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完整版郭庆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名解: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信息:看作是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确知的讯息或关于事物的确定状态.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

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

过程。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

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意义:1、传播史上第一个关于传播过程的模式,开传播学模式研究的先河。2、确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局限性:角色和关系固定化,认为传播过程是传播者有意图的劝服受传者的过程。单向直线传播模式缺乏互动性。

●香农—韦弗模式:美国的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在1949年提出,这个模式是描写电

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变为可以发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送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一定衰减或失真。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

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际传播: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

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共同归属感、成员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

集合体

的基本功能。

●四功能说:指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解释与规定功能、社会化功能和提供娱乐功

能,由美国学者赖特在继承拉斯韦尔观点的基础上提出.

●传播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控制作用

的部分。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媒介控制: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对传播媒介实行管理规范和监督控制。通常包

括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传媒的内容控制等。

●传播媒介: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也指从事信息的

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热媒介”和“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

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冷媒介”则相反,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媒介依存症:一种所谓的由新媒介带来的社会病理现象,包括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

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和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

●“把关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在每一个传播环节中,都从超过可能传送的

新闻信息中进行选择,控制信息的流量与流向,直接影响受传者对信息的接收与理

卢因●

极力强调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因而被称为“有限效果论”。●传播流: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生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

社会过程。构成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扎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

●政治既有倾向:是指人们在接触传媒宣传之前已有的政治主场和态度,拉扎菲尔德

等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他们在对1940年美国大选的研究中发现,当人

们就选举投票或其他政治问题做出决策之际,这种决策的结果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基本上取决于人们迄今所持的政治立场。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既有倾向的作用并不仅止于政治问题领域,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人们的态度和行动同样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既有倾向的制约。

●选择性接触:是指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媒介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

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内容加以接触;选择性接触行

为的结果更容易在强化人们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这是拉扎菲尔德等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的。

的信息传播活动对社会和受众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和。

●信源的可信性效果:是霍夫兰等在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他们认为,信

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其说服效果越小。这个概念说明,争取受众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休眠”效果:霍夫兰等在实验中发现,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

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而处于一种“休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后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

称为“休眠效果”。“休眠效果“的存在说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

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从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一面提示是指仅向对象提示己方或于己有利的观点和判断材

料;两面提示是指在提示己方观点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方的观点。这两种做法各有利弊,一般在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明或宣传之际的酌情使用。

●警钟效果: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

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向特定方向发生变化。

●——“世界自由出版委员会”在法国的塔罗瓦尔召集了“自由之声”集会、发表宣言认为,教科文组织决议将会导致各国政府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控制,关于新世界流通秩序的“论争本身对报道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基本原则就是有害的”,西方国家在这

个问题上付出了过于昂贵的代价,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和反对。

●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