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症32例的临床治疗观察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症32例的临床治疗观察
其中单纯小梁切除术12眼;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8眼;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16眼;小梁切除联合MMC,羊膜植入术11眼;小梁切除术联合黏弹剂留置1眼。
3.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4.64kPa,出院时48只眼眼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视力较术前无变化的共11眼,较术前视力提高的有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眼,降l行的7眼,下降2行的2眼。
1.一般资料
32(48眼)例为我院2008月6月至2010年l2月期间的住院患者的青光眼患者,其中男性12例(18眼),女性20例(30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3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14眼)。
2.方法
患者术前30分钟常规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及上方球结膜0.5mL局部浸润麻醉,常规做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巩膜上做以角巩缘为基底“v”形巩膜瓣,然后于巩膜瓣下角膜缘前界垂直切开巩膜内口约2mL,缓慢放出前房房水,如虹膜自切口膨出,则在虹膜根部剪一个小孔。恢复巩膜瓣使后房房水缓慢放出,待眼压下降眼球软化后再行常规小梁咬切术。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 mg,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及l%阿托品眼膏,包眼。
【关键词】青光眼并发症手术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169-01
青光眼是目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降低眼压以保护和挽救视功能依然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1]。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一种主要方法,就是青光眼滤过手术。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发展,青光眼滤过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仍有并发症发生,可能出现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及结膜渗漏等并发症。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症32例的临床治疗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8月6月至2010年l2月在我院收治的32例(48眼)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前房形成延迟、前房出血、滤过泡不形成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前房出血5例、虹膜睫状体炎8例、前房形成延迟或无前房5例、滤过泡不形成10例。采用止血、散瞳抗炎、加压包扎、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均治愈。前房出血、虹膜睫状体炎全部吸收。结论:明确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原因,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取得较好的效果。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25例临床分析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25例临床分析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25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的形成原因,并探讨处理浅前房的方法。

方法对122例(133眼) 施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分析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25眼,发生率18.7%,其中Ⅰ度15眼(10.1%),Ⅱ度7眼(4.7%),Ⅲ度3眼(2.0%)。

主要原因与引流过畅,结膜瓣漏,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有关。

针对浅前房原因采取保守治疗及手术等方法,均收到满意效果。

结论及时发现浅前房要判明原因,对症处理,可有效的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术浅前房分析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是术后早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1],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可进一步导致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周边虹膜前后粘连、并发性白内障,甚至会引起大疱性角膜病变或眼球萎缩等严重后果,因此了解浅前房的形成的原因、正确掌握和处理浅前房则显得极为重要。

我院于2006年5月~2012年5月施行了122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现就有关这一并发症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5月至2012 年5月我院收治的122例(133眼)青光眼患者,施行了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发生浅前房25例(25眼),男7例(8眼),女13例(17眼),年龄40~75岁。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眼,开角型青光眼3眼,继发性青光眼2眼。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应用药物基本控制眼压的情况下行显微小梁切除术 2%利多卡因加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后取2.5ml做球后浸润麻醉,作上直肌固定缝线,在上方距角膜缘8~10 mm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暴露巩膜,做以角膜缘为基底1/2巩膜厚度的巩膜瓣4mm×5mm,巩膜瓣向前剖入透明角膜1mm。

巩膜瓣下切除包括小梁在内深层角膜缘组织约1 mm×3 mm,并做相应宽基底周边虹膜切除,用10-0尼龙线固定缝合巩膜瓣顶角2针。

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浅前房的临床分析浅前房是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如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角膜内皮水肿白内障形成虹膜前后周边粘连及恶性青光眼的发生等严重后果。

因此早期明确病因采取合理及时治疗对保护患者视功能意义重大。

1年月~11年月施行小梁切除术86例(17眼)发生术后浅前房6眼(8)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86例(17眼)男5例(5眼)女51例(75眼)年龄~8岁平均55岁。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8例(51眼)开角行青光眼1例(眼)继发性青光眼7例(1眼)恶性青光眼1例(1眼)。

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应用药物眼压控制在天前房仍未形成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否则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主要原因如下:滤过过强:本组病例18眼(5)。

因为房水滤过强至浅前房多因小梁组织切口过长所致。

小梁组织切除过多致滤口过大表现为浅前房、低眼压、滤过泡大、局限或者弥散、扁平。

此外还有巩膜瓣薄边缘对合不齐缝线松弛抗代谢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

所以行小梁组织切除时面积大小一般1~15mm×mm为宜治疗可给予扩瞳、梭形纱枕加压包扎。

结膜瓣渗漏:本组病例有1眼占浅前房的61。

多因注射针孔缝线线结摩擦老年患者结膜脆弱过多牵拉缝线松紧不适中缝合时结膜缘内卷等原因造成的。

表现为低眼压、浅前房、滤过泡低平坦。

检查时结膜囊内滴1滴1荧光素后裂隙灯下观察发现滤过泡区结膜渗漏处有绿色溪流现象。

其中眼在采取散瞳、加压包扎无效时行结膜修补术后前房可恢复。

脉络膜脱离:本组有眼占浅前房的111由于小梁组织切口靠后术后~6天形成无滤过瞳孔散不大通过B超结合眼底检查确诊。

脉络膜脱离因术中不当的切口或小梁切开房水流出时眼压骤降使房水直接进入脉络膜上腔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滤过液积于脉络膜上腔所致。

也可因非眼压因素炎症和静脉充血造成5。

眼采取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全身静滴地塞米松等措施无效时行脉络膜上腔放液术后前房重建良好眼压恢复正常。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探讨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探讨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探讨关键词青光眼手术并发症浅前房资料与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10月连续收治的青光眼行滤过性手术的住院病人372例495只眼,年龄2.5~84岁,平均52.26岁。

其中106例117眼发生术后浅前房,右59只眼,左58只眼;男55例61只眼,女51例56只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7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0只眼,开角型青光眼20只眼,继发性青光眼9只眼,先天性青光眼4只眼,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17只眼。

手术方法:在352例495只眼中分别行小梁切除术64例78只眼,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MMC)178例291只眼,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ECCE+IOL+小梁切除术或Phaco+IOL+小梁切除术)110例126只眼。

其中发生浅前房的1l7只眼采用的手术方法分别为:小梁切除术15只眼,小梁切除术+MMC93只眼,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ECCE+IOL+小梁切除术或Phaco+IOL+小梁切除术)9只眼。

术后每天常规给予点必舒及米多林点眼。

浅前房的发生情况、分布和原因:495只术眼中发生浅前房117只眼,浅前房发生率为23.64%。

其中小梁切除可计数19.2%,小梁切除术+MMC为32%,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三联手术为7.1%(9/26) 。

在这些浅前房中,房水滤过过畅36只眼(30.77%),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4只眼(29.06%),结膜瓣渗漏27只眼(23.08%),恶性青光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只眼(2.56%),脉络膜上腔出血2只眼(1.71%)。

浅前房的类型:术后浅前房的定义为术后第1天未形成前或形成数天内又消失者。

浅前房的分级按照北京同仁医院的分级方法,浅I级:全部有极浅的前房,周边前房呈裂隙状,小于1/5角膜厚度;浅II级中分a、b 两型,浅II a级:仅虹膜小环以内有极浅前房;浅IIb:仅瞳孔区有极浅前房;浅III级:虹膜、晶状体全部与角膜粘贴,浅房完全消失[1]。

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30例的临床分析

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30例的临床分析

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30例的临床分析目的讨论研究青光眼患者滤过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处理方法等临床诊治信息。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并进行滤过性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对患者术前术后发生的浅前房、虹膜睫状体炎、眼压控制不良、晶状体浑浊、滤过泡不形成、角膜上皮水肿等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30例患者(38只眼)的手术后的出现并发症,其中浅前房患者15例,占50.0%,虹膜睫状体炎的患者有4例,占13.3%,眼压控制不良的患者5例,占16.7%,滤过泡不形成的患者有6例,占20.0%%,脉络膜脱离或者干眼症2例,占6.7%。

经过一系列的对症处理和治疗,出现眼压控制不良、晶状体浑浊的和虹膜睫状体炎的患者全部治愈,前房较浅或者滤过泡不形成的患者也完全得到恢复。

结论根据不同的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采取相对应的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青光眼;滤过术;并发症;临床分析近年来,我国不幸患有青光眼的患者人数日益增加,青光眼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遗传基因、趴在桌子上睡觉、不合理的用药以及一些不良的用眼习惯都可能导致青光眼,因而必须做好预防措施[1],一旦出现青光眼,需立即治疗不可拖延。

作为青光眼是指患者眼内压间断的或者常常呈现高压的一种状态,这种眼内高压状态会严重損害眼球的多个组织以及视功能,如不及时治疗会使病情不断恶化,而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主要疾病之一,其致盲率占致盲总人数的5.1%。

目前公认的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为滤过性手术,该手术虽然治疗青光眼的效果较好,但是常常会伴随一些并发症,因而探索并且有效处理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也是临床上一大重点,笔者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并进行滤过性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并进行滤过性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11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2.3±12.3)岁,其中属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有10例,属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7例,属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6例,属于继发性青光眼有7例,患者手术前的平均眼压为(5.25±2.10)Kpa,手术前患者均全身或者局部使用药物进行眼压控制。

青光眼术后并发症

青光眼术后并发症
青光眼术后并发症
汇报人:周蓓清 2012-09-19
青光眼手术分类
• 解除房水在眼内流动阻力的手术
周边虹膜切除术、激光虹膜切除术、前房角/小梁切 开术等
• 解除房水流出眼外阻力的滤过性手术
小梁切除术、虹膜咬切术、虹膜嵌入巩膜术、非穿 透性小梁手术、引流阀置入术等
• 破坏睫状体减少房水生成的手术
睫状体冷冻术、睫状体激光光凝术、睫状体高能超 声波治疗术等
1.低眼压性浅前房
2.高眼压性浅前房
3.高眼压性深前房
1.低眼压性浅前房
• 滤过手术后早期低眼压与浅前房存在密切关系。
通常术后第2d或第3d的眼压比第1d较低并且 前方较浅。此后2W内眼压应逐渐回升至正常水平, 约10mmHg,前房也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因此 术后短期的低眼压和轻度浅前房比较常见。
睫状体破坏性手术
睫状体冷冻术:术后并发症:
1.一过性高眼压:术后早期一过性高眼压多发生于术后6h, 与术后早期眼前节炎症反应有关。术前降低眼压,作球后 麻醉,冷冻时延长各冷冻点的间隔时间,术后继续应用降 眼压药物,必要时静滴甘露醇,防止对视神经的损害。
2.葡萄膜炎:术后常有明显的葡萄膜炎,前房有纤维素样渗 出。结膜下注射氟美松,应用睫状肌麻痹剂。
如术后3~4天眼压持续下降并<5mmHg,必然 同时伴有房水生成减少,甚至引起睫状体水肿和 脱离,房水生成减少进一步使前房形成减缓和浅 前房加重。低眼压性浅前房的直接原因是房水引 流过畅,可能原因如下:
1)结膜瓣损伤渗漏:术后浅前房常见的原因。表现 为低眼压,滤过泡扁平或不显;荧光素检查可见 结膜伤口或空洞有渗漏。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 可能因太松或缝合不牢而退缩,结膜瓣缝针距巩 膜缘侧切口太近,未将其遮盖,或结膜瓣前端卷 边。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除术中直接损伤结 膜未被发现外,可能在缝合结膜时夹有筋膜组织 或结膜瓣切口太低与巩膜瓣顶端处在同一水平, 或术中应用MMC时侵及结膜切口边缘。

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35例临床分析

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35例临床分析

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35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2009年—2011年119例(128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患者,对术后后35例(39眼)患者发生浅前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35例(39眼)患者发生浅前房的最主要原因是滤过过畅所致。

采取保守治疗及再次手术重建前房后,均恢复前房。

结论针对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在术中及术后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均可达到治疗目的。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浅前房原因治疗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又以低眼压性前房的发生率最高。

如果处理不当,则能引发周边虹膜前、后粘连、低眼压性黄斑病变、恶性青光眼等严重的并发症[1]。

现将35例低眼压性前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09年至2011年间共对119例(128眼)青光眼患者施行青光眼滤过手术,其中男性61例,女性58例。

年龄最小28岁,最大73岁,平均61岁。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6眼,开角型青光眼19眼。

术后发生浅前房35例(39眼)。

1.2 手术方法小梁切除术目前仍是治疗青光眼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

119例患者均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

术前全部使用药物控制眼压至1.94~2.74 kPa,严格控制滤过性手术的适应症。

首先进行表面麻醉及球后阻滞麻醉,结膜切口选择以上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切穿小梁时使房水缓慢流出以避免眼压骤降。

术毕间断缝合巩膜瓣及球结膜。

术后予以糖皮质激素,阿托品散瞳,高渗脱水剂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眼压及前房变化[2]。

1.3 诊断标准按Spaeth分类法将浅前房分为3度,I度: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Ⅱ度:整个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Ⅲ度:前房消失,整个虹膜面、晶状体前囊均与角膜内皮相贴。

术后第1天未形成前房或形成天后又消失者均判定为术后浅前房。

青光眼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诊疗

青光眼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诊疗

青光眼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诊疗青光眼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分级:Ⅰ级浅前房:周边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Ⅱ级浅前房:瞳孔区外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Ⅲ级浅前房:前房消失,中央部角膜内皮与晶状体接触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滤过泡分型(Kronfeld分型)Ⅰ型(多囊状泡)Ⅱ型(平坦弥散泡)Ⅲ型(疤痕泡)Ⅳ型(“包裹”样囊状泡)一、术中并发症1.结膜瓣撕裂或钮扣样孔形成原因:①过度向前分离结膜瓣导致撕裂球结膜止端②过多采用锐性剪刀分离或剪除部分眼球筋膜组织③结膜组织牵拉太多或用力过强,尤其使用有齿镊子④结膜菲薄或与其下巩膜组织粘连(既往有过炎症、外伤或手术史)。

预防:钝性分离,使用无齿小镊子,注意保护结膜瓣处理:修补结膜伤口①未制作巩膜瓣或切开前房前,小裂孔→“8”字式或褥式缝合,大的撕裂需作连续缝合;随后将结膜瓣向一侧扩大②已制备巩膜瓣或切开前房,如裂孔较小且离滤口稍远直接缝合;如在结膜止端撕裂或在滤口相应位置穿破,把结膜自角膜缘环状切开,结膜瓣直接缝合在角膜缘;较大的撕裂需将角巩膜切口、结膜裂孔及结膜瓣缝合,其后更换位置手术。

2.前房出血:原因:①角膜缘切口位置太过偏后误损伤睫状体;②虹膜切除太靠近根部或过度牵拉引起虹膜根部撕裂;③术前虹膜存在明显炎症充血或新生血管;④来自浅层巩膜出血流入前房。

预防及处理:术前控制活动性虹膜炎症,如术前虹膜有新生血管应先作光凝正确选择角膜缘切口位置;止血(肾上腺素棉棒压迫止血,NS 冲洗)少量前房出血多自行吸收可不予处理,大量前房出血应作前房冲洗3.脉络膜上腔出血或驱逐性出血:危险因素包括:浅层巩膜静脉压升高,真性小眼球,长期持续高眼压或术前高眼压未能控制晚期婴幼儿型青光眼,无晶体眼,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高度近视和术中眼眶静脉压升高等。

临床表现:术中突然出现阳性高眼压体征预防:术前控制血压、眼压、镇静止痛、止血药物;预防性后巩膜切开(颞下和鼻下象限)滤过口预置缝线和缓慢释放房水减压处理:立即关闭巩膜瓣或缝合滤口后巩膜切开引流4.急性脉络膜渗出危险因素、表现、预防和处理与脉络膜出血类似后巩膜切开引流的是淡黄色液体而非鲜红血液或血块5.恶性青光眼表现:术中突然出现阳性高眼压体征,但眼内不会发现团状隆起。

青光眼滤过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探讨

青光眼滤过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探讨

青光眼滤过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探讨目的:分析探讨青光眼滤过术比较普遍的术后并发症有效处理措施。

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青光眼滤过术的90例(90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术后滤过泡不出现、前房出血、前房形成较慢以及虹膜睫状体炎产生的原因和具体处理进行分析。

对全部患者随访1~18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

结果:有3例(3.33%)患者产生前房出血症状,通过双眼包扎以及止血等治疗后,1~5 d完全吸收;有5例(5.56%)患者产生虹膜睫状体炎,采用散瞳以及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后完全吸收;有20例(22.22%)患者产生前房形成缓慢或无前房的症状,通过降眼压、加压包扎、散瞳以及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并且有1例采取巩膜瓣修补方法,全部重新出现前房;有8例(8.89%)患者产生滤过泡不出现症状,采取眼球按摩方法和结膜下注射适量5-FU的手段,滤过恢复正常。

结论:掌握青光眼滤过术几种普遍并发症具体产生原因,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能够有效防止严重后果的出现。

标签: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并发症临床上治疗青光眼的方法主要是滤过性手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在术后早期和术后晚期非常有可能产生相应的并发症[1]。

所以,为了提高滤过性手术成功性,就应该找出几种常见并发症主要产生原因,然后针对这些诱因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尽量避免手术并发症的产生。

本文以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青光眼滤过术的90例(90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探讨青光眼滤过术比较普遍的术后并发症有效处理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青光眼滤过术的90例(90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48例,年龄45~78岁,平均(60.3±3.7)岁,存在7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包括4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5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存在11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例继发性青光眼患者。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

方法:将2019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收治的82例青光眼患者按浅前房的发生情况分为浅前房组21例和非浅前室组61例。

分析了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青光眼类型、术前眼压、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是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术前眼压>50mmHg(1mmHg=0.133kPa),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60岁、术前眼压>50mmHg、眼轴长度≥21.00mm,前房深度≤1.75mm等。

应为具有上述因素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确保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青光眼;浅前房并发症;因素;护理对策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82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术前眼压>30mmHg(1mmHg=0.133kPa);符合《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的相关诊断标准;满足青光眼手术或角度分离手术的适应症;年龄>18岁;术前瞳孔活动良好;头脑清晰,语言理解正常。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眼科疾病,如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合并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于晚期青光眼或视神经萎缩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小于1;粘膜粘连严重或广泛;出血倾向和服用抗凝药物史;数据不完整。

浅前房的诊断标准是术后1天内或前房形成后几天内前房消失。

根据浅前房的发生情况,21例分为浅前房组,61例为非浅前房组。

这项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伦理原则。

1.2方法1.2.1手术方法术后,眼球后麻醉、上球结膜和上直肌浸润麻醉后,将球结膜顺时针切割成弧形,球结膜与后钝部分离,巩膜电凝止血×6)从角膜缘边缘切下Mm巩膜瓣,然后在角膜边缘完全切割,去除房间(1×4)Mm的小梁组织,切除并重建虹膜,形成前房。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海南医学》2008年第19卷第7期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浅前房。

我院自2003年4月—2006年2月共施行小梁切除术142例156眼,其中35例38眼发生手术后浅前房,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发生术后浅前房的35例38眼中,男14例14眼,女21例24眼,年龄34—82岁,平均63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2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12眼,开角型青光眼1例1眼。

所有患者均施行显微手术,术式为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

术后第一天前房未形成或形成后数天内又消失者均为术后浅前房。

发生浅前房的原因:滤过引流过强26眼,结膜瓣渗漏9眼,脉络膜脱离2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1眼。

按Spaeth分类:Ⅰ度周边虹膜与角膜接触,中央前房形成;Ⅱ度除瞳孔区前房存在外,虹膜全面与角膜接触;Ⅲ度整个虹膜面及晶状体前囊均与角膜内皮接触。

本组病例浅前房Ⅰ度25眼,Ⅱ度10眼,Ⅲ度3眼.2治疗方法2.1保守治疗: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及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防止虹膜前后粘连,局部滴皮质类固醇药物,全身应用高渗剂。

若因滤过引流过强引起的浅前房还应加压包扎,压迫滤过口,注意不要压迫角膜,以免角膜变性浑浊。

一般治疗3—5天前房即可形成。

2.2手术治疗:保守治疗3~5天无效者,前房注入空气或透明质酸钠,促使前房形成,防止虹膜前粘连。

对结膜瓣渗漏者,立即在显微镜下重新缝合结膜瓣。

因脉络膜脱离引起的浅前房,采取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等手术治疗。

3结果35例38眼,通过联合散瞳,加压包扎、局部皮质类固醇药物及全身应用高渗剂等保守治疗治愈31眼。

手术治愈7眼,包括重新缝合结膜瓣4眼,前房注气2眼,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1眼。

所有病例前房形成良好,滤过泡弥漫,束发生其他并发症。

4讨论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4.8%~70%之间[1],本组病例统计的发病率为24.36%。

一般认为术后1~2天内前房略浅是正常状态,随着结膜瓣、巩膜瓣的愈合和房水分泌恢复正常,前房逐渐形成。

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分析

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分析
32术 后 并 发 症 .
20 0 1年 6月~ 0 8年 6月 我 科 共 收 治 各 种类 型 的青 光 20 眼 患 者 1 5例 1 2眼 , 中 , 5 3 6 其 男 3例 , 8 女 2例 ; 龄 最 大 年 7 6岁 . 最小 3 4岁 , 均 5 . 。其 中急性 闭角型青 光眼 7 平 4 6岁 O例 8 4眼, 慢性 闭角型青光 眼 6 0例 7 3眼 , 继发性 青光 眼 5例 5眼 , 其 中新 生 血 管 青 光 眼 1例 1眼 。
22术 后 视 力 .

数 的 51 2 .%。持 续 的高 眼 压可 以给 眼球 各 部分 组 织 和 .%~ 1 0 视 功能 带来 损害 。 过性 手术 已被公 认是 治疗 青 光眼 的有 效 滤
手 段 之 一 , 它 往 往 也 带 来 一 些 并 发 症 。 为 寻 找 术 后 并 发 症 但 的 原 因 .减 少 术 后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和 探 讨 正 确 的 处 理 方 法 , 现 将 我 院 20 0 1年 6月 ~ 0 8年 6月 青 光 眼 手 术 患 者 的 术 后 并 20 发症 作一 总结 。 1资 料 与 方 法
( .%) 术后 对 并发 症相 应 处理 后 , 手术 治疗 2眼外 , 35 。 除 其余 对 症治 疗后 均 恢复 正 常 。 结论 : 过术 中仔 细操 作 。 过 滤 滤
术后 出现 并发 症 积极 寻找 原 因 , 时有效 的 治疗 是减 少并 发 症 的关键 。 及 【 键 词】 光眼 ; 关 青 滤过术 ; 并发 症
膜 切 除 术 , 光 虹 膜切 除 术 , 膜 咬切 术 , 独小 梁 切 除术 , 激 巩 单 联 合 羊膜移 植术 , 联合 MMC等 。 随着 显微 技术 的 不断 发展及 手术 方 式 的不断 改进 , 后 并发 症越 来 越少 。 组病 例 中 . 术 本 巩 膜 咬切术 3 9眼 , 术后 并发 症 1 4眼 , 3 .%, 86 其他 手 占 5 8 占 . %; 术 1 3眼 , 2 术后并发 症 4 3眼 , 3 . 占 2 %。 占 49 %, . 6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症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症

脉络膜水肿
治疗
散瞳 激素 加压包扎 手术缝合
17
结膜囊泡
原因
MMC的应用 滤过功能过盛低眼压高隆型滤过泡
预防
控制MMC的应用
治疗
早期加压包扎 滤过泡修补术
18
术后低眼压 滤过过强
19
滤过泡下垂 症状重
20
角膜干燥斑
原因
巨大滤过泡 悬垂滤过泡 结膜水泡
3
浅/无前房的诊断A
低眼压的浅/无浅房
结膜伤口渗漏荧光素染色有溪流现象 滤过过强滤过泡隆起过于弥散 脉络膜脱离眼底检查、UBM、B超检查
4
浅/无前房的诊断
高眼压的浅/无浅房
恶性青光眼 Ⅲ级无前房
B
瞳孔阻滞瞳孔2-3.5mm,不易散大 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眼底可见棕色球
24
状隆起
5
前房 分级
结膜
滤过
瞳孔
眼底
眼压
视力
辅助 检查
结膜 渗漏
滤过 过强
Ⅱa
Ⅱa
溪流

滤过 弥散
易散 大
易散 大


下降
下降
荧光 素
裂隙 灯
脉脱
恶青 瞳孔 阻滞 暴发 出血
Ⅱa
Ⅲ Ⅱb Ⅲ

平 平
易散 大
不易 散大 不易 散大
灰色 隆起

高或 正常 高
下降
下降 下降 下降
UBM B超 UBM B超
术后高眼压深前房
14
原因
滤过内口阻塞 反应 滤过外口阻塞
预防
术前降眼压减轻眼部
术中充分止血 小梁切除口处理仔细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小梁切除术是常用的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浅前房。

将我院2004~2006年301例342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有21例23眼出现浅前房,现将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23眼,男,7例8眼,女,14例15眼,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年龄45岁。

闭角性青光眼17例18眼,开角性青光眼4例5眼。

I级浅前房8例9眼,Ⅱ级浅前房10例11眼,Ⅲ级浅前房3例3眼。

形成原因:滤过太强12例13眼,结膜渗漏6例6眼,脉络膜脱离2例2眼,恶性请光眼1例2眼。

1.2治疗经过1.2.1保守治疗局部点滴或结膜下注射强力扩瞳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药物,对于滤过太强的,在滤过区上睑部位放梭形棉垫加压包扎,静脉点滴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地塞米松5~10mg,一日一次治疗3~5日。

1.2.2手术治疗保守治疗1周仍无效时立即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巩膜瓣加固、结膜瓣加固手术治疗,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术后均发生恶性青光眼,分期行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1.3结果经过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1例恶性青光眼行晶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右眼前房恢复,眼压控制正常,左眼前房仍I级浅前房,眼压偏高,局部点滴降眼压药物维持治疗。

其他所有患者前房重新形成,眼压控制良好。

2讨论一般认为小梁切除术后1~2天出现浅前房是正常情况,随着创口的愈合和房水分泌恢复正常,术后3~4天前房恢复到正常深度。

如果浅/无前房1周后仍不能形成,将会导致角膜混浊、虹膜前粘连及并发性白内障等病理改变。

一经发现,积极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我们分析发现12例13眼由于滤过功能过强而致浅前房,所占比例较大为57.14%;结膜切口渗漏次之,占28.57%;脉络膜渗漏再次之,可能与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及双瓣的缝合紧密度有关。

采取局部充分散瞳、局部加压、局部和/或全身应用皮质激素、高剂等治疗,前房多可重新形成。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327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53眼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结果术后发生浅前房53眼(16.2%),其中滤过过强38眼(71.7%),结膜瓣渗漏11眼(20.7%),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眼(5.7%),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1眼(1.9%)。

47眼通过药物及加压包扎等保守治疗后恢复前房,6眼通过手术治疗后恢复前房。

结论术前有效控制眼压,术中细心制做结膜瓣及巩膜瓣、注意调整缝合线的松紧度,以及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是预防浅前房发生的关键。

标签: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如处理不及时会引起角膜水肿、虹膜周边前粘连或后粘连、青光眼治疗失败等严重后果[2-4],及时有效处理是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的关键,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我院2009年5 月~2013年5月做小梁切除术256例327眼。

现对术后出现浅前房48例53眼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出现浅前房48例53眼,男20例22眼,女28例31眼;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59岁。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7例3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18眼,继发性青光眼4例4眼,先天性青光眼1例1眼。

1.2方法本组病例手术均在显微镜下完成。

0.5%盐酸丙美卡因表面麻醉,在10点钟位至12点钟位取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取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约1/2~2/3巩膜厚度,大小4mm×4mm,分离达透明角膜内1.0mm,在角巩膜缘切除大小约1mm×2mm的小梁组织块,并作周边虹膜切除,切除2mm×1mm虹膜组织,将巩膜瓣复位,以10-0尼龙缝线在巩膜瓣两角各缝合1针,并在巩膜瓣两侧距角膜缘约1.0mm各缝合1针,10-0尼龙缝线分别在结膜瓣两端及中央各缝合3针。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广东医学院眼科学教研室魏建初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一、浅前房的分级第一级:周边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或中央部前房比术前浅1/2第二级:全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但瞳孔区晶状体或人工晶体或玻璃体(无晶状体眼)与角膜内皮之间仍有一定的间隙。

第三级:虹膜、晶状体(或人工晶体)或玻璃体与角膜内皮完全接触,前房消失。

二、浅前房的原因根据眼压水平,浅前房可分为低眼压性浅前房和咼眼压性浅前房。

(一)低眼压性浅前房滤过性手术后早期低眼压与浅前房存在密切联系。

术后头3~4天眼压相对不稳定期,短暂的「' 低眼压和轻度浅前房(I见。

其后若眼「」压持续进行性下降并低f 5mmHg , 必定同时存在房水引流V \ I房水生成减少,甚至睫状体与脉络膜脱离,进一步使前房形成迟缓或浅前I / I ?\ 11 / ' 1 ri 房恶化(II级或前和术后局部或全身应用房水生成抑制剂会加重低眼压与浅前房情况。

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常见原因:1、滤过泡房水渗漏:表现为低眼压、滤过泡低或平坦,结膜囊滴1%〜2%荧光素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滤过泡区域结膜渗漏处呈绿色溪流冲刷现象。

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常见原因:2、滤过功能过盛:表现为滤过泡弥散高隆、眼压低。

通常是由于滤口过大、薄而小或边缘对合不良甚至缺损的巩膜瓣、巩膜瓣缝线数目少而松弛甚至没有缝合、过早拆除或松解巩膜瓣缝线、抗代谢药物使用不当、手术指征和手术滤过量判断失误等,以至房水经痿口或巩膜瓣流出过畅。

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常见原因:3、睫状体一脉络膜脱离:多表现为低眼压、低或平坦滤过泡和II〜III级浅前房,眼压检查或B超检查可确诊。

低眼压是睫状体一脉络膜脱离的主要原因,葡萄膜炎症和静脉充血也是重要的因素。

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常见原因:4、房水生成泌):表现为低滤压、和眼部炎症反应较I [/ . ,•;\厂/I i! /【丨n 重。

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夫妇和,而后家道成。——清·程允中 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人们不相信聪明人会做蠢事:人的权利竟是丧失到了如此地步。
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概述
青光眼是我国当前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抗青光眼手术最常见的是滤过手术,其中以
小梁切除术是最主要的术式; 在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但如果术前
准备周全、适应征选择得当、术中操作精 确、术后观察仔细、处理及时,大多数并 发症可以避免。
概述
一、 麻醉并发症 二、 结膜瓣穿破 术后浅前房分三度,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按Spaeth分三度
六、白内障
原因:术前晶状体透明,术后立即发生晶状 体混浊,必然由于术中误伤所致。包括手 术操作损伤、手术器械损伤、消毒液损伤 或术后浅前房角膜晶状体接触,数日内晶 状体混浊及膨胀。
处理:一旦发生晶状体膨胀混浊,需及时行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七、感染
症状和体征:术后24~48小时,患者突然感 眼球剧烈疼痛,视力骤降,应高度警惕眼 内炎的发生,检查可见球结膜睫状充血, 前房大量浮游阳性,房闪强阳性,甚至可 见前房积脓,如不及时抢救,可发展成全 眼球炎。
六、 白内障 晶状体赤道部向切口膨出,如不及时关闭切口,玻璃体甚至视网膜都可能相继脱出。
五、浅前房或前房不形成
七、 感染 现在认为,即使视野缩小至5°,中心视力仍有0.
五、浅前房或前房不形成
八、 丧失残余视力
九、 滤过泡瘢痕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26例临床分析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26例临床分析
掌 握 处 理 浅 前 房 的 时 间关 系到 青 光 眼 手 术 的 成 败 。 3 1 伴 引 流 过 畅 的 浅前 房 在 青 光 眼 滤 过 术 中 , 水 不再 从 . 房 暗 孑 区 经 过 到达 前 房 角 流 人 巩 膜 浅 静 脉 , 是 直 接 从 后 房 经 L 而 虹 膜 周 切 口 到小 梁 切 除 口引 流 到 结 膜 瓣 下 , 结 膜 瓣 下 压 力 且 几 乎 为 零 , 仅 使 后 房 压 力 减 低 , 房 水 也 不 断 减 少 , 上 虹 不 前 加
维普资讯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Jun f nertd aioa C iee n s r d i 0 8Sp 7 2 ) d r ra o t ae d i l hns a dWet nMein 2 0 e ,1 (7 o l I g Tr t n e ce
1 临 床 资 料
11 一 般 资 料 上 述 时 期 共 收 治 青 光 眼 滤过 手术 患 者 8 . 6例
18眼 , 中 男 3 0 其 6例 4 2眼 , 5 女 0例 6 4眼 ; 龄 4 ~7 年 5 5岁 , 平 均6 0岁 。 急 性 闭 角 型 青 光 眼 6 3眼 , 性 闭 角 型 青 光 眼 4 慢 4 眼 , 性单 纯性青 光 眼( 角型 青光 眼 ) 慢 开 1眼 。所 有 病 例 在 药 物 控 制 眼 压 下 由较 高 年 资 医 师 施 行 常 规 小 梁 切 除 术 和 / 联 或 合 抗 代 谢 药 物 治 疗 。术 后 观 察 到 浅 前 房 2 3眼 ( 1 ) 按 2% , Sat 级 方 法 , peh分 I级 浅 前 房 1 5眼 , Ⅱ级 浅 前 房 7眼 , 级 浅 Ⅲ
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眼滤 过 手术 后 浅 前房 2 6例 临床 分 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膜纽扣样小孔
医学课件ppt
23
低眼压平坦泡
预后:失败可能性大,变为疤痕滤过泡 处理:早拆除巩膜瓣缝线;局部按摩;
激素滴眼或结膜下注射,或抗代谢药结 膜下注射
医学课件ppt
24
低眼压隆起泡
提示滤过功能过强 巩膜瓣缝线数目少而松驰 巩膜瓣边缘对合不良或组织缺损 结膜组织菲薄的老年患者
医学课件ppt
医学课件ppt
27
包裹性滤过泡
发生率:11%~13% 一般小梁切除术后3~4周 原因:手术或外伤史;继发性青光眼、
青年或先天性青光眼、长期使用β -受体 阻滞剂;曾行激光小梁成形术;术中行 结膜或球筋膜切除
医学课件ppt
28
包裹性滤过泡
处理:保守治疗(眼球按摩、激素等治 疗)或手术治疗(针刺修复、囊壁切除 等)
H1:低的隆起(≤ 1CT)
医学课件ppt
35
H2:中等隆起(>1~2CT)
医学课件ppt
36
H3:高的隆起( >2CT)
医学课件ppt
37
二、水平范围大小(E) E0:无明显滤泡或<1h E1:>1~ 2h E2: >2~ <4h E3: ≥4h
医学课件ppt
38
E0:无明显滤泡或<1h
医学课件ppt
8
2、应用抗疤痕药物
对增殖各期细胞和静止细胞均有杀伤作用; 抑制纤维细胞增生和疤痕形成。
医学课件ppt
9
(二)结膜瓣渗漏
1、老年人结膜脆弱较薄,术中过度夹持就 可能出现,结膜缝合时的过分牵拉也可能 形成针眼样裂孔 ;
2、结膜撕裂,缝合时结膜内卷、筋膜夹持 等均可使房水流出 。
医学课件ppt
14
脉络膜上腔排液 ; 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促进前房形成。
医学课件ppt
15
(四)、恶性青光眼
1、具备恶性青光眼发生的解剖因素 ; 2、手术刺激引起的睫状体水肿,使得睫状
体环缩小并与晶状体赤道部紧贴 。
医学课件ppt
16
3、处理 术前预见可能发生恶性青光眼者应停用
缩瞳剂3~7天 ; 并尽量避免高眼压下手术; 术中应避免骤然大幅度降低眼压;
医学课件ppt
17
术后立即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 房水生成抑制剂; 激素治疗; 高渗剂; 手术治疗。
医学课件ppt
18
(五)、有些患者的浅前房原 因不甚明确
1、可能为脉络膜周边部扁平浅脱离 ; 2、可能与房水分泌减少有关;
医学课件ppt
19
3、处理:经保守治疗,在术后10天左右前 房均已恢复正常。
12
3、与术前高眼压、术前降压效果不佳、 病程长、高龄及动脉硬化有关 ;
4、与手术切口偏后,致睫状体与巩膜突的 附着松解,房水直接进入脉络膜上腔关;
5、与患者的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有 关。
医学课件ppt
13
6、处理 局部使用睫状肌麻痹剂 ; 全身使用高渗剂 ; 局部及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好,不易皱缩,与巩膜床对合好; 小梁切除的大小应为4mm~5mm ;
医学课件ppt
6
缝合巩膜瓣后从周边部角膜穿刺口向前 房注入平衡液形成前房时,见到巩膜缘有 房水缓慢渗出而前房仍能保持,是理想的 房水引流
医学课件ppt
7
(4)、处理
1、局部加压包扎,减少房水外流来促进前 房形成;
2、3~7天未能恢复或者恶化,应手术处 理。
医学课件ppt
4
按Speath分类[1]:浅1 度:中央前房形成,周 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2 度:除瞳孔 区的晶状体前囊未与角膜接触外,其余整 个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 3度:前 房消失,整个虹膜面、晶状体前囊均与角 膜内皮相贴。
医学课件ppt
5
(一)滤过过强
1、巩膜瓣偏薄、偏小、缝合过松; 巩膜瓣厚度在2/5~2/3间较佳,瓣的塑型性
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并发症的 临床分析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的临床分析
医学课件ppt
1
医学课件ppt
2
第一部分:青光眼滤过术后浅 前房的临床分析
一、概述 二、分级 三、原因 1、机理 2、处理
医学课件ppt
3
青光眼术后1周前房仍不能恢复则称为术 后浅前房。
医学课件ppt
32
滤过泡形态分级及标准照片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一、垂直隆起的高度(H) H0:扁平,无隆起(OCT) H1:低的隆起(≤ 1CT) H2:中等隆起(>1~2CT) H3:高的隆起( >2CT)
医学课件ppt
33
H0:扁平,无隆起(OCT)
医学课件ppt
34
医学课件ppt
10
3、处理:一般小的渗漏可通过加压包扎 使其愈合,较大的渗漏则考虑手术修复
医学课件ppt
11
(三)、脉络膜脱离
1、术中眼压骤降,睫状体脉络膜血管充血 扩张,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入睫状体 脉络膜上腔;
2、手术时损伤前房角,房水渗入睫状体脉 络膜上腔等因素有关 ;
医学课件ppt
医学课件ppt
20
第二部分:青光眼滤过术 后滤过泡的临床分析
医学课件ppt
21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滤过泡分 型(Kronfeld分型)
Ⅰ型(多囊状泡) Ⅱ型(平坦弥散泡) Ⅲ型(疤痕泡) Ⅳ型(“包裹”样囊状泡)
医学课件ppt
22
低眼压平坦泡
提示滤过泡渗漏 术前眼部的炎症、外伤导致结膜瘢痕化 结膜瓣切口对合不良 术中结膜瓣缝合用较粗大的三角针导致
2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眼压平坦泡
具有高眼压、深前房的平坦滤过泡,提示 滤过道引流不畅
漏口内部阻塞,往往与术中出血、术中小 梁组织切除不完全,遗留底层角膜缘组织 有关
医学课件ppt
26
高眼压平坦泡
漏口外部阻塞,往往与巩膜瓣缝合过牢、 巩膜瓣下的瘀血、巩膜瓣边缘与其下巩 膜床的粘连、结膜Tenon囊与其下的巩膜 粘连有关
医学课件ppt
医学课件ppt
29
新的滤过泡评级系统 (IBAGS)
◆滤泡高度(H):0—3级(4级) ◆滤泡范围(E):0—3级(4级) ◆滤泡充血(V):0—4级(5级) ◆Seidel测试(S):0—2级(3级)
医学课件ppt
30
医学课件ppt
31
滤过泡形态分级及标准照片 (中山大学 中山眼科中心)
◆滤泡高度(H):0—3级 (4级) ◆滤泡范围(E):0—3级 (4级) ◆滤泡充血(V):0—5级 (6级) ◆Seidel测试(S):0—2级(3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