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指南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指南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指南-中国-2021精简版一、流行病学和病国学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PGL) 占高血压病人的0.1%~0.6% ,年发病率3~4/100万人,尸检发现率约为0.09%~0.25% ,人群中约50%~75%的PHEO/PGL 未被诊断。

目前约25%的PHEO 系影像学偶然发现,占肾上腺偶发瘤的4%~5%。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50 岁。

PGL占全部嗜铬细胞肿瘤的15%~24%。

PHEO/PGL病因尚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PHEO/PGL主要源于肾上腺髓质,约9%~24%源于肾上腺外。

PHEO多为单侧,约95%以上的PGL位于腹部和盆腔最常见部位为腹主动脉旁、肾门附近、下腔静脉旁等;其次为盆腔,膀胱PGL占膀胱肿瘤0.5%,占PGL的10%; 再次为头颈和胸腔纵隔。

15%~24%可多发。

典型PHEO直径约3~5cm大小,但也可>10cm,平均重量40~100g(>5~<3500g)。

三、临床表现1. 病症和体征1)典型的病症:包括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其发生率为50%以上。

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临床病症,发生率约0%-90%。

50%-60%为持续性,40%-50%为阵发性。

3) 体位性低血压,10%-50%患者可出现,由血容最减少所致。

4) 心血管并发症,约12%患者首次以心血管并发症就诊,特别是肿瘤较大患者。

5) 其它病症:局部患者可伴有白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局部患者可能会以心肌病、高钙血症、血尿、糖尿病、库欣综合征、肠梗阻、甚至视力下降等原因就诊。

2. 临床特点嗜铬细胞瘤称之为"10%肿瘤",10%可以恶变:多见于女性,多见于肾上腺外,5年生存率约36%-60%;10%为双侧多发;多见于家族性疾病;10%好发于肾上腺以外,称之为PGL ,最多见于主动脉旁嗜铬体。

嗜铬细胞瘤诊断标准

嗜铬细胞瘤诊断标准

嗜铬细胞瘤诊断标准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肿瘤,通常发生在肾上腺髓质。

它是一种由肾上腺髓质细胞产生的儿茶酚胺类激素的过度分泌所致的肿瘤。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在临床表现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儿茶酚胺类激素的过度分泌有关。

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等,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犯范围。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检测尿中儿茶酚胺类代谢产物的浓度,如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

除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外,诊断嗜铬细胞瘤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高血压、焦虑症等疾病都可能表现为类似的症状,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鉴别诊断。

根据国际上的相关指南和共识,目前对于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持续或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CT、MRI等,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犯范围。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检测尿中儿茶酚胺类代谢产物的浓度。

病理学检查是通过肿瘤组织活检来确定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

总的来说,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来进行综合分析。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能够有更多更准确的诊断方法出现,为嗜铬细胞瘤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肾上腺外科疾病临床诊疗指南

肾上腺外科疾病临床诊疗指南

肾上腺外科疾病临床诊疗指南第一节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如主动脉旁嗜铬体和膀胱等)的肿瘤,属于APUD系统的肿瘤。

该肿瘤持续或间歇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的功能及代谢紊乱。

肿瘤90%位于肾上腺,10%为肾上腺外;单侧肿瘤约占90%,双侧占10%;单发肿瘤约占90%,多发占10%;良性肿瘤占90%,恶性占10%。

【诊断要点】1.高血压为最主要的表现,呈阵发性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基础上阵发性发作,血压可达26.5—33.9/16.9—23.9kPa。

2.血压升高常伴心悸、气急、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发冷、视觉模糊等。

重者发生肺水肿、心力衰竭、脑出血,甚至死亡。

3.部分患者有血压升高的诱因,如外伤、妊娠、分娩、麻醉、手术等。

这类患者危险性较大.若处理不当,往往会引起死亡。

4.代谢紊乱引起血糖升高、发热、体重减轻和消化道症状。

5.位于膀胱的嗜铬细胞瘤,常在排尿时或排尿后出现头痛、头昏、心悸、出汗和血压升高,甚至晕厥。

其他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可能出现受累器官的相应症状。

6.血和尿儿茶酣胺水平升高,24小时尿儿茶酚胺>50mmol/L,尿VMA>85umol/L;症状发作时收集3小时尿检查对诊断帮助大。

7.酚妥拉明抑制试验:适用于高血压患者,血压高于22.6/14.6kPa时方可施行。

方法:平时血压平均值作为对照,开放静脉通道,酚妥拉明5mg快速注入静脉。

每30秒测1次血压、若2—3分钟内血压下降4.67/333kpa,并持续3—5分钟为阳性反应。

8.组胺激发试验:可适用于怀疑无症状嗜铬细胞瘤。

试验前2天停用一切镇静药,取组胺0.025一0.05mg,1—2分钟静椎,观察方法同酣妥拉明试验,血压升高6.67/4.0kPq持续5分钟为阳性。

9.B超检查可发现肾上腺.主动脉旁和膀胱等部位的肿瘤,为定位诊断提供线索。

嗜铬细胞瘤诊疗指南

嗜铬细胞瘤诊疗指南

嗜铬细胞瘤诊疗指南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由嗜铬细胞肿瘤或增生并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引起的疾病。

大多数肿瘤细胞来自肾上腺髓质,少部分来自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

由于肿瘤或增生细胞阵发或持续性分泌过量儿茶酚胺和其他激素,导致血压异常和代谢紊乱症群。

在初诊的高血压病人中,本病占0.1%至0.5%。

诊断】一、临床表现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高峰年龄为20至50岁,男性较女性发病者多。

一)心血管系统:1.高血压: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有阵发性和持续性型。

1)阵发性高血压型:占40%至50%,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发作时收缩压可达20至300mmHg,舒张压可达130至180mmHg,伴有剧烈头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动过速、心律紊乱等症状。

2)持续性高血压型:占50%至60%,伴有低热、怕热、多汗、心悸、心动过速、心律紊乱、头痛、烦躁、焦虑、体重下降等症状。

2.直立位低血压:病人由卧位转为立位时血压下降30/20mmHg以上。

3.低血压及休克:本病可出现低血压及休克,亦可出现低血压与高血压交替表现。

4.心脏表现:儿茶酚胺性心脏病,可出现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症状。

二)代谢紊乱:血糖升高、发热、血游离脂肪酸增高、低血钾等症状。

三)其他症状:1.消化系统:便秘、肠梗死、溃疡出血穿孔、胆石症等症状。

2.泌尿系统:长期高血压可致尿蛋白出现及肾功能减退,2%的病人嗜铬细胞瘤发生在膀胱。

3.肿块:约5%的病人在腹部可及肿块,挤压肿块时可诱发高血压发作。

二、辅助检查1.尿儿茶酚胺(CA)测定:本病发作时尿儿茶酚胺排量超过正常的两倍。

2.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本病发作时明显升高。

3.尿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嗜铬细胞瘤患者发作时其排量为正常的2-3倍。

MN及NMN的灵敏性及特异性较尿CA及VMA高。

4.尿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酚(HVA):升高提示恶性嗜铬细胞瘤。

5.CT扫描、MRI扫描、B型超声检查。

嗜铬细胞瘤诊断金标准

嗜铬细胞瘤诊断金标准

嗜铬细胞瘤诊断金标准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其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准确地诊断嗜铬细胞瘤,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金标准。

本文将介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金标准,以及其中应用的一些常见检测方法。

一、临床症状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症状取决于肿瘤的分泌物质,其中以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最多,临床表现多样化。

常见的症状包括阵发性高血压、心悸、头痛、出汗、恶心、呕吐等。

这些症状在嗜铬细胞瘤发作时表现较为明显,对于嗜铬细胞瘤的初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血液生化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对于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生化指标有24小时尿儿茶酚胺、血和尿中的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如VMA、HVA)等。

这些指标的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嗜铬细胞瘤的存在,并辅助进一步的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嗜铬细胞瘤诊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中最常用的是CT和MRI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存在转移。

同时,由于嗜铬细胞瘤具有发作性特点,需要进行功能性影像学检查,如MIBG扫描。

这些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能提供直接的证据用于诊断。

四、内分泌功能测试由于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内分泌肿瘤,内分泌功能测试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内分泌功能测试包括静脉采血测定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水平。

这些测试结果能够反映嗜铬细胞瘤是否存在以及肿瘤的分泌功能。

五、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确诊嗜铬细胞瘤的关键步骤。

通过从瘤组织中取材,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可以确定肿瘤细胞的嗜铬性,进而确诊嗜铬细胞瘤。

组织学检查通常通过手术切除瘤体进行,是最可靠、最直接的诊断方法。

总结: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金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查、内分泌功能测试和组织学检查。

这些检查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嗜铬细胞瘤的存在和性质。

对于嗜铬细胞瘤的准确诊断,应该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检查方法,并交叉验证结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024肾上腺皮质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

2024肾上腺皮质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

最新:肾上腺皮质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要点解读(附图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肾上腺意外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大多数的肾上腺意外瘤属于良性肿瘤,但仍有<2%的肾上腺意外瘤为恶性病变,且自2017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所有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a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PPGL)均具有恶性潜力的可能[1]。

故了解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随访对临床工作十分重要。

为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治水平,欧洲16个不同机构、国家的多学科专家小组于2020年首次制定了《肾上腺皮质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2](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由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和欧洲罕见成人实体癌症参考网络合作编制,文中提供了证据水平和推荐级别,按照循证医学证据水平,为肾上腺皮质癌(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 ACC)和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分类、治疗和随访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意见。

01 流行病学肾上腺癌分为两种,一种是起源于肾上腺皮质的ACC,另一种为来自肾上腺髓质的恶性嗜铬细胞瘤[3]。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产生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的嗜铬细胞,后者常称为副神经节瘤,与嗜铬细胞瘤合称PPGL。

据估计,ACC的发病率为每年(0.5~2.0)/百万,其发病高峰出现在儿童和40~50岁人群。

PPGL 的发病率每年在(2~8)/百万,且与年龄呈正相关[4]。

02 诊断与风险评估鉴于此类疾病的发病率较低,且治疗及随访涉及多个学科,故强调对疑似ACC或PPGL患者均应进行多专家小组会诊讨论,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2.1 激素检查激素检查有助于评估肾上腺肿块的良恶性、判断有无危重症风险。

对于所有怀疑为ACC或嗜铬细胞瘤的肾上腺肿瘤患者均应检查肾上腺皮质和髓质激素(表1)。

嗜铬细胞瘤诊疗指南

嗜铬细胞瘤诊疗指南

靶向药物治疗
介绍了针对嗜铬细胞瘤的靶向药物,如何使 用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化学治疗
简要介绍了化学治疗的作用及适用情况。
治疗后的随访
1
术后恢复和监测
患者术后的恢复过程及常规监测的重
随访间隔和方案2Fra bibliotek要性。
建议在治疗后的不同阶段进行定期随
访,以确保病情控制和复发预防。
3
检查和评估
详细说明了随访中需要进行的各种生 物化学、影像学和临床实验室检查。
嗜铬细胞瘤诊疗指南
了解什么是嗜铬细胞瘤及其风险因素,并介绍诊断和分类方法,详细解释治 疗原则和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其他治疗方式和预防措施。
疾病概述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起源于肾上腺或其他副腎组织。本节将介绍 嗜铬细胞瘤的定义、病因学和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详细说明了使用X射线、CT扫 描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诊断的流程。
实验室检查
解释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和尿液 检验,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嗜 铬细胞瘤。
细胞学检查
讲述如何通过细胞学检查来评 估嗜铬细胞瘤的类型和分级。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详细讲解了手术治疗的过程,包括手术前准 备、手术时的注意事项和术后恢复和后续管 理。
放射治疗
解释了放射治疗的原理和在嗜铬细胞瘤治疗 中的作用。
预后和疾病相关病症
描述嗜铬细胞瘤的预后指标和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相关病症(MEN)的关联。
嗜铬细胞瘤家族研究
介绍了研究嗜铬细胞瘤的家族疾病学,包括MEN和遗传风险评估。
未来的治疗方式
探讨了嗜铬细胞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可能出现的新治疗方式。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

鉴别诊断
注意与以下疾病高血压相鉴别

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年轻高血压;
不稳定性高血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心绞痛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绝经期综合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治 疗
1. 内科治疗:适用于控制症状、术前准备、手术不能
耐受、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复发 (1)Regitin为1和2受体阻滞剂 初始剂量为10mg, bid 5~7天后增加至30~40mg, 分次口服 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鼻黏膜充血、β-受体活 性相对增强
2)24小时尿儿茶酚胺测定:反映CA释放量
正常值为13~42μg/24h 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3)血浆NMN和MN测定(为NE中间代谢产物) 正常NMN:90~570pmol/L(18~102pg/ml) 正常MN:60~310pmol/L(12~61pg/ml)
4)影响因素(判断结果时参考): 可造成假阳性的物质: 含荧光反应物质:香蕉、咖啡、B族维生素、阿司匹林、
嗜铬细胞瘤
(Pheochromocytoma)
概述
病理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概 述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
神经节和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分泌大量儿
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以高
血压及代谢紊乱为主的综合征候群,严重时
并发高血压危象、休克、颅内出血、心力衰
竭、心室纤颤、心肌梗死等

脂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加速,游离脂肪酸增高
低血钾症:CA促使钾进入细胞内及肾素、醛固酮分泌
三、其他表现

消化道症状: CA使肠蠕动及张力减弱、胆囊收缩减弱,Oddi 括约肌张力增高,表现便秘、腹胀,胆汁潴留、胆结石

嗜铬细胞瘤确诊标准

嗜铬细胞瘤确诊标准

嗜铬细胞瘤确诊标准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肾上腺肿瘤,它可以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等症状。

以下是嗜铬细胞瘤的确诊标准:生物学标志物: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如甲氧基肾上腺素、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在尿液、血液或肿瘤组织中明显升高。

这些物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主要由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分泌。

影像学检查:肾上腺CT或MRI扫描可发现肾上腺肿瘤,肿瘤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有完整的包膜,肿瘤较大时可出现坏死、出血、囊性变。

131I-MIBG(米库氯铵)闪烁扫描是一种特殊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肿瘤部位对131I-MIBG的摄取情况,有助于定位肿瘤。

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经病理学检查可发现肿瘤细胞,同时可检测儿茶酚胺合成酶的表达情况,以确定肿瘤的功能状态。

临床表现: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常伴有心动过速、头痛、心悸等症状。

嗜铬细胞瘤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可能导致严重的低血压、休克等症状。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儿茶酚胺增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儿茶酚胺增多,需要通过检查和病史排除这些疾病的影响。

诊断标准总结:生物学标志物(如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如CT、MRI或131I-MIBG扫描)发现肾上腺肿瘤;病理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并检测到儿茶酚胺合成酶的表达;临床表现符合嗜铬细胞瘤的症状;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儿茶酚胺增多。

治疗与预后:对于确诊的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治疗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控制血压以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严重低血压等并发症。

手术后,大多数患者的儿茶酚胺水平会降至正常范围,症状得到缓解。

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的情况,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注意事项:由于嗜铬细胞瘤分泌的儿茶酚胺可能导致严重的高血压和低血压,因此在确诊和等待手术期间,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并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对于一些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药物治疗(如α受体拮抗剂)可帮助控制症状和延长生存期。

肾上腺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肾上腺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十五、肾上腺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一、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一、【概述】儿茶酚胺增多症(hypercatecholaminemia):由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髓质增生的共同特点是肿瘤或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或多巴胺),而引起相似的临床症状,统称为儿茶酚胺增多症。

嗜铬细胞瘤( pheochromocytoma,PHEO ):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肿瘤,合成、存储和分解代谢儿茶酚胺,并因后者的释放引起症状。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起源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的肿瘤,包括源于交感神经(腹部、盆腔、胸部)和副交感神经(头颈部)者。

前者多具有儿茶酚胺激素功能活性,而后者罕见过量儿茶酚胺产生。

2004年,WHO的内分泌肿瘤分类[1]将嗜铬细胞瘤定义为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的肿瘤,即肾上腺内副神经节瘤;而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来源者定义为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

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嗜铬细胞瘤特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而将传统概念的肾上腺外或异位嗜铬细胞瘤统称为副神经节瘤。

恶性嗜铬细胞瘤(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WHO的诊断标准[1]是在没有嗜铬组织的区域出现嗜铬细胞(转移灶)如骨、淋巴结、肝、肺等。

局部浸润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均不能用于区分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

二、【临床表现】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约80%~90%[28]。

50%~60%为持续性,40%~50%为发作性,10%~50%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5%血压正常。

可伴有典型的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其发生率为50%以上[29]。

伴有血糖增高的发生率约40%。

部分患者可能会以心肌病、高钙血症、血尿、糖尿病、库欣综合征、肠梗阻、甚至视力下降等原因就诊[30];家族性PHEO/PGL可以相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如MEN-2(甲状腺髓样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发粘膜神经瘤)、VHL病(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肾囊肿或肾细胞癌、胰腺囊肿或肿瘤、附睾囊腺瘤)、NF-1(皮肤多发神经纤维瘤、色斑、虹膜“利舍结节”)、家族性PHEO-PGL综合征(头颈部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等[2, 5, 31, 32]。

嗜铬细胞瘤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嗜铬细胞瘤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二)PPGL危象
PPGL危象发生率约为10%,临床表现可为严重高血压或高、低血压反复交 替发作;出现心、脑、肾等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PPGL高血压危象发作时,应从静脉泵入α受体阻滞剂,可从小剂量开始并严密 监测血压、心率变化, 根据患者对药物的降压反应,逐渐增加和调整剂量;当高血 压危象被控制,患者病情平稳后,再改为口服α受体阻滞剂治疗做手术前准备。
PPGL的诊治流程
谢谢!
感谢下载
可编辑
嗜铬细胞瘤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定义: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PGL)
分别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交感神经链的 肿瘤,主要合成和分泌大量儿茶酚胺(CA),如去甲肾 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多巴胺(DA),引起患者 血压升高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并造成心、脑、肾等 严重并发症。肿瘤位于肾上腺称为嗜铬细胞瘤PCC, 位于肾上腺外则称为副神经节瘤PGL。
PCC 占80% ~85%,PGL 占15% ~20%,二者合 称为PPGL。
参考文献: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16)
PPGL临床表现
PPGL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CA分泌所致的高血压 及其并发症,由于肿瘤持续性或阵发性分泌释放不 同比例的E和NE,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
可表现为阵发性、持续性或在持续性高血压的基 础上阵发性加重:阵发性高血压为25% ~40%;持 续性高血压约占50%,其中半数患者有阵发性加 重;约70%的患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另有少数患 者血压正常。
头痛、心悸、多汗是PPGL高血压发作时最常见 的三联征,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PPGL 临床表现Leabharlann 手术治疗1.术前准备:
建议除头颈部PGL和分泌DA的PPGL 外,其余 患者均应服用α受体阻滞剂做术前准备。可先用选择 性α1受体阻滞剂或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 如血压仍未能满意控制, 则可加用钙通道阻滞剂。

嗜铬细胞瘤症状及治疗方案

嗜铬细胞瘤症状及治疗方案

03
心律失常:嗜铬细胞瘤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04
肾功能损害:嗜铬细胞瘤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严重时可能导致肾衰竭
嗜铬细胞瘤诊断
实验室检查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尿液检查:检测 尿液中的儿茶酚 胺水平,如肾上 腺素、去甲肾上 腺素等
血液检查:检测 血液中的儿茶酚 胺水平,如肾上 腺素、去甲肾上 腺素等
心悸:嗜铬细胞瘤可能导致心悸,表现为心跳加速、 心律不齐等症状。
出汗:嗜铬细胞瘤可能导致出汗过多,尤其是在夜 间或安静状态下。
体重下降:嗜铬细胞瘤可能导致体重下降,因为肿 瘤分泌的激素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并发症
01
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可能导致高血压,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02
低血压:嗜铬细胞瘤可能导致低血压,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
04
放射治疗副 作用:皮肤 反应、胃肠 道反应、骨 髓抑制等
嗜铬细胞瘤预后
预后因素
01 肿瘤大小:肿瘤越大,预后越差
02 肿瘤位置:肿瘤位置越深,预后越差
03 肿瘤类型: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治疗方案:手术切除、药物治疗、放疗等
04
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效果对预后影响较大
随访监测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 使用降压药、抗心律失
04
出汗:大量出 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尤其是夜
间出汗
05
体重下降:体 重迅速下降,
食欲不振
06
焦虑:情绪紧 张,焦虑不安
07
疲劳:疲劳感 明显,无法正
常工作
08
视力模糊:视 力模糊,视物
不清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分类、诊断及治疗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分类、诊断及治疗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分类、诊断及治疗(一)定义嗜铬细胞瘤(PCC)和副神经节瘤(PGL)合称为PPGL,是由神经嵴起源的嗜铬细胞产生的肿瘤,分布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肿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脏器功能异常及代谢紊乱。

PPGL中80%~85%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称为嗜铬细胞瘤,其余来源于肾上腺外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称为副神经节瘤。

PPGL中10%~17%为转移性,35%~40%为遗传性。

(二)临床表现1.高血压可为阵发性、持续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基础上的阵发性加重,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可因体位变换、压迫腹部、情绪激动、排尿排便等因素诱发,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发作频度不等,发作时血压可明显升高达(200~300)/(150~180)mmHg,可伴有头痛、心悸、大汗三联征,严重者可出现恶性高血压、高血压性脑病、眼底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2.直立性低血压多数持续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直立性低血压,少数患者有低血压甚至休克,或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出现。

3.代谢异常儿茶酚胺为升糖激素,大量释放可导致血糖升高,出现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儿茶酚胺还能促进脂肪分解,升高血中FFA浓度,增加代谢率;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表现。

4.其他系统异常表现(1)心血管系统:可有儿茶酚胺心肌病、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梗或心衰等。

(2)消化系统:便秘、腹胀、腹痛、肠梗阻、胆石症等,如肿瘤位于盆腔或直肠附近,用力排便时因腹压升高可诱发高血压发作。

(3)泌尿系异常:病程长、病情重者因高血压可导致肾功能损害;位于膀胱的副神经节瘤可因排尿引起高血压发作。

(4)神经系统:部分患者在高血压发作时出现精神紧张、烦躁、焦虑,甚至恐怖或濒死感,部分患者出现晕厥、抽搐、症状性癫痫发作等神经精神症状。

(5)伴发其他内分泌疾病:可作为MEN的一部分,同时合并甲状腺髓样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若为Von Hippel-Lindau病或神经纤维瘤病1型的一部分,还可同时合并其他部位肿瘤的相关临床表现。

嗜铬细胞瘤危象诊疗指南

嗜铬细胞瘤危象诊疗指南

嗜铬细胞瘤危象诊疗指南【概述】嗜铬细胞瘤危象是在嗜铬细胞瘤未被诊断或虽已诊断但未良好控制,加上一些诱发因素导致多种具有特征性的危急症群发生,如不及时处理,病死率极高。

嗜铬细胞瘤具有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能导致高血压、心悸、高血糖等内分泌紊乱症状。

【诊断】嗜铬细胞瘤主要发生于6~14岁的青少年,男孩多见。

一般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低于10%。

对于高血压的儿童,或有嗜铬细胞瘤家族史者,应作出定位和定性诊断:(1) 生化检查:检测24小时尿VMA的含量,高值者有定性诊断价值;同时进行血液中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的检测,更有助于诊断(2) 影像学检查:增强CT和腹部超声明确肿块大小及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嗜铬细胞瘤危象包括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发作性低血压与休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大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危象等。

在骤发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剧的基础上,同时伴有下列一项或多项症状,可诊断嗜铬细胞瘤危象:a)发作时有剧烈头痛、呕吐、视力下降且血压>29.3kPa / 23.9kPa(220 mmHg /180mmHg)者b)均有短暂意识丧失、抽搐、脑出血等明显高血压脑病症状者c)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损害等心脏损害者d)剧烈腹痛、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穿孔等消化道急症者e)高热(>39℃)者f)出现休克或高、低血压反复交替出现者【治疗】90%以上的病例可通过切除病灶而治愈,尽可能在手术前纠正病理状态,是预防危象发生、保障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治疗中需注意以下要点:(1) 术前降压:降压是术前准备的要点。

对于血压较高的患儿,可先联合运用利尿剂+钙拮抗剂(硝苯地平)降压。

具体为:双氢克尿噻1~2 mg/kg.d,分1~2次口服;安体舒通1~3 mg/kg.d,分2~4次口服;硝苯地平0.25 mg/kg.d,分1~2次口服。

对于以上降压药物效果不佳或有高血压危象的患儿,可运用硝普钠降压。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知识简要摘要嗜铬细胞瘤是一种源于肾上腺髓质或副神经节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特征是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

本文详细介绍了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常用术语、病理过程、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并发症、诊断方法、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系统知识,旨在为医学生和患者提供全面的了解与指导。

文末附有典型病例分析以增强理解。

临床表现及特征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与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过量分泌有关。

常见症状包括:•高血压:约90%的患者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

阵发性高血压常伴有心悸、头痛和出汗“三联征”。

•心血管症状:心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焦虑、震颤。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便秘。

•代谢紊乱:体重减轻、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

常用术语解释•嗜铬细胞:位于肾上腺髓质和副神经节的细胞,能够分泌儿茶酚胺。

•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是由嗜铬细胞分泌的激素,调节心血管系统和代谢活动。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的内层,主要由嗜铬细胞组成。

•副神经节:位于脊柱两侧的神经节,亦可产生嗜铬细胞瘤。

病理全过程嗜铬细胞瘤的病理过程涉及嗜铬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

以下是其病理特点:1.肿瘤发生: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副神经节的嗜铬细胞。

2.儿茶酚胺分泌过多:肿瘤细胞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3.肿瘤增大: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引起局部压迫症状和远处转移。

病因和发病机制嗜铬细胞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偶发突变相关。

常见的遗传因素包括:•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型(MEN 2):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易患嗜铬细胞瘤。

•冯·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HL):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有嗜铬细胞瘤风险。

•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有嗜铬细胞瘤的风险。

发病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遗传突变:导致嗜铬细胞增生和功能失调。

嗜铬细胞瘤诊断金标准

嗜铬细胞瘤诊断金标准

嗜铬细胞瘤诊断金标准一、概述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系统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细胞。

该病的主要特点是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或阵发性的高血压、心悸、出汗等症状。

嗜铬细胞瘤的发病率约为1-2/100,000,好发于30-50岁之间。

二、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方法1.临床表现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持续或阵发性高血压、心悸、多汗、头痛、焦虑、恶心、呕吐等。

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2.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嗜铬细胞瘤患者血清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尿中香草扁桃酸(VMA)增多。

(2)尿液检查: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增多,如香草扁桃酸(VMA)、5-羟吲哚醋酸(5-HIAA)等。

(3)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肾上腺肿瘤。

对于可疑肿瘤,可进行核素标记的儿茶酚胺代谢物扫描(MIBG),以定位肿瘤部位。

3.确诊手段确诊嗜铬细胞瘤主要依赖病理检查。

手术切除肿瘤后,病理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含有嗜铬粒蛋白A,即可确诊。

三、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与预防1.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是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早期、局限性的肿瘤。

手术切除肿瘤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内分泌治疗:对于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可采用内分泌治疗,如生长抑素类似物、多巴胺激动剂等。

3.靶向药物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如RET、EGFR等,采用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4.预防措施:定期体检,尤其是有高血压、心悸、多汗等症状的患者,及时就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四、总结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依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内分泌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早期症状。

泌尿外科指南-肾上腺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外科指南-肾上腺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肾上腺疾病诊断治疗指南1、嗜铬细胞瘤【诊断】(一)、嗜铬细胞瘤的主要表现是高血压,可伴有典型的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其发生率为50%以上。

伴有血糖增高的发生率约40%。

(二)、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对可疑病人的筛查、定性诊断、影像解剖和功能定位诊断等。

可疑病例的筛查指征:1、伴有头痛、心悸、大汗等“三联征”的高血压;2、顽固性高血压;3、血压易变不稳定者;4、麻醉、手术、血管造影检查、妊娠中血压升高或波动剧烈者,不能解释的低血压;5、PHEO/PGL家族遗传背景者;6、肾上腺偶发瘤;7、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

(三)、定性诊断1.24小时尿CA 仍是目前定性诊断的主要生化检查手段。

敏感性84%,特异性81%,假阴性率14%。

结果阴性而临床高度可疑者建议重复多次和/或高血压发作时留尿测定,阴性不排除诊断。

2.血浆游离MNs:包括MN和NMN。

3.24h尿分馏的MNs 须经硫酸盐的解离步骤后检测,故不能区分游离型与结合型,为二者之和。

(四)、定位诊断主要是 CT 和 MRI。

(五)、术前药物准备主要包括1.控制高血压;2.控制心律失常;3.高血压危象的处理【治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

对定性诊断不明确的肿物,手术探查需在α-受体阻滞剂充分准备后进行。

术后处理 ICU监护24~48小时,持续的心电图、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心血管和代谢相关并发症。

术后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较常见,应常规适量扩容和5%葡萄糖液补充,维持正平衡。

2、皮质醇增多症【诊断】(一)、皮质醇增多症的不同病人临床表现各异,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为最经典表现,体重增加和向心性肥胖是最常见的体征。

(二)、皮质醇增多症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前者主要了解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的功能状态,后者注重垂体和肾上腺形态学变化。

(三)、诊断标准1、如果临床表现符合CS,24h-UFC>正常上限的5倍,无需其他检查即可确诊。

嗜铬细胞瘤诊疗指南共22页

嗜铬细胞瘤诊疗指南共22页

(二)定性诊断
▪ 1.24小时尿CA(推荐) ▪ 2.血浆游离MNs(推荐) ▪ 3.24h尿分馏的MNs(推荐) ▪ 4.24h尿总MNs(MN+NMN)(可选) ▪ 5. 24h尿VMA(可选) ▪ 6.血浆CA(可选)
(三)定位诊断
▪ (1) CT 平扫 + 增强(推荐首选) ▪ (2) MRI(推荐) ▪ (3)超声检查(可选择)
临床表现
▪ 部分患者可能会以心肌病、高钙血症、血 尿、糖尿病、库欣综合征、肠梗阻、甚至 视力下降等原因就诊。
临床表现
▪ 少见情况以急症形式出现:如高血压危象、 休克、急性心衰、肺水肿、心肌梗死、严 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高热等。
诊断
▪ (一)可疑病例的筛查指征 ▪ (二)定性诊断 ▪ (三)定位诊断 ▪ (四)遗传性综合征的诊断和基因筛查
谢 谢 !
更多精品资请访问
更多品资源请访问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PHEO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1)腹腔镜手术(推荐):与开放手术 相比,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术中 CA释放少、血压波动幅度小、创伤小、术 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肾上腺 PHEO推荐首选的手术方式 (2)开放手术:推荐于肿瘤巨大、疑恶 性、肾上腺外PGL、多发需探查者。
随访
1.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如高血压)、生化指 标(如血浆游离MNs、24h尿CA和分馏的MNs)、 CT扫描等。
2.随访方案 (1)推荐术后10~14天复查血尿生化指标,判 断肿瘤是否残留、有无转移等。 (2)散发病例单侧肾上腺切除者每年一次,至 少连续10年。 (3)高危群体(SDHB突变、肿瘤体积巨大) 和遗传性PHEO者每6~12个月复查1次临床和生 化指标,终生随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指南-中国-2014精简版一、流行病学和病国学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PGL) 占高血压病人的0.1%~0.6% ,年发病率3~4/100万人,尸检发现率约为0.09%~0.25% ,人群中约50%~75%的PHEO/PGL 未被诊断。

目前约25%的PHEO 系影像学偶然发现,占肾上腺偶发瘤的4%~5%。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50 岁。

PGL占全部嗜铬细胞肿瘤的15%~24%。

PHEO/PGL病因尚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PHEO/PGL主要源于肾上腺髓质,约9%~24%源于肾上腺外。

PHEO多为单侧,约95%以上的PGL位于腹部和盆腔最常见部位为腹主动脉旁、肾门附近、下腔静脉旁等;其次为盆腔,膀胱PGL占膀胱肿瘤0.5%,占PGL的10%; 再次为头颈和胸腔纵隔。

15%~24%可多发。

典型PHEO直径约3~5cm大小,但也可>10cm,平均重量40~100g(>5~<3500g)。

三、临床表现1. 症状和体征1)典型的症状:包括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其发生率为50%以上。

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约0%-90%。

50%-60%为持续性,40%-50%为阵发性。

3) 体位性低血压,10%-50%患者可出现,由血容最减少所致。

4) 心血管并发症,约12%患者首次以心血管并发症就诊,特别是肿瘤较大患者。

5) 其它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白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部分患者可能会以心肌病、高钙血症、血尿、糖尿病、库欣综合征、肠梗阻、甚至视力下降等原因就诊。

2. 临床特点嗜铬细胞瘤称之为"10%肿瘤",10%可以恶变:多见于女性,多见于肾上腺外,5年生存率约36%-60%;10%为双侧多发;多见于家族性疾病;10%好发于肾上腺以外,称之为PGL ,最多见于主动脉旁嗜铬体。

10%为儿童发病:多见于家族性疾病。

四、诊断PHEO/PGL因其多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特征,难以准确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对可疑病人的筛查、定性诊断、影像解剖和功能定位诊断等,对于有遗传倾向者尚需基因筛查。

可疑病例的筛查指征:(1)伴有头痛、心悸、大汗等"三联征"的高血压;(2) 顽固性高血压;3)血压易变不稳定者;(4) 麻醉、手术、血管造影检查、娃振中血压升高或波动剧烈者,不能解释的低血压;(5) PHEO/PGL家族遗传背景者;(6) 肾上腺偶发瘤;(7) 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

〈二〉定性诊断实验室测定血浆和尿的游离CA(E、NE、DA) 及其代谢产物如VMA是传统诊断PHEO/PGL的重要方法。

1、24 小时尿CA(推荐)、2、血浆游离MNs(推荐)、24小时尿MNs( 推荐)、24小时尿总MNs (MN+NMN)、VMA(可选)、血浆CA(可选)定位诊断1. 解剖影像学定位主要是CT和MRI,二者具有类似的诊断敏感性(90%~100%) 和特异性(70%~80%),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优,可选其一。

(1) CT平扫+增强(推荐首选) :CT表现:大多数嗜铬细胞瘤在CT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梨形,边界清晰的实性肿块,一般均较大,多数为3~5cm,个别可达20cm,肿块多数密度不均匀,以低等混杂密度为主,少数伴有出血或钙化者密度可增高,增强扫描由于嗜铬细胞瘤血供丰富,多呈明显增强,边缘增强更明显,而实质除坏死囊变部分外亦增强,增强后可类似厚璧内腔不规则囊肿样改变。

肿瘤内密度不均和显着强化为其特点,能充分反映肿瘤形态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2) MRI(推荐):优点是敏感性与CT相仿,推荐以下情况代替CT:1)儿童、孕妇或其他需减少放射性暴露者; 2) 对CT造影剂过敏者; 3) 生化证实儿茶酚胺升高而CT 扫描阴性者; 4) 肿瘤与周围大血管关系密切,评价有无血管侵犯。

5) 全身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有助于探测多发或转移病灶。

2. 功能影像学定位(推荐有条件的地区选择) 不作一线推。

1)确诊定位并利于鉴别诊断。

2) 检出多发或转移病灶(分泌E的PHEO>5cm; 分泌NE的PHEO;功能性PGL)。

3) 生化指标阳性和/或可疑,CT/MRI未能定者。

4)术后复发者。

(1)间碘苄胍(MIΒG)显像;2)生长抑素受体显像;(3) PET显像:18F-FDG-PET,优于MIΒG,敏感性和特异性达100%。

四、治疗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是完整的手术切除。

根据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的能力、经验,手术存活率在98%~100%。

腔镜下的肿瘤切除已经成为绝大部分肾上腺肿瘤治疗的标准术式,同样也适用于嗜铬细胞瘤的处理。

〈一〉术前药物准备PHEO/PGL术前充分的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未常规予α-受体阻带剂以前PHEO手术死亡率达24%~50%。

术前药物准备的目标在于阻断过最CA的作用,维持正常血压、心率/心律,改善心脏和其他脏器的功能;纠正有效血容量不足;防止手术、麻醉诱发CA的大量释放所致的血压剧烈波动,减少急性心衰、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无明显血压升高或者缺乏典型症状的PHEO/PGL患者仍然推荐术前进行CA 的阻断处理。

术前的扩容在充血性心衰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需要谨慎使用,同时无证据表明术前输血扩容能降低术中术后的风险。

1. 控制高血压(1) α-受体阻滞剂(推荐):最常用的是长效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酚苄明,初始剂量10mg,1次/日或2次/日,据血压调整剂量,每2~3日递增10~20mg; 发作性症状控制、血压正常或略低、体位性低血压或鼻塞出现等提示药物剂量恰当,一般每日30~60mg 或1mg/kg 巳足,分3~4次口服,不超过2mg/kg/d。

小儿初始剂量0.2mg/kg (<10mg) ,每日4 次,以0.2m/kg递他增。

也可选用α1-受体阻滞剂如派唑嗪(2~5mg,2~3次/日) 、特拉唑嗪(2~5mg/d) 、多沙唑嗪(2~16mg/d)等,但需要注意这类药物存在α受体的不完全阻滞作用。

(2)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由于钙拮抗剂的药理作用,它的单独使用并不能改善PHEO/PGL所带来的所有血液动力学改变,因此仅以下3 种情况联合或替代α-受体阻滞剂:1)单用α-受体阻滞剂血压控制不满意者,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并可减少前者剂量;2)α-受体阻滞剂严重副作用病人不能耐受者,替代之,3)血压正常或仅间歇升高,替代α-受体阻滞剂,以免后者引起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

2. 控制心律失常对于CA或α-受体阻滞剂介导的心动过速(>100~120次/分)或室上性心律失常等需加用β受体阻滞剂,使心率控制在<90< span="">次/分。

但β受体阻滞剂必须在α-受体阻滞剂使用2~3日后,因单用前者可阻断肾上腺素兴奋β2受体扩张血管的作用而可能诱发高血压危象、心肌梗死、肺水肿等致命的并发症。

推荐心选择性的β2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3. 高血压危象的处理:推荐硝普钠、酚妥拉明或尼卡地平静脉泵入。

4. 术前药物准备的时间和标准推荐7~10天,发作频繁者需4~6周。

以下几点提示术前药物充分:1)血压稳定在120/80mmHg 左右,心率<80~90 次/分;2) 无阵发性血压升高、心悸、多汗等现象;3) 体重呈增加趋势,红细胞压积<45%,4) 轻度鼻寨,四肢末端发凉感消失或有温暖感,甲床红润等表明微循环灌注良好。

(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PHEO/PGL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强调与麻醉科等多学科充分合作。

推荐全麻,实时监测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必要时漂浮导管。

积极扩容的同时注意防治心力衰竭。

1. 手术方式根据病情、肿瘤的大小、部位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术者的经验合理选择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1)腹腔镜手术(推荐)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术中CA释放少、血压波动幅度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肾上腺PHEO 推荐首选的手术方式。

(2) 开放手术:推荐于肿瘤巨大、疑恶性、肾上腺外PGL 、多发需探查者。

腹主动脉主干及肠系膜上动脉区有丰富的副神经节嗜铬体,为肿瘤的好发部位,是探查的主要区域;对来自胸腔、纵隔或膀胱的PGL,应根据肿瘤位置,选择相应手术径路。

2. 肾上腺保留与否推荐尽可能保留肾上腺,特别是双侧、家族性或具有遗传背景者推荐保留正常肾上腺组织,基于如下原因:避免皮质激素终生替代、家族性PHEO恶性罕见(2%)、残留肾上腺复发率低(10%~17%)。

〈三〉恶性PHEO/PGL的治疗多种病理学指标用于预测PHEO/PGL的恶性行为,但迄今最具预测价值的是定位于肾上腺外(36%) 、肿瘤的大小(>5cm者76%,≤5cm者24%) 和SDHΒ 基因突变(66%~83%) 。

血、尿多巴胶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升高亦提示恶性可能。

1. 手术治疗:尽管手术切除原发或转移病灶仍是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对于转移的PHEO病灶,手术切除相比药物控制更能延长患者的存活或改善症状的控制。

手术减瘤可能有利于术后放化疗或核素治疗。

2. 放射性核素治疗:用于无法手术或多发转移、MIΒG或奥曲肤显像阳性者。

最常用的药物是131I-MIΒG。

3. 放疗和化疗:外放射治疗推荐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和缓解骨转移所致疼痛,化疗推荐CVD方案。

联合MIΒG可能提高疗效。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可能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