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外贸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合集下载

徐州大成物流园转型升级发展策略研究

徐州大成物流园转型升级发展策略研究

徐州大成物流园转型升级发展策略研究徐州大成物流园是江苏省徐州市政府重点打造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目前面临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

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1.产业结构调整:徐州大成物流园应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强对现有产业的整合和优化,推动物流园的产业结构调整。

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物流园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引入新兴产业,如电商、跨境电商等,以适应新兴市场的发展趋势。

2.创新驱动发展:徐州大成物流园应重视科技创新,推动物流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可以引入智慧物流管理系统,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可以鼓励物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例如开发新型物流设备和技术,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

3.强化服务能力:徐州大成物流园应加强对物流企业的服务和支持,提供一站式的物流服务。

可以建设完善的物流设施和设备,提供高效、安全的物流服务。

可以提供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4.合理规划用地资源:徐州大成物流园在发展过程中应合理规划用地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可以根据不同物流业态的需求,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提供各类配套服务设施。

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5.提升品牌形象:徐州大成物流园可以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可以加强宣传和推广,展示物流园的优势和特色。

可以举办物流行业的专业展览和论坛,提高物流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徐州大成物流园在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应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强化服务能力、合理规划用地资源和提升品牌形象等方面的因素,以推动物流园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政府、企业和学界等各方合力推动,形成良好的发展合力。

贸易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贸易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贸易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贸易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着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关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竞争力和可持续性,而贸易政策则通过多种渠道和机制,引导和塑造着产业结构的演变方向。

贸易政策主要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出口鼓励政策等。

关税政策是最为常见和直接的贸易政策工具之一。

当一国提高对某类进口商品的关税时,会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降低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这将为国内同类产业提供一定的保护,使其有机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进而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相反,降低关税则会增加进口商品的竞争压力,可能迫使国内相关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提高效率和质量,以应对外部竞争。

非关税壁垒政策,如进口配额、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也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着重要影响。

进口配额直接限制了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保护了国内生产企业。

但从长期来看,这可能导致国内相关产业缺乏创新动力和提高效率的紧迫感。

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环保标准,但对于一些技术水平较低、环保投入不足的企业来说,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从而促使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出口鼓励政策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政府通过提供出口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鼓励企业扩大出口。

这有助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规模经济,提升产业竞争力。

同时,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标准,企业往往会加大研发投入,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贸易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还体现在资源配置方面。

当贸易政策倾向于支持某些产业时,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会向这些产业流动,加速其发展。

例如,政府对新兴产业给予优惠政策,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该领域,促进其快速成长。

而对于一些传统的、落后的产业,贸易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导致资源的逐步撤离,使其逐渐萎缩或转型。

徐州产业结构演变发展趋势

徐州产业结构演变发展趋势

徐州产业结构演变发展趋势徐州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苏北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

徐州的产业结构演变发展趋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政策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等。

本文将从徐州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不少于6000字以上的篇幅中阐述徐州产业结构发展的全貌。

一、徐州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1.农业为主导时期:徐州在古代是农业发达的地区,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主要以粮食和纺织品生产为主。

农业生产是徐州经济的基础,农民占据了大部分人口和劳动力资源。

2.工业化初期: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徐州进入了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此时,徐州的主要产业包括煤炭、钢铁、化工等行业。

徐州地区的丰富煤炭资源成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钢铁和化工行业在徐州地区得到快速发展。

3.产业结构调整期: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徐州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逐渐减少,开始重视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在徐州迅速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现代服务业兴起:21世纪以来,徐州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金融、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成为徐州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徐州市中心的商业区逐渐壮大,大型购物中心和企业总部纷纷落户,为徐州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徐州产业结构的现状目前,徐州的经济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徐州的主要产业包括:1.现代制造业:徐州拥有一大批重点企业,如徐工集团、徐州重工、徐州轴承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在徐州发展较为迅猛。

2.新能源产业:由于徐州地理位置独特,特别是煤炭资源的丰富,徐州成为国家新能源示范基地,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开始快速崛起。

3.现代服务业:金融、物流、旅游和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徐州经济的新引擎。

徐州金融街和现代物流园区逐渐形成,为徐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持。

调研报告徐州

调研报告徐州

调研报告徐州调研报告:徐州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一、引言徐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徐州的发展现状、主要产业和未来趋势,以及该城市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二、徐州的发展现状1.经济状况:徐州是江苏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物流枢纽,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

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徐州在江苏省排名第三,在全国排名前列。

该市的工业、建筑、交通和服务业都有了显著增长。

2. 主要产业:徐州的主要产业包括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和冶金等。

由于徐州地处丰富的煤炭资源区域,煤炭产业一直是该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此外,随着创新技术的发展,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也在快速发展。

3. 城市建设:徐州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近年来,政府投资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水利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等。

市中心和新区的建设越来越完善,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三、徐州的未来趋势1. 产业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徐州将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高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比重。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徐州将加强金融、文化创意和旅游等领域的发展。

2. 科技创新:徐州将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吸引高科技企业,徐州将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3. 城市发展:未来,徐州将加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城市生活质量和环境可持续性。

同时,发展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和吸引力。

四、徐州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 环保压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徐州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等挑战。

在未来发展中,徐州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2. 人才引进:虽然徐州经济发展迅速,但在人才引进和留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徐州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培养力度,提供更好的职业机会和优质的生活环境。

3. 区域竞争:随着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徐州将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

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摘要:目前徐州市第一产业比重逐渐减小,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

虽然徐州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产业结构不协调性仍然存在。

本文主要对徐州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徐州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徐州;产业结构;优化对策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包括产业结构本身,以及技术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链五个要素。

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内部比重为10:47:43,而徐州三次产业比重为9:50:41,其一二产所占比重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

1 徐州产业发展现状1.1 徐州市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徐州产业结构演进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1980年前为第一阶段,表现为“一、二、三”的结构特征,以农业为主导,工农业经济为主体。

1980年至1992年为第二阶段,第二产业上升为首位,表现为“二、一、三”结构特征,以工业为主导,工农业经济为主体。

1993年至今为第三阶段,三次产业结构从1993年的25.3:47.0:27.7演变为2011年的9.4:50.1:40.5 ,以工业为主导,工业服务业经济为主体。

图1 徐州三次产业结构(%)1.2 徐州三次产业特征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和相关服务业发展较快。

2010年第一产业总产值为515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为322.4亿元,占总产值63%,畜牧业产值为145.81亿元,占总产值的28%,林业、渔业和相关服务业产值为46.4亿元。

从构成上可以看出徐州第一产业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林业、渔业、服务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框架。

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

“十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在第二产业总值中平均比重为85%。

从工业内部构成来看,徐州工业经济以重工业为主,且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重工业比重达到72%,五年来轻重工业比重相对不变;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煤盐化工、能源成为徐州市工业的主导产业,占据徐州工业总产值的86.7%。

江苏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江苏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江苏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以其发达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一直都是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之一。

近年来,江苏省出口贸易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通过制定有效的策略来进一步提升出口贸易竞争力。

本文将从江苏省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江苏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1.出口贸易总体概况截至目前,江苏省出口贸易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江苏省出口总额达到了1.68万亿元,同比增长6.1%。

进口总额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出口贸易总额与进口贸易总额之比为1.4:1。

从产品结构来看,江苏省的出口货物种类丰富,主要涵盖机电产品、纺织品、化工产品等多个领域。

机电产品一直是江苏省出口贸易的主导品种,其出口额占比超过40%。

随着近年来江苏省对外贸易的不断转型升级,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产品等也逐渐成为出口的新增长点。

2.出口市场分布江苏省的出口市场主要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为主。

亚洲地区一直是江苏省的出口主要目的地,占比超过50%。

欧洲和北美洲分别占江苏省出口市场的20%和15%左右。

近年来,江苏省在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也有所拓展,出口额明显增长。

3.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尽管江苏省出口贸易总体上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但事实上,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贸易壁垒逐渐升级,这给江苏省出口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传统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江苏省的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占据了绝大部分,这使得江苏省的出口贸易过于依赖传统产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变化。

消费升级和技术创新带来了产品结构的重塑,市场需求持续变化,对江苏省的出口贸易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以苏州市和徐州市为例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以苏州市和徐州市为例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以苏州市和徐州市为例摘要:产业结构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主要受社会消费、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已有工业因素等的影响。

产业结构影响着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演进和升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正确把握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地区更好发展。

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苏南地区以苏州市为代表的和苏北地区以徐州市为代表的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来研究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并对他们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Abstract:Industrial structure is determined by the level of productivity, mainly by social consumption, resource statu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factors, etc.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fluences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economic growth can als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upgrade, the two are complementary. Correctly grasp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 region, it will help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This paper will mainly analy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outh of Jiangsu cit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wo cities in Suzhou, Xuzhou Province, to stud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关键词: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产业优化苏州徐州一、全省产业结构概况下图1.1是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图(2021)下图1.2是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图(2021)总的来看,全省的第一产业占比最低,苏南地区的占比普遍低于苏北地区,最大的也不超过0.2。

经济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经济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经济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各国之间最为重要的经济往来方式之一。

在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进行着优化与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全球供应链的形成使产业结构更加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都开始更加国际化,产业结构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

全球化加快了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并且趋向于外包化和虚拟化。

跨国公司的产业链管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些公司会将不同的生产环节分别交给各国的企业来完成,根据不同国家的优势资源进行生产和零部件采购。

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可以提高速度和效率。

二、技术进步带来新兴产业的出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许多新兴产业由此应运而生,这些产业成为了国际贸易产业结构中的新动力。

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子商务兴起,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许多传统行业更高效、更加智能化,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新兴产业的出现使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三、贸易保护主义趋势下产业转移的加速近年来,因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互相依存关系让各国面临产业转移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使得许多企业采取了产业转移的方式,以应对贸易的不稳定性。

通过产业转移,企业可以在新地区寻找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以保障利润。

这样,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产业集群,也使得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总之,经济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结构的调整,也包括新兴产业的出现和产业转移的改变等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不断地进行。

企业需要全面把握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产业结构的变化,抓住机遇、尽快适应新的变化,在国际市场中取得更大的收益。

江苏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江苏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江苏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之一,位于长江下游,与上海相邻。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苏省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科技实力,出口贸易一直是该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江苏省出口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口额不断增长,出口产品种类也日益丰富。

江苏省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不仅为该省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中国外贸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江苏省出口贸易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如何进一步拓展出口市场,成为了当前江苏省出口贸易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江苏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江苏省出口贸易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和对策建议,以推动江苏省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为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江苏省出口贸易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存在的挑战及原因,探讨可行的发展策略和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把握出口贸易的趋势和规律,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江苏省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出口贸易的竞争力和效益,推动我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也可以为其他地区和行业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全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开放和国际化发展。

通过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我省出口贸易的全面提升和战略转型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为实现经济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江苏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外贸大省,出口贸易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

研究江苏省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分析江苏省出口贸易的总体情况可以为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该省经济的发展状况提供重要参考。

掌握江苏省出口贸易的主要产品和目的地可以帮助相关企业把握市场动态,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市场空间。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可持续性研究_陈喜萍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可持续性研究_陈喜萍

第9卷第6期2008年11月No.6 Vol.9Nov. 2008【对策研究】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可持续性研究陈喜萍 司增绰(徐州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中国 徐州 00 )摘 要: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着。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口退税政策除了具有其促进出口的基础功能外,在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部分商品税率的调整,则发挥着调节宏观经济的功能; 00 年退税承担主体的调整,减轻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 00 年的税制结构调整,则是为了调节商品出口结构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可持续性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应该是使得出口退税政策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中国;出口退税;出口退税政策;可持续性中图分类号:F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X( 00 )-0 - - -0收稿日期: 00 -0 -基金项目:本文受 00 年徐州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 XWA0 )、 00 年徐州师范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陈喜萍,女,江苏常熟人,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0 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司增绰,男,江苏丰县人,博士,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学理论。

电子信箱:szc-xz@ .com 。

一、引言(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出口退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

出口退税政策自实行以来,对鼓励出口,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个重大的推动作用。

自 年税制改革以来,中国五次大幅度调整了出口退税率政策。

每一次调整,都有其各自的任务和目标,缓解当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年的调整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从而促进出口;而 00 年的调整是为了解决由于出口退税率提高,外贸出口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而导致的财政欠退问题; 00 年的调整对象为“两高一资”产品,主要是为了减顺差。

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

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
16.80% 71.40%
11.8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9年三次产业结构图
43.10% 14.30%
42.6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二阶段1980年至1992年:以工业为主导 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199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2.1亿元较 1979年年均增长10.9%三次产业增加值序列 为28.9:43.3:27.8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上升为 首位二、三产业比重提高14.2个百分点表现 为二、一、三结构特征
三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重点
1、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集中优质发展资源调优调高产业结 构推进产业发展转型着力打造装备制造 业、食品加工业、能源产业和商贸物流 旅游业等四个集聚效应明显、竞争力较 强的千亿元产业
1充分发挥徐工集团的龙头作用做大做强装备 制造业
积极推进大型施工机械装备等主机产品及发 动机等关键零部件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中重 型卡车和工程机械专用车等汽车产业;加强与 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提高煤矿机械研发制造水平 壮大锻压机械、建材机械产业实力经过3-5年 努力力争以工程机械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产值 达到1200亿元以上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 造业基地
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
Excellent handout training template
目录
一、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规划导向 三、徐州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解放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迅速发展 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79亿元与1978年相 比年均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为 11.5:52.5:36.0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32.5个百 分点;财政总收入220.7亿元年均增长16%人均 GDP达到19221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2529美元经 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 段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实施方案的通知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实施方案的通知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徐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0.15•【字号】徐政办发[2014]169号•【施行日期】2014.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实施方案的通知(徐政办发〔2014〕16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徐州市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10月15日徐州市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9号)和《江苏省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14〕46号),支持全市外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全力稳定外贸出口(一)多元开拓国际市场。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市级贸易促进计划,组织企业参加法国(德国)食品展、波兰建材展、品牌美国展等境外专业展及华交会、广交会、南京消费品展等境内综合展。

对当年参加广交会的企业每展位定额资助1万元,对当年参加华交会的企业展位费全额资助。

对当年参加市贸易促进计划内其他国内外展览会的企业,国内展摊位费予以全额资助(含省已资助部分);境外展摊位费、展品运输费予以90%资助(含省已资助部分),对企业参加境外展会人员给予每人不超过1.5万元资助,每个企业单个项目最多支持2人。

整合资源,办好第二届中国(徐州)国际工程机械交易会。

鼓励企业向总部争取更多订单和产能分配,发挥跨国公司资源和销售优势,促进徐州外贸增长。

(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贸促会负责)(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积极推动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竞争能力,着力稳定工程机械、纺织服装、农药化工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

徐州经济水平怎么样

徐州经济水平怎么样

徐州经济水平怎么样1. 徐州经济水平的概述徐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徐州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研究徐州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徐州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徐州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是连接华东与华北、西南与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作为一座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徐州拥有发达的铁路网和公路网。

此外,徐州还拥有多个重要港口和机场,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徐州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近年来,徐州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传统产业如煤炭、钢铁等得到了优化升级,并适应了环保要求。

同时,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种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徐州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4. 徐州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徐州经济增长速度较快,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截至目前,徐州的GDP已经突破千亿元大关,位居江苏省内前列。

这一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企业家们的创新创业。

5. 徐州拥有优质人力资源作为一个人口众多、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徐州拥有优质人力资源。

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为徐州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为徐州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还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6. 徐州市场环境与支持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徐州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支持。

相关部门鼓励外商投资,并提供一系列优惠来吸引投资者。

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资本流入,并推动了产业发展。

7. 徐州对外贸易与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徐州的对外贸易和国际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徐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基地之一,出口额逐年增长。

同时,徐州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企业和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8. 徐州的城市建设和生活环境改善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徐州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 关 键 词】 江苏; 产业结构 ; 就业结构 ; 实证研 究 ; 对策建议
【 中图分类号】 1 7 4 7 0
【 文献标识码】 B
多 的物 质财 富 , 并 表现 出劳动 生产率 的提高 , 以及 技术 替
代劳动 , 人 力资本 替代物 质资本 , 从 而 引导劳动力 也 随之
产 业结 构理论 研究证 明 ,不 同的产业结 构状 态实 质 上代表 着不 同的 资源配 置状态 ,带来 的 国民收入 水平 也 有所不 同 。江苏 地处 东部沿 海发 达地 区 , 以全 国 1 %土 地 创 造 了约 占全 国 1 0 %的 G D P总 量 。2 0 1 2年 江 苏 人 均 G D P水平 历 史性 地 跨 上 了 “ 万 美元 ” 新台阶, 达到 1 0 8 2 7 美元 ,连 续 三年 居 全 国各 省 区之 首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由 2 0 0 6年 的 7 . 2: 5 6 . 5: 3 6 . 3变 为 2 0 1 2年 的 6 . 3 : 5 0 . 2 : 4 3 . 5 , 第三产 业呈上 升趋 势 。 目前江 苏经济 的鲜 明特征 是 由低 成本劳 动力优 势 向高素质 人才 支撑转 变 , 由高物耗 、 模 仿 追赶 向创新驱 动转 变 ,人 才培养 的支 撑瓶 颈 已经 成为新 的焦点 。课题组 选取 1 9 9 0 — 2 0 1 2年二 十年来江 苏 G D P与 就业总 数 , 从 产业 结构 与就业 结构 进行数 量关 系分析 , 提 出促进 产业 结构 与就业 结构协 调性建 议 ,从 而增 强 区域 就业结 构 的合 理 与匹配 ,探 寻从 源头 上扭转 产业 结构 调
由第一 产业 向第 二产 业转移 , 再 由第一 、 二产业 向第三 产

江苏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江苏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TRADE江苏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涂钰英(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00)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资源受到了更好的分配,对外贸易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

近年来,江苏省通过不断加大对外贸易规模,吸引了大批国外商人的投资,有效的带动了本省经济发展速度。

与此同时,在江苏省对外贸易蓬勃发展的进程中,一些潜在问题也日渐显现出来,阻碍着江苏省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

分析江苏省出口贸易的现状与问题,优化对外贸易发展,江苏省要加速苏南产业转移,调整南北产业方向;优化企业对外贸易结构;培育企业自主出口品牌。

关键词:江苏省;对外贸易;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19)10-0026-02Jiangsu province export trade present situation andcountermeasure Tu Yuying(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DalianLiaoning 116000)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resources of various countries have been better distributed,and foreign trade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form of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In recent years,jiangsu province has continuously increased its foreign trade scale,attracting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businessmen to invest and effectively driving the economic de -velopment speed of this province.At the same time,in the proces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s foreign trade,some potential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ap -parent,hindering the sustained and stable economic develop -ment of jiangsu province.Through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 -tion and problems of jiangsu province's export trade,this pa -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devel -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s foreign trade.key words :jiangsu province,foreign trade,status quo,prob -lems,countermeasures.收稿日期:2019-06-06作者简介:涂钰英(1997-),女,辽宁葫芦岛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分析——以徐州为例

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分析——以徐州为例

为 进 一 步 探讨 徐 州市 工 业 行 业 内 部 碳 排 放 状 况 ,利用 上 述碳 排放 公 式
计算徐州市工业分行业碳排放量 ( 见 表 2) 。可 以看 出 ,2 0 年 工 业 碳 排 放 08
量 最 高 的两 大 行业 是 是 电力 、热 力 的
生 产 和 供 应 业 ;煤 炭 开 采 和 洗 选 业 , 这 两 大行 业 占全 市 碳 排 放 量 的7 %左 0


( ) 排放 的测 算 方法 一 碳
I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0 46 0 85 0 45 . 7 . 2 . 3 7 5 4
0 39 . 2 0 54 7 . 7 0 26 5 . 2 4




平均值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可 分 为 自然 排 放 和 f
4 . 6 01 7 6 1.00 3 6 2
专用设备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 服 装 、鞋 、帽制 造 业 文教 体 育 用 品 制造 业
0 83 . 3 6 0 29 . 0 4
03 1 . 5 8 0 74 . 2 3
通信设备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 l3 . 9 5
个 阶段 看 ,19 9 7~2 0 年 ,全 市 工 业 碳 排 放 量 从 05
1 1 .1 吨增 长 至 2 1 .1 吨 ,年 均 增 长 83 %, 14O 万 161 万 .5 属增 长较 快 阶段 ;2 0 ~2 0 年 ,全 市工 业 碳排 放 05 08 量 从 2 1 .1 吨 增 长 至 2 4 . 万 吨 , 年 均 增 长 161 万 6 67 4
量 较 少 的是 家 具 制造 业 、仪 器 仪 表 及 文化 办 公机 械制 造业 、水 的生产 和 供应 业 、燃气 生 产 和 供 应 业 、 印刷 业 和记 录 媒 介 的复 制 等 五 大 行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外经贸发展的奖励意见-徐政发[2010]27号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外经贸发展的奖励意见-徐政发[2010]27号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外经贸发展的奖励意见正文:----------------------------------------------------------------------------------------------------------------------------------------------------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外经贸发展的奖励意见(徐政发[2010] 27号2010年3月10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为牢牢抓住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江苏沿海开发和东陇海开发三大机遇,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特制定本意见。

一、责任单位奖励(一)外贸工作奖励1.奖励对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考核依据:徐州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当年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目标。

3.奖励类别:(1)完成目标任务奖完成年度外贸出口考核目标任务,奖励8万元。

(2)培育出口基地奖当年每新增1个经省商务厅、省财政厅认定的区域性出口基地,奖励2万元。

(3)培育出口品牌奖当年每新增1家“江苏省出口名牌”企业,奖励1万元。

(4)培育出口新增长点奖当年每新增1家出口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奖励1万元。

当年每新增1种出口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产品(以海关出口编码为准),奖励1万元。

4.奖金来源;同级财政负担。

5.奖金分配:奖金的50%用于奖励领导班子,50%用于奖励有功人员。

(二)外经工作奖励1.奖励对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考核依据:徐州市人民政府当年下达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目标。

3.奖励类别:(1)完成目标任务奖完成年度外经合同额、营业额考核目标任务,奖励4万元。

(2)培育经营主体奖每新增1家经营主体或境外投资企业,奖励2万元。

4.奖金来源:同级财政负担。

5.奖金分配:奖金的50%用于奖励领导班子,50%用于奖励有功人员。

产业结构优化与外贸竞争力提升的联动性探讨——以苏北为例

产业结构优化与外贸竞争力提升的联动性探讨——以苏北为例

产业结构优化 与外 贸竞争力 提升 的联动性探讨一 以 北 例 苏 为

间晓 彬 1刘 宁 宁 2刘 丽 1 州 军 院 务 ,苏徐 20 2 州 程 院 济 院江 州20) . - A  ̄ - , . (徐 空 学 财 系江 州20 ;、 T 学 经 学 ,苏徐 20 、 10 徐 18
摘 要 :区域 产 业 结构 优 化 与 外 贸 竞争 力提 升 应 该 具 有 内在 的 联 动 性 。但 实 证 分析 表 明 , 苏北 产 业 结 构 与 外 贸竞 争 力 并 没 有 实现 同步 的 联 动 升级 。 在探 讨其 制 约 因素 的基 础 上 . 出立 足 自身优 势 、 眼 全球 、 面提 升 对 内对 外 开 放水 乎 、 极 发 展 对 外 贸 易等 促进 苏 北 产 提 放 全 积 业 结 构与 外 贸 竞 争力 联 动 升级 的 若 干对 策 建 议 关键 词 : 业 结 构 : 贸竞 争 力 : 动 升 级 产 外 联
T es d f ik g ewe nid sr l tu t r p i z t n h t yo n a eb t e u ti r cu eo t u l n as miai o
a o e g t a o pe ii e e s p o o i n Ta ub ia he e a pl nd f r i n r de c m ttv n s r m to - ke S e st x m e
区 域 产 业结 构 优 化 与 外 贸 竞 争 力 提 升 应 该 具 有 内 侄 的 联 动
② 不同投入要素在同一产业中的边 际产 出相等 , 即
M ( = ( 。 K) M.L)

性 一 方 面 , 动 外 贸持 续 稳定 和健 康 的发 展 , 业 结 构 优 化 是重 推 产 要 前提 : 另一 方 面 . 我 国 区域 经 济 发展 的 实 践 看 . 外 贸 易对 区 从 对

徐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能源消费分析

徐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能源消费分析

徐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能源消费分析按照全省单位GDP能耗“十二五”期间下降18%、2011年下降3.5%的目标任务,对各市做了责任目标分解。

据此确定的目标任务是:南京、无锡、苏州、常州4市为一类地区,“十二五”和2011年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19%和3.7%;徐州、镇江、泰州、淮安4市为二类地区,“十二五”和2011年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18%和3.5%;南通、扬州、连云港、盐城4市为三类地区,“十二五”和2011年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17%和3.3%;宿迁为四类地区,“十二五”和2011年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13%和2.5%。

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与拉闸限电的大背景下,如何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约束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国内外学者不断探讨的问题。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徐州近几年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耗的实际,进行粗浅分析。

国外经济学者如Meadows(1972)、Ayres(1998)的研究认为,在工业化之前,能源消耗相对较少,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急剧增加,达到某个峰值时才开始下降;我国学者路正南等建立了能源消费模型,证实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能源需求和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史丹研究发现,中国的工业和产业结构变动是短期能源消费变动的主要因素。

史丹还认为,各省市区提高能源效益的潜力各不相同,而且差距很大,差异的原因在于生产技术水平,第二产业的能源效率普遍大大低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欧晓万认为能源消费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既有长期约束也有短期制约,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

徐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

节能降耗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近五年来徐州市产业结构与能耗,一、徐州市产业结构情况自2006年以来,徐州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比有升有降,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高,2010年第三产业占比由2006年的35.4%提高到39.7%,提高了4.5个百分点,然而第二产业仍占据半壁江山,稳定在50%以上,且有上升迹象,这表明我市正处于工业业建设的重要时期,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支撑,实施区域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新型工业化布局。

产业结构优化与外贸竞争力提升的联动性探讨——以苏北为例

产业结构优化与外贸竞争力提升的联动性探讨——以苏北为例

产业结构优化与外贸竞争力提升的联动性探讨——以苏北为

简晓彬;刘宁宁;刘丽
【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外贸竞争力提升应该具有内在的联动性.但实证分析表明,苏北产业结构与外贸竞争力并没有实现同步的联动升级.在探讨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立足自身优势、放眼全球、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等促进苏北产业结构与外贸竞争力联动升级的若干对策建议.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简晓彬;刘宁宁;刘丽
【作者单位】徐州空军学院财务系,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江苏,徐州,221008;徐州空军学院财务系,江苏,徐州,2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高校错位发展与竞争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践——以苏北新建高校为例 [J], 张以科
2.山西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探讨 [J], 郭隆艳
3.对外贸易增长与跨境电子商务的联动性探讨 [J], 张翠娟
4.基于产品创新视角的苏北县域农行竞争力提升路径探讨 [J], 邵明哲
5.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分工合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对外贸易竞争力提升 [J], 潘彪;黄征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外贸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徐州外贸出口问题分析:
从内因分析,徐州出口产品类型缺乏竞争力。

徐州外贸出口主要有七大商品,分别是:工程机械、农产品、木制品、光伏产品、纺织服装、钢铁制品、农药等。

就2011年第一季度各类商品在出口总额中的份额看(如下图),
如表1
徐州带动出口总值的增长的商品类别占据重要地位的是工程机械(30.91%),这主要是由于国企徐工集团在国际市场中,依托其较高的技术与质量,享有较高声誉,拥有品牌优势,客户广阔,从而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除机械工程外,农产品、木制品、纺织服装分别占第一季度出口总值的18.69%、17.33%、10.66%,总计达到46.68%。

可见,徐州外贸出口产业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此类出口形势一般出口数量多,产品价格低,技术含量低,国际竞争力不强,外贸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并且会由于低价打入国际市场,还可能被东道国认为是对其进行产品倾销。

徐州外贸出口产业受国际环境影响也不容小觑,尤其在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中更能体现其出口产业是否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为分析徐州出口产业这些能力,我们对徐州市30家具有外贸经营业务的企业在金融危机前后进口与出口总额进行了分析。

通过建立LS模型,将徐州外贸出口额与进口额做相关性分析。

相关数据主要是徐州的30家具有进出口资格的企业,从2005年至2010年各年的进口与出口总额。

模型数据输出如图表2:
样本数据与回归直线拟合度如图表3:
图表3
由上图可以直观的看出出口与进口的线性相关的拟合度较好。

参数估计结果
图表2的具体数据意义如下:
参数估计结果
统计检验值
因此,出口额(y表示)与进口额(x表示)的线性回归方程是:y=18034.68+1.010260x,即出口与进口呈正向关系。

对模型的检验有,判定系数为0.884971,说明样本回归直线的解释能力为88.4971%,表示徐州外贸总值y总变差中,由解释变量进口总额x解释的部分占88.4971%,或者说,徐州出口总值的变动的88.4971%可以由样本回归直线做出解释,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高。

而之所以建立出口与进口额之间的模型关系,主要是考虑到,徐州作为国际市场的参与者,其出口总值必然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如果国际市场繁荣,则一般情况下,各个地区或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也会较高,如果市场处于萧条期,那么进出口额就会相应较低。

因此,国际市场对其的影响可以通过进出口商品联系。

这也就部分的解释了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之时徐州对外贸易疲软的原因。

然而,地区外贸出口产业虽然离不开国际市场的大环境的影响,但是如果科学合理的做出外贸产业结构调整,在面对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也会减少些损失。

徐州外贸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一)徐州市政府已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在面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企业成本增加的双重挤压的情况狂,徐州市外贸进出口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复苏态势,继续保持了
快速增长势头,进出口规模屡创新高。

为了再创历史新高,市政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
一是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项扶持资金,研究完善扶持我市对外贸易的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出口和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增加参加省市组织的国内展会摊位的补贴,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展会;
二是加强调研分析工作。

市领导和局领导经常队对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进行调研,实行联系点帮扶制度,及时掌握企业出口情况,了解市场行情,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服务成效,促进出口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外贸业务培训。

邀请商务部研究院专家来徐授课,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提高商务部门及外贸企业应变能力;对新获权企业进行进行电子商务、出口退税、海外注册等方面政策和实务操作培训,促进新企业早日出口,形成新的出口增长;
四是建立市场预警机制。

当前,全球经济尚处在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进程脆弱且不均衡,仍面临诸多风险,国际间贸易环境极其复杂,贸易摩擦逐渐增加。

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定期开展形势研判,增强应对危机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密切跟踪分析国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光伏市场的起伏及美国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提案对我市企业的影响,及时捕捉双边贸易运行中的倾向性问题,增强企业的抗风险意识;
五是加快培育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我市江苏省工程机械出口基地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省大蒜出口基地(邳州市)、江苏省板材出口基地等3家省级基地申报国家级基地,并结合各地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开发区光伏、沛县农产品和桑拿房、睢宁白色家电、丰县电动车、铜山特种车辆、新沂农药和纺织服装等产业,尽快形成出口基地;
六是加大产品研发扶持。

面对我市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老产品保市场,新产品保利润,加大对产品研发扶持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和特色产品。

例如,徐州森鑫工艺品有限公司专门开发了适合欧美市场的高档窗,全力打造欧式风格的国际品牌,受到客户的普遍欢迎。

(二)结合政府政策而提出的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徐州市虽然属于内陆城市,但是其具有发达大铁路和空运设施,交通便利,有利于与沿海港口建立联系,促进商品流通。

此外,徐州有资源与劳动力优势,政府采取积极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因此其外贸出口在江苏省内具有去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针对徐州目前产业结构现状和呈现出来的问题,以及政府采取的部分措施,我觉得徐州外贸产业结构调整,还可以从以下入手:
第一,政府不仅仅要加大对外贸产业进行资金扶持,还更应当对其加大技术支持。

资金扶持治标不治本,可能可以解决企业的短期“缺粮断炊”问题,但归根到底,企业是要独立的迎接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在一定意义上对出口产业的资金扶持是对国内的部分利润让渡给
国外经销商或消费者。

因为企业得到扶持越多,其成本就相对较低,在以低价进入国际市场,可能部分企业利润有所提高,但对于整个国内产业没有实质性的发展或者发展的步子较小。

但是如果加大对产业技术支持,那么出口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通过产品的品质赢得国际市场,而不是低价战略。

例如,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指导,建立生态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

第二,品牌战略
第三,利用高校发展产品创新
第四,加大深加工产品,而非初级产品。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
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