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潮汕英歌舞

合集下载

初中舞蹈美育潮汕英歌教学设计

初中舞蹈美育潮汕英歌教学设计

潮汕英歌课时:1 课时课型:表演课型教材分析:1、舞蹈内容①教材出处:《潮汕英歌》一课选用了岭南英歌素材民间舞,具有广东岭南特色与地域文化。

英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传承价值意义。

②英歌表演特点:快而不乱、动中求静;稳扎稳打、矫健有力;动作幅度大、内在力度鲜明。

③道具由来:“槌”以硬木制成的圆木制长度37厘米,直径3厘米。

根据官府欺压一说,官员没收兵器平民截棍习武防身后成为英歌棒槌的缘由。

④审美特点:具有舞姿造型,体态动律特征,情感表达特征,人物造型特征,运动节奏特征。

2、音乐内容动作素材部分为鼓点伴奏,节奏速度分为中板速度,节奏速度略慢,声音雄浑、粗矿,短句舞蹈部分音乐选自学院派组合音乐。

学生分析:初一年级学生,这一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羞涩内向突出特点,实践与创新的能力较强,能快速掌握音乐节奏与舞蹈风格特点,肢体表达能力与学习速度俱佳。

核心素养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英歌素材基本动作,掌握其风格性。

2、过程与方法:示范英歌动作,通过地方音乐引导学生找出节奏点与舞蹈风格,还原古代行军打仗队形做表演。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本土文化有保护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在团队中树立互帮互助,团结拼搏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英歌道具使用以及舞蹈风格特点。

难点:动作张力以及风格特点的把握。

教学准备:英歌道具、PPT课件、音乐参考教学设计:认真观看课件与老师交流自己的见解。

广东学生分享自己在家乡看到的民间英歌舞蹈表演。

讨论自己对英歌舞蹈与道具英歌棒的好奇之处。

头顶背到身后,面的英雄人物,作。

2、学习短句动作,理解其动作形成与武术的关系,能连贯的表现英歌舞蹈短句。

3、不断熟悉动作顺序,加强动作要求,区别不同动作的情感表达。

教学建议:1、教学设计加强学生的舞蹈呈现和讨论表达。

2、教室提前准备好中国大鼓,作为英歌舞蹈的伴奏,还原潮汕英歌舞蹈的民间风情。

潮汕地区英歌舞现状调查及其体育价值探讨

潮汕地区英歌舞现状调查及其体育价值探讨

潮汕地区英歌舞现状调查及其体育价值探讨
陈静侬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0(000)022
【摘要】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是粤东潮汕地区、福建等地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本文以访谈、观察、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潮汕英歌舞进行调查研究,着重对其体育价值的探讨,并对英歌舞概况作初步介绍,期望让更多人(包括海外华侨)了解潮汕英歌舞,弘扬潮汕文娱文化,并将英歌舞推广到体育锻炼中,在学校开展民族民间体育教学,在群众中推广全民健身活动.
【总页数】1页(P238)
【作者】陈静侬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体育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潮汕地区学校体育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J], 冯昌东;李威威
2.广东民间体育"英歌舞"的创编 [J], 方港;郑旭东;邱心贤;林文弢
3.仪式的返祖:英歌舞"共同事件"的秩序再造r——一个潮汕村落民俗体育秩序叙事[J], 李文
4.浅谈体育与艺术的交织\r——以英歌舞《尚武·英歌》为例 [J], 郑泽霞
5.浅谈体育与艺术的交织--以英歌舞《尚武·英歌》为例 [J], 郑泽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潮汕英歌舞在初中阶段的德育功能

浅析潮汕英歌舞在初中阶段的德育功能

浅析潮汕英歌舞在初中阶段的德育功能作者:戴晓璇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学校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基本任务。

潮汕英歌舞进入到中学生的舞蹈课堂,从文化渗透到审美感知培养学生美育价值并且促进了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潮汕英歌舞;初中学生英歌出现,可追溯到明代中期,那时民间舞已很活跃,用来祭神、娱神,人民亦用以自娱。

“秧”潮州话语音与“英”颇相近,久而变化为“英歌”。

英歌作为潮汕文化艺术的代表,其生成、流传和发展与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人文因素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逐渐提升,对传统文化更加重视,逐渐将“英歌舞”加入到校园教学当中,在一些舞蹈专业院校校园课堂里出现稍多,如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中就将英歌舞课设为选修课程。

但在目前中小学出现较少。

深圳的新华中学舞蹈团学生在去年出演了英歌素材舞蹈并在中学比赛汇演中获得不错的名次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被应邀龙华区新年联欢晚会。

笔者在实习期中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剧目赏析、节目排练着手进一步了解潮汕英歌舞蹈文化以及对中学生的美育价值影响。

一、潮汕英歌舞的概述“潮汕英歌舞”是我国广东地区的主要民间舞蹈,最早出现在明朝末期。

人们将舞蹈、戏曲、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融合而出现的艺术形式。

英歌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穿着汉代服饰,脸绘着相应的戏剧脸谱,并双手各执一短木棒,相互之间进行击打,表演时表演者的动作强健而有力,节奏感鲜明,展示舞者的英雄气概、宣扬正气、歌颂团结,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民间舞蹈。

在广东农村地区,人们又将这一表演形式看作是消灾祈福的方法。

随着国家加强传统文化的重视,将“英歌舞”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当中。

二、英歌舞文化在初中阶段的德育功能(一)教化功能在初中校园内开展“英歌舞”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教化。

潮汕英歌舞的表演形态比较分析

潮汕英歌舞的表演形态比较分析

PIANXIANWUYUN 翩跹舞韵凝聚点落在英歌槌相击时产生的槌花运动上,不同的槌花运动又构成了不同的槌法,如“削击槌”“甩槌”“镖槌”“荡槌”等。

颤颠动律是普宁英歌的基本动律,首先表现为膝盖的颤动。

如“颤颠步”,动力脚跺地后顺势踮起脚跟,同时主力腿勾脚屈膝向前抬起90度,随后动力腿颤膝一次,动作幅度较小,在“颤颠步”的做法基础上,根据动作幅度的递增又演变出“前踢腿蹉跳步”“后抬腿蹉跳步”;其次表现为头部颠动,该动律是普宁英歌的“小范儿”动作,表现为神神叨叨、摇头晃脑的状态。

常配合动作“碎步旋转”,双脚碎步前行,双手上举于“托掌”位,连续做“内旋槌”,同时配合头部自然地上下左右晃动,这也是普宁英歌独特鲜明的舞蹈语汇。

一顺边的身体动律是在舞蹈过程中手脚同边运动的特殊动律。

“颠步撩槌”和“蹉步撩槌”在表演中常用于跑场和过渡,舞者头和手脚均朝向同一方向运动,形成槌花与肢体同边运动的形态。

其气势刚劲威猛,形成一种威武、洒脱的顺边之美,这种“一顺边”的审美情趣是普宁人民对潮汕英歌舞美感特征的独特诠释。

(3)甲子英歌舞的表演形式分析 甲子镇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东南部,是广东九大渔港之一,同时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甲子英歌”于2011年被列入国务院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甲子皆为慢板英歌,动作雄浑稳健,慢中见“势”、势中见气,元高英歌队是甲子英歌的代表性舞队。

甲子英歌所用英歌槌长54厘米,直径3厘米,两端红色和中间绿色,经后期打磨加工成中间稍粗两头稍细的形状;舞者脸谱是根据水浒人物的个性形象、性格特征模拟勾勒;舞者均穿武侠服饰,腰间系一块所饰水泊英雄名号的小木牌;绑腿部分采用左右不同颜色的绑腿和绳结;脚穿系有铃铛的草履鞋,行进时会发出有节奏的铃响。

甲子英歌是采用串街走巷巡游的表演方式。

队伍每次表演前都要在镇中心的元帝祖庙内进行祭拜,祈福安康,以壮行色。

完毕后由手舞长蛇的时迁率先开道,头槌李逵率领整支队伍随后前行,队尾两位花鼓婆孙二娘和扈三娘由两个小男孩所饰演,站在花鼓公张青和王英肩上压阵。

人音版高中音乐选修《音乐与舞蹈》中国汉族民间舞蹈——英歌舞教学课件共18张PPT

人音版高中音乐选修《音乐与舞蹈》中国汉族民间舞蹈——英歌舞教学课件共18张PPT

钱鼓舞(汕尾)
鼓子秧歌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
授课教师:涂毅峰
安徽花鼓灯
胶州秧歌
东北秧歌 云南花灯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
授课教师:涂毅峰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
01
02
流传
表演
地域
形式
流传于潮汕地区, 以普宁英歌、潮 阳英歌为代表
群体性表演,手 执道具,边走边 舞
03
历史 起源
1、及时雨说 2、秧歌说 3、傩舞说
卍字阵
四虎 并驱
双鼓 圆阵
蝴蝶 采花
叠罗 汉阵
双蛇 盘圈
三角 图阵
英歌舞的伴奏形式
海螺号
铜锣
大鼓

创编:人人跳
根据课堂所学的基本步伐、地面动作进行创编,A、B两 队编成一个完整的组合展示。
各小组统一南拳造型亮相 A 地面动作 2×8拍
双人地面 2×8拍 B 基本步伐 1×8拍 C 跳跃步伐 1×8拍 D 跳蹲步伐 1×8拍 B 基本步伐 1×8拍 背槌结束,同时吆喝“哈”
欣赏英歌舞表演片段,各小组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英歌舞的风格特征。
A:英歌道具应用 B:造型舞姿特点 C:队形变化特点
A:

歌 B:

具造
应 用
型 舞
C:
姿队 特形 点变



A 道具:英歌槌
技法一 花槌
虎口握棒,利用手 腕力量划立圆。
技法二 敲击
上下敲、左右敲、 胯下敲、背后敲
A组动作(2*8拍):蹲地敲击转槌。前四拍单手,后四拍双手。
B 造型、舞姿特点
1、角色扮演——脸谱
文面 正义凛然
武面 忠义刚强

主题单元设计--英歌舞

主题单元设计--英歌舞
教学支撑环境
学校操场、大礼堂、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机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对参训学员进行角色分组;
2、根据角色分组分段进行动作分解讲解和演示;
3、熟悉潮汕大锣鼓音乐韵律和节拍;
4、配合潮汕大锣鼓音乐韵律和节拍进行舞蹈动作训练;
5、行进中的舞蹈训练。
教学评价
1、评价学生对潮汕大锣鼓音乐旋律和节拍的熟悉程度;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什么是“英歌舞”?
2、你了解潮汕“英歌舞”的历史发展吗?
3、“英歌舞”有哪些基本动作?
4、“英歌舞”的节奏感怎样?
5、“英歌舞”与其他舞蹈相比,有什么不同?
6、如何弘扬民间传统文化艺术?
专题划分
1、潮汕大锣鼓与英歌舞;
2、英歌舞训练;
3、融入感情的表演。
专题一
潮汕大锣鼓与英歌舞
所需课时
2、中国舞蹈网:/minzu/20070421_955.html
3、“英歌舞”舞蹈视频光盘
常规资源
潮汕大锣鼓乐谱、“英歌舞”动作分解图解
教学支撑环境
大礼堂、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机
其 他
专家讲座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播放潮汕“英歌舞”视频光盘;
信息化资源
1、“英歌舞”教学光碟;
2、英歌舞:/wenhua/wfcz/tswf/200803/730.html
3、中国舞蹈网:/minzu/20070421_955.html
常规资源
潮汕大锣鼓乐谱、“英歌舞”动作分解图解
1、领会历史人物的感情特点;
2、在舞蹈中融入感情;
3、认识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意义。

潮汕英歌舞

潮汕英歌舞
化背景 03 艺术特点 04 社会功能 05 结论
1
引言
引言
1
潮汕英歌舞是潮汕地区一种独特的舞 蹈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和民俗
特色
它融合了舞蹈、戏剧、音乐和绘画等 多种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国民间舞蹈
的活化石"
2
3
本文将对潮汕英歌舞的文化背景、艺 术特点和社会功能进行分析
-
感谢倾听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特点
舞蹈动作粗犷豪放
刚劲有力。舞者以大鼓为伴奏,身着色彩鲜艳的服 装,挥舞长棒,配合各种舞蹈动作,展现出粗犷、 豪放、刚劲有力的舞蹈风格
舞蹈队形多变
场面壮观。潮汕英歌舞的队形变化多样,有圆形、 方形、菱形等多种形式,场面壮观,具有很强的视
觉舞冲蹈击与力戏剧、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融合
2
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
01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一个 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地区
潮汕英歌舞起源于明朝,是潮汕人
02
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民间艺术形式
它反映了潮汕地区的社会风俗、宗
03
教信仰和历史文化,是潮汕人民生
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艺术特点
艺术特点
潮汕英歌舞具有独特 的艺术特点,主要体
潮汕英歌舞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还融合了戏剧、 音乐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舞蹈中,舞者要扮 演各种角色,表现故事情节,同时还有歌唱和绘画
等舞元蹈素富贯含穿其历中史文化信息
潮汕英歌舞所表现的题材多与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 历史事件和社会风俗有关。通过舞蹈动作和队形的 变化,可以窥见潮汕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信仰、 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4
社会功能

潮汕英歌舞

潮汕英歌舞
• 在英歌舞表演中,虽然有孙二娘、顾大嫂这样的女性角色,但是这些 角色仍然由男性来扮演。 这是因为古代男女地位不平等,女性不允许 外出抛头露面,而且男女不允许同台表演;所以女性一般不出现在表 演中。
英歌舞的文化价值
• 在广东民间艺术界,英歌舞被誉为:“北有安塞锣鼓, 南有潮汕英歌。”由于缺乏地方史志的详细记载, 英歌舞的具体起源和发展脉络并不详细。不管英 歌舞起源于哪一流派,不可抹杀的是英歌舞鲜明的 民俗特色和丰富的健身价值。英歌舞仍被群众看 作是英雄的化身、吉祥的象征和驱邪的魔力,但是 英歌舞已经从原来单纯的游神赛会、驱邪纳吉、 庆典表演,进一步发展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广场健身 方式
英歌舞的由来
英歌舞的 由来
外江戏说 少林寺说
秧歌说
傩文化说
傩文化说
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傩舞 是一种反映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的形式。 1、英歌舞始终保持着驱鬼逐疫的实用功能。 2、英歌舞不戴面具而画脸谱, 这是傩面具的进化形式。 3、领舞者说时迁, 但脸谱却是黑白相间的鬼面, 而不是戏曲中 已经定型的三花脸。时迁手里拿的是条蛇,潮汕地区在文化 上与闽南是一个系统, 而 闽 字就是表示门内祭祀 蛇的民族。 这是英歌舞中舞蛇的基础。领舞者就是古傩中的蜞头。 4、英歌舞演员配合舞蹈动作发出的叫声, 一定要不像人叫的 声音才好, 尖厉有力, 就是模仿怪兽叫, 以达到驱鬼逐疫的目 的。 5、英歌舞后棚队中有一对戴面具的老人, 叫师公、师婆。这 也明显与梁山泊英雄没有什么关系。而这正是傩舞中具有 代表性的傩公、傩母。
• 整个队伍中的2/3的人手握两节木棒,每节长尺余,敲击 起舞,通过刚劲有力的舞蹈表演,表现英雄事迹。1/3的人, 手拿小鼓槌棒,助威前进。另外,队伍中必有一人扮时迁, 手执布制长蛇,穿梭腾跃,调整队形,交流舞姿动作和舞 蹈图形信息,前棚舞蹈队伍表演时,敲击着木棒和小鼓, 伴随着“冬冬喳,冬冬喳”的英歌锣鼓节奏,紧凑速齐地 以优美的舞姿,演出各式各样的舞蹈动作和编演表现攻城 战阵的舞图形。威武壮观,具有强烈的感人艺术魅力,给 观众以振奋昂扬的感受。

潮汕英歌舞习俗流程

潮汕英歌舞习俗流程

潮汕英歌舞习俗流程《潮汕英歌舞习俗流程,那叫一个绝!》咱今天就来说说这潮汕英歌舞习俗流程,那可真是有意思极了!每次听到要表演英歌舞的消息,整个潮汕地区都跟要过年似的,热闹非凡。

首先就是那选人环节,哇塞,那场面,小伙子们都一个个撸起袖子,争着抢着想入选。

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是梁山好汉转世,那劲头,别提多足了。

选好了人,接下来就是紧张的排练啦!大夏天的,一群大老爷们儿穿着厚厚的演出服,在太阳底下挥汗如雨。

嘿,还别说,这汗流得越多,到时候表演越带劲。

而且排练的时候,那真叫一个较真啊,一个动作没做好,那教头能把你骂得狗血淋头。

不过大家也都知道,这是为了表演更精彩,所以都乖乖听话,认真练习。

终于到了表演那天,那场面,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瞧。

只见那些好汉们一个个画着大花脸,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手持双棍,雄赳赳气昂昂地就出来了。

那气势,感觉能把天捅个窟窿。

随着锣鼓声响起,英歌舞正式开始啦!这些好汉们就跟打了鸡血似的,那动作,那力度,嘿,真不是盖的!一会儿跳跃,一会儿旋转,一会儿又摆出各种酷炫的造型。

旁边的观众们也是看得热血沸腾,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我就记得有一次看表演,有个好汉估计是太投入了,一不小心把双棍都给甩出去了,不过人家反应那叫一个快,一个箭步就冲过去把棍子捡起来,接着跳,那场面,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但大家也都不在意,反而觉得更有趣了。

一场英歌舞下来,好汉们累得气喘吁吁,但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而观众们也是意犹未尽,还在津津乐道地讨论着刚才的精彩瞬间。

这就是潮汕英歌舞习俗流程,充满了欢乐、汗水和自豪。

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潮汕人民的精神寄托,是咱们潮汕文化的瑰宝。

每次看到那精彩的英歌舞表演,我都为自己是潮汕人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怎么样,听我这么一说,你们是不是也想来感受感受这独特的潮汕英歌舞习俗流程啦?。

潮汕英歌舞的表演形态比较分析

潮汕英歌舞的表演形态比较分析

潮汕英歌舞的表演形态比较分析1. 引言1.1 概述潮汕英歌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潮汕地区广泛流传。

它不仅是一种民俗艺术形式,更是潮汕人民的精神象征和生活方式。

潮汕英歌舞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表现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在潮汕英歌舞的表演中,歌唱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

歌曲中通常融合了潮汕方言,歌词通俗易懂,富有悠久的民俗特色。

舞蹈则以独特的肢体语言和舞蹈动作展现出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潮汕英歌舞不仅在民间广泛开展,也在各种文艺演出中得到了展示和推广。

通过对潮汕英歌舞的历史背景、表演形态、音乐特点、舞蹈特色以及与其他民族舞蹈的比较分析,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之处。

对潮汕英歌舞的独特魅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2. 正文2.1 潮汕英歌舞的历史背景潮汕英歌舞是潮汕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潮汕地区的民间艺术活动。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当时潮汕地区的民间艺人们开始使用潮汕话演唱吟咏民歌,并结合舞蹈动作,形成了潮汕英歌舞的初步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潮汕英歌舞逐渐发展壮大,吸纳了潮汕地区的各种民俗文化元素,如潮剧、木偶戏等。

这些文化元素丰富了潮汕英歌舞的内涵,使其成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清朝时期,潮汕英歌舞逐渐被引入宫廷,成为贵族们喜爱的表演形式。

这一时期的潮汕英歌舞受到了官方的推崇和扶持,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2.2 潮汕英歌舞的表演形态潮汕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表演形态。

在潮汕英歌舞的表演中,通常会有一位主持人或者领舞来引导整个表演的节奏。

演员们穿着传统的潮汕服饰,打扮精致,舞台布景也通常是具有潮汕特色的。

潮汕英歌舞的表演形态主要分为歌唱和舞蹈两个部分。

在歌唱方面,通常是由主唱者带领其他演员合唱,歌曲多为潮汕方言演唱,歌词内容多为赞美爱情、家乡或者传统文化。

演员们的嗓音清脆悦耳,往往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潮汕英歌舞活动方案

潮汕英歌舞活动方案

潮汕英歌舞活动方案1. 活动简介潮汕英歌舞活动是为了提倡潮汕文化、弘扬英雄主义精神而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活动。

本次活动将通过英歌舞形式展示潮汕传统文化的魅力,并邀请知名艺人加盟,以吸引广大民众的关注和参与。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潮汕英歌舞活动的策划方案,包括活动目标、时间地点、参与人员、节目安排和宣传推广等内容。

2. 活动目标•弘扬潮汕传统文化,增加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提醒人们珍惜英雄主义精神,传承优秀传统价值观。

•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潮汕文化活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3. 时间地点•时间:预计于2022年9月举办。

•地点:潮汕市体育馆。

4. 参与人员4.1 表演团队•潮汕民间艺人团队:精选一批潮汕地区的民间艺人参与演出,展示潮汕独特音乐、舞蹈表演等。

•知名艺人:邀请几位在潮汕地区有影响力的知名艺人加盟,增加观众的吸引力和娱乐性。

4.2 工作人员•策划组织人员:负责整体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

•舞台搭建人员:负责搭建舞台和布置演出场地。

•录像摄制人员:负责现场直播和后期制作工作。

•宣传推广人员:负责活动的宣传推广和票务销售。

4.3 参与观众•公众:邀请广大市民参与观看演出,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 节目安排根据活动目标和参与人员的情况,将安排以下节目: 1. 开场仪式: - 活动主办人致辞 - 礼仪表演2.潮汕英歌舞表演:–潮汕传统乐器演奏–潮剧表演–潮汕歌曲演唱3.知名艺人表演:–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相声小品4.互动环节:–抽奖活动–观众参与舞蹈教学5.结束仪式:–感谢致辞–烟花表演6. 宣传推广为了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采取以下宣传推广措施:- 制作活动海报,张贴在主要商业区和社区。

- 发布活动信息和动态更新至社交媒体平台,吸引粉丝关注和转发。

- 邀请知名艺人在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

- 在本地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播放活动宣传广告。

- 与当地学校合作,组织学生参观活动并进行宣传。

潮汕英歌舞

潮汕英歌舞

拓展传播途径,提升知名度
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广 泛宣传和推广英歌舞。
组织英歌舞演出团队参加国内外 文化交流活动和比赛,展示其独
特魅力。
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英歌舞 文化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
赏和体验。
加强教育培训,培养后备人才
建立英歌舞培训机构和基地,提供专业的舞蹈教育和培训服务。
邀请英歌舞传承人和专家授课,传授技艺和经验,培养新一代的传承者 。
最初,英歌舞是潮汕地区民间 为祈求神灵保佑、驱邪避害而
表演的舞蹈。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歌舞逐渐 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
色的民间舞蹈艺术。
如今,潮汕英歌舞已经成为潮 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
关注和喜爱。
舞蹈特点及风格
01
潮汕英歌舞以雄壮、豪放、 热烈为特点,展现出潮汕人 民的勇敢和拼搏精神。
02
戏剧性冲突
英歌舞表演中常通过舞者 之间的互动和配合来展现 戏剧性冲突,增加表演的 观赏性和感染力。
舞台布景及道具运用
舞台布景
灯光音效
根据表演内容和主题设计相应的舞台 布景,营造出符合英歌舞表演的氛围 和环境。
灯光和音效的运用对英歌舞表演也至 关重要,能够营造出更加逼真的舞台 效果和视听体验。
道具运用
政府支持与政策引导
政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将英歌舞列入重点保护名录。
投入资金支持英歌舞传承和歌舞进校园、进社区,推 广传统文化教育。
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潮汕英歌舞多次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 活动,展示了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研究 潮汕英歌舞,促进了学术交流和传播 。
民俗信仰与节庆活动
民俗信仰
潮汕地区民间信仰多元,包括祖先崇拜、神灵信仰等。其中 ,妈祖信仰在潮汕地区尤为盛行,许多地方都建有妈祖庙。

潮汕英歌舞的表演形态比较分析

潮汕英歌舞的表演形态比较分析

潮汕英歌舞的表演形态比较分析【摘要】潮汕英歌舞作为潮汕地区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在当地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本文从潮汕英歌舞的历史演变、表演特点、与其他地区文化的比较、表演形态分析以及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潮汕英歌舞在表演形式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与其他地区文化有所区别。

潮汕英歌舞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应该重视对潮汕英歌舞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得以继续发展并融入现代生活中,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潮汕英歌舞、表演形态、比较分析、历史演变、表演特点、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文化传统、未来发展、重要性。

1. 引言1.1 潮汕英歌舞的重要性潮汕英歌舞作为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当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潮汕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代表着当地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

通过潮汕英歌舞,人们可以感受到潮汕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历史传统,进而加深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潮汕英歌舞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民俗故事,是潮汕人民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和传承。

通过潮汕英歌舞,人们可以了解潮汕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从而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潮汕英歌舞还具有重要的社交和娱乐功能,是人们在节日庆典、婚宴等场合欢聚一堂、共同感受文化底蕴的重要方式。

通过潮汕英歌舞的表演,人们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社会和谐。

潮汕英歌舞作为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民俗底蕴,对于当地民众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保护和传承潮汕英歌舞,对于弘扬地方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潮汕英歌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崛起,潮汕英歌舞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面临着挑战。

对潮汕英歌舞的研究与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潮汕英歌舞的研究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潮汕英歌舞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潮汕英歌舞民俗文化遗产探究

潮汕英歌舞民俗文化遗产探究

潮汕英歌舞民俗文化遗产探究摘要:在潮汕地区,每当春节期间的游神庙会活动或者其他的盛大喜庆节日,都可以看到一群面画脸谱,身着传统戏服,手执双短棒的青壮年男性表演者伴随着锣鼓声叩击起舞,这就是潮汕英歌舞。

本文通过对潮汕英歌舞这种民间舞蹈艺术进行介绍,浅析潮汕英歌舞民俗文化的价值和独特魅力。

关键词:潮汕文化英歌舞民俗文化民族舞蹈一、潮汕英歌舞简介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的一种民俗,是汉族舞蹈艺术的一种,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深受潮汕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潮汕英歌舞表演融舞蹈、戏剧、武术、传统民族音乐为一体,是具有驱邪祈福、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功能的民俗文化艺术表演。

潮汕英歌舞表演时尽显阳刚之气,表演场面十分恢宏壮观。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潮汕英歌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被潮汕人民赋予了吉祥平安和扬正压邪的象征寓意。

潮汕英歌舞以普宁和潮阳地区的英歌舞表演最为出名,普宁被称为“英歌舞之乡”,而潮阳英歌舞则是潮阳民间文化的“三瑰宝”之一。

在2006年,潮汕英歌舞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汕英歌舞这种汉族男性群体舞蹈,给人一种阳刚壮美的感觉,其表演内容来源于水浒传的故事,表演的是梁山好汉攻打大名府的故事。

在《水浒传》第六十六回中,众多梁山泊英雄乔装成耍蛇的、舞枪弄棒的、踩高跷的江湖表演艺人混进大名府中,救出了卢俊义。

潮汕人民将这段故事改编成英歌舞,从明朝流传至今。

二、潮汕英歌舞历史溯源我们要追溯潮汕英歌舞的历史,就有必要先说英歌舞名字的由来。

根据潮汕民间传说,英歌舞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由一个叫陈大器的潮汕人从山东传到潮汕地区的,其原型为山东秧歌。

可是现在却找不到对这件事的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于是此事的真实性也不得而知。

但根据《潮州风俗考》中记载的“农者春时数十辈插秧田中,命一人挝鼓,每鼓一巡群歌竞作,连日不绝,名曰‘秧歌。

”而秧歌的“秧”字在潮汕方言中的读音与“英”极为相似,故随着人们口口相传,久而久之也就叫成了“英歌”。

非遗项目“英歌舞”进校园传承地方民间文化特色

非遗项目“英歌舞”进校园传承地方民间文化特色

102潮 商 · 潮 学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非遗课程进校园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

[1]英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英歌,又称“鹰歌”、“鹦哥”、“因歌”、“秧歌”或“唱英歌”、“舞英歌”、“扣英歌”、“茂英歌”、“跳英歌”等,广泛流传于潮汕地区,尤盛于普宁、潮阳、惠来。

英歌完整的表演程序一般分为舞蹈主体(称为“前棚”)、地方小戏(称为“中棚”)、武术表演(称为“后棚”)三部分,也有把地方小戏和武术表演合在一起进行(统称“后棚”)的。

表演人数大体为16~24人,也有增至32或36人,最多可至108人。

动作和阵形都是从练兵和攻城阵法演变而成,变化多端,充分表现了梁山泊英雄好汉机智勇敢、铲奸除恶的豪迈气概和战斗风貌。

潮汕英歌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人民通过英歌祈求平安吉祥。

英歌所体现的品格是正直向上的,这个是力与美的结合,英歌舞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贵的精神力量[2]。

一、充分认识非遗项目“英歌舞”进校园的重要意义非遗项目“英歌舞”如能很好的发掘、整理、提要:英歌舞是一种民俗文化体育活动,它是历史悠久,又充满新鲜活力的民间艺术形式。

现实中的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 具有很强的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

本文试着就充分认识非遗项目“英歌舞”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和若干建议进行探讨,让学生真正成为非遗项目“英歌舞”等地方民间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从而带动家庭、影响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非遗项目;“英歌”; 进校园 ;传承 ;地方民间特色文化作者简介:吴忠文(1981—),男,高级政工师,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委委员。

非遗项目“英歌舞”进校园传承地方民间文化特色吴忠文103传播天地继承并发扬光大,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发展国内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潮汕英歌舞的文化特性和发展前景

潮汕英歌舞的文化特性和发展前景

三、结语
潮汕英歌舞作为潮汕地区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 文化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价值,从外部环境 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入手,推动潮汕英歌舞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深入研究和不 断创新,
使潮汕英歌舞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弘扬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潮汕英歌舞的文化特性
1.历史渊源
潮汕英歌舞源于宋代,据说是为了纪念唐代名将李靖而创编的。在历史长河中, 潮汕英歌舞逐渐成为当地民间庆丰收、欢度佳节的重要表演形式,并代代相传, 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2.文化内涵
潮汕英歌舞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舞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其表 演内容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如“哪吒闹海”、“水浒传”等,通过 舞蹈的形式诠释了潮汕人民对历史、文化和生
潮汕人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潮汕文化的熏陶下, 潮汕人对于美食的追求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 的体现。因此,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快餐相结合,创新发展是潮汕美食业的一个 重要方向。
例如,“潮滋味”的快餐品牌就将传统潮汕美食与现代快餐经营理念相结合, 使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正宗的潮汕美食。
参考内容
英歌舞:文化的瑰宝与社会的精 神纽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英歌舞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的舞蹈艺术。它 不仅拥有精美的舞蹈动作和雄壮的音乐节奏,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和社会精神价值。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英歌舞的起源、表演形式、价值及其特 性,以期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此外,潮汕美食还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如潮汕卤水和狮头鹅等特色食品就源 于东南亚。
当前,潮汕美食发展迅速,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潮汕美食企业。这些企业不 仅致力于传承和发扬潮汕美食文化,还不断创新和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潮汕美食市场也面临着激烈竞争。因此,潮汕 美食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品牌影响力。

潮汕英歌舞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现状与开发策略

潮汕英歌舞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现状与开发策略

一、潮汕英歌舞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分析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步阶段,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

潮汕民歌和英文歌舞是我国传统艺术和国际化艺术的结合,能够丰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和跨文化交流。

然而,目前潮汕英歌舞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融入并不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

1. 目前幼儿园课程主要以传统儿歌为主,缺乏地方特色和国际化元素。

潮汕英歌舞作为当地传统文化和国际化艺术的结合,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但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仍然较为有限。

2. 幼儿园教师对潮汕英歌舞的理解和掌握不足。

教师在音乐和舞蹈教育方面的培训和指导相对薄弱,对于潮汕英歌舞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使用不够熟悉,导致无法有效地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

3. 家长对潮汕英歌舞的认知不够,缺乏对其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对于潮汕英歌舞融入幼儿园课程至关重要。

二、潮汕英歌舞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开发策略为了促进潮汕英歌舞融入幼儿园课程,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开发策略。

1.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幼儿园可以组织相关的潮汕英歌舞教学培训,让教师们了解潮汕英歌舞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培养其对潮汕英歌舞的热爱和掌握,从而更好地将其融入课程。

2. 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引入潮汕英歌舞元素。

幼儿园可以在音乐和舞蹈课程中逐步引入潮汕英歌舞,让幼儿在欣赏和学唱潮汕民歌的也能接触到国际化的英文歌舞,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和文化视野。

3. 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提升家长对潮汕英歌舞的认知。

幼儿园可以举办家长会或者专门的文化活动,让家长深入了解潮汕英歌舞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增强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4. 借助新媒体评台和社区资源,推广潮汕英歌舞教育。

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宣传潮汕英歌舞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参与其中,推动潮汕英歌舞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

潮汕英歌舞研究

潮汕英歌舞研究

目录一、潮汕英歌舞的起源与发展 (2)(一)英歌舞的起源 (2)(二)英歌舞的发展 (3)二、潮汕英歌舞的艺术特征 (5)(一)英歌舞的表演要素 (5)(二)英歌舞的板式分类 (6)三、潮汕英歌舞的传承状况 (8)(一)英歌舞的传承 (8)(二)英歌舞传承的不足与对策 (9)四、结语 (10)参考文献 (1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潮汕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祭拜祖先、庆贺重大喜事的一种表演活动,通过探析潮汕英歌舞的起源发展、表演的特征以及分析潮汕英歌舞传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深入研究这一习俗在潮汕文化中的地位和表演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丰富改正自身,指引着英歌舞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指向标。

关键词:潮汕英歌舞研究AbstractChaoshan Yingge dance is a kind of performance activity in Chaoshan to worship ancestors and celebrate important and happy events. By analyzing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haoshan Yingge da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erformance, and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ts inherit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oshan Yingge dance, so as to study the status of this custom in Chaoshan culture and the direction of its future inheritance, to take its essence and discard its dross, to enrich and correct itself, and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dance in the right direction, and become a beacon of Chinese culture.Keywords:Chaoshan;english dance;research潮汕英歌舞研究潮汕英歌舞是流行在粤东地区和福建南部地区的一种人民群众自发性的广场舞蹈,通过学习南派武术的力量、汲取民间舞蹈的精华并与戏剧融为一体而逐步形成的,被称为“中国汉族男子汉典型舞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潮汕英歌舞
潮汕英歌舞
在广东省潮汕地区,尤其是在潮汕的农村地区,到了农事活动的时候,为了祭祀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就会有英歌舞的表演;春节期间的游神,秋收后的庆功或者祭祀民俗活动,我的家乡也保留着英歌舞这种节目。

而现在,英歌舞从以前祈求神灵保佑的仪式变成了庆祝喜事的活动。

这种叫做“英歌”的化妆歌舞表演,一直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英歌又有秧歌、莺歌、因歌等多种写法,它的来源应是北方秧歌。

潮汕英歌舞是一种令舞者、观者都能浑身震颤、热血沸腾的民间舞蹈形式。

“锣鼓响,心蓬浅”描绘的就是英歌舞带来的那种群情昂奋、争相观看的热闹场面:英歌锣鼓一响便观众如潮,犹如一大朵彩云在漂浮、移动。

舞者时而稳如泰山,时而舞若银蛇,时而如雄鹰展翅,时而如猛虎下山。

那锵锵锣鼓声,与感召力极强的螺号声、舞者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震撼大地,气冲蓝天。

这和谐的舞与鼓,组成了潮汕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

“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

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

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

秧歌说就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

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

傩舞是一种反映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的形式。

潮汕英歌舞至今已流传了几百年。

关于她的演变,虽然众说纷纭,但有两点是一致的:一是表演梁山泊英雄好汉攻打大名府的故事;二是武术表演的成份很重。

这就决定了潮汕英歌舞粗犷有力、豪迈威武,赞美英雄的风格特征。

舞中表演者的脸谱是根据梁山泊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而定的。

如杨志,红脸红须;李逵,黑须满腮,倒钩;鲁智深,和尚装束;武松则为白脸……他们的服装跟戏曲中的“紧身短打”相似,上身坎肩,脚是“人”字形的裹腿。

以前每一个表演者身上还挂着一块标明梁山泊英雄姓名的小牌,如最前面的玩蛇者是时迁,队伍的第一棒,即头槌领舞者是杨志(一说是关胜),第二棒是李逵(也有以李逵为第一棒的),第三棒是鲁智深,第四棒是武松……不管表演的人数多少,每个表演者均各自代表着一个梁山泊的英雄好汉。

近些年还出现了孙二娘、扈三娘这两个男扮女装的人物。

英歌舞的舞蹈动作形象鲜明,有一种阳刚之美。

如主要动作“洗街”是体现英雄过江的情景,“拜年”形似宣誓,“布田”有如绑藏匕首,“背槌”有如抽刀拔剑,还有“抱槌”、“勾脚”、“过跨”等动作,则像短兵相接的战斗姿态。

从图形变化来看,有“麦穗花”,状如麦穗扬花;有“接龙骨”、“杀四门”、“双龙出海”、“日月争辉”等等,贯串表现了攻打大名府的英雄行为。

其中的背靠背、肩并肩舞棒的阵势,充分体现了英雄们团结战斗、生死与共的气概。

各英歌队虽然打法有别,但都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南拳武术技艺的烙印。

英歌锣鼓的潮汕打击乐,有中鼓、斗锣(四面)、大钹、钦仔,此外还有一高一低的两个螺号。

锣鼓的基本节奏是弱起强落:“隆冬/仓隆冬/仓”,它造成一种向前推进的动力。

英歌后部份主要是表演潮剧中的折子戏、片段或其他小演唱。

每出大多是由2—3人表演,如《桃花过渡》、《京城会》、《徐大江拖车》、《驶田》等;最后便是武术及“打布马”表演。

《水浒传》、中记述:梁山泊英雄利用大名府张灯结彩、欢度元宵的时机,有的扮作猎户,有的假为乞丐,有的装成行脚僧等伺机行事。

英歌舞生动地再现了上述的情节。

因为英歌舞表现的是梁山泊英雄,所以人们常常把英歌舞队员当作历史上劫富济贫的好汉和叱咤风云的现代英雄来崇拜。

一般来说,舞者应是年轻力壮、英武潇洒的小伙子,姑娘们对他们更有一种深深的敬意,她们常常从英歌队员中挑选自己的意中人。

人们还认为英歌舞能驱邪保平安。

一些大型建筑的奠基、办公大楼落成、大桥通车、学校庆典都要请英歌队大舞一番。

每逢春节、元宵或乡里节等传统节日,百姓只要听到英歌声,就在门口作好准备,英歌队接近了,屋主就呜炮有请,这时英歌队就得进入屋内,在各个厅房角落“唱”。

一年下来,家庭平安大吉,都认为是英歌队驱邪的结果。

有的老妇人为了给孩儿、孙子保平安,还请英歌队的头槌来摸摸孩子的头,以为辟邪,使孩子健康成长;有的还在英歌队用餐时,讨一碗“英歌饭”吃,以保吉祥平安。

英歌舞具有很强的健身性,是一种民俗体育活动。

现实中的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

英歌舞发展过程也吸收兼容了地方其他文艺样式和体育的因素,丰富了自身的艺术内涵。

如英歌队对打套式是吸收融化南拳招式而成,使英歌舞更威武雄壮。

而采取体操、队形的编排,使英歌舞更有魅力且更受观众的欢迎。

自1931年贵屿“三和兴英歌班”拳师陈卓三传授南拳设计“落女”“对打”四个套式,组成新型对打套式派,熔进武术的英歌轰动潮汕开始。

之后又有周修兴教练传授“单打”“对打”八个套式,青年教练洪乌仁从南拳“散手”中选择大战马、割腿、大铁夹、弓步、三角马等步法,吸取通天滚手、玉人照镜、老树盘根、利刀削竹、背棒、山中擒虎、燕子翻身、截虎干字、连环扣手、双龙把月、魁星踢斗、雄狮开口等打法,重新设计单对、对打、二人打、四人打,编成上、下各八套打法。

最后又发展至三十套式,有蝴蝶、梅花、八卦阵等十多个表演图案
英歌舞丰富了岭南文化,提供人们娱乐素材,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走上舞台。

英歌舞已经由原来的男性群舞发展出女英歌、少年英歌和老人英歌。

近年来,英歌也开始走进校园,城乡一些学校为了参加节日文艺游行,纷纷组织过学生英歌队。

如潮阳的贵屿华美、龙港、棉城的凤南、凤北、在城的几所学校以及西歧等学校都曾组织过英歌队。

2007年 l2月广州体育学院举行了英歌舞比赛,“北京2008”城市奥运文化广场活动,普宁南山英歌队应邀晋京献艺,让中外客人一饱眼福,使潮汕英歌文化一展风采。

在民间,英歌舞更受到民众的普遍喜爱,在宗教祭祀、节日吉庆、广场表演和群体锻炼中都有英歌舞,英歌舞是劳动人民欢度节庆的民间艺术形式,也是人们休闲健身的重要手段。

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进入现代舞台提供了典范,英歌舞文化深深植根于潮汕民俗历史文化的沃土中,其动作刚劲质朴、民族风情浓郁,深厚的历史文化因素及自然、纯真的原生态品味,都促使英歌舞具有现代舞所不可比拟的艺术表现力。

将英歌舞文化搬上舞台、荧屏,成为现代艺术和戏剧表演节目的一部分,一定会大放异彩,成为舞台上的又一朵奇葩。

英歌舞的继承整理、创新发展集中表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英歌舞的表现力有了长足的发展。

有的发展了快速灵活的特点,有的发展了槌花旋转的优势,有的美化了图形,有的强化了阵势,呈现了英歌舞表演上的多种类型,赋予了不同发展的新阶段内涵,从而使古老的英歌舞常舞常新,百看不厌。

作为潮汕群众文化的一套大餐,英歌舞不仅丰富了潮汕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弘扬中国民间艺术做出了贡献,为此荣获了国家和省的种种殊荣:1996年 11月文化部命名潮阳市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英歌艺术)”,广东省文化厅命名普宁市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英歌舞艺术)之乡” ,2006年 5月,普宁英歌、潮阳英歌被国务院公布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这是对英歌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地位的充分肯定,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更好研究、保护和发展普宁英歌的
鼓励和鞭策。

英歌舞这一民间艺术奇葩,随着时代前进而发展,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传承历史遗产,舞动时代雄姿,潮汕英歌舞正以新的风采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