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肝损伤患者中的危险性

合集下载

肝硬化并发糖尿病40例分析

肝硬化并发糖尿病40例分析
参 考 文 献
1 黎鳌 . 烧伤治疗学 . 版 . 2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9 7 人 19 .
质, 极易溶于水 , 渗入组织后 , 大量溶解于组织液中并对 组织 产生破坏 , 药膏的高渗作用使组织液 向外渗 出 , 而药膏 以石 膏、 珍珠母等高钙类物质为 主, 吸附组织液的同时可 与组 在 织液中的氢氟酸发生化学反应 , 形成稳定的氟化钙使其失去 对组织 的腐蚀作用 , 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及止痛作用。③对
本组 中肝硬化患者 1 . %发生糖尿病 , 明肝硬化是 58 说 糖尿病 的一 种病 因。Krsysa等【 研 究 提 出, 岛素抵 uznk j 胰 抗 可能 与糖尿病 的发生有关。国内学者认 为肝源性糖尿病
经临床表现、 、 B超 胃镜等确诊 。其 中 4 发生糖尿病 , 0例 肝 病病程 2 6年 , ~1 患者均 在肝病后 1 月 ~8年诊断 为糖 个 尿病。糖尿病诊断除按世 界卫生组织诊 断标准外 还符合 : ①无糖尿病 家族 史, 无垂体 、 甲状腺疾 病。②排 除利尿剂 、 糖皮质激素、 避孕药引起 的糖代谢紊乱 [ 。③ 无其他 因素 3 ]
9 , 例 年龄 4 ~6 5 2岁 , 平均 (8±1 ) , 糖 尿病 组男 性 4 0岁 非
10例 , 6 女性 5 , 2例 年龄 3 ~6 0 2岁 , 平均 (7±1 ) , 4 1 岁 两组
抗可能 与外周胰 岛素 受体数 目 少及生理作 用下降 , 减 使这
些组织对胰 岛紊生理作用 的敏感性降低。②胰 岛素分泌与
创面的保护治疗作用 : 药物 的油性制剂 , 本身就有较好 的保
( 稿 日期 :0 80 .2 收 20 .92 )
护创面作用 , 同时煅石膏 、 煅寒水石 、 煅珍珠母均有祛腐 生肌 的作用及油性药膏保持湿润的作用 , 与传统的外用碳酸钙等

糖尿病肝损伤相关机制及中药干预

糖尿病肝损伤相关机制及中药干预
h a t .T e p t o h s0o ia r c s y a s c ae t tb l m io d r x d t e S rs n te s h s p p r ame o el h h ah p y il gc lp o e sma so it d wi Mea o i d s r e ,o i ai t s a d ER sr s .T i a e i d t h s v e s mmaie t e u d r i g me h n s n r dt n l i e e Me ii e p t ni l n te t g d a ei u rz h n e l n c a imsa d T a i o a Chn s dc n o e t ra i ib t y i ai n c—r l td l e a g . e ae i rd ma e v Ke r s Dib t sMel u ;L v rd ma e y wo d : a ee l t s ie a g ;O ia ie S rs ;E d p a mi e iu u Sr s ;T a i o a h n s d cn i x d t te s n o ls c R t l m t s r d t n lC i e e Me ii e v e e i
( h j n hn s dc l nvri ,Ha gh u 3 0 ) Z ei gC ieeMe i ies y a aU t n z o , 14 1 J Ab ta t T e l e a g n u e y Dib ts mel u s r c : h i r d ma e i d c d b a ee l t s f v i DM ) i h g l r v l n n c ii a s tig e iu l a mf l t s i h y p e ae ti l c et s s r s h r u o n l n o y

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研究

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研究

·综述·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研究赖新鑫1,张 启2,程春涛3,郭飞飞3*(1.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药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 新郑 451100;2.驻马店市中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3.解放军69008部队独立驻防场站卫生队,新疆 喀什 844200)[摘要]药物性肝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是导致患者停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药物性肝损伤若治疗不当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部分患者还可发生急性肝衰竭。

本文针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等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上有效地防治药物性肝损伤、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特点;发病机制;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02-0015-03Study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LAI Xinxin 1, ZHANG Qi 2, CHENG Chuntao 3, GUO Feifei 3*(1. College of Pharmac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Zheng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 and Technology, Xinzheng 451100, China; 2. Zhumad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umadian 463000, Henan, China; 3. Independent Garrison Station HealthTeam of PLA Unit 69008, Kashgar, Xinjiang 844200, China)[Abstract]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s a common adverse drug reaction and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drug withdrawal in patients. Improper treatment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can seriously affec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some patients may develop acute liver failure.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were describ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rug safety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e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是指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组织造成直接损害或因机体对特定药物出现异质性反应、发生过敏等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一例抗生素相关肝损伤患者的用药分析

一例抗生素相关肝损伤患者的用药分析

一例抗生素相关肝损伤患者的用药分析一、案例背景知识简介药物性肝病(DILD)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目前已发现可造成肝脏不同程度损害的药物多达600余种,几乎遍及各类药物。

药物性肝病约占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的6%、占黄疸和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2%~5%、占非病毒性肝炎的20%~50%,并且是引起暴发性肝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

它还是不明原因肝损伤的常见原因,特别是50岁以上的患者。

本案例拟通过对1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药学监护,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DILD的危险因素、主要治疗措施等。

二、病例内容简介患者,男性,78岁,体重75kg,主因“发热2天”于2011年9月18日入院。

患者于2011年9月1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伴反应迟钝,肢体乏力,吐词不清,无抽搐,无皮疹,轻微咳嗽,咳白色痰液,胸部CT示双肺间质纤维化;双肺陈旧性病灶;双侧胸膜增厚。

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抗感染,期间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39.1℃,给予对症治疗后,为进一步诊疗入院。

既往肺结核30余年,2008年诊断为系统性血管炎,一直口服泼尼松10mg/d,2010年诊断高血压,长期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控制血压(用法用量不详),血压控制尚可。

患者家属述曾有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史,具体药物及症状不详,否认食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T 36℃,P 81次/分,R 20次/分,,BP 158/108mmHg。

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粗黑,无皮疹。

双肺呼吸音清,双肺闻及响亮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0.73×109/L,N 0.926;血生化:AST 74.3U/L,ALT 42.3U/L,血肌酐105.9μmol/L,尿素6.14mmol/L。

入院诊断:①发热待诊:肺部感染;②肺间质病变;③系统性血管炎;④原发性高血压;⑤肝功能异常。

三、主要治疗经过及典型事件入院后给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抗感染;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每天2次;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口服,每天3次,保肝及祛痰等对症治疗并继续予硝苯地平缓释片(Ⅱ)、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泼尼龙片等药物治疗基础病。

糖尿病在肝损伤患者中的危险性

糖尿病在肝损伤患者中的危险性

·综述·2012年10月第9卷第30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糖尿病性肝损伤(diabetic liver disease ,DLD )是指糖尿病引起的肝组织学和功能改变的病变[1]。

近年来,糖尿病合并肝损伤的发病率正逐年提高,据文献报道该病发生率为10%~30%。

糖尿病相关性肝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脂肪肝、高血脂,其他原因依次为胆囊炎、胆石症、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引起的冠心病、降糖药物、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肝硬化等[2]。

对于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可引起糖原在肝脏堆积及肝脏微血管病变,损害肝功,严重者可以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变,另外降糖药物本身也可引起肝损害,而肝功损害又使糖、脂肪代谢紊乱,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3]。

这些都将影响到糖尿病的疗效和预后。

而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患者,糖尿病对其的影响往往不被重视,又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早期的肝脏损害常常症状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而当肝损害进展至后期,如肝硬化甚至肝癌,病情往往己经不可逆转。

由于临床上的相关重视不足,国内的既往研究多从糖尿病合并某单一肝病进行临床观察或致病机制探讨,而结合国内外文献对糖尿病合并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尚缺少综合论述,现从以下几种常见肝损伤病因入手,就糖尿病在合并肝损伤患者中的危险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的及时诊疗提供相关依据。

1脂肪肝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与其他慢性肝病相比,糖尿病与脂肪肝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在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并发率相当高,据报道约50%糖尿病患者可合并脂肪肝[4]。

在引起脂肪肝的所有病因中,糖尿病占第3位,仅次于肥胖与饮酒。

在我国糖尿病引起的脂肪肝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比例较大,这主要与糖尿病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IR )有关。

7个征兆出现 说明糖尿病进入恶化期

7个征兆出现 说明糖尿病进入恶化期

7个征兆出现说明糖尿病进入恶化期糖尿病,之所以让人感到害怕,并不是其本身,而是其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等等,让人痛苦不堪!对于糖友来说,日常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说明糖尿病进入危险阶段“恶化期”,一旦出现这些征兆,请您及时就医。

征兆一:血糖居高不下高血糖的是糖尿病进入危险阶段的最明显症状,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果血糖仍然不受控制的,或者是稳步上升,这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需要提高警惕,改变或者调整治疗方法。

征兆二:感染次数频繁糖尿病会损害免疫系统,让人们更容易受到感染,当糖尿病患者感染次数频繁,或者恢复时间越来越长的时候,就应该选择及时就医了。

征兆三:极度口渴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烦渴的经验,一种极度口渴的症状。

虽然烦渴的人会喝大量的水,然而依然会出现脱水的症状,血糖迅速升高,可能会出现危及生命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马上急诊。

征兆四: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糖尿病患者体重减少与否取决于身体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暴饮暴食,体重却不断减少时就要选择及时就医了。

征兆五:肾脏问题不受控制的糖尿病可以损伤血管,包括肾脏的血管。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出现尿液颜色加深或血尿,尿液出现泡沫,肾脏附近疼痛,背部疼痛,慢性肾脏或尿路感染。

征兆六:刺痛麻木未受控制的糖尿病会损害全身神经,特别是影响手或脚的感觉。

出现麻木或刺痛的感觉。

与糖尿病相关的心血管问题也会影响循环,血液无法到达身体某些部位,造成溃疡,出现坏死等症状。

因此当身体某些部位,特别是手和脚出现发红,肿胀,发热等症状时,就要及时就医了。

征兆七:视力下降、出现黑影当糖尿病人视力下降或是眼前出现黑影时,不可想当然地认为是“年老眼花”,这很可能是长期高血糖引起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所致,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排除糖尿病眼病。

日常降低血糖,维持血糖平稳,是糖友必须要多的事情,日常生活中,有三种常见的草药,搭配泡水喝,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肝源性糖尿病汇报ppt课件

肝源性糖尿病汇报ppt课件

THANK YOU
胰岛素抵抗
肝损伤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使得胰 岛素在降低血糖方面的作用减弱。
糖异生作用增强
肝损伤时,糖异生作用可能增强, 导致血糖升高。
肝源性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胰岛素抵抗
肝糖输出增加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 ,使得胰岛素在降低血糖方面的作用减弱 。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脏糖原合成减少,糖 异生作用增强,导致肝糖输出增加。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06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发病机制研究
国内外学者在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胰岛素抵抗、肝糖原合 成异常、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的深入研究。
临床研究
针对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
抗病毒治疗
针对病毒性肝炎等病因,进行抗病毒 治疗,减轻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
控制血糖的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如磺 脲类、双胍类等,以降低血糖水平。
胰岛素治疗
对于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采用胰岛 素治疗,有效控制血糖。
肝病合并糖尿病的特殊治疗
针对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情况,医生可能会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调整药物剂量、选用对肝脏影响较 小的药物等。
并发症识别
肝源性糖尿病易出现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处理措施
针对并发症进行相应治疗,如补充葡萄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同时积极治疗 原发肝脏疾病。
04

《2024年成人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研究》范文

《2024年成人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研究》范文

《成人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研究》篇一一、引言脓毒症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成人重症监护病房(CU)内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有创性操作等患者群体中。

脓毒症可导致肝损伤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

因此,分析成人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CU中脓毒症肝损伤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CU内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实验室指标、治疗措施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脓毒症肝损伤的危险因素。

三、结果1. 患者基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CU内脓毒症患者XX例,其中男性患者占XX%,女性患者占XX%。

患者年龄分布广泛,以中老年患者为主。

基础疾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肿瘤等。

2. 脓毒症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在XX例脓毒症患者中,发生肝损伤的患者占XX%。

肝损伤的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3. 危险因素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因素与脓毒症肝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脓毒症肝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2)基础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脓毒症肝损伤的发生率较高。

(3)实验室指标: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炎症反应指标的升高等,均是脓毒症肝损伤的危险因素。

(4)治疗措施:不恰当的治疗措施、治疗不及时等也可能导致脓毒症肝损伤的发生。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基础疾病、实验室指标以及治疗措施等因素均与成人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肝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对于年龄较大、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疗脓毒症,以降低肝损伤的发生率。

2. 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密切关注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及时发现肝损伤的迹象。

3. 合理制定治疗措施,避免不恰当的治疗导致肝损伤的发生。

2型糖尿病肝损伤的药物治疗进展

2型糖尿病肝损伤的药物治疗进展

2型糖尿病肝损伤的药物治疗进展石亚静;李云翠;张欢;成曦爽;陈雪品;涂画;高翔;韩淑英;吕志伟【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80-82)【关键词】2型糖尿病;肝损伤;药物治疗【作者】石亚静;李云翠;张欢;成曦爽;陈雪品;涂画;高翔;韩淑英;吕志伟【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药学院;华北理工大学药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教务处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2型糖尿病(T2DM)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表现特征的代谢综合征[1],老年人发病居多,目前约占糖尿病患者95%。

其可以并发酮症酸中毒、肢体坏疽、多发性神经炎、失明和肾功能衰竭等。

另外,机体因在T2DM状态下氧化应激异常,存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会引起肝组织损伤[2],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最为常见。

蔡祥森等[3]发现,糖尿病性肝病的发生率为7.24%,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肝酶、胆红素、白蛋白的异常、肝脂肪变性、血脂水平升高等。

由此看来,糖尿病患者肝损伤较常见,且与血脂水平和脂肪肝密切相关。

另有研究[4]表明,T2DM患者并发脂肪肝的患病率为55%,严重者可演变为肝硬化。

肝脏又是调节糖代谢的主要器官,所以肝脏病变也可反过来导致或加重糖尿病,由此形成机体的恶性循环[5]。

有研究[6~13]发现,银杏叶提取物、覆盆子提取物、秋茄枝乙醇提取物、葛根素注射液、糖肝煎和α-硫辛酸会降低T2DM大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XP)等抗氧化酶类活性,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从而改善T2DM大鼠肝功能减退。

其中葛根素和α-硫辛酸还可通过降低肝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抑制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来改善肝组织的氧化损伤。

重视内分泌系统疾病造成的肝损伤

重视内分泌系统疾病造成的肝损伤

作者单位:310015杭州市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院第一作者:章思懿,女,24岁,硕士研究生㊂E-mail: zhangsiyi0919@通讯作者:施军平,E-mail:20131004@ ㊃述评㊃重视内分泌系统疾病造成的肝损伤章思懿,施军平㊀㊀ʌ关键词ɔ㊀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2型糖尿病;肝损伤㊀㊀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01㊀㊀Highlight of liver damage in endocrine system diseases㊀Zhang Siyi,Shi Junping.Affiliated Hospital,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Hangzhou310015,Zhejiang Province,China㊀㊀ʌKey wordsɔ㊀Endocrine diseases;Thyroid diseases;Type2diabetes;Liver damage㊀㊀全身性疾病可以引起肝损伤,如自身免疫性疾病㊁内分泌系统疾病㊁严重感染㊁缺血缺氧等㊂相关脏器疾病也可以引起肝损伤,如胆道疾病㊁心脏病㊁血管性疾病等,其中内分泌系统疾病所致的肝损伤,起病较为隐匿,表现形式多样,临床医师常因过多地注意基础疾病而忽视了系统检查㊂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所致的肝损伤的临床表现㊁特点和处理原则,以期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㊂1㊀易致肝损伤的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与肝脏关系密切,多种内分泌系统激素通过肝脏代谢,同时肝脏又是某些激素的效应器官㊂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㊁肝硬化等可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而某些内分泌系统疾病亦可导致肝功能异常㊂在所有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中,肝损伤最为严重且发生率高的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后者伴肝损伤的比例高达16.9%~39%[1,2]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肝损伤与年龄㊁病程和病情关系密切,多见于病程长㊁年龄大而病情较重又长期未得到合理治疗的患者㊂轻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厌油㊁纳差㊁腹泻㊁乏力㊁肝区不适或隐痛㊁肝肿大,以及肝区压痛或叩击痛,也可以无肝损伤症状㊂重症患者可出现黄疸㊁皮肤瘙痒㊁肝脾肿大和肝功能明显异常㊂合并心力衰竭者症状更为明显,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㊁腹水等㊂同样,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会导致肝损伤,甲状腺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出现肝损伤的比例高达27%[3]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肝损伤多见于重度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常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似而无法从症状方面区分,如纳差㊁乏力㊁水肿㊁神志淡漠等,易造成漏诊或误诊,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ALT和GGT水平显著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常伴有肥胖㊁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因此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胆结石的发生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显著低于单纯性脂肪肝患者㊂随着游离TH水平的降低,脂肪肝患者进展为NASH的风险会随之增加,其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NAFLD导致的[4]㊂2型糖尿病(T2DM)是临床上最多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常可累及心㊁脑㊁肾㊁眼和神经系统,但是近年来研究表明T2DM合并肝损伤的患者正在不断增加,合并肝功能异常者高达42.6%,新诊断患者肝损伤比例更高(25.9%对13.2%),以血清GGT和ALT水平升高为主[5]㊂65%T2DM患者肝酶升高应归因于NAFLD㊂T2DM患者发生各种严重肝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28倍㊂随着病毒性肝炎被控制, T2DM正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因[6]㊂同时, T2DM也是NAFLD㊁病毒性肝炎㊁酒精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重要的协同因素㊂糖尿病性肝硬化(DHS)最常发生于长期罹患DM患者,且以老年男性患者多见㊂T2DM患者肝硬化发生率似乎低于1型糖尿病(T1DM)患者,但其真正的患病率目前仍然未知㊂临床上,DHS大多数是隐匿性的,病情进展缓慢,在同一患者中常并存其他DM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㊁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等,尤其以糖尿病肾病多见㊂DHS常伴有胆汁淤积,实验室检查血清转氨酶水平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而ALP升高者常见㊂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患有T2DM的患者罹患HCC和胆管癌的风险增加㊂小于2年㊁2~10年和超过10年糖尿病病史患者发生肝癌风险分别是普通人群的2.96倍㊁6.08倍和7.52倍㊂因此,T2DM也被认为是肝癌的重要加成代谢危险因素[7]㊂另外,肝糖原堆积过多导致肝脏肿大和肝酶升高,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糖原含量明显升高,多见于1型糖尿病㊂糖尿病患者发生胆道感染或肝脓肿引起的肝损伤多有全身和局部感染的临床表现㊂糖尿病性急性肝衰竭(ALF)年发病率仅为0.0231%,但ALF死亡率高达60%㊂另外,内分泌系统疾病常常是原因不明肝病/隐源性肝病的主要病因,如生长激素缺乏㊁莫里亚克综合征㊁糖原累积病㊁胆固醇酯沉积症等㊂垂体功能减退,尤其是生长激素缺乏,与肝功能异常和肝硬化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常见于垂体瘤㊁成人颅咽管瘤术后㊁头部受伤和希恩综合征等,可能以NAFLD为首发症状,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炎㊁肝硬化㊁甚至肝癌,临床表现为肥胖㊁腹部脂肪堆积㊁肌肉体积减少㊁乏力㊁记忆力下降㊁骨质疏松和情绪低落等,常伴有性激素㊁甲状腺功能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㊁皮质醇等各项激素水平明显减低㊂在育龄期肝损伤/肝功能异常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也是一个重要的病因,以肝脏脂肪过度沉积为多见,发病率高达34% ~70%[8],临床表现为卵巢多囊改变㊁雄激素过高㊁月经失调等㊂2㊀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药物所致的肝损伤肝损伤是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大部分口服治疗内分泌疾病药物经肝脏代谢,药物本身或代谢过程产生的一些毒性产物可引起肝细胞损伤,亦有部分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可作为半抗原诱导机体的肝脏免疫反应,从而引起肝损害㊂在治疗内分泌疾病药物中,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㊁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药物对肝脏影响最大㊂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ATDs)包括甲硫咪唑(MMI)和丙硫氧嘧啶(PTU),两者均可导致肝损伤㊂亚洲人群ATDs致肝损伤发生率约为0.08%~1.2%㊂PTU较MMI更容易发生肝损伤㊂国外研究显示其肝损害发生率为16.3%~27.8%,国内研究显示其发生率高达51.6%㊂ATDs引起的肝损伤常发生在服药后3月内,最早可在1天内发生㊂有极少数服用PTU的病例出现了肝细胞坏死,甚至发展为急性肝衰竭,且进展极快,预后极差,此种情况大多需要肝移植,病死率高㊂MMI可引起胆汁淤积性门脉系统水肿㊁局部炎症反应和微血管脂肪变性,以胆汁淤积为主,主要表现为血清胆红素升高㊂尽管ATDs可引起较为严重的肝损伤,但多数患者在停药后肝功能可以较快恢复正常㊂目前,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有以下六类:胰岛素促泌剂㊁双胍类制剂㊁糖苷酶抑制剂㊁噻唑烷二酮类药物㊁DPP-4抑制剂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㊂虽然这些降糖药物相对安全,但均有致肝功能损伤的报道,相关肝损伤发生率约为0.05%,其中磺脲类药物为0.008%,二甲双胍为0.012%,曲格列酮为0.01%㊂多数报道是表现为肝酶升高或症状性肝损伤,也有发生肝功能衰竭事件的发生㊂T2DM 患者除口服降糖药外,常因合并有NAFLD㊁高血压㊁高血脂等疾病,亦同时口服降压㊁降脂药物,引起肝损伤的原因复杂㊂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血胆固醇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稳定血管斑块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故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㊂肝损伤是他汀类药物的重要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肝损伤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增高,可见于各种他汀类药物,且呈剂量依赖,肝衰竭发生率约为百万分之一㊂一过性血清转氨酶轻度增高在接受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治疗方案患者的检出率高达20%,而接受常规推荐剂量的患者检出率通常小于1%㊂他汀类药物相关肝酶异常见于开始用药或增大剂量的12周内,绝大多数为孤立性无症状性血清转氨酶增高,减量或停药后肝酶往往可恢复正常且无其他不良事件,70%患者即使维持他汀类药物剂量不变血清转氨酶亦会自行下降㊂除剂量较大外,尚未发现他汀类药物治疗者发生无症状性肝酶异常的其他危险因素,尚无证据表明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更易导致临床明显的肝损害㊂同样,也尚无证据表明高龄㊁性别㊁并存疾病(包括肝病)或他汀类药物的类型和合并用药等因素与他汀类药物所致显著肝损伤有关㊂对于服药前已有肝酶升高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并不比未使用他汀类药物者更易导致肝酶异常㊂3㊀内分泌系统疾病导致肝损伤的机制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多个途径参与肝脏的脂代谢和胆红素排泄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肝损害的发生主要是高浓度的甲状腺激素本身具有直接的肝毒性作用,其次是甲状腺素毒症时全身氧需要和消耗增加,致肝脏相对缺氧,尤其中央静脉区肝小叶更敏感㊂同时,肝动脉血流加快,压力加大,肝内正常压力稳态被破坏,致肝血窦充血扩张,周围肝细胞受到压力排挤而萎缩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时肝脏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减少,能量代谢减慢,ATP 减少,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无法维持其稳定性而造成肝脏组织学损伤㊂肝内脂质调节紊乱,致使肝脏脂质过度沉积,还可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自身组织进行攻击,导致肝细胞凋亡和坏死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心脏病时亦可引起肝淤血,造成肝细胞肿胀和缺氧㊂肝脏在葡萄糖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胰岛素作用及代谢的主要器官㊂因此,肝脏疾病与糖尿病关系密切㊂T2DM患者肝损伤的潜在机制涉及异常的葡萄糖和脂质㊁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㊂还可能有活化的血小板作用㊁氧化应激和脂质㊁炎症和信号传导途径㊁miRNA㊁肠道菌群失调和免疫调节等㊂另外,患者长期高血糖可造成肝糖原在肝脏的沉积,使得肝细胞肿胀,引起肝组织损害㊂同时,糖尿病存在的微血管病变可引起肝组织缺氧,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此现象在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时将更为严重㊂此外,胰岛素参与细胞外铁的吸收,可引起肝铁负荷过重,造成肝脏铁沉积,可促进肝内结缔组织增生和脂质过氧化,致使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㊂糖尿病患者ALF发生可能与糖尿病增加肝脏对药物㊁毒物或环境损伤易感性有关㊂另外,生长激素缺乏导致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脂血症㊁胰岛素抵抗㊁葡萄糖不耐受㊁腹型肥胖㊁内脏细胞脂肪增多等,导致NAFLD发生,可能因生长激素与肝脏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两面神激酶-2通路受阻有关㊂另外,垂体功能低下时胆汁在肝脏的代谢和排出受阻,可引起胆汁淤积性肝硬化㊂4 内分泌系统疾病导致肝损伤的治疗原则4.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㊀内分泌系统疾病合并肝损害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根据肝损害的原因进行病因治疗,即积极治疗原发疾病㊂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致肝损伤应早诊断㊁早治疗,主要是低碘饮食㊁控制心室率㊁药物护肝㊁预防甲状腺危象等㊂指南推荐此类患者原则上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为主,护肝治疗为辅,首选131I治疗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肝损伤患者应尽快选择激补充甲状腺激素,常规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往往不会引起肝损害,在甲状腺功能恢复后,肝功能也大多可达到正常水平㊂糖尿病所致肝损伤临床症状一般较轻,肝损害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常密切相关㊂此类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是对血糖的控制,长期血糖的控制对患者肝功能的改善十分重要㊂对于原因不明的肝损伤或者肝硬化,一定需要排除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积极针对原发疾病或者病因治疗,如生长激素替代治疗等㊂4.2规范使用内分泌疾病的治疗药物㊀对于患者原发疾病及其并发症,应合理㊁规范地选择最佳的治疗药物㊂同时,应在用药前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存在的肝损伤㊂当血清转氨酶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ULN)时,应该禁用有肝损伤的药物㊂在应用各种治疗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脏功能,警惕肝损伤发生的早期信号,如发生肝功能损害,需鉴别肝损伤的原因,明确其是否与口服药物相关,必要时停药㊂4.3根据肝损伤的特点针对性地护肝治疗㊀护肝治疗不可以过早停用,停药过程需要结合肝功能情况进行,酶学恢复正常后才可缓慢减量,疗程通常需6 ~12个月㊂ʌ参考文献ɔ[1]Lin TY,Shekar AO,Li N,et al.Incidence of abnormal liver bio-chemical tests in hyperthvroidism.Clin Endocrinol,2017,86(5): 755-759.[2]贾晨雨,郭丹,林震宇,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与甲巯咪唑继发性肝损害的临床比较研究.临床内科杂志,2020,37(1): 23-26.[3]明慧,张桂芝,李玮,等.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肝功能损害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关系.天津医科大学学,2015,90(6):514-517.[4]Waring AC,Rodondi N,Harrison S,et al.Thyroid function andprevalent and incident metabolic syndrome in older adults:the Health,Ageing and Body Composition Study.Clin Endocrinol (Oxf),2012,76(6):911-918.[5]程艳冬,杨东辉,许碧云,等.2型糖尿病患者肝功能损害特征以及原因分析.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0):76-80,e83. [6]Björkström K,Franzén S,Eliasson B,et al.Risk factors for severelive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9,17(13):2769-2775,e4.[7]Simon TG,King LY,Chong DQ,et al.Diabetes,metabolic comor-bidities,and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esults from two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Hepatology,2018,67(5):1797-1806.[8]Paschou SA,Polyzos SA,Anagnostis P,et al.Nonalcoholic fattyliver disease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Endocrine, 2020,67(1):1-8.(收稿:2022-04-26)(本文编辑:陈从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肝损伤相关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肝损伤相关分析

1 1 一 般 资料 : 6例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 龄 最 小 4 岁 , 中 . 2 年 8 其 4 ~5 8 9岁 1 3例 , 0 6 6 - 9岁 8例 , 0 7 7 - 9岁 4例 , O岁 以上 1 8 例 , 均年龄 6 平 0岁 。男 1 4例 , 1 女 2例 。病 例 皆做 C 检 查 ,4 T 2
(95 . 19 ) 中华神经科杂 志 ,9 6 2 ( ) 3 1 19 , 9 6 :8
治 疗 前 后 神经 功 能 缺 损 评 分 对 比见 表 1 。
糖 尿 病 酮 症 酸 中毒 与 肝 损伤 相 关 分 析
浙 江省 台州 市立 医院 ( 1 0 0 应 素 芬 380)
文章 编号 :0 9 5 9 2 0 )7 5 7 2 10 —5 1 (0 2 0 —0 8 —0 中 图分 类 号 : R5 文 献 标识 码 : A
对 脑 梗 死 的 治 疗 和 预 后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意 义 。 国 内学 者 也 认 为 ,
述情况 。每 次用 药前后均查凝 血时间 , 该组病 例检 查皆正常 。
13 疗 效 判 定 :根 据 19 . 9 5年 全 国 第 四届 脑 血 管 疾 病 学 术 会
如能使梗 死区缩小 2 %, 可能显著改 善患者病后 生活质量 。 0 就
中最长 7 2小时 ; 2 年龄超 过 7 () 5岁 , 4例 ; 3 脑 C () T示脑萎缩
较 重 或 有 脑 软 化 灶 者 ,2例 。 1
3 讨 论
目前 国内外均主张 早期 大剂量 尿激 酶溶 栓治 疗 急性脑梗 死 。 在临床中早期大剂量尿激 酶溶栓治疗 受很多 因素制约往 但 往难 以实 现。 脑梗死应用溶栓剂 的颅内 出血并 发症是临床 医师 关注 的问题。 因为 AMI 溶栓指 导方案 曾将 脑梗死列为禁 忌。 但 从 国内外 研究分析 , 种风险性并不大 ,比较 一致认为转变为 这

糖尿病肝损害的标准

糖尿病肝损害的标准

糖尿病肝损害的标准
答案:
体检肝损伤血糖标准,一般是指体检发现肝损伤,并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其标准值根据不同人群而有所不同,如普通人群、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老年患者等。

1、普通人群:体检发现肝损伤,并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能存在肝损伤,此时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测,观察转氨酶、胆红素的水平,并进行腹部B超检查,观察是否有脂肪肝、肝纤维化等情况;
2、糖尿病患者:如果患者有糖尿病,体检发现肝损伤,并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能存在肝损伤,此时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测,观察转氨酶、胆红素的水平,并进行腹部B超检查,明确是否有脂肪肝、肝纤维化等病变;
3、高血压患者:如果患者有高血压,体检发现肝损伤,并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空腹血糖>8.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一般可以诊断为糖尿病,需要给予相应的降糖药进行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老年患者:如果是老年患者,并有多种基础疾病,体检发现肝损伤,并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一般诊断为糖尿病,此时需要给予降糖药物进行治疗,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内。

患者体检发现肝损伤,血糖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是普通人群,建议注意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多吃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行运动,避免进食蛋糕、饼干等高糖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

糖尿病肝损伤相关机制及中药干预

糖尿病肝损伤相关机制及中药干预

糖尿病肝损伤相关机制及中药干预吴悠;丛晓东;张云【摘要】近年来,糖尿病发病机率持续走高,其慢性肝脏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其致病机理可能与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密切相关.现对糖尿病肝损伤可能机制及中药干预的现状进行综述,为将来药物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1(020)021【总页数】2页(P16-17)【关键词】糖尿病;肝损伤;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中药【作者】吴悠;丛晓东;张云【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 310043;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43;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 3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因糖尿病慢性肝脏并发症临床症状少且不典型,过去未被重视,但随着糖尿病患者终末期肝病的死亡率的增加,现已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

近年来,由于对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它们不仅参与了糖尿病并发症发病过程,且与其关系极为密切[1-2]。

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其主要的致病基础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造成的糖脂代谢紊乱。

而肝脏作为糖脂代谢重要的靶器官,在糖尿病状态下产生的肝脏病以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为主,它包括: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

其机制可能是高糖高脂环境下线粒体功能紊乱,刺激生成大量自由基,从而导致氧化应激甚至是内质网应激,造成脂肪沉积和细胞损伤。

中药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药效温和持久以及副作用较小的特点,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多样且配伍药物种类繁多,导致其治疗糖尿病的机制相对复杂,目前有研究表明,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中药的作用不仅仅是降糖降脂,还可通过缓解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来减少细胞损伤,进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状从而延长其寿命。

笔者通过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资料,现对糖尿病肝损伤的相关机制以及中药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糖病与肝脏健康的关联及保护建议

糖病与肝脏健康的关联及保护建议

糖病与肝脏健康的关联及保护建议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转变,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而糖病也会对肝脏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糖病与肝脏健康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1. 糖病与肝脏健康的关联
糖尿病与肝脏疾病常常相互关联。

一方面,肝脏疾病如脂肪肝、肝硬化等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另一方面,糖尿病也会对肝脏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1.1 肝脏疾病增加糖尿病风险
1.1.1 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积聚大量脂肪,导致肝组织脂肪变性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比例高达60%,而脂肪肝患者中糖尿病的比例也有所增加。

这是因为脂肪肝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1.1.2 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脏疾病中的一种严重病症,其主要特征是肝组织结构紊乱、纤维化增加、肝功能受损。

糖尿病患者合并肝硬化的比例高达
20%,而肝硬化患者中糖尿病的比例也有所增加。

肝硬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1.2 糖尿病对肝脏健康的不良影响
1.2.1 肝功能异常
糖尿病患者中肝功能异常的比例高于一般人群。

研究表明,糖尿病会对肝脏细胞结构和功能产生损害,导致肝酶升高,从而使得肝脏对药物等的代谢和解毒能力降低,进而引起肝损伤。

1.2.2 肝损伤和肝疾病
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5%合并有脂肪肝,而脂肪肝又是肝疾病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风险因素。

此外。

抗结核药致中国人群药物性肝损伤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抗结核药致中国人群药物性肝损伤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5]独立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评价 项目包括人群选择、可比性、暴露评价3个方面共8
. 630 .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年6月第46卷第6期
个条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满分为9分,7分及以 上认为是高质量文献,4~6分为中等质量文献,1~3 分为低质量文献。 1.5 统计学方法
关键词:中国人群;抗结核药;药物性肝损伤;危险因素;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志码:A
Meta-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for 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DILI) in Chinese patients
. 628 .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年6月第46卷第6期 文章编号:1核药致中国人群药物性肝损伤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李永红1 李红恩2 雷世鑫2,* 张亚玲3 脱鸣富3
(1 甘肃医学院护理系,平凉 744000;2 甘肃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平凉 744000;3 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平凉 744000)
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筛选检索到的文献,用自制Excel表格提取有效数 据:第一作者姓名、发表时间、文献来源、纳入文 献病例基本特征、肝损伤可能的暴露因素(性别、 年龄≥45岁、嗜酒、吸烟、肝病史、糖尿病史、高 血压史、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贫血、营养不 良、结核病复治)。嗜酒 指 [6,11] 每日饮酒量,男性超 过40g,女性超过20g,连续半年以上。吸烟[6,11]指每 日吸烟≥20支,连续半年以上。贫血[6,11]指血红蛋白 <110g。营养不良[6,11]指血清白蛋白小于35g/L。如有 不一致的情况,双方讨论解决,仍有分歧,征求第 三方意见。 1.4 文献质量评价

糖尿病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糖尿病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糖尿病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张莹;张代民;许会彬
【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
【年(卷),期】2005(33)2
【摘要】目的观测糖尿病相关性肝损伤的情况。

方法对26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
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移酶(GGT)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检测。

结果糖尿病相关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28.9%,表现为胆红素、肝酶升高及白蛋白下降,肝酶大多为轻度升高。

肝损伤患者TC、TG水平及异常率明显高于肝功正常者。

结论糖尿病患者肝损伤较常见,应常规检查肝功能。

【总页数】2页(P151-152)
【关键词】糖尿病;肝损伤;肝功异常
【作者】张莹;张代民;许会彬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88医院1内分泌科;解放军第88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心功能不全的肝病患者肝功能结果变化的临床意义分析 [J], 陆佩玮
2.156糖尿病患者的肝功能变化观察与分析 [J], 孟祥文
3.156糖尿病患者的肝功能变化观察与分析 [J], 康爱霞
4.156糖尿病患者的肝功能变化观察与分析 [J], 康爱霞
5.糖尿病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检验的临床意义 [J], 孙文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格列本脲导致症状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格列本脲导致症状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格列本脲导致症状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林伯海;廖伟【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05(027)007【摘要】目的分析格列本脲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导致症状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15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本脲后导致症状性肝损伤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肝损伤恢复特点和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5例中出现症状性肝损伤9例,占同期因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4.12%(9/215),表现为腹胀、乏力、恶心、皮肤巩膜黄染等,肝功能异常(ALT)的峰值为502~896 U/L,损伤类型中肝细胞性占22.22%,胆汁淤积性占77.78%;肝损伤出现在服药后18~60d,剂量为5~15mg/d,停用格列本脲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21~60d.结论格列本脲引起症状性肝损伤多发生于治疗初始阶段,以胆汁淤积为多见,停药、护肝治疗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故对服用格列本脲者应定期检测肝功能,防止格列本脲所致的肝损伤.【总页数】2页(P529-530)【作者】林伯海;廖伟【作者单位】525200,广东省高州市市区医院内科;525200,广东省高州市市区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格列本脲致低血糖反应52例临床分析 [J], 肖绍新2.消核片导致药物性肝损伤12例临床分析 [J], 廖宗琳;苏尊玮3.非法掺入格列本脲的增强性欲产品导致的严重低血糖病人的MRI所见 [J], 陈聪(译); 刘士远(校)4.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中药分类及药物性肝损伤162例临床分析 [J], 张雪明;陆建春;薛源;薛焕俊;史建国;易婷5.基质金属蛋白酶类水平与抗结核药物性导致肝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J], 陆霓虹;沈凌筠;刘洪璐;陈杨君;杜映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2012年10月第9卷第30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糖尿病性肝损伤(diabetic liver disease ,DLD )是指糖尿病引起的肝组织学和功能改变的病变[1]。

近年来,糖尿病合并肝损伤的发病率正逐年提高,据文献报道该病发生率为10%~30%。

糖尿病相关性肝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脂肪肝、高血脂,其他原因依次为胆囊炎、胆石症、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引起的冠心病、降糖药物、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肝硬化等[2]。

对于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可引起糖原在肝脏堆积及肝脏微血管病变,损害肝功,严重者可以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变,另外降糖药物本身也可引起肝损害,而肝功损害又使糖、脂肪代谢紊乱,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3]。

这些都将影响到糖尿病的疗效和预后。

而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患者,糖尿病对其的影响往往不被重视,又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早期的肝脏损害常常症状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而当肝损害进展至后期,如肝硬化甚至肝癌,病情往往己经不可逆转。

由于临床上的相关重视不足,国内的既往研究多从糖尿病合并某单一肝病进行临床观察或致病机制探讨,而结合国内外文献对糖尿病合并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尚缺少综合论述,现从以下几种常见肝损伤病因入手,就糖尿病在合并肝损伤患者中的危险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的及时诊疗提供相关依据。

1脂肪肝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与其他慢性肝病相比,糖尿病与脂肪肝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在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并发率相当高,据报道约50%糖尿病患者可合并脂肪肝[4]。

在引起脂肪肝的所有病因中,糖尿病占第3位,仅次于肥胖与饮酒。

在我国糖尿病引起的脂肪肝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比例较大,这主要与糖尿病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IR )有关。

在临床上,2型糖尿病合并NAFLD 者较不合并NAFLD 者具有更高的中心性肥胖、高血压患病率以及更严重的脂代谢紊乱的特点[5]。

糖尿病合并NAFLD 患者谷酰转肽酶(GG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水平显著高于非NAFLD 患者,而谷草转氨酶(AST )水平则无显著差异[6]。

NAFLD 形成机制较复杂,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与NAFLD 密切相关[7],在NAFLD 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8]。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过剩的葡萄糖不断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肝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大量三酰甘油(TG ),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过多的糖原在肝脏中也以脂质的形式沉积,加速脂肪肝形成。

除此之外,近年研究发现,肝脏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键器官[9]。

胰岛素抵抗发生时胰岛素对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减弱[10],使外周脂肪组织脂解作用加强,血中游离脂肪酸(FFA )增多,FFA 转化为TG 增多,导致血中TG 浓度增高并进入肝脏。

同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肝细胞线粒体内的脂肪酸氧化代谢减弱,TG 在肝细胞内转化为低密度脂蛋白(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能力减弱,使TG 在肝内进一步蓄积,而肝细胞脂肪转运能力减弱,从而使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

另外,IR 促进了FFA 的氧化,导致氧化应激产生,以氧化应激为主的各种原因造成的炎症和纤维化的形成也是学术界普遍认可的NAFLD 的病因之一[11]。

2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与糖尿病和脂肪肝等疾病密切相关,增加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12-13]。

而糖尿病患者也更易患病毒性肝炎,患病率为正常人的2~4倍。

研究资料显示,慢性肝炎并发糖尿病患者中的4%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源性糖尿病[14]。

这种患者同时有慢性乙型肝炎和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因此有糖尿病在肝损伤患者中的危险性分析高磊邹志强孙荣玲姜芬周建芹山东省烟台市传染病医院医疗三科,山东烟台264001[摘要]糖尿病合并肝损伤的发病率正逐年提高,后期往往不可逆转,而临床对该病尚重视不足。

本文从糖尿病与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胆石症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系方面入手,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全面阐述了糖尿病在肝损伤患者中的危险性,以期为临床的及时诊疗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肝损伤;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0(c )-0030-03Risk analysis of diabete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injuryGAO Lei ZOU Zhiqiang SUN Rongling JIANG Fen ZHOU JianqinThe Third Department of Medical Treatment,Yantai Hospit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Shandong Province,Yantai 264001,China[Abstract]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combined with liver injury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later stage is usually irreversible,however,clinic is not emphasis on this disease.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diabetes and fat -ty liver,viral hepatitis,liver fibrosis,cholelithiasis,DKA,illustrates the risk of diabete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injury com -prehensively combined with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in order to provide relevant reference for timely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 words]Diabetes;Liver injury;Viral hepatitis;Cirrhosis302012年10月第9卷第30期·综述·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别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临床主要特点是胰岛素分泌功能无显著障碍,空腹胰岛素量正常或略高,C 肽多正常,而血糖偏高,所以又称之为“肝源性糖尿病”。

该病的特点是高糖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而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常不明显,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少见。

有研究表明,慢性丙型肝炎及丙肝肝硬化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相比,前者合并糖尿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后者[15-16]。

Knobler 等[17]的研究表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率为21%~50%。

Mehta [18]的临床研究显示,8.4%的2型糖尿病及2.1%的1型糖尿病患者为HCV 阳性,其中,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感染HCV 的几率更高,是正常人的3倍,其原因可能为胰岛素注射增加了病毒感染的机会,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等。

另据研究结果显示:IR 与病毒性肝炎继发的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并能影响肝纤维化的进展和病毒性肝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19]。

据报道,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的情况,其中,17.5%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有继发糖尿病发生,而在正常人群中糖尿病发生率仅为0.6%左右。

由此可见,慢性病毒性肝病可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继而引发糖、脂代谢紊乱,而IR 也会随着肝病的发展而进一步加重。

此外,另据报道糖尿病还可能增加肝炎病毒致癌的作用[20]。

3肝硬化糖尿病与肝硬化也密切相关,隐源性肝硬化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倍,脂肪肝病程5年以上者可发展为肝硬化[21],继而导致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且糖尿病是隐源性肝硬化进展及发生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Tolman 等[22]研究指出,在糖尿病患者中,终末期肝病的病死率甚至高于心血管疾病,其中,由糖尿病引起的肝脏病变最常见的是NAFLD ,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

作为肝硬化的常见诱因,NASH 发展成为肝纤维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23]。

Jacqueminet 等[24]指出,糖尿病患者有并发NASH 并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据一项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NAFLD 在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中的发病率正逐步升高,并且NAFLD 可能与糖尿病性肝损伤、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联[25]。

而针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研究则显示,血糖水平与肝纤维化积分呈正相关[26]。

Ratziu 等[27]报道,在病程相同的情况下,与血糖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相比,血糖偏高的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间质纤维化的比例明显更高。

另外,通常认为糖尿病性肝损伤一般经历由脂肪肝到肝纤维化再到肝硬化的病理演变过程,但在对糖尿病大鼠肝脂肪变性研究时发现,纤维染色时已伴有胶原纤维增生,这表明脂肪肝与肝纤维化可能同时发生,且糖尿病持续高血糖状态可能与肝纤维化有密切的关系[28]。

4胆石症研究显示,糖尿患者中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比正常人高,Lieber [29]研究表明,胆石症在糖尿患者中的发病率为30.2%,而在非糖尿患者中的发病率仅为11.6%。

糖尿病患者并发胆石症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糖尿病产生的代谢紊乱导致脂代谢异常。

糖尿病合并胆石症患者TG 、ApoB 、ApoC Ⅱ、ApoC Ⅲ、ApoE 水平明显升高,ApoA 、ApoA2、ApoA/ApoB 、HDL-C/TC 显著下降[30]。

而血清胆固醇、TG 含量与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成正比[31],高脂血症易导致胆汁胆固醇过饱和。

因此,糖尿病的高脂血症是是胆石症中较为肯定的危险因素[32]。

②糖尿病患者的胆囊通常因糖尿病并发的广泛血管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而受累,出现体积增大、餐后收缩功能不良等情况,这称为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胆囊。

患者的胆囊出现广泛的微血管病变[33],引起微血管狭窄,基底板增厚,内皮细胞、周细胞严重变性,可见低电子密度沉着物,而无糖尿病的胆石症患者则没有以上表现。

这些病理改变导致胆汁黏稠度增高,胆汁淤滞,排出受阻,胆囊排空障碍,从而有利于胆汁中的结晶形成,最终导致结石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