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区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路径研究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路径研究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路径研究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

公园内保存着珍稀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地质景观,是国内外生态保护和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增加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公园的生态环境面临较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现状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环境最为原始和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拥有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包括近400 种陆生脊椎动物、2600 多种高山植物。

公园内森林覆盖率达到75%,是中国大陆水源涵养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

然而,中国西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已经给公园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目前,公园内的草原、湖泊和河流系统遭受了持续的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的开发,如湖泊干涸、河流淤积、生态系统失衡、盐碱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园的生态环境。

二、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现状为了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包括:1.加强环境监测与监督管理政府部门加强了对公园内森林、湖泊和河流等重要的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监督管理,制定了建立了长期环境监测体系,实行生态执法,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2.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保护公园内的珍稀野生动物和植物,政府部门在公园内划定一定面积的保护区,并通过开展生态教育和科普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生态补偿和生态修复政府部门进行乡村在土地扰动、生态遗失之后的生态补偿,将生态保护纳入土地开发、水资源管理、能源价格等行业全过程,将环境问题及时纳入经济发展和区域规划体系。

三、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路径的研究由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工作存在很大的挑战和难度,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可能存在的生态保护路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1.基于科技手段的生态保护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特别是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等方法,加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环境监测和信息收集,及时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江源地区潜在景观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

三江源地区潜在景观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

三江源地区潜在景观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尤其是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景观植物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识和重视。

而我国境内的三江源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域,该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景观植物资源。

因此,对三江源地区的景观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进行应用研究备受关注,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一、三江源地区概况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地势较高,气候极端。

三江源地区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被称为“世界上最后的净土”。

由于该地区的独特性和保护性,该地区拥有着很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其中大部分是国家保护动物和植物种类,如黑颈鹤、白鱀豚等。

同时,该地区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个高原湿地之一,拥有着广泛的景观价值,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三江源地区的潜在景观植物资源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重要区域,拥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这使得该地区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潜在的景观植物资源在三江源地区较为广泛,主要包括树木、花卉、灌木等。

1.树木三江源地区的树木数量占该地区植被的很大部分,主要是针叶树和阔叶树居多。

针叶树以青松、马尾松、云杉为主,这些树木通常生长在高寒地区,适应性强,能够承受苛刻的气候条件。

阔叶树则以榆树、杨树、枫树等为主,这些树木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与针叶树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2.花卉三江源地区的花卉资源同样十分丰富。

草本植物是花卉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紫堇、马兰、野玫瑰等。

这些草本植物在草地和河谷等地方广泛生长,成为了该地区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灌木除了树木和花卉之外,三江源地区的灌木资源也相当丰富。

灌木主要分布在荒漠地区、山坡和河谷缘等地,在这些地方它们形成了自然屏障,保护了当地环境和地质结构。

灌木种类较多,主要包括石楠、刺柏、柴胡等。

三、三江源地区景观植物资源的应用1.生态环境保护植物是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区域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江源社会实践报告

三江源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我们一行人于2021年暑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目的1.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

2. 调查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 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机遇。

4. 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实践内容(一)实地考察1. 生态环境考察:我们深入三江源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湿地、草原等地,通过实地观察、拍照、采样等方式,了解当地植被覆盖情况、水资源状况、野生动物分布等生态环境指标。

2. 居民生活考察:我们走访了当地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收入来源、生活方式等,以及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态度。

(二)座谈交流1. 与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座谈:了解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效,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 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座谈:了解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资金投入、项目实施等情况。

(三)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态度、需求等。

四、实践成果(一)生态环境现状1. 植被覆盖情况:三江源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较好,但局部地区仍存在退化现象。

2. 水资源状况:三江源地区水资源丰富,但部分河流水质受到污染。

3. 野生动物分布: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但部分物种数量减少。

(二)居民生活状况1. 收入来源:当地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畜牧业、采集业和外出务工。

2. 生活方式:当地居民生活方式较为简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强。

(三)生态环境保护挑战与机遇1. 挑战: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2. 机遇: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江源地区人地关系调查与分析

三江源地区人地关系调查与分析

题目:三江源地区人地关系调查与分析小组成员:阚欣玥闫雪徐亚丹李函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指导教师:李静芝2016年5月1.研究意义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我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

然而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气候条件演变的共同作用下,使得这一地区的生态日渐恶化、人地关系矛盾日渐突出,如何使这片曾经的“生态净土”得以保护和恢复已成为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针对三江源地区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以及社会发展条件,对于这一地区的人地关系演变、人地矛盾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协调和解决人地关系矛盾的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2.研究对象三江源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人地关系矛盾的主要原因以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3.研究内容3.1三江源的概况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被誉为“中华水塔”。

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黄南、海南藏族自治州的21个县市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0县1乡总面积的97%。

现有人口55.4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图1三江源地理位置图3.2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1)1950年前后三江源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密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

60年前,甘达村的草场上草长得很高,草地上水源非常充沛,漫山遍野都是绿色的,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没有受到威胁,也不会发生牲畜饿死的现象,3岁的母牛或母羊就可以产仔。

牧民住得很分散,每家每户各自保护好自己的草场,没有人去挖或去破坏。

三江源保护工作总结

三江源保护工作总结

三江源保护工作总结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三大源头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生态
保护区。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三江源地区的保护力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植被恢
复和水土保持工程,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的保育能力。

同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促进了生态平衡的恢复,保护了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

其次,三江源地区的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

政府部门建立了完善的
监测体系,对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同时,加强了对污染源的治理和管理,有效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保障了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再次,三江源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政府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环
保宣传活动,提高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促进了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

同时,加强了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总的来说,三江源地区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三江源地区的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监测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守护好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让三江源地区的美丽和纯净永远保留下去。

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

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

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引言:三江源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三大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的水塔”。

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水资源也受到持续威胁。

本文将对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水资源保护对策。

一、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 雨量和气温变化根据长期气象观测数据显示,三江源地区降雨模式出现了变化。

降雨量总体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降雨过程更为集中,导致水文过程出现异常。

同时,气温也呈现年均上升的趋势,这可能加剧了冰川融化和冻土退化的问题。

2. 水资源情况三江源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水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的快速增长导致水资源供需失衡。

此外,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也对水资源产生了负面影响。

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江源地区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拥有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动物。

然而,过度放牧、非法砍伐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

部分物种数量锐减,甚至已经灭绝,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

二、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1. 加强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鼓励居民、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2. 建立水资源管理机制建立全面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包括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制定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政策法规,加强对重点水域的监管和保护。

此外,加强对水资源的跨界合作与管理,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的有效协调。

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力度,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在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等各个领域推行节水措施,减少浪费。

改善农田灌溉方式,推广节水农业技术,优化工业用水结构,提高利用效率。

4. 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强对三江源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青海三江源区调研报告

青海三江源区调研报告

青海三江源区调研报告调研单位:设计公司(2009年8月)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

近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三江源区的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均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源头区产水量下降等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等三大流域的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为了解三江源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水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等情况,进一步做好青海三江源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2009年7月17日~8月7日,青海三江源区水资源规划项目组一行4人对三江源区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三江源区基本情况(一)地形地貌三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m~6564m,地理位臵为北纬31°31'~36°15',东经89°21'~102°17'。

海拔4000m~5800m的高山是地貌的主要骨架,主要山脉为东昆仑山及其支脉阿尼玛卿山、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山脉,其中巴颜喀拉山构成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三江源区中西部和北部呈山原状,起伏不大、切割不深,多宽阔而平坦的滩地,地势平缓、冰期较长、排水不畅,形成了大面积沼泽;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地带,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多在1000m以上,地势陡峭,坡度多在30°以上。

(二)水文气象三江源区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

冷季为青藏冷高压控制,长达7个月,热量低、降水少、风沙大;暖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产生热气压,水汽丰富、降水量多。

由于海拔高,绝大部分地区空气稀薄,植物生长期短,无绝对无霜期。

年平均气温为-5.6℃~3.8℃,极端最高气温28℃,极端最低气温-48℃;年平均降水量413.4mm(其中黄河流域部分降水量428.3mm,长江流域部分降水量384.7mm,澜沧江流域部分降水量494mm),6月~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年蒸发量在730mm~1700mm之间。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三江源雪域文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三江源雪域文化)

暑期社会实践——三江源雪域文化调查xx学院 xx(姓名) xxx(学号)摘要:经过20多个小时的漫漫旅程,我们到达了青海省。

在三下乡活动开展的这段时间,我们去过青海省的部分地方,通过实实在在地亲身感受、访问游客、实地调查等方法,我们对当地的饮食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地域文化,有了一定地深刻的认识。

将家乡的风俗民风与大青海相比,我对这个的雪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的记忆并且感触颇深。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青海的部分文化内涵,也欣赏了青海独一无二的美丽,真的令人流连忘返。

关键词:饮食宗教地域自然风景7月12日早上,我醒很多次,害怕自己错过了和小伙伴们的集合时间。

早上8点40我就到了成都北站,但是集合时间是11点,我就默默地等了两个小时。

团队集合后,大家就坐上了11点50从成都开往西宁的火车。

青海有着“世界屋脊”的美称。

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江河源头”、“中华水塔”。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

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坐在火车上,我满满的都是对接下来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的期待,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

我怀着对三下乡活动的期待,对想象中的大青海的期待,以及在火车上青海人民介绍的他们眼中的青海的期待,就度过了接下来的25个小时。

13号下午1点多,我们就到了西宁站。

接下来我们去到了早已预定好的青旅。

青旅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味道,屋檐和座椅都是木制品,座椅都铺上了颜色迥异的类似毛毯之类的物品,墙上挂着羊头,吉他等,它给人一种文艺范的感觉,各处都是一幅画——这是我对青旅的第一印象。

青旅风格异域,而且住在这里的朋友来自五湖四海。

晚上,大家一起做游戏,很快乐,氛围也好,而且也能了解到其他地方的风俗和文化,也能增强自己与人交流的能力,虽然第一次接触青旅,虽然大家都是陌生人,但却能像认识很久的朋友一样畅所欲言,真的很喜欢这种感觉,喜欢在青旅的住宿时光。

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变化及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变化及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变化及经济与生态互动进步模式探究一、引言三江源地区是中国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

然而,随着经济快速进步和人类活动的增加,该地区生态脆弱性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分析,以及经济与生态互动进步模式的探究,旨在为地区的可持续进步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分析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三江源地区的影响颇为明显。

气温提高导致冰川融化加速,水源供应受到恐吓。

同时,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如干旱、洪涝等,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植被缩减:过度的放牧和森林砍伐导致植被遮盖度下降。

这不仅使土壤脆弱,也严峻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

植被缩减使得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水质恶化,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

3. 生物多样性丢失: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三江源地区的野生动物数量不息缩减,部分物种甚至濒临灭亡。

生态系统的失衡使得当地生态功能受到了严峻破坏,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损失。

三、经济与生态互动进步模式探究1. 生态修复与保卫:为了减缓生态脆弱性的变化,三江源地区需要加大生态修复与保卫的力度。

这包括加强草地保卫,增进植被恢复,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自然保卫区的管理等。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卫,可以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反抗力。

2. 水资源管理: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对于当地生态系统以及下游地区的经济进步至关重要。

因此,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管理,推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对于增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 生态旅游进步:三江源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奇特的生态环境,因此进步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进步与生态保卫相结合。

通过引导游客合理参与和尊重自然环境,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4. 能源结构调整:在能源领域,三江源地区应该实行可持续的能源开发和利用方式,缩减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靠,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

三江源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三江源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三江源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汇报人: 2023-12-19
目录
• 三江源地区环境现状 • 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 三江源地区环境保护措施与政
策建议 • 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治理成效
与展望
01
三江源地区环境现状
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地理位置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 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
人为因素影响
不合理的资源开发
过度开采水资源、乱砍滥伐、无序放牧等行为导 致植被破坏和土地退化。
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等污染源对水源和土 壤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环境质量。
非法捕猎
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 平衡造成严重影响。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气温上升
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三江源地区气温持 续上升,冰川融化、冻土解冻,影响 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源供给。
护,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03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工
作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
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恢复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 湿地生态功能。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
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野生动 物等行为,维护生物多样性。
推进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 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共同推进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 工作,提高全球生态保护水平。

2018年大学生绿色营三江源调研活动总结

2018年大学生绿色营三江源调研活动总结

2018年大学生绿色营三江源调研活动总结一转眼十一天的营期走到了尾声,人在毕营仪式里,记忆却仿佛还停留在奔向青海的卧铺火车上面,啃着面包喝着八宝粥,望着窗外发呆,脑海中想象描绘着无数种在绿色营的生活。

时间过得飞快,总觉得还没有好好品味,全国营就已经轰轰烈烈地结束了,只余回味悠长,总得写点什么来记录一下心中所感。

壮丽高山,辽阔草原此次三江源之行,满足了我对于高原的所有想象,汽车沿着向天边延伸的柏油路行驶,一望无际的草原平铺在公路两边,覆盖了连绵的群山,远处是与群山相连的蓝天,天空中点缀着白云,草地上散布着牛羊,真正是所谓“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景象。

在城市中禁锢太久,这样的新鲜空气让我感觉像瞬间活过来一般,整个人都舒畅了——这是我初到巴干乡时的印象。

围绕着“生态旅游”这个主题,我们渐渐深入了解参观了巴干乡的一些特色景观。

先是尕朵觉悟雪山,作为四大神山之一的尕朵觉悟神山,拥有大家、中家、小家三条转山线路,在当地藏族向导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大家和小家两条线路,自然风光是不必说的,依旧是壮丽的群山和蓝得澄澈的天空,还有营友中的观鸟大佬和植物大佬一路带我们看各种飞禽和高原特有的花花草草。

尽管这样下来,我还是基本没有记住什么界门纲目科属种,只是记下了关于尕朵觉悟的许多传说,智勇双全又脾气暴躁的尕朵觉悟,野心勃勃想要造反而被砍下一条大腿的舅舅,以尕朵觉悟为中心,每一座大山都有自己的故事,他的妻子、兄弟、孩子乃至神医、铸剑师和裁缝,都是藏民口中最传奇的神话。

接下来是通天河谷,如果说尕朵觉悟神山还是以藏族的民族文化为重,那么通天河谷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动植物资源的富集地。

通天河谷有着众多的动植物资源,我们分成三组分别进行了鸟类、植物和昆虫资源的寻觅导赏。

跟着当地的向导小哥认识了许多藏地特有的植物,并且只能叫出他们的藏语名字,以前藏民用来做扫帚的久马,叶子放在酸奶上有助于形成奶皮的加切,掐下花朵一挤就可以发出尖锐声音的欧巴买多等等(名字都是由向导的音译而来)。

三江源生态现状分析

三江源生态现状分析
1 人 类 活动 加 速 和 促 进 对 生 态环 境 退 化 的影 响 。 早 期 的畜 牧 、 在 业生产和发展 中受到盲 目追求牲畜存栏数错误思想 的影响 , 天然草 地 的超 载 放 牧 现 象 十 分 严 重 ,尤 其 是 7 _ 8 o一 0年 代 之 间 的 大面 积 和 大范围的天然草地过度利 用 , 使草地 牧草生机 大大减 弱 , 被覆盖 植 度 降低 , 杂毒 草 孳 生 , 表 侵 蚀 和 鼠害 大 面 积 发 生 , 直 接 影响 天 然 地 都 草地退化 , 引发 出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 问题。 2 人 为生产生活活动直接对植被和草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 、 导致 区域生态环境 退化和 问题不断产生。多年来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经 济 结 构 的 多 元化 , 资 源 的需 求 日趋 增 大 , 经 济 利 益 的驱 动 下 , 对 在 资源 的不合理 开发利用 ,尤其是 以破 坏生态 环境 为代价 的开发 活 动, 导致 了生态环 境问题进 一步发展和扩大。 3 一 些地 区 生 态环 境保 护意识 不强 , 发 、 护 , 、 重开 轻保 重建设 、 维 轻 护, 对资源采取掠夺式 、 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 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4 生 态环 境 保 护 对 策 方案 的技 术 尚不 成 熟 , 且 对 保 护 对 策 方 、 并 案的监督 力度不够 , 导致一些部 门和 单位 监管薄弱 , 执法不严 , 管理 不力 , 致使许多本来 生态保 护较 好的区域 遭到破坏 , 而且屡禁不止 ,


四 季及 年 平 均 气 温普 遍 升 高 。年 平均 气温 的升 幅 , 自南 向北 、 由西 向 曾 经 水 草 丰 美 , 狐 狸 、 、 羊 等野 生动 物 以及 众 多 鸟 类 的 乐 园 , 是 狼 黄 东 、 海拔 高度 的 降低 而增 大 。三 江源 地 区 的 各组 成 单 元 一 黄 河 源 时至今 日, 随 它们数量锐减 , 很多甚至 已经绝迹。源年平均气温上升的速率分别为每 1 O年 03 .2摄 氏度度、 .4摄 氏度和 O2 02 .8摄 氏度。其中 , 黄河源区是整个 三江源地区气温升 幅最 大的区域 , 中以青海省黄南藏族 自治州泽 其 库县增幅最 大, 其温度上升的速率达到每 1 0 2 0年 . 摄氏宦。三江源地 4 区年 平 均 气 温 的升 高 , 由 全 球 气候 暖 干 化 的 自然 因素 为 主 、 类 是 人 活动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 室效应加剧的原 因为辅造成的。 2 冰 川 退缩 、 地退 化 、 地 荒漠 化现 象严 重 。 川 水 是 三 江 源 、 湿 土 冰 地 区的 主 要 补 给 水 源 , 冰川在 急剧退 化 , 1 9 1 9 但 仅 9 3— 9 5年两 年 因表 面减 薄和 末端退缩 , 导 致 冰 川 下 流 水 量 减 少 7亿 立 方 以 上 , 后 情 就 其 况还在 发展 。冻土也在继续退化, 现在比九十年代减少了 1 成约 1 6万

三江源区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报告简本

三江源区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报告简本

三江源区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成果简介1 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省境内,因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发源地而得名,总面积31.8万平方公里。

三江源区地处西部的中心地带,是影响西部发展的特殊地区。

注重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保护青藏高原冰融区原貌,保护三江源头的生态环境,保护高原湿地和特有的生物种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将会大大减缓高原生态环境恶化,控制大面积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不仅对保护全球仅有的世界“第三极”景观以及全球气候与地质变化、变迁的典型区域起重要作用,同时,对江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对相关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一大战略任务,不仅将为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也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及东南亚地区各国人民的生存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保证。

三江源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一笔宝贵自然遗产,三江源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和工程建设都将导致环境的严重恶化,对三江源生态环境造成连锁型的深远影响,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是三江源区一切工程等人为活动以及公路建设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江源区需要建设大量的公路,三江源区自然生态条件恶劣,自然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极难恢复。

公路作为一种线型构造物,长达数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需修建桥梁、涵洞、填筑路基、开挖路堑、取砂等,难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使局部地形受到人为活动的改变,这样将会形成许许多多的区域小气候,从而改变动、植物的生存条件,这将直接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势必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造成连锁型反应。

因此,如何做好三江源区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交通部科技部门的重视。

为此,交通部下达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三江源区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旨在研究西部大开发中公路建设对三江源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江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三江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三江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一、背景介绍三江源位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也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水塔。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种种威胁和挑战。

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水资源匮乏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冰雪融水和降水,随着气候变化,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水资源供应不稳定,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地形陡峭,植被覆盖率低,加上人类过度开发和放牧,导致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生态系统恶化。

3. 物种多样性丧失三江源地区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堂,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等原因,很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4. 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加剧了三江源地区的干旱、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5. 污染问题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人类活动导致了三江源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三、对策建议1.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采取措施保护冰川和湖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确保供水安全。

2. 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加大植被恢复力度,修复水土流失区域,改善生态系统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恢复。

3. 严禁非法捕猎乱捕乱杀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加大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力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物种多样性。

4. 减少碳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当地的应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5. 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不受污染。

四、结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希望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的分析,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共同为保护中国珍贵的生态资源而努力奋斗。

浅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引言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资源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湿地。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本文旨在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进行浅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对策以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现状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该地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湿地、无污染的湿地草甸、大面积的湿地和森林植被等。

然而,长期以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随着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被过度开发。

这不仅导致湿地退化和水位下降,还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水污染问题:农业和工业活动导致了大量的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进入水体,引发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不仅危害了水生生物的生存,也对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3.生态失衡: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和过度开发等人为活动导致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失衡。

土地退化、草原退化和野生动物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三、存在问题在分析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后,可以看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由于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许多物种已经濒临灭绝。

3.水资源短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水资源有限,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四、对策为了解决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1.加强保护意识:加强公众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知,提高保护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江源生态脆弱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三江源生态脆弱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 会 上 确 认 的概 念 , 是 指 相 邻 生 态 系 统 之 间 的 过 渡 带 ,具 有 一 组 为 相 邻 生 态 系统 之 间 作 用 的 力 、 空 间 和 时 间 的 含 义 。 作 为 生
态脆 弱 区 的 三 江 源 地 区 生 态 环 境 的 恶 化 将 导 致 长 江 中 下 游 广 大
趋势 。
2 水 土 流 失 日趋 严 重 .
三 江 源 区 是 全 国 最 严 重 的 土 壤 风 蚀 、水 蚀 、冻融 地 区之 一 ,
受危害面积达 1 7 0 5万 h , m 占三江源区总面积 的 3%。其 中极 4
强 度 ,强 度 和 中 度 侵 蚀 面 积 达 6 9万 hm 5 。黄 河 流 域 水 土 流 失
三江 源生态脆弱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 究
李 莉 ( I 贵州财经 学院 ,贵州 贵 阳 5 0 0 ) 5 0 4
摘要 :近年来 ,西部经济在 国家 的大力扶持与政策指 引下 ,实现 了质 的飞跃 ,人 民生活水平也得到 了很大提高。但 西 部生态脆 弱区的生态环境状态并不 容乐观 ,尤其是大 江大河发源地 的生态保护 更为重要。本文 以三江源为研 究对 象,全 面分析 了三江源地 区的生态现状 ,针对 其重要 的区位 意义 ,提 出了先保 护、再适度发展 的观点 ,并就保 护与发展提 出了
地 区 旱 涝 灾 害 频 繁 、工 农 业 生 产 受 到 严 重 制 约 ,并 已 直 接 威 胁 到 了长 江 、黄 河 流 域 、乃 至 东南 亚诸 国 的 生 态 安全 。 所 以 , 对 以 三 江 源 为 例 的 西 部 生 态 脆 弱 区保 护 发 展 问题 及 对 策 研 究 , 对
三江 源地 区面积 按流域 分为 :黄河 源区 面积 4O . 5万 k , 占 致 。严 重 地 区 有 效 鼠 洞 密 度 高 达 13 m 3 4个 / hm ,鼠兔 密 度 高 达

关于我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三江源国家工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三江源国家工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三江源国家公I 张杰*****贾乃吉槨杨仕福*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

***作者单位:青海省人民检察院。

服务保障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是服从服务大 局、彰显检察担当的重要体现。

为全面掌握服务保 障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情况,进一步提升服 务保障水平,更好地服务保障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通过现场座谈、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统计分析 等形式,对全省检察机关特别是国家公园核心区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情况进行 了专题调研。

一、三江源国家公园概况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岀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 设的重要内容。

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是我国第一 个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体 制试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2016年3月10 H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在 超过12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区开展全新体制 的国家公园试点,努力为改'九龙治水’,实现'两个统一行使'闯出一条路子,体现了改革和担当精神。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青海视察工作, 再次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 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 大责任,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决守住生态底线,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17年6月,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法治保 障。

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三江源国家2019•第 1 期9喝j帶QingHai z s ---------—-----Procuratorial 冃海检察Bimonthly公园总体规划》,明确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2035年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为生态保护的典范,中国国家公园的典范。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调研报告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调研报告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调研报告摘要总结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林业项目青海省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把发展林业,改善生态作为环境建设的主体,从特殊的地理位置出发,打“三江源”品牌,从建设保护着手,推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亮点,走大项目带动林业大发展的路子,实行“保、治、退、管”齐头并进,突出“封、护、育、造”综合治理[2],共完成造林30.93万hm2,投入资金13.8亿元,为1990~1992年的2.8倍,林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使全省林业生态建设步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 500~4 800m,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位于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行政区域涉及玉树、果洛、海南、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km2,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 [1]。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是当前玉树藏族自治州林业工作的首要任务。

通过工程建设,全省有19万农牧户、90多万人受益,户均获补助粮1 568kg,补助金235元;共完成198.33万hm2天然林保护,人工造林0.4万hm2,人工模拟飞播造林7.4万hm2,封山育林1.6万hm2。

1总体评价(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高度重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

一是各级林业部门及时成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林业组,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强有力的工程管理队伍,从而衔接、理顺了业务职能,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是各级林业部门把学习贯彻省政府“八个管理办法”作为实施好“总体规划”的基础和前提,为顺利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奠定了基础[3]。

关于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桑杰
【期刊名称】《攀登(汉文版)》
【年(卷),期】2012(031)005
【摘要】2011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建立后,青海省认真领会国家政策,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成立工作机构,认真开展多项工作.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局部改善,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建立,成为加快青海省特别是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全省上下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推动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区域发展实现新突破.
【总页数】3页(P1-3)
【作者】桑杰
【作者单位】青海省人大常委会,青海西宁8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确定
2.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3.创建国家级“四川西北国家生态保护与
生态经济发展综合试验区”的研究——基于“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建立及四川西北地区沙化治理的调研分析4.创建国家级“四川西北国家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综合试验区”的研究——基于“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建立及四川西北地区沙化治理的调研分析5.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三江源区调研报告调研单位:设计公司(2009年8月)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

近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三江源区的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均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源头区产水量下降等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等三大流域的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为了解三江源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水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等情况,进一步做好青海三江源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2009年7月17日~8月7日,青海三江源区水资源规划项目组一行4人对三江源区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三江源区基本情况(一)地形地貌三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m~6564m,地理位臵为北纬31°31'~36°15',东经89°21'~102°17'。

海拔4000m~5800m的高山是地貌的主要骨架,主要山脉为东昆仑山及其支脉阿尼玛卿山、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山脉,其中巴颜喀拉山构成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三江源区中西部和北部呈山原状,起伏不大、切割不深,多宽阔而平坦的滩地,地势平缓、冰期较长、排水不畅,形成了大面积沼泽;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地带,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多在1000m以上,地势陡峭,坡度多在30°以上。

(二)水文气象三江源区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

冷季为青藏冷高压控制,长达7个月,热量低、降水少、风沙大;暖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产生热气压,水汽丰富、降水量多。

由于海拔高,绝大部分地区空气稀薄,植物生长期短,无绝对无霜期。

年平均气温为-5.6℃~3.8℃,极端最高气温28℃,极端最低气温-48℃;年平均降水量413.4mm(其中黄河流域部分降水量428.3mm,长江流域部分降水量384.7mm,澜沧江流域部分降水量494mm),6月~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年蒸发量在730mm~1700mm之间。

年日照时数为2300h~2900h,沙暴日数一般19天左右,最多达40天(曲麻莱)。

三江源区地表水资源量约425亿m3,其中黄河流域为137亿m3,占三江源地表水资源量的32%;长江流域179亿m3,占三江源区42%;澜沧江流域为109亿m3,占三江源区26%。

(三)河流水系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湿地面积达7.33万km2,占源区总面积的24.6%。

三江源区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约180条。

三江源区还是一个多湖泊地区,有大小湖泊近16500余个,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头段,湖面面积在0.5km2以上的有188个,总面积0.51万km2,其中扎陵湖、鄂陵湖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两个淡水湖,具有巨大的调节水量功能。

三江源区环境严酷,沼泽类型独特,在黄河源,长江的沱沱河、楚玛尔河、当曲河三源头,澜沧江河源都有大片沼泽发育,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沼泽分布区,总面积达6.66万km2。

三江源区内雪山、冰川约2400km2,冰川资源蕴藏量达2000亿m3,现代冰川均属大陆性山地冰川;三江源区地下水资源也比较丰富。

(四)土壤植被三江源区地域辽阔,由于受地质运动的影响,海拔差异很大,并且高海拔山地多,相对高差大,从而形成了明显的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随着海拔由高到低,土壤类型依次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和山地森林土,其中以高山草甸土为主,沼泽化草甸土也较为普遍,冻土层极为发育。

三江源区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草原、沼泽及水生植被、垫状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个植被类型。

(五)野生动物三江源区野生动物区系属古北界青藏区“青海藏南亚区”,可分为寒温带动物区系和高原高寒动物区系。

动物分布型属“高地型”,以青藏类为主,并有少量中亚型以及广布种分布。

据调查,区内有兽类8目20科85种,鸟类16目41科237种(含亚种为263种),两栖爬行类7目13科48种。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藏羚、野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等53种。

另外,还有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斑头雁、赤麻鸭等32种。

(六)经济社会概况三江源区涉及玉树、果洛、黄南、海南、海西五个藏族自治州的17个县(市),土地面积约为29.5万km2。

三江源区地广人稀,据2007年统计资料,区内总人口为69万人(其中,牧业人口42万人,占总人口的60.8%),民族构成以藏族为主,占90%左右,其他为汉、回、撒拉、蒙古族等民族。

三江源区经济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0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43.73亿元(其中,农牧业产值24.61亿元,占总产值的56.3%),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元。

三江源区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经济欠发达,交通状况比较落后。

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公路建设有了较大改善,已经形成由宁果公路、214国道、109国道等主干公路与各县及部分乡间公路形成的公路网。

青海省三江源区地处偏僻、地广人稀,通讯网络建设非常困难。

目前,各县城都已建立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安装了程控电话,形成了邮电通讯网络。

但广大乡村,除主干公路沿线外大部分因牧民居住分散,通讯设施严重不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遏制三江源区特有的“高、干、寒”等自然条件决定了当地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较低。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对大自然的需求与日俱增,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趋加剧,导致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一是过度放牧引起草地严重退化,据调查,三江源区90%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7%的草地已经退化到不能利用的程度;二是乱垦滥挖导致森林与草地植被的破坏而引起土地荒漠化,现有沙漠化土地面积已占该区土地面积的12%。

草场退化和荒漠化大大降低草场生产能力,威胁源区人民生存环境。

随着治理力度的加大,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有所缓解,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控制。

(二)水源涵养能力下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导致源区水源涵养能力降低。

(三)源头区产水量减少源头区产水量和向下游输送水量明显减少。

特别是黄河上游多年出现枯水,源头的鄂陵湖和扎陵湖水位下降了近2m,两湖间发生断流。

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1950年~1989年平均年径流量212.4亿m3,1990年~2001年只有171亿m3,较前期减少了约20%。

黄河源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量、径流量及径流系数均呈逐步减小的趋势,降水量减少较小,而径流系数、径流量减少较大。

源区产水量减少不仅制约了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且由于向下游输送水量减少,从而影响到流域中下游地区。

(四)水文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能力较低由于该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和长期投入不足,使水文水资源监测和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严重滞后,不能及时掌握源区水资源、生态环境及水环境变化情况。

水文站、雨量站数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监测主要依托地面气象观测站、专业(牧业)气象观测站等,且站点非常稀少,难以满足当地水文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的需要。

(五)缺乏统一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规划三江源区尚未开展过针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规划,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缺乏统筹安排,没有形成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三、措施及建议(一)积极推进《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三江源区严峻的形势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青海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5月批准建立了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5年2月国务院审议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部分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陆续得到实施。

规划2004年~2010年投资75.1亿元,使保护区草地退化、沙化得到治理和恢复,草地覆盖度提高20%~40%,减少流失泥沙1823.17万t,并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然而,到本次调研时为止,共计下达经费29.7亿元;在规划期剩余约20%的时间里,还有约60%的经费没有下达。

建议积极推进规划措施和经费的落实,以期达到预期的生态效果,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促进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三江源区水源涵养能力(1)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草)、围栏封育:通过对退化严重的草原实施退牧还草,对退化程度较轻的草地围栏,实行轮牧,防止过牧,实施舍饲、半舍饲,依靠其自然修复能力,恢复植被。

(2)沙化草地治理:采取禁牧休牧、补播施肥、灭除毒杂草、半人工种草等措施,治理沙化草地。

(3)生态移民工程:对草畜矛盾和林牧矛盾突出地区,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在限制牲畜数量发展的同时,对超载严重并具备移民条件的地区,要加大移民移畜力度,减轻对当地资源及环境的压力。

(4)重点湿地保护:根据各湿地的重要性和典型性,选择河流、高原湖泊、沼泽和冰川雪山等主要湿地类型进行保护。

(5)水土保持:根据三江源区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经济社会条件,进行水土流失分区治理。

(6)牧区能源建设: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小型水电等“以电代薪”工程,通过农牧区电网建设,解决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以减少广大群众对传统薪柴能源的依赖,有效保护草地和灌木丛等原生植被。

(三)提升水文、生态监测能力,促进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1)水文水资源监测根据三江源区气候、水文特征、下垫面和自然地理条件,考虑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等方面的监测需要,确定监测任务,借鉴现有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建设的成熟经验和先进技术,加强三江源区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建设,提升监测能力,提高服务水资源保护利用和生态环境修复的水平。

(2)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监测依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根据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特点,建设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生及态环境监测体系,为保持水土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

(四)尽快展开三江源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中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5.23万km2,仅占三江源区面积的一半左右。

为实现三江源区的水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遏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2008年《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开展柴达木盆地、青海湖流域和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利部已安排编制了《青海省三江源区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