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配置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为了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和正常运行,保护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制定的管理方针和制度性文件。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使用和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单位和个人。

一、总则1.信息系统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完整、可用,提高信息系统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2.信息系统管理的原则是科学性、合法性、合规性、统筹性、系统性。

3.信息系统管理的内容包括:信息系统规划、建设、运维、安全、数据管理、监督等。

4.信息系统管理的要求是:技术安全、操作安全、物理安全、人员安全的统一二、信息系统规划1.编制信息系统规划,明确系统的目标、功能、技术要求、资源需求等。

2.定期检查和评估信息系统规划的实施情况,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信息系统建设1.按照信息系统规划要求,制定详细的系统设计方案,并逐步实施。

2.对信息系统进行测试和验收,确保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3.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系统建设和运维,确保技术的支持和保障。

四、信息系统运维1.定期进行系统维护、更新和升级,及时处理系统故障和安全漏洞。

2.建立健全系统运维流程,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用性。

3.进行系统性能监控和日志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信息系统安全1.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

2.进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范恶意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侵入。

4.对用户数据进行保护和备份,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六、数据管理1.制定数据管理规范,明确数据的存储、备份、恢复、归档等要求。

2.进行敏感数据加密,控制数据的访问权限和使用范围。

3.对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和问题。

七、监督1.建立信息系统监督机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

2.对违反信息系统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纪律处分。

3.推动规范和提升信息系统管理,加强对信息系统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管理办法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促进信息资源合理利用,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涉及信息系统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和组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系统等。

第三条信息系统管理应遵循合法、安全、便捷、高效的原则,确保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第四条信息系统管理的职责包括:制定信息系统管理规章制度、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信息安全策略等;组织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开展信息系统培训与技术支持等。

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第五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和实施。

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第六条信息系统建设应明确责任分工,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开发等工作。

第七条信息系统应定期进行维护与升级,确保系统功能正常运行,及时修复漏洞和故障。

第三章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第八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包括技术防范与管理防范两方面。

第九条技术防范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十条管理防范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培训与演练,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等。

第四章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第十一条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应包括:备份与恢复、系统巡检与性能监测、问题排查与解决等工作。

第十二条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能力,依据规定的流程和方法进行操作,并及时记录和反馈运维情况。

第五章信息系统的培训与技术支持第十三条信息系统的培训与技术支持应针对使用人员的实际需求,开展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

第十四条培训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使用技巧等。

第六章附件附件一、信息系统建设规划附件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附件三、信息系统维护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信息系统:指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等组成的,用于信息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一种系统。

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信息系统的变更、发布、配置管理是信息系统开发和运维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管理制度是企业对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管理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二、目的1.保证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2.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4.规范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的流程和责任。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所有信息系统的变更、发布、配置管理。

四、管理职责1.信息系统部门负责对信息系统的变更、发布、配置进行管理和控制;2.各部门负责根据实际需求提出信息系统的变更、发布、配置需求,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申请。

五、变更管理1.变更申请:各部门应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编制详细的变更申请,包括变更的原因、范围、影响、风险评估等相关信息,并提交信息系统部门进行审批;2.变更评估:信息系统部门对每个变更申请进行评估,评估变更对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性能的影响,并给出评估报告;3.变更计划:信息系统部门根据变更评估报告,制定详细的变更计划,包括变更时间、变更方式、回滚计划等;4.变更执行:按照变更计划,由信息系统部门负责变更的执行,确保变更的正确性和及时性;5.变更验证:对每个变更进行验证,确保变更的效果和质量符合预期;6.变更记录:对每次变更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变更内容、执行人员、变更时间等;7.变更审批:对变更评估报告、变更计划和变更记录进行审批,确保变更过程的可控性和合规性。

六、发布管理2.发布准备:信息系统部门负责发布所需的准备工作,如环境配置、数据备份、版本控制等;3.发布执行:按照发布计划,由信息系统部门负责发布的执行;4.发布验证:对每次发布进行验证,确保发布的效果和质量符合预期;七、配置管理1.配置管理:信息系统部门负责对所有的软硬件配置进行管理,包括配置项识别、配置项控制、配置项状态管理等;2.配置项识别:对信息系统中的所有配置项进行识别和标识,建立配置项清单和配置项关系图;3.配置项控制:对配置项进行控制,包括配置项的采购、安装、使用和维护等;4.配置项状态管理:对配置项的状态进行管理,包括配置项的变更、更新和退役等;5.配置项记录:对配置项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配置项的属性、版本、位置等。

系统配置管理制度

系统配置管理制度

系统配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系统的配置管理工作,确保系统配置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保护信息系统环境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信息系统的配置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系统配置”是指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及其相关参数、环境设置等各种信息资源的构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系统配置管理”是指对系统的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设置、维护和变更的管理活动。

第五条本单位应当制定配置管理工作规范和流程,并按照规范和流程进行配置管理工作。

第六条本单位应当明确配置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明确配置管理工作的权限范围。

第七条系统配置管理工作的实施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部门规章的要求。

第八条本单位应当对配置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审查,确保配置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

第九条配置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配置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章配置管理的相关要求第十条配置管理工作应当进行全过程管理,包括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测试、运行、维护和报废等各个阶段。

第十一条在信息系统开发和改进过程中,应当将配置管理纳入到开发和改进过程中,做到在开发和改进初期就对系统进行合理的配置管理。

第十二条在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进行配置的调整和修订,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在信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当根据业务需求和安全要求,在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合理配置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第十四条在信息系统的测试阶段,应当对系统的配置进行充分的测试,确保系统的配置符合系统的需求和相关安全要求。

第十五条在系统的维护和报废阶段,应当及时更新系统的配置信息,确保配置信息的准确性。

第十六条配置管理工作应当对系统配置的变更进行合理的审批和记录,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十七条配置管理工作应当对系统配置的变更进行全面的影响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确保变更对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可控。

信息系统配置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配置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配置管理办法第1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系统生产环境的配置管理,保证生产环境信息资产的完整性、有效性、可追溯性及正确性,防范信息系统运行中配置变更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依据《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防范操作风险的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同时参照配置管理理论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配置管理是指对保证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的配置项进行标识、存储和控制,并维护其完整性、一致性、可追溯性及正确性的工作,是对各个配置项的变更、跟踪、发布和评审的重要管理工作。

第三条配置管理工作是贯穿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核心基础工作之一,只有利用配置管理的理论把项目条理化、清晰化,才能将如需求、设计、开发、测试、运行、维护等其他工作纳入正确的轨道,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本办法中所提及的配置项均指信息系统的配置项。

第五条本办法由信息技术部负责解释和修订,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

第2章角色与职责第六条配置管理工程师(CME):负责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建立并维护配置库;实施基线建立、基线变更、产品发布;协调和实施配置审计;维护配置管理工作记录;发布配置状态报告;根据配置项目的干系人和影响范围来制定配置计划,提出配置管理的分类和时间。

配置管理工程师应当由专职人员担任,其主要工作为配置管理,其他工作量不应影响到配置管理的正常进行。

第七条配置管理委员会(CCB):负责批准基线的建立和变更,批准从基线区建立产品。

CCB的组成可分多级,每级CCB负责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基线,在信息系统策划时就应当确定CCB成员和职责;CCB成员可由项目负责人、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质量保证人员、测试负责人组成,人数不少于5人,必要时可由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或总经理以及信息系统业务归口管理部门代表参与决策和评审。

评审的结果应该是CCB全体人员一致同意通过才能决定。

第八条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负责参与识别配置项,向CME提供接受配置管理的工作产品,参与创建基线和产品,负责产品的发布。

信息系统配置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配置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配置管理办法第1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系统生产环境的配置管理,保证生产环境信息资产的完整性、有效性、可追溯性及正确性,防范信息系统运行中配置变更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依据《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防范操作风险的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同时参照配置管理理论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配置管理是指对保证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的配置项进行标识、存储和控制,并维护其完整性、一致性、可追溯性及正确性的工作,是对各个配置项的变更、跟踪、发布和评审的重要管理工作。

第三条配置管理工作是贯穿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核心基础工作之一,只有利用配置管理的理论把项目条理化、清晰化,才能将如需求、设计、开发、测试、运行、维护等其他工作纳入正确的轨道,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本办法中所提及的配置项均指信息系统的配置项。

第五条本办法由信息技术部负责解释和修订,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

第2章角色与职责第六条配置管理工程师(CME):负责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建立并维护配置库;实施基线建立、基线变更、产品发布;协调和实施配置审计;维护配置管理工作记录;发布配置状态报告;根据配置项目的干系人和影响范围来制定配置计划,提出配置管理的分类和时间。

配置管理工程师应当由专职人员担任,其主要工作为配置管理,其他工作量不应影响到配置管理的正常进行。

第七条配置管理委员会(CCB):负责批准基线的建立和变更,批准从基线区建立产品。

CCB的组成可分多级,每级CCB负责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基线,在信息系统策划时就应当确定CCB成员和职责;CCB成员可由项目负责人、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质量保证人员、测试负责人组成,人数不少于5人,必要时可由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或总经理以及信息系统业务归口管理部门代表参与决策和评审。

评审的结果应该是CCB全体人员一致同意通过才能决定。

第八条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负责参与识别配置项,向CME提供接受配置管理的工作产品,参与创建基线和产品,负责产品的发布。

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1 目的为加强公司信息系统管理,促进信息化工作的发展,使信息系统建设、管理、权限管理与信息系统维护得到有效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公司及下属各分、子公司。

3 职责3.1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信息系统需求申请及信息系统具体操作,确保进入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3.2信息部:负责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建设,并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系统故障的解决,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4 信息系统总体建设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全局服务。

5 内容5.1 信息系统开发管理5.1.1 相关业务部门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提出信息化项目需求申请并在信息系统填写《信息化项目需求申请单》,并经相关业务申请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后提交至公司信息部,由公司信息部统一安排处理;5.1.2 需求申请审核通过后,由公司信息部组织该信息化项目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调研,并对信息化项目进行论证,编制需求分析及论证报告;5.1.3 信息部根据论证结果制定项目规划报告,根据公司的《立项审批管理制度》进行审批;5.1.4 项目规划报告审批通过后,由公司信息部组织项目规划方案的实施;5.1.5 项目完成后由相关业务部门与信息部对信息系统进行验收,其验收项目包括数据库是否正常,各级用户是否能正常登陆、使用,能否通过系统管理员权限对系统进行管理,数据传输是否正常一致,系统bug及错误率是否较高等,验收完毕后,信息部根据相关部门的验收结果给出《验收报告》。

5.2 信息系统权限管理5.2.1 由信息部组织拟定信息化管理权限设置方案呈交至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审核通过后由总裁审批;5.2.2 信息部按照审批通过的授权方案在信息系统中进行权限的设置,被授权人按照权限设置在信息系统中进行业务管理,信息部定期对权限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权限设置得到有效的运行;5.2.3 若被授权部门发生人员岗位变动(如离职,调动等),相关部门需在信息系统提出《信息资源使用申请》并由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由信息部根据已批准的调整申请,进行相关的系统权限调整。

(完整word版)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完整word版)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管理方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公司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依据国家有关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有关法律、法例和安全规定,联合公司内网络系统建设的实质状况,拟订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所指的信息网络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包含有关和配套设施)为终端设施,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进行公司内信息化管理中的数据收集、办理、储存和传输的设施、技术、管理的组合。

第三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的含义是经过各样计算机及其余登岸终端、网络、密码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在实现网络系统安全的基础上,保护信息在传输、互换和储存过程中的机密性、完好性和真切性。

关于终端网络安全特指本机信息系统应用数据、操作系统、身份考证及操作代码的机密性及安全性。

第四条本规定合用于公司内所有计算机硬件及周边设备(如打印机、扫瞄仪、 MO 储存器,软磁碟, CD 碟,数码相机、考勤机终端等)及所有网络设施。

公司内所有操作计算机岗位和与之有工作的岗位均属此管理以内。

第二章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第五条计算机系统账号与操作员代码一、操作代码是进入各种应用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分级对数据存取进行控制的代码。

操作代码分为系统管理代码和应用操作代码。

代码的设置依据不一样应用系统的要求及岗位职责而设置;二、系统管理操作代码一定经过相应申请经有关系统管理人员受权获得;三、系统管理员负责各项应用系统的环境生成、保护,负责一般操作代码的生成和保护,负责故障恢复等管理及保护;四、系统管理员对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整理、故障恢复等操作,一定有主管负责人受权;五、信息部门任何人员不得使用别人操作代码进行业务操作;六、系统管理员调离岗位,上司管理员(或有关负责人)应实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系统管理员代码;七、一般操作码由系统管理员依据各种应用系统操作要求生成,应按每操作用户一码设置。

八、操作员不得使用或盗用别人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九、操作员调离岗位,系统管理员应实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操作员代码。

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为加强我院信息化建设,结合我院实际工作,参照有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参与我院信息系统变更、发布和配置管理的所有人员。

(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及方法
1、我院信息系统管理分为软、硬件和院内、院外网管理。

网络办负责医院软、硬件、程序的运行以及内、外网的安全使用管理。

2、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由相应的科室负责,各部门或科室应配有指定的科室信息员,具体负责收集科室信息系统所需信息,不得随意公开和漏泄。

(三)信息系统变更、配置及发布流程
1、我院的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我院当前组织结构和工作特点设立,由相关科室负责人提出方案,上报相关领导审核批准。

2、医院根据不同时期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及相关部门或科室需求,信息系统可作适当变更或调整。

变更内容由需求科室负责人向网络办提出书面申请,院领导审批后,递交网络办相关管理人员具体落实。

3、网络办接到申请后,应认真研读科室所提需求,进行评估分析,应做到能独立完成的优先独立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认真筛选合适的软件供应商。

4、信息系统的更新发布由网络办指定专人负责,其在完成上述流程后,完
成具体内容的更新。

5、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后,要及时取得科室的反馈并记录。

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管理办法信息系统管理办法是指企业或机构在管理和运营信息系统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规范和标准。

本办法旨在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保护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规范信息系统的使用行为,提高企业或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管理范围1. 信息系统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企业或机构的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设施、数据库等。

二、组织架构1. 设立信息系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落实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和流程。

2. 配置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系统的运维和维护工作,并确保其得到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

三、信息系统安全1.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安全策略和技术措施,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篡改、破坏等行为。

2. 制定严格的访问权限管理制度,确保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能使用和操作信息系统。

3. 定期进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和漏洞扫描,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4. 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对各类安全事件进行有效处置,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四、信息资源管理1. 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管理,确保其安全可控和合理利用。

2. 建立信息资源获取和分发机制,对信息资源的流通进行有效监管和管理。

3. 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备份和恢复工作,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对备份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五、网络管理1. 建立网络设备的监控和管理机制,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和安全防护。

2. 限制或禁止员工未经授权的上网行为,严禁访问、传播和发布涉及违法、淫秽、暴力等信息。

3. 建立网络安全检测和防护机制,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及时修复漏洞和防范攻击。

六、员工管理1. 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技术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2. 明确员工对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的责任和义务,并约定相应的违规处罚措施。

3. 建立员工离职时的信息系统权限撤销机制,避免离职员工对信息系统的滥用和非法操作。

七、监督检查1. 定期进行信息系统管理的自查和内审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合规运营。

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管理办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在企业和组织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制定本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一、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1、需求分析各部门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求,提出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

需求应明确、具体,并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

2、规划制定信息化管理部门应根据各部门的需求,结合企业战略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规划应包括系统的目标、功能、架构、技术路线、实施计划等。

3、项目建设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立项、招标、采购等工作。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和质量标准进行管理,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

4、测试与验收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应进行充分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测试通过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1、日常运行管理(1)建立信息系统运行值班制度,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值班人员应及时处理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2)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巡检,检查系统的运行状态、设备的工作情况等,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故障隐患。

2、数据管理(1)建立数据管理制度,明确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使用等环节的规范和要求。

(2)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对重要数据应定期进行备份,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丢失、泄露。

3、设备与设施管理(1)对信息系统的设备和设施进行登记、编号和管理,建立设备档案。

(2)定期对设备和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故障处理(1)建立故障报告制度,当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相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故障的影响。

(2)信息化管理部门应组织技术人员尽快排除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三、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1、安全策略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策略,明确安全目标、原则和措施。

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第一节总则第1条目的为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确保公司信息系统正常运行,防止各种因素对信息系统造成危害,严格信息系统授权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

第2条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信息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和网络系统。

第3条职责计算机管理员负责监督本制度实施。

第4条定义IT设备:指除PC外的信息系统设备。

第二节硬件管理第5条计算机设备购置(一)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计算机设备购买申请,填写《设备设施购置申请表》交总裁办、财务部签署意见后报总裁审批;(二)计算机管理员根据总裁的批复后实施。

购买时至少挑选3家供应商进行比较,考虑:价格、供应商的合法性、质量承诺和售后服务的信誉度、设备能否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设备是否易于调整且可靠性高;(三)设备购置后,计算机管理员会同供应商进行设备安装,试运行正常,计算机管理员建立《计算机设备管理台账》,将设备编号后交与使用部门;(四)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原始资料(光盘、说明书及保修卡、许可证协议等)根据档案保管要求保管。

使用者必需的操作手册由使用者保管。

第6条计算机的使用(一)各部门的计算机只能由计算机管理员授权及培训的员工操作使用;(二)使用者应保持设备及其所在环境的清洁。

下班时,需关机切断电源;(三)使用者的业务数据,应严格按照要求妥善存储在网络上相应的位置上;(四)未经许可,使用者不可增删硬盘上的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五)严禁使用计算机玩游戏。

第7条计算机设备维护(一)计算机设备不准私自随意拆装,必须由计算机管理员对计算机设备进行维护,对使用人员的报修及维修需填写《硬件设备故障及维修记录》;(二)一切硬件设备不准带出机房及办公场所(如必要时必须经过公司相关部门领导同意)。

第8条计算机设备的报废(一)计算机设备需要报废时,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交财务部审核后,报总裁批准;(二)财务部根据总裁批复,实施财务核销;(三)使用部门将已同意报废的设备与《设备报废申请单》一起计算机管理员;不得随意乱放处置,应按照清单办理报废销毁手续,由计算机管理员统一处理;(四)计算机管理员注销《计算机设备管理台帐》,并将已报废的设备按照清单办理销毁手续。

信息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制度因变更影响变更计划变更实施步骤变更责任人变更审批人变更日期变更结果4.改进4.1定期对信息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4.2对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需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4.3对于信息系统的配置、变更和发布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应及时进行评估和管控,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信息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流程,确保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

标准包括信息系统的定义、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的范围以及流程。

流程包括计划和申请、审批、实施和发布。

对于新上线的信息系统,应制定计划方案进行实施;对于在用的信息系统,需细化实施方案、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并通知相关科室和人员作好准备工作。

软件系统的发布需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实施完毕后需进行相关配置的记录。

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总结和分析出现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对于信息系统的配置、变更和发布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应及时进行评估和管控,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信息系统软件功能新增修改申请表软件名称:新增/修改功能需求描述:涉及部门:计划变更日期:信息科负责人审批:主管院长审批:变更实施人员签名:日期:年月日软件开发商受理意见:受理人签名:日期:年月日落实和反馈情况:主管院长审核意见:申请科室确认意见:以上是我们的信息系统软件功能新增修改申请表。

请注意,以下是我们对每段话的改写和格式修正:软件名称:新增/修改功能需求描述:涉及部门:计划变更日期:信息科负责人审批:主管院长审批:变更实施人员签名:日期:年月日以上是我们的信息系统软件功能新增修改申请表。

请注意,以下是我们对每段话的改写和格式修正:软件名称:请在此处填写软件名称。

新增/修改功能需求描述:请在此处描述您希望新增或修改的软件功能。

涉及部门:请在此处列出所有涉及到的部门。

信息系统设备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设备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设备管理规定第一条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保障企业信息系统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规范设备管理流程,提高设备利用和管理效率,特订立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企业内各级部门和各类信息系统设备的管理。

第二条定义1.信息系统设备: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在内的企业内部使用的各类设备。

2.管理责任人:指被指定负责信息系统设备管理的相关岗位人员。

3.设备管理员:指被委托负责实施日常设备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管理标准1.设备采购–设备采购需要经过信息部门提出采购需求,并获得企业法务部门的批准。

–采购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并具备相应的质量认证。

2.设备配备与标识–设备配备应依据需要合理规划,避开过度配备或不足。

–设备应标明唯一的设备标识,以便追踪和管理。

3.设备安装与布局–设备安装应符合设备生产厂商的建议,并遵守相关安全规范。

–设备布局应依据设备类型、功耗、散热和安全要求合理布置。

4.设备维护与保养–设备维护应定期进行,包括软件更新、硬件巡检等。

–设备保养包括清洁、防尘、防水、防强磁场等。

5.设备运维与监控–设备运维应由设备管理员负责,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应安装安全监控软件或设备,适时发觉和解决设备故障和安全问题。

6.设备报废与处理–设备报废应符合企业相关规定,经过法务部门批准后进行处理。

–设备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包括设备分类、清理敏感数据等。

第四条考核标准1.设备管理责任人–依照规定履行设备管理职责,包括设备采购审批、配备与布局、维护与保养、运维与监控等。

–适时处理设备管理相关的问题和事件,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当进行。

2.设备管理员–依照规定完成设备管理工作,包括设备安装与布局、维护与保养、运维与监控等。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适时发觉并处理设备故障和安全问题。

3.设备配备与利用率–合理规划设备配备,确保充足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需求。

–设备利用率应达到规定的标准,避开设备闲置或过度使用。

(最新版)大学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最新版)大学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大学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信息系统管理,规范校园网络信息服务,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根据《网络安全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络管理暂行规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及国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互联网安全管理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信息系统是指运行于校园网内的,由相关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规章制度和其它外围设备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应用系统。

学校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校务管理类、教学科研类、招生就业类和综合服务类信息化应用系统。

第三条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纵向分为两级:一级项目是指面向全校师生提供服务,由学校信息化管理部门统筹实施的项目;二级项目是指由我校各单位建设实施的项目。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横向分为校内项目、校外项目,校内项目是指由学校全部投资或部分投资建设实施的项目;校外项目是指由校外实体投资,在我校建设并接入我校校园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第二章信息系统的管理机构第四条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谋划、统一部署全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党委宣传部和信息化办公室组成。

宣传部负责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网络舆情管控,协调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建设。

信息化办公室为网络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定期对重要岗位员工进行信息系统安全培训,强化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学校各单位应成立本单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机构,统筹负责本单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

第五条信息化办公室作为学校信息化工作主管单位,负责全校信息化规划、建设及管理规范的制定工作,并为网络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信息化办公室是我校信息系统的归口管理部门。

第三章信息系统的开发立项第六条为增强我校信息系统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计划性和规范性,信息化办公室定期面向全校各单位征集信息化建设需求、组织专家论证并前置审批。

通过前置审批的项目,可纳入学校年度信息化建设项目库,作为我校下一年度信息化建设的立项备选。

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加强信息系统的管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高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益,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员。

二、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分类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通信设备等组成,用于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输出信息的系统。

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信息系统可分为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

三、信息系统的使用权限管理(一)用户账号的申请与审批员工因工作需要使用信息系统,应填写《信息系统用户账号申请表》,经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提交给信息系统管理部门。

信息系统管理部门根据申请的权限进行审批,并为用户创建账号。

(二)用户账号的权限分配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应根据用户的工作职责和业务需求,合理分配用户账号的权限。

权限的分配应遵循最小化原则,即只赋予用户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

(三)用户账号的变更与注销当用户的工作职责或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填写《信息系统用户账号变更申请表》,经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提交给信息系统管理部门进行权限的变更。

员工离职或不再需要使用信息系统时,所在部门应及时通知信息系统管理部门,注销其用户账号。

四、信息系统的使用规范(一)用户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得利用信息系统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二)用户应妥善保管自己的用户账号和密码,不得将账号和密码泄露给他人。

如发现账号和密码被盗用,应立即通知信息系统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三)用户应按照信息系统的操作手册和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修改系统配置和数据。

(四)用户在使用信息系统时,应注意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信息,不得泄露公司的敏感信息。

(五)用户应及时处理自己在信息系统中的工作任务,不得积压和延误工作。

五、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一)数据的采集与录入各部门应按照信息系统的要求,及时、准确地采集和录入数据。

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原则。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集团公信息系统建设管理,提高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标准,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与维护工作。

集团公司下属全资、控股企业应遵照执行,并制定本单位实施细则。

参股企业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信息系统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的原则。

集团公司对系统建设实行统管,各单位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与实施应在集团统筹下进行。

第四条信息系统建设应在统一规划原则指导下,运用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进行全过程管理。

第五条信息系统维护是确保信息系统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和持续适应管理要求的重要过程,信息系统维护包括对信息系统进行配置参数维护和软件改进、升级等。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六条集团公司信息管理部是信息系统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1.负责集团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包括信息系统建设框架的规划与调整、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立项、设计、实施、验收、维护等各环节工作的协调与实施。

2.组织对信息系统建设立项进行审核。

3.组织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组的日常工作。

4.配合集团公司各业务部门开展信息系统培训推广、使用指导和应用考核等工作。

5.负责集团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维护,包括信息系统服务器的配置与维护、信息系统终端的配置与维护、网络通信的畅通与安全等。

第七条集团公司各业务部门是本职能系统信息化建设与推广的主责部门,主要职责包括:1.负责提出信息系统立项申请、建设需求、设计概要及相关原始资料等,并配合开展关于需求的答疑、解释、研讨、确认等工作。

2.参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工作,并参与信息系统的测试和项目验收。

3.制定信息系统推行相关的业务管理制度或管理文件,确保信息系统与实际管理的有效融合。

4.负责信息系统维护过程中的软件修改需求的提出和确认。

信息系统配置管理

信息系统配置管理

信息系统配置管理信息系统配置管理是指对信息系统的各种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进行配置、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配置变更管理、配置项管理和配置控制三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信息系统配置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

一、配置变更管理配置变更管理是信息系统配置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它主要负责对系统配置的变更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改进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系统进行多次配置变更,这些变更可能涉及到硬件设备的更换、系统软件的升级、网络结构的调整等。

如果没有良好的配置变更管理机制,就容易导致系统的不稳定性、安全漏洞的出现、以及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为了有效进行配置变更管理,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配置变更管理的流程,包括变更的提出、评估、批准、执行和评估等环节。

变更的提出需要明确目的和需求,并进行风险评估;变更的执行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中进行,同时要对变更进行测试和验证;变更的评估则需要对变更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性能的提升、问题的解决等。

二、配置项管理配置项管理是对信息系统中的各种配置项进行管理和跟踪的过程。

配置项主要包括硬件设备、软件模块、数据库、网络设备等。

通过对配置项的管理,可以实现对系统的全面监控和追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对系统变更进行跟踪和评估。

在配置项管理中,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配置项库,用于记录和管理系统中的各种配置项。

配置项库需要包括配置项的基本信息、当前状态和变更记录等。

通过配置项库,可以实现对配置项的全面控制和跟踪。

其次,需要建立配置项管理的流程,包括配置项的识别、记录、更新和移除等环节。

配置项的识别需要明确配置项的边界和关系,避免配置项的重复和遗漏;配置项的记录需要及时更新配置项库,保持配置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配置项的更新和移除则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中进行,同时要对变更进行测试和验证。

三、配置控制配置控制是对系统配置进行控制和审批的过程。

在信息系统配置管理中,常常会涉及到对系统的各种配置进行控制,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公司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办法

公司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办法

公司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办法公司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办法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公司的信息化管理,应制定规范的公司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公司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办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公司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办法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领导和管理,促进公司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保障系统有序运行,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及其相关配套的设备、设施构成,按照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则对公司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决策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第三条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为了保障系统建设和应用,保障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保障运行环境和信息安全,满足各工作站操作和维护的全部活动正常进行。

第四条本规则适用于公司全部应用信息系统的所有部门和个人。

第二章计算机维护人员职责第五条负责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监测、及时维护、数据备份。

第六条负责公司信息中心和各工作站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

第七条负责硬件设备及耗材购买、装配、检修和维护。

第八条负责提供对新的硬件、网络及软件升级换代选型的技术方面意见。

第三章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第九条非计算机管理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机房。

第十条保证服务器24小时不间断正常工作,不得在服务器专用电路上加载其他用电设备,应在专门的市电线路上加载。

第十一条内部服务器严禁接入因特网,并安装好杀毒软件,做好病毒防范,杜绝院内病毒感染。

第十二条对服务器参数及配件进行调整或更换,应经部门经理批准,管理人员应严格填写工作日志。

第四章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制度第十三条信息系统安全包括:软件安全和硬件网络安全两大部分。

第十四条计算机管理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技术,防止信息系统数据的丢失、破坏和失密;硬件破坏、失效等灾难性故障。

第十五条系统管理人员应熟悉并严格监督数据库使用权限、用户密码使用情况,定期更换用户口令或密码。

第十六条计算机管理人员要主动对网络系统实行监控、查询,及时对故障进行有效隔离、排除和恢复工作,以防灾难性网络风暴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配置管理办法
第1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系统生产环境的配置管理,保证生产环境信息资产的完整性、有效
性、可追溯性及正确性,防范信息系统运行中配置变更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依据《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防范操作风险的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同时参照配置管理理论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配置管理是指对保证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的配置项进行标识、存储和控制,并维
护其完整性、一致性、可追溯性及正确性的工作,是对各个配置项的变更、跟踪、发布和评审的重要管理工作。

第三条配置管理工作是贯穿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核心基础工作之一,只有利用配置
管理的理论把项目条理化、清晰化,才能将如需求、设计、开发、测试、运行、维护等其他工作纳入正确的轨道,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本办法中所提及的配置项均指信息系统的配置项。

第五条本办法由信息技术部负责解释和修订,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

第2章角色与职责
第六条配置管理工程师(CME):负责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建立并维护配置库;实施基
线建立、基线变更、产品发布;协调和实施配置审计;维护配置管理工作记录;发布配置状态报告;根据配置项目的干系人和影响范围来制定配置计划,提出配置管理的分类和时间。

配置管理工程师应当由专职人员担任,其主要工作为配置管理,其他工作量不应影响到配置管理的正常进行。

第七条配置管理委员会(CCB):负责批准基线的建立和变更,批准从基线区建立产品。

CCB的组成可分多级,每级CCB负责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基线,在信息系统策划时就应当确定CCB成员和职责; CCB成员可由项目负责人、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质量保证人员、测试负责人组成,人数不少于5人,必要时可由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或总经理以及信息系统业务归口管理部门代表参与决策和评审。

评审的结果应该是CCB全体人员一致同意通过才能决定。

第八条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负责参与识别配置项,向CME提供接受配置管理的工作产品,参与创建基线和产品,负责产品的发布。

第九条项目组/项目成员:负责向CME提供接受配置管理的工作产品,配合配置管理工作
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活动。

成员组成可以是各个与配置项相关的技术开发或维护人员,也可以是业务管理人员。

第十条质量保证工程师: 负责审计和评审配置管理活动和工作产品,参与配置管理的变
更审批和基线确定。

成员应当由信息系统维护技术人员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人员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