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刘射洪
土木工程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土木工程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5c455551ed9ad51f11df223.png)
然而,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城市,没有做到用设计指导施工,对于复杂的施工项目,不能正确处理人和物、空间与时间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是把设计当做投标文件中“充数”的部分。
3.技能条件:学完规定知识、学校图书馆与学院资料室供补充学习、配备指导教
五进度计划
起讫日期
工作内容
2014.1.16~1.17
(13-14-1学期)
(1)研读毕业设计任务书;思考开题。
(2)利用假期关注与课题相关的工程与资料。
2014.2.17~2.23
(第 1周)
(1)考核毕业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讲座 2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
土木工程
课题名称
阅读文献
情 况
国内文献篇
开题日期
国外文献篇
开题地点
一 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1 、施工组织设计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一份具有竞争力的投标书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设计论文完成日期
文献调研完成日期
实习(验)完成日期
撰写论文完成日期
评议答辩完成日期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导师签名:年月日
2023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6篇)
![2023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b069a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17.png)
2023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6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开题报告既是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又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的有效保__,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为了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要求。
一、选题依据1.设计(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2.设计(论文)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二、设计(论文)研究的内容1.重点解决的问题;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设计思路或论文写作大纲);3.本设计(论文)预期取得的成果。
三、设计(论文)工作安排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参数);2.设计(论文)进度计划,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四、文献查阅学生至少阅读10篇以上的文献资料,其中近期的与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期刊、论文最少5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综合,形成开题报告。
必要时应在调研、实验或实习的基础上递交相关报告。
报告作为开题报告的一部分附在后面,要求思路清晰,文理通顺,较全面地反映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或前期工作基础。
五、其他要求1.开题报告应在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的前四周内完成;2.开题报告必须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3.开题报告不合格或没有开题报告的学生,须重做或补做合格后,方能继续设计(论文)工作,否则不允许参加答辩;4.开题报告通过后,不得随意允许更换论文题目或指导教师;5.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打印并装订成册(部分__可根据需要手写在统一纸张上,但封面需按统一格式打印)。
[关于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要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一、课题________课题的题目为《宜昌市某商住楼工程设计》,该商住楼的结构设计________于生产实际,为满足教学需要,指导老师根据国家建筑规范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我做的设计课题是宜昌市某商住楼的工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大学期间学到的各项知识,利用CAD、PKPM等相关软件进行机算,并手算其中部分框架,并用计算机进行验算。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7c47f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c.png)
实践目标
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如设计出符合实际பைடு நூலகம்工 条件的建筑结构、优化施工方法等。
社会效益目标
为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如提高 建筑的安全性、节约资源等。
04
实验设计与方法
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
混凝土搅拌机、振动台、压力试验机 、万能试验机、钢筋弯曲机等。
材料
水泥、砂、石、水、外加剂、钢筋等 。
4. 将试件放入养护室进行 养护,记录养护温度和湿 度。
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 论。
05
预期结果与价值
预期结果
完成土木工程项目的初步设 计,包括建筑、结构和机电 等部分。
对土木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 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 决方案。
制定施工组织方案,包括施 工方法、进度计划和资源配 置等。
完成毕业论文,对所研究的 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学 术成果。
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收集 相关资料,进行文献综述
。
第5-6周
进行详细设计,绘制图纸 ,编写计算书。
第9-10周
完成设计,准备答辩材料 。
第3-4周
进行初步方案设计,确定 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
第7-8周
进行中期检查,修改和完 善设计。
第11-12周
进行答辩,整理归档资料 。
进度计划
第二阶段
初步方案设计(2周 )。
技术手段
在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中,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BIM技术、有限元分析、 结构优化算法等。这些技术手段将有助于提高设计的精度、可靠性和效率。
03
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研究主题
明确毕业设计的主题,如高层 建筑结构设计、桥梁工程、隧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刘射洪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刘射洪](https://img.taocdn.com/s3/m/9f795d48a8956bec0975e38e.png)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适用于工科类、理科类专业)课题名称大跨度混合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副标题学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岩土方向)学生姓名刘射洪学号091039毕业设计(论文)起讫时间:自2013 年2 月25 日至2013 年6 月14 日共16 周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教学院长(系主任)签名年月日一、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背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最近的一、二十年里,大跨度建筑结构技术水平发展迅速,其已经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建筑物的跨度和规模越来越大,结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许多宏伟而富有特色的大跨度建筑已成为各地的象征性标志和著名的人文景观。
大跨度建筑中的混合结构是近年来结构专业的新型提法,是大跨度建筑不可或缺的结构形式。
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其展现出多样化的格局,由以前较重的结构体系发展到轻薄的结构体系,由传统的刚性结构发展到半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
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典型的大跨度混合结构,随着人们对其美观、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其设计与施工难度也大大加强。
结构选型是大跨度混合结构设计的关键之一,合理的混合结构选取,不仅能确保结构满足正常使用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刚度、强度以及延性指标,还能较好地发挥材料的性能,加快施工进程,取得良好的经济指标。
因此,大跨度混合结构的选型比较与优化设计显得极其重要。
本毕业设计课题主要要求学生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对其选型比较及优化设计确定合理的结构方案,继而对选定方案进行构件验算,掌握并熟悉运用以下设计概念和设计方法:1、了解大跨度混合结构的分类及运用,并针对具体工程进行比较分析;2、学习如何利用PKPM或ETABS软件进行大跨度混合结构的整体建模分析,把握大跨度混合结构的设计控制指标;3、掌握大跨度混合结构的构件设计验算方法。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技术参数(研究内容)1、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了解大跨度混合结构的国内外设计现状;2、了解大跨度混合结构的分类及运用,并针对具体工程进行比较分析;3、学习如何利用PKPM或ETABS软件进行大跨度混合结构的整体建模分析,把握大跨度混合结构的设计控制指标;4、掌握大跨度混合结构的构件设计验算方法。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8ec52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7.png)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 引言本文介绍了一个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
这个毕业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新型的桥梁结构,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进行桥梁结构的分析和设计,并使用现代工程软件进行模拟和验证。
2. 研究背景桥梁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它们连接了不同地点之间的道路和交通网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然而,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区,传统的桥梁结构在地震中可能发生破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因此,设计一个具有更好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的桥梁结构变得非常重要。
本毕业设计将尝试使用一种新型结构,以提高传统桥梁结构的性能,并进行模拟和验证,以验证其可行性和优势。
3. 研究目标本毕业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新型的桥梁结构,具有以下主要特点:•较高的承载能力: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取,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
•优化的抗震性能:通过使用新型结构和抗震设计策略,提高桥梁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环境友好:在桥梁设计中,考虑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4. 研究方法本毕业设计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4.1 结构分析和设计首先,我们将进行对桥梁结构的分析和设计。
借助现代的结构分析软件,我们将考虑桥梁的各种载荷情况,包括静载荷和动载荷,在设计过程中确定合适的结构参数和材料。
4.2 抗震性能模拟和验证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抗震性能的模拟和验证。
我们将使用专业的抗震分析软件,对桥梁在地震中的响应进行模拟,并评估其抗震性能。
根据模拟结果,我们将进行一系列优化和调整,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4.3 可行性分析和优化设计最后,我们将进行可行性分析和优化设计。
我们将根据分析和模拟结果,评估新型桥梁结构的可行性,并进行多次优化设计,以进一步改进桥梁的性能。
5. 预期成果本毕业设计的预期成果包括:•完成一份完整的桥梁设计报告,包括结构参数和材料选择等。
•桥梁的抗震模拟和验证报告,评估其抗震性能。
土木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计划书)
![土木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计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715b311a168884868762d6a0.png)
土木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计划书)土木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计划书)关键词:开题,计划书,土木工程,综述,文献土木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计划书)简介:开通报告的写作,是为了体现探究某个课题的价值和作者探究该课题的计划,开通报告就如同建筑的蓝图和基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土工工程专业论文而言,逻辑性强的开通报告能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整理了一篇优秀的“土木工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本模板”,以供参考阅读。
土木土木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计划书)内容:开通报告的写作,是为了体现探究某个课题的价值和作者探究该课题的计划,开通报告就如同建筑的蓝图和基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土工工程专业论文而言,逻辑性强的开通报告能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整理了一篇优秀的“土木工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本模板”,以供参考阅读。
土木工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本模板:题目:大型土木工程试验系统隔振设计与分析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选题背景:振动的危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常见的如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和噪声,由于其通常建于城区道路的下方,也经常直接从建筑物底部穿过,人们的正常工作会受到干扰,同时附近建筑物会因此产生振动,造成安全隐患。
在工业领域,常见的机械如压力机、锻锤、电液振动台和金属切削机床等机器在正常工作时也会产生振动,图为某锻压设备。
对于这些机械设备而言,其基础承受着不平衡扰力引起的振动以及机器的自重,如果该振动过大,将会影响机器的加工精度或者造成无法正常使用,甚至损坏机器和影响邻近的设备、仪器和人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时会对周围建筑结构的安全造成威胁。
2、选题意义:如何评估振动可能带来的结构安全性问题也是人们长久以来所探究的重点领域。
除了最根本的验证结构的安全性之外,舒适度作为一项评价标准同样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其主要是以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所感受到客观环境的满意程度为标准进行衡量的。
同济大学开题报告-范例
![同济大学开题报告-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a67b6cd00740be1e640e9a48.png)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适用于工科类、理科类专业)课题名称副标题学院(系)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专业土木工程(桥梁工程课群组)学生学号年月日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背景(含文献综述)1.课题背景本课题为结合实际工程的真题习作,是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该桥主桥为双索面地锚式悬索桥。
悬索桥是当代桥梁中跨越能力最大的桥梁,千米级桥梁的主要形式之一。
学生通过方案比选、钢箱梁设计、缆索设计及主塔设计等,掌握结构整体受力分析、悬索桥主塔、缆索以及钢箱梁的设计等桥梁设计的主要环节,巩固和应用了所学桥梁知识,为日后设计、研究工作作铺垫。
江阴大桥位于省中部,是同江到沿海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公路两条主干线共线后的越江工程。
它是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桥,桥面净宽29.5米。
长江下游的航运十分繁忙,而所选的桥位正好是该段河流最窄处,江面仅仅1.4km。
为了防止船舶撞击桥墩,南塔布设在岸边,北塔设在最大水深3米的浅滩上,通航净高为50米保证了五万吨级海轮的通航。
2.项目资料2.1项目概述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位于省江阴市西山与靖江市十圩港之间长江江面最窄处(仅有1.4km),它是2000年前建成“两纵两横”公路骨架中同江至国道主干线以及至国道主干线跨长江的“咽喉”工程,对于沟通大江南北,促进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公路主骨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2自然条件桥址位于长江干流下游的江阴河段,江面两端宽中间窄,尤以西山鹅鼻嘴突出江中为天然节点,上下游的河势呈南凸的微弯,河道南岸由于基岩临江,形成抗冲性强的岸线,北岸为高漫滩冲击平原,水流的冲力弱,河床断面呈V形,深泓贴靠南岸且长期保持不变。
本河段为感潮河段,水流既受长江径流控制,又受海洋潮汐影响,水位每日两涨两落,径流小时能出现往复流。
江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季阴冷多雨冷暖交替,间有寒潮;夏季梅雨明显,酷热期短;秋季受台风低湿影响,秋旱或连日阴雨相间出现;冬季严寒期短,雨日较多。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2013-04-02-学习-刘射洪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2013-04-02-学习-刘射洪](https://img.taocdn.com/s3/m/7ef120df360cba1aa811da8e.png)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5.1条规定的楼层层间
位移角限值的要求: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 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不宜超过1/250。
2.2 钢结构方案
限值:1/250
2.2 钢结构方案
整体计算结果 (4)抗倾覆验算 抗倾覆弯矩与倾覆弯矩的最小比值(Y向地震)
为7.90,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施工特点 ——技术成熟 ——可能遇到的问题 支模、扎筋,工作量大;钢筋密集,绑扎混乱等。
2.1 混凝土结构方案
综合评价 ——良好的耐久性、耐火性、整体性、可模性 ——经济性良好 ——施工技术成熟 ——自重大、易开裂,难以满足建筑功能、视觉美观要求
2.2 钢结构方案
梁柱截面尺寸
2.2 钢结构方案
混合结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结构形式
组合构件运用最多
组合构件、混凝土构件、钢构件之间的混合是最为 常见的混合结构形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选型分析
常见大跨度结构形式
2.1 混凝土结构方案
梁柱截面尺寸
2.1 混凝土结构方案
一层梁柱配筋率
柱的轴压比大多为0.5~0.6,配筋率为2%~3%, 柱的材料性能发挥充分,处于经济配筋率范围 主、次梁的配筋率大多为1.1%~1.5%,也处于 经济配筋率范围
一层梁柱应力比及稳定性验算
稳定性均满足要求 梁柱最大应力比大多为0.75~0.95,处于经济应 力比范围
2.2 钢结构方案
建筑效果 钢梁最大高度可以控制在1.2m,这对于建筑功能 使用、视觉要求等是有利的。但由于承重较大,实腹 式H型钢柱的尺寸最大也将达到1.2m,而腹板、翼缘 厚度达到50mm,钢板厚度较大。
2.1 混凝土结构方案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3b98f0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5.png)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土木工程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涵盖了建筑、桥梁、道路、隧道等众多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和维护。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益进步,土木工程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一项具有实际意义和创新性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毕业设计选题为“_____市_____大桥的设计”。
这座大桥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交通状况,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对于提高桥梁设计和施工的技术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现状在桥梁设计领域,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众多显著的成果。
从传统的钢梁桥、混凝土桥到现代的斜拉桥、悬索桥,桥梁的结构形式和设计理论不断创新和完善。
在材料方面,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应用,使得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设计方法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有限元分析(FEA)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精度。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例如,在复杂环境条件下桥梁的抗风、抗震性能,桥梁的长期健康监测和维护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桥梁的总体设计、结构计算与分析、施工方案设计等。
1、总体设计根据桥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确定桥梁的跨径布置、桥型方案。
进行桥梁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确定桥梁的宽度、高度等主要尺寸。
2、结构计算与分析运用结构力学、桥梁工程等相关知识,对桥梁的上部结构(主梁、横梁等)和下部结构(桥墩、桥台、基础等)进行内力计算和分析。
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桥梁结构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施工方案设计根据桥梁的结构特点和施工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设备的选择等。
进行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分析,确保施工安全。
设计要求:设计方案应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确保桥梁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983ab6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6.png)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木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无论是高楼大厦、桥梁道路还是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土木工程技术的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毕业设计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选题意义本次毕业设计选题为“具体工程项目名称”,旨在通过对该项目的设计与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可以加深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工程设计和计算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建筑结构方面,新型结构体系不断涌现,如钢结构、组合结构等;在桥梁工程方面,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突破;在地下工程方面,盾构法、顶管法等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如在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相对滞后。
(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较为成熟,在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在建筑材料方面,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施工技术方面,自动化、信息化施工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的理念深入人心。
但国外的技术和经验在国内的应用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改进。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一)设计内容本次毕业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筑设计:根据给定的设计任务书,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包括平面布局、立面设计、剖面设计等,并绘制建筑施工图。
2、结构设计:根据建筑设计方案,进行结构选型和布置,进行结构计算,包括荷载计算、内力分析、构件配筋计算等,并绘制结构施工图。
3、基础设计: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上部结构荷载,进行基础选型和设计,并绘制基础施工图。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ee5ef3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a.png)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篇一」一、设计(报告)研究意义该病例是本人在实习期间亲自护理的患者。
该病是尿毒症最常见的并发症,病情复杂,病死率较高,患者出血呕血、贫血、头晕乏力等症状,是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该患者临床治疗多以通过血液透析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清除体内多余水份和药物止血治疗为主,同时配合氧疗、改善呼吸状况、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高质量有效的护理对改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贫血休克状况,有效抢救生命和转危为安至关重要。
本课题(报告)研究对减轻患者痛苦、促进舒适,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报告)主要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一)主要内容1、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观察。
2、氧疗与药物止血治疗等综合护理措施对提高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预期目标针对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氧疗、药物止血治疗、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促进患者舒适、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设计(报告)的研究重点及难点(一)研究重点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观察。
(二)研究难点输氧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篇二」一、本科毕业设计的特点土木工程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毕业设计就是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在学校进行的一次实战演习。
毕业设计的题目大都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和试验等,学生通过结合自己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使自己的工程意识、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相对独立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践教学课程。
其它理论课程学习一般是以专业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授学生本课程体系要求的系统知识,这种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方式进行。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https://img.taocdn.com/s3/m/1aaeddc8e53a580216fcfef8.png)
1.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作为一个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对我们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不但使我们各方面的知识系统化,而且使所学知识实践化。
通过毕业设计,要求我们了解并且掌握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培养我们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并锻炼我们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查阅资料及阅读中、外文文献的能力,使我们能受到类似与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体现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我所选的毕业课题是某公司框架结构办公楼大楼的设计。
对于办公楼,尤其是公司办公楼,大多数人会认为都是类似的、无个性、无创新的建筑。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办公投资的加大,以及办公经济化意识的生成与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重视办公硬件设施,尤其是办公规模、规划布局,建筑形象、结构设计。
所以,一个设计新颖,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形象完好的办公楼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工作环境,还可以给人以新的认识,可以提高公司名气,代表公司形象,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公司的标志性建筑。
m,建筑我所选结构的结构选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3300—40002层数为:四层。
对于一所公司的办公楼来说,不仅要容易布置楼房位置,配合公司整体规划,而且能够公司人员办公以及与外界人士交流之用,还能够选取一个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外观,代表公司形象。
对于框架结构,在结构建筑特点方面:它是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所组成的结构形式,楼板和横梁连在一起,横梁和柱通过节点连为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力的传递路线比较明确。
对于整个房屋全部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称为框架结构或纯框架结构。
框架可以是等跨或不等跨的,也可以是层高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有时因房屋布局和空间使用要求等原因,也可能要在某层抽柱或某跨抽梁,形成缺梁、缺柱的框架。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8d7699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3.png)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
土木工程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土木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维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土木工程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于城市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土木工程的毕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选题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选题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选题为“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该选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性强,高层建筑是城市中的重要地标,其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开展这一课题,可以全面了解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施工技术,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社会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因此,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可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3. 学术价值,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完善土木工程理论体系,提高土木工程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选题内容。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包括结构形式、受力特点、材料选用等方面的内容。
2. 高层建筑施工工艺,对高层建筑的施工工艺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施工流程、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3. 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重点分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抗震设计、风荷载计算、混凝土浇筑、钢筋加工等方面的内容。
四、研究方法。
本次毕业设计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和数值模拟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同时结合实地调研,了解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法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进行模拟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和建议。
五、预期成果。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d41f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0.png)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土木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涉及到建筧、设计、施工等方方面面。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次毕业设计选题是《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旨在通过对某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施工进行深入研究,掌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高层建筑施工的流程和技术要求,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选题意义。
高层建筑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可以加深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理解,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选题内容。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某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对某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包括结构形式、荷载计算、结构设计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2. 某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对某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包括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3. 某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对某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进行详细的研究,包括质量检测、质量管理、质量验收等方面的内容。
四、研究方法。
本次毕业设计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和数学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某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情况;通过数学统计法,对某高层建筑的质量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五、预期成果。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预期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 对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深入了解,掌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对某高层建筑质量控制的研究成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c4e84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0.png)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土木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涉及到设计、建造和维护土地上的各种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建筑物等。
在现代社会中,土木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
因此,对土木工程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毕业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某一具体土木工程项目的深入研究,探索和分析其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今后的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文献调研和数值模拟等。
首先,对选定的土木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和周边设施等情况。
其次,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最后,使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土木工程项目进行仿真分析,评估其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四、研究内容本次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将围绕某一具体土木工程项目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木工程项目的背景和意义:介绍选定项目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为什么选择该项目进行研究,以及该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详细描述选定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包括土地勘察、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流程等方面。
重点关注项目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3. 土木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对选定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
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可能产生的风险。
4. 土木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对选定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效益分析、社会效益等方面。
分析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效益。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次毕业设计,预期能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 对选定土木工程项目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包括设计和施工过程、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分析。
2. 对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和归纳,为今后类似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4]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4]](https://img.taocdn.com/s3/m/49adaa813c1ec5da51e2707a.png)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及意义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大型课程设计,此次设计的意义重大,也许也是最后一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工民建专业决定了我们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就是运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将来的民用及工业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
毕业设计的实质目的就是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的过程,对一般框架类型的房屋有更深刻的认识,以自己的课题出发,学会应用知识于现代建筑的具体实践之中,从设计之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取间接经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而建筑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之首。
它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名本科毕业生,应该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
因此,我们有必要也必须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毕业设计。
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中学教学楼的建筑设计,结构和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独立从事土建设计和施工打下基础。
因此,本次毕业设计的选题为“南昌市阳光中学教学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总述):混凝土结构使用历史较长。
它在性能及材料来源等方面有许多自身优点,发展速度很快,应用也最广泛,已从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设施转到了近海工程和海底工程等。
我国应用混凝土的时间比较短,但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发展势头非常好,所以深入了解混凝土的性能非常有必要。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改进起了很大作用。
预应力技术的发明使混凝土结构的跨度大大曾加,滑模施工方法的发明使高耸结构和贮仓、水池等持种结构的施工进度大大加快。
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出现使高层建筑、大跨桥梁可以方便地整体浇注。
蒸汽养护使预制构件成品出厂时间大为缩短.在模板方面,除了目前使用的木模板、钢模板、硬塑料模板外,今后向多功能发展,在钢筋的绑扎成型方面,正在大力发展各种钢筋成型机械及绑扎机具,以减少大量的手工操作。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答辩-刘射洪-大跨度混合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答辩-刘射洪-大跨度混合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94decd58f5f61fb736668d.png)
2.大跨度混合结构设计方法
混凝土构件+钢构件 混凝土构件+组合构件 钢构件+组合构件 混凝土构件+钢构件+组合构件
3.工程实例设计与分析 4.结论与展望 5.附录
结论 展望
工程概况 初步设计分析 优化设计 经济技术对比
选型优化 结构布置优化 构件优化
造价
28.1
造价
37.1 6.8 389.4
造价
80.3 60.2 119.3
用量
459.4 13.0 341.0
造价
36.7 6.5 409.2
造价
75.9 56.9 178.7
混凝 土 钢筋 型钢 压型 钢板 合计
1086.1 130.3
472.4
566.9
324.5
2924.0
20.5
2924.0
3.工程实例设计与分析
工程概况 初步设计分析 优化设计 经济技术对比
建模分析参数
材料强度
• 混凝土:C30 • 钢筋:HRB400 • 型钢:Q345
荷载取值
• 混凝土板:120mm,恒载 首层及标准层5.2kN/m2, 顶层6.2kN/m2 • 组合板:120mm,恒载首 层及标准层4.5N/m2,顶层 5.5kN/m2
3.工程实例设计与分析
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 典型的大跨度混合结构
题目:大跨度混合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 导师:袁聚云 赵昕 学生:刘射洪 学号:091039
3.工程实例设计与分析
题目:大跨度混合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
导师:袁聚云 赵昕
学生:刘射洪
学号:091039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合集15篇)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合集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a863a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4.png)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合集15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毕业设计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系统地融汇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通过本教学环节,要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有关单位工程建设从方案制定到施工组织的全过程系统性的训练。
通过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毕业设计要求我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
因此毕业设计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在完成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感性与理性知识去把握整个建筑的处理,这其中就包括建筑外观和结构两个方面。
还需要我们更好的了解国内外建筑设计的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学术动态,以及我们在以后的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方向。
同时积极、独立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也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出的必要的准备。
1.1研究现状: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总称。
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
土木工程在我国可以分为: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给水和排水工程、环境工程。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深知土木工程设计范围之广,以及和社会生活联系之密切。
我们在校只是学习了土木工程这一个小的分支并且着重学习了工民建部分。
工民建方面就结构布置部分有以下几种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框架-支撑结构、筒体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巨型结构等等。
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070e0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7.png)
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正文)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木工程在建设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广泛涉及土地、水利、建筑以及交通等领域的学科,其研究的内容涉及广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毕业设计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本文将重点讨论土木工程专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研究课题的明确定义,也是对研究方法的初步探讨。
本文将围绕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要点展开阐述。
1.选题背景在开题报告中,首先需要明确选题的背景。
选题背景部分要客观地介绍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引出自己所要研究的课题。
可以从建设规模、资金投入、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及考虑到当前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注,从而为选题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2.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明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是开题报告的关键内容。
需要分析该课题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发展有何帮助,以及对社会和行业的贡献。
同时,还需要对研究目标和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描述,明确本次毕业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在开题报告中,要明确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可以从理论探讨的角度出发,研究前人在该领域已有的成果,并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
同时,还应当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确定可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4.论文的预期创新点和成果开题报告还需要展示出本次毕业设计的预期创新点和成果。
独特的研究视角、新颖的解决方案或者对现有理论的扩展都可以作为预期创新点的体现。
同时,需要明确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的方案,为后续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三、预期结果与意义最后,开题报告应当明确本次毕业设计的预期结果与意义。
通过对研究的初步探讨,可以预测该研究的成果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何种重要意义,是否能够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适用于工科类、理科类专业)课题名称大跨度混合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副标题学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岩土方向)学生姓名刘射洪学号0910392013年3月10 日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背景(含文献综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最近的一、二十年里,大跨度建筑结构技术水平发展迅速,其已经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建筑物的跨度和规模越来越大,结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许多宏伟而富有特色的大跨度建筑已成为各地的象征性标志和著名的人文景观。
当建筑物的跨度达到或超过一定限度时,普通的平面结构就开始变得不是很合理了。
从国内外工程实例可以看到,大跨度建筑多数采用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体系,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的承重结构所共同组成的结构体,即混合结构。
混合结构不是指单一的结构形式,如混凝土结构、木结构、钢结构等,而是指多种结构(或称构件)混合而成的一种结构系形式。
大跨度建筑中的混合结构是近年来结构专业的新型提法,是大跨度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结构形式。
按照目前比较认可的分类方法,大跨度混合结构体系由拱(壳)单元、梁(板)单元、杆系单元和索(膜)单元这四类基本单元相互混合而成,分为刚性构件混合结构和刚、柔构件混合结构两大类(图1)。
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大跨度混合建筑展现出多样化的格局,由以前较重的结构体系发展到轻薄的结构体系,由传统的刚性结构发展到半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
图1 大跨度建筑混合结构的分类然而,随着大跨度混合结构体系的日趋多样化,其设计与施工也变得错综复杂。
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建筑功能与结构受力,而且应该考虑到文化、社会、经济、设备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建筑物实现最好的综合效果。
同样,施工中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更应考虑到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因素。
而这都给大跨度混合建筑结构的精确计算和优化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结构优化设计是结构设计理论的重大发展。
因为同一个设计任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可用的设计方案,从所有可用方案中选出最满意的方案自然是理所当然的追求。
结构优化设计从马克斯威尔理论(Maxwell,1880)和米歇尔(Michell,1905)桁架出现起已有百年,从史密特(Schmit,1964)用数学规划来解决结构优化设计算起亦有近50年历史,特别是过去40年内,在理论、算法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结构优化设计包含三个层次,即结构选型优化、结构布置优化和结构构件优化。
(1)结构选型优化各个结构的功能要求决定之后,就要根据功能要求为结构选型。
例如,要修建一座覆盖空间很大的大跨度结构,可以采用多种结构类型的方案,如拱型结构、悬索结构、网架结构、薄壳结构、薄膜结构等,甚至充气结构。
对高层建筑而言,可选用框架结构、框一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悬挂结构等形式。
由于对结构的强度、刚度、动力特性、造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美学效应以及其他社会效应的众多要求,结构选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决策问题,它要求力学、结构、建筑学、美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密切配合才能很好地解决。
(2)结构布置优化结构体系的优化是先从结构的概念设计入手,使结构的平面布置尽量规则、对称,立面和竖向规则,侧向刚度均匀变化。
同时,通过计算和定量分析,对关系到体系整体性能的设计变量,如框架结构的柱网布置、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的数量、平面布置和刚度特征值等进行优化。
(3)结构构件优化在给定的结构体系、结构材料、平面布置的情况下,对各个构件进行优化,使结构构件的材料使用量最少,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这就是结构构件优化。
结构构件优化的对象,可能是构件的截面尺寸、剪力墙或者板的厚度、配筋面积等。
构件优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有限元软件建模。
对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位移和应力,期间不需要对网格进行重复划分,可以利用数学方法来完成优化。
对于单元连接的框架结构,杆件的横截面特性发生改变时,就需要重新划分网格;对于具有连续性的板或者壳,可以仅仅把构件厚度作为优化设计变量,在优化过程中,这类设计变量与刚度矩阵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因此,结构构件优化主要依靠数学优化算法来实现。
近十几年来,把优化理论应用在工程上的研究发展有以下特点:(1)在整体上注重方法论。
强调从工程的整体去研究,把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和工程经济三者综合起来考虑,追求优化效果的最优化。
(2)在工程技术方面,对结构优化设计中,考虑某些量的模糊性。
因为结构类型和不同地震区等原因,结构受到的荷载和作用以及材料的性能等这些量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考虑一定的模糊性也许可能使优化设计更加合理,可以给工程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3)对一些简单或者规则的结构的类型和构件,可以根据计算机编程或者软件进行优化,这种方法随着计算机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对结构优化的应用有着很好的推动。
(4)用CAD进行设计时,运用优化理论,形成在设计中应用理论的优化方法,推动了设计的改革。
(5)随着智能技术的日益发展,一些学者正在研究和探索能否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改良和升华结构优化的每个环节,这种智能方法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融入到结构设计中,并且省时省力,让更多的设计者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能够很好的推广优化的应用领域。
目前,结构优化设计解决的问题从减轻结构重量扩展到降低应力水平、改进结构性能和提高安全寿命、使用舒适度等更多方面。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这一现代技术的需求都有增长的趋势。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结构优化的发展一定会越走越远,它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但是,现在对于结构优化设计的对象还是主要针对高层建筑,对于大跨度建筑的优化研究较少,而对于大跨度混合结构的优化设计更是少之又少。
随着大跨度混合建筑的日益增多,积极探讨大跨度混合建筑结构体系的优化设计,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典型的大跨度混合结构,随着人们对其美观、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其设计与施工难度也大大加强。
结构选型是大跨度混合结构设计的关键之一,合理的混合结构选取,不仅能确保结构满足正常使用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刚度、强度以及延性指标,还能较好地发挥材料的性能,加快施工进程,取得良好的经济指标。
因此,大跨度混合结构的选型比较与优化设计显得极其重要。
本毕业设计课题主要要求学生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对其选型比较及优化设计确定合理的结构方案,继而对选定方案进行构件验算,掌握并熟悉运用以下设计概念和设计方法:1、了解大跨度混合结构的分类及运用,并针对具体工程进行比较分析;2、学习如何利用PKPM或ETABS软件进行大跨度混合结构的整体建模分析,把握大跨度混合结构的设计控制指标;3、掌握大跨度混合结构的构件设计验算方法。
二、毕业设计(论文)方案介绍(主要内容)1、查阅国内外相关文文献,收集资料;2、翻译相关的外文文献一篇;3、结合具体大跨度建筑混合结构工程实例,通过对其选型比较及优化设计确定合理的结构方案;4、针对最终确定的结构方案进行构件验算;5、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撰写报告,并做好答辩准备;6、毕业设计(论文)提纲:1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大跨度混合结构的发展1.1.2 大跨度混合结构的特点1.1.3 研究意义1.2 大跨度混合结构体系1.2.1 刚性构件的混合1.2.2 刚、柔构件的混合1.3 大跨度混合结构优化设计1.3.1 结构优化设计的发展1.3.2 结构优化设计的层次1.3.3 结构优化设计的特点1.4 本文的主要工作2 大跨度混合结构设计方法2.1 混凝土构件与钢构件的混合2.1.1 概念2.1.2 设计要点2.2 混凝土构件与组合构件的混合2.2.1 概念2.2.2 设计要点2.3 混凝土构件、钢构件及组合构件的混合2.3.1 概念2.3.2 设计要点2.4 混凝土构件、钢构件及拉索构件的混合2.4.1 概念2.4.2 设计要点2.5 本章小结3 工程实例设计与分析3.1 工程概况3.2 初步设计3.2.1 设计依据3.2.2 分析软件选取及参数确定3.2.3 结构布置3.3 优化分析3.3.1 选型优化3.3.2 结构布置优化3.3.3 构件优化3.3.4 构造要求3.4 经济技术对比3.5 本章小结4 结论与展望4.1 结论4.2 展望参考文献附录谢辞三、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1] 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 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 JGJ138-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JGJ/T249-2011.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7] JGJ257-2012.索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8] 林同炎,斯多台斯伯利.结构概念和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9] 罗福午,张惠英,杨军.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 李国强,黄宏伟,吴迅等.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1] 顾祥林.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2] 顾祥林.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3] 沈祖炎,陈扬骥,陈以一.钢结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4] 马人乐,罗烈,邓洪洲等.建筑钢结构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15] 吕西林,周德源,李思明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6] 王静峰.组合结构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7] 聂建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原理与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8] 张其林.建筑索结构设计计算与实例精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9]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ETABS中文版使用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0]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用户手册及技术条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1] 刘宏伟.大跨建筑混合结构设计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22] 徐洪涛.大跨度建筑结构表现的建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23] 刘宏伟.大跨建筑混合结构的分类[J].城市建筑,2008,(11):29-31.[24] 张铁军.对大跨度建筑中混合结构设计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2,(1):85.[25] 凌峰. 论大跨建筑的混合结构设计[J].城市建设,2009,(34):142-144.[26] 胡世德.北京大跨度建筑的发展与展望[J].建筑技术,2000,31(10):664-668.[27] 王仕统.大跨度空间结构的进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4(10):17-24.[28] 李国强.当代建筑工程的新结构体系[J].建筑学报,2002,(7):22-26.[29] 侯昶,叶燕华. 建筑结构优化的现在与展望[J].基建优化,1996,17(3):8-13.[30] 汪树玉,刘国华,包志仁. 结构优化设计的现状与进展[J].基建优化,1999,20(4):4-14.[31] 陈国藩. 结构优化设计的新动向[J].基建优化,1989,10(3):8-21.[32] 吕大刚,王光远. 结构智能优化设计——一个新的研究方向[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32(4):7-12.[33] 杨雅婷,刘敏,王斌. 浅析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面的问题[J].科技视野,2012,(28):298,315.[34] 黄勉.大底盘多塔商住楼的结构设计[J].住宅科技,2005,(8):8-12.[35] 王华,徐慧芳,陈栋等.东方之门北裙房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09,39(增刊):248-250.[36] 唐增洪,胡鸣,莫德明等. 珠海某酒店超高层大跨度混合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1,41(增刊):454-457.[37] 孟宪亮,邹国萍.大跨度钢屋盖与底部混凝土混合结构工程分析[J].四川建筑,2009,29(9):213-215,219.[38] 董衍伟.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工程应用[J].科技向导,2011,(30):183.[39] 蒋周刚,张宏涛,王友国.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研究概述[J].山西建筑,2006,32(19):58-59.[40] 黄宇星,祝磊,张艳霞.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研究综述[J].钢结构,2012,(增刊):117-125.[41] 薛发.国外多层钢结构住宅的发展概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5):3-4.[42] 林旭川,陆新征,叶列平.钢—混凝土混合框架结构多尺度分析及其建模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10,(6):469-495.[43] 姚泽良,白国良,党发宁等.某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动力振动响应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5):199-202.[44] 姚泽良,白国良,党发宁等. 基于梁单元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1,(8):66-71.[45] 田丹丹,丁小军,冯成运. 基于不同含钢率的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混合结构抗震分析[J].甘肃科技,2011,(1):92-95.[46] 阎兴华,朱清峰,苏志宏.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节点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综述[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6):1-6.[47] 孟宪平. 混凝土柱上轻钢屋盖房屋结构概念设计[J].中国房地产业,2011,(9):233.[48] 严慧.“杂交”结构的应用和发展[J].工业建筑,1996,(6):10-16.[49] 钱若军,沈祖炎.索穹顶结构[J].空间结构,1995,1(3):1-7.[50] 袁行飞,刘武文等.一种新型大跨空间结构——张拉整体索穹顶[J].新建筑,2000,(2):74-75.[51] 尹越,韩庆华等.一种新型杂交空间网格结构——弦支穹顶[J].工程力学,2001,(增刊):772-776.[52] 白正仙,刘习良等.新型空间结构形式——张弦梁结构[J].空间结构,2001,7(2):33-38.[53] 陈荣毅,董石麟.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桁架结构的设计与分析[J].空间结构,2003,9(1):45-47.[54] 张恒春,严熙.中山大学风雨球场索—拱杂交结构设计[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10):86-89.[55] 董石麟.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应用与展望[J].空间结构,2001,7(4):3-14.[56] 钱若军,董明等.索穹顶结构的特性及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1998,19(2):23-27.[57] 郭莉,付功义. 索在杂交结构体系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32(4):33-36.[58] Charles. W. Roeder. Overview of Hybrid and Composite System for SeismicDesign in the United States [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1998,(4): 6.[59] Franklin Y. Cheng. Inelastic Analysis of 3D Mixed Steel and ReinforcedConcrete Seismic Building Systems [J]. Computers &Structures, 1981,(13):189-196.[60] Subhash C. Goel. United States—Japan Cooperative Earthquake EngineeringResearch Program on Composite and Hybrid Structures [J].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04,(130): 157-158.[61] Gregory G. Deierlein,F.ASCE,and Hiroshi Noguchi et al. Overview of U.S.—Japan Research on the Seismic Design of Composite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Steel Moment Frame Structures [J].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04,(130): 361-367.[62] Xuemei Liang and Gustavo J. Parra-Montesinos. Seismic behavior of reinforcedconcrete column—steel beam subassemblies and frame systems [J].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04,(130): 3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