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矿回采工作面沉降观测设计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工作面地面沉降观测
技术设计书
XXX煤矿
地测部
二零一五年六月一日
目录
一、任务概况及目的 (2)
二、沉降观测方案 (2)
(一)精度要求 (2)
(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 (2)
(三)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3)
(四)沉降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3)
(五)沉降观测作业要求 (3)
(六)沉降观测成果的重测与取舍 (3)
(七)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3)
(八)沉降观测周期 (4)
三、上交资料 (4)
四、观测点的保护 (4)
五、安全文明施工 (5)
六、附件 (5)
XXXX工作面地面沉降观测
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况及目的
XXXX工作面对应对表位于XXX工业广场及其南部和东部,有小型冲沟及山峁横贯工作面,地面标高:+1587.9~+1660.8工作面标高:+1421.7~+1504.6.
四邻关系:该工作面北部与6#煤辅运巷相邻,西南部和东部上伏4#煤采空区,特别在距6#煤辅运巷290m处下伏有原6煤东翼回风巷和原6煤运输巷通过;东部全部为6#煤可采煤层。
工作面实际长度:1156M,断面:180.34×1185.34M2
通过对XXXX工作面巷道掘进和回采放顶不同阶段的沉降观测,并对成果(沉降量、沉降差、沉降速度、沉降范围)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该工作面在回采前后对地面沉降影响,确保地面建筑物及其周围地表的安全。
二、沉降观测方案
(一)精度要求
1.根据设计要求,本次沉降观测应采用二级变形观测。
2.精度要求: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0mm。
(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
1.基准点须埋设在工作面的沉降范围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基准点采用混凝土浇筑永久点,并且基准点必须要有检核条件。
基准点不能少于3个。
2.基准点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而定,在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
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对其稳定性、可靠性进行分析。
3.基准点埋设后,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
稳定期应根据观测要求与地质条件确定,标准埋石稳定期不宜小于15天。
4.工作基点应在变形区域外相对稳定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地点选埋,这些点应形成闭合环、节点网或附合路线。
5.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将工作基点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然后再对观测点进行观测。
6.观测路线应组成起讫于工作基点的闭合或附合路线,使之具有检核条件。
7、变形控制测量的精度等级应与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相一致。
(三)沉降观测点布设
在采空区地表中间布设一条控制基线,同时作为沉降观测点使用,共计30个点。
其中7个点向采空区两侧布设2个点,14个点组成采空区边界范围,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对其26个点进行观测。
(四)沉降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点的施测采用宾得RTK测量坐标和高程,测区的基点不应少于3个,当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可少于3个。
但连同工作基点不得少于3个。
2.每次观测应保持路线、顺序、观测方法一致。
3.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相对固定主要观测人员
4.在基本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工作。
5.使用的RTK仪器应送法定的计量单位进行鉴定和校正,并在校正的有效期内使用。
检验应按现行国家矿山测量规范的规定执行。
(五)沉降观测作业要求
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相邻观测点高差变动迹象、地质地貌异常、附近建筑物基础裂缝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好草图。
(六)沉降观测成果的重测与取舍
1.凡超出规定限差的成果,均应进行重测。
2.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应立即重测。
3.若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均符合限差时,则取三次结果的中数;当重测结果与原测两个单线结果均超限时,则须再重测。
(七)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整理原始记录
外业观测数据检查准确无误后
2、填写沉降观测成果表,计算沉降量
(1)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
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
(2)计算累积沉降量:
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
(3)绘制沉降曲线
绘制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首先,以沉降量s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
然后,以每次累积沉降量为纵坐标,以每次观测日期为横坐标,标出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最后,用曲线将标出的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沉降观测点号码,这样就绘制出了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
(4)绘制等值线示意图
根据总沉降量,绘制等值线示意图。
各种图、表示例见附件。
(八)沉降观测周期
1.沉降观测的时间应与工作面回采阶段配合,工作面回采一周后完成观测一次。
2.每次沉降观测完成后3日内向业主提交中间分析报告,阐明地表整体沉降及沉降成果分析并得出结论。
提交成果应包括沉降量、累积沉降量等,整个沉降结束后提交沉降观测报告。
4.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工作面大范围塌陷、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当回采工作面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5.正常情况下观测周期和次数(不包括停工期间和发生特殊情况增加的观测):三、上交资料
1.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2.沉降观测成果表;
3.沉降曲线图;
4.回采工作面沉降等值线图;
5.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6.所使用RTK仪器检验报告。
7.本项目技术设计书及技术总结。
四、观测点的保护
1.基准点的保护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测量标志,只有长期保存才能保证沉降观
测数据的连续性和正确性,如遇到可能对基准点造成损坏或破坏的情况时,应与观测单位联系,以便具体确定基准点的保护或调整方案。
2.沉降观测点的保护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而且复杂的测绘工作,沉降观测点在使用过程中的人为破坏往往会导致沉降观测工作的中断。
因此沉降观测点的妥善保护是沉降观测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场各方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积极配合观测单位,加强外围人员常识素质教育、安全教育,必要时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法,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确保沉降观测点的长期和稳定保存。
五、安全文明施工
1、严格遵守现场安全管理规定,作业人员要熟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落实安全防
护措施。
2、在地表不平,沟壑纵横的山区观测时注意事故发生。
3、在使用RTK仪器作业时,注意触电危险,误伤附近人员,在有雷电的天气中严
禁野外作业
4、野外作业严禁吸烟,严格执行现场安全防火制度。
六、附件
1、沉降观测量记录表(示例)
2、沉降曲线(示例)
3、等值线示意图(示例)
附件1:沉降观测量记录
沉降观测成果表
观测者:计算者:
审核者:年月日
附件2:沉降曲线图
附件3:等值线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