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因病机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续教育园地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7年第16卷1期4月号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7/04………………………………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300193) ・53・

眩晕病因病机探讨

魏国威1

【摘 要】眩晕是继发热、头痛两大临床症状之后的第三大临床就诊症状。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中医统称为“眩晕”。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眩晕的病因病机,希望能给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借鉴。早在先秦时期,《内经》对眩晕已有记载,称之为“眩冒”,对病因病机作了较多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病因与风、虚有关,病位在脑,病变脏腑在肝。此后的历代医家,如张仲景首次提出了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刘完素从风火立论,并从五运六气的太过不及揭示了眩晕的发病原因;虞抟于提出“血瘀致眩”之说。总之,眩晕之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肾亏体虚、跌扑损伤、淤血内阻引起,其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窍。病位在头窍,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关键词】眩晕;病因病机

眩晕是继发热、头痛两大临床症状之后的第三大临床就诊症状

[1]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

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中医统称为“眩晕”。该症是介于耳鼻喉科与神经科之间的复杂综合征,同时又涉及内科及骨科等多个学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人陈述用语模糊,临床诊断治疗困难,因此只有将该症的病因病机探讨清楚,才会达到简、便、廉、验的理想境界。中医二千多年前对眩晕已有记载,此后历代医家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进行归纳总结,不断完善,使眩晕证病因病机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理论。

一.古代对眩晕病因病机的阐述

1、眩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眩冒”,

对病因病机作了较多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太虚埃昏……甚则耳鸣眩转”;《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故脑转耳鸣”;《灵枢·卫气》云:“上虚则眩”;《灵枢·口论》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目为之眩”。《内经》认为眩晕病因与风、虚有关,病位在脑,病变脏腑在肝。

2、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有“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诸肢节疼痛,身体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等关于痰饮、水湿导致眩晕的证治的记载,首次提出了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为后世从痰饮论治眩晕提供了理论基础,直至现在,痰饮仍被认为是眩晕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2]。

3、两宋时期眩晕证病因病机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医家十分重视外因致眩。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如中伤风寒暑湿在三阳经,皆能眩人,头重项强,但风则有汗,寒则掣痛,暑则热闷,湿则重着,吐逆眩倒,属外所因;喜怒忧思,致藏气不行,郁而所生, 涎结为饮,随气上厥,伏留阳经,亦使人眩晕呕吐, 眉目疼痛,眼不得开,属内所因;或饮食饥饱,甜腻所伤,房劳过度,下虚上实; 拔牙金疮,吐衄便利,去血过多及妇人崩伤,皆能眩晕,眼花屋转,起则眩倒,属不内外因,治之各有法。”将眩晕病因区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外因系由素体本虚,风寒暑湿诸邪气伤及三阳经;内因即为七情内伤,致脏气不和,遂生痰邪;不内外因则为饮食所伤、房劳过度、吐衄便利等,伤及气血,致精血不足,上不荣脑所致[3]。

4、金元时期,各家争鸣,丰富了对眩晕的认识,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言:“头

继续教育园地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7年第16卷1期4月号………………………………………………………………・54・…………………………………………………………………………………………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17/04

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 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认为本病发生系由内生风火所致, 主张此病的病因病机应从风火立论, 并从五运六气的太过不及揭示了眩晕的发病原因,为临床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5、明清时代对眩晕的论述日臻完善。虞抟于《医学正传》中提出“血瘀致眩”之说,认为多种因素致血瘀不行,瘀血停聚胸中,迷闭心窍, 火郁成邪,发为眩晕,故治宜行血清经,散瘀结则眩晕可愈此说首创了瘀血致眩之论。张景岳提出了“无虚不作眩”的观点,《景岳全书·眩运》中说:“眩运一证, 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故在治疗上认为应以“治其虚”为主[4]。

二.当代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

王永钦认为梅尼埃病眩晕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多由风、痰、瘀作祟,缓解期多由心、脾、肝、肾失调为患,发病有标本缓急之分。孟真等认为耳性眩晕发病病因为内因,外因属诱因。其病有实、有虚、有虚实夹杂之分,累及脏腑,主要为肝、脾、肾,可旁及心肺。王鹏总结导师范华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经验,认为《灵枢》和张介宾的“上虚作眩”,与现代医学的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十分相似。麻晓示等认为耳源性眩晕病变在耳,病根在肾,病机特点是耳中积水,肾主耳,因此要抓住“肾”与“水”这一邪正矛盾的特点,其病理特征是水湿瘀积,积水不运。秦润笋介绍郑绍周教授治老年眩晕经

验,认为其病机特点以虚为本,本虚标实,虚包括元气亏虚和脾肾亏虚,实则以风痰瘀为主。故主张治疗应该以补肾益气健脾为原则[5]。

三.讨 论

古今医家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随着中医的发展而深入,不同时期各有侧重,总结起来:眩晕之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肾亏体虚、跌扑损伤、淤血内阻引起,其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窍。病位在头窍,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从目前的临床报道来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椎病及内科疾病所引发的眩晕疗效较好;对周围性(前庭性)眩晕的研究,还缺乏科学的证据,这正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素真,吴子明.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

[2] 韩明亮.浅析张仲景从痰饮论治眩晕.河南中医,2010年第30卷10月第10期:944.

[3] 朱敬秀.许彦来.历代中医名家论眩晕.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08 月第24卷第08期:999.

[4] 韩向辉.刘轲.浅谈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光明中医,2009 年10月第24卷第10期:1870.

[5] 李志.张崇泉.眩晕中医辨证进展.中医药导报,2009,15(7),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