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师范)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主干课程)
二O一八年八月修订
目录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7)
《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 (13)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 (20)
《测量与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26)
《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32)
《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37)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4)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52)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57)
《遥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63)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69)
《中国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76)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83)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91)
《地理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96)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103)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普通天文学基础知识、地球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以后将要学习的课程奠定基础。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理解它们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以后从事中学地理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简易天象观测的基本技能,培养空间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借助对日月星辰位置变化的观测,理解天体运行的状况,养成细心观察、逻辑判断、正确结论的学习习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学生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发展观,认真对待地球、呵护地球环境,建立和谐人地关系,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3
4
5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金祖孟、陈自悟.地球概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主要参考书
余明.地球概论(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胡中为、朱慈墭等.天文学教程(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制定人:吉婷婷
审定人:张云
6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系统掌握地质学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包括地球的特征、矿物与岩石、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地壳演化史、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作用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地质现象,为学生从事中学地理教育打下理论基础。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典型案例的介绍,学生掌握元素、矿物、岩石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够具备理解由地壳运动产生的构造变动的类型、地壳构造与演化的理论与过程及其相互联系的能力。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般知识,并为后续课程和中学地理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室内实验、实习,学生具有进行地质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掌握相应的地质考察方法,具有肉眼识别常见的矿物和岩石、认识典型的构造变动等地质现象的认知能力。
4.通过野外实习,学生具有运用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和研究方法的能力,能够分析地质与其他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具有绘制简单的地质地貌图的能力,能够正确判读简单的地质地貌图件。学生具有认识构造运动和地貌演变的机制和过程的能力。通过调查,获得第一手基础资料和感性认识,进一步提升理解构造运动的特征、发展历史和演变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学生从事中学地理教育提供乡土调查能力基础。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训练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9
10
11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建议教材
[1] 宋春青,邱维理,张振青等.地质学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 主要参考书
[1] 夏邦栋主编.普通地质学.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年.潘凤英.普通地质学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2] 长春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合编.地质学基础.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年.吴正.地质学基础导论.广州: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3] 成都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编.岩石学简明教程. 北京:地质出版社,1979年.
制定人:张瑞虎
审定人:曹蕾
《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系统掌握地貌学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包括影响地貌发育的三要素、各种成因的地貌类型如构造地貌、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与冰缘地貌、海岸地貌等的形成、分布和发展规律,为学生从事中学地理教育打下理论基础。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典型案例的介绍,学生熟悉并理解地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地质、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人类活动等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地貌学在流域规划、河道整治、水土保持、沙漠治理、冰雪资源的利用、滩涂建设和港湾建设等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生产建设中要能够认识并分析到各种地貌类型的利弊,理解和掌握如何采取切实有效地合理措施,趋利避害,为学生从事中学地理教育提供区域认知过程。
4.通过野外实习,学生能够掌握区域地貌调查的工作程序和研究方法,分析地貌与其他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能熟练绘制简单的地貌图,能够正确判读简单的地貌图件,为学生从事中学地理教育提供乡土调查能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