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1.
下列过程中,不含化学变化的是()
A.粘土烧成陶瓷
B.大米酿成白酒
C.木材制成家具
D.牛奶变成酸奶
2.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 C.液氧加碘盐
蒸馏水不锈钢
B.
D.
氨气
酒精
酸牛奶
红磷
3.如图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称氢氧化钠质量
B.过滤
C.点燃酒精灯
D.取用液体药品
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C. D.X用符号表示为N
等质量的三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碳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
5.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 1:8 生活中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向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会出现大量泡沫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
6.
我省盛产茶叶,“雪青”“清润名茶”等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 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 C H 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B. C. D.
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单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00
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38:26:23 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06%
7.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 B. C. D. 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8.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2Fe+3CuSO =Fe (SO ) +3Cu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2CO+O 2CO
验证 Fe 和 Zn 的金属活动性:Zn+FeCl =ZnCl +Fe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 2Fe O
9.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气体
B.
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
C.
乒乓球碎片比纸片的着火点要低
D.
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大
10.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 的
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6 52 46 4 2 4 3
2 2
2 2 2 2 3
A. B. C. D.
该反应中有四种化合物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为 7:8 生成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 1:1
11.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混入氧气中的氮气
检验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 除去 FeSO 溶液中的 CuSO 实验操作
通过炽热的铜网 点燃
在空气中灼烧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A. A
B. B
C. C
D. D
12. 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
现取 1.6g 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2.2gCO 和 1.8gH O ,则该有机物中( )
A. B. C. D. 一定含 C ,H 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一定含 C ,H ,O 三种元素
一定含 C ,O 两种元素,可能含氢元素 只含 C ,H 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13. 水是最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将食盐、蔗糖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将 KNO 、Ca (OH ) 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室温下将 1gCaO 投入到 99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 增大压强和降低温度均可增大气体在水中溶解的体积 14.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等量的金属 Mg 、Fe 分别投入足量等浓度的盐酸中
B.
水的电解
4
4
2 2
3 2
C.
用相同浓度、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D.
将一根铁钉放入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8.0 分)
15. 请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填空:硬水中含有的一种金属阳离子______,天然存在的最
硬的物质是______,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16. 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可在冰箱中放入______,为防止钢铁锈蚀,常在其表面涂油漆
或镀上其他金属,这些方法能防止钢铁锈蚀的原因是______。
17. 如图为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微型实验,微型化学实验有试剂用量少、现象明
显、减少污染等优点。
(1)a 中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______,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烧杯中的蜡烛______蜡烛先灭(填“高”或“矮”),原因是______。
18. 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 ℃时,把 25g 固体 A 加入到一定量水中形成 A 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 数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点)。
(2)将 t ℃时,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至 t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的大小关系是 A______B (填“>、<或=”) (3)把 t ℃时 130gB 的饱和溶液稀释为 20%,需加水______g 。
2
2 1 1
19. 在 Mg (NO ) 、Cu (NO ) 和 AgNO 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 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 一定含有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上述过程中一定发生 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20. 已知实验室常用金属锌和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化学兴
趣小组的同学取 10g 某锌样品(含少量杂质,且杂质 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 定量的稀硫酸,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 100g 时,恰 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所示,试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21. A 、B 、C 、D 都是九年级化学中的物质,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若 A 为一氧化碳,B 是个红色氧化物,C 为金属,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D 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是______(任写一个)。
(2)若 A 是玉米、小麦、高粱等粮食发酵得来的,C 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B 的化学式是______,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 A 为蓝色溶液,且相对原子质量为 160,C 为浅绿色溶液,则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______。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4.0 分)
22. 请用原子、离子、元素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3)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
23.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可燃物燃烧除需氧气外,还需满足什么条件?
(2)锅炉烧煤时用鼓风机将煤粉吹起,形成沸腾状燃烧。
其目的是什么? 24. 现有如图所示装置、仪器和药品。
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装置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 B 与 C 组合后具有的优点是 ______。
(2)装置 A 除了可以用来制取上述气体外,还可以用来制取另外一种气体,请写
3 2 3 2 3
出制取另外一种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用图 D 所示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 H ,则 H 导入端为______(填“a ” 或“b ”)。
25.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形成的冰态物,主要分布在海 底
和陆地冻土带沉积物中。
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分布带,其能源总量估计相当 于我国石油总储量的一半,有望成为主要能源。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检验可燃冰中含有碳元素的实验方法(简述操作、现象及结论)。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目前最清洁的能源是______;优点是______(写一 条)。
(3)氢气除了具有可燃性,还像一氧化碳一样,也具有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铁 的化学方程式为:
3H +Fe O
2Fe+3H O ,如图一是用氢气模拟实验室炼铁的装置:
①实验过程中先通氢气的目的是______。
②硬质玻璃管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2 2 2
2 3
2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粘土烧成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硅酸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大米酿成白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木材制成家具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牛奶变成酸奶的过程中有酸性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
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液氧属于单质,加碘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氨气属于化合物,酸牛奶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蒸馏水属于氧化物,不锈钢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D、酒精属于化合物,红磷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
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D
【解析】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必
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A错;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壁,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故B错;
C、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容易发生火灾,故C错;
D、取用液体药时,瓶塞应倒放,试管应略倾斜,标签应向着手心,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
D、根据取用液体药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
要领,使操作规范.
4.【答案】C
【解析】解:
A、7号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故正确;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氧>
氮>碳,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故等质量的三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碳>氮>氧。
故正确;
C、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都是2个电子层,故错误;
D、质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元素符号的写法来分析;
B、根据等质量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最多,即原子质量最小;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
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即是原子个数最多的物质.
C、根据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解答;
D、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及周期律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
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5.【答案】B
【解析】解: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1:8,故
正确;
B、生活中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故正确;
C.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向硬水中加入肥皂
水振荡,出现泡沫较少,故错误;
D.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进行分析。
B.根据净水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判断;
D.根据过滤的原理与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了解水的电解、硬水与软水的检验和硬水的软化、水的净化,以便于更好的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正确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是本题的考查目的,体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A
【解析】解:A.单宁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B.单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76+1×52+16×46=1700,故正确;
C.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单宁酸分子
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38:26:23,故正确;
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正确。
故选:A。
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解: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铝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
保护膜,不易锈蚀,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通常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 、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导线,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铜(良好的导电性)、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二 氧化碳的性质(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与用途和金属铝的化学性质(良好的 抗腐蚀性)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 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 =FeSO +Cu 。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 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错误。
C 、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
Fe O 。
故选:C 。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 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 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9.【答案】B
【解析】解:A 、该实验操作能验证生成了二氧化碳,故 A 正确;
B 、酸没有控制相同,金属的状态也不相同,不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故 B 错误;
C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因此乒乓球碎片比纸片的着火点要低,故 C 正确;
D 、合金的硬度比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通过现象,可以验证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大, 故 D 正确。
故选:B 。
A 、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水用干冷的烧杯进行分析;
B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
C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
D 、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的能力,告诉学生不但要会做实验,更要学会观察, 分析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D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 H +3O
2CO +2H O ;
A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三种化合物,故错误;
B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C 、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为 28:(32×3)=7:24,故错误,
D 、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 1:1,故正确; 故选:D 。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
4 4
2 3 4 2 4 2 2 2
判断有关的问题。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 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1.【答案】D
【解析】解:A 、氧气能与炽热的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反而会把原 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 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 、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 、足量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 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
A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 、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 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 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B
【解析】解:2.2gCO 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2.2g× ×100%=0.6g ,1.8g 水中含有氢元
素的质量为:1.8g×
×100%=0.2g ,生成物 2.2g 二氧化碳和 1.8g 水中所含碳、氢元素
的质量和=0.6g+0.2g=0.8g ,0.8g <1.6g ,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6g-0.8g=0.8g , 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A 、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 、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 、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 、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由生成的二 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 素。
化合物中原子的个数比=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比,可以计算出该物质分子中 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本题难度稍大,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确定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13.【答案】D
【解析】解:A 、将食盐、蔗糖溶于水后,食盐溶液中的溶质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 存在,故选项说法错误。
B 、将 KNO 、Ca (OH ) 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 2 3 2
大,温度降低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室温下将1gCaO 投入到 99g 水中生成氢氧化钙的质 量大于 1g ,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是1%,故选项说 法错误。
D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增大压强和降低温度 均可增大气体在水中溶解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A 、根据食盐、蔗糖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 、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C 、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判断。
D 、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气体溶解度的两个影响因素(温度、压强)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A 、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等质量的镁、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镁 生成的氢气多,所以镁的反应速率快,生成的氢气多,故 A 正确;
B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 1:2,故 B 错误;
C 、催化剂只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 C 错误;
D 、每 56 份质量的铁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 64 份质量的铜,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先减小, 然后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A 。
A 、根据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等质量的镁、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镁生成的氢 气多进行分析;
B 、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 1:2 进行分析;
C 、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进行分析;
D 、根据每 56 份质量的铁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 64 份质量的铜进行分析。
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 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
15.【答案】Ca 2+ C H O
【解析】解: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其中含有的一种金属阳离子可以 是钙离子,故填:Ca 2+ ;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其组成成分是碳原子,故填:C ;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故填:H O 。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 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 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 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 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6.【答案】活性炭 隔绝氧气和水
【解析】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为防止钢 铁锈蚀,常在其表面涂油漆或镀上其他金属,这些方法能防止钢铁锈蚀的原因是隔绝氧 气和水。
故答案为:
2 2
活性炭;隔绝氧气和水。
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 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活性炭具有吸附 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变红色 Ca (OH ) +CO =CaCO ↓+H O 矮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 支持燃烧
【解析】解:(1)a 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 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OH ) +CO =CaCO ↓+H O 。
故填:变红色;Ca (OH ) +CO =CaCO ↓+H O 。
(2)烧杯中的蜡烛矮蜡烛先灭,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
故填: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 不支持燃烧,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33.3% = 20
【解析】解:(1)t ℃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 ,所以把 25g 固体 A 加入到一定量水 中形成 A 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33.3%;
(2)将 t ℃时,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至 t ℃时,A 、B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 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A=B ;
(3)t ℃时,B 物质的溶解度是 30g ,所以 130gB 的饱和溶液稀释为 20%,需加水
-130g=20g 。
故答案为:(1)33.3%;
(2)=;
(3)20。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 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 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 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银 Fe (NO ) 、Cu (NO ) 、Mg (NO ) Fe+2AgNO =2Ag+Fe (NO ) 2
【解析】解:镁、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铁>铜>银,硝酸镁、硝 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时先置换最弱的金属,然后再置换较强 的,以此类推,所以置换出金属的情况为:一定有活动性最弱的银,其次是铜,铁有可 能过量,但一定没有活动性最强的镁;
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沉淀产生,说明一定没 有过量的铁,硝酸银一定完全反应,所以滤渣一定含有银,滤液中含有没反应的硝酸镁、 生成的硝酸亚铁和没被置换的硝酸铜.
综合以上情况,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硝酸铜、硝酸亚铁. 2 2 3 2 2 2 3
2 2 2
3 2 2 2 1
1 3
2
3 2 3 2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