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学 林小玲主编 第二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习题答案
2.1.1 选择题
(1)在图2-73所示电路中,发出功率的元件是__A___。
(A)仅是5V的电源(B)仅是2V的电源
(C)仅是电流源(D)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发出功率
(E)条件不足
图2-73题2.1.1(1)图图2-74题2.1.1(2)图
(2)在图2-74所示电路中,当增大时,恒流源两端的电压U__B___。
(A)不变(B)升高(C)降低
(3)在图2-75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P点的电位__B___。
(A)不变(B)升高(C)为零
(4)在图2-76所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而言,点画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__C___。
(A)理想电压源(B)理想电流源(C)不能确定
图2-75题2.1.1(3)图图2-76题2.1.1(4)图
(5) 实验测的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10V,当外接3Ω的电阻时,其端电压为6V,则该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压的参数为(C)。
(a)U S=6V,R0=3Ω (b)U S=8V,R0=3Ω (c)U S=10V,R0=2Ω
(6) 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6V,短路电流为3A。
当外接电阻为4Ω时,流过该电阻的电流I为( A )。
(a)1A(b)2A(c)3A
(7) 在图2-77所示电路中,已知U S1=4V,U S2=4V,当U S2单独作用时,电阻R中的电流为1MA,那么当U S1单独作用时,电压U AB是(A)
(A)1V (B)3V (C)-3V
图2-77题2.1.1(7)图
(8)一个具有几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其独立的KVL方程为(B)
a)(n-1)个 b)(b-n+1)个
(9)一个具有几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确定全部支路电流,最少要测量(B)
a)(n-1)次 b)(b-n+1)次
(10)一个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确定全部支路电压,最少要测量(A)
a)(n-1)次 b)(b-n+1)次
(11)电阻并联时,电阻值越大的电阻:(A)
a)消耗功率越小; b)消耗功率越大。
(12)两个电阻并联时,电阻值,越小的电阻(B)
a)该支路分得的电流愈小; b)该支路分得的电流愈大。
(13)电路如图2-78所示,ab端的等效电阻R ab=(B)
a)2.4 b)2
(14)电路如图2-79所示,已知U AB=6V,已知R1与R2消耗功率之比为1:2,则电阻R1,R2分别为(A)
a)2 ,4 b)4 ,8
图2-78题2.1.1(13)图图2-79题2.1.1(14)图
2.1.2 填空题
(1)在图2-80所示电路中,甲同学选定电流的参考方向为I,乙同学选定为I′。
若甲计算出I=-3A,则乙得到的计算结果应为I′=__3__A。
电流的实际方向与_ 乙___的方向相同。
(2)由电压源供电的电路通常所说的电路负载大,就是指_浮在电阻小,吸收的电流大,消耗的功率大____。
(3)恒压源的输出电流与_负载电阻__有关;恒流源的端电压与_负载电阻___有关。
(4)在图2-81所示电路中,已知I1=1A,则=_-0.5___A。
图2-80题2.1.2(1)图图2-81题2.1.2(4)图
2.1.3 判断题
(1)某电阻两端所加电压为100V,电阻值为10,当两端所加电压增为200V时,其电阻值将增为20。
(ⅹ)
(2)两电阻并联时,电阻小的支路电流大。
(√)
(3)选用一个电阻,只要考虑阻值大小即可。
(ⅹ)
2.1.4 图2-82所示电路中,已知U S1=30V,U S2=18V,R1=10Ω,R2=5Ω,R3=10Ω,R4=12Ω,R5=8Ω,R6=6Ω,R7=4Ω。
试求电压U AB。
图2-82题2.1.4图
解:
应用KVL对ABCDA回路列出
U AB–R5 I5–R4I4+R3I3=0
U AB= R4I4+ R5I5–R3I3
根据KCL,I4=0,则
U AB= R5I5–R3I3
V
2.1.5 图2-83所示电路中分别设a、b点的电位为零。
试求电路各点的电位。
图2-83题2.1.5图
解:
图2-83(a)所示的电路中,已标出参考点(“接地”符号),即,其余各点与参考点比较,比其高的为正,比其低的为负。
则有:
V
V
V 可见,a点电位比b点高60V,c点和d点的电位比b点分别高于140V和90V。
V
V
V 分析计算说明b点的电位比a点低60V,而c点和d点的电位比a点分别高80V和30V。
2.1.6 图2-84所示的电路中,试求:
(a)开关S断开时a点的电位;
(b)开关S 闭合后a点的电位。
图2-84 题2.1.6图
解:
为了计算方便,可将原电路(图解(a)绘出,如解图(b)、(c)所示)。
图 2-84解图
(1)当S断开时,电路中的电流I为
mA
所以,a点的电位
V
或
V
(2)当S闭合后,电路如图(c)所示,b、o支路只包含一个6V理想电源,即Vb= +6V。
根据KVL可列出
mA
所以,可得
V
或
V
计算结果表明:当参考点选定后,电路得各点电位都有明确得意义,而与计算的路径无关。
2.1.7试求如图2-85所示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图2-85 题2.1.7图
解题思路与技巧:在求解含受控源的电路问题时,将受控源当作独立电源一样看待即可。
解:(1)在图(a)所示电路中
所以
(2)在图(b)所示电路中
提示:受控源亦是电源,应用KCL,KVL列电路方程时,如果遇到回路内含有受控电压源,以及结点或封闭曲面连接又受控电流源时,先将受控源当作独立电源一样对待,列出电路基
本方程,根据受控源受控制的特点,列出控制量与待求量之间关系式——亦称为辅助方程,解基本方程和辅助方程,即可求出待求量。
2.2.1 选择题
(1)在图2-86(a)中,已知。
用图2-86(b)所示的等效理想电流源代替图2-86(a)所示电路,则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 B 。
(A)6A (B)2A (C)3A (D)8A
(2)在图2-87所示电路中,已知:。
当单独作用时,上消耗电功率为18W。
则当和两个电源共同作用时,电阻消耗电功率为 A 。
(A)72W (B)36 W (C)0 W (D)30 W
图2-86 题2.2.1(1)图图2-87 题2.2.1(2)图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C 。
(A)列KVL方程时,每次一定要包含一条新支路电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列写的方程独立;
(B)在线性电路中,某电阻消耗的电功率等于个电阻单独作用时所产生的功率之和;
(C)借助叠加原理能求解线性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D)若在电流源上再串联一个电阻,则会影响原有外部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4)电路如图2-88所示,用支路电流法求得电流I1=(B)
a) 6A b) -6A
(5)电路如图2-89所示,用支路电流法求得电压U=(B)
a) 144V b) 72V
(6)电路如图2-90所示,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B)
a) 1V b) 3V
图2-88 题2.2.1(4)图图2-89 题2.2.1(5)图图2-90 题2.2.1(6)图(7)回路电流法适用于:(B)
a) 平面电路b) 平面或非平面电路
(8)用回路电流法求解电路,若电路中存在无伴电流源时,该无伴电流源两端的电压设为:(A)
a) b) 零。
(9)电路如图2-91所示,用回路电流法求得电压U=(A)
a) 80V b) -80V
图2-91 题2.2.1(9)图图2-92 题2.2.1(10)图
(10)电路如图2-92所示,用回路电流法求得电流I=(B)
a) 1A b) -1A
(11)叠加定理适用于(a)
a)线性电路b)线性电路和非线性电路
(12)应用叠加定理求解电路,当其中一个或一组独立源作用,其它电压源,电流源分别看作(b)
a)开路、短路; b)短路、开路。
(13)当含源一端口网络输入电阻R in=0 时,该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为:(a)
a)电压源; b)电流源。
(14)当含源一端口网络的输入电阻时,该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为:(b)
a)电压源;b)电源源。
(15)含源一端口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中的等效电阻R eq:(b)
a)只可能是正电阻;b)可能是正电阻也可能是负电阻。
2.2.2 填空题
(1)将图2-93等效为电压和电阻的串联时则电源的电压= 2V,电阻= 4 。
(2)两额定电压相同的100W和15W白炽灯泡工作时,100W灯泡的电阻比15W的要小。
同一个白炽灯泡在冷态(即不工作时)的电阻比工作时的电阻要小。
(3)在图2-94电路中,= 10 V,= -10 V,= 10 V,= 10 V。
图2-93 题2.2.2(1)图图2-94 题2.2.2(3)图
(4)在图2-95所示电路中,A,B两端的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3V,等效内阻= 2.5 。
图2-95 题2.2.2(4)图
2.2.3 列写图2-96所示电路的支路电流方程( 电路中含有理想电流源)
图2-96 题2.2.3图
解1:(1)对结点 a 列 KCL 方程:
(2)选两个网孔为独立回路,设电流源两端电压为U ,列KVL方程:
(3)由于多出一个未知量 U ,需增补一个方程:
求解以上方程可得各支路电流。
解2:由于支路电流I2已知,故只需列写两个方程:
(1)对结点 a 列KCL方程:
(2)避开电流源支路取回路,如图b选大回路列 KVL方程:
解法 2 示意图
注:本例说明对含有理想电流源的电路,列写支路电流方程有两种方法,一是设电流源两端电压,把电流源看作电压源来列写方程,然后增补一个方程,即令电流源所在支路电流等于电流源的电流即可。
另一方法是避开电流源所在支路例方程,把电流源所在支路的电流作为已知。
2.2.4在图2-97所示电路中,已知,,,,。
试求:
1、各支路电流;
2、电路中各元件的功率。
图2-97 题2.2.4图
解:(1)求各支路电流。
将已知数据代入方程式(1),(2),(3),(4),(5)则有
(1)
(2)
(3)
(4)
(5)
联立求解,得
,,,
计算结果的实际方向与图中假设的参考方向相反,即发电机1为充电状态。
(2)元件的功率。
把,视为恒压源,发出的功率分别为
为负值,表示其并不发出功率,而是消耗功率,作电动机运行,是发电机2的负载。
各电阻消耗的功率
电源发出的功率应与电阻电阻消耗的功率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题图2-25中所示和可用电阻串并联等效为,。
则图中所示电路可化简为题2.2.4解图。
这时电路中仅有三个未知量,可节省许多计算工作量。
题2.2.4解图
2.2.5试用支路电流法计算图2-98电路中电流以及电源两个电压。
图2-98 题2.2.5图
解:电路中含有电流源,该支路电流。
确定后虽少了一个未知量,但因电流两端电压为待求量,仍需列写三个独立方程联立求解。
由KCL和KVL可列写出方程:
结点1:
回路Ⅰ:
回路Ⅱ:
代入数据联立求解,得
2.2.6 试用结点电压法计算图2-99 所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
图2-99 题2.2.6图
解:此电路中三个结点,选结点3为参考点,对结点1和结点2 列写两个电压方程为结点1:(1)
结点2:(2)
将电路参数代入方程式(1)、(2),可得
(1)
(2)
解得
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如图2-27所示,电流的数值为
2.2.7 求图2-100所示电路的电压U
图2-100 题2.2.7图
解:应用叠加定理求解。
首先画出分电路题2.2.7图解所示
题2.2.7图解
当12V电压源作用时,应用分压原理有:
当3A电流源作用时,应用分流公式得:
则所求电压:
2.2.8 计算图2-101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0;
图2-101 题2.2.8图
解:应用戴维宁定理。
断开3Ω电阻支路,如题2.2.8解图(b)所示,将其余一端口网络化为戴维宁等效电路:
1)求开路电压U oc
2)求等效电阻R eq
方法1:外加电压源如题2.2.8解图(c)所示,求端口电压U 和电流I0的比值。
注意此时电路中的独立电源要置零。
因为:
所以
方法2:求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的比值。
把电路断口短路如题2.2.8解图(d)所示。
注意此时电路中的独立电源要保留。
对题2.2.8解图(d)电路右边的网孔应用KVL,有:
所以I =0 ,
则
3) 画出等效电路,如题2.2.8解图 (e)所示,解得:
题2.2.8解图(b)题2.2.8解图(C)
题2.2.8解图(d)题2.2.8解图(e)注意:计算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电阻是用外加电源法还是开路、短路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计算简便为好。
2.2.9 电路如图2-102所示,已知开关S扳向1,电流表读数为2A;开关S扳向2,电压表读数为4V;求开关S扳向3后,电压U 等于多少?
图2-102 题2.2.9图
解:根据戴维宁定理,由已知条件得
所以
等效电路如图(b)所示,
题2.2.9解图(b)
则:
2.2.10 应用诺顿定理求图2-103示电路中的电流I 。
图2-103 题2.2.10图
解:
(1) 求短路电流I SC,把ab端短路,电路如图2-103(b)所示,解得:
所以:
图2-103(b)
(2) 求等效电阻R eq,把独立电源置零,电路如图2-103(c)所示。
解得:
(3) 画出诺顿等效电路,接上待求支路如图2-103(d)所示,应用分流公式得:
注意:诺顿等效电路中电流源的方向。
图2-103(c)图2-103(d)
2.3.1 选择题
(1)电路的过渡过程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认为达到了稳定状态,这段时间大致为 B 。
(A)τ(B)(3~5)τ(C)10τ
(2)在图2-104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在t=0时由“2”拨向“1”时,电路时间常数τ为 B 。
(A)R1C(B)(R1+R2)C(C)(R1/R2)C(D)(R1+R3)C
(3)换路定则是指从0-到0+时ACE 。
(A)电容电压不能突变(B)电容电流不能突变
(C)电感电流不能突变(D)电感电压不能突变
(E)储能元件的储能不能突变
(4)在图2-105所示电路中,原电路已稳定,在t=0时刻开关S闭合,试问S闭合瞬间uL(0+)的值为(C)。
(A)0V(B)∞V(C)100V(D)200V
图2-104 题2.3.1(2)图图2-105 题2.3.1(4)图
(5)动态电路换路时,如果在换路前后电容电流和电感电压为有限值的条件下,则换路前后瞬间有:(a)
a) b)
(6)电路如图2-106所示,电路原已达稳态,t=0时开关S由1合向2,则、为:(b)
a) OA , 24V b) 4A , 20V
图2-106 题2.3.1(6)图
(7)电路如图2-107所示,电路原已达稳态,t=0时开关S闭合,则、为:(b)
a) -1mA ,0V b) +1mA ,0V
图2-107 题2.3.1(7)图
(8)电路如图2-108所示,电路原已达稳态,t=0时开关S打开,则,为:(b)
a) 4A , 4S b) 2A , 0.25S
图2-108 题2.3.1(8)图
(9)电路如图2-109所示,电路原处于稳态,t=0时开关S打开,t>0时电流i为:(a)
a) -0.8e-t A b) 0.8e-t A
图2-109 题2.3.1(9)图
(10)电路如图2-110所示,电路原已达稳态,t=0开关S打开,电路时间常数和
为:(b)
a) 2S ,1A b) 0.5S ,1A
图2-110 题2.3.1(10)图
(11)电路如图2-111所示,电路原处于稳态,t=0时开关S闭合,则,和为:
(b)
a) 4V ,2V , 1S b) 2V , 4V , 1S
图2-111 题2.3.1(11)图
2.3.2、填空题
(1)工程上认为当图2-112中的开关S在闭合后过渡过程将持续6~10ms ms。
(2)一般电路发生换路后存在一段过渡过程,是因为电路中含有储能元件。
(3)在图 2-113中,开关S断开前电路已处于稳态。
设电压表的内阻R V=2.5kΩ,则当开关S断开瞬间,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为5000 V。
(4)某RC电路的全响应为,则该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为V,零状态响应为V。
图2-112 题2.3.2(1)图图2-113 题2.3.2(3)图
2.3.3 判断题
(1)RC微分电路具备的条件之一是时间常数(为输入矩形脉冲电压的宽度)。
(×)(2)RC积分电路具备的条件之一是时间常数(的含义同上题)。
(×)
(3)RC电路中,瞬变过程中电容电流按指数规律变
化。
(√)
(4)在RL电路中,在没有外部激励时,由于电感线圈内部储能的作用而产生的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
(√)2.3.4 如图2-114(a)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在t=0时闭合,开关S闭合前后电路已处于稳态。
试求开关S闭合后各元件电压、电流的初始值。
图2-114 题2.3.4图
解:(1)根据时等效电路(见图(b))可得
由换路定则可求得时,, 其分别为
(2)根据时等效电路(c),可求得图(c)所示电路中的其他初始值
提示:由计算结果可见,接路瞬间除、不能跃变外,其他电压和电流均可跃变,因此其他初始值的求解完全遵循基尔霍夫定律。
2.3.5图2-115所示电路在 t<0 时电路处于稳态,求开关打开瞬间电容电流i C (0+)
图2-115 题2.3.5图
解:(1) 由图t=0-电路求得:u C (0-)=8V
(2) 由换路定律得:u C (0+)=u C (0-)=8V
(3) 画出0+等效电路如图 (b) 所示,
电容用 8V 电压源替代,解得:
注意:电容电流在换路瞬间发生了跃变,即:
图2-115 题2.3.5(B)图
2.3.6图2-116所示电路在 t<0 时电路处于稳态,t = 0 时闭合开关,求电感电压u L (0+) 。
图2-116 题2.3.6图
解:
(1) 首先由图(a)t=0-电路求电感电流,此时电感处于短路状态如图(b)所示,则:
图2-116 题2.3.6图(B)图2-116 题2.3.6图(C)
由换路定律得:
i L (0+) = i L (0-)= 2A
(3) 画出 0+ 等效电路如图 (c) 所示,电感用 2A 电流源替代,解得:
注意:电感电压在换路瞬间发生了跃变,即:
2.3.7图2-117所示电路在t<0时处于稳态,t=0时闭合开关,求电感电压u L(0+)和电容电流i C(0+)
图2-117 题2.3.7图
解:(1) 把图2-117 t=0-电路中的电感短路,电容开路,如图(b)所示,则:
(2) 画出0+等效电路如图(c)所示,电感用电流源替代,电容用电压源替代解得:
图2-117 题2.3.7图(B)图2-117 题2.3.7图(C)注意:直流稳态时电感相当于短路,电容相当于断路。
2.3.8求图2-118所示电路在开关闭合瞬间各支路电流和电感电压。
图2-118 题2.3.8图
解:(1) 把图t=0-电路中的电感短路,电容开路,如图(b)所示,则:
(2) 画出0+等效电路如图(c)所示,电感用电流源替代,电容用电压源替代解得:
图2-118 题2.3.8图(B)图2-118 题2.3.8图(C)
2.4.1 选择题
(1)在RL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是__B__。
(A)(B)(C)
(2)在图2-119所示电路中,已知,u为正弦交流电压,电流表,,的读书均为1A,电流表的读数是 A 。
(A)1A (B)2A (C)3A (D)4A
图2-119 题2.4.1(2)图
(3)电容器C的端电压从0升至U时,电容器吸收的电能为 A 。
(A)(B)(C)
(4)用二瓦计法测量三相功率时,两个功率表的读数分别是,,则三相总功率是 C 。
(A)10+(+5)W (B)-5-10W (C)10+(-5)W
(5)无论三相负载作或Y连接时,三相总功率公式是 A 。
(A)只适用于对称负载
(B)只适用于有中线的三相负载
(C)对称负载与不对称负载均适用
(6)正弦量有效值的定义所依据的是正弦量与直流量的(B)
a)平均效应等效b)能量等价效应等效
(7)由图2-120可以看出,u 的相位相对于i 的相位是(B)
a)超前 b) 滞后
图2-120 题2.4.1(7)图
(8)相量的模值是正弦量的(A)
a)有效值b)最大值
(9)电容上的电压相量和电流向量满足(B)
a) b)
(10)当ω等于零时,电感相当于(A)
a)短路b)开路
(1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图形可能是符合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图 (B)
a) b)
(12)并联情况下,参考相量宜选择 (A )
a)电压相量 b)电流相量
2.4.2 填空题
(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最大值(有效值),角频率(频率)和初相位。
(2)已知两个正弦电流:,,则
= 。
(3)中线的作用就在于使星形连接的不对称负载的相电压对称。
(4)在L,C并联电路中,当频率f大于谐振频率时,电路呈容性性电路;当
时,电路呈感性性电路;当时,电路呈电阻性性电路。
2.4.3 判断题
(1)相量代表了正弦量中的有效值和角频率。
(×)
(2)在三相正弦电路中,若要求负载相互不影响,则负载应接成三角形且线路阻抗很小,或者接成星形且中线阻抗很小。
(√)
(3)电路的品质因数Q越高,则电路的选择性越好。
(√)
(4)提高功率因数时,采用并联电容而不采用串联电容的形式,主要是为了保证负载的端电压,电流及功率不受影响。
(√)
2.4.4电路如图2-121(a)所示,已知电压,求电压
图2-121 题2.4.4图(a) 图2-121 题2.4.4图(b)
解:以电流为参考相量,相量图如图(b)所示,根据相量图得:
所以
2.4.5 图2-122所示电路对外呈现感性还是容性?
图2-122 题2.4.5图
解:图示电路的等效阻抗为:
所以电路对外呈现容性。
2.4.6用叠加定理计算图2-123电路的电流,已知
图2-123 题2.4.6图
解:画出独立电源单独作用的分电路如图(b)和(c)所示,由图(a)得:
图2-123 题2.4.6图(b) 图2-123 题2.4.6图(c)
由图(b)得
则所求电流
2.4.7图2-124示电路是用三表法测线圈参数。
已知f=50Hz,且测得U=50V,I=1A,P=30W ,求线圈参数。
图2-124题2.4.7图
解:方法一,由电表的读数知:
视在功率
无功功率
因此
方法二,由
因
且
所以
方法三,由
得
因
所以
2.4.8图2-125示电路,已知:f =50Hz, U =220V, P =10kW, 线圈的功率因素cosφ=0.6,采用并联电容方法提高功率因素,问要使功率因数提高到0.9, 应并联多大的电容C,并联前后电路的总电流各为多大?
例 9—14 图
图2-125 题2.4.8图
解:
所以并联电容为:
未并电容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并联电容后,电路中的电流为:
2.5.1 图2-126(a)所示电路已知对称三相电源线电压为 380V ,负载阻抗Z=6.4+j4.8Ω,端线阻抗Z l=6.4+j4.8Ω 。
求负载 Z 的相电压、线电压和电流。
—
图2-126 题2.5.1图(a) 图2-126 题2.5.1图(b)
解:画出一相计算图如图(b)所示。
设线电压为,则电源相电压为:
线电流
负载相电压
负载线电压
2.5.2 图2-127所示电路中,电源三相对称。
当开关 S 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均为 5A 。
求:开关 S 打开后各电流表的读数。
图2-127 题2.5.2图
解:开关 S 打开后,电流表 A2中的电流与负载对称时的电流相同。
而 A1、A3中的电流等于于负载对称时的相电流。
—因此电流表 A2的读数=5A ,
电流表 A1、A3的读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