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91-100)

合集下载

GB/T 20257.1-2007 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图式

GB/T 20257.1-2007 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图式
《1. 1利用三角测最方法或精密导线测量方法测定的国家等级的三角点和精密导线点。
设在土堆卜.的且土堆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用符号3表示。
七1. 2测角精度为I'或10"小三角点和同等精度的其他控制点。
设在土堆上的且土堆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用符号3表示。
4.1.3利用导线测量方法测定的控制点。
一、二、三级导线点均用此符号表示。设在土堆上的且土堆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用符号3表示。
排碱、排水的沟渠应加注“排”字。
沟渠两边的堤岸用堤或加间岸表示。沟渠与堤、堑的配合参见附录只。
灌溉渠系的源头,抬商水道并有抽水设备的渠首用符号乂衣示。
4.2.7沟渠通过高地或山隘处经人丁开挖形成两侧坡面很陡的地段。
坡度大于70。的用陡坎符号表示。沟堑比高大于2 111的应标注比高。
4.2.8干甲地区引用地下水及雪水,并有竖井与之相通的地下喑渠。图上竖井位肾实测表示。废坎儿井加注“废”字。
2^ 4^ 2土质和梢被符号,根据其:排列的形式可分成三种情况:
整列式:按一定行列配置,如苗圃、草地、经济林等;
卜)敗列式:不按一定行列配置,如小草丘地、灌木林、石块地等;
相应式:按实地的疏密或位笠表示符号.如疏林、零星树木等。表示符号时应注意显示其分布特征。
整列式排列一般按图式表示的间隔配背符号,而积较大时,符号间隔可放大1〜3倍。在能表示清楚的原则卜‘,可采用注记的方法表示。还可将图中最多的一种不表示符号,图外加附注说明,但一幅图或一批图应统一。
用烟囱、水塔等独立地物作测量控制点时,当地物依比例尺用轮廓图形表示时,且在轮廓图形内能容纳控制点符号时,可在图形内真实位置上绘出控制点符号,不表示相应的地物符号,但需注出控
制点点名(或点号)以及地物名称,如;当地物不能依比例尺表示时,图上除表示相应的地

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

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

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把时间交给测量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总则........................................................................................................................... ............ ( 3)4 平面控制测量...................................................................................................................... ( 4)5 高程控制测量........................................................................................................................ ( 6)6 基础数字地形图的基本要求................................................................................................ ( 9) 7 图根控制测量 (11)8 数字测图........................................................................................................................... (14)9 基础数字地形图要素的表示 (15)10 基础字地形图基础要素的分类与代码 (19)11 基础数字地形图元数据 (21)12 图幅拼接、整饰、检查和资料整理 (22)13 基数字地形图测绘成果的提交 (23)附录A (资料性附录半测回高差互差及测回间高差互差限差△H 允速查表 (24)附录 B (规范性附录)房屋建筑结构分类表 (25)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基础要素数据分类(大类、中类) (26)附录D (规范性附录)基础数字地形图基础要素分类与代码 (27)附录 E (规范性附录)辅助要素类型编码 (41)附录F (规范性附录)基础数字地形图元数据文件的内容和格式 (42)附录G (资料性附录)1:500 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 (44)附录H (资料性附录)1:1 000 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 (45)附录I (资料性附录)1:2 000 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 (46)考文献........................................................................................................................... ............ (47) DB33/T 552-2005 II前言本标准是在我国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有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近期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的需求,并根据我省现阶段和今后一定时期国内外所采用的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而制定的。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据结构规程(最新整理)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据结构规程(最新整理)

A1.4杭州市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据数据结构规程杭州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2002年9月目录第1章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第2章引用标准 (1)第3章总则 (1)第4章类型说明与缩写 (2)第5章各层属性表结构 (3)5.1 测量控制点 (3)5.2 控制点注记 (3)5.3 控制点辅助线 (3)5.4 居民地 (3)5.5 线状房屋附属设施 (4)5.6 点状房屋附属设施 (4)5.7 垣栅 (4)5.8 单位名称标记点 (4)5.9 居民地注记 (4)5.10 居民地辅助层 (5)5.11 居民地边线 (5)5.12 线状工矿建筑及附属设施 (5)5.13 点状工矿建筑及附属设施 (5)5.14 场馆设施 (5)5.15 工矿设施注记 (5)5.16 工矿类辅助层 (6)5.17 工矿类边线 (6)5.18 铁路 (6)5.19 线状铁路附属设施 (6)5.20 点状铁路附属设施 (6)5.21 道路中心线 (7)5.23 线状道路附属设施 (7)5.24 点状道路附属设施 (7)5.25 道路注记 (7)5.26 道路辅助线 (8)5.27 各类管线 (8)5.28 线状管线附属设施 (8)5.29 点状管线附属设施 (8)5.30 管线注记 (8)5.31 管线辅助线 (9)5.32 面状水体 (9)5.33 岛屿 (9)5.34 单线河流及沟渠 (9)5.35 线状水系附属设施 (9)5.36 点状水系附属设施 (9)5.37 水体注记 (10)5.38 水系辅助层 (10)5.39 水系及附属设施边线 (10)5.40 境界面 (10)5.41 境界线 (10)5.42 地名标记点 (11)5.43 境界边线 (11)5.44 地名注记 (11)5.45 等高线 (11)5.46 坡、坎 (11)5.47 高程点 (12)5.48 地貌(线状) (12)5.49 地貌(点状) (12)5.50 土质 (12)5.51 地貌与土质注记 (12)5.52 地貌辅助层 (13)5.53 地质地貌边线 (13)5.54 植被(面) (13)5.55 植被(线) (13)5.57 植被注记 (13)5.58 植被边线 (14)5.59 内图廓 (14)5.60 地图图廓整饰线状要素 (14)5.61 地图图廓整饰注记 (14)第1章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据各层的属性表结构、属性项的中英文名称、数据类型及宽度。

1:500、1:1000、1:2000地形图

1:500、1:1000、1:2000地形图

1:500、1:1000、1:2000地形图
1:500、1:1000、1:2000地形图主要用于小范围内精确研究、评价地形,可供勘察、规划、设计和施工等工作使用。

平面控制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

当对控制网有特殊要求时,采用任意经线作为中央子午线的独立坐标系统,投影面亦为当地的高程参考面。

分幅编号: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其规格为50cm×50cm或40cm×40cm。

图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为单位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如:1:2000,10.0—21.0;1:1000,10.5—21.5;1:500,10.50—21.75。

带状或小面积测区的图幅,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图幅编号。

1:500地形图城市居民地示意图
1:1000地形图农村居民地示意图
1:2000地形图城市立交桥示意图。

江苏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

江苏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

江苏省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2016年1月目录前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数据成果基本要求 (2)5 采集标准与表示方法 (7)附录A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图层 (15)附录B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属性表结构 (17)附录C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规定 (27)附录D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元数据结构 (107)前言规范依据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和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结合我省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对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成果生产的需求,并考虑数字城市、数字区域对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成果的要求而制定的。

内容涉及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采集标准,要素分类与代码,数据格式,地形要素表示方法及属性内容。

本规范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编制。

本规范由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提出。

本规范由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本规范起草负责人:袁桂生。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顾芒、耿俊、朱文宏。

本规范主要审核人:曹泉根、林秀玉、杨胜万。

本规范主要参与人员:郭建东、陈昕、程宝银、陈正富。

江苏省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江苏省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成果的基本要求、要素采集标准、数据图层、要素编码、属性表结构、元数据结构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江苏省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生产、更新及数据库建设。

基础地形图数据库规范(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形图数据库规范(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形图数据库规范(1:500、1:1000、1:2000)1综述1.1 目的为建设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空间数据库制定数据库建设规范,并通过该规范指导数据库建设。

1.2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1:500、1:1000、1:2000大比例尺基础地形数据。

本规程规定了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数据的分层,每层的名称与该层内数据的实体类型;各层的属性结构,包括各层的属性表结构、属性项的中英文名称及属性类型宽度;基础地形图数据分类与编码,用以标识该比例尺范围地形图要素数字信息,保证其存储交换的一致性。

本规程适用于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的数据建库与更新。

各部门可根据本专业、行业的需要和地区特点,在对此规程定义的数据结构上进行扩展和补充。

本规程适用于大比例尺基础数字地形图为基础的各种空间信息系统中地形图要素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分析,输出及交换。

各部门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测图时,可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依据本规程所规定的分类体系和编码方法进行增补和扩延,或采用便于向本规程转换的分类编码。

1.3 制定原则✓保证按本方案生产的数据与国标2007年的地形图示保持一致;✓保证按本方案生产的数据在转入数据库后可以实现标准图的输出;1.4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

本规范制订时,所示标准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2007);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 20258.1-2007);4)《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5)《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 100-2004,J 298-2004)。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含国标代码)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含国标代码)
GB/T 7929—1995
7

线





编号
7.1
7.1.1
符号名称 1:500 1:1000
电力线
输电线 a.地面上的 b.地面下的
b a
1 .0 2.0 4.0
1:2000
简 要 说 明 7 管线及附属设施
管线是各种管道、电力线和通信线等的总称,图上要求准确 反映管线类别、实地点位和走向特征。
下水暗井
2.0
可取舍。 地下管道在能判别走向的情况下,用此符号表示。
7.4.4
煤气、天然气 检修井
2.0
有管堤的管道是指管道敷设于地面,上面修筑土堤保护管道, 图上大于符号尺寸的,依比例尺表示。
7.4.5
热力检修井
2.0
各种管道通过河流、沟渠时,在水上通过的以“架空的”符 号表示,在水下通过的以“地面下的”符号表示。
7.4.6
电信检修井 a.电信人孔 b.电信手孔
a
2.0
2.0
管道及构筑物表示的详细程度可根据需要检修井
地下管道检修井按实际位置测绘,不区分井盖形状,只按检
7.4.7
电力检修井
2.0
修井类别用相应符号表示。 7.4.8 工业、石油
2.0
重点表示干管和铺装路上的检修井。 所列检修井符号,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7.5.3
阀门
1 .6
3.0
尺寸时,依比例尺表示,内绘阀门符号。 7.5.4 室外饮水、供水龙头均用此符号表示。供水站依比例尺
7.5.4
水龙头
2.0
3.6
表示,内绘水龙头符号。
24
GB/T 7929—1995

新旧版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解读

新旧版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解读

新旧版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解读本文通过对新版本《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的解读,按地形图要素分类比较并归纳新旧两套图式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了该《图式》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使广大从事测绘工作的人员能更快适应和理解新图式。

标签:数字地图地形图图式变化及特点1引言地形图(topographic map)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具体来讲,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

地形图图式是地形图上表示各种地物和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颜色的规则和标准,是测绘和使用地形图所依据的技术文件之一,由测绘主管部门立法颁布实行。

地形图图式是一个活动的载体,其负载的各种符号、形状、大小、多少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物地貌等各种形式自然变化和人类人为的各种活动,这样中国就有1964年版、1974年版、1977年版、1996年版、2007年版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图式的变化和修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07版图式中各种地物的表示更加简捷,符号更加形象和完整。

新版《图式》的出发点,着眼于数字化地形图的出图及入库,抛弃了手工绘图,便于识图。

更能适应数字测绘现状和信息化测绘的发展趋势。

本文对新版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进行了详细解读。

2解读通过07版新图式与96版旧图式相比,07 版新图式变化较大。

新版图式中符号尺寸的尺寸说明比较详细到位、分类(层)较明确,新版《图式》在符号的尺寸及符号间相互关系上更趋于严谨,便于出图。

调整并规范了《图式》符号的标准结构,提高了在应用领域的兼容性。

新版《图式》的变化及特点有以下几点:(1)地形图颜色规定不同。

96 版图式对于地形图颜色规定采用蓝晒复制或单色印刷,视用图需要可以使用黑棕绿三色印刷。

将1:500和1:1000数字地形图缩编成1:2000数字地形图的操作

将1:500和1:1000数字地形图缩编成1:2000数字地形图的操作

将1:500和1:1000数字地形图缩编成1:2000数字地形图的操作3 主要技术要求3.1 坐标系和高程系保持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3.2 分幅原则1:2000数字地形图按1000m×1000m的实地范围分幅,取整公里坐标线为分幅线。

3.3 图名的命名原则采用图幅内一个具有区域代表意义的地理名称命名图幅,并编制图幅结合表作为图幅命名依据。

3.4 图幅编号取1:2000地形图图幅的西南角坐标元素,以纵横坐标的十位和个位公里数的组合进行命名。

例:地形图的西南角坐标的x:2530000.000,y:528000.000,则图幅编号为:30-283.5 图层的命名原则按地形图要素属性定义有地貌土质、管线、建筑、交通、控制点、水系、植被等7个图层名。

3.6 线型、符号库1:2000数字地形图图式统一使用NNDWGIS.SHX及NNDWGIS.LIN文件中定义的点线符号。

3.7 数据文件命名原则为了便于数据管理,采用统一的图号命名原则命名图形数据文件。

例:地形图西南角的坐标为x = 2530000.000,y =528000.000,则图文件名为:528000-2530000-1000-1000.dwg4 缩编方法及作业过程4.1 数据修正由于前面提到作业区内有一部份数字地形图由薄膜图扫描数字化而成,这部分地形图的成图技术标准与缩编图所要求的不一致。

因此,缩编前应对其数据进行修正,重新定义其图层、线型符号、形符号及文字注记等,这样不仅统一了数字地形图的技术标准,为缩编带来方便,另外也生成了一个新版本的1:1000地形图资料。

4.1.1 线型符号的处理由于原地形图的线型符号非常破碎,找不到相同的特征进行批处理,因此这一环节基本是依赖手工完成。

比如坎齿线和坎脊线分离,建筑线不闭合等情况,编辑的方法是按规定线型重新连线生成,没有自动转换程序。

4.1.2 形符号的转换原地形图上的独立物符号和高程注记都由图块构成,要转换成缩编图所要求的形符号,依赖手工完成工作量太大,为了减轻操作负担,由开发人员编写小程序,实现块转形的自动转换。

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制图要求

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制图要求
• 4.4铁路与公路或其它道路平面相交时,不应中断铁路符号,而应将另一道路符 号中断;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应测绘桥位、匝道与绿地等;多 层交叉重叠,下层被上层遮住的部分可不绘,桥墩或立柱视用图需要表示,垂 直的挡土墙可绘实线而不绘挡土墙符号。
4、交通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4、交通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谢谢观赏
• 8.5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线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独立石、土堆、坑穴、陡坡、斜坡、梯田坎、露岩地等应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 程或测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
8、地貌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 高程注记点的分布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上高程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点注记点间距宜符合下表的规定;平坦及 地形简单地区可放宽至1.5倍,地貌变化较大的丘陵地、山地与高山地应适当加密
CASS地物绘制菜单
地物绘制 菜单
1、控制点测绘及表示规定
• 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 示。
• 1.2各等级测量控制点应测绘其平面的几何中心位置,并应表示类型、等级和点 名。
埋石图根点
不埋石图根点
2、居民地及设施要素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 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外围轮廓和如实反 映建筑结构特征。
• 5.2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并应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注 记传输物质的名称。当架空管道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地下管 线检修井宜测绘表示。
6、境界与政区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 6.1DLG上应正确反映境界的类别、等级、位置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验潮站
3 3 4 2
3 3 生 3
3 3 h 4
3 3 生 5 3 3 牛 G 3 1 4
3 4 4 1 3 4 4 2 3 . 11 3
3 汤 4
宣传橱窗、 广告牌
学校 卫生所
3 6 4
3 47
38 生 38 1 生
3 8 2 4
露天体育场 有看台的
露天设备 农业设施 粮仓
3; 之上 1} 1 1 } 土 3 2 31 3 1 3 3
依比例尺的 不依比例尺的 粮仓群
风车
3 艺 3
33 3 3{ 1 3i 1 3 6 3
3 7 3
水磨房、 水车 抽水机站、 水轮泵 打谷场 饲养场 温室、 花房 菜窖、 温室
11 23
1 1 24 1 5 21
1 3
11 3 12 3
二 级
__ _ _
土_ ___ ___ _ _
G 184 9 B 4 0 一 3

1 3 3


三级 四级 五级



11 3
22 可扩延性
本标准设'有足够的收容类目. ' T - 以便在增加新的信息时, 不致干打乱已建立的分类体系〕
23 兼容性 .
本标准在分类体系 上保侍了 B 2( 与G 193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3 基本上协调一致
24 适用性 .
本标准在保证地形图要素信息分类利学、 一 系统的同时, 充分顾及了大比例尺全野外数字化测图的特 殊要求, 使最低一级类目可根据野外作业的实际条件选择记录, 从而使代码更加简短, 便于记忆
本标准适用j1 0, : 0 , :0。 : 501 1 01 20 数字地形图以 : 0 及其为基础的各种空间信息系 统中地形图 要索信息的采集、 存储、 检索、 分析、 输出及交换 各部门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测图时, 根据不同的 可 专 需要和地区特点, 业 依据本标准所规定的分类体系和编码方法进行增补和扩延, 或采用便于向本标准

杭州市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编码

杭州市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编码

A1.5杭州市1:500、1:1000、1:2000 地形图数据分类编码规程杭州市规划局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2002年9月目录第1章适用范围 (1)第2章引用标准 (1)第3章分类、编码方法 (1)第4章分类、符号与代码表 (2)4.1 测量控制点 (2)4.2 居民地和垣栅 (2)4.3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6)4.4 交通及附属设施 (13)4.5 管线及附属设施 (17)4.6 水系及附属设施 (19)4.7 境界 (22)4.8 地貌和土质 (23)4.9 植被 (26)4.10 图廓 (29)第1章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1:500、1:1000、1:2000基础地形图数据分类与代码。

本规程适用于杭州市1:500、1:1000、1:2000基础地形图数据的更新与建库。

第2章引用标准《GB/T14804-9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1994-08-01)《杭州市1:500、1:1000、1:2000地形图分层规程》,2001第3章分类、编码方法本规程采用六位数字码,其结构定义如下:1 2 3 4 5 6前四位为基本参照国标编码,在国标基础上略有增删。

第五位为类型码,表示地形图要素的空间几何类型,其约定如下:1………………表示点状地物2………………表示公共边3………………表示线状地物4………………表示辅助线5………………表示面状地物7………………表示附属线8………………表示名称标记点9………………表示注记点第六位为说明码,是对第五位类型码的补充说明。

当第五位为1、3、5时,说明码是对本类要素的细化;当第五位为2、4、7时,说明码是线的线型,1表示实线;2表示虚线。

第4章分类、符号与代码表4.1 测量控制点4.2 居民地和垣栅4.3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4.4 交通及附属设施4.5 管线及附属设施4.6 水系及附属设施4.7 境界4.8 地貌和土质4.9 植被杭州市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据分类编码规程4.10 图廓说明本分类编码的前四码基本参照国标代码;在其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必要的要素编码,增加的方法是插入到相应的位置;同时考虑到个别要素二级码过于详细,编码时做了必要删减。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测绘方法,全是干货!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测绘方法,全是干货!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测绘方法,全是干货!测绘一幅地形图简单,要测绘一幅合格的地形图还得好好下功夫。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测绘内外业1 地形图测绘1.1 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点是直接供地形图测绘使用的依据。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实地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地形图测绘的测量手段和作业方式等情况决定;图根点的密度不得小于每平方公里14个。

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2米,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米。

图根控制点宜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并应设定标志,相邻点间必须通视。

根据实地情况结合目前的测量设备以及技术手段,本测区图根控制点的平面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导线、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等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

图根控制点的高程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导线、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等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

当解析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要求时,可增补少量图解交会点或视距支点作为测站点测图。

由图根点上可支出一个支点,支点边长不宜大于地形点最大于400米。

1.1.1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光电测距导线施测时的要求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应闭合或符合于路线等级控制点上。

当需要加密时,图根控制点不宜超过两次符合;条件受限时,可布设成支导线,支导线的边数不得超过3条。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全长小于3000米,平均边长300米,不小于1个测回,测角中误差小于±20秒,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小于,导线相对闭合差小于1/4000。

组成节点后,节点间或节点与起算点的长度不得大于2100米。

1.1.2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施测时的要求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施测时的要求基本等同首级GPS控制测量的要求。

区别为标准差计算时固定误差a和比例误差系数b的取值不同,图根控制测量时a取10mm,b的取20mm/km。

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解析

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解析

2.0(2.5) 2.0(2.5)
注:括号内的等高距依用途需要选用。
•5、高程点密度 • 地图制图产品中高程注记点密度为图上每100cm2内5~20 个,一般选择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特征点。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4
一、一般规定
•6、地形图的精度 • 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
地区分类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1:500 1:1000 1:2000 点位中误差 ±0.15(±0.25) ±0.30(±0.50) ±0.60(±1.00) ±0.23(±0.40) ±0.45(±0.80) ±0.90(±1.60) 临近地物 点间距中误差 ±0.12(±0.20) ±0.24(±0.40) ±0.48(±0.80) ±0.18(±0.30) ±0.36(±0.60) ±0.72(±1.20)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10
三、数据采集
• 3.4地貌一般以等高线表示,特征明显的地貌不能用等高 线表示时,应以符号表示。山顶、鞍部、凹地、山脊、谷底 及倾斜变换处,应测记高程点。 • 3.5露岩、独立石、梯田坎应测记比高,斜坡陡坎比高小 于1/2等高距或在图上小于5mm,可舍去,当坡坎较密时, 可适当取舍。 • 3.6一年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以夏季作物为准; 地类界与线状地物重合时,按线状地物采集。 • 3.7居民地、机关、学校、山岭、河流等有名称的应标注 名称。
2011培训之外业数字测图
6
二、图根控制
•1、四等以下各级基础平面控制测量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 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四等以下各级基础高程控制的最 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2cm。 •2、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按测图比例尺: 1:500不应大于5cm,1:1000,1:2000不应大于10cm。 •3、图根控制点(包括高级控制点),应满足测图需要为准 则,一般不应低于下表。

地形图图式

地形图图式

3.3 符号的方向和配置
3.3.1 独立地物符号除简要说明中规定按真方向表示者外,均垂直于南图廓描绘。 3.3.2 土质和植被符号,根据其排列的形式可分成三种情况:a. 整列式:按一定行列配置,如苗圃、草地、经济林等;b. 散列式:不按一定行列配置,如小草丘地、林地、灌木林、石块地等;c. 相应式:按实地的疏密或位置配 置符号,如疏林、散树等,配置符号时应注意显示其分布特征。整列式排列的一般按图式表示的间隔配置符号,面积较大时,符号间隔可放大 1~3 倍。在能表示清楚的原则下,可采用注记的方法表示。
3
略为缩小或移动次要地物符号。线状地物符号相距很近时,可采用共线表示。 3.4.4 实地上有些建筑物、构筑物,图式中未规定符号,又不便归类表示者,可实测该物体的地面轮廓图形,并加注说明。 3.4.5 本图式中土质和植被符号栏中,以点线框者,表示应以地类界符号表示实地范围线;以实线框者,不表示范围线,只在范围内配置符号。 3.4.6 符号旁的宽度、深度、比高等数字注记,小于 3m 的,测注至 0.1m;大于 3m 的,测注至整米。
4.1
a.土堆上的
张家岭— 点名
156.71 — 高程
5 ——— 比高
4.2
埋石点(K100)
a. 土堆上的
江山 —— 点名
275.4 —— 高程
2.5 ——— 比高
4.3
水准点(K100)
Ⅱ ———— 等级
京石 5 —— 点号
32.80 —— 高程
4.4
GPS( 卫 星 定 位 ) 连 续 运 行 站 点
简要说明
GB/T ××××─××××
4.6 指用天文观测的方法直接测定其地理坐标和方位角的点,测有大地坐标的天文点用三角点符号表示。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用以标识数字形式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型。

本标准适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更新、管理、分发服务和产品开发,包括1﹕500、1﹕1000、1﹕2000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各种专业信息系统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不同系统间的基础地理信息交换与共享,以及数字化测图、编图和地图更新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694-2009 地理信息术语GB 21139-2007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20257.1-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8.1-2007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GB/T 21740-200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CH/T 9005-2009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CJJ 103-2004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3 术语和代号3.1 术语3.1.1 平面控制系统平面控制系统是最基本的地理定位系统之一,用于确定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平面空间地址,及地理平面位置,正确反映真实世界中各种实体之间的平面位置关系。

3.1.2 高程控制系统高程控制系统是地理空间定位的另一重要系统,用于确定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相对于某一起始高程平面的高度(即高程)。

3.2 代号DLG 数字线划图Digital Line Graphic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EM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4 空间定位4.1 数学基础4.1.1 平面坐标系统需要有两套系统:采用CGCS 2000坐标系。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简介.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简介.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1-2007简介
本部分代替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现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
---第3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
---第4部分:1∶250000 1∶500000 1∶1000000地形图图式。

本部分为GB/T20257的第1部分。

GB/T 20257的本部分规定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自然和人工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和注记的等级、规格和颜色标准、图幅整饰规格,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7-10-17
实施日期:2007-12-01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符号使用的一般规定
3 地形图分幅和颜色
4 符号与注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砼 混 砖
沼气池 采石场 天葬场 散热塔 蒸馏塔 微波传送塔 移动通信塔 电视差转台 雷达站 射电望远镜 露天货栈 煤气库
附 录 犃 ( 规范性附录 ) 说明注记简注表 类别 全名 简注
咸 苦 鱼 塘 盐 排 瀑 跌 机 枯 干 流 温 间 矿 硫
类别
全名
简注
喷 水 污 净
咸水 苦水 养鱼池塘 池塘 盐湖 水 排碱渠 、 排水渠 瀑布 跌水 系 机井 枯井 干井 自流井 温泉井 、 温泉 间流泉 矿泉 硫矿泉 毒泉


6.2
7.5
混2
5.6
5.8

5.7

7.5
砼3
5.8 5.5 5.2
(鱼) 茭

6.0
樟 砼3



4
6.0 6.3
砼2
/ 犌 犅 犜2 0 2 5 7. 1—2 0 0 7
简 要 说 明 4. 9. 3 地理名称 包括水系 、 地貌 、 交通和其他地理名称 。 地理名称一般注当地常用的自然名称 。 水系名称 4. 9. 3. 1 海湾 、 海港 、 江、 河、 湖、 沟渠 、 水库等名 称 , 按 自 然 形 状 排 列 注 出, 依其面积大小和长度选择字 海、 大, 但江 、 河名称的字大上游和支流不能大于下游和主流 。 名称一般注 在河 流 、 湖 泊的 内 部 , 当内 部不 能容纳时 , 可注在外侧 。 较长的河流每隔 1 河 流 水道 被 沙洲 分成 若干 条 , 5c m~2 0c m 重复注记名称 , 则名称应注在干流中 ( 一般在水道最宽处 , 且避免将一列注记中的某一字注在沙洲上 ) 。 4. 9. 3. 2 地貌 山梁 、 峁、 高地等名称 。 4. 9. 3. 2. 1 山 、 按山体大小和著名情况选用字大 , 山 名 和 峁 名 一 般 采 用 水 平 字 列, 接 近 字 隔, 注在山顶的右侧或 上方 , 应避免遮盖山顶特征地形 。 当山顶有高程点时 , 高程 注在山 顶左 侧 。 当一 个 山 名包 括 几 个山 顶 则可用隔离字隔注在相应位置上 。 时, 干河床 、 干湖 、 沙滩等其他地理名称 。 4. 9. 3. 2. 2 沙地谷地 、 注记一般注在物体的内部或适当位置上 , 其字大等级按面积大小选择注出 。
喷泉 贮水池 、 水窖 污水池 净化池 洗煤池 水 废液池 地热井 、 地热池 、 地热泉 泥炭沼泽
洗煤 废液 地热 碱
云母 石棉 磷 探 车 涌 水
砼预 牲 谷 球 草 煤 台 电 电 菜 花 瓜 厕 木
磷矿 探槽 汽车检修槽 涌水孔 进水井 出水井 注水井 通风井 采沙场 粘土采掘地 氨气池 磁浮铁轨
沼 石
天葬 散热 伞
木、 竹 土、 秫 经 晾 建 破 石 雨
跳伞塔 居 民 地 及 设 施 望塔
蒸馏
经房 晾房 建筑中房屋 破坏房屋 岩石窑洞 雨罩 水文站 水位站 流量站 验潮站 噪声监测站 酸雨监测站
出水 水 风 沙 土 氨
磁浮 油 绳 缆 漫 浮 藤 钢 砼 石 水 污 雨 合
油鹤 绳桥 交 通 缆桥 漫水桥 浮桥 藤桥 钢桁架桥 钢筋混凝土桥 石桥 给水管道 污水管道 管 线 雨水管道 污水 、 雨水管道 煤气管道 天然气管道 热力管道 电力管道
溜索 铁索 栈道 火车 油 气
加油站 加气站 加油站 、 加气站 收费站
油气 费
电信管道
电信 氢 氧
氢气管道 管 线 氧气管道 乙炔管道 液化气管道
微波 通信 差转 雷达 北
北回归线标志塔
水文 位 量 验
射电 货栈 油
石油库 、 石油罐 氨水库 贮氧器
煤气 氨 氧
噪声 酸雨
8 8
/ 犌 犅 犜2 0 2 5 7. 1—2 0 0 7 类别 全名 大气监测站 土壤监测站 放射性监测站 地表水监测站 简注

钢结构 , 钢、 钢筋混凝土结构 , 钢筋 混凝土结构房屋 混合结构房屋 砖( 石) 木结构房屋 木、 竹结构房屋 居 民 地 及 设 施 土坯 、 秫结构房屋
盐碱沼泽 系 抽水站 扬水站 水泥坝 砾石滩
泥炭 抽 扬
水泥 砾石 暗 干 适
暗礁 干出礁 适淹礁
大气
类别
全名
简注
砖 陶 瓷 炭 灰 泳 体 科 博 展
砖瓦 陶器 瓷器 木炭 石灰 游泳池 、 游泳场 体育馆 科技馆 居 民 地 及 设 施 博物馆 展览馆 水泥预制场 牲口家禽饲养场 打谷场 球场 贮草场 贮煤场 观礼台 、 检阅台 、 平台 通电铁丝网 、 有电网围墙 风力发电塔 ( 杆 ) 蔬菜大棚 花房 瓜棚 厕所 木桥 溜索桥 铁索桥 交 通 人行栈道 火车渡口
圈一般应大于字大 0. 4. 9. 4. 2 公路技术等级和编号用正等线体字注出 , 8mm。
8 5
15°
283.2
正等线体(2.0)
洪 113.5
1986.6
正等线体(2.2)
15 5
右斜等线体(2.0) 水深小数位(1.4)
2
正等线体(2.0)
15
长等线体(1.8 ×1.4)
/ 犌 犅 犜2 0 2 5 7. 1—2 0 0 7
乙炔 液化 油 渣 光
煤气 气缆
8 9
/ 犌 犅 犜2 0 2 5 7. 1—2 0 0 7 类别 全名 简注
冰 土 防 探 幼 苗
类别
全名
简注
裂 渣
冰陡崖 地 貌 黄土柱 、 黄土漏斗 防空洞 探洞 幼林 苗圃 防火带 棕榈树 椰子树 槟榔树 油桐树 植 被 与 土 质 漆树 柞树 橘子树 苹果树 石榴树 咖啡树 栗树 樟树 梨树 桃树 杏树 油茶树 芒果 茨菰
4. 9. 3. 3 交通 铁路 、 公路 、 桥梁 、 街道注记的字向 、 字序按图 1 所示 。 注记间隔为隔离字隔 , 字隔应均匀相等 , 一 般应根据道路的长度妥善配置 。 较长的道路每隔 1 5c m~2 0c m 重复注记 。
4. 9. 4 各种数字注记 点号 ) 、 高程注记及界碑的数字编号用正等线体注记 。 4. 9. 4. 1 控制点点名 (
1∶1000
水泥地
4.7
简 砖

5.1 8.8

5

4.9 6.0
土 砖 土 (鱼)
4.7


5.5
4.9


5.0

5.1


11.8

4.9
砖 混2



5.3

4.8
4.7
7.3

4.9

(鱼)
混2

5.3 7.5
樟 苗 船 (鱼) 家 苗 厕

化工厂
5.9
混2

5.6

5.4



5.9
7.5
地表水 土壤 放射 油 气 铁 铜 煤 硫
石油井 天然气井 铁矿 、 采铁场 铜矿 居 民 地 及 设 施 煤矿 、 采煤场 硫磺矿 云母矿 石棉矿
简 要 说 明 特殊高程 点 高 程 及 年 月 、 时 令 月 份、 流 速、 水 下 高 程、 水 深、 房屋层数及其他注 4. 9. 4. 3 高程点高程 、 记用正等线体 , 转绘海图的水深用右斜等线体字注记 。
坑穴深度用长等线体字注记 。 4. 9. 4. 4 比高 、
8 7
/ 犌 犅 犜2 0 2 5 7. 1—2 0 0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