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全 国初中优质课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一、引言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地球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它的存在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环境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 外观: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呈现为无色透明的状态。
2. 密度: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约1.98倍,因此它会在空气中下沉。
3. 溶解性: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形成碳酸溶液。
溶解二氧化碳的水呈现酸性,可以导致酸雨的形成。
4. 凝固点和沸点:二氧化碳的凝固点为-78.5摄氏度,沸点为-56.6摄氏度。
这些特性使得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以固体或者液体形式存在。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反应性:二氧化碳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化合物,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它在常温常压下不与大多数物质直接反应,但在高温或者高压下可以与一些金属、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发生反应。
2. 酸性: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会形成碳酸,使溶液呈现酸性。
这种酸性可以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腐蚀建造物、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等。
3. 燃烧性:二氧化碳本身是不可燃的,但它可以作为氧化剂参预其他物质的燃烧反应。
例如,当二氧化碳与可燃物质接触时,会促进燃烧反应的进行。
四、二氧化碳的环境影响1.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它可以吸收地球表面辐射出的红外线辐射,使得地球的表面温度升高。
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气候变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能源消耗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上升。
这种情况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如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冰川融化等。
3. 海洋酸化: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中会形成碳酸,使海水的酸碱度发生变化。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为了严重的威胁,对珊瑚礁、贝类等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及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课题的内容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第二单元氧气的性用质之后进行的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本节课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是日常后国的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生活与学习的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学生由感官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通过学习,学生懂得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本节课的知识既能联系到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的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主要知识点】倾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质实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学情分析】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师生共同学习讨论、研究的情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利因素: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自主探究能力差学习本内容的有利因素:本科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生物课也对二氧化碳有一定的认识。
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师生共同学习讨论、研究的情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利因素: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自主探究能力差【教学策略】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
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
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
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
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学方程式熟练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原理,会操作;能初步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相关知识并尝试分析具体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过程,即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解和运用,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全国初中优质课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对环境的影响》说课稿云南省楚雄北浦中学程瑜一、说课题本节说课的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属于课后说课。
二、说课标课程内容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标要求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说明”的目标要求属于第三层次。
三、说教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除酸碱盐外最丰富最重要的一块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学业水平测试考查学生能力的常见载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让学生知道(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和水反应。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感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双重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分析设计、对比、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
(2)在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保护大自然的责任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四、说教法与学法(1)教材的内容特点:实验多(2)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生活经验,学习兴趣浓厚,非常喜欢做实验。
(3)采用的教学法:实验组合策略:视频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
设计思路:“视频实验引出问题,演示实验提炼知识,学生实验感受过程,家庭实验运用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在“做中学”中改变被动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并启迪创新。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情景引入】视频实验:在热水中倒入干冰后产生大量气体,有些蜡烛熄灭,没有熄灭的蜡烛显示出I love you字样(设计目的:视频的效果比动画更真实,又选自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可以让师生关系更亲近。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设计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二、说学情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
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好学教育:(一)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3)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四、说学法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2、指导学生利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式,使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一、引言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
本次说课将围绕二氧化碳的性质展开,介绍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二、主体1. 物理性质1.1 物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低温高压下可转变为液体或固体。
1.2 密度: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较大,约为空气的1.98倍,因此常用于灭火器中。
1.3 溶解性: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溶解性,可溶于水形成碳酸,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1.4 熔点和沸点:二氧化碳的熔点为-78.5摄氏度,沸点为-57摄氏度。
2. 化学性质2.1 不燃性:二氧化碳本身不易燃烧,但能支持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因此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
2.2 酸碱性: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形成碳酸,使水呈酸性反应,这也是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时产生气泡的原因。
2.3 化学反应:二氧化碳可与一些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如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
3. 环境影响3.1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能够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引发全球气候变暖。
3.2 大气污染: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加剧了空气污染问题。
3.3 酸化作用: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当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到水体中时,会导致水体酸化,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4. 生物影响4.1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 呼吸作用:动物通过呼吸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体内的气体平衡。
4.3 海洋生物:二氧化碳溶于海水中会形成碳酸,导致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如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
三、总结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二氧化碳在物理和化学上的特点,以及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其排放和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合理利用其在工业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全国初中优质课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全国初中优质课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并感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双重影响。
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分析设计、对比、归纳的方法。
在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的研究过程中,丰富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保护大自然的责任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采用的教学法是实验组合策略:视频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在“做中学”中改变被动研究方式,主动探究并启迪创新。
在导入新课环节,采用情景引入的方式,通过视频实验展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视频实验选自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可以让师生关系更亲近。
同时,视频实验又包含了干冰的气化,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等内容,让本节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呼之欲出。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包括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固体CO2叫做干冰。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三不”: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
此外,它还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色的石蕊变色,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它也能与石灰水反应。
3.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干冰可作致冷剂,也可用于制作汽水。
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包括使用二氧化碳。
4.选项B“灭火”既跟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
5.(1) 右图A的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据此,常可用作灭火剂。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枯井、和深洞底部的空气中的含量比较高,在进入这些地方前,为避免危险发生,必需先做实验。
(2) 此设计合理,能够验证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对于我们理解环境变化、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物理性质1. 相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在低温高压下,二氧化碳可以存在于固态和液态。
固态二氧化碳也被称为干冰,它的温度低于-78.5摄氏度。
液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需要较高的压力才干维持。
2. 密度:二氧化碳的密度较大,约为1.98千克/立方米。
这也是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的原因。
3. 溶解性: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它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
这也是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起到调节水体酸碱度的重要作用之一。
三、化学性质1. 稳定性:二氧化碳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化合物,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在普通条件下,它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然而,在高温和高压下,二氧化碳可以与某些金属反应,形成相应的碳酸盐。
2. 酸碱性: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会形成碳酸,从而使溶液呈现酸性。
这也是为什么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会产生一定的酸雨效应的原因。
3. 反应活性:虽然二氧化碳本身不太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但它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物参预到许多化学反应中。
例如,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这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
四、环境影响1.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份之一,它对地球的温度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进而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2. 水体酸化: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会形成碳酸,使水体呈现酸性。
这对于水生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
酸性水体味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3. 可持续发展: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辟清洁能源等措施,可以减缓温室效应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这些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形式,扩大课堂信息容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反应原理,以及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原因。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深入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关注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操作、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表现出较高的兴趣。然而,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依赖教师、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碳的基本知识,如碳的化学性质、碳的燃烧等。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1.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难以理解其深层次的性质;2.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可能导致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理解困难;3.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够,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章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和用途。主要知识点包括: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课堂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和提出疑问,激发思考;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就特定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分享能力;角色扮演,学生模拟科学家或工程师的角色,探讨二氧化碳的应用和环境影响,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些互动方式旨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参与和合作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物理性质介绍:通过展示二氧化碳的实物和实验现象,如气体的收集、溶解性实验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探讨:通过一系列实验,如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而分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分析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
-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环保意识。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3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二氧化碳的用途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创新性的应用想法,并分享讨论结果。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反馈:
1.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
3. 在实验基础上,我会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反应原理,并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变化。
4. 最后,我会介绍二氧化碳的用途,如灭火、制碱、碳酸饮料等,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 书面练习: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让学生书面回答,巩固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1. 先通过实验演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二氧化碳的特性。
2.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和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 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存在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心。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碳酸饮料的制作、灭火器的使用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实际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和探究。
2. 自行设计一个关于二氧化碳应用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3. 写一篇关于二氧化碳的短文,让学生通过写作进一步内化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作为化学学科中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氧化碳不仅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质,而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物质性质与生活应用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展开,包括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等;3. 二氧化碳的应用:灭火、温室效应、碳酸饮料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后,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二氧化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 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难点1.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方程式;2.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例如,我会提出以下问题:1. 为什么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2.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会产生什么物质?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答法,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此外,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三)比较法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我会采用比较法,将二氧化碳与其他物质进行对比。
例如,将二氧化碳与氧气、氢气等物质的燃烧性质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二氧化碳的特性。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标题: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引言概述: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具有独特的性质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物理性质
1.1 密度: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在常温下密度较大。
1.2 溶解性: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形成碳酸。
1.3 凝固点:二氧化碳在-78.5℃时凝固成为固体。
二、化学性质
2.1 酸碱性: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具有一定的酸性。
2.2 反应性:二氧化碳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碳酸盐。
2.3 氧化性:二氧化碳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与一些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三、制备方法
3.1 工业制备:二氧化碳是通过燃烧或碳酸盐分解得到。
3.2 实验室制备:通过酸和碳酸盐反应或干冰升华得到。
3.3 其他制备方法:如氨法制取二氧化碳等。
四、应用领域
4.1 饮料工业:二氧化碳是饮料中的气泡来源。
4.2 消防灭火:二氧化碳是一种常用的灭火剂。
4.3 医疗领域:二氧化碳在医疗设备中有广泛应用。
五、环境影响
5.1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
5.2 大气污染:二氧化碳排放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5.3 生态平衡: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总结:
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多种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管理这一物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一、引言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本次说课将围绕二氧化碳的性质展开,包括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 外观和状态: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呈现为无色透明的气体状态。
2. 密度:二氧化碳的密度较大,约为空气的1.98倍,因此二氧化碳气体常常会在低洼地区积聚。
3. 溶解性:二氧化碳可以溶解于水中,形成碳酸溶液。
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等。
4. 沸点和凝固点:二氧化碳的沸点为-78.5℃,凝固点为-56.6℃,因此在常温下,二氧化碳处于气体状态。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化学反应:二氧化碳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不与大多数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高压下,二氧化碳可以与某些金属和碱金属形成碳酸盐。
2. 酸碱性: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后,会形成碳酸,使溶液呈现酸性。
二氧化碳溶液可以与碱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3. 燃烧性: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燃烧性,但是可以作为氧化剂参与燃烧反应。
例如,当二氧化碳与可燃物质接触时,会促进燃烧反应的进行。
四、二氧化碳的环境和人类影响1.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温室气体之一。
它可以吸收地球表面的红外辐射,阻止部分热量散失到太空,从而导致地球的温度上升,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2. 二氧化碳的排放:人类活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
例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3. 二氧化碳的利用:二氧化碳也可以被利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领域。
例如,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制造碳酸饮料、火腿、面包等食品;在农业中,二氧化碳可以作为植物的养料,促进植物的生长。
五、总结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具有一系列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一、引言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它的性质对于我们了解大气环境、地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物理性质1. 状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气体,但在低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液体或固体。
2. 密度: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约1.98倍,因此会聚集在低洼地区,容易形成二氧化碳团。
3. 溶解性:二氧化碳能够溶解于水中,形成碳酸溶液。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三、化学性质1. 反应性:二氧化碳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但在高温和高压下,可以与一些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碳酸盐。
2. 酸碱性: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具有酸性。
当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会产生碳酸离子,使水的pH值下降。
3. 燃烧性:二氧化碳本身不可燃,但可以作为氧化剂参与燃烧反应。
例如,当二氧化碳与金属粉末接触时,会促使金属的燃烧反应。
四、生物性质1. 生物参与: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释放出氧气。
2. 生态影响: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之一,能够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一部分热量,起到保温效果。
然而,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引发全球气候变暖。
3. 环境污染:工业和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大气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酸雨、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五、总结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具有一系列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
它的性质对于我们了解大气环境、地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中,我们需要加强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研究,探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保护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一等奖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一等奖说课稿《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
本课题的内容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有趣的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十分有益。
二氧化碳和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作风。
2、教学目标分析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地客观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3、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4、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等课程中,对于二氧化碳已有一定的了解,它是空气成分之一、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植物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等。
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说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阅读讨论法五、说教学程序实验准备:?学生分组(4人为一小组):新制二氧化碳、雪碧、试管、紫色石蕊试液、醋酸、盐酸、酒精灯、试管夹、火柴、吸管、石灰水、?教师准备: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可乐瓶、水、烧杯、蜡烛、火柴、二氧化碳、试管、导管、澄清石灰水、集气瓶。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一、引言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
本文将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详细介绍。
二、物理性质1. 外观和状态: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存在。
它可以被压缩成液态或者固态。
2. 密度和相对份子质量:二氧化碳的密度较大,相对份子质量为44.01 g/mol。
3. 溶解性:二氧化碳在水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形成碳酸溶液。
在高压下,溶解度会增加。
三、化学性质1. 化学反应:二氧化碳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然而,在特定条件下,它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例如,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或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 酸碱性: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会形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增加了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3. 化学稳定性: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相对稳定,不易分解。
然而,在高温或者高压下,它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四、应用领域1. 食品和饮料工业:二氧化碳被广泛用于饮料的制作和保鲜。
它可以增加饮料的气泡感和口感,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 环境保护: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通过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3. 医疗领域:二氧化碳被用于医疗设备中,例如呼吸机和麻醉机。
它可以调节呼吸气体的组成和浓度,匡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4. 工业生产:二氧化碳在工业生产中有多种应用,例如用作化学反应的原料、溶剂和中间体,或者用于控制pH值和调节反应条件。
五、结论综上所述,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它在食品和饮料工业、环境保护、医疗领域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对于深入理解其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对环境的影响》说课稿云南省楚雄北浦中学程瑜一、说课题本节说课的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属于课后说课。
二、说课标课程内容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标要求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说明”的目标要求属于第三层次。
三、说教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除酸碱盐外最丰富最重要的一块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学业水平测试考查学生能力的常见载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让学生知道(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和水反应。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感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双重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分析设计、对比、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
(2)在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保护大自然的责任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四、说教法与学法(1)教材的内容特点:实验多(2)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生活经验,学习兴趣浓厚,非常喜欢做实验。
(3)采用的教学法:实验组合策略:视频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
设计思路:“视频实验引出问题,演示实验提炼知识,学生实验感受过程,家庭实验运用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在“做中学”中改变被动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并启迪创新。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情景引入】视频实验:在热水中倒入干冰后产生大量气体,有些蜡烛熄灭,没有熄灭的蜡烛显示出I love you字样(设计目的:视频的效果比动画更真实,又选自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可以让师生关系更亲近。
而且视频实验又包含了干冰的气化,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等内容。
让本节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呼之欲出。
这样的设计更能展现化学变化之美,激发起学生心中强烈的好奇心。
)【猜一猜】盆里的热水中加入的白色固体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疑点】若是冰,舞台上为什么没有冰融化产生的水流动?再思考还有什么物质可使燃着的蜡烛熄灭,为什么一部分蜡烛熄灭了,一部分没有熄灭?回忆氧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变成液体或固体。
思考讨论、大胆猜想【肯定猜想】这种像冰一样的固体正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
【思维启迪】这段视频中表现了二氧化碳的那些性质?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视频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无色无味通常为气体气体加压降温会变为固体比空气大(1.977g/L)能溶于水第二个环节:由物理性质引出化学性质【教师演示】台阶试验【分析讲解】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像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到入另一个容器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了什么?这个实验还说明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思维启迪】我们还能设计哪些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学生交流】前面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证明。
嘴吹的气球在空气中下落等【继续探究】那么怎样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呢?学生讨论归纳出两种方法方法1:通过检验可乐饮料中溢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从而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学生完成)。
方法2:向二氧化碳中加水试一试(教师演示)(设计目的:教学中尽可能创造学生动手的机会,并联系上节课CO2的检验。
教师的演示实和学生实验分别运用了实验归纳法和实验演绎法两种实验方法,目的是通过演示实验原理的感受、领悟,充分启发学生对简单实验进行设计,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进行实验)【实验导学】向变瘪的软质塑料瓶中滴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设问质疑】是什么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引导思考】为什么通常把可乐、雪碧等饮料叫做碳酸饮料呢?此时,大多数学生会猜想是二氧化碳【实验演示】步骤一:教师拿出一大束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指出:石蕊是一种色素),直接将干燥的石蕊小花放入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步骤二:向干燥的石蕊小花上喷水,观察现象。
步骤三:向干燥的石蕊小花上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现象。
【设问质疑】既然单独的二氧化碳、单独的水均不能让石蕊变红,二者一起就行,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交流】可能是二者的生成物【思维突破】向上分别喷醋酸;盐酸;稀硫酸;实验结果:均变红【感悟发现】可用紫色石蕊检验酸,二氧化碳和水可能发生反应生成生成了一种酸【实验演示】把变红的纸花加热CO2+H2O===H2CO3 H2CO3==CO2↑+H2O【学生实验】(1)将可乐瓶中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2)加热试管【思维火花】取少量雪碧加入石蕊,加热后颜色不变,说明了什么?应到学生看标签.认识柠檬酸,并猜想柠檬酸比碳酸稳定.(设计思路:通过我对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的课堂状态的观察,让我意识到该反应难点在于石蕊是学生一无所知的物质,必须通过实验铺垫,先让学生意识到酸能使石蕊变红,那么就可以用石蕊来检验酸,若变红说明有酸生成.而教材中仅在页脚有一句提示,如果在问题提出后直接让学生讨论并自行设计实验必然会导致学生无从下手,浪费大量时间。
)上面的学生实验,将可乐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也得出了化学性质,让学生明白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变浑浊的原因是有白色的不溶物——沉淀生成CO2+Ca(OH)2==CaCO3↓+H2O(实验过程中,必然会有个别学生会观察到变混后又变清的现象,可在课后解释并介绍溶洞的形成原理:石灰岩的溶解和沉积等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第三个环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分析讲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有两方面,好的影响是用途,不好的影响就是危害【归纳整理】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归纳二氧化碳的用途(1)用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和保存食物(2)灭火(3)气体肥料(4)工业原料2.温室效应(设计思路:在本环节的活动中,我主要采用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二氧化碳循环图理解二氧化碳的形成原因、危害、防治。
【思辨提高】学生认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第一反应就是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其实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还停留在冰河时代,正是有了温室效应才让地表温度达到了适合人类生存的15℃。
是人类对物质的过分贪婪,对大自然无穷的索取,过度消耗化石燃料,同时对森林的破坏加剧,结果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温变暖。
极端天气频发,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生存。
第四个环节:课后小结(设计目的: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及时地进行课后小结,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我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五个环节:巩固练习(设计目的:而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设定了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验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习题,力图达到“分层要求,整体达标”的反馈目的。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固体CO2叫。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三不”:一般情况下,CO2不能,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
“二水”:①与水的反应的方程式;碳酸能使色的石蕊变色。
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的方程式。
②与石灰水反应的方程式3.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了的物理性质和的化学性质。
干冰可作致冷剂和进行。
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有,。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B.灭火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作肥料D.制汽水5.(1)右图A的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据此,常可用作 。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枯井、和深洞底部的空气中 的含量比较高,在进入这些地方前,为避免危险发生,必需先做 实验。
A(2)为验证某气体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另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你认为此设计合理吗?。
6.为了探究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了,小红同学作了大胆猜想,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下图)。
实验方案(A) 实验方案(B) 实验方案(C) 实验方案(D)直接喷稀醋酸直接喷水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1)请和小红同学一起完成下表。
猜想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可能是CO2使石蕊变C紫色小花不变色红B紫色小花不变色猜想错误可能是CO2和水发生猜想正确反应的生成物使石蕊变红(2)小红同学做了一个对比实验来确定CO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此对比实验方案是 (填上图中的实验方案序号)第六个环节:课后探究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在家里自主完成家庭小实验,并拍下视频与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1)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1)不供给呼吸固体CO2叫干冰气化吸热(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2)密度比空气大(3)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3)能溶于水(4)能使澄清的水灰水变浑浊(5)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二、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1.用途(1)用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和保存食物(2)灭火(3)气体肥料(4)工业原料2.温室效应(1)原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2)危害:全球气温变暖,极端天气频发(3)防治措施:节能减排七、作业设计:1.课本P123—4:(1)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课本P123—6:3.周末作业(1)部分学生周末完成科技小论文《二氧化碳的功与过》(2)部分学生周末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制作“保护环境”的宣传小卡片或手抄报,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设计目的:三个习题的设置,分别对应本节课的“三维”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把课本知识延伸到学生生活实际的运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课堂达标率达到85%,亮点是运用了各种实验方法,使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讨论的方式大胆设计实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了有效的训练。
优点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充分联系实际,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逐渐体验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明确“化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的本质特征。
2.课堂环节较多,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