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骨科感染的利与弊

合集下载

医用骨水泥的生物学特性与优化

医用骨水泥的生物学特性与优化

医用骨水泥的生物学特性与优化骨水泥是一种常用于骨折修复和椎体塌陷症治疗的生物材料,它主要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氢氧化物混合而成。

骨水泥在骨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成功地填补了传统金属锁板固定和夹板外固定的不足之处。

随着人们对骨水泥应用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生物学特性得到了关注,研究人员也提出了许多优化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骨水泥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优化方案。

一、骨水泥的生物学特性1. 感染风险大量的研究表明,使用骨水泥可能导致感染,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手术后感染。

这主要是因为骨水泥并不能消除骨髓内的细菌,而细菌的生长可以被良好的加速。

2. 持久性骨水泥能够在骨组织内持续存在,以保持塑性,但这也会导致一些问题,如骨水泥应用过程中严密性不高或使用不当,会导致骨水泥漏出,再加上骨水泥持久,将会导致复杂的再次手术。

3. 力学性能骨水泥的具体机械特性是通过变量制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摩擦力和高模量。

这些特性可能会影响与植入进行积极稳定的峰值应力功率的转移,有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

二、骨水泥的优化方案1. 抗感染特性为了更好地应对由使用骨水泥导致的感染风险,研究人员尝试使用交叉口聚合物和有机胶水来增强抗菌特性。

肉苁蓉和金银花等植物成分可作为抗菌剂,也被应用于骨水泥的优化中。

2. 持久性优化为了解决骨水泥过度持久导致再次手术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优化方案。

其中一种方案是使用聚羟基烷酸酯来稳定骨水泥,从而避免骨水泥漏出,并且使骨水泥本身更加稳定。

3. 增加强度和韧性为了增强骨水泥的强度和韧性,研究人员尝试将纳米填料和纳米材料添加到骨水泥中,以形成所谓的“纳米骨水泥”。

这种骨水泥能够增加植入物的韧性和粘附力,并降低骨水泥质量的同时提高强度。

总的来说,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骨水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物学特性和优化方案的研究对骨水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大大提高手术的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未来,人们有理由期待更多关于骨水泥的研究和应用。

抗生素骨水泥技术在骨关节感染中的应用

抗生素骨水泥技术在骨关节感染中的应用

抗生素骨水泥技术在骨关节感染中的应用赵吉炎【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9(016)012【总页数】3页(P118-119,143)【关键词】开放性骨折; 骨关节感染; 皮肤缺损; 抗生素骨水泥【作者】赵吉炎【作者单位】松滋市中医医院骨科湖北松滋43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 R681.2开放性骨折为骨科较为常见的病症,临床上以车祸、压砸等直接暴力多见,间接暴力常见于坠落伤[1]。

因损伤呈开放性,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术后感染的几率将大幅度提升,进而影响骨折愈合及患者预后[2]。

开放性骨关节损伤早期经过彻底清创及积极的抗感染治疗,一般都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3]。

但部分开放性损伤由于受环境污染严重,受伤时的直接暴力致部分细菌及污物嵌入深部组织及关节腔内,致伤口内细菌感染,引起预后不良。

笔者以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开放性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开放性骨折经彻底清创后伤口内仍有细菌生长的患者,Ⅰ期给予再次清创,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塞伤口,5例GustiloⅢB型伴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患者经上述处理后伤口感染及骨折恢复情况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开放性骨折患者5例,其中男4例,女1例。

年龄35~72岁,平均50.8岁。

骨折部位:胫骨干3例,内踝2例。

患肢:左侧3例,右侧2例。

Gustilo分型均为ⅢB型。

5例患者均为直接暴力所致,均伴有骨缺损、皮肤缺损。

伤后早期彻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覆盖伤口,1周后伤口细菌培养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中1例内踝缺如并皮肤缺损的患者细菌培养为多重耐药。

1.2 治疗方法患者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后,在连硬外麻下,Ⅰ期对伤口进行了再次彻底清除坏死及缺活组织处理,使用脉冲冲洗技术冲洗伤口,随后在伤口内给予骨水泥与万古霉素,按20∶1的比例调配[4]。

抗生素骨水泥的研究现状

抗生素骨水泥的研究现状

抗生素骨水泥的研究现状【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研究现状自上世纪50年代末Charnley等人将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率先引入关节疾病的治疗领域以来,经过将近50年的研究和发展,人工关节置换理论日臻完善,置换技术日臻成熟,与其它传统关节疾病治疗手段相比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显著改善病废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等诸多优点,迅速受到整形外科医生的重视和众多遭受严重关节病患折磨患者的欢迎。

目前,现代人工关节技术已经成为全身大关节疾病终极治疗的最佳技术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编辑。

当前以人工全髋关节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为代表的关节置换手术,每年开展的手术例数都在大幅度增加。

根据美国整形外科医生学会统计[1]:2003年美国初次全髋置换22万例,比1996年增加38%,并且这一数字在2030年将达到57.2万例,(其中包括97000例需要翻修的),2003年初次全膝置换41.8万例。

因此可以预期,伴随世界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医疗保险体制的持续完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绝对数量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迅速增长。

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它的并发症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引起了整形外科医生的重视。

术后感染,假体松动,骨折,脱位等,在以上的诸多并发症中,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仍然是一个可能导致灾难性结局的严重问题。

虽然目前经过骨水泥技术的提高,手术室层流技术的应用以及空气隔离的采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已经由Charnley年代的10%下降至目前的1%~2%[2],但有鉴于关节感染一旦发生,不但有可能导致假体置换手术失败,也必将增加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关节功能受损等,不但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同时也是困扰着临床外科医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最大限度的降低和有效控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发生,一直是人工关节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骨科慢性感染性疾病15例临床观察

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骨科慢性感染性疾病15例临床观察

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骨科慢性感染性疾病15例临床观察目的:探讨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骨科慢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科收治15例骨科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6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7例,慢性骨髓炎患者2例。

男9例,女6例;年龄34~71岁,平均52.3岁。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术前Harris评分25~40分,平均36.5分。

手术予清创,创口内置载抗生素骨水泥串球。

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

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8个月,感染均未复发,局部软组织无肿胀和压痛。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Harris评分为79~92分,平均84.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6个月X线片示假体及内固定物固定可靠,无松动迹象及骨溶解发生。

结论:清创后创口内置入载抗生素骨水泥是治疗骨科慢性感染性疾病较好方法之一。

标签:载抗生素骨水泥;骨科;慢性感染性疾病;髋关节置换术骨科慢性感染性疾病是临床骨科外伤及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感染可导致功能丧失及内固定失败,即使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在病灶局部组织中亦难以达到有效的抗生素浓度,导致难愈性感染,最终只能取出内固定;其增加患者经济及心理负担、多次清创翻修手术、截肢甚至死亡等[1]多种因素,本科对骨科慢性感染性疾病经过清创后使用载抗生素串球置入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5月~2008年1月,本科收治15例骨科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4~71岁,平均52.3岁。

其中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6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7例,慢性骨髓炎患者2例;患者体温均正常,周围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中性多核细胞计数正常,血沉32~65 mm/h,平均52 mm/h,C-反应蛋白6.1~20.5 mg/L,平均12.9 mg/L。

术前Harris评分25~40分,平均36.5分。

细菌培养示阳性10例,其中,2例为大肠埃希菌,2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为表皮葡萄球菌。

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锁定钢板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感染中的临床疗效

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锁定钢板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感染中的临床疗效

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锁定钢板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感染中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背景在医疗领域,胫骨创伤后骨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常常给患者带来持久的痛苦和生活质量下降。

目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感染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效果参差不齐。

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锁定钢板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感染中备受关注,因为其具有针对性强、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其临床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验证和评估。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锁定钢板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感染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合理的治疗建议和方案,促进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000字】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锁定钢板在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感染中的临床疗效。

胫骨创伤后骨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和生活质量下降。

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疗效不佳、复发率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来解决这一难题。

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锁定钢板在膜诱导技术的应用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但其临床疗效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实践,评估该治疗方法在胫骨创伤后骨感染中的疗效,并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论,能够为医生在治疗胫骨创伤后骨感染时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

2. 正文2.1 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锁定钢板治疗的48例胫骨创伤后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为28岁-75岁,平均年龄为54.6岁。

2. 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生素骨水泥被覆锁定钢板治疗,在手术中通过骨缺损清理、髓腔冲洗、骨水泥填塞等步骤完成手术方案。

术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制定个体化抗感染治疗方案,同时给予局部和全身抗生素治疗。

3. 随访及评估:所有患者在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复诊,进行X线和CT检查评估骨愈合情况,在术后1年内进行感染复发情况的评估。

抗生素骨水泥在大段骨缺损合并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抗生素骨水泥在大段骨缺损合并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抗生素骨水泥在大段骨缺损合并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摘要】为探讨抗生素骨水泥在大段骨缺损合并感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 2006年6月-2008年6月本科收治的因创伤所致长骨干大段骨缺损合并感染12例,临床在积极清创骨断端坏死感染组织,使用外固定架固定后,在缺损处放置含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支持, 6~8周后行骨水泥取髂骨混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术。

结果术后无1例感染复发,创面无红肿,伤口均愈合良好,术后每3周复查,所有病例均在3个月时出现骨痂,骨折线模糊,显示骨性愈合良好。

随访1~3年,平均1.4年,均获骨性愈合。

通过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抗生素骨水泥在大段骨缺损合并感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骨缺损;感染临床上因创伤所致长管状骨的大段或大块缺损临床上较为常见,如合并感染,治疗难度较大[1],以往治疗是局部坏死感染组织清创后,采用对流冲洗的方法,但患者卧床时间长,且感染复发率高,我院自2006-2008年在大段骨缺损合并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抗生素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0~58岁,平均38.4岁。

开放性损伤按照Gustilo分型:II型1例,IIIa型8例,IIIb型3例,其中股骨干8例,胫骨干4例,均为单侧。

骨缺损长度4~8cm。

致伤原因:交通伤8例,重物压砸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其中1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

1.2 治疗经过本组有9例于伤后3~10h在我院急诊手术治疗,均给予早期的清创(6例行外固定架固定,3例行钢板内固定术),3例在外院予清创骨折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

术后12例患者在3~8d后出现局部切口红肿、全身高热等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查血象及CRP均增高,经抗生素静滴治疗后,病情转入亚急性或慢性。

3例外院转入病人清创去除坏死骨、拆除钢板螺钉更换外固定架,给予含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术后6~8周行植骨术。

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的应用

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的应用
精品课件

此后,人们开始关注该疗法在治疗
骨髓炎中的应用。1979年,除了将大量掺
有抗生素的骨水泥放于慢性骨髓炎处外,
Klamm又将掺有庆大霉素的骨水泥制成念珠,
暂时性地填入感染骨清创后的死腔中,128
例慢性骨髓炎,他报道的治愈率为91.4%。
精品课件

对于慢性骨髓炎或开放性骨折导致
骨缺损的患者,抗生素骨水泥念珠被暂时
历史回顾
局部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骨科 感染由来已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Alexander Fleming就观察到局部使用抗 生素对慢性感染性 创伤的辅助治疗作 用。首先用于该疗法的抗生素是磺胺类 药物。1939年已有报道:对开放性骨折, 清创、止血、缝合、固定后,局部缓慢
滴注磺胺药可降低感染率。
精品课件
• 新开发的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 杆菌引起的骨科感染更有效,包括抗葡萄 球菌抗生素和广谱的合成青霉素族、林可 霉素、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后来还 有环丙氟哌酸和一些新合成的抗生素。万 古霉素也被精制纯化而不再被认为是高毒 性的。
精品课件
• 随着关节置换的广泛开展,局部应用抗生 素防治骨科感染在德国重新被接受,用于 处理择期手术的并发症,而不再仅仅局限 于创伤。1970年,Buchholz和Engelbrecht 报道:将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 联合掺入骨水泥,用于全髋假体表面,抗 生素可持续释放入周围组织达数月之久, 减少了术后感染 。
(数周至数月)填入清创后骨的死腔,提
供局部高浓度的抗生素。必要时,同时使
用全身性抗生素,待新鲜肉芽生成后,取
出念珠并植骨
精品课件
抗生素骨水泥的制备
• 骨水泥一般为聚合的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使用前分为粉末状骨水泥聚合体 和水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两者调和5-10 分钟聚合成粘性物质。合用抗生素时,须 在加水剂前将抗生素粉与骨水泥粉混合调 匀。将骨水泥模铸成直径3-10毫米的小球, 即为念珠。念珠可单个或多个以缝线串起 使用 。

抗生素骨水泥在创伤性骨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抗生素骨水泥在创伤性骨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小剂量组81%的总有效率,这说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给药方式可更有效的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

李玉琼冋的研究与本研究一致。

在对脑梗死疗效改善主要是对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阿托伐他汀对神经功能改善机制主要是降低氧化应激指标,使血清中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物质大部分清除,大剂量用药的作用更明显;阿托伐他汀的另一作用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善效果满 意,有助于神经血管功能改善,并且使血小板活性也能明显的降低,发挥显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功效,减少血栓形成,为神经功能的康复提供有利的基础,获得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本研究中对患者MCAS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狭窄改善好转率上,大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大剂量组在治疗后也无进展情况,这也表明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给药对改善脑血管狭窄效果较小剂量给药效果满意。

主要是因为对脑梗死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属于漫长的炎性过程,在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原发疾病的影响下,患者的血管内皮会最先遭受损伤,这样会使得多种炎性细胞浸润,然后血液中脂质成分不断累积,久而久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

而采取阿托伐他汀这一他汀类药物则可以有效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以及增强细胞的摄取作用,让脂质作用于血管内皮的情况得以缓解,阻止疾病进一步的进展,让脑血管狭窄 的情况得到改善,基于这一作用,采取大剂量的用药策略可起到更为显著的作用。

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治疗后随访1年的情况上,阿托伐他汀无论采取大还是小剂量的给药方式虽不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率上大剂量组也低于小剂量组,这也提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用药有很高的安全性,且对改善患者预后满意。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用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狭窄情况,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随访预后满意,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钟建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J].西南国防医药,2018,4(15):102.[2]李雁.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9,25(4):210-222.[3]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冲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6):379-380.[4]余科,陈锐进,陈琼,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口服辅助治疗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观察[J].山东医药,2018,58(43):62-64.[5]齐珊珊,付赵虎,唐灵涛,等.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脂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27(5):561-565.[6]李玉琼.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J].饮食保健,2018,5(52):79-80.[7]朴英子.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2):85.[8]陈建玲.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24(4): 102-104.(收稿日期:2020-07-22)抗生素骨水泥在创伤性骨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高远鹏王栋王宇泽石俊俊李渊外伤引起的骨折尤其是开放骨折及伴有骨缺损的患者,手术后感染的风险较高,如果发生感染,骨折能否愈合将是未知数,而且治疗时间延长,手术的次数增多而且容易导致肢体的功能障碍。

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20例报告

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20例报告

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20例报告慢性骨髓炎是创伤骨科经常遇到的难题,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病程往往迁延难愈,有时不得不采取截肢的方法来阻止炎症的进一步发展,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用抗生素骨水泥链治疗髓内感染,优点为手术可依髓腔大小设计其直径,使完全填塞髓腔成为可能,局部能产生较高的抗生素浓度,且抗生素能有效地从骨水泥链中持续释放。

我们自2002年3月-2010年7月开始应用彻底清创结合负载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骨髓炎20例,通过随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病人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42岁。

20例病人均为骨折内固定术后,骨髓炎长期不愈合窦道形成或骨折术后骨不连内固定失败并发骨髓炎,其中胫骨骨髓炎14例,股骨骨髓炎4例,肱骨骨髓炎2例。

术前X线及CT检查均见骨段增粗,骨皮质增厚,髓腔狭窄,骨质密度高低不匀,伴有死腔或死骨。

术前血象显示白细胞增高伴中性粒细胞增高16例,血沉增高14例,C反应蛋白增高10例。

所有病例均行细菌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细菌学检查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绿脓杆菌3例,大肠杆菌2例,阴沟肠杆菌1例,溶血性链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

对万古霉素、妥布霉素等敏感。

病理检查显示符合慢性骨髓炎的病例改变,在死骨片的周围或在骨板层、骨小梁之间,见有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肉芽组织或纤维化组织。

1.2方法本组病例骨折内固定术后骨髓炎,骨折多对位对线良好。

首先安装外固定架且固定牢固后,切开病灶外皮肤,尽可能在同一切口切除所有窦道、瘢痕及病变组织,显露骨感染区域及内固定物,将内固定物取出,在骨皮质钻小孔开窗,开窗范围为小于骨周径的1/3,打开进入髓腔:切除所有不正常的骨组织及死骨,直至见到正常黄色脂肪骨髓组织,切除创面内的炎性芽组织,任何有怀疑的部位都要暴露并彻底探查,直到骨面渗血露出正常骨质。

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碘伏浸泡20分钟。

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感染中作用

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感染中作用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感染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感染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平均25例。

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万古霉素和氯唑西林是主要的相应的敏感抗生素;在prostalac对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感染治疗的成功率方面,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较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具体方法为:对本组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感染,对其行一期清创与prostalac植入术。

手术之前穿刺关节,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手术过程中将全部髋或膝人工关节假体及骨水泥取出,对关节内与周围感染组织进行彻底的清除;然后在关节中植入prostalac。

在髋关节,其骨柄部分是在近端将kuntcher 髓内钉折弯成和股骨颈一干角相对应的弧度之后用含抗生素的骨水泥将其在髓腔内固定,并将股骨头假体安装起来;髋臼侧是在髋臼内用含抗生素的骨水泥固定聚乙烯髋臼杯。

在膝关节,在相应形状的塑料磨具中倒入含抗生素的骨水泥,分别做成股骨侧和胫骨侧prostalac。

完成一期手术之后,给予患者全身抗生素治疗,同时对患者的早期全负重行走练习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

一般情况下,在控制了感染之后,在二期手术之前约1-2周第二次穿刺关节。

关节液新军培养隐性、血沉等正常之后,便可以择期进行二期手术了。

在进行二期翻修手术时,将临时性的prostalac取出来,并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各种类型的全髋或全膝关节翻修假体正式置入其中。

一期手术和二期手术的平均间隔时间保持在8-16周之间[1]。

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2.1 观察组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在进行一期清创术之前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mssa(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mrsa(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mrcns(甲氧西林耐药的凝集素阴性链球菌)7例,其他细菌1例,阴性1例。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骨科感染的利与弊探讨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骨科感染的利与弊探讨
2 结 果
2 0 1 4 年度 l 3 例 患者 发生医 院感 染 ,感染 率为0 . 6 5 % 2 0 1 3 年。同时 ,对相 关人 员进行思想教 育,使
其逐渐了解控制 医院感染及 医疗 卫生用品规范化管 理的重要性 。开展 教 育培训 ,加大 宣传力度 ,树立相法 律意识 ,加 强工作责任感 ,为医
【 关键 词 】抗 生素 骨 水泥 ;骨科 感 染 ;优 势 ;弊 端
中图分类 号 :R 9 7 8 . 1
文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6 )0 6 - 0 2 9 8 - 0 2
临床骨科 外伤 以及手 术之后非常容 易产生骨科感 染并发症 ,骨 科
例患 者发生 医院感 染 ,感染率 为2 . 6 5 %. 经过统计学分析认 为 ,2 0 1 4 年 度 医院感染 发生率 明显低于2 0 1 3 年 度 ,两 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 意义 ( P
<O . 0 5 ),见表1 。 表 1两组 医院感染 发生率 比较
选择具有资质且 信誉 良好 的生产 厂家作为合作伙伴 ,进而确保 购人用 品的质量 。产 品购入后 ,要对 其进行严格验 收 ,并对每件 ( 箱 )产品
[ 3 】 孙风 霞 . 一 次性 使用 卫生 用 品微 生物检 测 结果 的探析 [ J 1 . 中国 医
药指 南, 2 0 1 4 , 1 2 ( 3 0 ) : 7 8 6 — 7 8 7 . [ 4 】 顾 东 明, 王 云光 . 一 次性使 用 医疗器 械 的风 险管 理与 质量 控 制挤
经济 效 益 调查 分析 [ J ] . 中 国卫 生 标准 管 理 , 2 O 1 4 , 1 5 ( 2 6 ) : 4 2 5 1 —

抗生素骨水泥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应用

抗生素骨水泥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应用
相关的治疗: ①抗感染(NS250ml+万古霉素0.5 g 2/日); ②伤口处换药1/日。
7月5日15时在联合腰麻下行全髋关节假 体取出+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术
实施的手术
髋关节切除成形术
在移除假体后间隔期内行临时固定。
抗生素骨水泥假体
缺点:肢体缩短和髋关节周围软组 织挛缩,二期手术时软组织平衡困 难,不能达到适合的组织张力,且 在手术间隔期间下肢为连枷肢,功 能受到极大限制。
不能激发有效的免疫应 激反应也是导致感染的 一个关键因素。
感染的诊断
◆感染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是患髋休息痛与渗液 。
◆X线显示透光线、局限性溶 骨破坏及骨膜成骨对诊断感 染很有价值。
致病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表皮葡萄球菌 • 大肠杆菌和溶血链球菌等
伤口的细菌培养
术中因素
手术持续时间和损伤程度 手术中的无菌水平 应用抗生素情况 术中输血情况 术终培养结果
预防压疮和便秘?
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卧于气垫床,骨突部位, 用美皮康保护,左足跟戴脚手圈,使其卧位舒适,经 常按摩骨突部。
加强饮食补充营养可减少发生压疮的危险 。
鼓励病人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 定时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
功能锻炼
• 在床上双手拉住拉环,借助手臂的 指导患者做开始踝关节的背伸、趾屈、
摄片比较
血常规比较
术后
健康教育 功能锻炼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为术后康复做准备
术后应该怎样护理?
预防肺部并发症
术后3—5天给半坐卧位,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并鼓励病 人作深呼吸和咳嗽咳痰,鼓励多饮开水,预防肺部感染。
体位的护理
将患肢置于外展30°中立位, 行丁字鞋固定。

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的应用

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的应用
联合应用其他抗菌药物
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的同时,可以联合应用其他抗菌药物,以提高治 疗效果。
加强术后护理
定期对伤口进行换药、清洗,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同时, 加强患者的营养和免疫力支持,提高抗感染能力。
04
抗生素骨水泥的研究进展
新型抗生素骨水泥材料的研发
高分子材料
可降解性
新型抗生素骨水泥采用高分子材料作 为基质,以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 力学性能。
新型抗生素骨水泥材料的研发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抗生素骨水泥材料将不 断涌现,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和抗菌 效果。
优化制备工艺
通过改进制备工艺,提高抗生素骨水泥的均匀性 和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使其更易于临床应用 。
扩大应用范围
随着研究的深入,抗生素骨水泥的应用范围将进 一步扩大,不仅限于骨科疾病的治疗,还可能涉 及其他领域。
抗生素骨水泥在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总结词
在关节置换术中,抗生素骨水泥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详细描述
关节置换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可以降低感染风险。由于骨水泥与骨骼的紧密结合,能够提供良好的固定效 果,减少假体松动的情况。同时,抗生素骨水泥能够持续释放药物,对预防术后感染具有积极作用。
抗生素骨水泥在其他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02
它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 性能,能够提供即时的机械支撑 ,同时缓慢释放抗生素,预防术 后感染。
抗生素骨水泥的组成和特性
抗生素骨水泥由基质和载药两部分组成,基质主要由聚甲基 丙烯酸甲酯(PMMA)组成,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 的塑形和固定能力;载药部分则包含一定浓度的抗生素,如 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等。
抗生素骨水泥的特性包括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可 塑性和抗菌性能。它能与骨骼紧密结合,提供即时的机械支 撑,同时缓慢释放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此外,抗生素骨 水泥还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骨科植入物感染的临床分析

骨科植入物感染的临床分析

骨科植入物感染的临床分析1 引言1.1 骨科植入物的发展背景及应用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骨科疾病的患者数量逐年上升。

骨科植入物作为治疗骨折、骨病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从传统的髋关节、膝关节置换,到如今的脊柱、创伤、运动医学等领域,骨科植入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骨科植入物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产品种类繁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随着植入物使用量的增加,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也逐渐引起临床关注,其中感染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1.2 骨科植入物感染的定义及危害骨科植入物感染是指在植入物周围发生的细菌感染,包括浅表感染和深部感染。

深部感染可导致植入物松动、骨组织破坏,严重时甚至需要移除植入物,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二次手术的风险。

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残疾、死亡等严重后果。

因此,骨科植入物感染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骨科植入物感染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通过对骨科植入物感染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感染防治水平,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骨科植入物感染的临床表现2.1 感染的分类及特点骨科植入物感染根据感染的范围和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浅表感染:局限于皮肤及软组织的感染,通常可以通过局部抗生素治疗控制。

•深部感染:涉及到植入物周围深层组织的感染,治疗难度较大。

•慢性感染:感染病程较长,可能伴有窦道形成,治疗需综合考虑。

•急性感染:感染病程较短,病情发展迅速,需及时处理。

这些感染的特点包括:•病因复杂:感染可能与患者自身条件、手术操作、植入物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程不一:感染的表现可以从急性到慢性,治疗周期不同。

•诊断困难:由于植入物本身可能影响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诊断存在一定难度。

•治疗棘手:感染可能对常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治疗需综合考虑抗生素选择、手术清创等多种方法。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创面愈合效果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创面愈合效果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创面愈合效果
背景: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骨髓感染,治疗难度大,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近年来,抗生素骨水泥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髓炎。

然而,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尚未被深
入研究。

方法:本研究招募了30例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接受标准
治疗,实验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生素骨水泥。

术后评估创面愈合情况,并持续随访
两年。

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后1个月创面愈合率达到90%,对照组则为70%。

两组在术后1年和2年的创面愈合率无显著差异。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
于对照组。

结论: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能够促进早期创面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
背景: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感染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案如手术清创和长期口服抗生素治疗等存在效果不理想、并发症多等问题。

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方案,按照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组和未治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研究治愈组有28例,未治愈组有2例,治愈率达93.3%。

治愈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3±3.5天,未治愈组患者为24.5±1.0天,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5)。

治愈组患者术后感染复发率为0,未治愈组患者术后感染复发率为100%。

同时,本研究也观察到了偶发的并发症,如打孔、骨坏死等,但均未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结论: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具有较高的治愈率、短的住院时间、较少的并发症等优势,可以成为该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手术操作的精细度,确保水泥的均匀性,适当控制感染局部的炎症反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