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性散文写作技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性散文写作技法

第一课时核心技能导练

技法指要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以分为记叙性散文、描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四种,通常又将其分别称为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抒情写意类散文、议论随笔类散文。杂文属于广义的散文,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借叙事写人写景发议论,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等。

1.写人叙事类散文(记叙类散文)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叙事以抒情写意的散文,称为写人叙事类散文(记叙性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忽然精神面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四、散文的章法

“章法”指文章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方法。散文的章法有三条:

1.注重铺设文脉。

文脉主要是就整篇文章而言的,即纵贯作品的脉络(线索)。一篇文章中,可能同时有几种因素起“贯穿”作用的,像时间推移(时间线索)、视角的变换与连接(空间线索)、情感的发展变化(感情线索)、人物的串联(任务线索)、事物的串联(事物线索)等等。其中,往往会有某一种印痕更深,凸显得更为明显。在集中显示文脉的地方,往往会精心安排一些语句,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2.注重过渡和照应。

散文除了要铺设纵贯全篇的脉络来增强整体感,在过渡和照应方面也非常讲究。过渡时密切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之间联系,从一个内容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另外一个内容。照应是密切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前面提到的东西能够有着落,通常表现为:首尾呼应;对前面铺垫内容的呼应;为了强调而在后面反复提及形成呼应。过渡与照应有时连在一起使用,可不做确切区分。

文脉的清晰和有致主要表现在文章的思维标志即文章的过渡句段和衔接句段上。在议论性散文

中这种“标志”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纵向思路的过渡和整合。语言标志是“不仅过去……,现在也是如此”,“诚然……”等方式,“既然如此……,那么……”,“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二是横向思路的衔接与整合。其语言标志有:“其实,不仅……,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物已如此,人何以堪?”“需要的不仅是……,更是……”。

3.注重收放自如,繁简相宜。

“放”就是驰骋联想和想象,放开思路尽情地写。比如,余秋雨写的《都江堰》,开篇就是一句奇崛之语:“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接着,

宕开笔去说长城,再说四川平原上比秦始皇下令修长城还早数十年就完成了的一项“工程”——“有了它,才的刘备、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的中国才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最后,用独句段干脆有力地收束:“它,就是都江堰。”只放不收,只舒不卷,文字和思绪就“跑”了,舒卷自如才好,文章既开阔舒展,又不失严谨的法度。

“繁笔”与“简笔”是就描写的色彩、力度而言的。“繁”是说用墨多,用力大,写得细致繁复。“简”是说文字简约,轻描淡写。

五、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1.感情炽烈,取材生活

何永康教授说:“考场作文要多了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何谓‘二锅头’?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冒光,浑身发热。何谓‘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都是喝不出什么滋味的。这当然是一种比喻。用写作的术语来说,就是高考作文不像平时作文那样,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教师在一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对这句话的理解,针对记叙性散文所表现的感情而言,就是要求文章的感情炽烈而不流于平淡,外显而不失于内敛。换言之,要抓住语文教师对文字相对敏感,情感相对丰富这个特点,写“含情量”高的文字,但同时要注意这里所说的“情”是真情而非矫情,是动情而非煽情。这就需要考生学会用心去体味、观察生活,注重情感积淀,挖掘生活中的动人细节,“锁定”生活中的感人故事。

一般来讲,记叙性散文的取材有三类:

第二类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触动心弦的故事。它们中有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的动人心魄,震山憾海;有的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有点促人警醒,幡然醒悟。如2005年福建满分作文《八·十八·二十八》作者以人生三个阶段的代表性年龄拟题并构成全文线索,描述了一个孩子由“人生阅历浅”到“世故圆滑”的嬗变过程,人物原型来自于生活,发人警醒。

2.情节跌宕,详略得当

“文似看山不喜平”,出于高考作文的特殊性,就更要求故事情节要做到跌宕腾挪,摇曳多姿,力避冲淡平实,学会用情节拽动阅卷教师的眼球,引起强烈的感官效果。一般而言应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文章前半部分要巧设伏笔,做到疑窦丛生,引人入胜;二是文章结尾力求打造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欧·亨利”式的结尾:余音绕梁,遐思无限;或反抽一鞭,奇崛警策;或化情为景,含蓄蕴藉。2005年湖北满分作文《一双童鞋》,写的是一位老婆婆为快过生日的孙子买了双心爱的童鞋,不想其中一只被一个乘客撞出了飞驰的火车窗外,文章的结尾写道老婆婆将另一只也扔出了车窗,全车厢的人一片哗然,而老婆婆的一席话却引人深思;“哈哈,我剩下这单独的一只也没用,索性把那只也扔了,没准别人会捡到,配成一对就好了。”开头悬念迭起,结尾则点名题旨:我们如果能抛弃锱铢必较的烦恼和痛苦,心中的天空会变得无比辽阔,纵然是物质上一贫如洗,但在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