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课件

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课件

脱水剂
减少尿量
脱水剂可以减少肾脏产生的尿液量, 降低尿量。
治疗高血压
脱水剂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帮助降低 血压。
维持血容量
脱水剂可以维持血容量,保持血液循 环稳定。
其他药物
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影响肾脏功能 ,导致尿液成分变化。
抗炎药
抗炎药可以影响炎症反应 ,从而影响尿液成分。
抗肿瘤药
抗肿瘤药可能对肾脏产生 损害,影响尿液生成。
详细描述
水分摄入充足时,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保持平衡,尿量增加。 水分摄入不足时,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失衡,尿量减少。
蛋白质摄入量
总结词
蛋白质摄入量对尿液生成有重要影响 。
详细描述
摄入大量蛋白质时,血液中氨基酸浓 度升高,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增强,尿 量减少。长期摄入高蛋白饮食可能引 发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和肾小管上皮 细胞损伤。
06
运动对尿液生成的影响
剧烈运动
增加体液流失
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体液减少,从而影响尿液生成。
刺激肾上腺素分泌
剧烈运动引起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加,这些激素具有利尿作 用,减少尿液生成。
肾功能变化
剧烈运动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液生成减少 。
长时间站立或坐着
压迫膀胱
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会导致膀胱受 到压迫,影响尿液生成。
精神心理因素对尿液生成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 统等多个系统的调节作用有关。
03
药物对尿液生成的影响
利尿剂
01
02
03
增加尿量
利尿剂可以促进肾脏产生 更多的尿液,从而提高尿 量。
调节电解质平衡

《影响尿生成因素》课件

《影响尿生成因素》课件
血管收缩对尿生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肾动脉的收缩或舒张上。当肾动脉收缩时, 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生成减少;反之,当肾动脉舒张时,肾血 流量增加,尿生成增加。
神经和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对尿生成的影响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来实现。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收缩,肾 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生成减少;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尿 生成增加。
02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对尿生成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是尿生 成的重要因素,它决 定了尿液的生成量和 成分。
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 会影响尿液的成分, 如蛋白质、葡萄糖等 。
肾小球滤过率越高, 尿液生成量越多,反 之则越少。
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
血浆流量
血浆流量是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主要 因素之一。
VS
在生理状态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共同作用,维持尿的生成和排泄平衡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也 会影响尿的生成。在病理状态下,各 种疾病和药物也会影响尿的生成。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总结:了解影响尿生成的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医生 可以调整患者的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以减少肾脏负担。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主要通过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 的渗透压感受器来影响尿生成,这一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复 杂的生理机制,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等。
循环血量和血管收缩
循环血量对尿生成的影响主要通过肾血流量的变化来实现。当循环血量减少时, 肾血流量相应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生成减少;反之,当循环血量增 加时,肾血流量相应增加,尿生成增加。

尿的生成和排出课件

尿的生成和排出课件
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重吸收
重吸收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 的物质转运到小管上皮细胞间隙或小 管液中,并经由淋巴管或血循环重新 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分泌
排泄
排泄是指机体将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对于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具有重 要意义。
尿量过少
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 ,常见于休克、脱水、肾衰竭等

无尿
无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 ,常见于严重肾衰竭、休克等。
排尿异常
尿频
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 但每次尿量较少,常见于 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
尿急
尿急是指突然产生的强烈 排尿欲望,难以控制,常 见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 等。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 感神经,它们通过调节膀胱括约肌 和逼尿肌的活动来控制排尿过程。
03
尿的成分与健康
尿液的成分分析
尿液的化学成分
尿液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如尿素、 尿酸、肌酐等代谢废物,以及盐类、 药物代谢产物等。
尿液的物理特性
尿液的外观、气味、比重、渗透压等 物理特性也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
尿潴留
尿潴留是指尿液无法正常 排出,常见于尿道狭窄、 前列腺增生等。
尿液成分异常
血尿
血尿是指尿液中混有血液,常见于尿路结石、肾 炎、膀胱癌等。
蛋白尿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常见于肾炎 、肾病综合征等。
脓尿
脓尿是指尿液中混有脓液,常见于尿路感染等。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新版].ppt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新版].ppt

精选文档
11
(四) 连接换能器和记滴器
动脉插管已连在血压力换能器,1道记录血压变化
膀胱插管与记滴器相连,使膀胱内引流出的尿液 滴 在记滴器的两个电极之间,构成一个完整的电通路,2道 记录通道会记录下来一次尿滴。
精选文档
12
观察项目
手术和实验装置安装完毕后,记录正常血 压和尿量曲线,然后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 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终尿生成=滤过液(原尿)-重吸收量+ 分泌(比较少,可不考虑)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凡能影响上述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尿的生成,从 而引起尿量的改变
精选文档
6
本实验用两道同步记录 1道记录血压 2道记录尿量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精选文档
7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
因为加入后肾中滤过的葡萄糖超过了肾的肾糖阈, 经肾小球滤出的大量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全部 重吸收,致使小管液中出现较多的葡萄糖,使肾小管液 中的渗透压增加,防碍水的重吸收,于是水随葡萄糖一 起排出,尿量增加。此称为渗透性利尿。
此时尿液作生化实验,可检测出尿糖。
精选文档
19
结果分析
静注大剂量肾上腺素后,血压上升(使与外周小动脉平滑肌 中的α受体相结合,使之收缩)尿量减少
精选文档
20
结果分析
髓袢升支粗段: 对水不通透
小管液
上皮细胞 呋塞米
血液
2ClK+、Na+
K+
Mg2+ Ca2+
尿生成的调节包括肾内自身调节、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本实验分别对实验动物施加不同因 素,观察尿量及其成分的变化。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利尿药的应用演示精品PPT课件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利尿药的应用演示精品PPT课件
手术完毕后用温生理盐水纱布将切口盖住。
bladder
ureter
urethra
drainage tube
1. 记录正常血压、尿量。 2. 静脉注射38℃生理盐水20ml,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3.用丝线结扎右侧迷走神经后剪断,以中等强度的电压刺激其外周断,使 血压下降并维持在6.65kPa(50mmHg)左右约20~30s,观察尿量有何变化。 4.静脉注射50%葡萄糖5ml,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在注射前后各取尿液数 滴,分别用班氏试剂做尿糖定性试验,并注意液体的颜色变化。 5.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溶液0.5ml,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6.静脉注射速尿0.5ml/Kg,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7.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IU,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8.静脉注射0.6%酚红溶液0.5ml,用盛有10%NaOH溶液的培养皿承接尿液。 如果尿中有酚红排出,遇NaOH则呈红色。计算从注射酚红起到排出酚红所 需的时间。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 利尿药的应用
主讲人:xxx
PPT BY xxx
CONTENTS
01 病例分析
02 分析思考 03 目的原理 04 器材药品 05 实验步骤 06 注意事项
01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患者,女,36岁。烦渴、多饮、多尿26年,间断发作右腰部 疼痛1年入院。患者自10岁时出现烦渴、多饮、多尿,每天尿 量达9~10 L,血糖及尿糖正常。近1年出现右腰部疼痛,无 血尿及发热。血糖、尿素氮、肌酐等均正常。双侧视力无异 常,视野无缺损。抗利尿激素测定两次分别为4.37 ng/L和 7.37 ng/L(正常值14 ng/L)。高渗盐水试验阴性。结合禁水 试验结果可排除精神性多饮,考虑为垂体性多饮,符合原发 性中枢性尿崩症。因患者拒绝行膀胱造瘘治疗,口服双氢克 尿噻50 mg,每天3次,症状好转出院。半年后复查B超,肾及 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课件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课件
总结词
肾小球滤过率是影响尿生成的关键因素。
详细描述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它决定了尿生成量的多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时,尿生成 量增加;反之,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时,尿生成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肾血浆流量、肾小 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等。
神经体液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
实验性抗利尿激素对尿生成的影响
总结词
抗利尿激素通过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 进水的重吸收,减少尿生成。
详细描述
抗利尿激素是一种由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其 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水分平衡。当体内水分 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作用于肾小 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 ,尿量减少。这一过程对于维持体内水分平 衡和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肾血浆流量对尿生成的影响
总结词
肾血浆流量是影响尿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详细描述
肾血浆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肾脏的血浆量,它对尿生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肾 小球滤过率上。当肾血浆流量增加时,肾小球滤过率也随之增加,导致尿量增加 。反之,肾血浆流量减少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
肾小球滤过率对尿生成的影响
实验性神经体液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神经体液因素通过调节肾脏功能影响尿生成,多种激素和 神经递质参与这一过程。
神经体液因素在尿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多种 激素和神经递质可以影响肾脏功能,进而调节尿生成。例 如,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 重吸收,减少尿生成;而儿茶酚胺和精氨酸加压素则可以 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促进尿生成。这些神经体 液因素的调节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反馈系统 。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利尿药的应用课件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利尿药的应用课件
影响尿生成的因•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 利尿药的应用 • 利尿药的副作用及防治 • 利尿药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01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是影响尿生成的重要因素,滤过率越高,尿量 越大。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血液通过肾脏滤过形成原尿的 量。肾小球滤过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肾血流量、肾 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等。当肾小球滤过率增 加时,尿量也会相应增加。
急性肾功能衰竭
利尿药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中起到辅助作用,通 过增加尿量和促进肾脏排毒来缓解病情。
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排泄水分和毒素的能力下降 ,利尿药可以促进肾脏排毒和增加尿量,有助于减轻 氮质血症和水潴留等症状。常用的利尿药有袢利尿剂 和甘露醇等。在使用利尿药时,应注意监测电解质和 肾功能,以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03
碳酸酐酶抑制剂
如乙酰唑胺,抑制H₂CO₃的形成,减 少H⁺分泌入小管液,间接减少Na⁺重 吸收,从而有排Na⁺、水作用。
04
保钾利尿药
如螺内酯、氨苯蝶啶等,作用于远曲 小管和集合管,抑制K⁺分泌。
利尿药作用机制
袢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
抑制髓袢升支粗段Na⁺、Cl⁻重吸收,降低 髓质间液渗透浓度,减少向皮质髓质渗透 水分,减少尿液比重。
疗。
噻嗪类利尿药
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
疗。
碳酸酐酶抑制剂
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 顽固性呃逆等。
保钾利尿药
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功 能不全、肝硬化腹水等

03
利尿药的副作用及防 治
低钾血症
01
02
03
低钾血症
利尿药可导致尿中钾离子 排泄增加,引起血钾降低 ,进而引发低钾血症。

《生理学尿的生成》课件

《生理学尿的生成》课件
尿糖
尿糖升高常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等,有助于糖 尿病的诊断。
尿的特殊成分与临床意义
1 2
酮体
尿中出现酮体提示脂肪代谢紊乱,常见于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胆红素
尿中出现胆红素提示肝胆系统疾病,如黄疸。
3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阳性提示尿路感染,有助于尿路感染的 诊断。
尿液的渗透压与临床意义
高渗尿
高渗尿常见于高热、脱水等导致 的高渗性利尿,也可见于肾脏病 变。
酸碱平衡
当体内酸碱平衡失调时,例如酸中毒 或碱中毒,会刺激酸碱感受器,影响 肾脏的尿生成调节。在酸中毒时,尿 生成减少;在碱中毒时,尿生成增加 。
除了氨、氢离子、尿素外,肾小 管和集合管还会分泌其他物质, 如药物等。
02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肾血流量对尿生成的影响
肾血流量增加
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 多。
肾血流量减少
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尿量减少 。
肾血流量稳定
肾小球滤过率保持稳定,尿量相对 恒定。
肾小球滤过率对尿生成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导致尿量增多。 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导致尿量减少。 肾小球滤过率稳定:尿量相对恒定。
内分泌调节
抗利尿激素
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增加水的重吸收,减少尿生成。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当体内血容量减少或血压下降时,肾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肾脏对钠和水的重吸 收,减少尿生成。
自身调节
渗透压
当体内渗透压升高时,例如大量摄入 高渗饮料或发生高渗性脱水时,会刺 激渗透压感受器,使尿生成减少。相 反,渗透压降低时,尿生成增加。
滤过膜的结构
肾小球滤过膜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 足突细胞构成,能够选择性滤过血液 中的物质。

影响尿生成因素课件

影响尿生成因素课件
影响尿生成因素课件
目 录
• 肾小球滤过率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 • 抗利尿激素 • 醛固酮 • 心钠素
01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血流
肾小球血流是影响尿生成的重要因素 之一。当肾小球血流增加时,滤过平 衡点将向入球小动脉端移动,导致肾 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
肾小球血流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和体 液因素的调节,如交感神经、血管紧 张素Ⅱ等。
醛固酮的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均可刺激醛固酮分泌 ,其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最为重要。此外,血管紧张素 Ⅲ和血管紧张素Ⅳ抑制醛固酮分泌。
钾离子浓度调节
如前所述,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升高时刺激醛固酮分泌。 而低钾血症时,抑制作用减弱,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
其他调节因素
肾小球囊内压的调节主要受到肾小囊内液体量和压力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肾脏血 流量的影响。
02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 收与分泌
近端小管重吸收
近端小管是肾小管中重吸收能力 最强的部分,主要负责吸收大部 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等
物质。
近端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能力 较弱,因此对尿的浓缩和稀释起
到关键作用。
离子浓度升高时,可刺激醛固酮分泌。
醛固酮的生理作用
保钠排钾
醛固酮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保钠排钾, 即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 的重吸收以及钾离子的排泄,从而维 持体内钠、钾离子的平衡。
维持血容量
维持酸碱平衡
醛固酮对肾脏的代谢产生影响,有助 于维持酸碱平衡。
醛固酮的保钠排钾作用可导致水钠潴 留,从而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的稳定。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01
心钠素可以抑制肾素的分泌,进而抑制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血流减 少
流经致密 斑Na+减少
交感神经 兴奋
肾素
血管紧张素 原
血管紧张素I
转换酶
促进近端小 管对Na+重
吸收
血管紧张素II
促进远端小管 和集合管重吸 收Na+,排出K+。
血Na+低,血K+高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保Na+,排K+,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pt课件
13
影响因素 1、静注生理盐水 2、刺激迷走神经 3、静注20%葡萄糖 4、静注去甲肾上腺素 5、静注速尿 6、静注垂体后叶素 7、放血至50mmHg 8、快速静脉输液
实验结果
对照血压 实验血压 对照尿量 实验尿量
ppt课件
14
静注生 理盐水
实验讨论
血容量
抗利尿激 素
血压
心房钠尿 肽
入球小动脉 牵张感受器
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2. 肾血浆流量(改变滤过平衡点) 3. 滤过系数 (滤过膜的有效通透系数,滤过膜面积)
ppt课件
6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
(一)肾内自身调节
1. 小管液溶质浓度对肾小管功能的调节
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动力来自于小管内、外的渗透压梯 度。大量进食葡萄糖或者静脉注射甘露醇,引起尿量增多, NaCl排出增多,称渗透性利尿。
肾素
血浆胶体渗 透压
肾小球滤 过率
ppt课件
尿量 增加
15
刺激迷走神经 BP下降
BP下降超 过肾内自 身调节
反射性引起ADH释放增多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
有效滤过压降低
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
滤液量减少
尿量减少
ppt课件
16
注射20%葡萄糖
血糖浓度升高,大于肾糖阈
近曲小管不能完全重吸收小管液中的葡萄糖
尿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ppt课件
1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一些实验因素对尿量增减的影响, 掌握影响尿液生成的环节,学会分析尿量 或尿质发生变化的机理。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ppt课件
18
注射速尿
抑制髓袢升支粗段 Na +-K+ -2Cl- 同向转运体
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NaCl减少
小管液渗透压升高
肾髓质组织间渗透压降低
肾脏尿浓缩功能降低
重吸收水减少
尿量增加
ppt课件
19
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含有大量ADH)。 放血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结果相反。 快速静脉输液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效果一致。
交感神经 兴奋,释
放NE
NE刺激肾 血管α受体, 血管收缩。
NE刺激近 端小管和 髓袢。
激活近球 细胞β受体, 释放肾素。
肾小球滤 过率降低
促进对 NaCl和水 重吸收
促进吸收 Na+,分泌
K+ 。
结论:交感兴奋,尿量和尿钠减少。反之亦
然。
ppt课件
9
血容量
结论: 血管升压素使尿量减少。
ppt课件
渗透性利尿
对抗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渗透性利尿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ppt课件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 小管液渗透压增加
尿量增加
17
静脉 注射 NE
NE刺激肾血 管α受体,血
管收缩。
肾小球滤过 率降低
尿
NE刺激近端
促进对NaCl

小管和髓袢。
和水重吸收


激活近球细 胞β受体,释
放肾素。
促进吸收Na+, 分泌K+ 。
ppt课件
20
ppt课件
7
2. 球—管平衡 近端小管中Na+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
滤过率的65-70%,称定比重吸收。与肾小管 周围的毛细血管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有关.
生理意义:在于使排出的Na+和水不会随 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出现大幅度变化,保持 内环境的稳定。
ppt课件
8
三、神经体液调节
(一)肾交感神经
血容量 血压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实验原理 尿生成包括: 1. 肾小球的滤过 2.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3.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任何影响上述过程的因素都可能会 引起尿量或者尿质的改变
ppt课件
5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一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
使尿量减少。
ppt课件
11
(四)心房钠尿肽
结论:心房钠尿肽为利尿剂,促进NaCl和水的排出。
ppt课件
12
步骤与方法
提示:可直接用头皮针麻醉,直接建立输液通道。
耳缘静脉输入生理盐水保证基础尿量(速度不超 过20滴/分钟),动脉夹固定头皮针。
注意不要结扎输尿管。
用生物信号仪记录血压,分离标记迷走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