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019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 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 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 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 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 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 3、对失误的纠正
⑴举措: ①农村纠“左”
②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⑵成效: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 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 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十年建设成就
大庆油田
成功试验第一 颗原子弹
包头钢铁基地 包兰铁路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1.1949年10月--1956年底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 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1949年10月---1952年底 (国民经济的恢复)
1953年----1956年底 (三大改造、社义制度确立)
2.1956年--1966年
中共八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3.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 时期)
4.1978年—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49~1976)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看下面材料,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材料一:1949年工农业产量同历史最高水平对比
⑴失误的表现:
实 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 质 ——总反路映线了的良内好容愿望是,什强么调?主错观在能动哪性里但?忽视了客观规律
: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什么是“大跃进”?错在哪里?
左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经济规律
倾 什么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错在哪里?
”
——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兰新铁 路
人工合成结 晶牛胰素岛
武汉钢铁基地
三、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 (1)国民经济的劫难 原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 表现:53页
(2)国民经济的恢复(调整): 两个时间:1973、1975 两个人物:周恩来、邓小平
(3)“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
特点:集中分布在东北 原因: ①临近苏联, 便于接受苏联援助 ②矿产资源丰富、
铁路交通发达 ③抗战期间,日本在东北地区 建有一些工矿企业,因而工业 基础较好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
⑴计划经济起步的标志:一五计划的实施
①主要矛盾 (2)内容:
先进制度
②主要任务
落后生产力
(3)意义:分析正确,探索成功,但未坚持
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A、既反对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国内主要矛盾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
2、探索中的失误
国民①给收经入济就建损设失造人成极民大币破5坏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 建国②拉30大年了全与部发基达国本家投差资距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 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图1 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
思考:20世纪50~7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 特点是什么?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变化: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变为
72%
1952年
基本上国单营一经的济55社% 会主义公19有56制年底
合作社经济
实质:生产关系公私的合根营本经济性变革
(社会性个 资体 本质经 主变济 义化经济)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年):
(1)背景: 改造基本完成,社义制度基本确立
名称 钢 煤 粮食 棉花
产量 15.8万吨 3243万吨 11318万吨 44.4万吨
与历史最高水平对比 减少80 ﹪ 减少48 ﹪ 减少25 ﹪ 减少48﹪
材料二: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与周边地区的比较
中 27 印 57 国 美元 度 美元
亚洲 (平均)
44 美元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粮 1.639亿吨
49 ﹪
9.3 ﹪
棉 130.4万吨
193 ﹪
53 ﹪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
⑴计划经济起步的标志:一五计划的实施
⑵时间:1953年-1957年
⑶目的: 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⑷基本任务: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发展生产力
C
【典型例题】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不成功” 的共同原因是( ) 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忽视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C.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遭遇了西方的经济封锁
C
跃进号角(宣传画)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背景: 经济形势严峻,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措施: 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结果: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意义: 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产量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人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改造前后,各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7%
19%
3%1% 8%
1%
33%
1%
【探究】从图中可看出中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鼓
放
足
开
干
肚
劲
皮
加
吃
油
饱
干
饭
理想对照现实,总结危害教训
热闹的公社食堂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错
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理
误
⑵后果: 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出现59-61年的严重困难。
户籍管理部门的分省区死亡人口统计显示,1958到 1961年期间各省非正常死亡人数合计达到一千八百万 (未调整低报偏向)。全国共有两大高死亡的饥荒带:其 一是以四川为中心,从青海、甘肃到贵州、湖南、广西 共六省区;其二是位处中原的安徽、河南两省。
【高考真题】(2010·天津文综9)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 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D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典型例题】 “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 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一首江西民歌。它可能 产生于( ) A.1950年 B.1956年 C.1958 年 D.1979年
(3)问题: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6分)
专题二十一
考纲: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对象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途径 合作社 合作社 公私合营
意义
标志社会主 义经济体系和 社会主义制度 基本在我国建 立起来。
(2014・全国卷Ⅱ)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 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 农户实行粮食计划
的初步基础;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同时并举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变革生产关系
【合作探究】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从历史看,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②从现实看,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 ③从外部看,借鉴苏联经验。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 因素。(9分)
(1)因素: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 制度突破。(9分)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 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 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 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 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 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 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大
9000万吨
跃
进
时
期
3000万吨
的
1070万吨
炼
800万吨 535万吨
钢
指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标
全民大炼钢
留下荒山秃岭
结果: 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
大跃进时期的工农业 总产值
(1957—1960)
⑵时间:1953年-1957年
⑶目的: 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⑷基本任务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发展生产力
的初步基础;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同时并举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变革生产关系
⑸突出成就:
⑹历史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思考:大跃进运动会带来哪些危害?
“大跃进”中, 番禺全县集中了 约六万人炼钢。 不少农村的“风 水林” 、荔枝树 被砍伐烧炭作炼 钢使用。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农轻重),生态环境 遭到破坏,资源浪费, 农业生产下降等
人民公社化运动
对马克思合作制的错误认识: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人民公社空化山运吃动坐:1958年
⑴计划经济起步的标志:一五计划的实施
⑵时间:1953年-1957年
⑶目的: 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⑷基本任务: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发展生产力
的初步基础;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同时并举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变革生产关系
⑸突出成就:
【合作探究】一五计划建成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集在这里?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 发展条件。(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 问题。
(2)条件: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 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 发展战略推动。(10分)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 3、对失误的纠正
⑴举措: ①农村纠“左”
②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⑵成效: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 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 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十年建设成就
大庆油田
成功试验第一 颗原子弹
包头钢铁基地 包兰铁路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1.1949年10月--1956年底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 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1949年10月---1952年底 (国民经济的恢复)
1953年----1956年底 (三大改造、社义制度确立)
2.1956年--1966年
中共八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3.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 时期)
4.1978年—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49~1976)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看下面材料,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材料一:1949年工农业产量同历史最高水平对比
⑴失误的表现:
实 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 质 ——总反路映线了的良内好容愿望是,什强么调?主错观在能动哪性里但?忽视了客观规律
: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什么是“大跃进”?错在哪里?
左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经济规律
倾 什么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错在哪里?
”
——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兰新铁 路
人工合成结 晶牛胰素岛
武汉钢铁基地
三、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 (1)国民经济的劫难 原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 表现:53页
(2)国民经济的恢复(调整): 两个时间:1973、1975 两个人物:周恩来、邓小平
(3)“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
特点:集中分布在东北 原因: ①临近苏联, 便于接受苏联援助 ②矿产资源丰富、
铁路交通发达 ③抗战期间,日本在东北地区 建有一些工矿企业,因而工业 基础较好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
⑴计划经济起步的标志:一五计划的实施
①主要矛盾 (2)内容:
先进制度
②主要任务
落后生产力
(3)意义:分析正确,探索成功,但未坚持
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A、既反对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国内主要矛盾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
2、探索中的失误
国民①给收经入济就建损设失造人成极民大币破5坏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 建国②拉30大年了全与部发基达国本家投差资距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 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图1 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
思考:20世纪50~7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 特点是什么?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变化: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变为
72%
1952年
基本上国单营一经的济55社% 会主义公19有56制年底
合作社经济
实质:生产关系公私的合根营本经济性变革
(社会性个 资体 本质经 主变济 义化经济)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年):
(1)背景: 改造基本完成,社义制度基本确立
名称 钢 煤 粮食 棉花
产量 15.8万吨 3243万吨 11318万吨 44.4万吨
与历史最高水平对比 减少80 ﹪ 减少48 ﹪ 减少25 ﹪ 减少48﹪
材料二: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与周边地区的比较
中 27 印 57 国 美元 度 美元
亚洲 (平均)
44 美元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粮 1.639亿吨
49 ﹪
9.3 ﹪
棉 130.4万吨
193 ﹪
53 ﹪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
⑴计划经济起步的标志:一五计划的实施
⑵时间:1953年-1957年
⑶目的: 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⑷基本任务: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发展生产力
C
【典型例题】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不成功” 的共同原因是( ) 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忽视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C.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遭遇了西方的经济封锁
C
跃进号角(宣传画)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背景: 经济形势严峻,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措施: 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结果: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意义: 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产量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人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改造前后,各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7%
19%
3%1% 8%
1%
33%
1%
【探究】从图中可看出中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鼓
放
足
开
干
肚
劲
皮
加
吃
油
饱
干
饭
理想对照现实,总结危害教训
热闹的公社食堂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错
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理
误
⑵后果: 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出现59-61年的严重困难。
户籍管理部门的分省区死亡人口统计显示,1958到 1961年期间各省非正常死亡人数合计达到一千八百万 (未调整低报偏向)。全国共有两大高死亡的饥荒带:其 一是以四川为中心,从青海、甘肃到贵州、湖南、广西 共六省区;其二是位处中原的安徽、河南两省。
【高考真题】(2010·天津文综9)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 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D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典型例题】 “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 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一首江西民歌。它可能 产生于( ) A.1950年 B.1956年 C.1958 年 D.1979年
(3)问题: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6分)
专题二十一
考纲: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对象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途径 合作社 合作社 公私合营
意义
标志社会主 义经济体系和 社会主义制度 基本在我国建 立起来。
(2014・全国卷Ⅱ)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 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 农户实行粮食计划
的初步基础;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同时并举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变革生产关系
【合作探究】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从历史看,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②从现实看,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 ③从外部看,借鉴苏联经验。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 因素。(9分)
(1)因素: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 制度突破。(9分)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 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 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 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 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 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 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大
9000万吨
跃
进
时
期
3000万吨
的
1070万吨
炼
800万吨 535万吨
钢
指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标
全民大炼钢
留下荒山秃岭
结果: 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
大跃进时期的工农业 总产值
(1957—1960)
⑵时间:1953年-1957年
⑶目的: 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⑷基本任务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发展生产力
的初步基础;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同时并举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变革生产关系
⑸突出成就:
⑹历史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思考:大跃进运动会带来哪些危害?
“大跃进”中, 番禺全县集中了 约六万人炼钢。 不少农村的“风 水林” 、荔枝树 被砍伐烧炭作炼 钢使用。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农轻重),生态环境 遭到破坏,资源浪费, 农业生产下降等
人民公社化运动
对马克思合作制的错误认识: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人民公社空化山运吃动坐:1958年
⑴计划经济起步的标志:一五计划的实施
⑵时间:1953年-1957年
⑶目的: 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⑷基本任务: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发展生产力
的初步基础;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同时并举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变革生产关系
⑸突出成就:
【合作探究】一五计划建成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集在这里?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 发展条件。(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 问题。
(2)条件: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 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 发展战略推动。(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