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
高中化学质量的守恒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质量的守恒计算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3af00c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0.png)
高中化学质量的守恒计算题解题技巧高中化学中,质量的守恒计算题是一类常见且重要的题型。
掌握解题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将通过具体例子,分析和说明这类题目的考点,并给出解题技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质量的守恒计算题:【例1】一根木棍质量为100克,点燃后完全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总质量为80克,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这是一个典型的燃烧反应题目,考察的是质量守恒定律。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解题: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题目已经明确给出,反应物是木棍,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2.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反应物木棍的质量为100克,生成物水和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80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因此,反应物木棍的质量减去生成物水的质量,即为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
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100克 - 80克 = 20克。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克。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的例子:【例2】一瓶饮料质量为200克,其中含有20克的葡萄糖。
将饮料完全蒸发,葡萄糖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这个例子考察的是物质的分解反应,并且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到葡萄糖的质量。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且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细节。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解题: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题目已经明确给出,反应物是葡萄糖,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反应物葡萄糖的质量为20克。
根据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摩尔的葡萄糖可以生成6摩尔的二氧化碳。
根据摩尔质量的关系,葡萄糖的摩尔质量为180克/摩尔,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克/摩尔。
所以,20克的葡萄糖可以生成20克/180克/摩尔 × 6摩尔 × 44克/摩尔 = 14.67克的二氧化碳。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2d8bd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4.png)
中学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化学计算题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比拟头痛的一类题目,也是同学们在测验和考试中最难得分的一类题,能选用最相宜的方法精确而快速地解决计算题,对于提高学习成果,增加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那么,解题方法有哪些呢?今日给同学总结了以下14种!1.商余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尤其是烃类)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
对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n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3,分子量为14n-3,所以可以将确定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干脆除14),那么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属的类别。
[例1]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响,生成0.2克氢气,那么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6个B、7个C、8个D、9个由于一元醇只含一个-OH,每mol醇只能转换出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断出14克醇应有0.2mol,所以其摩尔质量为73克/摩,分子量为73,扣除羟基式量17后,剩余55,除以14,最大商为3,余为13,不合理,应取商为4,余为-1,代入分子量通式,应为4个碳的烯烃基或环烷基,结合“直链”,从而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个.、2.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
依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需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确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定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高中化学7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高中化学7种基本计算题解法](https://img.taocdn.com/s3/m/5b997e663b3567ec112d8a0b.png)
高中化学7种基本计算题解法上了高中许多的学生都会发觉化学越来越难了,尤其是化学中的计算题.正因为这样,他们一看到化学计算题就马上想到先放弃,先去做其他的,计算题最后做.其实这样的想法很盲目.以下是化学姐整理的一些经验所总结的解题方法,希望对同学们可以有一点帮助吧.一、关系式法所谓关系式法,就是根据化学概念、物质组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进行计算。
利用关系式的解题,可使运算过程大为简化。
其中包括守恒法。
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运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免在纷纭复杂的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例1、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 3%取1g该样品投入25mL2mol/L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mol/LKOH溶液30.8mL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多少?【解析】本题化学反应复杂,数字处理烦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KOH+HCl=KCl+H2O K2CO3+2HCl=2K Cl+H2O+CO2↑若根据反应通过所给出的量计算非常繁琐。
但若根据Cl—守恒,便可以看出:蒸发溶液所得KCl固体中的Cl—,全部来自盐酸中的Cl-, 即:生成的n(KCl=n(HCl=0.025L×2mol/L m(KCl=0.025L×2mol/L×74.5g/mol=3.725g例2、将纯铁丝5.21g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0.3mol/L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则KNO3被还原后的产物为(A、N2B、NOC、NO2D、NH4NO3【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Fe2+变为Fe3+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NO3-和MnO4-得电子的总数设n为KNO3的还原产物中N的化合价,则(5.21g÷56g/moL×(3-2=0.012L×0.3mol/L×(7-2+(2.53g÷101g/mol×(5-n解得n=3故KNO3的还原产物为NO。
例解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的技巧全解
![例解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的技巧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f6a47cc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6.png)
D.6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奇偶数”规律 的认识或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特殊元素性质的认识。
知识依托:元素周期表。
错解分析:不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奇偶性规律,利用其他 方法解题得出错误答案。
解题思路:本题有多种解题方法,其中最简捷的是奇偶 数法。
方法1(枚举法):
ⅡA 族元素 Be、Mg 与 ⅤA 族元素 N、P 形成的化合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根据物质内所含元素质量分数,确定物质 化学式的能力。
知识依托: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化学式的关系。
错解分析:不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有效数字取舍不合理, 再根据原子个数比列式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解题思路:(1)由吗啡中各元素的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 断定吗啡分子中所含 N 原子数最少,设吗啡分子中含有 1 个 N 原子,则:
B.1∶2∶3 D.2∶3∶1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电荷守恒的认识。属化学教学中 要求理解的内容。
知识依托:溶液等有关知识。 错解分析:误用电荷守恒:
n(Ca2+ )= n(Cl-) + n(Br-),错选A。 解题思路:1个 Ca2+ 所带电荷数为2,则根据溶液中阳离
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可知原溶液中:
Mg + H2SO4 ==== MgSO4 + H2↑
24 g 1 mol
2g
ag
a mol
24
Δm
22 g
11a g 12
2 Al + 3 H2SO4 ====Al2(SO4)3 + 3 H2↑
54 g 3 mol
6g
1.80 g 0.100 mol
0.200 g
①< 0.100 ②b>1.80 ③b g-0.200 g =g
高一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一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ee9d22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6.png)
高一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高一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1.守恒法:包括原子个数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等。
2.极值法:从问题的极端去考虑、去推理、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3.讨论法:当题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时,对每一种可能情况进展的讨论。
4.量量关系法:利用量物质与未知量物质之间的关系来解题。
5.数形结合法: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互为浸透、互相补充。
6.差量法:运用前后量的差,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直接求解。
7.定量问题定性化;8.近似估算;9.运用整体思维,化繁为简;10.利用图象解题等等。
11.注意解题标准格式,这方面主要是指要带单位运算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的标准格式。
12.注意分步作答。
每年国家考试中心的评分标准都是分步计分,往往分步计分之和不等于总分。
13.注意有效数字的取用近年来有效数字的取用越来越重视,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引起注意。
14.价配平法当化学方程式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较难确定时,通常采用0价配平法,所选配平标准可以是反响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15.万能配平法万能配平法所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只是原子个数守恒,化合价的升降总值不一定相等,因此不一定正确,虽然中学阶段很少遇到这样的化学方程式,但在最后进展化合价升降总值是否相等的验证,还是必要的。
16.合并配平法关键是找出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的两种物质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常用方法有〔1〕通过某种物质的分子中原子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2〕通过电荷守恒等方法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17.拆分配平法合适氧化剂和复原剂是同一种物质,且氧化产物和复原产物也是同一种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其配平技巧是将氧化复原剂〔或氧化复原产物〕根据需要进展合理拆分。
拓展阅读:高考化学选择题有什么解题技巧 1、列举特例、速排选项高考选择题往往考察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考生熟悉特例,对于一些概念判断、命题式判断正误类题目,假如从正面不能直接作出判断,可以列举反例、特例,迅速判断选项正误。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705d0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1.png)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作为一门重要的理科科目,化学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计算题是学生们最常接触到的题型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化学计算题,本文将介绍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1. 摩尔质量计算法任何一个元素或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只与它的分子量或原子量有关,因此,可以用元素或化合物摩尔质量计算分子、离子、原子等问题。
计算公式:n(物质的摩尔数)=物质的质量(g)÷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2. 摩尔占比计算法摩尔占比是指一个分子中某个元素的摩尔数与该分子中所有元素摩尔数总和之比。
求解这种计算题时,必须先求出化学式中各元素的数量,然后再计算摩尔占比。
计算公式:某元素的摩尔占比=该元素的摩尔数÷分子中所有元素的摩尔数总和×100%3. 摩尔浓度计算法摩尔浓度是指一个体系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之比。
在该计算中,需先求出摩尔数,然后再算出溶液体积。
计算公式:C(溶液的摩尔浓度)=溶质摩尔数÷溶液体积(L)4. 用比化学式求出分子式的计算法比化学式是指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数的比,求出比化学式即可推断出化合物的分子式。
计算公式:分子式= n(最简整数倍的原子数)×比化学式5. 化学计量法化学计量法是指通过实验探究,确定元素化合的准确数量关系的方程式。
其中,摩尔比等于化学计量数。
计算公式:化学计量数=元素的摩尔比÷最小的摩尔数6. 工业制备量计算法工业制备量是指在某一生产过程中,制备特定化学物质的最终产品量。
在该计算中,需考虑到有机合成过程中的需要损耗、产率等因素。
计算公式:制备量=原料摩尔数×反应摩尔比×产率7. 反应的质量计算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的质量与终产物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通过反应方程式来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质量计算式=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化学计量数8. 等效质量计算法等效质量是指化学物质与特定反应物质之间的质量之比。
(完整版)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完整版)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57801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0.png)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 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 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
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 浓度 差、溶解度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 1】把 22.4g 铁片投入到 500gCuSO 4 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 洗涤、 干燥后称其 质量为 22.8g ,计算(1)析出多少克铜?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解析“充分反应”是指 CuSO 4 中 Cu 2+ 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 FeSO 4 溶液, 不能轻 率地认为 22.8g 就是 Cu ! (若 Fe 完全反应,析出铜为 25.6g), 也不能认为 22.8-22.4=0.4g 就是铜。
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 56gFe ,就析出 64g 铜,使铁片质量增加 8g(64-56=8) ,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 8g ,就意味着溶解 56gFe 、生成 64gCu ,即“差 量” 8 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 (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
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 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设:生成 Cu x g , FeSO 4 y gFe+CuSO 4 =FeSO 4+Cu 质量增加 56 152 64 64-56=8y x 22.8-22.4=0.4故析出铜 3.2 克铁片质量增加 0.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必减轻 0.4g ,为 500-0.4=499.6g 。
【巩固练习】将 N 2和 H 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器内,达到平衡时,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总压强之比为 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温度、体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 比。
高中化学纯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纯度计算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06516c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8.png)
高中化学纯度计算题解题技巧化学纯度是指某种物质中所含目标物质的质量百分比。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纯度计算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掌握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纯度计算题型,并提供解题技巧和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1. 计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纯度这类题目常常给出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要求计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纯度。
解题时,首先需要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百分比,然后再将其与溶质的质量百分比进行比较。
例如,某溶液中含有NaCl 20g,溶液的质量为100g,求溶液的质量百分比纯度。
解题步骤:1) 计算溶质的质量百分比:20g/100g × 100% = 20%2) 溶液的质量百分比纯度等于溶质的质量百分比,即纯度为20%。
2. 计算溶液的摩尔百分比纯度这类题目常常给出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和溶剂的摩尔数,要求计算溶液的摩尔百分比纯度。
解题时,需要计算溶质的摩尔百分比,然后再将其与溶质的摩尔百分比进行比较。
例如,某溶液中含有NaCl 0.5mol,溶剂的摩尔数为2mol,求溶液的摩尔百分比纯度。
解题步骤:1) 计算溶质的摩尔百分比:0.5mol/(0.5mol+2mol) × 100% = 20%2) 溶液的摩尔百分比纯度等于溶质的摩尔百分比,即纯度为20%。
3. 计算溶液的体积百分比纯度这类题目常常给出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要求计算溶液的体积百分比纯度。
解题时,需要计算溶质的体积百分比,然后再将其与溶质的体积百分比进行比较。
例如,某溶液中含有酒精50mL,水的体积为150mL,求溶液的体积百分比纯度。
解题步骤:1) 计算溶质的体积百分比:50mL/(50mL+150mL) × 100% = 25%2) 溶液的体积百分比纯度等于溶质的体积百分比,即纯度为25%。
4. 计算固体的纯度这类题目常常给出固体的质量和纯度,要求计算固体中目标物质的质量。
高中化学计算题技巧
![高中化学计算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1c0119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0.png)
高中化学计算题技巧化学计算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掌握化学计算的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解答问题,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下面我将就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进行详细介绍。
一、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在解化学计算题时,首先需要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平衡反应中物质的物质量守恒,可以根据平衡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建立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平衡方程式的系数,可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量的比例关系。
在计算题中,我们需要根据方程式的平衡进行计算,并且注意单位换算的问题。
二、溶液浓度的计算在溶液的计算中,我们常见的是溶液浓度的计算。
溶液的浓度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多种表示方法。
在解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表示方法,并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计算所需的单位。
在计算浓度时,需要注意溶质的物质量和溶剂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以及摩尔浓度和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计算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需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量关系,进行反应物质的计算。
在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时,需要注意电子的转移,以及电子数和物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平衡氧化还原方程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物质量关系,从而进行计算。
四、气体的计算气体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原理进行计算。
在计算气体的问题时,需要注意气体的物态方程、理想气体的体积比和物质量比的概念。
在解答气体问题时,应根据给定条件计算所求物质的物质量、体积或摩尔数,从而得出最终结果。
五、热化学计算热化学计算是化学计算题中涉及热量变化的内容,需要根据反应的放热、吸热情况,计算反应热量。
在解热化学计算问题时,需要注意热量与物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量的正负关系。
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可以计算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情况,从而解答热化学计算题。
六、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我们通过以下实例进行具体分析:【实例】已知在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硫的氧化数为+6,氢的氧化数为+1,在化学方程式中硫酸和硫酸氢钠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请计算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有的硫酸质量百分数。
高中化学溶液浓度计算题步步突破
![高中化学溶液浓度计算题步步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4ee661d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1.png)
高中化学溶液浓度计算题步步突破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溶液浓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学生们经常需要掌握和运用的知识点。
溶液浓度的计算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而在解决具体的计算题时,步骤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逐步讲述化学溶液浓度计算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第一步:理解题目并列出已知条件在进行溶液浓度计算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目要求。
同时,将题目中提供的已知条件清晰地列出来,包括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溶剂的体积等信息。
对于需要转换单位的条件,也需要在这一步进行单位的转换,确保后续计算的准确性。
第二步:确定所需计算的量和单位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确定所需计算的量和相应的单位。
根据题目要求,计算的目标可能是溶液的质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浓度等。
同时,确定计算结果所需的单位,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第三步:根据已知条件和所需计算的量选择适当的公式在选择公式时,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和所需计算的量来判断使用哪个公式。
常见的溶液浓度计算公式包括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以及体积浓度的计算公式。
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和所需计算的量,选择适当的公式。
第四步:带入数值计算并得出结果在选择了适当的公式之后,将已知条件的数值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
注意在计算过程中要保留足够的有效数字,并注意计算的单位是否一致,需要进行必要的单位转换。
经过计算得出结果后,进行四舍五入,保留合适的小数位数。
第五步:检查结果的合理性在得出计算结果后,需要进行结果的合理性检查。
可以通过反推法和单位分析法来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反推法,将计算结果反推回已知条件的数值,检查得到的数值是否与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相符。
通过单位分析法,检查计算结果的单位是否与题目要求一致。
如果结果与已知条件相符且单位一致,则说明计算正确,否则需要检查计算过程中是否有错误。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我们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解答高中化学溶液浓度计算题。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f8ba1d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0.png)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计算题理科科目的学习和复习中不可或缺的,以下是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请考生认真学习。
一、阐明化学计算的基础明确化学计算的根据就是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一些化学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式以及他们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
其中化学概念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因为化学计算是由化学概念的量引申出来的。
化学定律主要是指质量守恒定律,定组成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等。
由于化学计算的要求是把数学运算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概念间的关系,并注意灵活运用基本定律。
二、规范拆卸操作流程1、审题认真检查是充分理解问题含义、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2、把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它是找出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判断量,并用数学方法表示。
3、数学运算过程4.结论与检验就是对计算依据、过程及其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检验,并把数学语言转化成化学语言,做出恰当的回答。
三、解决化学计算问题的技巧:注意一个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并努力寻找聪明的解决方案。
首先,要重视一题多解。
化学计算技能是一种高水平的智能操作技能。
用一题多解来解决化学计算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技能培训过程。
注意一个问题的多解性,要求我们在遇到化学计算问题时,仔细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运用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思维判断,严格进行科学论证,寻找所有符合问题含义的正确解。
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迫使我们运用我们的大脑,拓宽我们的思维,以多种方式思考,并充分理解知识的结构和各种解决方案的内在联系。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化学计算技能水平,还将促进我们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造性的发展。
其次,力求巧解妙算。
巧妙解决问题有两个先决条件。
一是化学计算必须有多种解;另一个是,我们可以在一个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找到最简单、最巧妙的解决方案。
巧妙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对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的目标之一。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讲解的内容就是这些,希望考生可以在2021高考取得满意的成绩。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法归纳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法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97118fc915f804d2a16c18d.png)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法归纳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守恒法利用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为基础,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化合价数、正负电荷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微粒(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不用计算中间产物的数量,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一)原子个数守恒【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 ,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例题2】用1L 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二)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3】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0.2mol/L,[SO42-]= x mol/L, [K+]=ymol/L,则x和y 的关系是( )(A)x=0.5y (B)x=0.1+0.5y (C)y=2(x-0.1) (D)y=2x-0.1【例题4】】用1L 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三)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均如此。
【例题5】将纯铁丝5.21克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克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 0.3mol/L 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写出KNO3和FeCl2完全反应的方程式。
【例题6】往150mLFeBr2溶液中缓缓通入2.24L(标况)氯气,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1/3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
求原溶液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16d4c9271fe910ef12df813.png)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作者:樊春录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1期摘要:解化学计算题的方法很多,有的学生往往不知如何采用,能听懂他人的讲解,但自己解决问题时,不会分析,只会模仿,有时又感到束手无策,其原因是没有学习和掌握思维原则,没有重视思想方法的研究,因此仍未走出以“套路”代“思路”的怪圈。
本文将以教学实例,对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来自于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的形成与基本知识及其体系的理解掌握程度有关,还与思想方法有关。
正确、灵活的思想方法又源于思维的原则和方式。
要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思维素质,应注意思维原则和方法论的研究与探讨。
解题首先要掌握“基本方法”,进一步要掌握“巧”、“活”、“快”、“准”的解题技巧。
一、关系式法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根据有关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量之间的互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尤其是多步反应的计算均可采用关系式法计算,此法不仅可简化计算,而且已知数与未知数各有固定的位置,层次清楚,有助打开解题思路。
用关系式法解题的主要法则是:关系式、关系量,这是根据不能忘;已知未知是条件,条件对准关系量;上下相比列比例,求得写答即完毕。
可以认为化学计算总是在准确寻找关系式及对应量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
例1 已知氯化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4g,配制20℃的氯化钾饱和溶液670g,需氯化钾和水各多少g?本题是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中溶剂、溶质、溶液的量之间的互算,可采用关系式法计算。
解:设20℃时KCl饱和溶液670g中含KCl的质量是x克,含水y克。
关系式:水——溶质——饱和溶液关系量:100g——34g——134g已未知:y——x——670g列比例:;求未知:y=500g;x=170g答:配制20℃时KCl饱和溶液670g,需氯化钾170g,水500g。
(计算熟练后,左侧的“关系式”等可以不必写出。
高中化学物质的质量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物质的质量计算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0c2de4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a.png)
高中化学物质的质量计算题解题技巧高中化学中,物质的质量计算题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通过解题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本文将从不同类型的质量计算题入手,分析其考点和解题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一、单质的质量计算题在化学中,单质的质量计算题是比较常见的。
例如,题目可能要求计算氧气的质量,给定条件是氧气的体积和压强。
这类题目的考点在于理解气体的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
解题思路:1. 首先,根据给定的条件,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氧气的摩尔数。
2. 然后,利用氧气的摩尔质量,将摩尔数转化为质量。
例如,题目给出氧气的体积为10升,压强为2大气压,要求计算氧气的质量。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我们可以得到氧气的摩尔数为n=PV/RT。
假设温度为标准温度下的298K,气体常数R为0.0821 L·atm/(mol·K),则氧气的摩尔数为n=(2 atm)×(10 L)/(0.0821 L·atm/(mol·K)×298 K)=0.829 mol。
接下来,根据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可以计算氧气的质量为m=n×M=0.829 mol×32 g/mol=26.528 g。
二、化合物的质量计算题化合物的质量计算题也是高中化学中的重点内容。
例如,题目可能要求计算硫酸铜的质量,给定条件是硫酸铜的摩尔质量和摩尔数。
这类题目的考点在于理解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和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解题思路:1. 首先,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2. 然后,利用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和摩尔数,将摩尔数转化为质量。
例如,题目给出硫酸铜的摩尔质量为159.6 g/mol,摩尔数为0.5 mol,要求计算硫酸铜的质量。
根据摩尔质量和摩尔数的关系,可以得到硫酸铜的质量为m=n×M=0.5 mol×159.6 g/mol=79.8 g。
高中化学溶液浓度稀释计算题解析
![高中化学溶液浓度稀释计算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edafe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b.png)
高中化学溶液浓度稀释计算题解析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溶液浓度稀释计算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题目举例,分析解题思路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题目解析假设有一瓶浓度为C1的盐酸溶液,我们需要将其稀释成浓度为C2的溶液。
已知浓度为C1的盐酸溶液体积为V1,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V2。
我们需要计算出稀释后所需的溶液体积V2。
二、解题思路1.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溶液浓度稀释的基本原理。
根据溶液的浓度公式,浓度C等于溶质的物质量m除以溶液的体积V。
即C = m/V。
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量不变,只是溶液体积发生了变化。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浓度C1和稀释后的浓度C2之间的关系:C1V1 = C2V2。
2.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已知条件和未知量。
已知条件包括浓度C1、溶液体积V1和稀释后的浓度C2,未知量为稀释后的溶液体积V2。
3.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和未知量的关系,建立方程。
根据浓度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方程C1V1 = C2V2。
4.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解方程,求解未知量V2。
将已知条件代入方程,即可得到稀释后的溶液体积V2的值。
三、解题示例假设有一瓶浓度为0.1 mol/L的盐酸溶液,体积为100 mL。
我们需要将其稀释成浓度为0.02 mol/L的溶液,求稀释后的溶液体积。
根据解题思路,我们可以建立方程:0.1 mol/L × 100 mL = 0.02 mol/L × V2。
通过解方程,我们可以求解未知量V2。
将已知条件代入方程,得到V2 = (0.1 mol/L × 100 mL) / 0.02 mol/L = 500 mL。
所以,稀释后的溶液体积为500 mL。
四、解题技巧1.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单位的换算。
通常情况下,溶液的浓度单位为mol/L,体积单位为mL或L。
如果单位不统一,需要进行换算,保持一致。
2. 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保留有效数字。
高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7c4b10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8.png)
高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化学计算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些计算题可能是比较困难和复杂的。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就能轻松应对这些题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部分的考试内容。
一、摩尔计算题摩尔计算题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计算题型。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物质的摩尔比例来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或摩尔数等。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反应方程式和摩尔比例。
例如,题目如下:已知反应方程式:2H2 + O2 → 2H2O问:当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为2:1时,生成的水的摩尔数是多少?解答: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摩尔比,我们可以知道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数分别为2x和x。
而根据反应方程式,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为2:1,所以氢气的摩尔数是氧气的两倍。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计算式:2x + x = 2解这个方程可得x=1,代入原式可知氢气的摩尔数为2,因此生成的水的摩尔数为2。
二、溶液浓度计算题溶液浓度计算题也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计算题型。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来计算溶液的浓度,常用的浓度单位有质量百分比、摩尔浓度和体积百分比等。
例如,题目如下:已知某溶液中含有NaCl 20g,溶液的体积为100mL,求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解答: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公式为:质量百分比浓度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 100%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溶液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溶剂的质量,但给出了溶液的体积,我们可以根据溶液的密度来计算溶剂的质量。
假设溶液的密度为1g/mL,那么溶液的质量 = 100mL × 1g/mL = 100g。
根据计算公式,质量百分比浓度 = (20g / 100g) × 100% = 20%。
因此,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
高中化学摩尔计算题的解题思路
![高中化学摩尔计算题的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29e1165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2.png)
高中化学摩尔计算题的解题思路摩尔计算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到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比等概念。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的题目为例,介绍高中化学摩尔计算题的解题思路。
题目一:已知氢氧化钠(NaOH)的摩尔质量为40g/mol,求10g NaOH的物质的量。
解题思路:1. 根据已知信息,摩尔质量为40g/mol,表示1摩尔NaOH的质量为40g。
2.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质量10g,可以使用摩尔质量和质量的关系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为:物质的量 = 质量 / 摩尔质量。
3. 将题目中给出的质量10g代入计算公式,即可得到物质的量。
计算过程为:物质的量 = 10g / 40g/mol = 0.25 mol。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0g NaOH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
题目二:已知氢氧化钠(NaOH)和盐酸(HCl)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和水(H2O),求反应中NaOH和HCl的摩尔比。
解题思路:1. 首先,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得知:1 mol NaOH和1 mol HCl反应生成1 mol NaCl和1 mol H2O。
2. 根据摩尔比的定义,可以得知NaOH和HCl的摩尔比为1:1。
3. 因此,NaOH和HCl的摩尔比为1:1。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反应中NaOH和HCl的摩尔比为1:1。
题目三:已知硫酸(H2SO4)和氢氧化钠(NaOH)反应生成硫酸钠(Na2SO4)和水(H2O),求反应中H2SO4和NaOH的摩尔比。
解题思路:1. 首先,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得知:1 mol H2SO4和2 mol NaOH反应生成1 mol Na2SO4和2 mol H2O。
2. 根据摩尔比的定义,可以得知H2SO4和NaOH的摩尔比为1:2。
3. 因此,H2SO4和NaOH的摩尔比为1:2。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反应中H2SO4和NaOH的摩尔比为1:2。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30af64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6.png)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1. 哎呀呀,要想搞定高中化学计算题,首先得学会找关键信息呀!就像你要在一堆杂物里找到那把关键的钥匙一样。
比如算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你得先把相关数据都找出来呀!是不是很容易理解呢?
2. 嘿,还有就是要注意单位换算啊!这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去买东西,价格单位不一样,你能搞清楚该付多少钱吗?比如把克换算成摩尔,可得仔细着点儿呢!
3. 哇塞,方程式真的超级重要好不好!它就像一个神奇的地图,能指引你找到答案呢!比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产物的量,那可全靠它啦!
4. 别忘了,比例关系可是解题的利器呀!这就像搭积木,一块一块对上才能搭得稳呀!像根据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比例来计算,可有意思啦!
5. 哈哈,善于利用已知条件也是关键一招哦!这些已知条件就像一个个小线索,串起来就能找到宝藏啦!比如题目中给的浓度,那可别浪费啦!
6. 哎呀呀,特殊值法有时候也超好用呢!就像走了个小捷径,能让你更快到达终点哟!比如算一些复杂混合物的时候,用特殊值一试就清楚啦!
7. 还有哦,仔细检查也不能少哇!就像考试结束检查试卷一样重要呢!看看有没有算错呀,单位对不对呀,可不能马虎哟!
8. 总之哇,掌握这些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那题目就都不在话下啦!你就大胆去冲吧!。
高中化学计算中的基本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中的基本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90ed7a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a.png)
(实际差量)
由此可知共消耗15 mL气体;还剩余1 mL气体, 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O,则VNO∶V(NH3) =(9 mL+1 mL)∶6 mL=5∶3,假设剩余的 气体全部是NH3,则V(NO)∶V(NH3)=9 mL∶(6 mL+1 mL)=9∶7,但因该反应是可 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NO NH3的混合气 体,故V(NO)∶V(NH3)介于5∶3与9∶7之间, 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内
mol×12 g·mol-1=4.2 g。
▪ 答案 B
2.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 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
A.84w321-w513w1 C.73w321-w412w1
B.84w311w-1w2 D.115w321-w81 4w1
练习
1.在含有 a g HNO3 的稀硝酸中,加入 b g 铁粉充分反应,铁
全部溶解并生成 NO,有a4 g HNO3 被还原,则 a∶b 不可能
为
( )。
A.2∶1
B.3∶1
C.4∶1
D.9∶2
解析 Fe 与 HNO3 反应时,根据铁的用量不同,反应可分 为两种极端情况。 (1)若 Fe 过量,发生反应:3Fe+8HNO3(稀)=== 3Fe(NO3)2+2NO↑+4H2O 则有5b6∶6a3=3∶8,解得:ab=31 此为 a∶b 的最小值。
2准确称取所制备的0 250 0 g CuCl样品置于 一定量的0.5 mol·L-1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 全溶解后,加水20 mL,用0.100 0 mol·L-1的 Ce(SO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 mL Ce(SO4)2溶液 有关化学反应为 Fe3++CuCl===Fe2++Cu2++Cl-
高中化学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166788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0.png)
高中化学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题解题技巧高中化学中,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是一个常见的题型。
掌握解题技巧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根据化学式计算摩尔质量在化学中,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独特的化学式,通过化学式可以计算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以NaCl为例,Na代表钠,Cl代表氯,NaCl表示氯化钠。
钠的摩尔质量为23克/摩尔,氯的摩尔质量为35.5克/摩尔。
因此,NaCl的摩尔质量为23+35.5=58.5克/摩尔。
二、根据元素的摩尔质量计算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对于复杂的化合物,可以根据其中各个元素的摩尔质量来计算整个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例如,计算硫酸铜(CuSO4)的摩尔质量,可以先计算出其中各个元素的摩尔质量:铜(Cu)的摩尔质量为63.5克/摩尔,硫(S)的摩尔质量为32克/摩尔,氧(O)的摩尔质量为16克/摩尔。
然后,根据化学式中各个元素的个数,进行摩尔质量的计算:CuSO4的摩尔质量为63.5+32+4×16=159.5克/摩尔。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摩尔质量在一些题目中,可能给出了化学方程式,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
例如,对于CaCO3的摩尔质量计算,可以利用以下化学方程式:CaCO3→ CaO + CO2。
根据方程式,可以得知CaCO3分解为CaO和CO2,其中CaO的摩尔质量为56克/摩尔,CO2的摩尔质量为44克/摩尔。
因此,CaCO3的摩尔质量为56+44=100克/摩尔。
四、根据化学反应的摩尔比例计算摩尔质量在一些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比例可以用来计算其摩尔质量。
例如,对于燃烧反应C3H8 + 5O2 → 3CO2 + 4H2O,可以根据反应中乙烷(C3H8)和二氧化碳(CO2)的摩尔比例来计算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
根据反应式,1 mol的C3H8生成3 mol的CO2,因此,可以通过比例关系计算出CO2的摩尔质量。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更加轻松地解决高中化学中的摩尔质量计算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破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和思路)上了高中许多的学生都会发觉化学越来越难了,尤其是化学中的计算题.正因为这样,他们一看到化学计算题就马上想到先放弃,先去做其他的,计算题最后做.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化学计算题很难,也都坚持”先其他,后计算”的解题路线.其实这样的想法很盲目,太过于绝对了.我个人认为化学计算题是很简单的,关键是解题的人有没有把问题简单化,分析化,也可以说是”干脆点理解”吧.其实我们想想也知道,在化学的计算题目中,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或者数据都不过是从那些长长的或者简短的句子中简化分析而来的.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要把那些句子用这种方式表示出来呢,而不干脆点直接告诉我们?”在我看来,这也许就是一中老套的障眼法和耐力战吧,想用这或长或短句子把信息藏起来,也想用这些句子,让我们看得不耐烦了,把我们”打倒”.所以咯!狭路相逢,勇者胜!看你是不是勇者了!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所总结的解题方法,希望对同学们可以有一点帮助吧.一.列方程组求解:这是我认为最简单的解题方法,比如:1.标准状况下,CO2和CO的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0.08L,则此混合气体中的CO2和CO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所谓求什么设什么,我们就设CO2的物质的量为X ; CO的物质的量为Y(当然我们一定要在计算时熟知 n (物质的量) M(摩尔质量) m(一般的质量) V(标况下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一定要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就是找关系了,这道题目中的信息给得非常的全面了,直白点说就是单纯的初中数学题目---列方程组求解,不用我说都知道怎么列(根据” 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0.08L”)可以得到两个方程| 44X + 28Y =15| 22.4(X + Y) = 10.08这样就很快了解出来了,再看看这道题,题目给到了总质量,和总体积,都有牵涉到两个未知数,这样就可以列出等式,并解出来了.但是有时候为了方便,也可以先设两种物质的其他的量为未知数最后化成所求的量.还有一种更简练的题型,就像我的原创题目一样2.标况下SO2和SO3混合气体在不考虑化学变化时,其中含O的质量分数是60%,求SO2的含量(质量分数).(我个人认为这道题目可以用“看似条件唯一,却蕴涵条件无数”来形容)这道题目如果也是用列方程组求解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从题目中可以知道要求的和已知的都和质量有关系,但是总质量不知道,乍看下最后所要的答案也没有总质量,这说明了总质量最后可以消去.于是我们就可以设总质量为100 g,那么O的质量就是60 gSO2的含量为X ; SO3的含量为Y就有 X + Y=1 ; 也可以知道SO2 , SO3的质量分别是100X , 100Y这里又会用到”分子中各原子的质量分数” 于是我们就可以很快找到O的质量的表示关系1/2 * 100X + 3/5 * 100Y =60这样两个方程就都出来了,两个方程两个未知数,解决还有一种类型是牵涉到化学变化的,不过也是非常简单的3.KCl 和KBr的混合物共3.87 g全部溶解在水中,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银和溴化银共6.63 g , 则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钾的质量是多少?这个看上去好像是和前面的不一样,但是实际上还是一样的.从这道题目中牵涉到的方程式,我们可以发现有多少物质的量的KCl 和KBr就可以生成多少物质的量的氯化银和溴化银,也同样设两个为知数,设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 ; 原混合物中的溴化钾的质量为Y,可以得到:| X + Y = 3.87| 143.5/75.5X + 188/120Y = 6.63 (这里用到了质量守恒定律)特别提醒:如果反应不是一份生成一份的关系,一定要认真判断,用化学守恒来求出相对应的量,比如这道题里的信息如果全是物质的量, 反应不是一份生成一份的关系,则第二个方程一定要用物质的量守恒,求出生成物质的物质的量.然后列出方程,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经常用在一些混合物的题目中求解和判断简单的化学式中用到.二.列化学方程式求多解:这个方法也是挺简单的,但是要是化学方程式不熟练,我的建议是去背化学方程式,这个方法和上面一种都是很常用的方法,一定要懂得灵活运用:这里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比如:1.在硫酸工业中制造硫酸的一个步骤是在接触法装置中进行的,过程是将SO2转化为SO3,(全为标况下)接触室里为SO2和O2体积是VL,已知原来有SO2AL , 反应开始30分钟后SO2的浓度变为Hmol/L . 问SO2转化率多少? SO3的浓度,物质的量等等.这个看似很长的题目,其实废话太多,不信?我们把方程式写出来(并且把解题三步曲填好) 2SO2 + O2 === 2SO3 (可逆)原来 A/Vmol/L (V- A)/Vmol/L 0 mol/L变化 (A/V – H)mol/L 1/2 (A/V – H)mol/L (A/V – H)mol/L现在 Hmol/L (V- A)/V - 1/2 (A/V – H)mol/L (A/V – H)mol/L一旦把这些填完整,这类题目中的问题差不多都OVER了.从这道题目我们可以试想下,如果只是告诉了我们其中一个反应物的变化的量(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我们就可以求出其他的变化的量,若是再告诉我们原来或者现在的,我们就可以求出所对应的初始量或者剩余量.当然,这个三步曲并不是只能用来解反应速率的问题,三个量还可以用物质的量,反应速率,浓度等表示,也就是说,只要是知道了变化的量,再给予我们时间,体积,等对应的数据,我们就可以求出很多的量.这个解法,最经常用在求反应速率,反应程度,总得来说只要是关于化学反应变化的我们几乎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解.还有一种最基础的类型,就是写出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求解.(高中不常用)三.最简比例计算1.种铁的氧化物A和B分别重0.4 g , 0.435 g . 加热下用足量的CO还原,并且把生成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得到0.75 g沉淀.试判断A和B的化学式.这种判断化学式的方法主要是判断下标,此题目中所求的化学式其实就是求元素Fe 和O的下标数值,更具体说是求下标的比值也就是找X和Y的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设所求的化学式为Fe X O Y ,则有(因为铁氧化物中的一个氧原子失去就得到一个CO2分子,这也可以作为方程式配平的一个方法)0.4Y/(56X + 16Y) =0.75/100 ---这个是A中下标的关系,B也是一样的方法列出关系式,求最简比例那为什么这样列呢?因为56X + 16Y 是A的摩尔质量, 0.4/(56X + 16Y) 求出了0.4gA的物质的量, 0.75/100 求的是CaCO3的物质的量也可以是C或者CO2的物质的量,当然也就是CO的物质的量(这是元素或者原子数守恒的运用,下面也会介绍,这里是C守恒)这样就可以由CO转化成0.75/100实际也是0.4 g A中氧的物质的量,因此就有上面的式子,B呢?也就一样的解法了.2.像这样的有关求比例的计算,还有的是求一种矿石的组成成分化学式(例如题目有时候会让我们求高岭石:Al2(Si2O5)(OH)4或(Al2O3.2SiO2.2H2O)的化学式,一般都是给予我们一些化学变化等实验过程得到的数据然后求出化学式为Al2O3.2SiO2.2H2O 最后得到Al2(Si2O5)(OH)4)3.有关比例的还有很多,例少量的Na , Mg , Al 和等量的HCl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相等,求消耗的Na , Mg , Al的物质的量的比.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生成的气体肯定都是H2,而且根据它们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下面的关系:Na ----- 1/2 H2Mg ----- 1 H2Al ----- 3/2 H2因为生成的H2是一样的,则由上述的关系可化成:2 Na ----- H21 Mg ----- H22/3Al ----- H2则这样就可以得到生成的H2相同的时候消耗的Na , Mg , Al的物质的量的比为6:3:2当然咯,如果把题目改成Na , Mg , Al 的质量相等求生成气体体积比,或者生成的气体比例已经告诉你了求Na , Mg , Al的消耗量是多少,方法都是一样的.四,元素原子数守恒:这个也不是非常难的,应该也是比较简单的吧,这个方法的使用,其实是根据一条线思维的贯穿,因为在许多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题目中常常有牵涉到一个不变的元素(这个元素的原子数目会全部参加下一个反应的进行),正因为如此,常常看似很多步的反应其实可以一步到位,比如最简单的:1.实验小组为检测只含C的惰性矿石中的含C的物质的量,将该M g矿石放在氧气中燃烧,排除空气的影响.使C完全转化为CO2,并且把生成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收集到沉淀物干燥后的质量是N g.求含C的质量分数.看到这个题目就马上会让我们把题目中所牵涉到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这也许是我们养成的一个条件反射吧,虽然写出来的解法也是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有点麻烦和多余,所以在遇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找找是否有什么原子数目守恒,从这道题目我们可以发现,C元素在这一系列化学反应中全部参与各个反应,则说明这些变化中C 一直都是恒定不变的,这样,我们知道题目要我们求的是” C的质量分数”,则设C的质量分数为X ,则惰性矿石中C的质量是MX,这是最初的,因为最后的C存在于CaCO3中,又知道CaCO3 的质量就是沉淀的质量是N g,根据CaCO3 中C原子的质量分数是12/100,不难得出C的质量是12N/100, 于是就有这样的等式 : 12N/100 = MX 这样就可以了,不是更快吗?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在考试的时候用最简单最快捷的解法解题,毕竟,考试的时间是不等人的.这样的方法一般都是解一些有很多连续步骤的化学反应(或者实验)类的计算题,但是能否找到切入点还是关键!五.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的一般步骤是先确定交叉点的平均值(一般题目会事先告之的),再写出产生平均值的两个分量(一般是摩尔质量),然后按斜线作差取绝对值,即得出相应物质配比,这个方法应该是前几届老学长,老前辈们经常使用的方法.现在的教学好像已经不用了,不过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解题方法,大家可以学习一下,现在举个例子来说明下:1.将H2与CO按一定的体积比混合,得到的混合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8倍,求:H2与CO的体积比;H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这道题目很明显用十字交叉法最快,从” 混合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8倍”这句话可以得到现在的混合气体密度是16g/ mol(标况下取摩尔体积) 则可以按下列方法列式求解:则H2与CO的体积比是 6 : 7 简单吧,剩下的”H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应该就没什么难度了.2.已知Na2SO3被部分氧化为Na2SO4后,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占混和物的36%,则Na2S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质量之比为多少?这道题目和上题所用的方法是差不多的,首先先求混和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然后以1molNa2SO3和Na2SO4的混和体系为基准物,以质量为物理量,用十字交叉法:质量(g)Na2SO3 126 14.21mol 127.8Na2SO4 142 1.8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求混合气体的各个成分的量,很好用,但是有局限性,个人建议:这个方法不是很好理解,希望学习的人不要随便用.六.差量法求解:虽然这个方法也是很经常用的,但是高中阶段一般只要我们能够在置换反应中运用到这个方法就可以了(我想应该是这样的),比如:1.M g Cu 投入硝酸银溶液中,若反应完全进行,则溶液减轻多少?这是非常典型的运用差量法求解的题型,我们知道这个反应的整个过程其实是Cu置换了Ag,而Ag明显要重于Cu; 它们之间的质量存在这样的关系:溶液中: Ag ====Cu108 64 ----差量=44M ----差值=44M/64则这个差值也就是溶液减轻的质量了.这个方法比较经常用在置换反应等有质量变化的反应(具体是在化合物反应后,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转移到另一种化合物中使反应前后的对应的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七.关于浓度的计算:这种题目说起来可以算是比较综合的题型,但是要看题目怎么出了:现在介绍下面这道题目的解答过程:1.CuSO4和Fe2(SO4)3 的混合溶液500 mL,加入21.7 g的铁粉,待完全反应后,得到16.8 g的残留物,加入4 mol/L的B aSO4 溶液400 mL,恰好使溶液中的SO2-完全沉淀,求原混合物中CuSO4和Fe2(SO4)3 的物质的量浓度.首先,我们必须判断加入的铁粉是先和哪个物质反应,从题目中可以知道是先和Fe2(SO4)3 反应, 且SO2-的物质的量为1.6 mol , 铁粉的质量减少(沉淀质量减少),又知道铁粉和CuSO4 反应沉淀增重和Fe2(SO4)3 反应减轻; 则设原混合物中CuSO4和Fe2(SO4)3 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X和Y.则很容易根据” SO2-的物质的量为1.6 mol”列出式子: 0.5X + 1.5Y = 1.6而第而个式子只是稍微运用下上面的差量法,就完成了也就是: 21.7 – 56*0.5Y + 8X = 16.8 简单吧! 多想想就知道了.以上的解题方法希望可以带给高中同学一些帮助,不要去惧怕计算,要被计算打倒,若是能够把上述的方法运用自如,那你就可以把计算”玩弄于股掌之间”了,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