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共同配送模式研究综述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电子商务的共同配送模式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研究了国内外电子商务共同配送模式的相关文献,对共同配送模式的涵义、特征进行了论述,并针对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运营模式、社会经济效益、信息平台、成本分摊与利益分配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了电子商务共同配送模式在未来研究中应加以重视的几个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共同配送;运营模式;社会经济效益;信息平台;成本分摊;利益分配
1 引言
电子商务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缩短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同于传统经济环境中比较稳定的、单一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找到更多更广阔的渠道获得原材料、半成品,或是销售产品;另外,随着网络经济的繁荣,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很多企业原来大批量采购原材料进行单一产品的大量生产已经难以迎合消费者趋于独特个性的品味,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电子商务提高了订单处理效率、存货的管理水平,促进了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合作及信息共享。
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物流的支持。物流配送是完成整个电子商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物流配送系统效率的高低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企业自营配送、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和共同配送三种模式。共同配送比较于传统配送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其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配送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
2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模式概述
2.1 共同配送的涵义
共同配送(joint/common distribution),又称作协同配送(collaborative distribution)、联合运输(consolidated shipment)或者合并运输(merge-in-transit),至今国内外学术界仍未对其形成统一的定义。
共同配送起源于日本,宾厚等将共同配送的产生归纳为3点原因:(1)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导致多家配送企业并存,资源无法合理分配和利用。(2)提运货频率增高,引发了交通拥挤、环境噪音及车辆废气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3)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物流配送更加高效[1]。日本学者汤浅和夫将共同配送定义为:共同配送即为了提高车辆车载利用率,将单个公司较少的配送量与其他一个或者多个公司集中起来,在单个公司配送合理化的基础上,联合其他公司达到联盟整体配送的进一步合理化[2]。
我国关于配送发布的国家标准(GB/T18354-2006)中对共同配送的定义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的实质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在互信互利的合作基础上,对不同商品进行优化组合后再进行配送,以此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配送成本,快速反馈信息,促进整个社会商品高效流通的配送,其核心思想是在资源共享的理念下建立企业联盟[3],其目的是增大单体企业中有限的物流量,如大量存储、大量输送、大量处理来使单体物流成本大幅度下降[4]。
共同配送概念本身并不新,但如何将共同配送模式成功地运用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活动中,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Lee,Hau L等认为有效地利用信息和现有的资源履行客户订单,是电子商务共同配送成功的关键[5]。
2.2 共同配送的特征
共同配送模式较传统配送模式,具有自身的特征。
Timo Ala-Risku等将共同配送模式(merge-in-transit deliveries)与传统的供应商直接配
送模式(direct deliveries)、通过仓库配送模式(deliveries through warehouse)从包含的物流活动角度,进行了比较,如图1所示[6]。
图1 不同的物流配送方式所包含的物流活动比较
(The Activities Involved in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Channels)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共同配送除了具备传统物流配送的特征外,还具备以下基本特征:物流配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配送信息的商品化、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物流配送自动化,如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配送网络化,主要指物流配送体系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化和组织网络化,以及所谓的企业内部网络化(Intranet),物流配送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企业开展共同配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物流配送智能化,物流配送作业运用大量的运筹和决策方法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物流配送柔性化,即配送中心根据消费需求的“多品种、多批次、短同期”等特点,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实现配送活动的柔性化[7]。
因此,企业在采用共同配送模式之前,应评估企业现存的物流活动,对货物的装配、存储及订单的处理过程进行再造,以满足共同配送的特征需求[8]。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运营模式
国内学者对连锁零售企业的共同配送模式研究较多。
尹卫华等对我国零售业态下的共同配送模式进行了分类,如表1所示,并分别讨论了每种运营模式的优劣[9]。
罗建锋指出了共同配送的运营模式,如图2所示[10]。
信息流
物流
图2 共同配送的运营模式分析
周仕仁指出共同配送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横向共同配送与纵向共同配送,如图3、图4。 并对每种类型进行了优劣分析[11]。
图3 横向共同配送的基本形式
图4 纵向共同配送的基本形式
目前,共同配送在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末端配送,即以社区或者学校一公里为半径,为同一区域的快递公司和电子商务企业设立共同配送中心,统一协调配送货物,降低物流成本[12]。
3.2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社会经济效益
共同配送理念的实现,就微观角度而言,企业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好处:达到配送作业的经济规模,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不需独立投资物流系统建设,可以节省企业的资源;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业务的成长与扩散;能够利用更大的销售网络,与同行业者共存共荣。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实现共同配送主要有以下好处:减少社会车流总量,改善交通运输状况;通过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可整合制造业者、批发业者、农业生产者及一般零售业者,有效强化弱势生产供应者,健全商业渠道,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整体规划建立物流专业园区,解决企业土地需求困境,提升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13]。
胡小文将共同配送的效益分为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利用有无对比法分别进行了计算。共同配送的社会效益包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货物在途时间和降低交通事故等的效益。共同配送的企业经济效益包括减少工作人员,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减少配送车辆无效里程,扩大覆盖面、提高市场份额等的效益[14]。
杨建华等基于生命周期分析( Life Cycle Analysis,LCA) 原理,对三种不同模式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证明,第三方物流和共同配送在发展城市绿色物流配送方面,比企业自营物流配送具有更好的环境效益[15]。
李丁等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出共同配送具有增加单车装载量,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运力资源有效利用的优点[16]。
杨浩雄,何明珂从安全库存和日常库存控制两个方面建立了虚拟共同配送系统的库存控制模型,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 当多个企业构建虚拟共同配送系统后,各企业均可降低安全库存和经济订货批量,同时不会增加各企业的库存成本。虚拟共同配送系统能有效减少库存总量,增加企业库存的灵活性,适用于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环境[17]。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会得到进一步转型和调整,低碳经济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倡导低碳、节能理念的电子商务物流会受到越来越多重视,这也是我国物流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18]。因此,共同配送将是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趋势。
3.3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信息平台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模式的实现,需要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持。无论企业采取何种共同配送运营模式,在整个配送过程中,准确、快速的信息传递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为了使共同配送能够成功,需要及时的货物跟踪信息。
宾厚指出共同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商品进销功能、商品配送功能、商品流通加工功能、仓储保管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并根据其功能,对共同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所需具备的基本作业信息处理内容分别进行了论述[19]。
宋心宇指出共同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能够监控货物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全过程。在对系统需求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同配送中心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