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空间与图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PPT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48501edaef5ef7bb0d3c4d.png)
7
A
6
5
4 3A3 BC来自A121
A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用A1、A2、A3分别表示点A旋转后的位置,并用数对表 示。顺次连接A、A1、A2、A3、A,看看是什么图形。
正方形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与 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8
7
A
6
5
4
3
B
C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用数对分别表示三角形顶点A、B、C的位置。
A(10,7) B(8,4)
C(10,4)
8
7
A
6 5
4
3
B
C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九 整理与复习
第4课时 空间与图形
课时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 移、旋转和轴对称,探究图形平移、 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 图形的运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用数对确 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的知识解决 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通过复习巩固三角形、平行四边 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知识。
1.下面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图中的3个图形 各有什么特点?
画出它们的高,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高相等。
2.下面每种小棒各有2根。
3厘米
4厘米
5厘米
2厘米
(1)任选3根小棒围三角形,是不是都能围成?你能 围出什么三角形,是怎样围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9.4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 (3)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9.4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 (3)](https://img.taocdn.com/s3/m/96fedfb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6.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9.4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 (3)
一、引言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空间与图形”。
本教材的学习内容都是基于学生的成长和实践经验,力求贴近生活实际。
本次总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检查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与图形意识,巩固强化其学习成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巩固基本概念,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
•照片、物品等教具;
•PPT或黑板;
•学生课本及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和实物照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和照片描述出物品的基本特征、颜色等,并找出相关的基本图形等。
2. 复习基本概念
1.教师出示几幅图,让学生找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并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判断每个图形的特征。
2.教师出示各种几何体图形并要求学生命名,并分辨它们的特征。
3. 综合应用
1.学生上课本修身一节,进行思考题复习。
2.学生分组进行昆虫繁殖场的建设设计,要求学生图纸的绘制遵从所学相关知识。
3.学生调查本班级同学的房间布置情况,并要求学生进行描述和图形绘制等。
4. 课后作业
略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总复习,学生对所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进行了系统性的学习与巩固。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教学效果良好。
同时,教师也感受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课下将针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力争下节课教学更上一层楼。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4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 (3)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4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 (3)](https://img.taocdn.com/s3/m/c736435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a.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4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本册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2. 平面图形3. 立体图形4. 应用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本册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回顾本册学过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b.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空间与图形有了哪些了解?学到了哪些知识?2. 新课a. 观察物体①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观察物体的方法?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③ 出示实物,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b. 平面图形①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③ 出示各种平面图形,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其特征。
c. 立体图形①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③ 出示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其特征。
d. 应用① 提问:我们学过的空间与图形知识可以用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③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3. 练习a.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b. 订正练习题,讲解错误原因。
4. 总结a.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空间与图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b.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5. 作业a.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b.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本册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完整版)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b32ea131126edb6e1a104b.png)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题: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平移》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平移》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3ff68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3.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平移》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平移》是小学阶段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性质和基本操作,并能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平移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图形的认知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对于平移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建立平移的概念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性质和基本操作,能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性质和基本操作。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平移的规律。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平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平移的实例和操作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和实际物品,用于学生的操作和观察。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彩笔、直尺等工具,方便学生进行绘图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滑滑梯、翻书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图形的运动现象。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是怎么样运动的,运动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图形的平移》教案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图形的平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8e363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b.png)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图形的平移》教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平移》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通过具体的图形平移实例,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平移的概念,学会平移的表示方法,以及掌握图形平移的性质。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移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于平移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平移的概念,知道平移的表示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图形平移的性质,能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平移的概念,图形平移的性质。
2.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3.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总结的过程,自主地掌握平移的知识。
2.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平移卡片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滑滑梯、电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想对这些现象进行怎样的操作?2. 呈现(5分钟)教师呈现平移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平移的概念。
然后通过具体的图形平移实例,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平移的过程。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取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操作,并记录平移的过程。
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平移工具,进行实时的操作和观察。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3课时 空间与图形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3课时 空间与图形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97d76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7.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用三角板画出90°的直角。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会用三角板画出90°的直角。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三角板画出直角。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谜语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别看个子小,尾巴却最长,要比个子大,不如哥哥好。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直角和锐角、钝角有什么区别?2. 探究新知(1)认识直角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提问:你们知道三角板上的角有哪些特点吗?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三角板上的角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2)学习画直角教师示范如何用三角板画出直角,并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三角板画出直角,并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3. 动手操作教师出示一些需要画出直角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问:你们觉得直角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用三角板画出5个直角,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2. 家长协助孩子寻找生活中的直角,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谜语导入、动手操作等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直角的含义和特点,以便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紧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9.4 复习四 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9.4 复习四 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45cdb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6.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9.4 复习四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 9.4 节,主要内容是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需要对前面学过的一些内容进行复习,并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复习正方体、长方体、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特点及计算周长、面积的方法;2.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利用这些概念进行判断;3.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相关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几何图形的特点及计算周长、面积的方法、平行和垂直的概念。
2.教学难点: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要求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利用这些概念进行判断。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复习几何图形相关知识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复习前面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特点及计算周长、面积的方法。
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图形、图片、实物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加强他们的记忆。
2. 引入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介绍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并分别通过直线和线段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并记住它们的区别。
3. 实际应用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进行判断,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估,以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加强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并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空间与图形相关知识的理解。
同时,需要提高自己对教学的理解,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全部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全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ff64f1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1d.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全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容包括三角形的认识、分类和画法,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画法,梯形的认识和画法。
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概念,学会分类和画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基础数学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和画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概念,学会分类和画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分类和画法。
2.教学难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空间想象和几何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引导学生对它们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总结分类和画法。
3.讲解: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4.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59ccd10722192e4436f640.png)
第 4课时空间与图形教课目的:1.经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研究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运动解决有关的数学识题。
2.进一步掌握用数对确立地点的方法,能用数对的知识解决平时生活中的详细问题。
3.经过复习,稳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掌握三角形的分类知识。
教课要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构造,理解知识间的差别和联系。
教课难点:理解知识间的差别和联系。
教课准备:课件教课过程:一、讲话引入1.发问: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哪些知识呢?2.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空间与图形”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沟通共享1.确立地点。
发问:如何用数对确立地点?师概括:“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前后的次序不可以颠倒;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分开。
2.图形的运动。
(1)复习平移。
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要注意什么?(2)复习旋转。
什么是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要注意什么?图形的旋转:图形绕中心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必定的角度。
图形的旋转三因素:中心点、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3)复习轴对称。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完整重合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小组议论以下问题:①三角形的边和角各有哪些特点?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点?以小组为单位,联合上边的问题,将这些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沟通报告。
教师联合学生的报告达成下边的板书:特点随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
两组对边平行;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梯形相互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三角形包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空间与图形-苏教版2015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空间与图形-苏教版2015](https://img.taocdn.com/s3/m/8b9499a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b.png)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空间与图形-苏教版2015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图形的测量、计算、作图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几何图形的认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及其性质,理解点、线、面、体的关系。
2. 图形的测量:学习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掌握相关的计量单位。
3. 图形的计算: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4. 图形的作图:学习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进行基本图形的作图。
5.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等运动方式,理解图形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空间观念。
3.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实践活动等。
2. 结果性评价:通过测验、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 综合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时间安排1. 几何图形的认识:2周2. 图形的测量:2周3. 图形的计算:3周4. 图形的作图:2周5.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1周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2015《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2. 教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3. 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4. 实践活动材料:纸张、剪刀、胶水等七、教学建议1. 教师要充分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4 复习四 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4 复习四 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68116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f.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4 复习四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
2. 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的平面图,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 进一步认识掌握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的平面图。
3. 认识轴对称图形,画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三、教学重点1.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
2.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1. 长方形、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
2.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检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习新课(1)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
a. 让学生举例说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b.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性质,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2)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的平面图。
a. 讲解作图方法,强调画图时要保持图形的准确性。
b. 学生独立完成作图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认识轴对称图形。
a.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b. 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4)画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a. 讲解画对称轴的方法,强调对称轴要经过图形的中心。
b. 学生独立完成画对称轴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102~103的练习题。
(2)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及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1. 教材P104的习题。
2. 家长签字检查。
七、板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4 复习四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一、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二、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的平面图三、认识轴对称图形四、画简单图形的对称轴八、课后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期末复习9-4《空间与图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期末复习9-4《空间与图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2ab8b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1c.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期末复习9-4《空间与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空间与图形》主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图形知识,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空间图形的认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不深,对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理解空间图形,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学会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特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应用,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空间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教学用具(如立方体、圆柱、圆锥等模型)、练习题。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学习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空间与图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和实物模型,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出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立体图形的问题,如“长方体有几个面?有几个顶点?”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_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_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bf4d9958fafab068dc029d.png)
小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第七单元探究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能力目标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知识目标着重探讨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认识梯形的特征,还要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能将四边形分类,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重点建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难点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和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学法画图法、归纳法教法谈话法、归纳法、演示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设疑:前面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出示幻灯2)(1)幻灯出示所学过的图形。
(2)正方形和长方形是四边形,还知道其他的四边形吗?2、篱笆,电动门,楼梯扶手上都有四边形,我们把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出示幻灯3)(1)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平行四边形吗?答疑: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回答生活中有平行四边形的例子:电动门,七巧板,吊车等等。
由前面所学习的图形引入四边形,再由四边形引入平行四边形,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行四边形。
(出示幻灯4)(1)你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说一说动手在格子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为它有什么特点吗?(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平行四边形。
2、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出示幻灯5)(1)上下一组对边有什么特点?(教师动画闪烁上下对边。
)(2)指名回答。
(3)总结:长度都占了格子纸的四个小格,所以上下对边等长。
又都与各自的水平线重合,所以上下两边是平行的。
上下两边相等并且平行。
(4)左右一组对边有什么特点?(教师动画闪烁左右对边。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图形王国-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图形王国-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bc7aa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7.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图形王国-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图形王国的趣味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开展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导入新课。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形成统一的认识。
4. 实际操作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趣味活动开展“图形王国”趣味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认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
3. 趣味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如创新意识、合作能力等。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f2ff92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0.png)
《确定位置》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四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中,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幷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八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设计理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位置》这一课,我主要体现了以下设计理念:(一)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现实数学原理”,体现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二)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说教材《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的第一课。
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和简单的路线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
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
三、说学情四年级学生之前已经有“列、排”的初步认识,但对“数对”这样的抽象知识没有丝毫的基础。
但是,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从生活现实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目标(一)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二)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三)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五、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对的意义,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六、说教学与学法教学方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愉快教学法。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空间与图形-苏教版2015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空间与图形-苏教版2015](https://img.taocdn.com/s3/m/c83fba2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4.png)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空间与图形-苏教版2015一、教学目标1.认识立方体和长方体;2.熟练辨别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3.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4.学会运用图形语言描述空间结构;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立方体和长方体,区分和比较它们的特征;2.难点:运用图形语言描述空间结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几张图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图形来描述相应的立体图形。
然后让学生一起分享各自描述的方法和感受。
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图形的特征和联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认识立方体与长方体(1)教师出示立方体和长方体的立体模型,并让学生辨别它们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要求学生口头描述并画出它们的形状特征。
(2)让学生观察四周的物体,找寻其中立方体和长方体的实例,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3. 熟练辨别平面图形(1)教师出示几张平面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辨认和描述它们的性质。
(2)练习:教师将平面图形放在桌面上,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辨认图形并说出性质。
4.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1)教师出示几组常见的建筑物或景观照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空间结构。
(2)利用立体模型和益智玩具,引导学生用图形语言描述空间结构。
5. 运用图形语言描述空间结构(1)小组合作活动:要求学生依照给出的建筑图纸,在规定时间内制作一个立体模型。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模型,并要求他们通过图形语言描述所制作的空间结构。
6. 实际操作让学生穿越到教学楼,观察不同教室的空间结构及家具摆放情况,然后让学生用图形语言描述学校教室的空间结构和布置。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常用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还发展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学生不仅体验了如何用图形语言描述空间结构,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9.4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 (3)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9.4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 (3)](https://img.taocdn.com/s3/m/e01a749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4.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9.4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3)1.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九章“空间与图形”第四节“总复习”中的一部分,包含以下内容:•立体图形的命名(长方体、正方体、棱锥、棱柱、圆锥、圆柱、球体等);•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2. 教学目标2.1 知识和技能方面•能够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够用展开图的方式表示立体图形。
2.2 过程和方法方面•观察与分析;•模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3 情感、态度及价值方面•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用途;•鼓励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与兴趣。
3.1 教学准备本节课教学所需的物品和道具有:•裁纸剪刀;•长方体、球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纸质立体图形;•绳子。
3.2 教学环节3.2.1 引入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将各种立体图形和展开图的图片印制在PPT上,通过图片展示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让学生对展开图的概念有个初步了解。
3.2.2 操作示范教师向学生们展示各种立体图形,让他们亲手动手剪纸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裁剪。
先用工具把纸质立体图形剪开,然后再将纸片展开,形成展开图,让学生们探究各个图形的属性。
3.2.3 知识巩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知识巩固,如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立体图形?分别有哪些?•如何表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在平面图上,你观察到哪些与立体图形有关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2.4 合作学习在完成展开图的裁剪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主合作,将同一种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拼接起来,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也增进了学生们对各种立体图形的理解。
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应该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归纳,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提供相应的帮助和解决方案。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们能够充分了解和认识不同的立体图形,掌握各种展开图的裁剪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课时空间与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探究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运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进一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通过复习,巩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的分类知识。
教学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哪些知识呢?
2.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交流共享
1.确定位置。
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师归纳:“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前后的顺序不能颠倒;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2.图形的运动。
(1)复习平移。
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要注意什么?
(2)复习旋转。
什么是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要注意什么?
图形的旋转:图形绕中心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
图形的旋转三要素:中心点、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3)复习轴对称。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三角形的边和角各有哪些特征?
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上面的问题,将这些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交流汇报。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的板书:
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ο。
三、反馈完善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111页第19~26题。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情况选择学生容易出错的、掌握不够好的几道题进行课堂练习,其余题目作为课后练习。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