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Fundamental Nursing)学时数:152其中:实验学时78 课外学时0学分数:9.5课程类别: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执笔者:审核人:编写日期:一、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绪论,环境,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患者的安全与护理职业防护,患者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疼痛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等。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它是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基础上,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基础护理学》是一门以护理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为主要内容,护理人员必修的专业课程。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护理实践中,牢固树立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思想和决心。

用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结合护理理论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也将为今后学习各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主要教授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教材的知识框架和理论是建立在新的护理观的基础上运用整体护理的理念,以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为基本框架,介绍了护理专业基本操作技术的有关内容,以构筑学生的现代护理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打造娴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临床各科常用的一般生活护理技术、与诊疗相关的护理技术、危重病人抢救配合技术、病情观察、临终病人护理以及护理文件的书写等。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1》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基础护理学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其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及治疗需求的基础护理技术和相关的护理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三)课程教学改革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章节内容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直观化、立体化,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吸痰法、洗胃法、导尿术等课题,可以选用图片、模型、科技、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合理缩减理论课程首先,在明确大纲的基础上,将现有教材进行合理整编,突出重点难点,简单内容可以改为自学。

不同内容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讲授,例如灌肠、注射、消毒灭菌等课题采用列表比较法,有助于加强理解和记忆各自的异同点,做到举一反三。

另外,还可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教师授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开展自由讨论,根据所学知识积极思考。

最后,课后作业尽量出病例等思考题,这样既能巩固基础基本知识,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2024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2024

引言: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便他们能够正确、安全、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

本教学大纲是《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指导文件,通过系统地介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概述:《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分为五个大点,分别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生命过程与异常、基础护理理论与实践、护理沟通与教育、护理研究与实践基础。

每个大点下分5-9个小点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学生全面地掌握护理学基础的知识。

正文内容:一、人体结构与功能1. 细胞结构与功能a. 细胞的组成与特点b.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c. 细胞器官的结构与功能2. 组织结构与功能a. 上皮组织的特点与功能b. 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c. 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功能d. 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3. 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a.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c.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e.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生命过程与异常1.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2. 正常生理过程a. 呼吸过程与生理性呼吸形式b. 循环过程与心血管功能c. 消化过程与消化功能d. 泌尿过程与排泄功能3. 生理改变与生活适应a. 正常老化过程和常见老年疾病b. 妊娠与分娩的生理变化c. 儿童生长发育及常见问题三、基础护理理论与实践1. 基础护理概述a. 基础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b. 基础护理的技术要求和流程c. 基础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2. 常见护理技术与操作规范a. 体温测量与记录b. 血压测量与监测c. 心电图技术与解读d. 注射技术与注意事项3. 基础护理中的病情观察与评估a. 体征观察与监测b. 病情评估工具的使用与应用c. 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四、护理沟通与教育1. 护理沟通的定义与重要性2. 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方法a. 倾听与表达技巧b. 非暴力沟通方法c. 情感沟通与支持3. 护理教育的原理与方法a. 预教与课堂教学b. 实践指导与技能训练c. 患者健康教育与促进五、护理研究与实践基础1. 护理研究的重要性与目的2. 护理研究方法与设计a. 定量研究方法与设计b. 定性研究方法与设计c. 混合研究方法与设计3. 护理实践的质量评价与提升a.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b. 护理质量提升策略与实施c. 护理实践中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总结:《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的设置涵盖了护理学基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基础护理_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_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Teaching Syllabus for Fundamental Nursing一、课程任务与性质《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课程主要容包括满足患者清洁、舒适、休息活动、营养排泄等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用药知识与技能;常用抢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景式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满足服务对象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后期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单元测试、阶段测试、期末测试、操作考核及实验报告测评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理论考试占70%,技能考试占30%。

三、学时分配表四、课程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2、熟悉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容及目的;3、了解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教学容】1、容(1)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2)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容及目的;(3)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2、重点、难点重点: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难点: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3、学科专业新进展基础护理学的工作畴以及临床发展状况。

【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章环境【目的要求】1、掌握医院环境的特点;住院患者对物理环境的需求和护理方法;住院患者对社会环境的需求和护理方法;医院规则;2、熟悉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因素;3、了解人类环境的围;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容】1、容(1)环境概述;(2)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3)护理与环境的关系;(4)医院环境。

2、重点、难点重点:住院患者对物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的需求和护理方法;医院规则;难点:住院患者对社会环境的需求和护理方法;医院规则。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而且也是学习临床课的基础,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后期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和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采用“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模式,将护理程序有机地贯穿始终,并在护理操作中融入相应理论与实践,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法:考试;笔试(60﹪)+操作(40﹪)学时学分:144学时,10学分,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践课72 学时,理论授课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

二、熟悉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

三、在学习过程中能运用各种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达到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一、护理学的概念和作用。

二、《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

三、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

四、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实践学习法、反思学习法【重点难点】1.重点:基础护理学的概念。

第二章环境【目的要求】一、了解环境定义、分类。

二、了解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因素。

三、熟悉环境与护理的关系。

四、熟悉医院环境的分类及特点。

五、掌握医院物理环境的要求;熟悉医院社会环境的内容。

六、掌握各种铺床的方法和具体要求。

【教学内容】一、环境与健康:环境的概念;环境的范围;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常见因素;环境与护理的关系中护理人员的职责。

二、医院环境的概念、特点、分类方法。

三、医院环境的调控:物理环境的调控、社会环境的调控。

四、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患者单位的概念。

患者单位的设备;人体力学的概念;常用的力学原理;人体力学的运用原则;各种铺床法目的;各种铺床法的异同点。

运用节力原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铺床法,做到态度认真、步骤有序、方法正确、过程完整,达到平、紧、美、实的要求。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设计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设计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设计一、课程目标1.理解并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2.掌握基础护理技能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3.具备基础护理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4.具备护理观察、评估和评价的能力;5.具备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6.具备预防感染、保护患者安全和应急处置的能力;7.具备继续学习和提升自我能力的素养。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1.课程内容:1.1基础护理学概论1.2患者观察与评估1.3基础护理技能与操作1.4应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1.5感染和感染控制1.6家庭护理1.7老年护理2.教学方法:2.1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思维能力;2.2实践操作为主,包括模拟实验、技能训练和实地护理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3小组讨论和课堂演示,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2.4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和案例分析。

三、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1.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考核的形式,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践操作考核和课堂参与度评价;2.评价标准:2.1理论知识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2实践操作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基础护理技能的操作能力;2.3课堂参与度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与他人的合作能力;2.4期中和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实践操作考核和课堂参与度评价占总评成绩的30%。

四、教学进度安排(以15周为例)1.第一周:基础护理学概论(2学时)2.第二周:患者观察与评估(4学时)3.第三周:基础护理技能与操作(8学时)4.第四周:应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4学时)5.第五周:感染和感染控制(4学时)6.第六周:家庭护理(4学时)7.第七周:老年护理(4学时)8.第八周:复习备考(6学时)9.第九周:期中考试(2学时)10.第十周:实践操作训练(8学时)11.第十一周:模拟实验(4学时)12.第十二周:技能训练(4学时)13.第十三周:实地护理实习(4学时)14.第十四周:实践操作考核(2学时)15.第十五周:期末复习备考(4学时)+期末考试(2学时)五、参考教材1.基础护理学教材(第三版),主编:XX,出版社:XX2.护理实践技能教程,主编:XX,出版社:XX六、教材选择和资源支持1.本课程教材的选择应该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和课程目标,详细阐述基础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配有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导;2.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实验设备的支持,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和案例分析,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第五章
第一部分
病人清洁卫生
1 口腔护理
2 头发护理
3 皮肤护理







第二部分
1 压疮护理
2 卧床病人更换床单
3 晨晚间护理





第六章
*第一部分
病人营养护理
1 病人营养的需求
2 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膳食种类


1 病人的管喂饮食
2 管喂硬是注意事项


第七章
病人排泄护理
1 病人牌号异常护理
2 男病人导尿法
1 病人安全概述
2 各种卧位应用
帮助不嫩更换体位






第二部分
1 保护具的种类介绍
2 保护及的应用


第四章
第一部分
生命体征评估护理
1 体温的观察及异常时护理
2 脉搏的观察及异常时护理
3 呼吸的观察及异常时护理
4 血压的观察及异常时护理




第二部分
1 生命体征的测量
2 体温单的绘制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供护理专业中专用)

知识点内容
参考学时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理论
实践
机动
累计
掌握
理解
认识
简单应用
熟练应用
第一章
医院环境
1 医院概况
1 医院环境
3 病人出护入院
0



基础护理学课程大纲【模板】

基础护理学课程大纲【模板】

基础护理学课程大纲健康学院二〇二〇年十一月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2.课程代码: 0801ZB153.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4.课程学时:160学时5.课程学分:10学分6.开课学期:第2、3学期7.先修课程:《护理学导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8.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9.适用专业:护理10.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职业能力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

是护理学历教育与老年照护职业技能(初级、中级)融合、对应实施的重点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明确护理在国家健康战略中的地位,明确全生命周期和全疾病阶段护理的功能定位。

使学生了解护理与人、环境、健康的基本关系。

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评估患者并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

通过实训大纲的实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的基本操作和老年照护职业技能初级、中级的基本技术操作;掌握临床急救技术和老年人噎食、外伤止血、骨折固定与转运等紧急救护技术。

能正确记录和书写各种护理文书与表格。

11.选用教材:《基础护理学》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06月第6版12.参考资料:《基础护理学》、《护理学基础视频教材》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基础护理技术》(临床案例版)王静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理论方面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最新的护理进展;教学目标2:树立整体护理观,能熟练、灵活运用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病人提供较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二)技术技能方面教学目标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目标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教学目标3:根据照护计划,完成生活照料、常见救护等作业。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重难点及设计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2.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3.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教学要求】1.能正确陈述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内容。

《基础护理学》专科教学大纲(doc)1

《基础护理学》专科教学大纲(doc)1

《基础护理学》专科教学大纲(doc) 《基础护理学》专科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护理学基础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其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及治疗需求的基础护理技术和相关的护理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教学活动主要采取讲授、演示、电教、练习、讨论等形式,通过提问、作业、测验、操作、考核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本课程在第二、三学期开设,总时数为 158 学时(含教学实习 74 学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一)知识教学目标 1、阐述护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2、了解医院基本结构与功能。

3、掌握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满足护理对象各项需求的护理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将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技术运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及各项护理操作中。

1/ 22、能规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

(三)思想素质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热爱护理专业、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进一步形成现代护理理念。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

3、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队合作精神,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学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实验项目课时分配理论实践小计 1 绪论 2 2 2 环境各种铺床法、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4 8 12 3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搬运病人、更换卧位 2 4 6 4 舒适与安全保护具使用 4 2 6 5 患者的清洁卫生口腔护理、床上梳发、洗发、床上擦浴 4 4 8 6 休息与活动 2 2 7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无菌技术和洗手技术、隔离技术和刷手技术 6 8 14 8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和记录、鼻导管吸氧法、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8 6 14 9 冷热疗法冷疗法热疗法 4 4 8 10 饮食与营养鼻饲法 4 4 8 11 排泄男女病人导尿术及留置导尿术、膀胱冲洗大量不保留灌肠和保留灌肠 8 8 16 12 给药口服给药、超声雾化吸入、抽吸注射药液、各种注射法、各种皮试液的配制 8 10 18 13 静脉输液与输血周围静脉输液法、静脉留置针的使用、间接输血法 6 6 12 14 常用标本的采集血、尿、粪便、 ...。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_141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_141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 005. 0. 1 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 Fundamental nursing 开课(二级)学院:护理学院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学分:2 学分学时:28 学时。

本课程总学时为 28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26 学时,考试 2 学时。

前期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

授课对象:医学、针推、中西、康复运、骨伤专业(本科、研究生)考核方式:考试。

期末考试占 70%。

平时成绩占 30%。

以考勤、作业等形式考核。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作为医药专业本科学生限选课程,使学生通过课程1/ 3学习,掌握临床工作中常用护理技能及相关基本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理论基础,掌握饮食、用药、输液输血、医院感染控制等的基本知识,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Basic goal of the course:(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command the basic theory, knowledge and technique indispensable for the nursing work in the clinic. This course can also make a good prepar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t is hoped wit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could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nursing operation, and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the essential knowledge of diets, medication, infusion and infection control. Theories relevant to nursing practice are adopted in the course of stud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holistic nursing. 大纲内容:一、前言【教学要求】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其专业特点的内容进行教学。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基础护理学》是高职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为学生提供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主干课程,是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与支柱,贯穿与病人对健康需求的始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舒适与安全、病人的清洁与卫生、休息与活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生命体征的观察、饮食与营养、排泄、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危重病人的抢救、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等。

通过授课学习,注重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养成和掌握必要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及各项护理操作技能,为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能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运用护理基本知识,联系实际,应用于病情观察、医患沟通、健康教育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中。

2、在护理理论的指导下,规范地、较熟练地进行各项基本护理技能操作,学会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护理对象服务,以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

3、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专业思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愿意为护理事业奉献一生。

关心、爱护和尊重病人,有诚信与慎独的品行,有刻苦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实数分配教学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第一章绪论 4 4第二章环境6 6 12第三章入院与出院病人的护理 4 4第四章舒适与安全的护理 6 6第五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0 10 20第六章病人清洁的护理8 10 18第七章休息与活动 4 4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10 8 18第九章冷热疗法 4 2 6第十章饮食与营养 6 6 12 第十一章排泄 6 10 16第十二章药物疗法与过敏实验法14 10 24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8 8 16 第十四章标本采集 4 4 第十五章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 4 4 第十六章临终护理 4 4 第十七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 4 4 机动 4 4 合计110 70 180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一)主干内容1、护理学的发展。

《基础护理学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C0412016s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和年级:护理学专业,二年级开课学期:春季学期总学时:85学时(理论:51学时,实习:34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导论平行课程: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其包括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既是护理学生学习临床课程和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社区和社会基本需求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习本课程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荐教材:《基础护理学》ISBN978-7-117-07785-9.李小寒主编..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出版参考书目:1.《新编护理学基础》ISBN978-7-117-07473-5.姜安丽主编.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2.《基础护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ISBN978-7-117-08052-1.李小寒主编.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出版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三、实验内容实验一:铺备用床【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规范、熟练的完成备用床的铺法要求:1.护生衣帽整洁,洗手、戴口革;态度认真、严肃。

2.各单折叠正确,摆放整齐、有序,利于操作。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基础临床护理能力,为未来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下面是一份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旨在引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学生进行学习。

一、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二、课程代码:NURS101三、课程性质:必修课四、课程介绍:五、授课目标:1.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2.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包括体温测量、血压测量、输液管理等;3.培养学生的护理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4.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1.护理学的历史与发展-护理学的定义和范畴-护理学的历史演变2.护理伦理学与法律-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护理伦理的决策模型-护理的法律责任和义务3.人体解剖与生理学-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人体生理调节和功能4.基本护理技能-体温测量与评估-血压测量和判断-心肺复苏技术-注射技术和静脉输液管理5.感染控制与隔离-感染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隔离措施和个人防护6.皮肤护理与伤口处理-皮肤解剖与生理-皮肤护理的原则和方法-伤口处理的原则和技术七、教学方法:1.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2.实践教学:进行护理技能实操训练和临床实习;3.翻转课堂: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思考问题,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八、考核要求: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2.考试成绩:闭卷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考核;3.实习成绩:根据实习单位的评价进行综合考核。

九、参考教材:1.《护理学导论》2.《护理学基础》3.《基础护理技能与操作》十、教学团队:由医学院护理学系的专业教师担任,其中包括副教授、讲师和临床教师。

以上是一份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旨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同时,学生也应积极投入学习,掌握基础护理学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护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总学时数] 共146学时,其中理论74学时,实验操作72学时[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考核方式] 理论+技能考试,理论部分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占总成绩70%;实验课成绩30%。

[适用专业]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一、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

《基础护理学》是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进行各项基本技能的操作,并在操作中始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查对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培养爱伤观念。

二、学时分配表四、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护理学的发展熟悉:护理学的发展。

了解:护理学的目标、任务、范畴及内容。

第二节学习《基础护理学》的意义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熟悉:基础护理学的基本内容。

了解:《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范畴及教学目的。

第二章环境(4学时)第一节环境与健康掌握:环境的范围及组成:内环境和外环境;环境的含义及相关概念: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熟悉: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常见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了解: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医院环境掌握: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空间、温度、湿度、通风、噪音、光线、装饰。

熟悉:医院社会环境的调控:人际关系、医院规则。

第三节提供舒适的病人单位掌握:各种铺床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的基本要求、目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各种大单的折叠方法。

熟悉:病人床单位及设施。

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4学时)第一节入院病人的护理掌握:分级护理的护理级别、适用对象和护理内容。

熟悉:患者入院程序、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般病人、急诊病人。

《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学本科)1

《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学本科)1

《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学本科) 《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Ⅰ 前言《护理学基础》是本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护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课程,对转换学生专业角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学科理论建设的历史发展、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3 部分。

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演示、幻灯等多元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全书共 23 章,其中第 1-7 章为原护理学导论的内容,主要介绍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相关概念、护理理论和工作方法等;第8-23 章为原护理学基础的内容,主要介绍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独立完成常见护理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为其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 3部分组成,教学要求分掌握、1/ 18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讲授、讨论、示范、录象、练习、角色扮演、实验、见习等不同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交流技巧,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因此,本大纲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师在保证大概哪个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让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 258 学时,其中理论 110 学时、实验 108 学时、见习 40 学时。

四教材:《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殷磊, 3 版, 2005 年。

Ⅱ 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护理学的任务、工作范畴和工作方式,对护理学的发展有整体了解。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最终版)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最终版)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最终版)第一篇: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最终版)《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英文名称:Basic Nursing 课程类型: 必修课学时:68 学分:3 适用对象: 护理专业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免疫学、护理心理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基础护理学是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其实验教学是护理专业必修的实践性技能训练课程,其内容涵盖各项基础护理技能,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及主要课程之一,是各科临床护理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习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多、最基础的技术操作和基本知识,并能独立、规范的完成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为学生日后的护理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习各项基础护理技能,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专业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学会运用整体护理的工作方法满足患者的需要。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分组人数主要设备器材台套数场地(实验室、社区、养老院、教室、其它)指导教师人数说明 1 备用床 2 2 麻醉床 2 3 卧床患者更换床单 2 4 病人运送法 2 5 无菌技术操作 4 6 隔离技术操作 2 7 口腔护理 2 8 生命体征测量 4 9 吸氧法 2 10 床上擦浴2 11 鼻饲法 2 12 导尿术 6 13 留置导尿术 2 14 灌肠法 2 15 抽吸药液法 2 16 注射手法练习2 17 皮内注射法 2 18 肌内注射法 2 19 静脉注射 2 20 药物过敏试验 2 21 静脉输液法 4 22 经鼻/口腔吸痰法 2 23 技能测试(无菌技术)2 24 技能测试(静脉输液)2 25 护理综合训练 6 实验一备用床(技能性实验,2 学时)【目的】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接收新患者。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逐渐加深,护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而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基石,对于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目标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目标应该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大纲应明确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应合理设置课程,以确保学生全面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课程设置应包括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伦理学、护理沟通技巧、基础护理技术等内容。

同时,还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方法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应明确教学方法。

护理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教学大纲应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

通过模拟实验、实地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方法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还应明确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考试、实际操作考核、小组讨论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材选用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应明确教材选用。

教材应具备权威性和实用性,内容要全面、准确,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同时,教材还应具备可读性和易理解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师资建设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还应关注师资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具备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教学大纲应明确教师的要求和培养途径,加强师资培训和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七、教学资源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还应关注教学资源的建设。

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设备、临床实习基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005.0.1课程名称:外科护理学Surgical Nursing开课(二级)学院:护理学院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8学分学时:11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92学时、实验14学时,教学见习6学时。

(见教学要求)前期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

授课对象:护理专业(本科)考核方式:考试,占80%。

平时成绩(自学内容演示、考勤),占10%。

本课程的实验课主要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占1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科护理是研究如何对外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护理学科,外科护理学以创伤、感染、肿瘤、畸形、梗阻、结石、功能障碍等外科病人为研究对象,其范畴是在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通过对该课程的整体学习能与其他医务工作者在病房、手术室对各类外科病人,根据病人身心健康需求、社会家庭文化需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应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Surgical Nurs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linical nursing which studies how to implement the holistic nursing for the surgical patients and focuses on surgical patients with trauma, infection, tumor, deformity, deformity, obstruction, calculus and dysfunction, etc.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medical model and modern nursing concepts including Patient-Centered Nursing, the nursing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learn the surgical nursing comprehensively in the course and apply the nursing procedures into the 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 for the surgical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seases in the wards or operating rooms, cooperating with other professionals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atients’ body-mind and family-social culture.·111·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本课程属于临床专业护理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达到进入临床前准备。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常见外科疾病,掌握其护理内容。

本课程总学时为11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92学时,实验14学时,教学见习6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外科护理学的范畴、进展。

熟悉外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外科护理学的范畴、进展。

外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1.概述:了解人体体液的分布、水的平衡、电解质代谢、体液与渗透压的调节、酸碱平衡的调节。

2.水电解质失衡:熟悉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概念。

了解常见水钠代谢紊乱的病因。

掌握常见水钠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熟悉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

了解钾代谢紊乱的病因。

掌握钾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酸碱失衡:了解常见酸碱失衡的种类和病因。

掌握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熟悉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4.护理:了解体液失衡的评估内容和主要护理诊断。

掌握体液失衡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1.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概念。

2.常见水钠代谢紊乱的病因。

3.常见水钠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4.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

5.钾代谢紊乱的病因。

6.钾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112·7.酸碱失衡:常见酸碱失衡的种类和病因。

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8.体液失衡的评估内容和主要护理诊断。

9.体液失衡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1.概述:熟悉休克的概念、分类。

了解休克的微循环变化。

熟悉休克的临床表现。

掌握休克的处理原则。

2.低血容量性休克:熟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概念、分类。

熟悉失血性休克及损伤性休克的处理原则。

3.感染性休克:熟悉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护理。

4.休克的护理:熟悉休克病人的评估内容。

掌握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5.休克的监护(DVD)【教学内容】1.概述:休克的概念、分类。

休克的微循环变化、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2.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概念、分类。

失血性休克及损伤性休克的处理原则。

3.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护理。

4.休克的护理:休克病人的评估内容、护理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麻醉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1.概述:了解麻醉学的工作范畴、熟悉临床麻醉分类。

2.全身麻醉:了解吸入麻醉常用麻醉药,熟悉吸入麻醉的实施。

了解静脉麻醉常用麻醉药,熟悉常用静脉麻醉并发症及处理。

3.椎管内麻醉:熟悉蛛网膜下腔阻滞分类及常用麻醉药。

了解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因素。

熟悉硬脊膜外阻滞分类及常用麻醉药。

了解影响硬膜外阻滞平面的因素。

4.局部麻醉:熟悉常用局部麻醉药及局部麻醉方法。

掌握常见的麻醉并发症及其处理。

5.气管内插管术:了解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了解麻醉期间病人的监测项目。

·113·6.围麻醉期监护:了解麻醉前的准备及术前用药。

熟悉手术中常用体位。

熟悉麻醉后苏醒期间的护理。

7.术后镇痛管理:了解术后镇痛方法,熟悉术后镇痛并发症、防治及护理。

8.护理:熟悉护理评估、护理诊断。

掌握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1.麻醉学的工作范畴、临床麻醉分类。

2.吸入麻醉常用麻醉药、吸入麻醉的实施。

静脉麻醉常用麻醉药、常用静脉麻醉。

3.蛛网膜下腔阻滞分类及常用麻醉药。

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因素,硬脊膜外阻滞分类及常用麻醉药,影响硬膜外阻滞平面的因素。

4.常用局部麻醉药及局部麻醉方法,常见的麻醉并发症及其处理。

5.气管内插管术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麻醉期间病人的监测项目。

6.麻醉前的准备及术前用药、手术中常用体位。

麻醉后苏醒期间的护理。

7.术后镇痛方法,术后镇痛的并发症、防治及护理。

8.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重症病人的监护【目的要求】1.概述:了解ICU设置、仪器设备、人员结构及收治对象。

2.重症病人的监测和护理:熟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参数,掌握监测血流动力学的静脉置管的护理,了解其他系统及脏器功能的监测。

3.氧治疗:熟悉氧治疗适应症及方法,掌握氧治疗的护理要点。

4.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熟悉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掌握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的护理要点。

【教学内容】1.ICU设置、仪器设备、人员结构及收治对象。

2.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参数,监测血流动力学的静脉置管的护理,其他系统及脏器功能的监测。

3.氧治疗适应症及方法,氧治疗的护理要点。

4.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的护理要点。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

·114·【目的要求】1.掌握手术前、手术后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2.掌握术后并发症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术前准备及护理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提问。

【实验内容】手术区皮肤准备第七章手术室护理工作【目的要求】1.概述:了解手术室的设置、布局和配备及手术室管理。

环境和物品准备2.物品准备及无菌处理:熟悉手术室常见的布类用品、敷料类、器械类、缝线及缝针以及引流物等。

3.手术人员的准备:掌握手术人员准备4.病人的准备:熟悉病人一般准备、手术区皮肤消毒。

掌握病人手术体位及手术区铺单法。

5.手术配合:熟悉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主要工作职责。

6.手术中的无菌原则:掌握手术室无菌操作原则。

【教学内容】1.手术室的设置、布局和配备及手术室管理。

环境和物品准备2.手术室常见的布类用品、敷料类、器械类、缝线及缝针以及引流物等。

3.手术人员的准备。

4.病人一般准备、手术体位、手术区皮肤消毒及手术区铺单法。

5.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主要工作职责。

6.手术室无菌操作原则。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见习。

·115·【目的要求】1.概述:熟悉三大营养素的代谢特点及营养不良的分类,熟悉营养不良的评定及诊断。

掌握营养支持的基本指针。

2.肠内营养:熟悉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及肠内营养剂分类。

掌握肠内营养的投放方法及并发症。

3.肠外营养:熟悉肠外营养的适应症、营养素及肠外营养制剂。

掌握输注方法、并发症及其防治。

4.护理:熟悉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预期目标。

掌握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教学内容】1.三大营养素的代谢特点及营养不良的分类,营养不良的评定及诊断。

营养支持的基本指针。

2.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及肠内营养剂分类。

肠内营养的投与方法及并发症。

3.肠外营养的适应症、营养素及肠外营养制剂。

输注方法、并发症及其防治。

4.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预期目标。

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1.了解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解剖特点。

2.了解败血症和脓血症的病理生理。

3.了解破伤风及气性坏疽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4.熟悉外科感染的分类、病因及病理生理。

5.熟悉各类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病因、病理生理,护理评估及护理问题。

6.熟悉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处理原则、临床表现及护理。

7.熟悉败血症和脓血症的诊断要点。

8.熟悉破伤风及气性坏疽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9.掌握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处理原则及护理。

10.掌握各类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定义、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11.掌握败血症和脓血症的临床表现。

12.掌握破伤风及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护理。

【教学内容】1.外科感染的概述。

2.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116·3.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