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乳及乳制品的微生物污染及控制(1)_—乳品微生物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 乳及乳制品中的微生 物污染及控制___腐败变质
LOGO
第一节
乳及乳制品中的微生物污 染来源及其途径
LOGO
一、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wk.baidu.com分广泛,不同的环 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和数量不尽相同,另 外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贮藏、运输、 销售到烹调等各个环节,常常与环境发生各 种方式的接触,进而导致微生物的污染。
LOGO
第二节
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
LOGO
牛乳是母牛分娩后,为给犊牛提供生长所需 营养,而从其乳腺分泌出来的物质,它含有 幼小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是哺乳动物 降生后最易消化吸收的完全食物。牛乳的成 分主要包括:水、脂肪、蛋白质、乳糖及灰 分等。
LOGO
正常的牛乳中各种成分的组成大体上是稳定的,但受乳牛的 品种、个体差异、泌乳期、年龄、饲料、季节、气温、挤奶 状况及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其中变化最大的是 脂肪,其次是蛋白质,乳糖和灰分含量相对比较稳定。
LOGO
5、加工机械及设备
各种加工机械设备本身没有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食品的汁液或颗粒粘 附于内表面,食品生产结束时机械设备没有得到彻 底的灭菌,使原本少量的微生物得以在其上大量生 长繁殖,成为微生物的污染源。这种机械设备在后 来的使用中会通过与食品接触而造成食品的微生物 污染。
LOGO
酵母菌
新鲜牛乳中的酵母菌:毕氏酵母属、球拟酵 母属、假丝酵母属等菌属
脆壁酵母与假丝酵母可使乳糖发酵而用以制 造发酵乳制品。
使用酵母制造的乳制品往往带有酵母臭,有 风味上的缺陷。
LOGO
霉菌
霉菌常导致能直接观察到的不同程度的食品败 坏和分解。 特征:腐烂点、斑点、黏液、棉花状菌丝、 有色的产孢子的霉菌。 影响作用:导致食品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 白质的酶作用,引起发酵、脂肪水解和蛋白 质分解等变化,并因此产生不良的风味和气 味。 常见的霉菌:乳粉胞霉、乳酪粉胞霉、变异 念珠霉、灰绿曲霉和黑曲霉等。
LOGO
2、加工过程中
在乳品加工的整个过程中,有些处理工艺如清洗、加热消毒 或灭菌对微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这些处理措施可使乳品中 的微生物数量明显下降,甚至可使微生物几乎完全消除。但 如果原料中微生物污染严重,则会降低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 下降率。在乳品加工过程中的许多环节也可能发生微生物的 二次污染。在生产条件良好和生产工艺合理的情况下,污染 较少,故乳品中所含有的微生物总数不会明显增多;如果残 留在乳品中的微生物在加工过程中有繁殖的机会,则乳品中 的微生物数量就会出现骤然上升的现象。
LOGO
3、加工后
经过加工制成的乳品,由于其中还残存有微生物或再次被微 生物污染,在贮藏过程中如果条件适宜,微生物就会生长繁 殖而使乳品变质。在这一过程中,微生物的数量会迅速上升 ,当数量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不再继续上升,相反活菌数会逐 渐下降。这是由于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使变质 后的乳品不利于该微生物继续生长,而逐渐死亡,此时乳品 不能食用。如果已变质的乳品中还有其他种类的微生物存在 ,并能适应变质乳品的基质条件而得到生长繁殖的机会,这 时就会出现微生物数量再度升高的现象。加工制成的乳品如 果不再受污染,同时残存的微生物又处于不适宜生长繁殖的 条件,那么随着贮藏日期的延长,微生物数量就会日趋减少 。
LOGO
2、外源性污染
乳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用 过程中,通过水、空气、人、动物、机械设 备及用具等而使食品发生微生物污染称外源 性污染,也称第二次污染。
LOGO
三、乳品中微生物的消长
乳品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后,其中的微生物种 类和数量会随着乳品所处环境和食品性质的 变化而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所表现的主要 特征就是乳品中微生物出现的数量增多或减 少,即称为乳品微生物的消长。
LOGO
1、土壤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源和氮源,还含 有大量的硫、磷、钾、钙、镁等无机元素及锌、锰等微 量元素,加之土壤具有一定的保水性、通气性及适宜的 酸碱度(pH3.5 ~ 10.5),土壤温度变化范围通常在 10~30℃之间,而且表面土壤的覆盖有保护微生物免遭 太阳紫外线的危害。可见,土壤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 供了有利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因此,土壤素有“微 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和“微生物大本营”之称。
LOGO
噬菌体
在酸乳和干酪制造过程中,噬菌体污染是后,会导 致产酸速率严重下降,从而影响产品的得率和品质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最具代表性的乳酸菌噬菌体,是目前发酵工业极为 严重和普遍的问题。
特性:当其侵袭乳酸球菌60-80 min后即产生溶酶, 增殖50-150个新噬菌体后即放出。该噬菌体在 500mg/L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或于62-68 ℃下加热30 minn后即死亡,在pH值3或11时仍具有活性。
LOGO
2、牛乳中微生物种类及特点 细菌
致病菌 腐败菌 益生菌
LOGO
致病菌(病原菌)
一般不改变乳与乳制品的性质,但可通过乳传播流行病,对 人、畜的健康有害,甚至危及生命。如溶血性链球菌、沙门 氏菌、结核杆菌等。不允许在乳品中检出。 产生毒素: 外毒素:细菌细胞内释放出的一种毒性蛋白,通常由革兰氏 阳性菌产生。 内毒素:是由于细胞自溶或其他原因破坏细胞,而从细胞壁 上释放的毒性脂多糖,一般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 主要来源: 来自人体: 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 、霍乱弧菌、白喉棒杆菌、猩红热链球菌 来自牛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 来自人畜: 结核分枝杆菌、流产布鲁氏菌、炭疽杆菌
LOGO
腐败菌
是一大类有害微生物,主要分解乳中的糖、 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而产酸、产碱、产 色素、产毒等,从而导致乳品出现不正常酸 凝固、色泽风味异常等现象,大大降低乳品 的品质和卫生状况,甚至失去食用价值。
LOGO
益生菌
定义:是对乳品生产有益的微生物。益生菌 是通过改善宿主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而发 挥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节 剂、生态制品、活菌制剂。 作用: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抑制病原菌 ,生成营养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消除致 癌因子,降低胆固醇和血压,改善糖消化性 等功能。
LOGO
来自环境的污染
牛舍中的饲料、粪便、地面土壤、空气中 尘埃等,都是牛乳污染的主要来源。如: 粪便内的细菌数有109~1011cfu/g
LOGO
来自加工过程的污染
人员:工作衣帽不够清洁;工作人员患有呼 吸道或肠胃传染病的带菌者。 设施:挤乳用具、贮乳桶输乳管、过滤布在 挤乳前没有进行清洗消毒。 贮存和运输:乳液挤出后,没有及时冷却、 乳桶、过滤器和空气不清洁。贮乳桶的乳没 有装满,运输中乳液不断的振荡。
LOGO
1、加工前
乳品加工前,无论是动物性原料还是植物性原料都已经不同 程度地被微生物污染,加之运输、贮藏等环节,微生物污染 乳品的机会进一步增加,因而使乳品原料中的微生物数量不 断增多。虽然有些种类的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因环境不适而死 亡,但是从存活的微生物总数看,一般不表现减少而只有增 加。即使乳品原料在加工前的运输和贮藏等环节中曾采取了 较严格的卫生措施,但早在原料产地已污染而存在的微生物 ,如果不经过一定的灭菌处理它们仍会存在。
LOGO
3、水
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海等各种淡水与咸水水域 中都生存着相应的微生物。由于不同水域中的有机 物和无机物种类和含量、温度、酸碱度、含盐量、 含氧量及不同深度光照度等的差异,因而各种水域 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呈明显差异。通常水中微生 物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水中有机物质的含量,有机物 质含量越多,其中微生物的数量也就越大。
LOGO
6、包装材料
各种包装材料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有微生物 。一次性包装材料通常比循环使用的材料所 带有的微生物数量要少。塑料包装材料由于 带有电荷会吸附灰尘及微生物。
LOGO
7、原料及辅料
(1)动物性原料
屠宰前健康的乳畜具有健全而完整的免疫系统,能有效地防 御和阻止微生物的侵入和在肌肉组织内扩散。所以正常机体 组织内部(包括肌肉、脂肪、心、肝、肾等)一般是无菌的 ,而乳畜体表、被毛、消化道、上呼吸道等器官总是有微生 物存在,如未经清洗的动物被毛、皮肤微生物数量可达 105~106个/cm2。如果被毛和皮肤污染了粪便,微生物的数量 会更多。刚排出的家畜粪便微生物数量可多达107个/g、瘤胃 成分中微生物的数量可达109个/g。在屠宰、分割、加工、贮 存和肉的配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微生物的污染都可能发 生。
LOGO
4、人及动物体
人体及各种动物,如犬、猫、鼠等的皮肤、毛发、口腔、消 化道、呼吸道均带有大量的微生物,如未经清洗的动物被毛 、皮肤微生物数量可达105 ~ 106/cm2。当人或动物感染了 病原微生物后,体内会存在有不同数量的病原微生物,其中 有些菌种是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结核杆菌、 布氏杆菌(Bacterium burgeri)。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直 接接触或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向体外排出而污染食品。
LOGO
2、空气
空气中不具备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充 足的水分条件,加之室外经常接受来自日光的紫外 线照射,所以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然 而空气中也确实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 物是随风飘扬而悬浮在大气中或附着在飞扬起来的 尘埃或液滴上。这些微生物可来自土壤、水、人和 动植物体表的脱落物和呼吸道、消化道的排泄物。
LOGO
(2) 植物性原料
健康的植物在生长期与自然界广泛接触,其体表存在有大量 的微生物,所以收获后的粮食一般都含有其原来生活环境中 的微生物。椐测定,每克粮食含有几千个以上的细菌。这些 细菌多属于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乳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 等。此外,粮食中还含有相当数量的霉菌孢子,主要是曲霉 属、青霉属、交链孢霉属、镰刀霉属等,还有酵母菌。植物 体表还会附着有植物病原菌及来自人畜粪便的肠道微生物及 病原菌。健康的植物组织内部应该是无菌或仅有极少数菌, 如有时外观看上去是正常的水果或蔬菜,其内部组织中也可 能有某些微生物的存在。有人从苹果、樱桃等组织内部分离 出酵母菌,从番茄组织中分离出酵母菌和假单孢菌属的细菌 。这些微生物是果蔬开花期侵入并生存于果实内部的。
LOGO
一、鲜乳中的微生物及其腐败变质
乳中微生物:牛乳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为细 菌 鲜乳中的微生物来源:乳牛的乳房、挤乳过 程所接触 、环境及牛体本身的污染、贮运过 程中的污染 鲜乳中微生物的变化途径:抑制期、乳酸链 球菌期、乳酸杆菌期、真菌期、胨化细菌期 。
LOGO
1、鲜乳中微生物的污染来源
LOGO
二、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
乳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以及 食用过程中都可能遭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其 污染的途径可分为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 两大类。
LOGO
1、内源性污染
凡是作为乳品原料的动植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有 的微生物而造成乳品的污染称为内源性污染,也称第一次污 染。 如乳畜在生活期间,其消化道、上呼吸道和体表总是存在一 定类群和数量的微生物。当受到沙门氏菌、布氏杆菌、炭疽 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时,乳畜的某些器官和组织内就会有 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牛乳中微生物的含量随牛自身、外界环境、 挤乳过程、贮存运输等因素不同而变化较大 。若处理不当,可能引起牛乳的风味、色泽 、形态都发生变化。
LOGO
来自奶牛自身的污染
疾病:乳房炎是乳牛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引起乳房炎的病原 微生物有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 棒状杆菌、埃希氏杆菌等。 患乳房炎的乳牛的乳液:病原菌、非酪蛋白氮增多、过氧化 酶活性增强、细胞数增多, pH值升高,乳糖及脂肪量减少 。 乳房细菌:能适应乳房的环境而生存的一类细菌。 从乳牛的乳房挤出的鲜乳并不是无菌的。一般健康乳牛的乳 房内,总是有一些细菌存在,但仅限于极少数几种细菌。 最好是把每个乳头开始的带有许多细菌的牛奶单独装在带有 黑罩的容器,在黑色背景下,病牛的絮凝奶很容易被发现 牛体:牛体表面有时含有的细菌数高达107~108cfu/g
LOGO
第一节
乳及乳制品中的微生物污 染来源及其途径
LOGO
一、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wk.baidu.com分广泛,不同的环 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和数量不尽相同,另 外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贮藏、运输、 销售到烹调等各个环节,常常与环境发生各 种方式的接触,进而导致微生物的污染。
LOGO
第二节
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
LOGO
牛乳是母牛分娩后,为给犊牛提供生长所需 营养,而从其乳腺分泌出来的物质,它含有 幼小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是哺乳动物 降生后最易消化吸收的完全食物。牛乳的成 分主要包括:水、脂肪、蛋白质、乳糖及灰 分等。
LOGO
正常的牛乳中各种成分的组成大体上是稳定的,但受乳牛的 品种、个体差异、泌乳期、年龄、饲料、季节、气温、挤奶 状况及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其中变化最大的是 脂肪,其次是蛋白质,乳糖和灰分含量相对比较稳定。
LOGO
5、加工机械及设备
各种加工机械设备本身没有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食品的汁液或颗粒粘 附于内表面,食品生产结束时机械设备没有得到彻 底的灭菌,使原本少量的微生物得以在其上大量生 长繁殖,成为微生物的污染源。这种机械设备在后 来的使用中会通过与食品接触而造成食品的微生物 污染。
LOGO
酵母菌
新鲜牛乳中的酵母菌:毕氏酵母属、球拟酵 母属、假丝酵母属等菌属
脆壁酵母与假丝酵母可使乳糖发酵而用以制 造发酵乳制品。
使用酵母制造的乳制品往往带有酵母臭,有 风味上的缺陷。
LOGO
霉菌
霉菌常导致能直接观察到的不同程度的食品败 坏和分解。 特征:腐烂点、斑点、黏液、棉花状菌丝、 有色的产孢子的霉菌。 影响作用:导致食品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 白质的酶作用,引起发酵、脂肪水解和蛋白 质分解等变化,并因此产生不良的风味和气 味。 常见的霉菌:乳粉胞霉、乳酪粉胞霉、变异 念珠霉、灰绿曲霉和黑曲霉等。
LOGO
2、加工过程中
在乳品加工的整个过程中,有些处理工艺如清洗、加热消毒 或灭菌对微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这些处理措施可使乳品中 的微生物数量明显下降,甚至可使微生物几乎完全消除。但 如果原料中微生物污染严重,则会降低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 下降率。在乳品加工过程中的许多环节也可能发生微生物的 二次污染。在生产条件良好和生产工艺合理的情况下,污染 较少,故乳品中所含有的微生物总数不会明显增多;如果残 留在乳品中的微生物在加工过程中有繁殖的机会,则乳品中 的微生物数量就会出现骤然上升的现象。
LOGO
3、加工后
经过加工制成的乳品,由于其中还残存有微生物或再次被微 生物污染,在贮藏过程中如果条件适宜,微生物就会生长繁 殖而使乳品变质。在这一过程中,微生物的数量会迅速上升 ,当数量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不再继续上升,相反活菌数会逐 渐下降。这是由于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使变质 后的乳品不利于该微生物继续生长,而逐渐死亡,此时乳品 不能食用。如果已变质的乳品中还有其他种类的微生物存在 ,并能适应变质乳品的基质条件而得到生长繁殖的机会,这 时就会出现微生物数量再度升高的现象。加工制成的乳品如 果不再受污染,同时残存的微生物又处于不适宜生长繁殖的 条件,那么随着贮藏日期的延长,微生物数量就会日趋减少 。
LOGO
2、外源性污染
乳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用 过程中,通过水、空气、人、动物、机械设 备及用具等而使食品发生微生物污染称外源 性污染,也称第二次污染。
LOGO
三、乳品中微生物的消长
乳品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后,其中的微生物种 类和数量会随着乳品所处环境和食品性质的 变化而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所表现的主要 特征就是乳品中微生物出现的数量增多或减 少,即称为乳品微生物的消长。
LOGO
1、土壤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源和氮源,还含 有大量的硫、磷、钾、钙、镁等无机元素及锌、锰等微 量元素,加之土壤具有一定的保水性、通气性及适宜的 酸碱度(pH3.5 ~ 10.5),土壤温度变化范围通常在 10~30℃之间,而且表面土壤的覆盖有保护微生物免遭 太阳紫外线的危害。可见,土壤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 供了有利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因此,土壤素有“微 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和“微生物大本营”之称。
LOGO
噬菌体
在酸乳和干酪制造过程中,噬菌体污染是后,会导 致产酸速率严重下降,从而影响产品的得率和品质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最具代表性的乳酸菌噬菌体,是目前发酵工业极为 严重和普遍的问题。
特性:当其侵袭乳酸球菌60-80 min后即产生溶酶, 增殖50-150个新噬菌体后即放出。该噬菌体在 500mg/L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或于62-68 ℃下加热30 minn后即死亡,在pH值3或11时仍具有活性。
LOGO
2、牛乳中微生物种类及特点 细菌
致病菌 腐败菌 益生菌
LOGO
致病菌(病原菌)
一般不改变乳与乳制品的性质,但可通过乳传播流行病,对 人、畜的健康有害,甚至危及生命。如溶血性链球菌、沙门 氏菌、结核杆菌等。不允许在乳品中检出。 产生毒素: 外毒素:细菌细胞内释放出的一种毒性蛋白,通常由革兰氏 阳性菌产生。 内毒素:是由于细胞自溶或其他原因破坏细胞,而从细胞壁 上释放的毒性脂多糖,一般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 主要来源: 来自人体: 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 、霍乱弧菌、白喉棒杆菌、猩红热链球菌 来自牛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 来自人畜: 结核分枝杆菌、流产布鲁氏菌、炭疽杆菌
LOGO
腐败菌
是一大类有害微生物,主要分解乳中的糖、 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而产酸、产碱、产 色素、产毒等,从而导致乳品出现不正常酸 凝固、色泽风味异常等现象,大大降低乳品 的品质和卫生状况,甚至失去食用价值。
LOGO
益生菌
定义:是对乳品生产有益的微生物。益生菌 是通过改善宿主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而发 挥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节 剂、生态制品、活菌制剂。 作用: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抑制病原菌 ,生成营养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消除致 癌因子,降低胆固醇和血压,改善糖消化性 等功能。
LOGO
来自环境的污染
牛舍中的饲料、粪便、地面土壤、空气中 尘埃等,都是牛乳污染的主要来源。如: 粪便内的细菌数有109~1011cfu/g
LOGO
来自加工过程的污染
人员:工作衣帽不够清洁;工作人员患有呼 吸道或肠胃传染病的带菌者。 设施:挤乳用具、贮乳桶输乳管、过滤布在 挤乳前没有进行清洗消毒。 贮存和运输:乳液挤出后,没有及时冷却、 乳桶、过滤器和空气不清洁。贮乳桶的乳没 有装满,运输中乳液不断的振荡。
LOGO
1、加工前
乳品加工前,无论是动物性原料还是植物性原料都已经不同 程度地被微生物污染,加之运输、贮藏等环节,微生物污染 乳品的机会进一步增加,因而使乳品原料中的微生物数量不 断增多。虽然有些种类的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因环境不适而死 亡,但是从存活的微生物总数看,一般不表现减少而只有增 加。即使乳品原料在加工前的运输和贮藏等环节中曾采取了 较严格的卫生措施,但早在原料产地已污染而存在的微生物 ,如果不经过一定的灭菌处理它们仍会存在。
LOGO
3、水
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海等各种淡水与咸水水域 中都生存着相应的微生物。由于不同水域中的有机 物和无机物种类和含量、温度、酸碱度、含盐量、 含氧量及不同深度光照度等的差异,因而各种水域 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呈明显差异。通常水中微生 物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水中有机物质的含量,有机物 质含量越多,其中微生物的数量也就越大。
LOGO
6、包装材料
各种包装材料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有微生物 。一次性包装材料通常比循环使用的材料所 带有的微生物数量要少。塑料包装材料由于 带有电荷会吸附灰尘及微生物。
LOGO
7、原料及辅料
(1)动物性原料
屠宰前健康的乳畜具有健全而完整的免疫系统,能有效地防 御和阻止微生物的侵入和在肌肉组织内扩散。所以正常机体 组织内部(包括肌肉、脂肪、心、肝、肾等)一般是无菌的 ,而乳畜体表、被毛、消化道、上呼吸道等器官总是有微生 物存在,如未经清洗的动物被毛、皮肤微生物数量可达 105~106个/cm2。如果被毛和皮肤污染了粪便,微生物的数量 会更多。刚排出的家畜粪便微生物数量可多达107个/g、瘤胃 成分中微生物的数量可达109个/g。在屠宰、分割、加工、贮 存和肉的配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微生物的污染都可能发 生。
LOGO
4、人及动物体
人体及各种动物,如犬、猫、鼠等的皮肤、毛发、口腔、消 化道、呼吸道均带有大量的微生物,如未经清洗的动物被毛 、皮肤微生物数量可达105 ~ 106/cm2。当人或动物感染了 病原微生物后,体内会存在有不同数量的病原微生物,其中 有些菌种是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结核杆菌、 布氏杆菌(Bacterium burgeri)。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直 接接触或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向体外排出而污染食品。
LOGO
2、空气
空气中不具备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充 足的水分条件,加之室外经常接受来自日光的紫外 线照射,所以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然 而空气中也确实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 物是随风飘扬而悬浮在大气中或附着在飞扬起来的 尘埃或液滴上。这些微生物可来自土壤、水、人和 动植物体表的脱落物和呼吸道、消化道的排泄物。
LOGO
(2) 植物性原料
健康的植物在生长期与自然界广泛接触,其体表存在有大量 的微生物,所以收获后的粮食一般都含有其原来生活环境中 的微生物。椐测定,每克粮食含有几千个以上的细菌。这些 细菌多属于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乳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 等。此外,粮食中还含有相当数量的霉菌孢子,主要是曲霉 属、青霉属、交链孢霉属、镰刀霉属等,还有酵母菌。植物 体表还会附着有植物病原菌及来自人畜粪便的肠道微生物及 病原菌。健康的植物组织内部应该是无菌或仅有极少数菌, 如有时外观看上去是正常的水果或蔬菜,其内部组织中也可 能有某些微生物的存在。有人从苹果、樱桃等组织内部分离 出酵母菌,从番茄组织中分离出酵母菌和假单孢菌属的细菌 。这些微生物是果蔬开花期侵入并生存于果实内部的。
LOGO
一、鲜乳中的微生物及其腐败变质
乳中微生物:牛乳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为细 菌 鲜乳中的微生物来源:乳牛的乳房、挤乳过 程所接触 、环境及牛体本身的污染、贮运过 程中的污染 鲜乳中微生物的变化途径:抑制期、乳酸链 球菌期、乳酸杆菌期、真菌期、胨化细菌期 。
LOGO
1、鲜乳中微生物的污染来源
LOGO
二、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
乳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以及 食用过程中都可能遭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其 污染的途径可分为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 两大类。
LOGO
1、内源性污染
凡是作为乳品原料的动植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有 的微生物而造成乳品的污染称为内源性污染,也称第一次污 染。 如乳畜在生活期间,其消化道、上呼吸道和体表总是存在一 定类群和数量的微生物。当受到沙门氏菌、布氏杆菌、炭疽 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时,乳畜的某些器官和组织内就会有 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牛乳中微生物的含量随牛自身、外界环境、 挤乳过程、贮存运输等因素不同而变化较大 。若处理不当,可能引起牛乳的风味、色泽 、形态都发生变化。
LOGO
来自奶牛自身的污染
疾病:乳房炎是乳牛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引起乳房炎的病原 微生物有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 棒状杆菌、埃希氏杆菌等。 患乳房炎的乳牛的乳液:病原菌、非酪蛋白氮增多、过氧化 酶活性增强、细胞数增多, pH值升高,乳糖及脂肪量减少 。 乳房细菌:能适应乳房的环境而生存的一类细菌。 从乳牛的乳房挤出的鲜乳并不是无菌的。一般健康乳牛的乳 房内,总是有一些细菌存在,但仅限于极少数几种细菌。 最好是把每个乳头开始的带有许多细菌的牛奶单独装在带有 黑罩的容器,在黑色背景下,病牛的絮凝奶很容易被发现 牛体:牛体表面有时含有的细菌数高达107~108cf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