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印刷人物图片巧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2010/1
出版及商业印刷·印刷技术报纸印刷人物图片巧调节
泉州晚报印务公司 王金学
人物图片再现,最重要的部分为面部肤色及身体裸露在外的部分,如手、臂、脚和腿部等,而面部肤色又成为重中之重。在连续几个月对几千张人物图片的C M Y K四色成分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多数图片有如表1所示规律,并总结如下。
(1)面部肤色的色彩比例为:C为10%以下、M为25%以下、Y为35%以下、K为0,且Y的比例略大于M,
此时多为一些光线条件、位置选择较好的情况下拍摄出来的照片,印刷出来的图片是一种较白晰的肤色,如大部分婚纱照或是强光下拍摄出来的照片等。
(2)C为15%以下、M为25%~35%、Y为35%~45%、K为0,且Y比M略多10%左右时,印出来的图片人物面部肤色非常接近我们东方人面部肤色,而且层次清晰,效果较为理想;但若在此范围内M与Y接近,或是M多5%以上,则印刷出来的肤色略偏桃红色,但层次和清晰度尚佳,仍不失为好图片。
(3)C为15%以下、M为35%~50%、Y为45%~60%、K为0时,图片对印刷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在印刷工艺中,即使在水墨平衡控制很好的情况下,图片虽能再现本来的效果,但容易出现色偏(因品红呈色性较强,所以易偏红色),若图片同一墨键控制区内有M、Y均为100%的色块,则更难控制。
目前,报纸采用彩色版面越来越多,彩色新闻图片也越来越多,图片印刷质量直接影响报纸直观的视觉效果。如何使图片客观、真实、清晰地再现新闻事件,让读者了解新闻事件的真相?则照片的拍摄、选取,印前对图片的处理,印刷中操作人员对工艺的把握,以及各类印刷原、辅材料的选取,成了图片能否真实再现的关键所在。
以下,通过生产中对印刷出来的图片的不断分析、总结,谈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报纸采用的图片主要可归为两类:景物类和人物类。其中,景物图片包括风景和静物,这类稿件通常在静止状态下拍摄,拍摄者有足够的时间构图,所以图片质量相对较好,色彩丰富,层次也比较清楚。
而人物图片绝大部分为对突发事件的即时报道,大部分图片均来自对一些特殊事件的抓拍、抢拍,或是夜间拍摄。这种情况下,很多图片都不是在比较理想的照明情况下获得的,在拍摄空间、方位与光线的选取上有时比较仓促,质量和层次上也就较差。这就对前端人员在图片的选取和调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尽量选择一些层次较好的图片,同时图片处理时也要多做调整。
402010/1印刷技术·出版及商业印刷
(4)C为15%以下、M为50%以上、Y为60%以上、K
为0时,无论印刷操作人员如何控制,均难于得到比较
理想的效果,印刷出来的图片易出现2个问题:偏红,
或者层次不清晰、发闷。
(5)针对表1中序号5、6、7这3种情况,即C为15%
~25%、K不再为0,这时多为一些在光线较暗的地方
拍摄的图片,若M、Y成分都较少,印刷出来的颜色易
轻微偏青;若M、Y成分较重,则会轻微偏黑色。此时
也要求印刷操作人员在印刷工艺中做到良好的水墨平
衡控制,才能正常再现原稿颜色。
(6)C为25%以上、K也有一定比例时,图片中人物
多为一些皮肤较黑或黑人,如奥巴马(如图1)。
(7)C为15%以下、M为35%以下、Y为60%以上、K
为0时,印出来的图片远看效果依然可以接受,略为偏
黄色,但仔细观察就发现其层次稍显欠缺,如拍摄一
些如NBA赛场等夜间室内场景中的人物时,因室内灯光
普遍偏黄,在这种特殊的光照环境下,拍摄得到的图
片人物肤色普遍Y成分较重。
1.人物图片调节要点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发现,新闻纸印刷中东方人
肤色最好的色彩层次比例是表1序号1、2这两种情况,
即C为10%以下、M为35%以下、Y为45%以内、K为0,
而且就算比例稍大,M也不要超过50%,C成分不超过
25%。而对黑人,其C、K成分稍重,但也应在一个相
对比较低的范围,具体数值因不同设备、印刷材料及
生产条件会有所差别。
从新闻纸印刷的特点来分析,该数值范围也有其
合理性,新闻纸由于其表面粗糙、施胶度低或没施胶、
结构疏松,印刷时网点增大严重,网点易出现并级和糊
死,所以层次的再现就远不如胶版纸和铜版纸,在0~
30%处和70%~100%处网点增大较小,而在中间调,
特别是在50%处网点增大可达到25%~30%左右,所以
印前图片的选择和调整就显得至关重要。
而且我们认为,对图片进行处理时,无论是数码
照片还是传统底片冲印所得照片,在从R G B模式转换
到C M Y K模式后,首先不能单凭在屏幕上直观的视觉效
表1 报纸人物图片四色网点百分比及印刷色彩再现情况分析表
注:1.表中所示比例不包括眼睛、鼻翼两侧及嘴唇等部分的网
点百分比。
2.各图片在如下印刷条件下获得:
印刷机:瑞典SOLNA D380塔式轮转机;
印刷压力:0.2mm(压缩量加纸厚);
油墨:富林特(彩色油墨);
润版液:杭州柳氏;
纸张:华泰纸或南平纸。
图1图2
41
2010/1
出版及商业印刷·印刷技术果来处理图片,因为显示器若未做色彩校正都存在色偏。最好在Photoshop里用“信息(INFO)”工具读取其面部肤色绝大部分的C M Y K值,看各值是否在上述合理范围内,若超出就需要做较大调整,使其尽量在这个范围以内。
2.人物图片调节步骤
下面,我们以一幅奥巴马的照片原稿(如图1)为例来说明如何对人物图片进行合适的印前处理。
先在P h o t o s h o p里用“信息(I N F O)”工具读得图1中人物面部皮肤的大部分C和K在20%~40%之间(数值的读取是在P h o t o s h o p中按照新闻纸印刷要求,油墨总量设置为260的情况下读取的,以下同)、M在40%~70%之间,Y在45%~80%之间。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阶调调整的范围,C和K应主要在亮调和部分中间调范围内调节,而M和Y则主要在中间调部分调节,于是我们做如下调节:①点击“图像/调整/曲线”,选择C通道,以25%点为基准,下拉曲线至15%左右;②选择M通道,以50%点为基准,下拉曲线至35%左右;③选择Y通道,以50%点为基准,下拉曲线至35%左右;④选择K通道,以25%点为基准,下拉曲线至15%左右。
经过上述调节,得到如图2所示效果。我们再读取其面部皮肤的四色值,绝大部分C和K均在25%以内、M 在50%以内、Y在35%~70%之间,这作为一个黑人的皮肤还是比较接近的。
从直观的屏幕视觉感受来说,如以图1的效果不做任何调整或随意调整,屏幕显示可能比较鲜艳,“浓墨重彩”,但对报纸印刷却是不利的,墨量堆积易致油墨干燥慢、蹭脏等问题,且面部和黑色西服部分层次俱无,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图2看起来比图1色彩较
“清淡”,衣服颜色也较图1偏淡,但明显层次感强,用于新闻纸印刷,并不改变新闻事件所反映的内容,就合适多了。因此,不同的图片,要做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
3.调节时需注意的问题
在上述提供的调节方法中,目前不足之处在于,我们没有对印刷品在0~100%范围内不同颜色不同网点面积的网点增大值作具体测量,只是以P h o t o s h o p设定以50%处网点增大为统一标准来处理,所以上述推论尚有很多经验成分,只对目前仍未做色彩管理的报纸印刷企业有一定实际意义,因为越来越多的报社已经在使用P h o t o s h o p时采用了规范化数据(见表2)。
值得说明的是,对表2中“DOT GAIN”参数一项,多半因为没有取得相应实测数据而无法对各色不同阶调处的网点增大值作具体测量,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上述提到的在同一墨键控制区内有两个100%(M、Y均为100%)的色块而难于控制。这类问题又最常见于报纸头版的图片,因为目前国内大部分综合类报纸或党政机关报纸的报头均采用大红色(M、Y均为100%),且要保证该色的饱满,因此同一墨键控制区内的人物图片中M若在45%以上,印刷操作中稍一出现水墨控制不够理想,图片偏红就难免了。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如一次我厂一位操作人员将一条由红色至橙色的渐变条印刷成一条类似80%~90%的均匀大红色块,而其对应墨键控制区内的人物图片视觉上并无明显色偏。我们仔细分析印版后发现,该渐变条中Y成分保持为90%,仅M成分由90%到45%渐变,而该人物图片其面部肤色中M、Y成分均在30%以内,这同样说明了不同网点百分比在印刷过程中网点增大率不一致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报纸对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中,追求一种更高质量的印刷再现,增强彩报对读者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的眼球,除需提高印刷操作人员的色彩把握能力外,对从印前制作到印刷操作的整个工艺流程进行数据化、规范化控制,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工艺标准,也十分重要。
(本文获2009第八届《印刷技术》全国有奖征文 大赛优秀奖)
表2 大部分报社采用的Photoshop相关设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