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整理打印版
(完整word版)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下)
![(完整word版)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下)](https://img.taocdn.com/s3/m/fef295d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b.png)
(完整word版)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下)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切开引流的指征是什么?怎样进行切开引流?【指征】:①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②局部有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点,穿刺抽出脓液③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方法】:局部浸润麻醉。
耳前及下颌支后缘处从耳屏往下至下颌角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腮腺咬肌筋膜。
脓液积聚于筋膜下者即可得到引流。
如无脓液溢出,可用血管钳插入腮腺实质的脓腔中引流脓液。
因常伴有多发性脓肿,应注意向不同方向分离,分开各个腺小叶的脓腔。
冲洗后置橡皮引流条,以后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更换引流条。
唾液腺损伤和涎瘘涎瘘salivary fistula是指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皮肤表面。
腮腺常见,损伤为病因临床表现:1、腺体瘘腺体区皮肤有小的点状瘘孔,周围有瘢痕,瘘管的腺端通向一个或多个腺小体的分泌管,瘘口常有少量清亮唾液流出2、导管瘘分为完全瘘和不完全瘘诊断:病史+临床表现,饮食、咀嚼时流出量增多是典型表现检查方法:1、从口腔内腮腺导管口插入细塑料管2、对不完全导管断裂,可以从腮腺导管口缓慢注入1%亚甲蓝腮腺造影有利于涎瘘的诊断治疗分泌量少直接加压包扎,陈旧者用电凝固器烧灼瘘道及瘘口,破坏上皮,加压包扎,失败行瘘道封闭术舍格伦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黏膜及结膜干燥,并伴有各种自身免疫性病征。
病变限于外分泌腺本身者,称为原发性。
同时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称为继发性。
组织病理学有三个特点:腺实质萎缩,淋巴细胞浸润,肌上皮岛形成分期:1、早期为导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局灶性腺泡萎缩2、中期淋巴细胞浸润及腺实质萎缩更为明显,导管系统出现上皮化生及肌上皮细胞增殖3、肌上皮岛形成:开始时上皮岛内遗留导管腔,随着淋巴细胞浸润增加,残留的导管腔消失,上皮岛出现玻璃样变,外层的基地膜逐渐破坏,即为末期病变。
临床表现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主要症状为眼干、口干、唾液腺及泪腺肿大等1、眼部表现2、口腔表现3、唾液腺肿大4、其他外分泌腺受累的表现5、结缔组织疾病6、其他合并症诊断1、施墨试验2、四碘四氯荧光素染色3、唾液流量测定4、唾液腺造影或磁共振唾液腺造影片MPS5、放射性核素功能测定6、实验室检查7、唇腺活检治疗: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
(完整word版)口腔颌面外科学 第7版 第一章 绪论
![(完整word版)口腔颌面外科学 第7版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6272621e998fcc22bdd10d41.png)
第一章绪论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外科学(oral surgery)与颌面外科学(maxillofacial surgery)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个交叉学科.口腔颌面外科学(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一、口腔颌面外科学发展简史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一个医学分科,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科学的分支之一。
在医学领域中,口腔颌面外科学虽是一门较年轻并亟需发展的学科,但是,有关口腔颌面外科疾病防治的实践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我国医药工作的先驱者们和患者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公元前3世纪,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中就有过口腔生理、病理及其与全身关系的记述。
西晋朝史书(公元265~316年)就有唇裂修复术的记载,且已为国外著名整形外科专家D。
lard将其收入他的专著《Cleft Craft》中,被认为是世界文献中所记载的第一例唇裂手术。
在那么古老的时期就敢于进行唇裂修补术,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成就。
唐朝医书《千金方》(652年)对口腔脓肿早有切开引流的记述;对颞下颌关节脱位整复手法的介绍,则基本上符合现代解剖生理学的解释。
宋朝《太平圣惠方》叙述了“治牙非时脱落,令牢铜末散封牙上,日夜三度,三五日后牢定,一月内不得咬着硬物,"这是我国最早牙再植的记录。
回顾这些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医学科学工作者在医疗实践中,对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国外有关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内容,在古埃及、古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医学专著中也都有所记载,但是,只有到了近代,伴随着西方产业革命和工业技术的发达,才得到更为广泛的发展.无疑,现代西方医学的经验总结,大大丰富了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内容;推动着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和进步。
第7版福建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学习复习题
![第7版福建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学习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ac23b6e0b1c59eef8c7b4f8.png)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学习复习题——选择题说明:以下习题仅供学习参考,考试以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为标准。
1.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选的局麻药是A.利多卡因B.普鲁卡因C.丁卡因D.布比卡因E.卡波卡因2.利多卡因的一次注射最大剂量是A. 800-1000 mgB. 60-100 mgC. 300-400 mgD. 100-150 mgE. 500-600 mg3.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的浓度宜为A. 1: (20 000-40 000)B. 1: (2 000-4 000)C. 1: (200 000-400 000)D. 1: (2 000 000-4 000 000)E. 1: (200-400)4.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口外注射法进针点是A.眶下缘中点下方0.5-1 CmB.眶下缘内侧下方0.5-1 CmC眶下缘外侧下方0.5-1 CmD.同侧鼻翼旁约1 Cm.同侧鼻翼旁约2Cm5.患者注射局麻药后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甚至意识丧失,多为A.过敏反应B.晕厥C.中毒D.休克E.全脊髓麻醉6.现代麻醉学包括以下内容,哪项最正确A.临床麻醉B.麻醉后复苏及lCUC.急救与复苏D.临床疼痛治疗E.以上全部7.牙拔除术时,当患者患有下列哪类疾病时,局麻药中应慎用肾上腺素A.肿瘤B.血友病C.精神病D甲状腺机能亢进E肺结核8.对于拔牙创的处理,不正确的方法是A.拔除乳牙残根后彻底搔刮牙槽窝B.压迫缩小扩大的牙槽窝C.撕裂的牙龈组织应予缝合D.与骨膜牙龈相连的骨折片应复位保留E.刮净拔牙创内的肉芽及碎片9.下列哪种情况患牙应尽可能保留A. 3│残根X线片示龈短粗,上颌多个缺失牙B. │7牙髓牙周联合症根经治疗并行根尖手术后局部仍反复肿痛C.下颌仅余左下颌双尖牙, I度松动,牙槽崎低平D.上颌仅余左上颌双尖牙, I度松动,牙槽崎丰满E.左上下智齿已正位萌出并有咬合关系,常咬颊, 左上下第二磨牙完好10.关于拔牙前的准备工作,错误的是A.对高血压患者术前应测血压B.如为其他科转诊患者,则通过阅读病历而确定牙位C.术前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制定对策D.术前做好解释工作,保持患者情绪稳定E.术前简要询问病史,了解有无拔牙禁忌证11.关于牙挺使用中应遵循的原则,错误的是A.龈缘水平处的颊侧骨板不应作为支点B.使用中注意力量的控制,不可使用过大力量C.使用中必须以手指保护防止牙挺滑脱D.拔除上颌智齿阻力较小,可将健康的邻牙作为支点E.龈缘水平处的舌侧骨板不应作为支点12.拔牙前一般不需要给予抗菌药物的患者是A.风湿性心脏病患者B.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C.放疗后拔牙D.糖尿病E.妊娠妇女13.对于慢性肝炎患者施行牙拔除术,术前一般应给予A.维生素DB.安络血C.抗菌药物D.维生素KE.丙种球蛋白14.当上颌窦出现较小穿孔时,错误的处理方法是A.用纱条堵塞B.使用大剂量抗菌药物C.嘱患者勿用力鼓气D.让穿孔通过血块机化而堵塞愈合E.避免冲洗创口15.某患者,男性,20岁,行左下颌第三磨牙近中中位阻生齿拔除,术后局部肿胀明显,张口受限。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3)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3)](https://img.taocdn.com/s3/m/2be8f57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9.png)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3)口腔颌面外科学名词解释:扳机点: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某个固定的局限的小块皮肤或黏膜特别敏感,对此点稍加触碰,立即引起疼痛发作,疼痛先从扳机点开始然后迅速扩散至整个神经分支,扳机点可为一个或多个。
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使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发生突变,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
感染:是指微生物在宿主体内异常繁殖及侵袭,在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下,导致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的疾患。
麻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个机体或部分机体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
局部麻醉:是应用局麻药物或其他方法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的传导功能,使该区域疼痛消失的方法。
病史记录:是临床医疗工作过程的全面的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发病、病情演变、转归和诊断情况。
阻生牙:是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影响而造成牙萌出受阻,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
常见于下颌第三磨牙>上颌第三磨牙>上颌前磨牙>上颌尖牙>上颌中切牙。
原位癌:恶性肿瘤通常生长较快,初起时局限于黏膜内或皮肤表层中称原位癌。
恶病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多出现消瘦、贫血、机体衰竭等症状。
舍格伦综合症:目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点是眼干、口腔黏膜及其它黏膜干燥。
断根:指外伤或拔牙术中所造成的牙根折断而存留与牙槽内的牙根。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一种原因不明,反复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剧痛性、并无其它感觉障碍及器质性改变的疾病。
以中老年人多见,疼痛剧烈,又往往久治不愈,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和生存欲望。
休克:是一种急性微循环衰竭的病症,特别是重要脏器及其它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注,出现血压降低,脉搏细弱,四肢厥冷,缺氧,昏迷等症状并危及生命者称休克。
无菌伤口:指未经细菌侵入的创口,多见于外科无菌切口,早期灼伤和某些化学性损伤已经及时处理者,可认为是无菌伤口,口腔颌面外科的无菌创口主要是面、颈部手术创口。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0601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0601](https://img.taocdn.com/s3/m/b2feaadc84254b35eefd34fb.png)
第一节 概论(一)概念肿瘤是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长时间的作用,使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产生突变,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
(二)口腔颌面肿瘤的分类及命名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按其生长部位、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类和命名。
通常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需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瘤 :一般指良性肿瘤。
如牙龈瘤、牙瘤、腺淋巴瘤等。
个别以瘤命名的恶性肿瘤在前面均加“恶性”的定语,如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恶性多形性腺瘤等等。
癌 :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称为癌。
如舌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下颌骨中枢性鳞癌等等。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称为肉瘤。
如骨肉瘤、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等等。
临界瘤:某些良性肿瘤形态上属良性,病程较长,但常浸润生长,切除后易复发。
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具有恶性倾向而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的这类肿瘤。
如成釉细胞瘤、乳头状瘤、多形性腺瘤等等。
囊肿和瘤样病变:虽不是真性肿瘤,但常具有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 牙源性及上皮源性肿瘤为多见 ,如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等;其次为间叶组织肿瘤如管型瘤,纤维瘤等。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80%(口腔恶性肿瘤约90%)以上;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肉瘤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者较少,主要为纤维肉瘤、骨肉瘤等。
淋巴和造血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也可首发于口腔颌面部,前者近年来增长趋势迅速。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建议应用于临床的分类中,头颈部癌瘤正式分为七大解剖部位,即唇、口腔、上颌窦、咽(鼻咽、口咽、喉咽)、唾液腺、喉和甲状腺,其中大多部位均位于口腔颌面部。
(三)口腔颌面肿瘤的致病因素肿瘤病因至今尚未明了,一般认为是外来和内在的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 (1)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 (1)](https://img.taocdn.com/s3/m/0ec1953f3968011ca30091fb.png)
第7版07五年《口腔颌面外科学》复习题
![第7版07五年《口腔颌面外科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f102108cc175527072208f9.png)
07五年《口腔颌面外科学》复习题三、单项选择题一、名词解释1.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在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研究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及某些颈部疾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2.感染伤口:指细菌侵入与繁殖并引起组织急性炎症化脓坏死的创口3.一期愈合:一期愈合——指在7-10天临床创口全部愈合4.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 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5.晕厥:晕厥是由神经反射引起的一时性中枢缺血所致的短暂的意识障碍过程6.阻生牙:是指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影响而造成牙萌出受阻,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
多发生于下颌8。
7.干槽症:以拔牙后剧烈疼痛和拔牙创愈合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拔牙术后并发症。
8.牙种植术:是将非生物性的人工种植体,通过外科手术植入到牙槽骨内,作为牙根假体来承受咬合力,在其上方再行义齿修复的方法9.危险三角区:指颜面部鼻根至两侧口角所在的区域。
10.智齿冠周炎:是指乔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的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11.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在口腔、颌面及上颈部各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细菌性炎症的总称。
12.痈:相邻多个毛囊及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13.颌骨骨髓炎:指包括骨膜、骨密质、骨髓以及骨髓腔中的血管、神经在内的颌骨组织炎症的总称。
14.阻塞性窒息:异物阻塞或组织移位,肿胀压迫咽喉部而引起的窒息。
15.清创术:对局部伤口进行的早期外科处理防止伤口感染及促进伤口愈合的基本方法16.牙搓伤:外力造成牙周膜和牙髓损伤17.牙脱位:牙齿受到外力撞击发生脱离牙槽窝,或有牙移位、嵌入、统称牙脱位。
18.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发病因素和临床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19.颞下颌关节强直:是指因器质性病变导致长期开口困难或完全不能开口者20.三叉神经痛: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无神经系统体征。
(整理)口腔颌面外科复习资料.
![(整理)口腔颌面外科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f16caef5022aaea998f0fdc.png)
颌面部损伤颌面部骨折的临床表现三大特征:面部畸形、咬合紊乱、张口受限一般体征:疼痛、肿胀、出血、瘀斑、骨台阶感、骨摩擦音、骨异常动度特殊体征:牙龈黏膜撕裂、牙齿损伤、感觉异常、骨折段移位多处伤:指某部位的多个损伤。
多发伤:指除口腔颌面部损伤外,尚有其他部位的损伤。
复合伤:两个以上的原因致伤。
一、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1.口腔颌面部血循环丰富在损伤时的利与弊①伤后出血较多,易形成血肿②组织水肿反应快而重舌根、口底、下颌下处水肿、血肿,压迫影响呼吸道通畅,导致窒息③抗感染与再生修复能力较强2.牙在损伤时的利与弊①二次弹片伤②增加感染的几率③诊断的重要依据—牙列移位,咬合关系紊乱④治疗的主要标准—恢复咬合关系⑤作为基牙颌间牵引固定3.易发生窒息4.易发生感染—口腔颌面部的窦腔5.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6.易并发颅脑损伤—伤后有昏迷史7.有时伴有颈部损伤—颈部血肿、脊椎损伤、高位截瘫8.可伴有其它解剖结构的损伤①腮腺受损—涎瘘②面神经受损—面瘫③三叉神经受损—相应区域的麻木感9.面部畸形二、导致窒息的原因★1.阻塞性窒息—阻塞咽喉部、上呼吸道①异物阻塞喉部②组织移位③肿胀与血肿2.吸入性窒息—吸入气管、支气管、肺泡内三、窒息的临床表现★前驱症状:烦躁不安、出汗、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呼吸困难严重者:三凹征(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危象: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四、窒息的急救★阻塞性窒息1.及时清除口鼻腔及咽喉部异物2.将后坠的舌牵出●舌尖后约2cm处,大圆针和7号线穿过舌的全厚组织,将舌拉出口外3.悬吊下坠的上颌骨骨块●筷子、压舌板等物品横放于上颌双侧前磨牙4.插入通气导管保持呼吸通畅●咽部、舌根肿胀压迫呼吸道—经口插入通气导管●情况紧急而无适当导管—环甲膜穿刺,随后改行气管切开术●呼吸已停止—环甲膜切开术,随后改行气管切开术吸入性窒息快速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导管,充分吸出进入下呼吸道的异物注意防止肺部并发症五、止血与止血的方法S1判断出血的部位、性质、程度●动脉血呈喷射状,血色鲜红●静脉血呈漫出状,血色较暗S2选择止血的方法1.压迫止血①指压止血法—手指压迫出血部位知名供应动脉的近心端面动脉—咬肌止端前缘的下颌骨面颞浅动脉—耳屏前颈总动脉—胸锁乳突肌前缘、环状软骨水平②包扎止血法—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出血或创面渗血③填塞止血法—开放性和洞穿性创口,窦腔出血2.结扎止血—常用而可靠的止血方法3.药物止血—小静脉、小动脉或创面渗血六、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鉴别1.颈外动脉位于浅部前方,颈内动脉位于深部后方2.颈动脉窦上方,颈外动脉位于内侧,颈内动脉位于外侧3.颈外动脉有多个分支,颈内动脉无分支4.结扎线提起,同时触摸颞浅动脉,若搏动消失则为颈外动脉七、抗休克治疗●收缩压下降—血容量丢失达到20%以上,机体失代偿●抗休克治疗的目的:恢复组织灌流量●创伤性休克—安静、镇痛、止血、补液●失血性休克—补充有效血容量、彻底消除失血原因八、伴颅脑外伤的急救●鼻瘘、耳瘘—颅前窝底或颅中窝底有骨折处理原则:严禁外耳道或鼻腔填塞与冲洗,以免引起颅内感染●患者若出现烦躁不安的症状,可给与适当的镇静剂,禁用吗啡九、包扎的作用1.压迫止血2.暂时固定骨折,减少活动,防止进一步移位3.保护并缩小创口,减小污染和唾液外流十、后送的要点●一般伤员—侧卧位/头偏一侧(防窒息、休克)●昏迷伤员—俯卧位,额头垫高,口鼻悬空(唾液引流)●疑有颈椎损伤—多人搬运,平直整体移动,头部两侧固定十一、颌面部创伤的诊治原则首先抢救患者生命,其次处理颌面部损伤十二、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种类特点治疗原则擦伤(abrasionwound)①皮肤表层破损②创面常附有泥沙和其他异物③点片状创面或少量点状出血④痛觉明显(感觉神经末梢暴露)清创,去除异物预防感染挫伤(contusedwound)①皮下及深层组织挤压伤,无开放性损伤②瘀斑、血肿止血、止痛、预防感染促进血肿吸收和功能恢复刺、割伤①有裂口②创口小、伤道深,多为盲管伤③创缘整齐及早行清创术撕裂和撕脱伤(leceratedwound)①较大的机械力超过组织的耐受力,将组织撕裂甚至撕脱②创缘不整齐③伤情重,出血多,疼痛剧烈,易休克④常伴有组织缺损与正常组织相连者—及时清创缝合完全撕脱但有血管吻合者—血管吻合再植术无血管可吻合者,6h内—清创后,切削成全厚或中厚皮片再植已超过6h 者,组织不能利用者—消灭创面,游离皮片移植咬伤(bite wound)彻底清创、暂不缝合(暴露,防止厌氧环境)十三、清创术(debridement)●预防感染和促进组织愈合的基本方法时机:伤后越早进行越好,6~8h内进行(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可不拘泥于此时间)步骤:(一)冲洗伤口(二)清理伤口原则:尽可能保留受伤组织(三)缝合时机:●伤后24~48h(超过48小时,伤口无明显感染或组织坏死,仍可缝合)●已发生感染的伤口不宜进行初期缝合方法:1.先关闭与口、鼻腔、上颌窦等腔窦相连的伤口2.骨面裸露—软组织覆盖3.伤口较深—分层缝合,消除死腔4.皮肤伤口—细针细线,创缘平整,对位准确5.较大组织缺损或伴有水肿、感染—先定向拉拢缝合,考虑二期手术整复十四、舌损伤的治疗原则★1.保持长度,纵向缝合—防止舌体缩短2.分别缝合,以舌为主—防止黏连3.粗针粗线(4号以上),深缝加褥式(进针距>5mm)—舌体较脆,防止肿胀撕裂十五、颊部贯通伤的治疗原则★关闭创口;消灭创面1.无组织缺损或缺损较少者●口腔黏膜→肌→皮肤分层缝合2.口腔黏膜无缺损或缺损少,皮肤缺损大者●严密封闭口腔创口,隔绝与口腔相通●颊面部缺损立即行皮瓣转移或游离皮瓣修复;定向拉拢缝合,遗留缺损后期修复3.较大的面颊部洞穿性缺损●定向拉拢缝合,遗留缺损后期修复●伤情允许,立即行皮瓣转移或游离皮瓣修复十六、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1.骨折段移位★①正中联合部骨折单发—无明显移位两侧双发—中间骨折段因降颌肌群后缩粉碎性骨折—两侧骨折段受下颌舌骨肌牵拉向中线移位②颏孔区骨折单侧—前骨折段后下偏外,后骨折段前上偏内双侧—前骨折段后下,后骨折段前上(同时导致颏后缩、舌后坠)③下颌角骨折骨折线两端均有咬肌、翼内肌附着—无明显移位骨折线位于肌肉附着之前—前段后下内,后段前上④髁突骨折翼外肌附着上方(囊内骨折/脱帽骨折)—不发生移位髁突内髁纵劈型骨折翼外肌附着下方髁突颈部(多见)—翼外肌牵拉,前内移动,仍留在关节囊内2.咬合错乱3.骨折段异常动度4.下唇麻痹(损伤下牙槽神经)5.张口受限6.牙龈撕裂十七、影响骨折段移位的因素①骨折的部位②外力的大小和方向③骨折线的方向和倾斜度④骨折段是否有牙⑤附着肌肉的牵拉升颌肌群—前上降颌肌群—后下十八、上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1.骨折线(Le Fort分类)★Le FortⅠ型骨折上颌骨低位骨折或水平骨折梨状孔水平、上牙槽突的上方、上颌翼突缝Le FortⅡ型骨折上颌骨中位骨折或锥形骨折鼻额缝、眶内侧壁、眶底、颧上颌缝、上颌骨侧壁、翼突Le FortⅢ型骨折上颌骨高位骨折或颅面分离骨折鼻额缝、鼻梁、眶部、颧额缝、翼突2.骨折段移位—受肌牵拉移位影响小,多受外力的方向或重力发生移位3.咬合关系错乱4.眶及眶周改变眼镜症状—①眶周瘀斑②上下眼睑及球结膜出血③眼球移位,出现复视5.颅脑损伤—脑脊液瘘十九、骨折治疗首选技术手术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二十、骨折的治疗原则★①解剖复位—兼顾形态与功能②功能稳定性固定③无创外科④早期功能性运动二十一、颌骨骨折复位标准恢复伤员原有的咬合关系颌间牵引(intermaxillary elastic traction):指在上下颌牙列间分别安之有挂钩的牙弓夹板,然后根据骨折需要复位的方向,在上下颌牙弓夹板的挂钩上套上橡皮圈作牵引,使其恢复到正常的咬合关系。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_考试重点_复习_必备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_考试重点_复习_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2ebb1989b9d528ea81c779fb.png)
名词解释(本题共18分,每题3分)局部麻醉: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域疼痛消失。
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esthesia 是将局麻药液注入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的麻醉效果阻滞麻醉block anesthesia 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Horner征:Horner征又称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症,它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症候群,是由于病变阻断了交感神经通路而引起的眼、瞳孔、眼睑等改变的一组病因复杂的病征。
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联主征:眼裂变小、瞳孔缩小及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
骨结合:指在光镜下埋置在活骨的种植体与骨组织直接接触,其间不存在骨以外如结缔组织等的组织。
颌间固定:指利用牙弓夹板将上下颌单颌固定在一起的方法。
是颌面外科最常用的固定方法。
能够使移位的骨折端保持在正常咬合关系上愈合。
阻生牙impacted teeth:是指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阻碍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
疖和痈:单一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疖。
相邻多个毛囊及其附件同时发生的化脓性炎症,称为痈智牙冠周炎pericoronitis :是指智齿(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临床上以下颌智齿冠周炎多见临界瘤:有的肿瘤病程虽长.但有局部侵润性.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多处伤:是指在该部位的多个损伤.如多个软组织创口.下颌骨两处以上骨折等多发伤:是指口腔颌面部损伤以外还存在颅脑伤,胸腹伤或四肢伤等残余囊肿:根尖肉芽肿在拔牙后未作适当处理仍残留在颌骨内而发生的囊肿。
(上前牙区)始基囊肿:在炎症和损伤刺激后,成釉器的星形网状层发生变形,并有液体渗出,积聚其中形成囊肿(上尖牙,第三磨牙)神经纤维瘤病:有遗传倾向。
只要皮肤上有咖啡色或棕色斑块大于1.5cm,有5-6个月以上时即可确定为神经纤维瘤病。
口腔颌面外科重点整理
![口腔颌面外科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d5ae17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0.png)
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口腔颌面部检查——内容:口腔检查、颌面部检查、颈部检查、TMJ检查、唾液腺检查顺序: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由浅入深【开口度是指受检查大开口时,上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之间的垂直距离。
正常开口度平均为3.7cm,小于3.7cm为受限,大于5cm为开口过大】【双指双合诊适用于唇颊舌部检查,双手双合诊适用于口底、下颌下检查】【检查淋巴的顺序是枕部、耳后、耳前、腮、颊、下颌下及颏下;顺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前后三角至锁骨上窝】【颞肌前份(下颌支前缘向上)、翼外肌下头(上颌结节上方)、翼内肌下部(下颌磨牙舌侧后下方和下颌支内侧面)】【腮腺触诊一般以示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平触为宜,切忌用手指提拉触摸,因此时易将腺叶误认为腮腺肿块,正常人每天唾液总量约为1000-1500ml,其中90%为腮腺和下颌下腺所分泌,舌下腺仅占3%-5%。
急性口炎和重金属中毒等可使唾液分泌增加,而慢性唾液腺炎。
唾液腺结石、淋巴上皮病等则可使唾液分泌明显减少。
唾液腺炎时钠升高、钾降低;唾液腺肥大时,则钾升高、钠下降;而唾液腺炎,淋巴上皮病及口腔癌患者唾液中SIgA升高。
】【穿刺检查】——临床上脓肿穿刺多项选择用8号或9号粗针;血管性病变选用7号针;对唾液腺肿瘤和某些深部肿瘤用6号针。
临床上如怀疑是颈动脉体瘤或动脉瘤,则禁忌穿刺【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是从病变部位取一小块组织制成切片,通过适当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确定病变性质、肿瘤类型及分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1)切取活组织检查:适用于表浅或有溃疡的肿瘤(2)切除活组织检查:适用于皮肤黏膜完整,位于深部的可切除的小型肿瘤或淋巴结(3)冷冻活组织检查:判断多形性腺瘤有无恶变时常采用,需新鲜标本,送检时不应固定【放射性核素检查】——甲状腺癌和口腔内异位甲状腺可应用碘131或125诊断,诊断颌骨恶性肿瘤主要用99mTc【器械消毒】——煮沸灭菌法(15-20min,对肝炎患者污染的器械应煮沸30min);干热灭菌法(不耐高热的物品如棉织品、塑料及橡胶制品,160℃持续120min);化学消毒法(2%戊二醛2min杀死细胞,10min杀死真菌,杀灭芽胞需4-12h;10%甲醛用时应以灭菌蒸馏水冲洗残留药液;过氧乙酸杀灭芽胞用1%浓度)【手术区消毒】——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及多个术区的手术应分别消毒;头颈部手术消毒范围应至术区外10cm。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重点总结纲要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重点总结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37da933b10661ed9ac51f307.png)
口腔颌面外科重点总结纲要一般检查:口腔前庭检查重金属中毒牙龈边缘色素主要为铅汞蓝黑色化脓腮腺炎脓液张口度3.7-4.5分型123型舌根肿物含橄榄蔓状血管瘤吹风杂音颈部嚼嚼肌颞肌前缘下颌升值前缘淋巴结检查触诊顺序与体位腮腺三指诊下颌下腺和颌下腺双合诊穿刺血管瘤血液神经鞘瘤血液经久不凝舌下腺蛋清8号或9号穿刺针头血管瘤7号针头颈动脉体瘤动脉瘤禁穿刺检查B超检查检查深部肿物临近血管关系彩超检查皮瓣血拱关系甲状腺的扫描舌根部肿物是否为移位甲状腺磁共振颅内舌根部肿瘤定位DSA(何物?)动静脉留空气消毒紫外线手术器械高压蒸汽布棉花玻璃特殊器械煮沸消毒耐热耐高温锋利刀刃有损伤,要加2%碳酸氢钠沸点105度效果最好还可防锈肝炎患者要用30分钟手术区干燥灭菌陶瓷容易软化的禁止 160度时持续120分钟温度90分钟 180度 60分钟升高10度降低半小时化学消毒乙醇消毒酒精禁止进入无菌组织戊二醛无刺激乙型肝炎浸泡15-30分钟真菌、结核十分钟0.5%碘伏考点:百分比浸泡1-2小时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碘伏:口腔科常用浓度0.5%。
浸泡器械一般用1~2小时。
杀灭芽孢、真菌病毒过氧乙酸具有杀灭乙肝病毒的作用特殊器械消毒 40%甲醛持续40分钟手术区消毒碘酊口腔1% 颈部颌面部2% 头皮3%消毒方法中心向四周感染组织相反四肢躯干扩大到20厘米常用铺巾是孔巾头颈部消毒范围 10厘米四肢 20厘米扑进常用的为孔巾三角巾型口腔鼻唇颊部大手术四边形切口设计注意选择隐蔽的位置与皮肤方向一致活检手术与再次手术切口要一致切取动作:90度进去,45度移动。
90度出来整复手术不可用光刀颞浅动脉在耳屏前压迫止血颈外动脉在第六颈椎处压迫止血颈外动脉在第六颈椎压迫止血面动脉在咬肌前缘压迫止血大面积的组织静脉渗血用温热的盐水压迫止血局限出血无出血点用荷包试组织移动性差的用覆盖填塞法腔窦用碘仿纱条低温止血温度低于32度降压止血收缩压降压至80mmhg 30分钟脓肿切开用钝性分离缝合先缝游离侧后缝固定侧伤口内卷因为针距大于皮下间距外翻针小于皮整复手术边距边距2~3 针距 3~5整复手术 3 5张力创口的缝合方法。
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整理秀丽的
![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整理秀丽的](https://img.taocdn.com/s3/m/7390b9dece2f0066f533229d.png)
4.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是什么? 2)由于牙的存在,并易发生牙体及牙周围支持组织的炎症,易形成特有的牙源性感染。
3)口腔颌面部潜在的筋膜间隙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感染可循此途径扩散和蔓延。
4)颌面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颌面部静脉瓣膜少或缺如,当静脉受压时容易导致血液逆流,而导致严口内病灶牙重并发症;顺相应淋巴引流途径扩散而发生区域性淋巴结炎。
反之,血循与淋巴循环丰富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和消退。
5)口腔颌面部为暴露部位,易受损伤而继发感染。
6. 如何预防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以预防为主,放疗前彻底治疗病灶牙,拔牙适应症适当放宽。
,去除金属充填物,消除感染源;放射时注意掌握适应证、剂量和防护;放疗后3~5年内避免拔牙和其他损伤。
7.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易发生在下颌骨原因:由于上颌骨骨质疏松,骨板薄,脓液容易穿破骨壁向口腔引流,因而炎症逐渐消退,不易在上颌骨内弥散扩散。
下颌骨的牙槽脓肿,由于骨质致密,骨板厚,脓液不易穿破得到引流,因此炎症易在骨松质和骨髓腔内蔓延,常通过下牙槽神经管波及整个下颌体,发展成急性弥散型骨髓炎。
8. 慢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1)口腔内及颌面部皮肤形成多处瘘孔2)瘘孔长期排脓,有时瘘孔排除死骨片3)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出现咬合错乱和面部畸形4)治疗不当,久治不愈,易造成人体慢性消耗与中毒、消瘦、贫血。
5)脓液进入消化道有时引起明显的胃肠道症状。
8. 请述咬肌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案。
临床表现: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压痛和严重张口受限。
局部疼痛,凹陷性水肿,但无波动感。
扩散与蔓延途径:①下颌升支边缘性骨髓炎。
②颊间隙感染。
(前)③翼颌、颞下、颞间隙感染。
(上)④腮腺脓肿。
(后)治疗要点:全身抗感染,脓肿成熟后则行切开引流术,术中探查骨面。
切开引流部位:①口内途径:由翼下颌皱襞稍外侧切开,因此临床少用。
②口外途径:下颌角下缘下1~2cm,长5~7cm,弧形切口。
9.请述急性化脓性冠周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完整word版)口腔颌面外科学上整理总结
![(完整word版)口腔颌面外科学上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ddca6c9b89680203d825ca.png)
第一章绪论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诊治疾病的前提和基础。
关系诊疗质量与成败。
要求方法正确,全面细致,客观有序1、轻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两横指,约2-2.5cm左右中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一横指,约1-2.0cm左右重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不足一横指,约1cm以内完全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也称牙关紧闭2、面部器官检查:先天畸形,上颌窦癌,颌面部外伤(伴眼耳鼻畸形,鼻衄复视,脑脊液耳漏),必要时邀请有关专科会诊3、淋巴结检查:对口腔颌面部炎症和肿瘤具有诊断治疗意义。
顺序:枕后、耳后、耳前、腮、颊、下颌下及刻下;顺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前后三角直至锁骨上窝。
内容: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压痛、波动感、皮肤与基地有无粘连垂直链:颈深淋巴结上群(胸锁乳突肌深面沿颈内静脉前后,上达颅底,下至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深淋巴结(中)下群(颈总动脉分叉以下,沿颈内静脉至静脉角),副链(颈深淋巴结上群向外扩展的部分)4、髁突动度检查: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置于两侧耳屏前方,髁突外侧,让病人做开闭口运动,感触髁突活动度。
或将两手小指伸入外耳道内,贴外耳道前臂进行触诊5、唾液腺检查:腮腺(食中无名指三指凭触为宜,切忌提拉触摸);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双手双合诊)内容:大小、形态、肿块、导管充血、变硬、结石、分泌液6、活组织检查:切取、切除、冰冻(血管性肿瘤、血管畸形、恶性黑色素瘤、腮腺混合瘤不做活检)7、X线检查:牙体、牙髓、牙周、颌骨疾病;平片,体层摄影,造影第三章麻醉镇痛重症监护 1、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2、local anesthesia 局部麻醉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3、infiltration anesthesia 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的麻醉效果4、block anesthesia 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5、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磨牙拔除,相应颊侧根,粘膜,上颌结节部手术麻醉区域效果:除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上牙槽中神经,浸润麻醉)外的同侧磨牙,牙槽突,相应颊侧软组织。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0301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0301](https://img.taocdn.com/s3/m/8da8f81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7.png)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0301第一节牙拔除术的基本知识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用的手术,是治疗某些牙病和由其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一些疾病的手段。
牙拔除术本身可导致软组织(牙周组织、口腔粘膜)和骨组织的创伤;拔牙是在有唾液和存在大量微生物的环境下,或在已有感染的组织上进行的,因此,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全身和局部反应或并发症。
有时可以引起全身病的激化或加重。
一、适应证牙拔除术的适应证是相对的,应根据医疗水平及患者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1.牙体病严重广泛不能修复的龋坏,如残根、残冠。
2.根尖病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等方法保留的根尖周病患牙。
3.晚期牙周病牙周围骨组织大部分破坏或因条件所限不能治疗者。
4.创伤牙因创伤折裂至龈下,或同时有根折,不能用其他治疗方法保存者。
骨折线上的牙,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应尽量保留。
5.移位或错位牙影响功能及美观,引致疾病或创伤,妨碍义齿修复的移位牙或错位牙,均应拔除。
6.阻生牙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邻牙龋坏者。
7.多生牙形状异常,影响美观;位置不正或妨碍功能的多生牙,均可拔除。
8.治疗需要因正畸治疗或义齿修复而需要拔除的牙;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前,为预防严重并发症而需要拔除的牙;良性肿瘤波及的牙。
9.滞留乳牙滞留的乳牙影响恒牙正常萌出者,应予拔除。
但在成人牙列中的乳牙,下方无恒牙(先天缺失)或恒牙阻生,乳牙无松动且有功能时,则不必拔除。
10.病灶牙对可疑为某些疾病,如风湿病、肾炎,特别是一些眼病(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等)的病灶牙,在有关科室医生的要求下,可予拔除。
引起某些局部疾病如颌骨骨髓炎、上颌窦炎等的病灶牙,在急性炎症控制后也应予以拔除。
二、禁忌证拔牙的禁忌证也是相对的。
应根据具体情况,慎重考虑后决定。
必要时,应同有关各科医生,共同决定。
如必须拔除,还应做好周密的术前准备。
(一)心脏病1.有5种情况应视为拔牙的禁忌证:①6 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②不稳定的或最近才开始的心绞痛;③充血性心力衰竭;④未控制的心律不齐;⑤未控制的高血压。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0801
![第7版口腔颌面外科学0801](https://img.taocdn.com/s3/m/2d1f88faba0d4a7302763afb.png)
本单元主要介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脱位及关节强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关节强直关系密切,亦在此叙述。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一、概念及病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并非指单一疾病,它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其发病因素不清。
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此病最为常见。
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最高。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病因学说很多,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近年来,多数学者接受多因素理论。
关节内微小创伤与精神心理因素 为本病的两个主要致病因素 。
此外,本病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学因素、两侧关节发育不对称和关节囊薄弱等解剖学因素、偏侧咀嚼习惯、夜磨牙、紧咬牙及其他口腔不良习惯有关。
口腔治疗时间过长、不良充填体和修复体等也常患本病的诱发因素。
一般都有颞下颌关节区及(或)咀嚼肌肌痛、下颌运动异常和伴有功能障碍以及关节弹响、破碎音及杂音三类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多数为功能紊乱性质,也可累及关节结构紊乱甚至器质性破坏。
颢下颌关节紊乱病虽然病期较长,并经常反复发作;但是本病有自限性,一般不发生关节强直,预后良好。
二、临床表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展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 功能紊乱阶段;结构紊乱阶段;器质性破坏阶段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虽然病期较长,并经常反复发作,但本病有自限性,一般不会发生关节强直。
临床表现有以下三个主要症状:1. 下颌运动异常 包括开口度异常及开口型异常;开闭运动出现关节绞锁等。
2. 疼痛 开闭口运动及咀嚼时关节区及(或)关节周围肌群疼痛。
一般无自发痛,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及耳的症状。
3. 弹响及杂音 在下颌运动过程中,颞下颌关节常有弹响音、摩擦音、破碎音。
弹响音为开口运动中有“咔、咔”的声音,常见于关节盘前移位时;破碎音为开口运动中有“咔叭、咔叭”的破碎声音,关节盘穿孔、破裂或移位时可出现这类杂音;摩擦音为在开口运动中有连续的似揉玻璃纸样的摩擦音,多见于骨关节病。
口腔颌面外科学复习资料.doc
![口腔颌面外科学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a959efbde87101f69e3195d3.png)
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口腔颌面外科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A 型题】1.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主要 研究内容包括:A. 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而诸骨B. 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颈部疾病C. 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 颖下颌关节、唾液腺及某些颈部疾病D. 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 及某些颈部疾病的防治E. 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 唾液腺、颍下颌关节疾病的防治 【简答题】1.简述口腔颌面外科学与 其它学科的关系 【参考答案】1.C[A 型题】1.颌骨肿瘤、颌骨骨折最 容易出现的牙问题是:A. 颌骨上的牙齿松动、脱落B. 牙龈撕脱或坏死C. 咬合关系错乱D. 牙齿自发痛E. 慢性牙髓炎2. 张口度的测量是指: A. 上、下唇之间的距离 B. 上、下前牙的切缘间之距 C. 上、下屮切牙的切缘间之距 D. 上、下切牙之间的距离 E. 上、下颌骨Z 间的距离3•上、下中切牙切缘间距在Icm 以内, 称为:A. 轻度张口受限B. 屮度张口受限C. 屮重度张口受限D. 重度张口受限E. 完全性张口受限4•上、下屮切牙间距在1〜2cm 左右, 称为:A. 轻度张口受限B. 屮度张口受限C. 屮重度张口受限D. 重度张口受限E. 完全性张口受限5. 对舌肌内病损临床检查通常选用: A. 双手双合诊法 B. 双指双合诊法 C. B 超D. CT 或核磁共振E. 穿刺检查6. 对口底深在病损的临床检查通常采 用: A. B 超B. CT 或核磁共振C. 穿刺检查D. 双指双合诊法E. 双手双合诊法7. 对腮腺的扪诊检查应选用: A. 双手双合诊法 B. 双指双合诊法 C. 三指平触诊 D. 双指提拉式扪诊 E. 单指扪诊8. 对颌下腺及舌下腺的扪诊常采用: A. 双手双合诊法 B. 双指双合诊法 C •三指平触诊 D. 单指扪诊E. 双指提拉式扪诊 9. 穿刺检查最适用于: A. 深部实体包块的诊断 B. 深部囊性包块的诊断 C. 表面实体包块的诊断 D. 表面新生物的诊断E. 浆液期炎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0. 冰冻活检的标木切取后,应: A. 立即放入10%甲醛固定液屮 B. 立即放入3%戊二醛固定液屮 C. 立即放入75%酒纾屮脱渴 D. 立即放入0.9%生理盐渴中 E. 不作任何处理,帽快送病理科11. 对颖下区深部包块的早期诊断,最 佳的手段是: A. 切取活检B.穿刺活检C.CT第三章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与镇痛D. B 超E. 放町性核素检查12. 要判断口腔癌晚期有无全身转移, 最佳的检查手段是: A. 全身CT B. MRI C. ECT D. D.S.AE. B 超【简答题】1.在对颌面部病变扪诊检 查时,应从哪三个方而进行检查和记 录?2. 对颌面颈部深部包块的扪诊检查时, 应从哪些方面检查和描述包块的性 质?3. 在进行颍下颌关节的下颌运动功能 检查时,应重点检查哪四个方面? 4 .简述繃针吸活检的操作要点。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7版)大纲2013年最新修订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7版)大纲2013年最新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73f2fad9be1e650e53ea998f.png)
湖北医药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口腔颌面外科学(3407B)教学大纲执笔人:刘茁,李金超,高子龙审查人:李守宏分管教学院长:庞光明学院院长:庞光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大纲(第7版)课程代码:3407B学分与学时:7.0分;147学时课程性质:必修授课对象:口腔医学系五年制本科生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使口腔医学专业5年制学生掌握牙齿拔除术,牙槽外科技术以及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癌前病变,炎症,创伤器官畸形及组织缺损等疾患的诊断并熟悉治疗原则,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新进展。
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临床实习,见习相结合的方式,辅以相应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在培养学生基本掌握和熟悉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临床诊疗技术的同时,注意培养其分析综合及处理医疗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安排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如下:系统理论课97学时,临床实习课50学时,临床口腔颌面外科学实习15周。
(一)系统理论课97学时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1学时)目的要求:1.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简史2.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学习方法3.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未来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内容: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医疗范围,发史及国内外动态重点与难点:医疗范围及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临床病例及板书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在见习课上)(7学时)第三章口腔颌面麻醉·镇静及重症监护(9学时)目的要求:1、了解口腔颌面外科麻醉的种类及方法的选择;普鲁卡因皮内实验及利多卡因皮内实验;2、熟悉常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阿替卡因、丁卡因临床药理特点;血管收缩剂在局麻药物中的应用上颌神经阻滞麻醉;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咬肌神经阻滞麻醉;颏神经切牙神经阻滞麻醉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全麻方法;镇静的方法和用药;镇痛的方法和用药;3、掌握浸润麻醉常用药物,麻醉原理及方法;阻滞麻醉(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长)神经阻滞麻醉);局麻的并发症;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麻的特点。
口腔颌面外科重点笔记
![口腔颌面外科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3a8ce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9.png)
口腔颌面外科重点笔记
口腔颌面外科是牙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口腔颌面部
的疾病和损伤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以下是口腔颌面外科的重点笔记:
1. 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疾病和损伤包括颌骨骨折、颌面部软组
织损伤、颌面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紊乱等。
2. 颌骨骨折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
CT等。
3. 颌骨骨折的治疗通常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
案根据骨折类型和临床情况而定。
4.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处理要及时清创、止血、缝合,严密观
察伤口是否感染。
5.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通常通过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治
疗方案根据肿瘤类型和临床情况而定,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6. 颞下颌关节紊乱常见症状包括颞下颌关节疼痛、咬合异常、
颞下颌关节卡住等,治疗主要通过保守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7.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需要严格的手术准备和操作,根据手术不
同需要采取相应的麻醉方法,如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等。
8. 手术后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清洁、饮食
调节、药物治疗等,并定期复查。
以上是口腔颌面外科的重点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Anesthesia: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
局部麻醉:指用局麻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的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域疼痛消失的方法。
阻滞麻醉:将局麻药注射到神经干或者其主要的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是被阻断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局麻效果。
冷冻麻醉:应用药物使局部迅速散热温度骤然降低,以致局部感觉首先是痛觉消失,达到暂时麻醉的效果。
表面麻醉:将麻醉药涂、或喷射于手术表面,药物吸收后麻醉神经,使浅层组织痛觉丧失。
浸润麻醉:将局麻药液注入治疗区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而产生麻醉的效果。
常用局麻药物:利多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维持时间长,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较强,可用作表面麻醉,但临床上主要以含1:100000 肾上腺素的1%-2%利多卡因行阻滞麻醉。
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丁卡因:穿透力强,主要用于表面麻醉。
局麻并发症:晕厥、过敏反应、过量反应、注射区疼痛、血肿、感染、麻醉后粘膜病变、注射针折断、暂时性面瘫、感觉异常、暂时性牙关紧闭、暂时性复视或失明、颈丛神经阻滞并发症(Horner 征、声嘶、全脊髓麻痹)。
晕厥syncope:是一种突发性的、暂时性的意识丧失,通常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所致。
一般可因恐惧、饥饿、疲劳及全身健康较差、疼痛以及体位不良等引起。
【临床表现】头昏、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搏快而弱、恶习、呼吸困难→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暂时性意识丧失。
【防治原则】做好术前检查和思想工作,消除紧张情绪,避免空腹手术。
一旦晕厥,迅速放平座椅,保持呼吸通畅,氨水刺激,针刺人中穴,吸氧静脉补液。
过敏反应:由细胞和体液介导的、对不同浓度的抗原所产生的反应。
Horner 征:由于颈深神经阻滞麻醉时,麻醉药浸润使颈深神经麻醉所致。
临表:同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裂变小、结膜充血、面色潮红、耳廓红润、面部皮肤干燥无汗、鼻粘膜充血、鼻塞。
血管收缩剂在局麻药物中的应用:将血管收缩剂加入局麻药溶液中,以延缓吸收,降低毒性反应,延长局麻时间,以及减少注射部位的出血,使术野清晰。
应考虑手术时间、术中止血及病人的机体状况。
全身麻醉:麻醉药物进入人体之后产生可逆的全身痛觉和意识的丧失,同时伴有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松弛的状态。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麻的特点:麻醉与手术相互干扰维持气道通畅比较困难小儿、老年病人比例较高手术失血较多麻醉恢复期呼吸道并发症多牙拔除术的适应证(1)牙体病。
由龋病造成的牙体广泛缺损、残根、残冠,不能再经牙髓治疗修复牙冠缺损者,是牙拔除的主要原因。
如牙周病及根周情况良好可考虑保留牙根,作根管治疗。
(2)根尖病。
包括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或牙再植术等保留的根尖病。
(3)晚期牙周病。
(4)外伤。
外伤导致根折或冠根斜折而不能用桩冠修复者,应予拔除;前牙外伤而牙根折断部位在牙颈部以下过多或冠根斜折及骨折线上无法保留的牙。
(5)错位牙和移位牙。
影响功能或引起创伤及疾病的移位错位牙。
(6)阻生牙。
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邻牙龋坏的阻生牙。
(7)多生牙。
影响美观,位置不正或引起创伤及疾病的多生牙。
(8)治疗需要。
因正畸需要或义齿修复需要拔除的牙;位于肿瘤放射区为预防发生并发症而需要拔除的牙。
(9)乳牙。
影响恒牙正常替换的滞留乳牙。
(10) 病灶牙。
拔牙禁忌症:1 心脏病、2 高血压、3 造血系统疾病、4 糖尿病、5 甲状腺功能亢进、6 肾脏疾病、7 肝炎、8 妊娠、9 月经、10 感叹急性期、11 恶性肿瘤、12 长期抗凝治疗、13 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14 神经精神疾患。
哪些心脏病患者应视为拔牙的禁忌证或暂缓拔牙:(1)急性心肌梗死或近3~6 个月前发生心肌梗死。
(2)近期频繁发生心绞痛。
(3)心功Ⅲ~Ⅳ级或临床表现有端坐呼吸、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时。
(4)双束支、三束支阻滞、有Ⅲ度或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有突然神志丧失合并心传导阻滞)史者。
(5)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应经治疗降压后再拔牙。
拔牙后拔牙创的检查及拔牙创的处理:首先检查压根是否完整、数目是否符合该牙的解剖规律,检查牙龈是否撕裂,检查牙槽骨是否折列,连续拔除多个牙时牙龈应拉拢缝合,拔牙创面用消毒纱布棉卷横架于两侧牙槽突咬紧30min 后弃除。
拔牙后24h 不能刷牙或者漱口。
当日进软食,不宜过热。
避免患侧咀嚼,不可舔舐或者吮吸伤口。
拔牙器械:牙钳(钳柄、关节、钳喙)、牙挺(刃、柄、杆,杠杆原理、轮轴原理、楔原理)、刮匙、牙龈分离器。
牙挺使用注意事项:1 不能以邻牙作为支点,除非邻牙亦须拔出。
2 除拔除阻生或者颊侧去骨者,龈缘水平颊侧骨板不应做支点。
3 龈缘水平舌侧骨板不做支点。
4 操作中注意保护。
5 用力有控制不能使用蛮力。
牙根拔除术:指将牙冠以破坏的遗留于牙槽骨内的残根和牙拔除术中折断的断根去除的方法。
增隙:将骨凿紧贴根面凿入,利用松质骨的可压缩性,以增大牙周间隙,解除根周阻力的方法。
阻生牙:由于邻牙、骨或者软组织的障碍只能部分萌出或者完全不能萌出,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分类一、根据牙与下颌支及第二磨牙的关系:I 类:在下颌支前缘和第二磨牙远中面之间,有足够的间隙课容纳阻生第三磨牙牙冠的近远中径。
II 类:下颌支前缘与第二磨牙远中面之间的间隙不大,不能容纳第三磨牙的近远中径。
III 类:阻生第三磨牙的全部或大部分位于下颌支内。
二、根据牙在颌骨内的深度:高位:牙的最高部位平行或高于牙弓牙合平面。
中位:牙的最高部位低于牙合平面,但高于第二磨牙的牙颈部低位:牙的最高部位低于第二磨牙的牙颈部。
骨埋伏阻生,全牙被包埋于骨内。
三、根据阻生智牙的长轴与第二磨牙长轴的关系:垂直阻生,水平阻生,近中阻生,远中阻生,颊向阻生,舌向阻生,倒置阻生四、根据在牙列中的位置:颊侧移位,舌侧移位,正中位。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适应症:1 反复引起冠周炎者2 本身有龋坏或者引起第二磨牙的龋坏3 食物嵌塞4 压迫第二磨牙牙根或者远中骨吸收5 引起牙源性囊肿或者肿瘤6 正畸需要拔除的牙7 可能为TMJ 紊乱病诱因的智牙8 完全骨阻生以为某些原因不明神经痛者。
预防性拔出下颌阻生智牙目的:1 预防第二磨牙牙周破坏2 预防龋病3 预防冠周炎4 预防邻牙牙根吸收5 预防牙源性囊肿和肿瘤6 预防发生疼痛7 预防牙列拥挤。
上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适应症:1 本身龋坏2 食物嵌塞3 无对合并且下垂4 部分萌出反复引发冠周炎5 咬颊或者摩擦颊粘膜6 有囊肿形成7 妨碍下颌冠突运动8 压迫二磨龋坏或疼痛9 妨碍义齿制作或带入阻生牙拔除阻力分析及产生原因1.冠部阻力:软组织阻力和骨阻力软组织阻力来自第三磨牙上方覆盖的龈片,质韧并保持相当的张力包绕牙冠,对智牙向远中牙合向运动形成阻力。
(切开)骨阻力来源于包裹牙冠的骨组织,主要是牙冠外形高点以上的骨组织。
(去骨、截冠、增隙)2.根部阻力:来自牙根周围的骨组织。
牙根多、粗长、分叉大;根尖弯曲、肥大;根周骨质致密或与牙根形成黏连,都是根部骨阻力的因素。
(分根、去骨、增隙)3.邻牙阻力:第二磨牙在拔除智牙时产生的妨碍脱位运动的阻力。
(分冠、去骨)上颌阻生尖牙的分类:Ⅰ阻生尖牙位于腭侧,可呈水平位、垂直位或半垂直位。
Ⅱ阻生尖牙位于唇侧,可呈水平位、垂直位或半垂直位。
Ⅲ阻生尖牙位于腭、唇侧,如牙冠在腭侧牙冠在唇侧。
Ⅳ阻生尖牙位于牙槽突,多为垂直位,在侧切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
Ⅴ无牙合之阻生尖牙。
拔牙创的愈合:拔牙创出血和血凝块形成→血凝块机化肉芽组织长入→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代替肉芽组织→原始纤维骨样组织代替结缔组织→成熟骨组织代替不成熟骨质拔牙术并发症:术中:晕厥、压根折断、软组织损伤、骨组织损伤、邻牙及对牙损伤、神经损伤、颞下颌损伤、断根移位、上颌窦交通。
术后:反应性疼痛、术后肿胀、开口困难、拔牙创出血、术后感染、干槽症、皮下气肿。
牙根折断的原因:1 钳喙夹持位置不正确,位于牙长轴平行或夹于牙冠而非牙根,使折力较大。
2 拔牙前选择不当,钳喙夹持压力集中将牙夹碎。
3 牙冠广泛破坏,或有较大修复体。
4 牙齿脆性大,如老年人的牙、死髓牙。
5 压根外形变异。
6 根周骨质致密化。
7 拔牙用力过大,运动幅度超过限制。
8 不应使用扭转力。
干槽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1)干槽症为拔牙常见并发症,为牙槽窝的局部骨创感染。
关于病因仍有争论,多认为创伤及感染是主要原因,此外与拔牙窝大,血供不良,抵抗力下降有关。
四学说:感染、创伤、解剖因素、纤维蛋白溶解。
(2)主要症状为疼痛,多发生于术后3~4 天,疼痛为持续性,可向耳颞部放射。
治疗效果不佳者,疼痛可持续1~2 周。
检查时,腐败型者可见牙槽窝内无血凝块,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牙槽窝内有腐败坏死组织,有明显臭味,骨壁有明显触痛,牙龈可见红肿,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疼痛,偶有发生张口受限、低热、疲乏等全身表现。
(3)治疗干槽症主要原则为彻底清创、隔离外界刺激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治疗方法:用3%过氧化氢棉球擦拭,去除腐败物质,知道牙槽窝清洁,棉球干净无臭味。
大块坏死物时用用刮匙。
用生理盐水冲洗。
将碘仿纱条卡加丁香油或2%丁卡因填入拔牙创,先将纱条的一端塞入牙槽窝底部,在一次折叠严密填满牙槽窝,松紧适度,纱条末端塞入深部避免松脱,亦可缝合两侧牙龈。
次日无明显疼痛可不换药。
10 天后去除碘条,牙槽窝内层有肉芽组织覆盖。
牙槽窝1~2 个月长满结缔组织。
Implant 种植体:牙种植体指为了支持义齿修复的上部结构,用外科手段在上颌或下颌颌骨内植入人工材料设计的装置。
按植入部位分为骨内种植体、骨膜下种植体、牙内骨内种植体及粘膜内种植体。
种植体按照部位分类:骨内种植体、骨膜下种植体、骨内牙内种植体、黏膜内种植体、穿下颌种植体,下颌支支架种植体。
骨结合osseointergration:光镜下骨组织与活骨种植体直接接触,期间没有骨以外的组织,形成了功能和结构上的直接联系。
种植体在骨内组织反应第一阶段:种植体被血块包绕,随之生物高分子吸附,形成适应层,骨髓细胞散在其外侧。
第二阶段:至术后一月,由于切削的骨损伤或者骨过分压力使骨部分吸收,此期是组织破坏和修复同时发生的时期。
吞噬细胞吞噬适应层,骨髓内细胞聚集在种植体表面形成种植体-细胞间有机的结合。
第三阶段:到植入三个月后,种植体周围开始有胶原纤维形成,,以后形成纤维网状结构,逐步完成骨结合。
种植体骨结合状态的确认:1、临床检查种植体无松动,金属杆敲击发出清脆的声音。
或者共振频率。
2、X 线显示种植体与骨紧密结合无投射间隙3、动物实验组织学显示,成骨细胞的突起包绕着种植体表面,骨细胞成熟,界面无结缔组织。
龈界面:牙龈软组织与种植体接触形成的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