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正火与退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钢的正火
四、正火时要考虑的问题
1、含碳量较低的钢,可适当提高正火温度,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同时可增加冷却速度,以获得细片状P和减小先共析铁素体的量。 2、中碳钢根据成分和尺寸确定冷却方式,含碳量较高,合金元素较高的 材料要采用较慢的冷却速度。 3、过共析钢的正火,是为了消除网状渗碳体,加热时要使碳化物尽量溶 入奥氏体中,为了抑制先共析渗碳的析出,采用较大的冷却速度。
偏析和 疏松
枝晶偏 析 带状组 织(锻 造)
一、扩散性退火
2 工艺
(1)加热 加热温度: 一般扩散退火温度可选择在高于0.8~0.9T熔,但低于固相线 温度以防止过烧(晶界氧化或熔化) 。 即Ac3或Accm+150~300℃, 根据钢种和偏析程度而异。
碳钢一般选择1100~1200 ℃.
合金钢为使其共晶碳化物充分溶解,温度允许提高到1150~ 1250 ℃ 。 加热速度:100~200 ℃/h。
四、球化退火
2、球化退火的工 艺
获得球状珠光体的途径 片状P的低温球化( 无相变) 由不均匀A冷却转变 为球状P
球化退火的工艺方案
四、球化退火
(1)方案一(低温球化退火)
是将钢加热到略低于Ac1温度长时间保温,使碳化物 球化的方法。
特点: 一次碳化物较为粗大,需要反复锻造和适当的扩散退火实现球化, 二次碳化物以网状存在,很难球化 P中共析碳化物也很难球化 低温球化退火时间很长(几十~几百小时)
四、球化退火
(2)方案2(往复球化退火)
特点: 球化效果好,球化速度快,但操作过程较为麻烦
Biblioteka Baidu
四、球化退火
(3)方案3(高温球化退火或一次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原始组织为细片状的P,不允许网状渗碳体的存在,高于AC1加热时, A只存在渗碳体粒子或碳的富集区。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作为结晶核心,形成球 状珠光体。 实际上是不完全退火,球化前需要进行一次正 火处理。
五、再结晶退火和去应力退火 2、去应力退火
五、再结晶退火和去应力退火
2.3 钢的正火
一、正火的定义、目的及组织
定义:
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 Ac3或A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 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
获得一定的硬度,细化晶粒,并获得比较均匀的组织和性能。
正火过程的实质: 是完全奥氏体化加伪共析转变。当钢的含碳量为0.6~1.4%时, 在正火组织中不出现先共析相,只存在伪共析珠光体和索氏体, 在含碳量小于0.6%的钢中,正火组织中还会出现少量铁素体。
四、球化退火
(4)等温球化退火
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2~4h,快冷至Ar1以下 20 ℃左右,等温3~6h后,再随炉降至600 ℃出炉空冷。 具有球化速度快,操作简单,是目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球化 退火工艺。
五、再结晶退火和去应力退火
1、再结晶退火
定义: 经过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 上,保持适当时间,使形变晶粒重新转变为 均匀的等轴晶粒,以消除加工硬化和残余应 力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 消除加工硬化,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性 及成型性。 温度: 一般钢材再结晶退火温度常取650—700℃ ,铜合金为600~700℃,铝合金为350— 400℃。
1、含0.25%C以下的钢,用正火来提高强度。 2、对渗碳钢,用正火消除锻造缺陷及提高切削加工性能。但对含碳低于 0.20%的钢,应采用 高温正火。对这类钢,只有形状复杂的大型铸件,才用退火消除铸造应力。 3、对含碳0.25—0.50%的钢,一般采用正火。其中含碳0.25—0.35%钢,正火后其硬度接近 于最佳切削加工的硬度。对含碳较高的钢,硬度虽稍高(200HB),但由于正火生产率高, 成本低,仍采用正火。只有对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钢才采用完全退火 4、对含碳0.50—0.75%的钢,一般采用完全退火。因为含碳量较高,正火后硬度太高,不利 于切削加工,而退火后的硬度正好适宜于切削加工。此外,该类钢多在淬火、回火状态下 使用,因此一般工序安排是以退火降低硬度,然后进行切削加工,最终进行淬火、回火。 5、含碳0.75~1.0%的钢,有的用来制造弹簧,有的用来制造刀具。前者采用完全退火作预 备热处理,后者则采用球化退火。当采用不完全退火法使渗碳体球化时,应先时行正火处 理,以消除网状渗碳体,并细化珠光体片。 6、含碳大于1.0%的钢用于制造工具,均采用球化退火作预备热处理。
工艺参数的影响
a、加热温度不能太高,否则 碳化物充分溶解,无结 晶核 ,而形成片状珠光体。 b、保温时间太长,A中碳浓度趋于均匀,也容易形成片状P,一般保温时间为4小 时左右 c、冷却速度,冷却速度增加,碳化物直径减小,冷却速度过大,P转变温度过低, 也会出现片状P。一般选择20℃/h 特点:需要进行一次正火处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较难控制。 心,不能形成粒状P
四、球化退火
1、定义、目的及应用
定义:
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的碳化物球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它实际上是不完全退火的一种。 目的: a、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b、以及获得均匀的组织、改善热 处理工艺性能。c、为以后的淬火作组织准备。 主要应用:
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
球化退火的 组织:粒状 珠光体
学生学习情况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退火和正火的定义及目的有较为 清晰的认识,学会制定退火和正火的工艺。 教学目标
掌握退火及正火的定义、目的、分类、组织与性能等 相关基本知识,能够正确的制定退火及正火的工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退火及正火的组织与性能 难点:退火及正火工艺的制定
教学过程如下:
2 退火及正火
4、双重正火时,一次正火加热温度要高,以消除粗大组织,均匀成分,
二次正火正常进行,以细化组织。
2.4 钢的退火与正火的区别及选择原则
一、退火与正火的区别
1、组织区别 相同点:退火和正火所得到的均是珠光体型组织,或者说是铁素体和渗 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但是正火与退火比较时,正火的珠光体是在较大的过冷度下得到的,因 而对亚共析钢来说,析出的先共析铁素体较少,珠光体数量较多珠光体 片间距较小. 对过共析钢来说,若与完全退火相比较,正火不仅珠光体的片间距较小 ,而且可以抑制先共析网状渗碳体的析出,而完全退火的则有网状渗碳 体存在。 2、性能区别
2.3 钢的正火
三、正火的应用
1、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碳的含量低于0.25%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退火后硬度较低,切削加工时易于“粘刀”, 且表面粗糙度很差,通过正火处理,可以减少自由铁素体,获得细片状珠光体,使硬度 提高,可以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提高刀具的寿命和工件的表面光洁程度。 2、消除中碳钢热加工缺陷。 中碳结构钢铸件、锻件、轧件以及焊接件,在热加工后容易出现魏氏组织、晶粒粗大等过 热缺陷和带状组织,通过正火可以消除这些缺陷,达到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 力的目的。 3、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碳化物。 过共析钢在淬火之前要进行球化退火,以便于进行机械加工,并为淬火作好组织准备, 但当过共析钢中存在严重的网状碳化物时,球化退火时将达不到良好的球化效果。通过 正火可以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碳化物,提高球化退火质量。 4、作为最终热处理,提高普通结构件的机械性能。 对于一些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碳钢和合金钢结构件,可以采用正火处理达到一定 的综合机械性能。将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代替调质处理,可减少工序、节约能源、提高 生产效率。
一、扩散性退火
(2)保温时间:
保温时间通常根据钢件最大截面厚度计算,每25mm保温 30~60min, 或每1mm保温1.5~2.5min,
若装炉量较大,可按经验公式τ=8.5+Q/4(h)计算:式中Q为装炉 量(t), 一般扩散退火的保温时间不超过15h。
(3)冷却: 保温后随炉冷却,冷速50℃/h,待冷至600℃以下出炉空冷。 高高合金及高淬透性钢≤ 20~30 ℃/h。350℃以下出炉
正火组织:(细珠光体) 共析钢S 、亚共析钢F+S、过共析钢Fe3CⅡ+S
45钢的正火 组织
2.3 钢的正火
二、正火工艺
加热温度: Ac3 或Accm +30—50℃; 保温 保温时间:以工件透烧为准,完全奥氏体化,即以心 部达到所要求的加热温度为准。 冷却速度:冷却方式通常是将工件从炉中取出,放在 空气中自然冷却,对于大件也可采用鼓风或喷雾等方 法冷却。 (冷却速度比退火快)
一、扩散性退火
偏析的主要表现: (1)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 (2)非金属夹杂物的不均匀性分布. (3)偏析区还形成大量显维及宏观的气泡,气 孔,组织疏松。 偏析的危害: 由于偏析存在使大量铸、锻件成 分及组织不均匀,存在很大组织应力,它直接 涉及到钢的热处理及其机械性能。
一、扩散性退火
带状偏 析
二、完全退火
(3)冷却
退火后的冷却速度应缓慢,以保证奥氏体在Ar1温度以下 不大的过冷条件下进行珠光体转变,避免硬度过高。 一般碳钢的冷却速度应小于200℃/h , 低合金钢的冷却速度应为100℃/h, 高合金钢的冷却速度更小,一般为50℃/h出炉温度在 600℃以下。
二、完全退火(等温退火) 定义、目的及应用
二、完全退火
2 工艺
(1)加热
加热温度:完全退火不宜太高,一般在Ac3点以上20-30℃ 加热速度:加热速度:100~200℃/h。 (2)保温时间 与钢材的化学成分、工件的形状和尺寸、加热设备类型、装炉量以及装 炉方式等因素有关。
装炉量较大时,对于结构钢,弹簧钢及模具钢的钢锭,可按经验公式
τ=8.5+Q/4(h)计算 对于亚共析钢锻、轧件,一般可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保温时间 τ=(3-4)+(0.2~0.5)Q(h) 装炉量很小时,通常可以工件的有效厚度来计算, τ=KD (min)τ为保温时间,D 为工件有效厚度,K为加热系数,一般K 取1.5~2min/mm。
目的(与完全退火一样): 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以及消除内力。 应用:中碳合金钢,高合金钢的大型铸锻件和冲压件
三、不完全退火
1、定义、目的及应用 定义:将钢加热至Ac1 ~ Ac3(亚共析钢)或Ac1 ~ Accm (过共析钢)之间,保 温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由于加热到两相区温度,组织没有完全奥氏体化,仅使珠光体发生相变 重结晶转变为奥氏体,因此基本上不改变先共析铁素体或渗碳体的形态 及分布。 目的: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以及消除内力。 主要应用:亚共析钢锻件的锻造工艺正常,原始组织中的铁素体已均匀、细 小,只是珠光体的片间距小、内应力较大,通过不完全退火,使珠光体 的片间距增大,使硬度有所降低,内应力有所减小 不完全退火加热温度较完全退火低,工艺周期也较短,消耗热能较少, 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对锻造工艺正常的亚共析钢锻件, 可采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
二、完全退火
1、定义、目的及应用
定义: 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点以上, 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缓慢冷却, 获得接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 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以及消除内力。 应用:各种亚共析成分(含碳量0.3~0.6%中碳钢)的碳钢及合金钢的 锻造件及热轧型材 完全退火工序安排在工件锻轧之后,切削加工之前进行;主要消除锻 后组织不均匀性,降低硬度,为后续加工和热处理准备 注意:低碳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硬度太低,切削性能反而不好,一般用 正火。
2 退火与正火
教学思路 课程学时数为8学时,以教师讲解为主,结合课堂提问, 课堂讨论等,重点结合生产实际讲解退火与正火相关的 知识,对退火及正火的定义、目的及工艺有清晰的认识 和了解。
教学内容
退火、正火的定义、目的和分类;
常用的退火工艺方法 ; 钢的正火; 退火及正火后的组织与性能; 退火和正火的缺陷。 。
钢加热和冷却时 铁碳相图上临界 点的位置
2.1 退火及正火的定义、目的和分类
指AC1
2.2 常用的退火方法 一、扩散性退火 1、定义、目的及应用
目的:是为了消除晶内偏析,使成分均匀化。 应用:偏析较为严重的合金钢,优质合金钢 扩散退火的实质: 是使钢中各元素的原子在奥氏体中进行充分扩散。所 以扩散退火的温度高、时间长。
对亚共析钢,正火与退火相比较,正火的强度与韧性较高,塑性相仿。 对过共析钢,完全退火的因有网状渗碳体存在,其强度、硬度、韧性均 低于正火的。只有球化退火的,因其所得组织为球状珠光体,故其综合 性能忧于正火的。
2.4 钢的退火与正火的区别及选择原则
二、退火与正火的选择原则
对退火、正火工艺的选用,应该根据钢成分、前后连接的冷、热加工工艺、以及最终零件 使用条件等来进行,一般按如下原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