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由独立评分员对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结果 显示,被告知要确保学生考出好成绩的教师,因压力而使用 不恰当的教学策略,其学生的成绩不如第一组教师的学生。
这项教育研究是在真实课堂的自然情景下所作的实验性 研究,研究符合“硬科学”的所有要求,堪称教育实验研究 难得的经典之作。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极少发表教育研究的 实证研究期刊《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上。
□思维水平分析(学习能力、思维特点)
□情感起点分析(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喜欢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分析,分析学生学习本课 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方法:预学反馈、课堂观察、前测后测、学生调研、个别
访谈以及作业面批等
要求:从对学生的模糊判断、主观判断 转变为客观、精确地判断
(3)重点、难点确定
这项实证研究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取向,聚焦学习能够提高 成绩,而单一地聚焦成绩的教学,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2. 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以学定教”,让 “教的设计”服务于“学之需 要”,努力构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新课堂。
核心词:学生和学习 基本要求: 首先是把学生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人来看待,在教学目标上 回到人的本身,回到作为“完整的人”的需求上来,回到人的 核心素质上来。

学会
要求:切合课标要求,适合所教学生
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
一是客观性的过程与方法,即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科学 探究的过程、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等,目的是让学生在经 历和体验客观性过程的同时领会科学思想、习得科学方法, 体会科学本质。 二是主体性的过程与方法,学生主体通过经历、体会、感受, 主观内化的过程,目的是使学生得到科学思维和方法的训练。
真实有趣,贴近内容,贴近学生,促进思考,引发探 究,有冲击力
问题设计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有一定的思维要求,有启发性,深度恰当; 有一定的拓展余地。
活动设计
将各类行为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机结合; 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 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与空间; 化力气建设学习型团队。
1.进行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结构分析 价值分析 背景分析 本质分析
(2)学情分析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不 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 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 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内容:
□ 知识起点分析(现有的知识水平、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学实践
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根本目的, 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观点 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需要和问题,设计解决方 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 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2. 课时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 ◆学什么? (关注知识的教育价值) ◆怎么学? (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学得怎么样?(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和具体进步)
三是规定性的学习活动过程与方法,即学生必须经历的具体 而明确的过程,在过程中习得的科学方法。
要求:设计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
从 观察、记录、描述 收集 找出

到 高
选择 比较 分类 归纳
设计 探究 分析 解释 推断
整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 低 到 高
感受 体验 体会 意识 关注 乐于 养成 具有 评价
表述要求
四要素: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条件),学生(主体)能 概括(行为动词)他人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
案例1: 《检索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 特征,找出分类准则,尝试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2、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认识检索表的作用,体验 检索表带来的便捷。 3、通过编制简单的检索表,使学生体验到小组合作的乐趣。
2. 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以学定教”,让 “教的设计”服务于“学之需 要”,努力构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新课堂。
核心词:学生和学习 基本要求: 首先是把学生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人来看待,在教学目标上 回到人的本身,回到作为“完整的人”的需求上来,回到人的 核心素质上来。
其次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确定教 学的起点和落脚点,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 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态度情感 与价值观
知识点
过程与 方法
知识与 技能
三维目标是有机整体!
通过一定的 过程与方法
三维目标 有机整合
知识点
学生兴趣盎 然地参与学
习活动
掌握知识 与技能
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性目标的学习水平
技能性目标的学习水平
了解 知道 例举

低 到
理解 认识 区分

应用 解释 推断
初步学习

低 到
初步学会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和帮助发展的理 论
学生的 现有水平
教学的起点
学生的最 近发展区
学生可能的 发展水平
教学的落脚点
第三是根据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让教师的 “教” 服务于学生的“学”, 实现学习的“事归原主”。
二、课时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 1. 课时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理论
教学设计
四、教学设计的注意问题
1.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倡导自主学习,将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 3.留有余地,便于即时应对课内突发情况 4.尽可能展示真实的实验,不提倡在媒体上做实验 5.重要的教学环节要精雕细琢
叶澜: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 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 成 为名师。”
谢 谢!
第四步,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接入不同阻值的电阻,改变未 知电阻两端的电压,确实达到了多次测量的目的,但是,这 种办法操作比较麻烦,大家再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办法?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想到用滑动变阻器来替代不同阻值的电阻。 学生设计的电路如图4所示。
作业设计
不同教学阶段,要有不同的层次梯度
基础题——初步运用题——综合题——灵活运用题
3. 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统一 要素分析与整体思考相结合 推进改革与稳定教学相协调
4.课堂教学改革
(1)基本理念:为学而教 为学生学习而教;为学生发展而教
(2)根本要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创建“学的课堂”
(3)改革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策略方法: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确定教学内容
方法:调整 、取舍 、拓展、整合等
要求: 一是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应有序,既要符合学科知识本身内 在逻辑关系的序列,又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使学生的 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是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顺利跨越知识之间的跨度。
(3)选择教学方法
听 读 视听 教师示范 小组讨论 实践练习 学生互助或实践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适切性与多样化
教学方式的选取
合适的就是 最好的
注重探究教学,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验 验
学 探


会 ……
调实

究Fra Baidu bibliotek
查践
(4)设计教学过程
情境设计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 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 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 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学习,犹如汤之于盐。只 有学习,没有情景,学习是枯燥的,只有把学习置于 具体的情景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 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一步,组织学生根据实验原理画出电路图。绝大多数学 生画出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 第二步,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两个问题:①在不改变实验条 件的情况下,利用该电路能做几次实验?实验结果可靠吗? ②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性,需要对电阻的阻值进行多 次测量,你认为电路可以怎样改进?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 通过改变电池的节数,以改变电压的大小,达到多次测量 的目的。学生设计的电路如图2所示。 第三步,教师提出问题: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情况下,还 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达到多次测量的目的?在学生充分讨论 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学生设计的电路 如图3所示。
学习型团队的标志: 有共同的愿望,积极的相互信赖,明确的个人
责任,全体全程的参与。
结构设计
稳定的教学质量,需要结构来保障。课堂结构 或流程体现教学有法,反映课堂教学规律。
“教无定法”
艺术
“教学序”
“教学有法”
科学
“教学无法”
经验
从“无法”到“有法”,再到“无定法”,是一个漫长 的境界提升的过程。
教学重点:核心知识、探究过程、典型方法 教学难点:指学生难以理解之处
2.设计教学方案 目标
是否达成课程 的三维目标
教学过程方法 是否科学合理
着眼点
教师的教
着力点
学生是否主动 有效学习
学生的学
着地点
(1)编制教学目标
编制依据: 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情况
编制要求 : “三维一体”, 定位准确;目标 具体、明确、可操作、可评价, 突显导教、导学、导测量的功能。
少教多学: 1632年,夸美纽斯梦想:教师少教, 学生多学,校园充满着欢乐。
先学后教:把学生的预学准备(自读、自做)和 教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作为教学的开 始,而不再始于教师的备课和讲解,并在了解学 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与改进教学。
(5)课堂基本特征:学为中心、 循序渐进、 互帮互助、积极互动
初中科学课时教学设计
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朱郁华
主要内容
一、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二、课时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 三、课时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四、课时教学设计的注意问题
一、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一项实验性研究的启示 1989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做了一个实验性研
究:15名教师被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教师被告知,他们 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第二组教师被告知,他们的任务 是确保学生考出好成绩。然后,在他们自己的班里,要求 他们帮助10岁大的学生解答两类问题。他们的教学过程被 全程录像,由对他们的分组状况不知情的人对录像进行分 析。之后由一个同样不知情的测试者对他们的学生进行测 试,让学生演算教过的习题以及一些同类的习题。
三、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进行教学分析 试行教学方案 修改教学方案
设计教学方案 评价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具有很强的专业属性。
1996年西蒙(Herbert Simon)第一次区分科学与专业
科学:关注自然现象 , 研究事物是什么样的。
专业: 关注重点是人造物 事物应该是什么样 的, 通过设计和不断改进找到最好的办法实现 特定目标(建筑、教育、工程、 法律、医 药等)
案例2:《物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概念,为 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2、通过观察、尝试、设计并完成实验,如实地描述实验现 象并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宏观特性,同时体会其中 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并在活动 中获得成就感。
耳 5%
10%
声音和 动作或 眼 书写 触觉
接收 信息
20%
30% 50%
应用
75%
90%
记忆金字塔 美国国家实验室
一边是科学:
教学方式 学生记住率 教师讲授 5% 学生阅读 10% 视听并用 20% 老师演示 30% 学生讨论 50% 学生实践 75% 学生教别人 90%
一边是现实:
教学方式 采用率 教师讲授 90% 学生阅读 80% 视听并用 70% 老师演示 65% 学生讨论 45% 学生实践 20% 学生教别人 5%
教学序
学习内 容分析
知识序
学生 分析
认知序
教学设计
教学序
案例:“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电路教学设计
“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物理的一个经典实验。这 个实验主要包括实验原理、电路连接和电阻测量三 个方面。在关于“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设计中, 许多教师不知道或忽视了实验电路演变的重要性, 因而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常常一带而过、一步到位, 没有精心设计实验电路的演变过程,挖掘其内在的 教育价值。一位老师在教学“伏安法测电阻”的实 验电路时,引导学生分四个步骤对“伏安法测电阻” 的实验电路进行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