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杨柳青

杨柳青

十八街麻花
• 桂驰名商标、天津市名牌产品及天津市著名商标。 • 发祥十八街麻花是天津的一家百年老字号麻花店,与天津狗不理包子、 耳朵眼炸糕并称的“天津三绝”,位列其首。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在全 国首届名小吃认定会上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1996年被中国国内 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曾荣获国家部优金鼎奖、亚太地区博 览会金奖,并被认定为中国



杨柳青年画题材的一大种类便是娃娃。这些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都 象征吉祥美好,非常惹人喜爱。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7年6月8日,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得国家 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石家大院
石家大院简介
• 杨柳青石家大院,始建于1875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其建筑结构独特,砖木石雕精美。石 家是当年天津八大家之一,一度财势显赫,声名遐迩。 石家在杨柳青二百余年的历史,反映了石氏家族从落户、发家、鼎盛、衰微、直至败落的过程。 清雍正年间(1723—1735),石氏先人即从山东来到天津一带操船营运。乾隆五十年(1785),从石衷 一开始落户杨柳青,其子石万程颇善经营,家资日丰。到石万程之子石献廷时期,石家已一改累代 单传而人丁兴旺,家大业大。道光三年(1827),石献廷的儿子们遵照父亲遗嘱,分家另过,各立堂 名。因老大石宝福早天,老二石宝善立长门福善堂;老三石宝庆立二门正廉堂;老四石宝苓立三门 天锡堂;老五石宝珩立四门尊美堂。福善堂、正廉堂以及天锡堂的后世子弟中,虽也有勤勉上进、 刻意经营者,但大多是纨绔子弟,吃喝玩乐,寄生度日。到清末民初,三门的家道先后中落。而尊 美堂一支,石宝珩长子石元俊在咸丰十一年(1861)科考中举,官拜工部郎中,但以父老弟幼为名末 曾到任,反而致力于家业经营,使得买卖兴隆,资产巨增。光绪十年(1884),石元仕继石元俊之后 主持尊美堂。他不仅注重家产积累,更善于扩大政治势力。石元仕努力结交权贵,子女多与天津官 绅、豪门结姻,他自己的夫人,即是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族侄女。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 侵,石元仕带头出资在家乡办“支应局”,使地方免除许多祸乱,因而得到清政府赏识,先后被李 鸿章和慈禧接见,并赏给他一个四品卿衔,一时名重津门,当选为天津议会、董事会委员,从而确 立了他集地主、官僚、资本家与一身的社会地位。 民国七年(1918),石元仕七十岁生日,石府接朋引客,大摆寿筵,极尽奢华。不料次年,石元 仕即背生溃疽,体弱已极,很快故去。其出丧规模,在杨柳青地区可谓空前绝后,所耗财资,难以 计数。加之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石家生意凋敝,地租难收,衰落之势初现。石元仕去世后,其家 人即离开尊美堂老宅,全部迁往天津定居。民国二十九年(1940),石元仕夫人去世。因其娘家势力 不凡,丧事必得大办,致使家业更加一蹶不振,只好负债度日。至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尊美堂 的大部分住宅已变卖他人。 1987年6月,西青区人民政府将“尊美堂”宅第列为区级文物(俗称石家大院),加以保护,并 拔资修复。在天津市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时六年,投资560万元人民 币,终于完成修复工作。1992年,石家大院作为“杨柳青博物馆”对外开放,属天津市级文物保护 单位。

杨柳青年画说课稿

杨柳青年画说课稿

杨柳青年画说课稿【最新版】目录1.杨柳青年画的概述2.杨柳青年画的起源和发展3.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4.杨柳青年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5.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与创新正文一、杨柳青年画的概述杨柳青年画,又称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一种源于中国北方的民间美术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以天津市杨柳青镇为主要发源地,因此得名。

杨柳青年画主要通过木版印刷技术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有世俗生活、风景名胜等。

二、杨柳青年画的起源和发展杨柳青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经历了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清朝时期,杨柳青年画进入了繁荣期,产量大、质量高,深受民间喜爱。

同时,杨柳青年画也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对各地年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1.线条流畅,造型简练:杨柳青年画的线条优美流畅,人物形象简洁明快,既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又富有生活气息。

2.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杨柳青年画采用大红、大绿等鲜艳的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画面富有张力和动感。

3.构图饱满,主题突出:杨柳青年画的构图饱满紧凑,主题内容鲜明,充满喜庆气氛。

四、杨柳青年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1.传承民族文化:杨柳青年画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反映世俗生活:杨柳青年画以丰富的题材,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世俗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民俗价值。

3.寓意吉祥如意:杨柳青年画多为寓意吉祥、喜庆的题材,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五、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与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杨柳青年画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

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杨柳青年画的优秀传统,保留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根据时代需求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进行创新和发展,使杨柳青年画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总之,杨柳青年画是我国民间美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天津扬抑青画的简介20字

天津扬抑青画的简介20字

天津扬抑青画的简介20字
天津“杨柳青年画”是什么?有什么特色与历史?
天津杨柳青画是一种木板年画,属于木板印绘制品。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研末明初,是一名手艺人逃难来到了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一些门神卖,让镇上的人竞相模仿。

随着大运河的流通,纸张进入了杨柳镇,手艺人就将画印在了纸上,成为了木板年画。

木板年画以红丹、竹绿和桃红为主色调,辅以粉蓝、粉绿、灰色。

这种画的笔法很细腻,有着清新淡雅的风格,受到了众多人的欢迎。

天津杨柳青年画是什么呢?
提到杨柳青,很多人都会想到杨柳青镇的木板年画,而天津杨柳青年画其实就是木板年画的简称。

这个年画是很出名的,在全国各地都有销售,非常的精致可爱。

杨柳青木板年画的鼎盛时期是清代,很多地方都模仿杨柳青镇的木板年画,让杨柳青这三个字在全国如雷贯耳。

但在清末民初,由于农村经济的凋零是一年化的兴起,所以木板年画就逐渐没落了。

但现在人们又重新拾起了这一门艺术,制作出了精致的木板年画。

杨柳青年画起源说

杨柳青年画起源说

杨柳青年画起源说晨曲杨柳青年画到底起源于什么年代,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已故杨柳青镇文史家王鸿逵先生曾在《西青文史》撰文说:“杨柳青年画起于明代。

相传在元朝末年,顺帝失政,战乱四起,有一位会雕刻的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见这里梨枣树木很多,适合刻版印刷门神纸马年画,便定居下来开始经营。

”王老先生在文中用的是“相传”二字,说明是听人传说,并没有史料依据。

后来,宋洪升、王开元二先生有文章说:“北宋时期有《东京梦华录》一书,上面记载‘东京近岁时,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回头禄马、天行帖子等’。

”这分明就是早期的年画产品,民间过年时用来张贴用的。

这是引子,主要用意在下,“1126年,金兵攻破汴梁,掳徽、钦二帝,尽抢图书、珠宝及大批百工艺人北返,为他们所用。

”也就是说,属于“百工艺人”的年画艺人也在被掳之列。

“这样,一部分艺术人才被分转到山西、河北等地。

”“朱元璋入主中原后,到永乐初年,多次迁山西农民和手工业者充实京津一带,有些年画艺人来此,见杨柳青地方梨枣成林,又多蒲苇,是雕刻木版和造纸的好材料,便经营起门神纸马作坊来。

”此文给我们提供了两个信息:一,杨柳青年画的起源是明朝初年,也就是永乐年间大移民后就开始了;二、这一年画内容门神纸马是从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传到山西、河北,至明朝初年又传到杨柳青的。

著名中国艺术研究家、收藏家,对杨柳青年画研究最权威的学者王树村先生也曾说过“北宋画传杨柳青”的话。

由此可知,杨柳青年画的传承渊源应该与北宋都城东京汴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西青区志》上说,“杨柳青年画起源于明代。

杨柳青镇附近村庄盛产杜梨木,适于刻版,因之乡民刻印门神、灶王、钟馗、天师、月宫图之类逢年过节出售,已补生计。

明永乐十三年,南运河开通,地方日渐繁荣,习此艺者渐增。

”《杨柳青镇志》上的说法与《西青区志》的说法完全一致。

邢富贵先生曾撰文说:“杨柳青年画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始于明末崇祯年间。

”也有人说始于元朝末年。

还有人说杨柳青年画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

杨柳青年画的历史介绍

杨柳青年画的历史介绍

20XX年杨柳青年画的历史介绍导读:在制作手法上很多采取木版刻印和人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了既有木刻韵味,又有民族绘画风格的特点。

年画采用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取材现实生活、历史事件等,创立了鲜明活泼的独特风格。

杨柳青年画的历史介绍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

年画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

杨柳青年画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

20XX年6月8日,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XX年5月9日,世博天津活动周开幕,杨柳青年画作为参展项目向世人展示。

20XX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柳青年画杨柳青是绘制传统年画闻名的农村集镇,位于中国天津市杨1/ 3柳镇。

早在明代崇祯年间(公元1628--公元1644年),这里的人民就开始绘制年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到清代(公元1644--公元1911年)中期,杨柳青镇已有近百家画店作坊,街道上彩旗成双成对,从事年画制作的手工艺人有三千多人,出现了“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年)和元代(公元1279--公元1368年)的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既反映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又有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场面和风景花卉,并喜欢用寓意和象征的手法,把人们的愿望,通过美术形式表达出来。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特点
杨柳青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 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 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 《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 武架“, 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 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
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 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 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 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 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仅富 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 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 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 直延续发展至今。杨柳青年画的艺术 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 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 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
起源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的民间木 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 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 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 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 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 ,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到了清代 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 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 达百万幅。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 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 “,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 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
蓬勃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 。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 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 苏。 “文革“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印刷, 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 传人霍庆有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 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 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画工艺,成为天 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 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 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玉成号“ 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 人文景点。

杨柳青年画知识点总结

杨柳青年画知识点总结

杨柳青年画知识点总结一、历史渊源杨柳青年画源于山东省蔚县杨柳青镇,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据传说,清代乾隆年间,一名名叫高鹏的蔚县画师在镇外的丁家庄村画了一幅《柳树图》,其意境深邃,引得众多画家前来学习,逐渐形成了杨柳青年画的独特风格。

杨柳青年画以其秀丽的柳树和清新的山水风光,成为了山东水墨画的代表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二、艺术特点1.青翠妖冶的柳树杨柳青年画中的柳树常常被描绘成青翠妖冶、婀娜多姿的形象。

艺术家们通过轻盈逸动的线条和柔美丰满的笔墨,展现出柳树在山水间翠绿的身姿,给人以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2.清新俊朗的山水杨柳青年画以清新俊朗的山水为背景,体现了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画家们通过淡雅的笔调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出大自然的宏伟壮丽和清新脱俗的意境,给人以一种宁静悠远的美感。

3.简洁明快的笔墨杨柳青年画以简洁明快的笔墨为特点,表现出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韵味。

画家们在画中运用简练的线条和淡雅的颜色,勾勒出了柳树和山水的灵动之美,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4.瑰丽多彩的色调杨柳青年画在色调上常常运用瑰丽多彩的调子,给人以一种艳丽动人的感觉。

尤其是在描绘柳树和山水的色彩上,画家们常常运用明快的红、绿、蓝等色彩,表现出了一种充满活力和浪漫情怀的气息。

三、技法表现1.用笔清澈杨柳青年画以用笔清澈为特点,表现出一种洗练的艺术风格。

画家们在作品中常常运用流畅的笔法和清澈的线条,勾勒出了柳树和山水的形象,给人以一种清新秀丽的感觉。

2.运用淡彩杨柳青年画在色彩运用上善于运用淡彩,表现出了一种淡雅细腻的艺术语言。

画家们在画中常常运用淡雅的颜色和柔和的调子,展现出了柳树和山水的柔美之美,给人以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

3.表现氛围杨柳青年画善于表现氛围,通过画家独特的艺术表现,营造出了一种清新秀丽的氛围。

画家们在作品中常常运用淡雅的笔调和细腻的笔法,表现出了柳树和山水的灵动之美,给人以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

四、当代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水墨画的发展,杨柳青年画也走向了当代艺术的舞台。

杨柳青年画的文化初探

杨柳青年画的文化初探

杨柳青年画的文化初探杨柳青年画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天津市杨柳青镇。

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对杨柳青年画进行文化初探,探讨其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以及传承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一、历史渊源杨柳青年画源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6),其成型于光绪年间(1875-1908)。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杨柳青镇是一座以农耕、渔业为主,手工业也十分发达的古老小镇,而杨柳青年画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并独具特色。

杨柳青镇的村民们以勤劳勇敢、热情豪爽而著称,而他们祖祖辈辈的双手则孕育出了这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历史的长河中,杨柳青镇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变迁,杨柳青年画却一直是这座小镇的文化名片之一,也是这座小镇的重要标识之一。

如今,杨柳青镇已成为中国著名的“中国画乡”,而杨柳青年画也因其独特的魅力而备受赞誉。

二、艺术特点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鲜艳明快的色彩。

杨柳青年画以鲜艳的颜色、明快的笔触见称,其色彩斑斓、明快、鲜艳,给人以美的享受。

2. 生动传神的形象。

杨柳青年画以其生动传神的表现手法,将人物、花鸟、山水等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3. 线条简洁流畅。

杨柳青年画的线条简洁而流畅,充分展现了中国画的书法韵味与笔墨之美。

4. 丰富的文化内涵。

杨柳青年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作品中不仅有寓意深远的图案,还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传承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和文化产业的兴盛,杨柳青年画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方面,一些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积极投入到杨柳青年画的传承工作中,通过展览、培训、研究等方式,推动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一些政府机构和文化企业也积极支持杨柳青年画的发展,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设立艺术基金等举措,为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与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杨柳青年画的文化初探

杨柳青年画的文化初探

杨柳青年画的文化初探杨柳青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河北省唐县的杨柳青村,距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它以简朴、清新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而闻名,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从杨柳青年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发展现状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其进行一次文化初探。

一、历史渊源杨柳青年画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

据传,当时的杨柳青村百姓在灾年里为了谋生,以浆糊为颜料,在宣纸上画下农家乐事、花鸟画等图案,作为民间艺术形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而真正发展壮大杨柳青年画的,则是20世纪初的民国年间。

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各地纷纷兴办工艺美术学院,培养一大批杨柳青画师,使这门民俗艺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此后,杨柳青年画艺术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

1987年,杨柳青画坛来了一位客人,他就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铁映。

李老对杨柳青可谓情有独钟,他是热爱书画艺术的人。

李老深情地说:“杨柳青不仅是个画家,而且是个乡村公益人,他为人民群众绘制宣传画为老百姓送医治病,为国家送文化送美术共作出了卓越的业绩。

”杨柳青绘画的画风及内容有其特色,以红、绿为主色彩,在表现客观事物的基础上,一方面发挥了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神话、寓言等形式,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

二、艺术特点杨柳青年画以明快、轻松的色调和生动、传神的线条表现为主要特点。

其画作造型简练,明暗对比强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画家们根据民间故事、传说、风俗等题材,以幽默、夸张的手法,打造出了一系列真实,原始的农民生活场景。

例如:《天街鱼市》《农民婚礼》《瑞雪迎春》《赛狗图》《鸟虫鱼兽》等等。

这些画作生动形象、美轮美奂,深受人们喜爱。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杨柳青年画运用了浓淡相宜的色彩,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还注重通过画面的布局、构图等手法,使画面产生对比,突出主题,营造出一种活泼、欢乐的氛围,使人在观赏作品时可以感受到一种轻松快乐的情感。

杨柳青年画起源

杨柳青年画起源
杨柳青年画雕版
特点演变 清朝时,杨柳青的年画就已发展得十分完善了。 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 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 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 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 景也各式各样。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年 画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 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内容 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惟独没有人物。正所 谓"瘪瓜子--没仁(人)"。
杨柳青年画特点
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 ,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 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 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 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带有 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仅 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 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 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 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 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 直延续发展至今。杨柳青年画 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 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 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 表现在制作上。
蓬勃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19 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 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解放 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 藤黄原料。“文革”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印刷 ,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 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 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 、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 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 “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 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玉 成号”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 客的人文景点。

杨柳青 木版年画的历史故事

杨柳青 木版年画的历史故事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史故事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山东省青岛市杨柳青年画院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起源于明朝晚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四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杨柳青木版年画经历了繁荣、衰落和复兴,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人们的情感。

杨柳青木版年画最早的创作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起初以宗教题材为主,绘制了许多神话故事和佛教传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其应用于民间,描绘了丰收的农田、热闹的集市、喜庆的婚礼等各种生活场景。

这些画作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成为了人们亲近民间艺术的窗口。

然而,杨柳青木版年画在清朝时期遭遇了一次巨大的挑战。

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新的印刷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木版年画逐渐失去了市场。

加之清朝末年的动荡局势,许多传统手艺人纷纷转行,使得杨柳青木版年画几乎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然而,正是在这个危机时刻,一位名叫张庆九的年轻人挺身而出,致力于振兴杨柳青木版年画。

张庆九不仅继承了传统技艺,更加入了现代元素和创新的思维,创作出了一批新颖独特的年画作品。

他重新设计了画面构图,增加了明暗对比,突出了主题,使得杨柳青木版年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随着张庆九的努力以及艺术家们的不断追求,杨柳青木版年画重新走上了舞台。

这些画作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它们不仅在中国国内备受欢迎,也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如今,杨柳青木版年画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项庞大的产业。

在山东青岛的杨柳青年画院,有着众多的艺术家和工匠,他们将手中的刻刀化作笔墨,挥洒出无数美丽的画作。

这些作品不仅风格独特,而且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人们喜爱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只有在不断融合新鲜元素的同时,保持对传统技艺的敬畏和传承,才能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坚持和努力,杨柳青木版年画才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天津杨柳青年画简介

天津杨柳青年画简介

天津杨柳青‎年画简介杨柳青年画‎简介:杨柳青年画‎,木版印绘制‎品。

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

杨柳青年画‎历史悠久,以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造型、明艳的色彩‎、丰富多姿的‎形式内容而‎著名。

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约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

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

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

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

二零零七年‎六月八日,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二零一零年‎五月九日世‎博天津活动‎周开幕,杨柳青年画‎作为参展项‎目,向世人展示‎。

杨柳青年画‎历史: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

清朝时,杨柳青的年‎画就已发展‎得十分完善‎了。

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

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

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内容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惟独没有人‎物。

正所谓"瘪瓜子--没仁(人)"。

杨柳青年画‎题材的一大‎种类便是娃‎娃。

这些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

杨柳青年画说课稿

杨柳青年画说课稿

杨柳青年画说课稿摘要:一、引言1.杨柳青年画的背景介绍2.杨柳青年画的艺术价值二、杨柳青年画的起源和发展1.杨柳青年画的起源2.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历程3.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品三、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1.独特的绘画技法2.寓意丰富的题材3.浓厚的地域特色四、杨柳青年画的意义和影响1.民间艺术的瑰宝2.传统文化的传承3.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和启示五、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与创新1.传承杨柳青年画的技艺2.融入现代元素,实现创新3.杨柳青年画在当代的发展和应用正文:一、引言杨柳青年画,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绘画艺术,源于天津市杨柳青地区。

它以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题材,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

杨柳青年画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杨柳青年画的起源和发展杨柳青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它起初是作为年画而流传于民间,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

在清朝至民国时期,杨柳青年画进入了繁荣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民间画家。

建国后,杨柳青年画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如今,杨柳青年画已经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

三、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杨柳青年画以其独特的绘画技法、寓意丰富的题材和浓厚的地域特色,在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其绘画技法包括勾勒、渲染、皴擦等,既写实又具有装饰性。

题材方面,杨柳青年画既有传统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有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杨柳青年画还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反映了天津地区的风土人情。

四、杨柳青年画的意义和影响作为民间艺术的瑰宝,杨柳青年画承载了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它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

杨柳青年画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同时,杨柳青年画作为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为了传承和发扬杨柳青年画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我们应该致力于传承其技艺,培养新一代的民间画家。

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杨静 | 文红学大家周昌曾有诗赞杨柳青年画:“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竞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

”名扬四海的杨柳青年画可谓家喻户晓,它不但构思巧妙别致,线条流畅清新,敷彩古朴曲雅,而且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

像“连年有余”等喜庆的年画,蕴含着浓浓的年味儿,一直是中国传统春节最具民间艺术特色与传统文化气息的标识物,是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特别是年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画中那些体态丰腴、活泼可爱的娃娃憨态可掬,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象征吉祥美好的寓意。

历史起源:杨柳青青年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史料记载,年画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黄帝在门户上画神荼、郁垒防鬼。

唐朝黄帝唐太宗命画圣吴道子画钟馗像以辟鬼。

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先后18次自山西向外移民,其中部分移民落户杨柳青,随着移民的不断迁入,逐渐形成村落。

杨柳青村的先民主要来自永乐二年和永乐三年山西平阳及周边地区的移民,在杨柳青定居后,具有雕版印刷术的山西移民为了谋生和沿袭固有的民俗,也为迎合人民大众祈福禳灾的共同心理便延续就业。

当时山西平阳移民在杨柳青印制的门神、灶君、纸马可以说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雏形,但只是雕版印刷术的或墨或朱的单色印刷,并未形成真正的杨柳青年画风格。

明永乐十三年,京杭大运河贯通,使杨柳青村日渐繁荣,杨柳青年画艺术逐渐发展起来。

现能见到的明代杨柳青印制的年画为王树村先生收藏的“四十八艺神像”“金仙菩萨”“金阙帝君圣众”及条屏“孝行图”。

此几种物品,疑为进贡明宫大内特制,线条细柔、流畅,足见当时刻工治艺之道。

从王树村先生收藏的绘本堆金沥粉“金瓜舞门神”“万事如意”“四季平安”“受天百禄”看,杨柳青年画的绘制技艺彼时已经十分精湛。

明天启年间,安徽胡正言印成历史上第一部木版彩色套印本《十竹斋画谱》。

此后,木版彩色套印大兴。

杨柳青年画的套色印刷也兴盛起来。

明嘉靖元年,杨柳青村成为仕宦踵游、商贾重聚之重镇。

年画艺术家:杨柳青人物简介

年画艺术家:杨柳青人物简介

杨柳青年画在民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 成为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
• 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影响着民间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

杨柳青年画在民间的传承与发展
• 通过家庭、师徒、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承
• 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经验
⌛️
杨柳青年画在民间传承与影响中的创新与发展
• 丰富了年画的艺术内涵,提高了年画的艺术价值
•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 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杨柳青年画在民间艺术风格和个性化表现上的创新与发展
• 丰富了年画的艺术内涵,提高了年画的艺术价值
• 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03
杨柳青的代表作品与影响
杨柳青的经典年画作品解析
杨柳青的经典年画作品《包公审石磙》
• 丰富了年画的艺术内涵,提高了年画的艺术价值
• 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杨柳青年画的色彩运用与构图特点

杨柳青年画的色彩运用独具匠心
• 采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 体现了民间艺术的审美特点
杨柳青年画的构图布局疏密有致
• 注重空间关系、层次分明的构图手法
• 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动态感
• 以包公为主角,讲述了公正审理的故事
• 体现了民间对正义和公正的向往
杨柳青的经典年画作品《五福临门》
• 描绘了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降临人间的场景
• 寓意着吉祥、平安和幸福
杨柳青的经典年画作品《迎春图》
• 反映了民间迎接春天的习俗和活动
• 寓意着万象更新、生活美好
杨柳青年画在民间的传承与影响

杨柳青年画发展历程

杨柳青年画发展历程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的 民间木板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 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 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 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 上的人争相模仿。 从此很多人 从事此事,相互交流形成一种 文化特性。
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 新疏通,使得交通便利,南方精 致的纸张、水彩以较低的价格运 到了杨柳青。使生产成本降低, 产量增加,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到了清代中期全盛 时期,杨柳青全镇 “家家会点染,户户善 丹青”,画店鳞次栉比, 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 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 实的绘画之乡。 从是年画生产的人 数达到最大,人们生活 对年画的生产有很强的 依赖性,年画成为杨柳 青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 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 落。1926年,霍玉棠 创建了 “玉成号 ”画 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 向复苏。
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历程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的民间木板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
杨柳青年画 的发展历程
杨柳青年画约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清雍、乾至光绪 初期为鼎盛期。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 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 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具有 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
解放后,周恩来总 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 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 “文革”期间,杨柳青 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 庆 有利用近三十年的时 间苦心钻研,使得曾 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 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 以复苏。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 如今,“玉城号”画庄已建成为 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 的人文景点。随着政府对年画的 扶持和民间艺人对乡土艺术感情 之深,杨柳青年画发展迅猛,其 知名度也日益提高。

杨柳青年画实践体会

杨柳青年画实践体会

杨柳青年画实践体会一、引言杨柳青年画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以其细腻、精巧、雅致的风格而闻名。

作为一种青年画,它代表了年轻一代对生活、自然和美的独特见解。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杨柳青年画的实践体会。

二、历史背景1. 杨柳青年画的起源杨柳青年画起源于中国山东省的杨柳青村,始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杨柳青年画以其细腻的线条、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风格而闻名于世。

2. 杨柳青年画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艺术观念的变化,杨柳青年画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了不同的发展。

从最初的民间艺术形式,到现代艺术市场的一部分,杨柳青年画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

三、杨柳青年画的特点1. 线条的细腻杨柳青年画以其细腻的线条而闻名。

画家运用细笔勾勒出细致入微的线条,使作品更加精致。

2. 色彩的鲜艳杨柳青年画的色彩鲜艳明快,给人以愉悦和活力的感觉。

画家善于运用各种颜料,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

3. 构图的独特杨柳青年画的构图风格独特,常常以对称或近似对称的形式呈现。

画家善于运用空间布局和形象安排,使作品具有美感和平衡感。

4. 主题的多样杨柳青年画的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山水人物,又有花鸟虫鱼。

画家通过绘制不同的主题,展示自己对生活、自然和美的理解。

四、杨柳青年画的实践体会1. 绘画技巧的学习在实践杨柳青年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和模仿大师的作品,我逐渐掌握了杨柳青年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和构图的设计。

2. 观察力的培养杨柳青年画要求画家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准确地捕捉事物的细节和特点。

在实践中,我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和人物,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并将观察到的事物运用到绘画中。

3. 创作思维的培养杨柳青年画追求独特的创作思维,要求画家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创作理念。

在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和尝试,培养了自己的创作思维,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4. 情感的表达杨柳青年画注重情感的表达,画家通过绘画将自己的情感与观众分享。

天津杨柳青年画的故事

天津杨柳青年画的故事

天津杨柳青年画的故事
摘要:
一、天津杨柳青年画的起源与发展
二、杨柳青年画的特点与风格
三、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品及寓意
四、杨柳青年画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五、如何欣赏和收藏杨柳青年画
正文:
天津杨柳青年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起源于明代,历经数百年的发展,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杨柳青年画以浓郁的民间风情、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著称,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杨柳青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天津杨柳青成为南北文化交融的地方,民间艺术得以繁荣发展。

杨柳青年画的创作多以喜庆吉祥为主题,如寿星、娃娃、福禄寿等,富有民间气息。

在绘画技法上,杨柳青年画注重线条勾勒与色彩渲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画面生动活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这些作品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道德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杨柳青年画不断创新,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如动漫、游戏等,使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具时代感。

欣赏和收藏杨柳青年画有一定的门道。

首先,要了解杨柳青年画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技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作品。

其次,要注意作品的主题和寓意,
体会其中的民间风情和传统美德。

最后,收藏杨柳青年画时要关注作者和作品质量,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收藏价值的佳作。

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杨柳青年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人们传递着美好的祝福和寓意。

浅谈杨柳青木板年画的发展

浅谈杨柳青木板年画的发展

浅谈杨柳青木板年画的发展摘要:通过对杨柳青木板年画的历史和形成原因的分析,来体现杨柳青木板年画的艺术价值和地域特色。

杨柳青木板年画区别于其他年画,为四大年画之首,有着它独特的背景因素。

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流传至今,画面的题材和尺幅非常广泛。

最后对杨柳青木板年画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体现进行分析,提出开发当代旅游产品设计理念。

关键词:杨柳青木板年画;民俗特色;艺术价值;传承;当代性年画最早出汉代,最初形态的年画是门神神荼,郁垒的形象。

天津杨柳青年画起源有着600年的历史,与其他许多地方年画一样,最初都与驱凶辟邪,祈福迎祥为初衷。

当时有一名擅长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天津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

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

到了清朝时期杨柳青年画就已经发展的十分完善了,康熙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注重人物神情刻画,笔法细腻,设色大胆,内容丰富。

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有齐健隆和戴康增两位画师。

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2个村子形成了“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盛状,年画因此以产地得名。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产生与发展,除了广泛的民俗需求之外,同时也离不开以下几个要件:其一,杨柳青当地盛产杜梨木,木质细腻坚硬,适合雕刻。

其二,明清时期的杨柳青具有发达的航道水运资源,是东西南北漕运交汇的重要码头,这给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制作、销售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其三,杨柳青因地处南北,东西交通要道,年画艺术也受到南北多元文化影响,因此杨柳青年画既有木板年画的民俗特点,又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画风。

清代进贡宫廷,每年宫廷需要大量大尺幅的贡尖进贡,所以比其他年画较为细腻。

杨柳青木板年画属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木板年画区别于苏州桃花坞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山东潍坊年画,为四大年画之首,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反应了当地原生态固有的思维方式。

(完整word版)杨柳青木版年画介绍(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杨柳青木版年画介绍(word文档良心出品)

杨柳青木版年画 - 简介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

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

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木版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木版年画历史悠久,以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造型、明艳的色彩、丰富多姿的形式内容而著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7年6月8日,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杨柳青木版年画 - 历史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

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

杨柳青年画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

杨柳青年画的画样(粉本)有几千种。

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

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

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

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

“文革”期间,杨柳青木版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木版年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历程
【摘要】年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老的门神形式到现在各种艺术风格,各种表现形式的年画艺术形成了几千年的发展史,在民间艺发展的长河中,年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民间艺术璀璨夺目的艺术之花。

本文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且位居中国四大年画之首的天津杨柳青年画为研究目标,主要探索天津杨柳青年画发展的基本历程。

【关键词】杨柳青;年画;发展;艺术魅力
一、天津杨柳青年画形成与发展原因
天津杨柳青年画起源于元末明初。

元朝末年是一个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政局动荡,社会经济衰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年代,杨柳青年画艺术就是在那样一种政治环境下得以产生。

“据说当时有一位擅长雕刻的民间艺人因避难来到杨柳镇。

逢年过节,他就刻一些门神、灶王、钟馗等拿到镇上卖,为此来维持生活。

于是镇上的人争相模仿,由此揭开了杨柳青年画的历史。


明清时期,天津杨柳青年画艺术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尤其是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到达鼎盛时期。

雍正、乾隆年间政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人们才会有大量的时间从事作坊生产。

同时,乾隆皇帝儒雅风流,一生喜欢著文吟诗,对艺术也有一颗狂热而执着的追求,曾被称之为一个“狂热的艺术品收藏家”。

1785年乾隆皇帝亲自到杨柳青中兴画店观赏作画。

可见,杨柳青年画在乾隆时
期发展的影响力之大。

在杨柳青年画最盛时,刻印年画的产地除了杨柳青镇一地之外,杨柳青周围的三十多个村庄都从事年画生产,20世纪初的杨柳青有着“家家会点染,户户皆善丹青”,成为享誉全国的年画之乡。

①天津杨柳青年画艺术的发展主要有三点:第一,明清时期政治生活稳定,人民生活安定。

第二,交通便利,在当时大运河重新疏通,杨柳青成为了当时运河漕运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南北方商贸流通和文化集散地。

这时,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为年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三,杨柳青镇历史沉积久远,文化底蕴深厚。

小镇自古就有戏楼、牌坊、文昌阁等为年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

二、杨柳青年画发展历史概要
(一)、元末明初元末民初是一个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政局动荡,社会经济衰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年代,此时,昔日杨柳青的地理优势显然转变成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杨柳青年画开始萌芽并取得发展。

在这个动乱的社会背景下,杨柳青人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年画艺术当中。

在这一时期,杨柳青年画制作工艺简单,内容题材大多以门神、灶王、天师等单色木版画。

“大多数以家庭作坊为单位制作年画,没有专门的匾牌商号,一般以姓氏为标志来进行区别,最早开业的画店为明末崇祯年间的戴廉增、齐健隆两家。


(二)、清朝初期清朝统治者为了改善农民生活做出了一系列
的“惠农政策”如:推行“更名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税”;加强手工业的发展;鼓励百姓从事商业贸易活动,这一系列的政策,使得农民的生活逐渐由贫困向温饱转化,同样,商业的发展,为年画艺术的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届时,杨柳青年画艺术在技法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和创新,比如,初步形成了勾、刻、印、绘、裱五大工艺。

在套色好加手绘的方式上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随着年画艺术的发展,不同规模的画店也越来越多。

制作题材较元末清初更具有丰富性,内容除了祈福纳祥的画面之外,更是添加了许多伦理道德之类的画作。

(三)、清朝中叶杨柳青年画的鼎盛时期是在清朝中叶。

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时期,年画艺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比如:在色彩上更具有丰富性和变化性,在用笔上注重对比,注重不同的质感,画面的整体感强,在制作技艺上,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格调等)年画作坊也多得数不胜数。

年画市场较清初得到了很大的拓展,此时,产品开始销往东北、华北、和西北等省区。

(四)、清朝后期杨柳青年画衰落于清朝道光年间,道光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军事进行侵略,基本上形成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局面。

这一时期,国内也不同程度上的起义。

政治局面基本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

社会的动荡,政治腐败,经济日益衰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统治者不得不向人民增加赋税,使得人
们生活变得极为贫困。

在这种形式之下,年画艺术呈现出不景气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大量画店开始倒闭,年画市场受到强烈冲击,在这种民不聊生的境况下,越来越少的人具有购买年画的能力,所以,从事年画制作也是寥寥无几。

1935年鲁迅先生曾感叹我国古代木刻“近来已被凌替,作者寥寥,刻工低劣”,“印张花纸且并为西法与俗工所夺,老鼠嫁女与静女拈花之图,皆不复见”。

天津杨柳青年画受到最强烈的冲击不是本身年画艺术的衰落,而是外来绘画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天津日本“中东洋行”带来的彩色石印年画与月份牌年画的兴起使得杨柳青年画艺术的市场逐
渐被取代。

(五)、现代杨柳青年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社会面貌起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于艺术的要求和自身创作作品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人们希望通过年画艺术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所以,年画艺术又得到逐步的恢复。

党领导和文化部一系列政策的颁布是年画艺术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又一重要保障。

如:1949年11月中央文化部颁发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这个指示从方针、内容到具体组织做法都做了明确规定,指出“在年画当中应当着重表现劳动人民新的、愉快的斗争生活和他们英勇健康的形象”,“在技术上必须充分运用民间艺术形式,力求适合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为年画指明了发展道路。

此外,文化部对年画艺术进行评奖活
动,提高了年画创作者的积极性,年画艺术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

近年来,杨柳青年画跟随时代的步伐稳步前进,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和创新,不断接近人们的生活,同时年画艺术和现代教育相结合,为年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今天的杨柳青年画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中国民间杨柳青年画技法[m].北京:中国社会劳动保障出版社,2009.
[2]薄松年.中国年画艺术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3]天津杨柳青小志[a].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8)[m].江苏:江苏一占籍出版社,199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