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中国的传统节日教案(3篇)

第1篇年级:二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节日活动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
教学重点:1. 认识并理解不同传统节日的名称和习俗。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中过节的场景,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让学生对课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新课学习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节日的名称。
2. 教师讲解每个节日的由来、习俗和象征意义,如春节的团圆、元宵节的灯谜、端午节的龙舟赛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传统节日知识。
三、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知识竞赛,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分组制作节日手抄报,展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热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传统节日知识。
2. 教师展示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二、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传统节日习俗体验活动,如包饺子、做粽子、剪纸等。
2.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自己的节日习俗体验项目。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传统节日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手抄报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第2篇年级:二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

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教案的内容体现了教师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能力,可以判断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让学生了解各个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由来、习俗和活动。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各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背后的故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故事、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图片、视频等资源。
2. 准备相关的实物道具,如灯笼、粽子等。
3. 准备足够的学习材料,如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内容1. 春节: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
2.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等。
3.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5.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进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印象。
2. 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每个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活动,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该节日的了解和体验,讨论各个节日的文化内涵。
4. 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制作与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窗花、包粽子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理解程度。
3.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手工艺品的制作质量和文化内涵的表达。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传统文化的专家或艺人来课堂进行讲座或表演,增加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直观感受。
2.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的展览或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教案:中国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及意义;-学会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来描述中国传统节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等互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设计不同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节日的分类和意义:-春节:过年、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清明节:祭祖、扫墓、踏青;-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赛手艺;-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元宵节:猜灯谜、吃元宵。
2.相关词汇和句型:-词汇:节日、传统、庆祝、意义、祭祖、扫墓、踏青、赛龙舟、赏月、吃月饼、猜灯谜、吃元宵等;-句型:我们在春节的时候会贴年画、放鞭炮和吃团圆饭;清明节是我们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和赛龙舟。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或展示一些节日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2.新课呈现(15分钟)-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等教学资源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分类和意义;-引导学生讨论每个节日的庆祝方式和相关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操练与合作(2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节日,通过互相讨论和展示,描述所选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意义;-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拓展与运用(20分钟)-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来展示所选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意义,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价值。
5.小结与反思(5分钟)-进行简短的小结,回顾学习内容和目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5篇模版)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5篇模版)第一篇: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活动主题的提出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的节日以及独特的过节方式逐渐占据了很多人的思想,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事情已经很普遍。
许多学生对外国的节日提起来滔滔不绝,津津乐道,而让他说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时,一般只记得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至于为什么过这些节日、中国人怎么过节,则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觉得过这些节日又忙又累,实在没必要。
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礼节习俗就要在我们下一代人这儿销声匿迹了吗?在“传统”日益被淡化的今天,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底蕴,借寒假开学、“春节”“元宵节”刚刚过去这一良好时机,我们从学生熟悉“节日”入手,引领学生重新认识、探索身边的传统节日,走进历史,以全身的视角,审视今天的生活,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活动目标1、选择适当的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2、体验成功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3、在交流过程中,展示个人的才能,锻炼口才,提高参与意识。
4、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精深内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重点:汇报成果。
活动难点:用合适的汇报形式,展示成果。
教具:课件、资料、图片、实物等课型:汇报课活动过程:1、激趣导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吗?生:知道!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师:前一阶段我们各小组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大家肯定有许多收获、也肯定想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成果吧!那么,今天我们就按照顺序现在开始交流吧!2、分享成果 A组交流春节习俗生:春节可以研究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发现各种春节习俗比较有意义、所以我们重点研究了春节的各种习俗。
师:好啊!说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研究的吧。
生: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了解各地的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像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之间很盛行生: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习俗。
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

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涉及章节为《传统节日》。
具体内容包括:介绍我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六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节日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3. 课堂讲解(1)春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2)元宵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3)清明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4)端午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5)中秋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6)重阳节:来历、习俗、文化内涵。
4. 例题讲解(1)春节的来历是什么?(2)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3)春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6. 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左侧:列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名称。
2. 右侧:依次列出各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2. 答案:(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传统节日精品教案(通用8篇

最新传统节日精品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章节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传统节日》、《节日里的风俗习惯》、以及延伸阅读《过年的传说》和《端午节的习俗》。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及其时间、风俗习惯,能流利地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风俗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节日的名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传统节日》,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b.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各个节日的风俗习惯。
3. 例题讲解:以《节日里的风俗习惯》为例,讲解如何用优美的文字描述节日的风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用文字描述其风俗习惯,并进行分享。
5. 延伸阅读:学习《过年的传说》和《端午节的习俗》,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1. 主要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节日风俗习惯:贴春联、放鞭炮、吃汤圆、扫墓、赛龙舟、赏月等。
3. 节日文化内涵:团圆、祈福、纪念、感恩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传统节日”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要求: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包括节日的来历、风俗习惯以及自己的感悟。
2. 选取一篇优秀的作文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对我国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节日,拓宽视野。
校本课程——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校本课程——中国传统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2. 重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3.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节日的起源、发展和习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节日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亲身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中国传统节日资料和教材。
2. 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
3. 活动材料:准备传统节日的活动材料,如剪纸、灯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重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传统节日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传统节日的价值和文化意义。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如制作灯笼、剪纸等,让学生亲身体验。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深入了解其习俗和文化内涵,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和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及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传统文化展览,加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2. 邀请传统文化的专家或民间艺人来校进行讲座或表演,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3. 开展传统节日的主题班会或征文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表达。
八、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中国传统节日资料,如历史起源、习俗、活动等。
2. 图书资源: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丰富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主体教案(3篇)

第1篇年级:二年级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并学会“传、统”等12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6个词语。
2.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生字、词语,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2.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知道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2. 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节日名称。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学习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指导学生分段朗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3. 教师提问: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不同的时间举行。
三、学习生字、词语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4.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和书写。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文化内涵。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和家长分享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传统节日?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拓展学习1. 教师展示有关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节日名称和习俗。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传统节日的习俗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三、朗读课文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大班社会《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大班社会《中国传统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2.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和习俗。
3.能够描述传统节日的特点和意义。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传统节日2.中国传统节日的分类3.每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和习俗4.传统节日的意义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和习俗,理解传统节日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2.难点:区分每个传统节日的特点和不同,理解每个传统节日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本节课要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首先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形式介绍什么是传统节日,让学生获得初步的认识。
2. 学习传统节日的分类通过PPT展示中国传统节日分类,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和特点。
让学生通过自然拼读,记忆每个节日名称和特点,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 学习每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和习俗通过PPT展示每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和习俗,并引导学生思考每个节日的深层含义。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由于农历新年,因此也称为农历年。
春节有“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等传统习俗。
还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历史传说。
4. 探讨传统节日的意义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将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使他们能够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了解它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与节日有关的活动,如制作传统美食、欣赏传统文化艺术等。
5. 知识点巩固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测试掌握的知识点是否完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巩固自己的学习。
五、评估方法通过开展一次小测验以及老师对学生的观察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为下一个学习环节提供参考依据。
六、教学反思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和习俗,理解传统节日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初中校本课《中华传统节日习俗》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校本课《中华传统节日习俗》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俗。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3. 通过研究中华传统节日俗,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文化素养。
4.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农历传统节日的由来和特点。
2. 中秋节、春节、端午节等常见节日的俗和意义。
3. 传统节日的相关活动和食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运用适合初中生认知水平的语言和方式介绍中华传统节日俗。
2. 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俗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节日俗。
2. 合作研究法:分成小组,让学生自行调查和分享有关传统节日俗的资料,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并展示给全班。
3. 观摩法:组织学生参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或民俗村,亲身体验中华传统节日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有关中华传统节日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特点,以及常见节日的俗和意义。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调查某个传统节日并整理相关资料。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短小精悍的展示,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
4. 深入讨论:在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引导全班进行讨论,让学生对不同节日的俗和意义进行比较和分享。
5. 观摩体验:组织学生参观中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或民俗村,让他们亲身体验节日的俗和活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和能力展示。
2. 参观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对所观摩的传统节日活动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用于讲解和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2. 资料搜索工具:用于学生小组调查和收集资料。
八、教学延伸1. 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中华传统节日俗的手工制品。
2.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社区或学校活动,展示他们对传统节日俗的理解和创意。
教案《中国传统节日》

教案《中国传统节日》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历史背景;2.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习俗和礼仪;3. 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舞狮舞龙、贴春联、放鞭炮等;2. 清明节:祭祖扫墓、踏青赏花;3. 端午节:吃粽子、龙舟竞渡;4.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5. 元宵节:猜灯谜、吃元宵;6. 其他传统节日:重阳节、腊八节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好奇心。
2. 学习内容(50分钟)教师将分别介绍每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对于这些节日的认识和经历。
3. 小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进行深入研究。
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补充信息,制作海报、PPT或其他形式的展示,并邀请其他小组来观摩。
4. 教学展示(2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学生们可以在展示过程中提问和互动,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小组展示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 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积极参与度;3.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以上为本教案的内容和格式安排,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补充。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校本课程——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校本课程——中国传统节日教案第一章:春节1.1 教学目标了解春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学习编写对联和贴对联的方法。
体验剪纸和做灯笼的技巧。
1.2 教学内容春节的起源和传说。
春节的传统习俗,如放鞭炮、贴对联、拜年等。
剪纸和做灯笼的技巧。
1.3 教学方法讲授春节的起源和传说。
分组讨论春节的传统习俗。
示范剪纸和做灯笼的技巧,学生跟随实践。
1.4 教学资源相关故事和传说资料。
对联模板和剪刀、红纸等剪纸材料。
灯笼制作材料。
1.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剪纸和做灯笼过程中的表现。
学生编写对联的能力。
学生对春节习俗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章:清明节2.1 教学目标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学习扫墓和祭祖的意义。
体验踏青和放风筝的乐趣。
2.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起源和传说。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如扫墓、祭祖、踏青等。
放风筝的技巧。
2.3 教学方法讲授清明节的起源和传说。
实地考察扫墓和祭祖的过程。
示范放风筝的技巧,学生跟随实践。
2.4 教学资源相关故事和传说资料。
扫墓和祭祖的实际操作材料。
风筝制作材料。
2.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放风筝过程中的表现。
学生对清明节习俗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的态度和表现。
第三章:端午节3.1 教学目标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学习包粽子和做香囊的方法。
体验赛龙舟的乐趣。
3.2 教学内容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包粽子、做香囊、赛龙舟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分组讨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示范包粽子和做香囊的方法,学生跟随实践。
3.4 教学资源相关故事和传说资料。
粽子和香囊的制作材料。
赛龙舟的实际操作材料。
3.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包粽子和做香囊过程中的表现。
学生参与赛龙舟的态度和表现。
学生对端午节习俗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中秋节4.1 教学目标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学习赏月和吃月饼的意义。
体验猜灯谜的乐趣。
4.2 教学内容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让学生了解各个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春节: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2. 清明节:介绍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3.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4.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5. 其他传统节日:如重阳节、腊八节等,可简要介绍其由来和习俗。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个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过节的经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各个节日的特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节日,有哪些传统节日。
2. 讲解:讲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3. 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过节的经历,让大家了解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
4. 讨论:分组讨论各个节日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总结:总结各个节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其他传统节日的资料,了解其由来、习俗和活动。
2. 让学生动手制作有关传统节日的手工艺品,如剪纸、灯笼等。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了解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看法和感受。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传统文化的专家或民间艺人来课堂进行讲座或表演,增加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直观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的展览或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
3. 开展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如春节庙会、清明节踏青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节日的乐趣。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有关传统节日的教材或阅读材料,提供详细的知识点。
2024年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

2024年最新传统节日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传统文化》第四章《传统节日》,详细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和腊八节等八个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以及相关的诗词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八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八个传统节日的识别、习俗的了解以及相关诗词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传统文化》学习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八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3. 诗词鉴赏选取与八个节日相关的经典诗词,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分析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4. 随堂练习出示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节日的了解和诗词鉴赏能力。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身处某个节日,讨论如何庆祝,从而加深对节日习俗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传统节日2. 内容:春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元宵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清明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端午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中秋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重阳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冬至:起源、习俗、诗词鉴赏腊八节:起源、习俗、诗词鉴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2)分析《静夜思》、《登高》等诗词中的节日文化内涵。
2. 答案:(1)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有祭祖、拜神、贴春联、放鞭炮等习俗。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习俗。
清明节:起源于周代,有扫墓、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2)《静夜思》:通过描述中秋月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教案主题:中国传统节日教案类型:中职教学案例教案时间: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传统习俗;2.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3.学会用中文介绍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传统习俗;2.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学会用中文介绍中国传统节日;2.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选择的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准备:1.讲台准备:教师PPT、手工制作的中国传统节日展板;2.课堂准备:学生学习笔记、小组展示材料(图片、简介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利用PPT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鼓励学生用英语来描述每一张图片中的节日;2.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Step 2:知识传授(30分钟)1.教师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种类和重要性;2.提供一份包括中国传统节日名称和简单介绍的表格给学生,学生按照表格内容进行学习,同时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节日。
Step 3:小组讨论(3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3-4人),讨论自己选择的中国传统节日,并形成小组展示材料;2.各小组轮流展示自己选择的中国传统节日,包括节日名称、起源、传统庆祝方式、食品等;3.教师及时点评并纠正小组展示中的错误。
Step 4: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对中国人民的影响;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析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进行研究,并与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比较;2.学生可以进行各类传统节日的制作,如手工艺品、食品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传统习俗有了初步了解,并学会用中文进行介绍。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进行更多的节日介绍和探讨,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传统节日》教案(15篇)

《传统节日》教案(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节日》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等15个生字,会写“转、贴”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的识记和书写。
2、流利朗诵并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谈话入新课1、小朋友们,春节刚刚过去,你是怎么庆祝春节的呢?(收红包、逛花市、拜年、贴春联……)2、小朋友们的节日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像春节这样的在我们国家流传了很久,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读音(传: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多种形式读童谣1、请学生借助拼音,按照自己的节奏读好课文。
2、这篇课文是一首童谣(板书),童谣有两个的特点,一是顺口,二是有趣。
为什么呢?因为它的语言比较简单,读起来有节奏感,还很押韵哦。
所以你们不知不觉地就齐读到一起去了,就是你们不知不觉的齐读就把童谣的特点读出来了。
(所以小朋友们刚刚齐读起来啊特别好听)。
3、齐读。
4、请生自由练习读。
5、男女生比赛读:我们班是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呢?男女比赛读读看。
6、小组赛读:一个句号是一句,这篇课文正好有八句,我们有八列小火车,一列读一句,看看那一列小火车开得。
7、快读:大家都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提高难度了可不可以?这次我要加快速度读,你听:春节到……(快速读)。
这次还是男女生比赛,但注意要快而不乱,看看男生快还是女生快(读乱了就打住接上重新读)。
8、慢读:快的读好了,我们还能再升级,怎么升呢?这次我们要读得慢一点。
(范读)听出来了吗,老师把每一句后面押韵的字拖一点声,想学吗?(齐读)9、数传统节日:这首童谣告诉了我们哪些传统节日?(课件节日变红)重阳之后转眼又到新春,中国人就是这样按照这个顺序在庆祝一个又一个的节日中度过一整年的。
传统的节日教案(五篇)

传统的节日教案(五篇)传统的节日教案 1[教学目标]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
3、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过节日时的趣事。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图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知道图中分别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学*“传统”二字的读音。
(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二、读儿歌,随文识字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欢快情感,另读清明节时,应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流读,一人一句。
教师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字词。
(课件出示)(1)带拼音读词语。
打乱顺序读词语。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 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1、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吗?(出示达标检测第2题)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农历日期,大家记住了吗?四、学*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1、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中国传统节日教案校本课程——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1、中秋节教学目标: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教学准备:教师:1、卡通牌:班级大家庭快乐过中秋 2、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古筝乐月球简介的配音 3、月球的情况介绍(扫描的图片,存于软盘) 4、切成小块的月饼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首儿歌,请你们来猜一猜。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生齐:中秋节~师:同学们,你们今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生1: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吃月饼。
生2:我们一家人把桌子搬到阳台上看月亮、吃月饼还有水果。
(其余略)师: 同学们一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过中秋节。
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们这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级里的同学就像亲兄弟姐妹一样,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全班没有在一起过,有一点可惜,是吗,(生齐:是~)没有关系,今天我们就要来补过一次班级的中秋节,好不好,(学生们欢呼)师:可是,我们要来怎样过中秋节呢,你们知道别的地方的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吗,我们可以学习一下。
生:在成都有的人要到府南河边放河灯生:有的地方要舞火龙教师补充厦门小朋友过中秋的故事,出示书上的图片。
师:但是我们这里没有河灯、火龙,放气球台湾的小朋友又看不到,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表演节目。
生:我想吃月饼~师:真是好主意,(出示卡通牌)今天,我们就要来开一个“班级大家庭,快乐过中秋”的PARTY,好吗,(生齐:好~)二、活动:1、吃月饼师:过中秋节,我们当然要吃月饼。
(教师拿出月饼,故意问同学们想不想吃,月饼香不香)我们不但要吃月饼,还要在吃月饼时听一首好听的歌,也是和中秋、月饼有关的,叫《爷爷为我打月饼》,好吗,但是,在吃之前,我们要先来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这个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面,有好东西吃,你是先自己吃呢还是先给别人吃呢,你想给谁吃, 生:我想送给我的好朋友某某。
生:我想送给王老师。
生:我想送给听课的老师。
师:我们不光要送出月饼,还要送出我们的祝福,送出我们的亲情,在赠月饼时,要对对方说一句祝福的话并做一个令人感到亲热的动作。
平时你用什么动作表达自己和别人的亲热,生:拥抱、握手、敬礼等。
学生每说一种,教师就和他示范给同学们看。
(请同学个别送月饼,在送月饼的同时送出自己祝福的语言和表示亲热的运用。
)师:现在我们可以下位子去向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人送去自己中秋的祝福,拥抱他,并对他说一句祝福的话。
我会给大家发月饼、放歌曲。
但是,呆会儿音乐一停,我们就要坐回座位。
(全班活动,教师同时发月饼,放音乐)2、表演节目师:我们刚才吃了月饼,同学们的祝福让每个人都感到其乐融融,这个班级大家庭真是温暖。
现在还要来表演节目,我们可以讲有关中秋和月亮的故事、唱歌,朗诵诗歌都可以,谁愿意来表演,学生表演诗朗诵。
唱歌(个别唱《爷爷为我打月饼》) 中秋的传说。
跳舞(用纱巾表演嫦娥奔月,教师用古筝曲为她伴奏) (教师表演:配古筝曲完整地讲嫦娥的故事)3、月球揭密刚才我们讲了中秋的传说,好听吗,同学们说一说,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吗,(有的孩子说有,有的说没有。
)师:那么月亮上到底有什么呢,谁知道,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到的月球的图片展示出来。
(教师补充图片,放介绍月球情况的录音)师:长大后,你想像宇航员一样在月亮上赋闲散步吗,那么现在我们就可经做准备,我们可以在晴朗的夜空观察月亮的变化,并把它记录下来,好吗,4、许中秋心愿师:我们的中秋节快要过完了,最后,让我们来许下一个中秋节的心愿吧,(全班闭上眼睛许愿)谁想把自己的心愿告诉大家,(学生们提到希望真有嫦娥,还想和嫦娥做朋友;希望到月球上去留下自己的足迹;希望能够全家团员等) 三、结束语:同学们说得真好,中秋节既是一个丰收的节日,又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同学们希望好好学习长大实现自己的理想.2、重阳节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重阳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尤其独特的活动和风俗习惯。
2、知道重阳节的由来。
3、让学生懂得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要尊敬长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歌中讲的是什么事呢,2、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节日,老人也有自己的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就是老人节。
(板书课题)3、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
现在,我国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二、介绍重阳节的来历1、你们知道老人节是怎么来的吗,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播放录音或口头讲述)2、因此,重阳节登高就逐渐形成一种风俗。
打那以后,在九九重阳这一天有不少诗人都做诗来纪念。
三、欣赏古诗1、课件或录音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教师大致讲解诗的意思四、了解重阳节的习俗1、那你们知道在重阳节这一天有什么习俗吗,2、在这一天,许多地方的人们都有登高、爬山、赏菊、吃重阳糕的习俗,其中登高和吃糕都含有“步步高”的祝愿,为表示对老人的敬意,我国将重阳节又定为老人节。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周围的老人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五、敬老爱老活动1、在重阳节,你是如何做的,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尊敬老人的,3、教师提出:在重阳节那天,给老人送礼物,并对老人说句祝福的话,在家中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附:重阳节的传说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十分可怕。
只要它一出现,就家家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蹂躏折磨。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
恒景病愈后辞别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害。
恒景跋山涉水,遍访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仙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
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教他降妖剑术,又赠他一把降妖剑。
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
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香气。
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然后转身就逃。
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就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3、冬至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冬至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每年都在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
2、让学生了解冬至的民间习俗和冬至节的传说。
教学重点:知道冬至的民间饮食习俗及由来。
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同学们谁知道一年有哪四季哪八节,冬至是在阳历的哪月哪日,(每年都在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 二( 讲述冬至节的由来:",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
在二十四节气冬至,俗称"冬节中,冬至也最受重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是一个协调及和谐的欢乐时刻。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
三( 介绍冬至民间习俗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
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
有作冬至圆,也有在这一天"晒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四( 介绍冬至饮食习俗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冬节” 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
也有冬节捣年糕,吃年糕的习俗。
五(有关冬至节传说:传说之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传说之二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传说之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有一位叫共工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六(课堂总结课后延伸课后收集有关家乡冬至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