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解读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个体心理学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础,它强调个体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
荣格认为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包括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面。
意识是人能够清晰意识到的心理过程,是个体能够自觉体验和认识的层面。
而个人无意识是指个体不自觉的心理过程,是个体经验和文化背景的积累所形成的心理结构。
而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共享的超越个体的无意识内容,是人类普遍经验所共有的感知和情感。
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共同构成了个体的庞大心理系统。
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人类共享的、超越个体的心理内容。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原型,即位于集体无意识中的普遍存在的原始形象。
原型是基本模式或结构,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影响着个体和集体的心理过程。
荣格将原型分为个人原型和集体原型两类。
个人原型是个体无意识中的原型形象,由个体的经验和文化背景所塑造。
而集体原型是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形象,是人类历史和文化所共有的。
个人意识联结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重要观点之一,它强调个体的内外联结。
荣格认为个体的意识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个体与外界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个体意识的形成不仅仅依赖于个体的内在心理过程,还依赖于个体与外界的互动。
荣格还认为,个体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往往是由于个体与外界的失衡和不适应造成的,通过个体与外界的联结和平衡,可以促进个体的整体发展和心理健康。
总结起来,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个体心理学、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意识联结三个方面。
个体心理学强调个体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集体无意识指的是人类共享的超越个体的心理内容,个人意识联结强调个体的内外联结。
通过这些理论,荣格分析心理学试图探索人类心理的深层结构和内在秩序,对个体心理问题的理解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集体无意识中的四种经典原型
集体无意识中的四种经典原型荣格认为,原型是我们每个⼈与生俱来的。
正如手、眼等器官的进化⼈样,这些心灵的固定结构作为⼈类心智的⼈个“零件”,也同样会进化。
如同手、眼等器官⼀样,几乎我们所有⼀都共同享有这些结构。
因此,他将它们称为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虽然用了“集体”(collective)这个字眼,荣格却无意故弄玄虚;他只是要说,他在所有人类身上都可看到这些同样的心灵结构。
01自性首先就是荣格口中的自性(self)。
对荣格而言,自性包含了生命的所有可能性、能量、潜能——所有你能够变成的东西。
自性的总和就是你生命的“总愿景”,如果它能够全部实现的话。
荣格将个人心灵的全部潜能,整个当成⼈个实体(entity)来看待。
荣格这么描绘:自性是⼈个圆圈,你不会知道其中心在哪里。
深埋在无意识中的这个自性的中心,⼈直都在推动你,推动着你的潜力和本能。
在你生命的前半段,自性会逐渐“苏醒”过来,并在你生命的晚期,渐渐地再度沉睡。
这个过程当下正在你的内在进行着,而且你无法掌控。
自性“奔放”于自然和宇宙之中,因为它本来就是自然的⼈部分。
然而,每⼈副特殊的身躯,都有其特殊的潜力、器官或无能之处,让你自己沉浸在某种特定的经验模式中,以体验自己不过是伟大意识状态托身的⼈个器具。
因此,你的自性将是你特有的,然而,它也不过是该模式的局部变调;你对那伟大的奥秘拥有某种特殊体悟和感知。
从你还是个婴儿开始,你就被自性所推动。
这是本能这个系统在运作,纯属生物的运作。
在荣格的理论框架中,自我就是你有意识地认同你这副特殊身躯,以及身躯的经验和记忆。
你有意识地去觉察你这副身躯“专属”的“限定版”的记忆和经验,并且是从该身躯当下之连续性的角度出发:这就是自我。
随着你对自性的觉察,你的自我也诞生了。
在你学会了走路、说话、写字、驾驶的时候,你早已拥有许多你浑然不觉的愿望,但是因为你⼀直没有去实现它们,或没有将它们放在心上,它们就沉入自性的深处、沉入无意识当中了。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珍藏版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摘要:神话原型批评作为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盛行的文学批评方法,自觉地借鉴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的相关理论,在实践中力图寻找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成为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叶舒宪等人的努力下传入中国,一时蔚为大观。
在梳理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础上,从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入手,介绍弗雷泽的人类学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进而介绍该派权威弗莱及其《批评的剖析》,最后介绍该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从而对该理论的整体框架予以说明。
一、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二十世纪被称作是文艺批评理论的世纪,苏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读者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批评等方法在不同时期都获得了巨大发展。
英美新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在20世纪初兴起,随后不断发展壮大,影响文坛长达近半个世纪,该方法注重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尤其是文学语言,但这种过分琐碎的方法也在后期显示出其不足。
20世纪50年代,随着新批评的式微,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兴起,并逐渐代替新批评成为主宰文坛的批评方法。
二、神话和原型的概念在进入该理论的具体叙述之前,有必要先把“神话”和“原型”的两个概念阐释清楚。
“神话”的概念由来已久,一般泛指关于神或者是其他超自然的故事,有时也包括神话了的人。
一个民族的神话往往能够从侧面反映该民族的历史。
这些神话仍然被后人们不断阅读着,并且受其影响。
那么民族神话可以看作是该民族的精神特征,是其永远追寻的自我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把神话作为仪式和梦幻的文字表达方式,使仪式获得意义,梦幻具备形式,所以神话是文学作品的结构原则。
“原型”一词在古希腊哲人的著述中已经频繁出现。
原型又被译为“原始模型”或者“民话雏形”•近代原型的概念出现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一般是指作品中自古以来反复出现的比较典型的文学形象(如主题、意象、叙事方式等)。
三、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神话原型批评作为一种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自觉的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并最终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文学批评方法。
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
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它贯串荣格的全部理论。
荣格本来是文字提取关闭弗洛伊德最得意的学生,后来因为与自己的导师发生意见分歧而分道扬镳。
国外有的学者认为: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基本分歧“是关于力比多的实质问题。
弗洛伊德主要把力比多理解为性爱,荣格则把它看作普通的生命力,性爱只是其中的一部份。
”l本文不同意这种看法。
实际上,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基本分歧:,在于对无意识的实质和结构的不同理解。
正是基—于这一不同理解,荣格才提出了他最重要的概念;集体无意识。
按弗洛伊德的理解,无意识主要来自个人早期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中受到压抑的心理内容。
他的这种想法得到了医疗实践的检验,当他以诱导的方式让病人说出那些压抑和潜藏在内心的被遗忘了·的经验时,病人的症状立刻大见减轻甚至完全好转。
弗洛伊德因而认为:无意识主要是受压抑、被遗忘的心理内容的集合场所,因而具有个人的和后天的特性。
荣格不同意弗洛伊德的这种看法。
他认为:“或多或少属于表层的无意识无疑含有个人特性,作者愿称其为‘个人无意识’,但这种个人无意识有赖于更深的一层,它并非来源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中获得,而是先天就存在的。
作者将这更深的一层定名为集体五;意识。
选择‘集体’一词是因为这部分无意识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
它与个性心理相反,具备了昕有地方和所有个人皆有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
换言之,由于它在所有人身上都是相同的,因此它组成了一种超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并且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9[1),3—4)l荣格批评弗洛伊德虽然看到了无意识往往具有古老的普遍的形式和性质,却仍然赋予无意识以完全个人的特性。
在荣格看来,集体无意识是无意识的深层结构,它是先天的,普遍一致的。
如果仍然用海岛来作比喻的话,那末,高出水面的部分代表意识,水面下由于潮汐运动而显露出来的部分代表个人无意识,而所有孤立的海岛的共同基础——那隐藏在深海之下的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及原型理论在电影中的应用
集体无意识及原型理论在电影中的应用作者:侯蔚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10期摘要:本文运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及原型理论,对电影《活着》体现的“家”的原型进行分析。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活着》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090-01一、集体无意识及原型理论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对心理学最大的贡献就是对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探索。
在荣格看来,“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
“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构成了我所说的原型”。
“个人不仅同往昔、童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同种族的往昔联系在一起。
甚至从个人出生之日起,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为个人的行为提供了一套预先形成的模式,这些脑海中的祖先经验在各种时期被称为‘种族记忆’‘原始意象’,通常被人们称作原型”。
荣格的原型理论批评注重从审美心理学入手,描述深藏在文本中原型意象及对艺术家心理倾向的研究。
弗莱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基础,以把原型的定义从心理学的范畴移到了文学领域,建立了以文学原型为核心的原型批评理论,从神话入手去把握作为整体文学之结构规则。
二、电影《活着》的原型溯源一般来说,原型具体表现为神话。
如荣格所说:“原始意象或原型是一种形象,或者为妖魔,或者为人,或者为某种活动,它们在历史活动中不断重复出现。
凡是创造性、幻想得以自由表现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踪影,因而它们基本上是一种神话的形象。
”神话是在人类之初的原始思维,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最初形式。
神话将原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生活的理解编成神话。
并积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流传后世,并广泛地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创作。
原型理论认为人类至今在生理上来源于古人的原始思维。
中国的文化原型亦如此。
在电影《活着》中,体现了“家”的原型。
浅论集体无意识及其表现
浅论集体无意识及其表现一、集体无意识的定义深层心理结构: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一个深层次结构,它包含了人类共享的、遗传下来的心理特征和模式。
这些特征和模式并非来自个人经历,而是源自人类的集体经验,是种族和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原型的存在:集体无意识中的核心概念是原型,原型是一些普遍存在的、象征性的形象、主题或情境,它们是人类共有的心理模式。
这些原型可以在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神话、梦境、宗教仪式和艺术作品中找到。
文化差异的影响:虽然集体无意识包含某些普遍的元素,但它们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可能会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
这意味着不同文化中的集体无意识可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方式。
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集体无意识与个体无意识相互作用,个体无意识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和经历的集合,而集体无意识则是这些个体心理特征的共同基础。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与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相互作用,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
心理发展的作用:集体无意识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与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相接触,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从而达到心理成长和自我实现。
通过对集体无意识的定义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复杂性,以及文化和历史对个体心理的深远影响。
这一概念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在人类学、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集体无意识的形成集体无意识是在文化中形成的。
人类的文化传统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发展,包含了许多共同的经验、信仰和价值观念。
这些共同的文化元素在人类的历史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无意识共识。
集体无意识是在人类进化中形成的。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反应,这些本能和反应在人类的基因中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这些基因遗传下来的本能和反应,形成了人类共同的无意识基础。
集体无意识是在社会中形成的。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社会环境对人类的行为和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什么是“原型”
/什么是“原型”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三)文|申荷永荣格的原型(archetype)概念与其集体无意识关系十分密切。
正如他曾明确表达的那样,个人潜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荣格说:“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荣格往往把原型作为复数)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感觉到。
”(Jung C G.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Princeton,1977.30)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通过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所构成的。
原型赋予某些心理内容以其独特的形式。
同时,荣格还提出,主要由原型所构成的集体无意识,具有一种与所有的地方和所有的个人皆符合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
由于集体无意识具有这样一种普遍的表现方式,因此它就组成了一种超个人的心理基础,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并且会在意识以及无意识的层次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与行为。
在这种原型心理学的意义上,荣格认为,历史中所有重要的观念,不管是宗教的,还是科学的、哲学的或伦理的观念,都必然能够回溯到一种或几种原型。
这些观念的现代形式,只是其原型观念的不同表现,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原型观念应用到了生活现实的结果。
(Jung C G. The Structure of the Psyche. 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 Vol 8. Princeton,1977.342)荣格所使用的原型概念,就其西方思想的起源来说,在柏拉图所论述的“形式”中,已经表现出了这种原型观念的痕迹。
列维—布留尔在其《原始思维》中使用“集体表象”时,更是接近了荣格所描述的作为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原型。
根据列维—布留尔的描述,“集体表象”在某一集体(该集体可以是一种文化,或一个民族)中世代相传和继承,并且在该集体的每个成员身上都会留下深刻的烙印;同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或作用方式,“集体表象”还能够引起该集体中每个成员对有关的表象和象征物产生尊敬、恐惧、崇拜等感情。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浅析
五、 集体无意识提出的意义
集体无意识概念是指一种超越物质决定论又反对灵魂假定说而重新假设的“自主精神”,
是一种不脱离人的肉体但先天存在的精神本能。他把无意识从个体扩大到集体,而且把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来源推向远古族类的精神遗存。因为荣格在这里还不能找到比假设更好
的方法,来对集体无意识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而又不偏离他坚持的自主精神的原则。在这里
四、 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形式
集体无意识存在于人类精神生活的最深处与最底层,因而在人的一生中很难被意识到。但它仍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在个人生活与社会文化中。下面就简要谈谈集体无意识的基本表现形式。
首先,它可以在神话与童话中表现出来。神话是处于启蒙期的原始人类意识状态的真实写照,那时人类的意识刚刚从无意识中诞生,无意识的力量仍相当强大并直接影响人类的意识。所以未经过后人加工处理的原始而质朴的神话往往是人类无意识特别是集体无意识的直接表现。
人格面具指人们能够扮演某种社会角色,顺从社会期望的先天倾向,它保证了人们能够表现出某种性格以适应社会,这种性格不一定是其真正的人格,而只是其对外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人格面具对于人的生存来说是必需的,它保证了人们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实现个人目的。但人格面具过分发展则会压抑人的真实人格与天性,甚至丧失自我。
荣格原型理论的现代意义阐释
荣格原型理论的现代意义阐释荣格的原型理论是建立在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基础上。
集体性、普遍性构成了原型的基本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为不同民族寻求文化的共同性、促进文化交流提供了途径。
原型的审丑与怀旧现代表征体现了荣格对人类自身的关怀和拯救现代文化的现实意义。
原型理论不会随着社会的转变、时代的变迁而被遗弃。
作为一种阐释理论其在文学、戏剧、电影、建筑、城市文化等多种艺术领域中不断丰富着它的意义阐释空间。
标签:荣格;原型;文化同一性;审丑;怀旧荣格的原型理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进我国以后,大多的时候是作为原型批评理论流派的一部分被人们介绍与熟知的,当时的许多文艺工作者将原型理论大量运用于我国的文艺批评领域,掀起了原型批评的热潮。
但当原型批评理论的热潮过后,我们不仅要反思荣格作为原型理论的始作俑者,他赋予原型理论怎样丰富的元意内涵,他所提出的原型理论在现代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延续性。
荣格在十九世纪向二十世纪的社会转型期提出原型理论一定有其时代文化表征。
本文从文化的审美视角对荣格的原型理论进行现代价值进一步的挖掘,并对其理论意义进行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荣格的原型理论的内涵是建立在他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基础之上的,这样就奠定了其宏观文化理论视角。
在荣格的美学理论建构中,原型理论是其最核心的部分。
荣格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显现。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是所谓的原型。
“原型是典型的领悟模式,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遇见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我们就是在与原型打交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原型虽然在具体文艺实践中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体现出一定的变异性,但就原型的元意义内涵,则是它的集体性、普遍性构成了其最基本的特征。
这也构成了原型最突出的文化基质。
荣格在他的原型理论中重点阐释了阴影、人格面具、阿尼玛与阿尼姆斯等原型。
那么我们去哪里去寻找原型呢,荣格认为,原型永久的存在我们的精神之中,但在具体的文艺实践中表现在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中。
简述荣格的原型理论
简述荣格的原型理论(1)荣格曾师从弗洛伊德,其理论是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的,但由于他比较热衷于宗J和神话,他的理论在许多基本观念和观点上具有较强的超验性和神秘主义色彩,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所有较大的修正和发展,比如他对无意识、力比多和自我等概念都做了重新阐释,他关于内倾和外倾的心理学类型理论不仅在心理学界影响很大,而且早已经成为一般的常识。
(2)其主要的文艺美学思想之一是集体无意识理论。
①理论缘起:集体无意识理论是荣格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的发展,他不同意无意识是毫无理性的性*本能冲动的观点。
在广泛阅读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荣格从神话及病人的梦和幻想中发现许多现象似乎都源自原始社会的集体经验而非个人的经验,因此他认为所有人不仅都有个人无意识,而且都有一种集体无意识,于是他把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大类。
②集体无意识:所谓集体无意识指的是并非由个人获得而是由遗传所保留下来的普遍性*精神机能,即由遗传的脑结构所产生的内容,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既不产生于个人经验也非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是保存于整个人类经验之中并不断重复的非个人意象的领域。
(3)其主要的文艺美学思想之二是原型理论。
①原型:a荣格把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之为“原型”。
原型是自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的普遍意象,是在人类最原始阶段形成的,原型作为一种种族的记忆被保存下来,使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先天就获得一系列的意象和模式。
b原型理论不仅可以解释诸多病例和巧合,还可以解释弗雷泽发现的神话和祭祀仪式的相似性,因为神话是从原型这种普遍模式中产生的。
②原型批评:a荣格通过解释和揭示原型与神话以及神话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荣格把他的原型理论扩展到文艺领域。
b他认为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并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但它又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原始意象”,在远古时代表现为神话形象,并在不同时代通过艺术在无意识之中激活转变为艺术形象,这些原始意象即原型之所以能遗传下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艺这个载体。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解读
摘要:文学的魅力在于创造无限的角色,更在于深入读者的内心,进入读者内心不愿打开的黑暗之处,揭示人类无意识中所蕴涵的激情,引起共鸣。
文学与心理学也联系紧密,因为文学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各自的原型。
文学原型可以带领读者走入心中黑暗的深处,并带领他们的意识走向光明。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原型艺术无数次,我们在文学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因为一个词而魂动心惊,为一句话而泪流满面。
那些词语和句子仿佛与我们的血脉相连,尽管它们也许出自遥远的国度和陌生人的手,但是它们却如同特地为我们写的。
它们夹卷着我们,使我们在漩涡的中心挣扎却并不愿意脱水而出。
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从水中走到了岸边,因为那些词语和句子是来自于生命的,来自于一个个由血肉构成的生命构成的内心隐藏着的秘密的激情,它们以锋利的刃直接切入到内心之中我们从没触及的部分,将我们内心中被黑暗屏蔽的激情暴露在光明之中。
这种激情并不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所独具的,它不是属于这个人或者哪个人而是属于整个人类。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明白为什么我们总是很偶然地被感动而不能自已。
那些词语和句子,虽然它们很偶然地出现在某个人的笔下,然后又很偶然地被我们读到,但是它们的身上积聚着整个人类的感情,承负着整个人类的命运。
这样的词语和句子即使是用非常细微的声音,同样也能够激起所有人的共鸣。
在荣格看来,文学之所以有着如此激动人心的力量便在于它可以走入人内心原本的黑暗之处,揭示出人类集体无意识中所蕴涵的激情,而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
荣格便是从原型和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文学的这种魅力。
一、集体无意识与原型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主要是个人长期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中受到压抑的心理内容。
而荣格则从考古学、人类学和神话学的角度上,提出了“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
他指出在一些即使从来没有相互接触、相互交流过的不同的文化中,也常常存在着一些相同的原始意象,在这些共同的原始意象背后,一定有它们赖以产生的共同的心理土壤。
荣格的心理学主要观点
荣格(Carl Gustav Jung)的心理学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集体无意识:荣格认为,人类的无意识不仅包括每个人的个体无意识,还包括一个共同的、普遍存在的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共同的心灵遗产,包括所有人类共通的潜在心理素材,如本能、原型、符号等。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类文化和宗教的基础,也是人类创造与创新的源泉。
2.原型:荣格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人类心理中最根本、最基本的心理结构。
原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无意识的心理形象和符号,是人类文化和宗教的基础,也是人类创造与创新的源泉。
荣格将原型分为四种类型:自我、影子、神话和动力原型。
3.个性与自我:荣格认为,个性是每个人独特的、独立的心理特质,是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基础。
自我是个性的中心,是人类心理的核心,包括人的意识、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等。
自我是人类心理的整合者和协调者,是人类心理健康的基础。
4.心理类型:荣格将人类分为四种心理类型:思维型、感觉型、直觉型和情感型。
这四种心理类型是人类心理的基本类型,每个人都有一种或几种心理类型占主导地位。
荣格认为,了解自己的心理类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
5.梦境分析:荣格认为,梦境是人类心理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无意识的表达和反映。
荣格提出了梦境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梦境中的符号、象征和情感,可以深入了解人类无意识中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动力,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解决心理问题。
神话—原型批评详细讲解
1、意象原型
❖ 西方文学反复出现的意象原型有: 水,太阳,色彩、撒旦、原型妇女、智 慧老人、花园、树、沙漠等;
❖ 中国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原型有: 花,狐狸,星星,石头,梦,鬼,镜, 天书等。
2、主题原型
❖(1) 创世主题
❖ 几乎所有的神话都以描述宇宙、自然和 人类如何由某些超自然的神创造出来的。 这样,后世的文学若表现出诞生的过程, 便属于这种创世的原型。
❖ 季节
神话
文学体裁
❖春天——神的诞生和恋爱 ——喜剧 ❖夏天——神的成长和胜利 ——传奇 ❖秋天——神的末路与死亡 ——悲剧 ❖冬天—— 神死后的世界 ——讽刺
❖ “文学总的来说是移位的神话。神 话不仅包括了文学的一切故事,而 且文学体裁与神话中神所经历的各 个阶段也相互对应。”
二、原型批评的批评方法
❖ 荣格:
❖ “这种个人无意识有赖于更深的一层, 我把这更深的一层定名为‘集体无意 识’”
❖ “它并非来源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 中获得,而是先天地存在的”
❖ 选择‘集体’一词是因为这部分无意识不是 个别的,而是普遍的。它与个性心理相反, 具备了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皆有的大体相似 的内容和行为方式。
❖ 换言之,由于它在所有人身上都是相同的, 因此它组成了一种超个性的心理基础,并且 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 集体无意识是更深层、更本质的东西,它先 于个人无意识而存在,是超个人的、普遍的, 决定和影响着个人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
❖ 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 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既不产 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 的,而是生来就有的。
神话——原型批评
❖一、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 ❖二、弗莱的文学原型论 ❖三、原型批评的批评方法
文学艺术的本质: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论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
( hn s p r n f u n x r l nvri , ul 4 4 C ia C iee Deat t a g i ma U ies y G in5 0 , hn ) me o G No t i 1 0
Ab t a t sr c :Ca l sa u g a d r a o ti u i n o t e t e r fa c e y e c t im. u r Gu tv J n h sma e g e t c n rb t st h h o y o r h t p r i s Hep t o i c
T eNa u eo ie a u ea d Ars J n ' Colci e h t r fL t r t r n t: u gs le tv
Unc ns i us a c t pe o c o nd Ar he y
L U S  ̄we . U F l n I h n F e—i g a
h rh tp , ih f t re pan n c fat r ai . c r igt u gS h o o h tp teac ey e wh c r e x listek a k o rsce t n Ac o dn oJ n ’ te r fac ey e u h h o y r c t im, olcieu c n co sa d ac ey e s o l etk n a eh a f i r tr ee rh a d i c r i s c l t n o s iu n rh tp h u db a e st e r o t au ers ac , n e v h t le
维普资讯
重 庆科 技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 年第5期 06
5 6
Junl f hnq g nvrto i c dTcnl y oi c ne di )N . 06 oraoC ogi i sy f c ne n eho g( c Si cs io n U e i S e a o S a e l E tn o 20 5
探析荣格的原型理论[权威资料]
探析荣格的原型理论荣格在他的老师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启示下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并赋予集体无意识可见的外衣“原型”。
他认为人的心灵世界是无限广阔的,在个人意识之深层,还有集体无意识的存在,而集体无意识的呈现,则通过原型(原始意象)。
于是原型作为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实质以及集体无意识可见的外衣而被赋予新含义。
集体无意识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荣格对原型的论证,首先要对集体无意识进行分析。
荣格承认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论,但是他认为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属于“个人无意识”,而在个人无意识的背后,还存在这一个更深的领域――“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超个体的,普遍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包括“所有一切并非由个人后天获得而是由遗传并保留下来的普遍性的精神技能”。
为了使集体无意识更形象地表达与呈现,荣格提出了“原型”,认为原型就是集体无意识的实质。
就如我们许多人都很害怕蛇、害怕黑的地方,但这种害怕并不需要通过人亲身去经历才能获得,当然亲身经历会更加加深这种恐惧感,但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恐惧心理呢?其实人们对蛇、黑暗的这种恐惧大多都是来自“先天的倾向”,即“原始的潜在意象”,是我们的原始祖先遗传下来的,他们对这些类似的恐惧有着千百万年的经验,于是这些经验深深地刻在人的大脑之中并被遗传下来,因此我们会出现这种无意识的恐惧。
荣格的原型本身只是一种天赋的可能性,没有具体内容,是一种心理模式,它不是一个个的具体的“行为图式”,而是一种纯粹的领悟“形式”,是先在的能影响后天行为的一种精神模式,一种对行为起某种引导、规范的心理图式。
原型的结构分析1.原型是类似于本能的原始模式荣格认为人生下来就带有某种潜在的心理模式,这种模式类似于本能,或者说是一种精神的“本能”。
他认为,原型实际上就是本能的无意识形象,也就是“本能行为的模式”。
本能和原型共同构成了“集体无意识”。
这是他的基本概念和观点。
荣格曾经对于本能(生理本能)和原型(心理原型)有过区分,但他认为本能和原型在形态上有相似性,本能形成了与原型极其相似的形态,相似得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原型实际上就是本能的无意识形象,即本能行为的模式。
荣格原型理论
荣格原型理论一荣格的原型具有以下两种涵义:第一,原型是一种反应倾向,具有形式意味。
荣格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
其存在并不取决于个人后天的经验,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从不会被意识到的。
荣格说:“……原型……不是以充满内容的意象形式,而是最初作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它所代表的不过是某种类型的知觉和行为的可能性而已。
”第二,原型还具有内容的涵义。
原型是具有形成具体意象(即内容)能力的形式。
在形成具体意象前,它是具体意象的构成倾向。
二原型的种类荣格所识别和描述过的众多原型中,有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智慧原型、英雄原型、大地母亲原型以及许多自然物如树林原型、太阳原型、月亮原型、动物原型,还有许多人造物如圆圈原型、武器原型等。
三荣格原型论的根本宗旨就是通过对原始意象的追寻从而为现代人找到一条返回人类生命、人类感性的最深泉源、最原初根基的途径。
所以在他那里,“原型”作为一个中介,不仅仅是手段,更是目的。
荣格对于“原型”的解释反复复杂有时又相互矛盾,比如他曾将原型比作柏拉图的理式,又曾将之比作列维布留尔的“集体表象”。
但前者显然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后者又倾向于一种具体意象;有时荣格将之与本能相提并论,而后者又显然缺乏人的主体性色彩。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现在将这一概念放在其整个集体无意识理论体系中进行分析,认为荣格的原型具有以下两种涵义:第一,原型是一种反应倾向,具有形式意味。
荣格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
其存在并不取决于个人后天的经验,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从不会被意识到的。
通过遗传,每个人都可以从他的祖先那儿继承原型,但并不是说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或者说拥有他的祖先曾拥有过的那些意象,而是说,它们是一些先天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人类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
荣格说:“……原型……不是以充满内容的意象形式,而是最初作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它所代表的不过是某种类型的知觉和行为的可能性而已。
”但是这些先天倾向(或潜在意象)的发展和显现完全依赖于个人后天经验。
无意识的自我实现——浅探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正 如 历 史 学家 史 蒂 文 ・ 师 海 姆 敏锐 地 洞 察 到 了世 纪之 交 , 阿 欧 洲诞 生 了许 多 “ 采 主义 宗教 的变 式 ” , 尼 采对 传 统信 念 的全 尼 盘 否 定 ,对 现 存 教会 的 不满 , 相反 的 点燃 了人们 对 宗教 的渴望 。 现 代 的精 神追 求 者重 新拾 起 ,以反 传 统 的个 人救 赎 来满 足 一个 非 常 古老 的 渴望 。荣格 提 出 的超个 体 的 集体 无 意识 及 其原 型 理论 使 他 奠定 了重 要 的地位 。 以历 史 的 角 度 来 看 , 当代 荣 格 主 义 现 象 有 许 多 自相 矛 盾 之 处 ,理 论家 和 实 践者 强调 荣格 主 义 的众 多 心理 学 理 论和 精 神治 疗 的专 业 性 ,而 更 多数 的参 与 者 是被 它 的 “ 精神 性 ”所 吸 引 。或 许 最 复杂 的 矛盾 是如 何 理解 荣 格本 人 。 荣格 是 一位 公认 的实 验性 精 神 治疗 学 家 、精神 病 学家 和 精神 分 析 学家 ,而 荣 格及 其 理 论一 直 被排 斥在 已有科 学 和 医学 的 学 院圈 子之 外 ,人 们有 充 足 的理 由相 信他 与2 世纪 更伟 大 的科 学规 范相 悖 。 O 作 为医 生 的荣 格无 时 无刻 不 在 思索 无 意识 和种 种 人 生 的神 秘 现象 。八十 三 岁 时,在 其 自传 中第 一句 话 写道 : “ 的 一 生是 无 我 意 识 自我 实 现 的 历 程 。 ” 由于 荣 格 所 处 的 时代 是 人 类 文 明极 大 发展 的 时代 ,伴 随着 物 质 文 明和 精神 文 明 的共 同进 步 ,人 们 开始 重新 反思 过 去探 索 人类 灵 魂 的真 谛 。经 济危 机 、政 治 危机 以及两 次世 界大 战 的侵 袭 使人 类 “ 存 在一 个 动 荡不 安 、精 神紧 张 、混 生 乱 、观 念 失 常 的 时代 中 , ” 这 迫 使人 们 面 对 现 实 ,开 始 反省 自 己的过去 ,探索 未 来 ,他 的分 析 心理 学 就 是这 个 时代 中造 就 的产 物。
论荣格的原型理论
论荣格的原型理论荣格的原型概念与其集体无意识关系十分密切。
正如他曾明确表达的那样,个人潜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节构成的,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荣格说:“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感觉到。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通过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所构成的。
原型赋予某些心理内容以其独特的形式。
同时,荣格还提出,主要由原型所构成的集体无意识,具有一种与所有的地方和所有的个人皆符合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
由于集体无意识具有这样一种普遍的表现方式,因此它就组成了一种超个人的心理基础,普遍的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并且会在意识以及无意识的层次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与行为。
在这种圆形心理学的意义上,荣格认为,历史中所有重要的观念,不管是宗教的,还是科学的、哲学的或伦理的观念,都必然能够回溯到一种或几种原型。
这些观念的现代形式,只是其原型观念的不同表现,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原型观念应用到了生活现实的结果。
荣格用原型意象来描述原型将自身呈现给意识的形式。
但是荣格也一直努力区分原型与原型意象的不同。
原型本身是无意识的,我们的意识无从认识它;但是可以通过原型意象,来理解原型的存在及其意义。
于是,我们可以把原型意象看作原型的象征性表现。
通过其表现以及表现的象征,我们就可以认识原型。
比如,出生、结婚、死亡与分离等等,在其象征的意义上来说,都再现着某种原型的存在。
荣格说,无意识内容一旦被觉察,它便以意象的象征形式呈现给意识。
在其对“精神与生命”的论述中,荣格还表述过这样的思想,只有具有意象性并因此而可描述,一种心理实在才可能成为意识内容,即能够被描述。
在这种意义上,荣格曾高度赞扬中国文化,赞扬太极图与汉字,称其为“可读的原型”。
荣格认为,人生中有多少典型的情境就有多少原型意象。
原型意象的数目在理论上是无限多的,但在实践中,有一些原型意象对形成人们的人格和行为更为重要,荣格对它们特别重视,这些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浅论荣格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之“强制性”的意义与局限
第 二卷
第五期
浅 论荣格 集体无意识 与原型理论之 "强制性 .的意义与局 限 -
岳伟 欣
( 国人 民 大学文 学 院 北 京 107 ) 中 0 82
【 摘要 】 浅析 荣格 集体 无意识 与原 型理论 ,对其 ” 值 ,或是 对于人 性 的内省与反 思 .或 是对于 苦难 的担 负与承
艺术逐渐 走向深处 、 走向远处 。 样一种 。 这 担负 。将集体 无 , 强制性 l故出概 括和分析 , I 1 并结合 2 纪文 学创造 实际 受 , O世 意 识与 原型的 强制 性 ’ 内化 于创作 者的 内心 深 处 、 无意 识 的 论述其意义与局现性 , 对其总体 美学价值做 出肯定。 深处, 使得诗 作具有 了撼 动人心 的伟 大力量 。 【 关键词 】 荣格 ; 集体无 意识 ; 原型理论 ; 强制性 “ 强制性 。 迫使 人们 接受来 自无意识 一 一人 类心 灵 中某种 陌 超越 理解 力的力量 的召 唤。‘ 是来 自人类心 灵深 处 的 这 荣格 (8 5 16 ) 瑞士 精神 分析 专 家 , 17 ~ 9 1是 是精 神分 析 运 生 的 、 它仿佛 来 自人类 史前 时代的 深渊 . 又仿 佛来 动 中仅次 于弗 洛伊德 的创始人 。 荣格提 出的 ‘ 集体 无意识 是 某种 陌 生的东西 , 对弗 洛伊德 个人 无意 识 的最有力 的批判 和补充 , 它解释 了 自光 明与黑暗对 照的超人 的世界 。这是 一种超 越 了人类 理解 许 多弗 氏美学所 不能解 决的美学 和艺术问题 。 他又 提出 了 ” 原 型 的概念 , 为集 体无意 识作 为一种 深层 心理 结构 , 认 其呈 现 或 存在 的形式就 是 。 原型 原型 。 。。 理论 是 有关无意识 的 、 研 究 人类心 理 结构 的 , 荣格赋 予 了非理 性 、 被 客观 必 然性 、 普遍 性 等强制 性的特点 。 荣格 给予无 意识 以极其重 要 的地 位 ,而 且这种 无意 识是 先 于意识 存在 的 .在 我们 刚一降生 就存在于 我们 身上并 且终 身 不可磨 灭。 集体无 意识是 客观存 在的 , 它是彻 头彻尾 的客 。 观性, 它与世 界一样 宽广 , 它向整个世界开 放。在这里 , 我是 每 个主体 的客体 ,与我 平常 的意 识站在完全 相反 的立场上 …… ①荣 格认 为集体 无意 识是客 观存在 的、 先验 就存在 的 , 在不 它 知不 觉问 支配着人 的活动。 荣格同 时提 出了 。 原型 的概念。他在对 原始人 的活 动 和 神话 中 的研 究发 现 .无 意识 中潜藏 着那些个人 先天 获得 而又 经遗 传所 具有 的东西 . 一些先 天的 固有的直 觉形式 , 即 直觉 也 与领 悟的原 型。它们是 一种先 天的要素 . 在特 定的情况下 迫使 直觉 与领悟进 入某些特 定的人 类范围。原型 的活动是 自主的 , 它在特殊 的情 况下被激 活 , 一旦被 激活就具有 。 制性 它与 强 . 切 意识 、 志抗 衡 , 意 制造 出非常人 所 能理解 的形 象 . 没有 人 能逃脱 它的控 制 , 并且不 断的复活 、 隐匿 、 沉淀 。 因此 . 集体 无 意识 及 其原 型就具 有 了支配 的 、 强制 的 、 不 可抗 拒的 力量 , 艺术创 作 中的表现就 是艺术 家如 。 狂 。 在 迷 一 般一 一艺术 家失去 自由意 志. 完全成为集体 无意识 与原型 的工 具与 媒介 。。 的手被绑 缚住 了 , …他 只能服 从他 自己这 种 他 … 异 己冲动 , 任凭 它把 自己引向何方 。 。 集体 无意 识与原 型 的 。 强制 性 ‘ ‘ 在 精神分 析学 ‘ 的背 景 之下 有着很 重要 的意义 ,它突破 了弗洛伊 德仅 仅将 无意识 作 为个体 被压 抑而 带有 的偶然 的、 个体的 限制 , 广泛 的深入 到 更 人类 生活经验 的各个 方 面 , 赋予 文学艺术 普遍性 与必然 性 , 对 许多文学 的 、 学的 、 美 艺术 的问题有 了更加合理 的解释。‘ 制 强 性 让 艺术 家失 去 了 自我 , 却成 为更高 意义 上的人 , 个负 荷 一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浅析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浅析2007141057 周超锋摘要: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各种原型。
原型,实际上是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它是人类远古社会生活的遗迹,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
人是从其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意象,即继承了与祖先相同的把握世界和作出反映的先天倾向。
这种先天倾向通过脑组织世代相传。
荣格非常重视对原型的研究,试图通过对原型的考察来揭示隐藏在意识背后的无意识特别是集体无意识的秘密。
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是非常多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四种原型,即人格面具(the Pers ona)、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阴影(theshadow)和自性(the sel f)。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荣格原型本能正文:人的心灵是一个非常复杂又令人神往的世界,弗洛伊德的巨大功绩是他勇敢地深入到了这个世界的深层领域,揭示了这个世界中无意识领域的深层秘密。
而他的后继者,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则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深入到人的心灵的更深领域,探讨了集体无意识这一人类心灵的更深领域,探讨了集体无意识这一人类心灵的最深层秘密。
一、集体无意识的概念荣格庞大的思想体系正是构建于集体无意识学说之上的,那么什么是集体无意识呢,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次,而实际上无意识心理活动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它是与个人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不被人所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如遗忘的记忆、不愉快的经验、潜抑的愿望与动机等等。
这种无意识可以称为个体无意识;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人类的无意识中还有一部分是超越了个人后天生活经验的不依赖于个人经验而存在的带有超越个体乃至民族、种族的具有全人类的普通性与集体性的心理活动,这就是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无意识,是指人类个体从祖先那儿通过遗传而继承下来的共同的无意识心理要素,类似于本能,对个体行为和社会文明起着制约和推动作用,即当一定的情景与祖先们所经历的大致相同时,这种要素便被激活,发挥先天模式的作用,就象祖先的行为一样对周围的事物做出反应,如人们常常对黑暗、蛇等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而并不需要后天经验的获得,就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形成的对黑暗与蛇的恐惧遗传给了我们,这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文学的魅力在于创造无限的角色,更在于深入读者的内心,进入读者内心不愿打开的黑暗之处,揭示人类无意识中所蕴涵的激情,引起共鸣。
文学与心理学也联系紧密,因为文学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各自的原型。
文学原型可以带领读者走入心中黑暗的深处,并带领他们的意识走向光明。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原型艺术
无数次,我们在文学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因为一个词而魂动心惊,为一句话而泪流满面。
那些词语和句子仿佛与我们的血脉相连,尽管它们也许出自遥远的国度和陌生人的手,但是它们却如同特地为我们写的。
它们夹卷着我们,使我们在漩涡的中心挣扎却并不愿意脱水而出。
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从水中走到了岸边,因为那些词语和句子是来自于生命的,来自于一个个由血肉构成的生命构成的内心隐藏着的秘密的激情,它们以锋利的刃直接切入到内心之中我们从没触及的部分,将我们内心中被黑暗屏蔽的激情暴露在光明之中。
这种激情并不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所独具的,它不是属于这个人或者哪个人而是属于整个人类。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明白为什么我们总是很偶然地被感动而不能自已。
那些词语和句子,虽然它们很偶然地出现在某个人的笔下,然后又很偶然地被我们读到,但是它们的身上积聚着整个人类的感情,承负着整个人类的命运。
这样的词语和句子即使是用非常细微的声音,同样也能够激起所有人的共鸣。
在荣格看来,文学之所以有着如此激动人心的力量便在于它可以走入人内心原本的黑暗之处,揭示出人类集体无意识中所蕴涵的激情,而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
荣格便是从原型和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文学的这种魅力。
一、集体无意识与原型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主要是个人长期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中受到压抑的心理内容。
而荣格则从考古学、人类学和神话学的角度上,提出了“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
他指出在一些即使从来没有相互接触、相互交流过的不同的文化中,也常常存在着一些相同的原始意象,在这些共同的原始意象背后,一定有它们赖以产生的共同的心理土壤。
荣格认为“或多或少属于表层的无意识无疑含有个人特性。
作者愿称为‘个人无意识’,但这种个人无意识有赖于更深的一层,它并非来自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获得,而是先天就存在”①。
关于“更深的一层”,荣格把它称做“集体无意识”,他认为这种集体无意识对立于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所体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内容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都必须存在,并且在这些地方和个人身上的体现是大体相似的。
换句话说就是,由于集体无意识在所有人身上的表现都是相似的,因此这种无意识就构成了一个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超个人的,也就是说它存在于所有个体身上。
与此同时,荣格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原型”也被提出来了。
根据他的观点,原型可以而且应该被认为是“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核心内容。
荣格认为:“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绪构成,它们构成了心理生活中个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是所说的原型。
”②借用心理学有关理论,我们可以认为在荣格看来,人类心理结构的基本模式就是原型。
因为他说:“原型是领悟的典型模式,每当我们面对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我们就在与原型打交道。
”原型在人类的心灵生活中不断反复出现。
这种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是人类远古命运的积淀和浓缩。
二、集体无意识、原型与作品创作在荣格看来,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与土壤和从中生长的植物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
通过了解植物的产地,我们可以知道并理解植物的特性,但这并不是说关于植物所有的重要的特征都可以通过了解植物生长的土壤来了解。
因为植物虽然是土壤的产物,但它也是一个生命体,在植物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其“自身包含自身”的过程。
这个包含过程在本质上是独立于土壤的性质,与土壤的性质没有任何关系的。
对于植物及其相应的特征来说,土壤所起的作用只是加速或者延缓它的一些特征的形成,而对于植物的本质却没有任何影响。
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
艺术家创作了艺术作品,但是艺术作品本身所附带的意义和本质是艺术作品与生俱来的,任何外来的因素对它都没有决定性
的影响。
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创作只不过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发活动而已,个人无意识中的自主情绪是创作冲动和创作激情的重要来源,而艺术家本人也只是这种自主情绪的工具和俘虏。
因此,荣格认为,“艺术是一种天赋的冲动,它抓住一个人,使他成为它的工具。
艺术家不是拥有自由的意志,寻求实现其个人目的的人,而是一个允许艺术通过自己实现艺术目的的人”,“孕育在艺术家心中的作品是一种自然力,它以自然本身固有的狂暴力量和机敏狡猾去实现它的目的,而完全不去管那作为它的载体的艺术家的命运。
”③荣格的这个观点,看上去与现代文本理论有些相似,其实相差甚远。
现代文本理论强调的是作品在完成之后便具有了它独立于作者的意义,而在荣格看来作品在创作之初就已经不是作者的东西了。
当创造力占优势时,这种无意识就统治而且影响了作家的生命,使艺术家的创作违背其主观愿望。
并且,由于艺术家所意识到的自我被一股源自于其内心的潜流所席卷,艺术家自身也就成为正在发生的心理事件的旁观者,而对于正在发生的这些事件,艺术家是束手无策的。
因此,可以说,在艺术创作中,集体无意识是作者的创作思维的来源,通过原型,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而是千万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④,“诗人是否意识到他的作品与他一起出生、生长和成熟,他是否以为他的作品是他通过构思从虚无乌有中创造出来的,这无关紧要,他的看法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他的作品超越了他,就像孩子超越母亲一样”⑤。
但是,并不是说艺术家可以将这种集体无意识表现得很明显就能让读者很快领悟。
实际上,就像个人无意识会被受到压抑一样,对于集体无意识,艺术家往往有意无意地遮盖一些东西。
在《心理学与文学》中,荣格借用斯皮特勒的话,诗人关于他的作品所说的常常词不达意,离题甚远,因此,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别的,而是维护日常经验的重要性,使它不受诗人本人说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