邻居,两口子整天有说有笑的,每次从他们家门口过,都能感觉到那种幸福劲儿,原来是有这个道理在呢。
再说说这教子之道。
这可真是一门大学问。
以前我就觉得孩子嘛,吃饱穿暖,学习成绩好就行了。
看了文章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浅薄。
教育孩子可不是简单地把知识塞给他们,更重要的是教他们怎么做人。
就像种树一样,你得先把根给扶正了,这树才能长得又高又直。
比如说诚信吧,这就像树的根,如果孩子从小就学会撒谎骗人,那以后长大了,就像一棵歪脖子树,很难成为有用之才。
而且教育孩子还得有耐心,不能像我以前那样,孩子一犯错就大吼大叫的。
这就跟治水一样,堵不如疏。
你得好好跟孩子讲道理,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成长。
文章里还提到,夫妇和睦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是父母整天吵架,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心里肯定会有阴影的。
他们要么变得胆小懦弱,要么也学着父母的样子脾气暴躁。
相反,如果父母关系和谐,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成长,那他们的性格也会变得开朗、自信、善良。
这就像种在肥沃土壤里的花朵,自然就开得娇艳动人。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觉自己像是拿了一本家庭幸福的秘籍。
我得把这上面的道理好好用到生活里去,先和自己的另一半好好相处,然后再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的引申义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的引申义引言君子之道,是指有修养、有道德的人所应该追求和遵循的道路。
而“造端乎夫妇”的引申义则是指君子之道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君子之道如何在夫妇关系中发挥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夫妇关系来实践君子之道。
1. 君子之道与夫妇关系君子之道强调个人修养、自律和对他人的尊重。
在夫妇关系中,这种修养和尊重变得尤为重要。
一个合格的丈夫或妻子应该具备以下特质:•忠诚:夫妻间应相互忠诚,不仅指对感情的忠诚,更包括对家庭责任和承诺的忠诚。
只有通过相互信任和支持,夫妻才能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宽容:夫妻间需要相互宽容,理解对方的不足并包容彼此。
宽容不仅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也是培养和谐夫妻关系的重要因素。
•尊重:夫妻间应相互尊重,不仅指对对方意见和决定的尊重,也包括对彼此个人空间和隐私的尊重。
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夫妻关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理解。
2. 君子之道在夫妇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君子之道在夫妇关系中具体体现如下:2.1 和谐相处君子之道强调和谐相处,这在夫妇关系中非常重要。
夫妻间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并共同制定家庭规划和目标。
通过相互协作和支持,夫妻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2.2 共同成长君子之道注重个人修养和自我提升,在夫妇关系中也适用。
夫妻应该共同努力学习、成长,并互相鼓励支持对方追求梦想。
通过共同成长,夫妻可以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使夫妻关系更加坚固和稳定。
2.3 共同分担责任君子之道强调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在夫妇关系中,夫妻应该共同分担家庭责任和义务。
无论是经济负担还是家务劳动,夫妻应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承担起养育子女、照顾家庭的责任。
2.4 尊重个人空间君子之道强调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
在夫妇关系中,夫妻应给予对方足够的自由度和独立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和朋友圈子,夫妻间应相互理解并给予支持。
3. 夫妇关系对实践君子之道的意义夫妇关系是实践君子之道的重要途径。
五伦关系--夫妇有别.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伦 常 大 道
在的 道
朋 友 有 信
长 幼 有 序
夫 妇 有 别
君 臣 有 义
父 子 有 亲
五 伦 关 系
五伦关系 第三伦
夫妇有别
男是天,女是地
男主外,女主内
女人相夫教子 女子无才便是德
男女平等,各司其职。都做好自己 的本分,才是真正的平等。
二、夫妇有别—别在家庭的责任: 夫妇区别在于职责本分不一样。一 个家庭有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个是经 济面,要有经济来维持一个家庭;另 一个是精神面。我们说“男主外,女 主内。”——男正于外,女正于内, 天下归正矣。《养正遗规》
夫妇有别,别在职责、本分不同
夫:扶持——
扶持太太教育好孩子
扶持上一代,孝养父母
4、夫妻关系出状况处理: (1)反求诸己——自己错在哪里最 重要:自己做到好妈妈好妻子。
(2)各自责,天清地宁; 各相责, 天翻地覆。 (3)温柔,包容:一切法得成于忍。
5、夫妻间禁忌: 婆婆---老公---老婆
老公---老婆---孩子
出门走路 提物
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 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 阙。 丈夫若无德行,则无法引领妻子,妻子如果不 贤德,则无法事奉、辅佐丈夫。丈夫引领不了 妻子,就失去了威严,妻子辅佐不了丈夫,就 失去了道义。所以男子的教育固然重要,女子
《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乾父坤母,父为天,高明覆物;母为 地,厚德载物。这是自然次序,没有 高下之分。
男人靠者女人肩膀,女耕男织——别 扭。
家和万事兴
人生要懂得取舍,建立共识——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的引申义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的引申义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是一句出自《论语·八佾》的古文,意为"君子的道德修养体现在对夫妻关系的处理上"。
这句话的引
申义可以解读为,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可以通过他对待夫妻关系的态度和行为来展现。
夫妻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亲密、最有务实性的一种关系,是通过婚姻和家庭结合起来的。
在这一关系中,君子指的是有高尚品德的人,他们具有道德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和素质。
夫妻关系的和谐与稳定需要双方相互尊重、信任、支持和包容。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意味着,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在夫妻关系中展现出诚信、宽容、忍让、尊重和关爱等美好的品质。
具体来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可以理解为:
1.忠诚和信任:在婚姻关系中,君子应该对配偶保持忠诚,坚
守婚姻誓言,并建立互相信任的基础。
2.尊重和理解:君子应该尊重配偶的个性、价值观和需求,并
尽力去理解和支持对方,共同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3.宽容和包容:君子应该宽容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加以包容,
并为了维护夫妻关系的和谐而主动寻求解决和调整。
4.关爱和支持:君子应该表达对配偶的关爱、呵护和支持,激
励对方成长,并共同经营一个美满的家庭。
综上所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是强调一个人在夫妻关系中应该具备高尚品德和良好道德修养,并通过这种道德修养来维护和促进婚姻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最美家庭教子有方事迹简介(8篇)
最美家庭教子有方事迹简介(通用8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
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美家庭教子有方事迹简介(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美家庭教子有方事迹简介1户主小陈,家住襄山区欧洲镇小洲村二组,全家6口人。
这是一个祖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
小陈夫妇上有父母,下有儿女。
在这个家庭里,大家互敬互爱,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动商量配合,互相关心扶助,理解沟通,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这称得上是农村最美的家庭。
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谐而温馨。
社会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
他们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们是万家灯火中最平凡不过的那一盏,但他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努力创造自己的生活,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
他们的事迹也是平凡的。
一、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小陈夫妇家庭多年来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村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
生活当中,每当发生摩擦时,他们都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问题。
小陈长年从事厨师工作,方圆左右,十里八乡红白喜事都请他帮忙,他的厨师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妻子刘爱民既是小陈事业的好帮手,又是家庭主妇,把家庭照顾的细致入微。
长期以来,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只要丈夫有红白喜事活,她都积极配合,甘当配手,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更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一个具有优良的家风的家庭,家庭成员不自私、不狭隘、不懒散不怠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积极进取。
积聚正能量,释放正能量。
夫妇两人对上伺奉老人。
父母年近七旬,身体多病,不能干重活。
小陈夫妇对二老体贴入微,经常嘘寒问暖,从不在父母面前说一句狠话脏话,有病及时医治,有好吃的让着二老先吃。
特别是妻子刘爱民对公婆比对自己的亲爹娘还好,为二老洗衣做饭,端茶倒水样样都抢着干,是远近闻名的好媳妇。
小陈夫妇还十分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十分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始终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孩子的德育放在第一位,坚信只xx育教育好了,才有资格接受别的教育。
夫妇和睦与教子之道读后感
夫妇和睦与教子之道读后感哎,说到“夫妇和睦与教子之道”,这话题可真是深得我心,让人想好好聊聊。
你看啊,这夫妇和睦,简直就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夫妻之间要是相处融洽,整天笑眯眯的,家里那氛围,简直就是春天般温暖,花儿都开得格外鲜艳。
想想那些日子,爸妈整天形影不离,跟蜜里调油似的。
小时候,我就爱窝在他们中间,听他们聊家常,笑声连连。
那时候不懂,只觉得好玩,现在想想,这不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吗?父母以身作则,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如何去包容。
说到教子之道,那更是一门大学问。
爸妈从不打骂我们,总是用耐心和爱心来引导。
记得小时候,我调皮捣蛋,把家里弄得一团糟,心里还忐忑不安,生怕挨揍。
结果,爸妈只是轻轻拍拍我的头,笑着说:“孩子,调皮是天性,但要学会收拾,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小男子汉。
”那一刻,我心里暖洋洋的,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责任。
他们不仅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还鼓励我们多读书,多学习。
爸爸经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那时候不懂,只觉得爸爸说的都是对的,就拼命读书。
现在回想起来,爸爸的话真是金玉良言啊!读书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而且啊,爸妈还特别注重我们的身心健康。
他们总是鼓励我们多参加户外活动,多交朋友。
那时候,一到周末,爸妈就带着我们去公园、去郊游,让我们在大自然中放飞自我。
那种无忧无虑的感觉,至今都让我怀念。
最让我感动的是,爸妈总是尊重我们的想法和选择。
他们从不强迫我们去做不喜欢的事情,而是耐心地听我们倾诉,给我们建议。
记得有一次,我对画画特别感兴趣,但又怕耽误学习。
爸妈知道后,不仅没有反对,还鼓励我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们说:“只要你喜欢,就放手去做,我们会永远支持你。
”那一刻,我仿佛得到了全世界。
现在啊,我也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时刻铭记爸妈的教诲。
我尽量和老婆和睦相处,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也学着爸妈的样子,用耐心和爱心去引导他。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 參考百度網招頌恩4/9/14在世界各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最重视夫妇关系,最讲究男女相处之道。
东汉的才女班昭曾作《女诫》,说:“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诚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
”阴阳是中国思想的核心概念,夫妇是最直接、最常见的阴阳关系,所以夫妇之道不但是人伦之始,而且与天地同德,具有某种神圣的特征。
《中庸》说:“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三纲五常,夫妇乃是五常之首,一切的社会关系由此中产生,因此夫妇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因子。
《诗经》的第一篇,是讲男女情爱的《关雎》,一向被认为是儒家重视夫妇之道的证明。
所以《中庸》还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一切的大道理,要从夫妇之间开始。
如果连夫妻关系都处理不好,不能维持一个和睦稳定的家庭,经常“后院起火”,还谈什么大道,做什么事业呢!..............................................................招頌恩註:百度網的前輩所解釋只說到夫婦和洽之重要,卻沒有往下解釋下半句"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為此我只好狗尾績貂說幾句:孔夫子著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君子立志目標! 先是追求品德學問的格物致知,探求真理并實踐驗證,立身處世從家庭做起,就是<齊家>的功夫,這家是從小我的家庭,擴大成為一個社群/地區的人際關係(一個大的家或單元)樹立愛的榜樣.如此拓展下去. 就是民族/國家/ 國際的相處之理,都以誠信為本,博愛為根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像基督所吩咐"要愛人如已"> 能互諒互讓,坦誠相交, 如夫婦之愛,那能天下不太平! 到了最高境界便是孔子所說的<大同世界>的止於至善,那就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察乎天地"了.總之,一對夫婦樹立好榜樣,不單影響一時一地,更可能擴展到永遠!。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的引申义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的引申义(最新版)目录1.引言:介绍君子之道与夫妇的关系2.君子之道的含义3.夫妇关系的重要性4.君子之道在夫妇关系中的体现5.结论:夫妇关系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正文在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君子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追求,它关乎人的修养、道德、行为准则等各个方面。
而君子之道的实践,往往从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夫妇关系开始。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夫妇关系的引申义来探讨君子之道。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君子之道的含义。
君子之道,源于儒家思想,意指具有高尚品德、道德行为规范的人。
君子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都遵循道德原则,以诚信、仁爱、谦虚等品质为核心。
在古代中国社会,君子之道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和谐稳定的基石。
在探讨君子之道与夫妇关系的联系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夫妇关系的重要性。
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夫妇关系强调夫唱妇随、男尊女卑,但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被摒弃。
现代社会强调男女平等,夫妇关系更应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关系。
那么,君子之道如何在夫妇关系中体现呢?君子在夫妇关系中,应秉持诚信、仁爱、谦虚等品质,尊重对方的权益,关心对方的需求,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此外,君子还应勇于承担家庭责任,为家庭和谐、子女教育等方面付出努力。
通过这些行为,君子之道在夫妇关系中得以贯彻和体现。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夫妇关系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一个和谐的夫妇关系,有利于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和性格塑造具有积极的影响。
同时,夫妇双方在共同进步的过程中,也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能力,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君子之道与夫妇关系密切相关。
家教家风的文言文翻译
夫家教,乃一家之传,一家之范。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此乃家教之要也。
父慈,则子孝而家和睦;兄友,则弟恭而家兴旺;夫义,则妇顺而家昌盛。
是以古之圣贤,皆以教化为先,以身作则,教子成人。
家风者,一家之风气,一家之习俗。
风俗之正,则家道昌明;风俗之衰,则家道凋敝。
故家风之正,在于父母之德行,在于子女之品行。
父母之德行,乃家风之根;子女之品行,乃家风之枝。
根深则叶茂,枝繁则花艳。
父母之德行正,则子女之品行正;父母之德行不正,则子女之品行必败。
古有云:“教子婴孩,教妇初来。
”家教家风,自幼而始。
父母者,子女之师也。
子女之德行,父母之教也。
故父母之教,不可不慎也。
教子以孝悌,教女以贞顺,教之以礼义,教之以忠信,使子女知廉耻,守规矩,成仁义,立道德。
在家教家风之中,孝道为重。
孝者,敬亲也。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之命,婚姻之礼,不可违也。
父母之身,不可辱也。
父母之业,不可荒也。
孝子之事亲,无微不至,父母之欢,子女之责也。
兄弟之间,友爱为贵。
兄长者,长幼有序,尊卑有礼。
兄弟之情,犹如手足,不可分离。
兄弟之间,互相扶持,共度难关。
兄长以德行为先,弟以恭敬为重,家道方能和睦。
夫妇之间,义合为重。
夫者,家之主也,义在正道,礼在尊贤。
妇者,家之助也,顺从丈夫,勤俭持家。
夫妇之道,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家道方能兴旺。
家教家风,世代相传,不可毁也。
然世易时移,风俗日变。
今日之家教家风,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之需求。
父母之教,子女之学,皆应以仁义道德为本,以忠信礼智为纲,培养子女成为有用之才,为国为民,光宗耀祖。
总之,家教家风,乃一家之宝,一国之本。
教子成人,教女成家,教之以德,教之以礼,教之以忠信,教之以廉耻。
家之有教,如水之源,如木之本。
水源木本,方能长流不息,茂盛不衰。
愿我国家,家教家风,世代传承,永葆国脉昌盛,家道兴旺。
夫妻和睦与教子之道读后感
夫妻和睦与教子之道读后感读了关于夫妻和睦与教子之道的文章后,那可真是像在生活的迷雾里突然开了一盏明灯,一下子心里透亮了不少。
先说说夫妻和睦这事儿。
以前总觉得夫妻嘛,不就是搭伙过日子,两个人各忙各的,不吵架就行了。
但看了文章才明白,这和睦可大有学问。
就像一场双人舞,你得配合默契。
文章里提到互相尊重就像舞蹈的基本步,缺了这个,舞步就乱套了。
我就想到我邻居家那两口子,每次一说话就跟吃了炸药似的,互相呛声,根本不把对方当回事儿。
这家里整天乌烟瘴气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都变得小心翼翼的。
而那些和睦的夫妻呢,就像齿轮一样,虽然各自有棱有角,但磨合得恰到好处。
两个人懂得倾听对方的想法,哪怕是在一些小事上,像今天吃什么这种问题,都不会一个人独断专行。
再说到教子之道,这简直是一门比高等数学还难的学问。
以前我就觉得,孩子嘛,吃饱穿暖,学习成绩好就万事大吉了。
可是文章里告诉我,这教育孩子就像种一棵树,你得精心浇灌、修剪,还得考虑阳光雨露啥的。
比如说,要给孩子足够的爱,但又不能溺爱。
这就好比给树浇水,浇少了树会干死,浇多了树就泡烂根了。
我有个朋友,对孩子那叫一个溺爱,孩子要啥给啥,现在孩子都被惯得无法无天了,在学校里也是调皮捣蛋,根本不服管教。
还有啊,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不能孩子一遇到问题,家长就像超人一样冲上去解决。
这就像小鸟学飞,你老把它护在翅膀底下,它永远也飞不起来。
文章里这些道理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
我和我爱人虽然没什么大矛盾,但也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得调整策略了。
总的来说,夫妻和睦是家庭的基石,教子之道是家庭的未来走向。
只有夫妻之间恩恩爱爱,在教育孩子上达成一致,这个家才能像一艘平稳航行的船,朝着幸福的彼岸一路驶去。
以后啊,我就打算把这些道理都运用到生活里,让家庭生活变得更加美满,让孩子也能茁壮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不能让孩子长大了像歪脖子树一样,没个正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和谐是中国文化之根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是最难做的,因为涉及夫妻双方价值观的问题。
现在中国人是最可怜的,面临着中西方文化极大的冲撞。
有的母亲接受了西方教育思想,而父亲接受了中国的教育思想,或者有的父亲接受西方思想,而母亲却接受了中国的教育思想,那教育孩子时必然出现极大的冲突,孩子就变成了两个人战争的牺牲品。
我们能不能试着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这方面的力量呢?事实上,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沿用的是前苏联、美、英的教育模式。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国传统教育模式本身的探讨是缺乏的!中国古代的教育成果是毋庸置疑的,它已经非常完备,只是我们没有读懂古人的话。
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其实对家庭关系做了很好的定位。
在中国文化中讲到,我们修民、修身都是为了完成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
修身齐家,“家“指的就是家庭,看你修得到底如何,从你的家庭去检验。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家庭没有处理好,那么你的修身也不圆满。
如果家庭不好,孩子就会有问题;孩子有问题,你就没有完成你的完整人生。
所以,家庭和谐是中国文化之根。
家庭和谐了,社会都能和谐;家庭出问题了,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
中国文化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抓住了家庭,来做齐家教育。
为什么讲孝道?它讲的是“道“的层面。
中国文化把文化分为四个层面,道、法、术和技。
道下来是法,法下来是术,术下来才是技术的”技“。
很多人喜欢听课,听了很多的课,包括怎么让夫妻和睦,都想听到具体的方法,这个具体的方法其实是”术“的层面。
“道”,虽然一开始听的时候好像没有具体的方法,但是实际上把这些问题想透了。
如何拥有幸福的家庭,如何有好的儿女,如何有幸福美满的人生,方法就有了,所以孝道文化的推广真是迫在眉睫。
现在给大家讲的“夫妇和睦与教子之道”,这一课对每个人是有切身意义的,也是我们“孝道智慧课程”,里大家最爱听的一堂课。
第一讲婚姻是种修行离婚率飙升的背后“你离了吗?”近几年来人们寒暄时常提到这句“戏侃”,我有一个朋友聊天时说,他们公司十个有九个离了,这个情况很严重。
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离婚率是2%,即对夫妻里面有2对离婚,而当今的离婚率是20%,三十年翻了十倍!也就是说,100对夫妻里面有20对离婚。
在2011年的一季度,全国有46.5万对夫妻离婚,平均每天有5000对夫妻分手,离婚率高达14.6%,并且依然呈不断走高的趋势。
从过去的谈离婚色变,到70后纠结于离或不离,再到80后觉得离婚没啥大不了,中国人的婚姻观正在发生改变。
从年龄结构看,目前全国22岁到35岁人群已经成为离婚主力军,即70后、80后成为离婚高发人群。
我们这样的一个文明大国,一个最讲究家庭和谐,从古代就讲礼仪治国的民族,为什么现在的离婚率越来越高了呢?我们看看来自妇联各种看法:一是缺乏婚姻经营理念。
无论男女,多数都认为是对方的错。
实际上婚姻出现问题,大家都有责任。
二是缺乏沟通。
女性对夫妻关系的叙述很多是指责、愤怒等,可以看出很多妻子不太懂得和丈夫沟通,总是一味地指责对方。
三是有些家庭都是女人当一把手,男人有时候比较弱势,在外面工作一天,回来还得听老婆唠叨,不听吧,闹矛盾。
四是有的女士认为,婚姻这所以出现问题,主要就是自己不明白到底为什么结这个婚,结婚后丈夫所担当的责任是什么,怎么都是我付出,他一点都不付出。
总之,双方都计较这些东西,不够包容,没有搞清楚自己的位置,缺乏向“内”看的心态,都说对方的总理一,这样把小事变成大事,把大事就坏事。
80后年轻人的婚姻更是脆弱不堪,因数多数是独生子女,一是可以从父母那儿得到大量的亲情,对小家庭的感情没那么依恋,即使离婚也不“伤”;二是父母轻轻松松地提供了很多物质条件,自己的人生不用奋斗,也不缺少为小家庭创造未来的责任心。
70后夫妻往往要齐心协力去攻克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比如供房、供车、养孩子等,“夫妻同心,其利为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持夫妻关系。
而80后没有经涉人生中的任何阵痛,很多问题往往被父母代为解决了。
过早进入家庭平缓期,让年轻人失去了生活的激情,随之对婚姻也没了激情。
所以很多80后在婚后一至二年,生完孩子之后就离婚,甚至还在怀孕的时候就提出离婚,觉得反正大不了回父母家住,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另外,独生子女这一代跟父母关系大多处不好,与爱人也不会很好地相片,等有了孩子,跟孩子的相处也有问题,这些都是连带关系。
而我们只看到表面现象,看到的是我们不愿和父母在一起,看到的是我们的伴侣在婚前婚后判若两人,却不曾想过是我们不会与人相处,也不知道人生是需要磨炼的,而婚姻更是磨炼的道场,所以现在的年轻人,离婚率是越来越高。
“今天,还能相信爱情吗?”在网络上疯传的这句话,让人伤感,更让困惑。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接下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情”和“爱”的区别古人在婚姻上提倡“夫妇循礼”也叫“男女有别”。
而现代人追求什么呢?“爱情至上”。
可是你要问他爱情是什么,每个人都不知道,几乎都是昏头昏脑,答非所问。
“爱”和“情”是分开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点,总是把它们放在一起。
我们的痛苦在于把这两点当一个,就出问题了。
爱情激素“荷尔蒙”的作用从心理学上讲,一开始的强烈吸引只是爱情激素造成的反应。
这种爱情激素名叫“力比多”,也叫“荷尔蒙”,这种激素从生理周期上看,四个小时、四天、四个月,最长四年。
所以说,爱上一个人一般不会超过四年。
爱到最后没了,就成亲情了。
你一旦爱上了,会发现什么?怎么也无法用理智代替它,这个时候,其实不怨别人,是身体内的化学反应。
很多人是因为情欲才走到一起,那种狂热最多四年,四年之后发现没有原来的爱了,如果说还有情的话,那就变成了亲情,毕竟彼此成了生活中、家族里的一分子,和兄弟姐妹差不多了。
可当时那么爱,现在不爱了,你的爱去哪儿了?其实那是情欲反应,不是爱情反应,是我们糊涂了,错把情欲当爱情了,情欲和爱情是两回事。
在古人眼里,发生化学反应不等于真正爱上对方。
例如人到了五六十岁,很难再激动,你见过一个五六十岁的,能像十八九岁的人那么疯狂地爱一个人吗?即使爱上了,也是身份善好得不得了了,返老还童了。
大多数这个年龄的人,一个人生活是自得其静的。
崇尚“爱情至上”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现在的琼瑶剧、穿越剧、后宫剧,看得人一个个那么疯狂,结果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是找不到对象,就是婚姻出问题。
看的人不知道那些全是虚构的,怎么可能在真实生活中发生呢?剧中的男女主角都不食人间烟火,此人只应天上有,地上都没有啊!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维护爱情和婚姻。
爱情和婚姻不是靠身体的化学反应来维护的,靠的是双方的品德、责任感与亲情。
因此,一味期待爱情的狂热,就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哪有结了婚还一天到晚地狂热,可能吗?它最多只能维持四年,四年过后,没了!再想狂热,只能找一个新鲜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爱情至上”,就是努力婚外恋。
因为你信奉爱情至上,谁能刺激你,谁就是你喜欢的人,这其实是把肉欲与爱情等同了。
这是对人类德行、道行很可怕的诱惑,是引诱人们学坏、走向深渊的陷阱。
这个理论有没有意思啊?原来大家信奉了那么长时间的“爱情至上”,竟然是一种婚外恋的主张!古人提倡的夫妇循礼,是说“礼”在上,不是“情”在上。
夫妇只能循“礼”。
幸福在于掌握好“度”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工区,觉得幸福家庭在于两个人的相爱程度。
可他们却不知道,爱得深,则恨得切呀!凡是自私的爱,对两人的关系都是破坏性的。
爱得越深,对对方的控制力度就越大,以至于两个人谁都不能动了。
比如一方每天念叨“你到点回家,你到点回家…….”时间长了,发现彼此的自由空间没有了。
很多家庭恰恰是因为彼此太爱了而闹矛盾分手。
为会么?过了!中国文化讲的是“道”,“中道”——什么东西都不能过。
不能没有爱,也不能太爱,这就叫“循礼”。
它有一个度。
这个度掌握好了,就是“有礼”。
这个“礼”,就是刚刚好。
如果真想婚姻家庭稳固,它的一定是“夫妇循礼”。
古人一针见血。
真想拥有爱情、家庭和睦,应该回到“夫妇循礼”上。
所以我讲这个课没有哗众取宠,搞热闹,没有讲自私获得狂热的爱情,而是告诉你真正婚姻的实质——“夫妇循礼”。
男女身体结构差异男女身体结构的差异就是为了让男女情欲有度。
西方传过来的“爱情至上”,说放开了又怎么样,充分体验人生嘛,慢慢变成了“滥情至上”,给双方带来身体的疾病,这是人类严重的教训。
从男女的身体构造来说,上天造人是为了维护婚姻、稳固家庭。
女人的身体结构是可以接触很多男人的,可以重复很多次。
但医学发现,一个女人终生接触一个男人,她会对那个男人产生免疫力,一个女人只能对一个异性免疫。
如果异性接触多了,女人就没有免疫了,并且会有危害,叫“三精成一毒”。
为什么呢?男女的这种接触,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营养液,而女性身体的结构也是储存病菌的温床,加上营养的滋润,细菌就会繁殖,如果跟多个异性,就容易得妇科病。
而男性的特点是发泄后就没劲儿了。
而且,一旦把女人的欲望启动之后,女性的活力一出来,男人根本满足不了。
可见,老天造出男男女女,就是不让你胡来的。
所以说,男女身体结构不同,其实是让双方情欲有度,而非放纵。
爱情的三个阶段和婚姻的四个状态爱情有三个阶段:迷情、激情和亲情。
迷情是火热,激情是肉欲,最后到亲情,才能走向婚姻。
现在人所谓的爱情,一般都卡在迷情、激情,基本上不会有后面的婚姻,也就没有了第三阶段的亲情。
你问问那些结过婚的,现在跟爱人是不是亲情关系啊?回答大多是肯定的,很少再是情人关系了。
在没有结婚之前恋爱的时候,俩人是情人关系,你看那种狂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结婚以后,亲人关系才是实质。
婚姻的四个状态又是怎样的呢?陶醉、失望、凑合、和谐。
陶醉。
一开始会一惊一乍,终日幻想结婚以后,简直像进入天堂一样,这是没结婚之前的想象。
哎呀,这个男女绝对是我终身的依靠,能带给我幸福…..满脑子幻想,昏头了。
不昏头,一般不结婚。
失望。
结婚后基本都逃不过失望两个字,哎呀,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啊!有的人最后就分手了。
凑合。
不分手怎么办?凑合过吧。
你问问现在很多人,你的婚姻怎么样?凑合。
凑合来凑合去,一直凑合到生命结束。
还有七八十岁分手的,凑合得忍不住了,一天都耐不住了,七八十岁了还要离婚。
和谐。
婚姻顺有很高的智慧才能上升到第四个阶段,一般都到不了最后的阶段,基本都凑合过日子了。
所以婚姻是我们真正懂得了人生真谛的一种磨炼,是我们完善自心的一个道场,它是提升生命能量的一个最好的道场。
在这个道场里面,怎么把握住你的位置去获得能量的提升呢?能量的提升就是品德的提升。
换句话,你需要找的这个人,是为了让你补阴阳。
这个阴阳的补充,指的是品德的补充。
家庭完善,正是你品德完善的一个考试题。
你的家庭圆满不圆满,幸福不幸福,那就是分数。
婚姻有问题的,就是及格。
所以夫循礼,就是以这个”礼”来修”道”。
美满爱情与婚姻的五大秘诀物质、肉欲是人生过场中的风景,不是陪伴终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