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尿素主要生产技术进展概述

合集下载

大型尿素生产及技术进步

大型尿素生产及技术进步

02
资源循环利用
03
绿色生产理念
实现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减量化 、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推动循 环经济发展。
树立绿色生产理念,将环保要求 融入生产过程和管理体系,实现 可持续发展。
市场发展与需求预测
国内外市场需求
01
随着农业发展和工业需求增长,国内外市场对尿素的需求将继
续保持增长态势。
竞争格局变化
02
尿素的生产始于19世纪中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 发展,技术不断进步,逐渐实现了规模化、自动 化生产。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型尿素生产在原料利用 率、能耗、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3
未来展望
未来大型尿素生产将继续朝着高效、环保、智能 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环保性能 。
02
大型尿素生产工艺流程
详细描述
在尿素生产过程中,分离流程涉及到多个步 骤,如气液分离、固液分离、气体洗涤等。 高效能分离技术采用新型分离设备和工艺流 程,提高了分离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能 耗和物耗。此外,高效能分离技术还能够减 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生产安全性。
新型催化剂技术
总结词
新型催化剂技术是大型尿素生产中的关键技 术之一,通过改进催化剂的成分和制备方法 ,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废气处理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回收或处理,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废水处理
对产生的废水进行生化处理或物理化学处理,达到排 放标准。
废渣处理
对产生的废渣进行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降低对环 境的影响。
03
大型尿素生产的技术进步
高压圈工艺技术
总结词
高压圈工艺技术是大型尿素生产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压力来提 高尿素产率和产品质量。

尿素发展综述

尿素发展综述

国内外尿素技术综述一、国际尿素生产技术水平1、世界尿素生产能力据IFA数据显示,近年来世界尿素产能逐年增加,2005年为1.44亿吨,2006年1.52亿吨,2007年1.58亿吨,2008年约1.63亿吨,4年间尿素产能增长了1900万吨。

增长幅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天然气、煤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东欧及中亚(前独联体和波罗的海)、西亚(中东)、亚洲、东亚(中国等),其中西亚和中国贡献了产能增加量的83%。

2 世界尿素生产总量2008年全球尿素产量为1.504亿吨,增长率在4%以上,大部分是主要消费国产量的增加,如中国、美国、巴西,中国占全球增长的60%。

其次是出口导向型国家(阿曼、沙特、埃及、科威特和委内瑞拉)合计贡献增长量的25% 。

3 、世界尿素生产装置规模传统尿素工艺的单套装置规模一般在1600-1740吨/日,九十年代新建装置规模逐步趋向于大型化,单套日产能力在2000-3000吨,最大达4500吨。

1998年,斯纳姆公司首次推出第一套氨汽提工艺大规模尿素装置,单线设计最大生产能力为3250吨/日,2001年在阿根廷Profertil试车投产,当年平均日产3600吨、年产120万吨。

斯塔米卡邦公司的二氧化碳汽提工艺尿素装置单系列生产能力已能超过2000吨/日,2005年该公司设计的尿素2000+TM技术单线日生产能力可达3250吨,在沙特阿拉伯投产,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00万吨。

2003年我国第一套单系列最大能力为2700吨/日的尿素装置在海南中海化学有限公司投产,目前又有3套同等规模的大型尿素装置将分别在**、四川和内蒙建设。

4 、尿素技术发展水平世界尿素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总体趋势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较高的工艺效率,以减少原材料消耗和降低能耗;二是较高的装置运行可靠性,以实现安全、低腐蚀、高开工率、易操作;三是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要;四是低环境污染,减少废水和粉尘排放;五是改进设备材料,减缓腐蚀、延长使用寿命;六是优化工艺和设备布置,降低投资成本。

尿素生产工艺的现代趋势

尿素生产工艺的现代趋势

尿素生产工艺的现代趋势引言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农业、化肥、医药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尿素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尿素生产工艺的现代趋势,包括新材料的应用、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

新材料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一些新材料被应用到尿素生产工艺中,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催化剂是尿素合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传统的催化剂主要采用钢制或铁制的催化剂,在高温下容易受到腐蚀和磨损。

而现代趋势是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新型催化剂,如钌基催化剂和镍基催化剂,以提高催化剂的寿命和稳定性。

此外,新型填料材料的应用也在提高尿素生产工艺的效率。

传统的填料材料主要采用陶瓷或塑料材料,容易受到颗粒磨损和流体阻力的影响。

而现代趋势是采用金属填料,如高效隔板填料和金属泡沫填料,以提高传质效率和降低能耗。

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节能降耗是尿素生产工艺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开发节能降耗技术成为了现代尿素生产工艺的重要趋势。

首先,优化反应器设计是节能降耗的关键。

传统的尿素反应器通常采用垛式填料床设计,存在流体阻力大和传质不均匀的问题。

而现代趋势是采用流化床反应器或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以提高传质效率和降低能耗。

其次,回收废热和废气也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尿素生产工艺中,大量的废热和废气会被直接排放或浪费。

而现代趋势是采用热交换器和废气处理装置,将废热和废气进行回收利用,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环保要求的提高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尿素生产工艺面临着更高的环保要求。

因此,现代尿素生产工艺趋向于采用更环保的技术和设备。

首先,减少废水和废气排放是环保要求的重点。

传统的尿素生产工艺中,废水和废气的处理较为简单,存在污染物无法完全去除的问题。

而现代趋势是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和膜分离技术,以提高废水和废气的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

其次,降低氨气逸失是环保要求的重要方面。

尿素的生产发展史

尿素的生产发展史

尿素的生产发展史一、尿素的起源与早期应用尿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73年,当时瑞典化学家卢本·贝格曼首先从尿液中提取出尿素。

然而,对尿素的应用和生产方法的开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早期的尿素主要用于医药和农业领域,但当时的生产规模非常有限。

二、尿素工业化生产方法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尿素的工业化生产逐渐成为可能。

19世纪末,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弗朗西斯克·伯奇特开发了一种通过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取尿素的方法,这标志着尿素生产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此后,尿素的生产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三、尿素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升在尿素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生产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升。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了尿素合成反应的催化剂,使得反应效率大幅提高。

此外,随着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技术进步,尿素的产量和纯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尿素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及推广尿素的早期应用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

在20世纪初,农业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尿素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通过不断的试验和研究,尿素的肥效得到了肯定,并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尿素的施用方法也不断改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五、尿素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尿素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逐渐受到关注。

现代尿素生产厂通常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以减少废气、废水和固废的产生。

此外,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尿素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六、尿素的国际贸易与市场发展随着尿素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应用的普及,尿素的国际贸易和市场发展也逐渐繁荣起来。

全球范围内的尿素贸易量不断增加,贸易伙伴关系日益密切。

各国之间的尿素价格波动和供需变化也受到广泛关注。

同时,国际市场上的尿素贸易规则和标准也在不断制定和完善。

七、未来尿素生产技术的创新与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未来尿素生产技术将朝着更高效率、更环保和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尿素全球供需分析报告

尿素全球供需分析报告

07
中国尿素市场分析
中国尿素生产现状
01
02
03
生产能力
中国是全球尿素生产大国, 拥有庞大的尿素生产能力, 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
技术水平
中国尿素生产技术不断提 高,逐渐向高效、环保、 节能方向发展。
原料来源
中国尿素生产主要原料是 天然气和煤炭,不同地区 原料供应情况不同。
中国尿素需求现状
农业需求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尿 素需求。
05
尿素市场价格分析
尿素市场价格走势
2020年尿素价格低位运行
由于全球疫情导致需求下降,尿素价格在 2020年呈现低位运行态势。
2021年尿素价格反弹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农业需求增加,尿素 价格开始反弹。
未来尿素价格预测
预计未来几年,尿素价格将保持稳定,但受 多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仍可能存在。
04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尿素价格走势,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运用科学 的方法进行全面分析。
06
国际尿素贸易分析
国际尿素贸易现状
全球尿素贸易量稳定增长
随着全球农业的发展,对尿素的需求持续增加,推动尿素贸易量不 断增长。
区域性贸易特征明显
国际尿素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地区,这些地区既是 尿素主要生产区,也是消费集中地。
尿素在化肥市场中的地位
尿素是化肥市场中的主要氮肥品 种,具有高效、易吸收等特点。
尿素在化肥市场中的地位受到其
他氮肥品种的竞争、价格波动和 政策影响。
尿素在全球化肥市场中的地位不
断变化,与经济发展、农业政策 和国际贸易形势密切相关。
04
尿素供需平衡分析
供需平衡现状
01

国内外尿素工业发展综合评述方案

国内外尿素工业发展综合评述方案

国内外尿素工业发展综合评述施树良邹晓岱上海科奕化肥工程技术中心200062上海国利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早期的尿素产品,多数用作化工原料,需求量不大,故发展缓慢,再加之尿素生产过程中工艺介质的强烈腐蚀性,成为工业生产的重大障碍,30~50年代工业化进展甚微。

50年代中后期,设备的腐蚀问题得到解决,未反应物的回收技术已被熟练掌握,大大地促进了尿素生产的工业化,各种水溶液全循环法相继出现,百花争艳,各放异彩。

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合成氨大型化技术的兴起,尿素的生产规模日趋增大,单套装置的日产量从500吨扩大到1628吨、1740吨甚至2000吨。

作为肥料的使用,尿素呈现了良好的性能,大大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随之也增加使用的需求量,从而促进尿素的生产。

同时,世界能源价格较低,故当时开发的尿素工艺偏重于简化流程,装置大型化,将汽提技术引入工艺中,各种不同的汽提法生产工艺争奇斗艳,更促进尿素工艺的研究发展。

此段时期,世界尿素产量突飞猛进,成倍的增长。

70年代中期爆发了世界性能源危机,节约能耗以求降低生产成本就引起高度重视。

于是国外著名尿素公司纷纷开发节能新技术,出现各类节能新工艺,如:意大利Montedison 公司的I.D.R.法,日本TEC公司的ACES法,美国UTI公司的热循环法,瑞士Casale公司的SRR法及HEC法等。

其后十年,世界尿素产量的增长虽然相对值较小,但其绝对值还是相当大的。

80年代尿素工艺的流程开发工作趋于平缓,研究和开发工作的重点在于强化单元设备,环境保护,改善和提高成品质量等方面,随着实验手段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加入,使尿素理论研究工作也有新的发展,从而又为尿素的工艺、工程的改进创造了良好条件。

此类工作进行较为有效的是荷兰Stamicarbon公司、瑞士Urea Casale公司、日本TEC公司以及美国孟山都公司下属的Urea Technologies Inc.。

进入90年代,尿素生产的工艺和工程二方面的工作都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尿素生产工艺综述

尿素生产工艺综述

尿素生产工艺综述摘要:简单介绍尿素的基本理化性质与市场供需情况。

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生产工艺,解析传统工艺的弊端及对几种新工艺进行比较。

最后以美国UTI工艺为背景对尿素合成与分离的过程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尿素;合成;UTI工艺一、尿素理化性质尿素又称碳酰胺(carbamide)。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

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

化学式:CO(NH2)2,相对分子质量60.06 ,CO(NH2)2是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工业或农业品为白色略带微红色固体颗粒,有刺鼻性气味。

含氮量约为46.67%。

密度为1.335g/cm3。

熔点为132.7℃。

溶于水、醇,难溶于乙醚、氯仿。

呈弱碱性可与酸作用生成盐。

有水解作用。

尿素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二脲、缩三脲和三聚氰酸。

加热至160℃分解,产生氨气同时变为异氰酸。

因为在人尿中含有这种物质,所以取名尿素。

尿素含氮(N)46%,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

尿素在酸、碱、酶作用下(酸、碱需加热)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

对热不稳定,加热至150~160℃将脱氨成缩二脲。

若迅速加热将脱氨而三聚成六元环化合物三聚氰酸。

(机理:先脱氨生成异氰酸(HN=C=O),再三聚。

)与乙酰氯或乙酸酐作用可生成乙酰脲与二乙酰脲。

在乙醇钠作用下与丙二酸二乙酯反应生成丙二酰脲(又称巴比妥酸,因其有一定酸性)。

在氨水等碱性催化剂作用下能与甲醛反应,缩聚成脲醛树脂。

与水合肼作用生成氨基脲。

尿素易溶于水,在20℃时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水溶液呈中性反应。

尿素产品有两种。

结晶尿素呈白色针状或棱柱状晶形,吸湿性强。

粒状尿素为粒径1~2毫米的半透明粒子,外观光洁,吸湿性有明显改善。

20℃时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80%,但30℃时,临界吸湿点降至72.5%,故尿素要避免在盛夏潮湿气候下敞开存放。

在尿素生产中加入石蜡等疏水物质,其吸湿性大大下降。

二、尿素用途尿素主要用作化肥。

尿素产业未来趋势分析论文

尿素产业未来趋势分析论文

尿素产业未来趋势分析论文尿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氮肥之一,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需求增加,尿素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尿素产业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

一、尿素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农业生产需要越来越多的氮肥来提高产量和质量。

尿素作为一种高效、廉价的氮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将会在未来继续保持强劲的需求。

二、尿素产业的技术创新尿素生产技术的创新将是尿素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尿素生产主要采用哈博法和尿素侧反应法,但存在一些问题,如能源消耗高、产出低、对环境的影响等。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可能会出现更加高效、环保的尿素生产技术。

比如,有可能通过使用新型催化剂、调整生产工艺等方式,降低尿素生产的能耗和排放,提高尿素的产量和质量。

三、尿素产业的绿色发展尿素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环境污染。

尿素生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等有害物质,对大气和水环境造成污染。

未来,尿素产业需要在绿色发展方面做出努力。

一方面,要加强对尿素生产的环境管理,采取措施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防止污染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要推广使用新型的氮肥产品,如控释肥和有机肥等,减少对尿素等传统氮肥的需求,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四、尿素产业的供给结构调整尿素产业的供给结构也将发生一定的调整。

当前,尿素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印度和俄罗斯,这三个国家的产量占据了全球尿素产量的相当大的比例。

随着其他国家农业生产的发展,尿素的需求将会增加,也会出现新的尿素生产国家和地区。

为了满足全球需求,尿素产业的供给结构可能会更加多元化,新的生产基地可能会涌现出来。

五、尿素产业的国际贸易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尿素产业的国际贸易将会变得更加活跃。

尿素是一种易于贸易的产品,也是一种可运输性强的化肥。

未来,尿素的国际贸易量可能会增加,主要体现在尿素的国际贸易额的增加和贸易结构的变化上。

2024年尿素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尿素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尿素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产品,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农业产能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尿素市场呈现出动态变化的态势。

本文将对尿素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

2. 尿素市场概览尿素市场的发展可以从产量、消费、进出口等多个角度进行观察。

2.1 尿素产量根据国际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尿素产量近年来持续增长。

其中,亚洲地区是全球尿素产量最大的地区,主要生产国家包括中国、印度等。

其他地区如欧洲、北美洲和非洲也有一定的产量。

2.2 尿素消费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氮肥产品,其消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尿素的消费量逐渐增加。

尿素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工业生产和草坪养护。

2.3 尿素进出口尿素市场的国际贸易活跃度较高。

根据统计数据,尿素的国际贸易量逐年增长,其中主要贸易国家包括中国、印度、美国等。

中国是全球尿素进口最大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也是尿素的主要生产国家之一。

3. 尿素市场趋势尿素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这些趋势将对尿素市场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1 环保压力加大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凸显,政府对于化肥行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

这对尿素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尿素行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环保投入。

3.2 节能减排促进发展在能源问题日益重要的背景下,尿素行业也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

通过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资源消耗和排放,可以实现尿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多元化使用推动市场扩大尿素作为多功能肥料,在农业外还有广泛的应用市场。

例如,尿素在工业上被用作原料或添加剂,在草坪养护中被广泛使用。

这种多元化的应用需求将推动尿素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4. 尿素市场竞争态势尿素市场的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供需关系、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

4.1 供需关系尿素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指标。

随着尿素需求的增加,尿素供应压力相应增大。

国外尿素主要生产技术进展概述

国外尿素主要生产技术进展概述

国外尿素主要生产技术进展概述目前,全球具有竞争力的尿素生产技术主要有:荷兰斯塔米卡邦公司的CO2气提工艺,意大利斯纳姆公司的NH3气提工艺,日本东洋公司的ACES工艺,意大利蒙特爱迪生公司的等压双气提工艺(简称IDR法)和美国UTI公司的MEC热循环工艺。

一、CO2气提工艺1.主要技术特点:①流程简单:由于合成工段气提效率很高,减小了下游工序的复杂程度,是目前惟一工业化、只有单一低压回收工序的尿素生产工艺,操作方便、投资小、可靠性强、运转率高、维修费用低;②高压圈工艺优化组合:操作压力为l3.6MPa、氨/碳比为1∶2.95、合成温度180~183℃、冷凝温度为167℃、气提温度190℃、气提效率为80%以上,这些参数都比较温和,采用25-22-2 CrNiMo材料即可达到材质耐腐蚀性的要求,设备制造和维修费用低;③电耗低:因为操作压力低,因而高压氨泵、高压甲铵泵的功耗也低。

由于气提效率高且没有中压回收工段,没有单独的液氨需循环回收,甲铵液的循环量也少,因而进一步降低了循环氨、甲铵所必须的功耗;④采用池式冷凝器:池式冷凝器作为初级反应器使合成塔的体积减少了约50%、尿素框架的高度为76m左右;⑤安全系数高:在脱氢转化器中,通过钝化燃烧除去原料CO2中的H2、CO等可燃性气体,使高压和低压放空气均处于爆炸范围之外,工艺装置安全性高;⑥污染小:工艺冷凝液经水解解析后,不仅降低了氨损失,也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

2.技术进展2000+TM超优工艺:斯塔米卡邦公司为降低投资成本,进行技术改进,最有代表性的是尿素2000+TM超优工艺,其主要优点:①采用了新型高效的塔盘,新塔盘上设有气体分布系统的液体上升管,以使塔盘上气相和液相混合均匀,可消除常规塔盘上存在沟流和返混的现象;②卧式池式冷凝器取代原立式池式冷凝器,并且具有浸没U型管束;③进一步降低了尿素主框架的高度:通过采用新型高效塔盘、卧式池式冷凝器、减少合成塔的容积和降低塔的高度、增设借液氨为动力的高压氨喷射器等方法,主框架的高度由原76m 降到38.5m;④增设CO2脱H2装置,使CO2气中H2体积分数由0.5%降到0.005%以下。

尿素国外工艺流程

尿素国外工艺流程

尿素国外工艺流程
《尿素国外工艺流程》
国外尿素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合成氨、尿素合成和精制等环节。

首先,合成氨是尿素生产的基础,通常采用哈柏-博施过程或者氨气卡洛合成过程来生产高纯度的合成氨。

其次,将合成氨与二氧化碳通过加压、加热等工艺条件反应,制备成尿素。

尿素合成的关键是催化剂和反应器的选择,目前主要采用高压尿素合成技术,反应器一般为液态循环反应器或者氨气穿流反应器。

最后,对产出的尿素进行脱溶液、结晶、干燥等工艺流程进行精制,获得高质量的尿素产品。

国外尿素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资源利用率高。

操控自动化程度高,同时能够实现低能耗、低排放的生产,满足环保要求。

此外,国外尿素生产企业在催化剂选择、反应器技术等方面有较多的创新和改进,确保尿素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的来说,国外尿素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优化,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高效的、低成本的工艺流程,为世界范围内的尿素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

世纪之交世界合成氨和尿素技术进展综述

世纪之交世界合成氨和尿素技术进展综述

成 氨工 业史 上 的第一 次技 术变 革 和飞跃 。
传统 型合成氨工艺 的主要特点是 : ①采用离心 式压 缩 机 , 用蒸 汽 轮机 驱动 , 次实 现 了工艺 过程 与 首 动力 系统的有机结合 ; 副产 高压蒸汽并 回收氨合 ② 成反应热预热锅炉给水 ; ③用 一段转化炉的烟道 气
料、 采用 部分 氧化 的 低 能耗 工 艺 的 吨氨 能 耗 最 低 达
到 3. 8 0吉焦左 右 ; 以煤 为 原料 、 用 部分 氧 化工 艺 采
公 司等相继 开发 出 与凯 洛 格 工 艺 相 比同等 水 平 、 各
具 特色 的工 艺技 术 , 中 T po 其 ose和 I I 以轻 油 为 C在 原 料 的制氨 技术 方 面 , 于世 界 领 先 地 位 。这 是 合 处
节能 降耗 为 首要 目标 , 发 出各 具 特 色 的低 能 耗 制 开
氨工 艺 。8 代 初 期示 范 性 低 能 耗 大 型 天 然 气 日 0年
产千 吨制 氨装 置相 继建 成 , 能耗 从 传 统 的 3 . 使 7 7~
4. 18吉 焦/ 降 至 2 . 吨 8 0~2 . 9 3吉 焦/ , 际 能 耗 吨 实 水平 达到 了预 期 的 目标 , 而 实 现 了合 成 氨工 业 第 从
的吨氨能 耗最 低达 到 4 . 80吉焦左 右 。另外 , 极 开 积 发和 采用 节能 降耗 的新 技 术 , 造 传 统 型合 成 氨装 改 置 , 传 统型 制氨 装 置 平 均 能 耗 降 至 3 . 将 5 7吉 焦/ 吨
左右 。
收 稿 日期 :0 5—0 2 ; 修 改 稿 日期 :0 6— 5—1。 20 5— 3 收 20 0 5 作 者 简 介 : 德 军 ,9 9年 毕 业 于 清 华 大 学 化 工 系 , 授 级 高 级 蒋 18 教 工 程 师 , 任 中 国 石 化 集 团 宁 波工 程 公 司 副 经理 , 事 工 艺设 计 现 从 和工程管理工作。

国内外车用尿素生产流程

国内外车用尿素生产流程

国内外车用尿素生产流程车用尿素是一种用于减少柴油机排放氮氧化物的尿素溶液。

其主要原料为尿素和去离子水。

下面将介绍国内外车用尿素的生产流程。

国内车用尿素的生产流程如下:1.原料准备:将尿素和去离子水准备好,确保原料的质量。

2.尿素溶解:将尿素加入到溶解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进行搅拌和加热,使尿素完全溶解。

3.过滤:将溶解的尿素溶液通过滤网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溶物。

4.除杂:将过滤后的尿素溶液通过一系列的除杂装置进行进一步的除杂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铁锈等。

5.过滤再生:将除杂后的尿素溶液再次通过滤网进行过滤,确保溶液的纯度。

6.浓缩:对尿素溶液进行浓缩,蒸发其中的水分,提高尿素的浓度。

7.真空脱气:将浓缩后的尿素溶液进行真空脱气处理,去除其中的气体。

8.冷却:对脱气后的尿素溶液进行冷却处理,使其温度降低。

9.包装:将冷却后的尿素溶液进行包装和贮存,以便后续销售和使用。

国外车用尿素的生产流程与国内大致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采用的技术和设备有所不同。

1.蓄水池储存:国外的生产流程通常是将去离子水储存在大型蓄水池中,以备后续生产使用。

2.尿素生产:国外的尿素生产通常使用尿素工厂专门生产的尿素产品,质量更稳定。

3.溶解和搅拌:尿素溶解时通常使用搅拌和循环系统,以充分溶解尿素。

4.离心过滤:国外的生产流程通常采用离心过滤器对溶解的尿素溶液进行脱水和除杂处理。

5.再浓缩:对离心过滤后的尿素溶液进行进一步浓缩,提高尿素的浓度。

6.冷却和包装:国外通常将浓缩后的尿素溶液进行冷却处理,然后进行包装和贮存。

总结起来,国内外车用尿素的生产流程大致相同,包括原料准备、尿素溶解、过滤除杂、浓缩、脱气、冷却和包装等步骤。

但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更为先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尿素行业报告

尿素行业报告

尿素行业报告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原料,也被广泛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

本报告将对尿素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行业竞争格局、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尿素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等国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尿素生产国,占据了全球尿素产能的三分之一以上。

中国的尿素产能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江苏等地,其中山东是中国最大的尿素生产省份。

二、市场规模。

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氮肥原料,受到全球农业市场的广泛需求。

随着全球农业的发展,尿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全球尿素产量达到1.8亿吨,市场规模超过400亿美元。

而且,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尿素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三、行业竞争格局。

尿素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集中在产能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

目前,全球尿素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生产商包括中国中化集团、壳牌、巴斯夫等大型化工企业。

这些企业在尿素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市场渠道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也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压力等挑战。

四、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农业的发展和氮肥需求的增加,尿素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未来,尿素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尿素生产技术不断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环保标准,尿素行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推动行业整合和提升。

3. 国际合作,尿素生产企业将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全球竞争力。

4. 产业升级,尿素行业将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附加值。

总之,尿素行业作为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但同时,行业企业也需要关注技术创新、环保标准、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挑战,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常见的几种尿素生产工艺介绍.

常见的几种尿素生产工艺介绍.

常见的几种尿素生产工艺介绍第一节斯塔米卡邦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工艺斯塔米卡公司((Stamicarbon.B.V是荷兰国营矿业公司(DSM的子公司,在4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尿素生产工艺。

早期尿素生产由于存在着合成塔等设备的晋严重腐蚀问题,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生产技术的推广。

直至1953年,斯塔米卡邦提出在二氧碳原料气中加少量氧气的办法,解决了尿素设备的腐蚀问题,为后来尿素生产的大规模发展开辟了道路。

由该公司设计的第一个工业规模尿素厂于1956年投产。

在60年代初,斯塔米卡邦与国营矿业公司研究中心一起,开发了新的尿素工艺,即二氧碳化碳汽提法。

从工作1964年建设投产日产20吨尿素的实验厂开始,到1967年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工厂正式投产。

随后在很多国家建设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工厂。

工艺流程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压缩和脱氢、液氨升压、合成和汽提、循环、蒸发造粒、产品贮存和包装、解吸和水解等工序。

(一二氧化碳压缩和脱氢从合成氨厂来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CO2分离罐101——F与工艺空气压缩机101-J供给的一定量的空气混合,空气量为二氧化碳体积的4%,进入二氧化碳压缩机102-J。

在二氧化碳压缩机二段进口对二氧化碳气中的氧含量自动栓测。

二氧化碳最终压缩到14。

1MPa(A进入脱氢反应器101-D,内装铂系催化剂,操作温度:入口≥150℃,出口<300℃。

脱氢的目的是防止高压洗涤器排出气发生爆炸。

在脱氢反应器中H2被选择氧化为H2O。

脱氢后二氧化碳含氢及其它可燃气体小于50*10-6。

二氧化碳压缩机102-J是单例蒸汽透平驱动的双缸四段离心式压缩机,带有中间冷凝器和分离器。

蒸汽透平机转速,由速度控制器控制并自动调节转速,以适应尿素的生产负荷。

多余的二氧化碳由放空管放空,进入二氧化碳压缩机的气量,应超过压缩机的喘振点。

为使进口气量小于喘振气量时也不发生故态障,设有自动防喘振系统。

(二液氨升压液氨来自合成氨厂,经液氨升压泵加压到2。

尿素生产技术第一章

尿素生产技术第一章
尿素及复合肥
第一章 概述
尿素发展简史
(一)尿素的发现和研究
1. 1773年,化学家Rouell将人尿蒸发,再用酒精抽提蒸干,首次 分离出尿素。
2. 1828年德国化学家Wohler使氰酸与氨发生反应合成了尿素。 3. 在武勒之后,又出现了其他制备尿素的方法,包括光气与氨反
应、一氧化碳与氨反应等等。最终都未能实现工艺化生产。 4. 1868年俄国化学家巴札罗夫在融封的玻璃管中长时间加热氨基
4. 这时获得应用的几种尿素生产技术基本上都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方 式,但在不同工序又有特点。总的方向是:闭路循环、能量综合 利用、单系列、大机组,不断朝向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减少污染的方向努力。在此,在回收循环引入汽提技术,是一较 大的突破。
尿素发展简史
(四)我国尿素工业发展情况
1. 我国的尿素工业发展始于1958年。南京永利宁厂建成日产10吨 尿素的半循环法中试装置并投入运行,同时上海化工研究院进 行了实验基础研究,取得了为工业化扩大生产的必需数据,其 后上海吴泾化工厂每年1.5万吨的半循环法工业装置建成并投 入生产。
以及三聚氰酸等化合物。
一、尿素的性质及用途
(二)尿素的化学性质
熔融态尿素在高温下缓慢放出NH3而可缩合成多种 缩合物:缩二脲NH2CONHCONH2、缩三脲 NH2CONHCONHCONH2、三聚氰酸(HNCO)3,温度更 高还生成胍CNH(NH2)2、三聚氰酸一酰胺、三聚氰酸二 酰胺、三聚氰酸三酰胺(即三聚氰胺、蜜胺) C3N3(NH2)3等。尿素缩合产物的组成与温度、压力、加 热速度以及催化剂有关。
一、尿素的性质及用途
(一)尿素的物理性质
❖ 常温下:无色、无味、无臭,针状或斜方棱柱状结晶体。 工业上尿素产品因含有杂质,一般是白色或浅黄色结晶

尿素生产技术进展及下游产品开发

尿素生产技术进展及下游产品开发

尿素 , 分子式为 C ( H ) 又称脲 , O N 。 化学名称碳酰二胺 。 由于其高含 氮量等优点 , 目前是全世界使用量最大 的氮肥品种。在我一步取代其他氮肥如硝 铵、 酸氢铵等的市场份额。 碳 此外 , 尿素作为氮源 。 可与其他磷肥 、 钾肥和 各种微量元素配合出多种复混肥料 。 广泛用于粮食作 物和经济作物 的种
和 乙醇生产 的氨基 甲酸乙酯 。 医药、 药、 是 农 香料 的中间体 ; 由尿 素生产 的氰尿酸 。 一系列衍生物的重要母 体; 是 由尿 素经次氯酸钠氧化生 产的 水 合肼 。 以用来生 产异烟肼 、 可 长效磺胺 、 马来 酰肼 、 发泡剂等 , 用途广 , 市场畅销 ; 由尿素 和乙醛酸缩合生产 的尿囊索 , 日化和美容化妆 品的 是 重要成分 ; 由尿素缩 合生产 的缩二脲 , 是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 在发达 的 工业 国家 , 工业用尿素约 占世 界尿素总产量 的 5 1%。 %~ 0 而我国 目前工 业用尿素与该 比例尚有一定差距。
植。
了降低成 本 和节能新 流程 A E ( da c l e f ot d n r C S A vne Po s o C s a e y d ' ¥ r E g e n Sv g 新工艺; ai ) n 瑞士 A o iC s m r a a h开发了分级处理合成液 的气提法分 m a 流工艺等。
1 尿素 生产技 术进展
尿素的合成是第一次用人工方法 从无机物制得有机化合物。 7 3 17 年
气中 H 体积分数 由约 0 % . 降到 5x0 以下 , 5 0l6 r 确保尿素洗涤 系统安全运
行。
科学家 R ul 从人尿 中首次发现尿素 ;84 ,r t oee l 12 年 Po 通过分析得 出尿 u 素的实验式 ;8 8 12 年德国化学家 Wo e 在实验室以氰酸和铵制得 尿素; Or 之后又 出现 了制备尿素 的其他方法 ,包括光气与氨反应 、O与氨反应 、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尿素主要生产技术进展概述目前,全球具有竞争力的尿素生产技术主要有:荷兰斯塔米卡邦公司的CO2气提工艺,意大利斯纳姆公司的NH3气提工艺,日本东洋公司的ACES工艺,意大利蒙特爱迪生公司的等压双气提工艺(简称IDR法)和美国UTI公司的MEC热循环工艺。

一、CO2气提工艺1.主要技术特点:①流程简单:由于合成工段气提效率很高,减小了下游工序的复杂程度,是目前惟一工业化、只有单一低压回收工序的尿素生产工艺,操作方便、投资小、可靠性强、运转率高、维修费用低;②高压圈工艺优化组合:操作压力为l3.6MPa、氨/碳比为1∶2.95、合成温度180~183℃、冷凝温度为167℃、气提温度190℃、气提效率为80%以上,这些参数都比较温和,采用25-22-2 CrNiMo材料即可达到材质耐腐蚀性的要求,设备制造和维修费用低;③电耗低:因为操作压力低,因而高压氨泵、高压甲铵泵的功耗也低。

由于气提效率高且没有中压回收工段,没有单独的液氨需循环回收,甲铵液的循环量也少,因而进一步降低了循环氨、甲铵所必须的功耗;④采用池式冷凝器:池式冷凝器作为初级反应器使合成塔的体积减少了约50%、尿素框架的高度为76m左右;⑤安全系数高:在脱氢转化器中,通过钝化燃烧除去原料CO2中的H2、CO等可燃性气体,使高压和低压放空气均处于爆炸范围之外,工艺装置安全性高;⑥污染小:工艺冷凝液经水解解析后,不仅降低了氨损失,也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

2.技术进展2000+TM超优工艺:斯塔米卡邦公司为降低投资成本,进行技术改进,最有代表性的是尿素2000+TM超优工艺,其主要优点:①采用了新型高效的塔盘,新塔盘上设有气体分布系统的液体上升管,以使塔盘上气相和液相混合均匀,可消除常规塔盘上存在沟流和返混的现象;②卧式池式冷凝器取代原立式池式冷凝器,并且具有浸没U型管束;③进一步降低了尿素主框架的高度:通过采用新型高效塔盘、卧式池式冷凝器、减少合成塔的容积和降低塔的高度、增设借液氨为动力的高压氨喷射器等方法,主框架的高度由原76m降到38.5m;④增设CO2脱H2装置,使CO2气中H2体积分数由0.5%降到0.005%以下。

大颗粒尿素流化床工艺: 挪威海德鲁公司大颗粒尿素流化床造粒技术主要特点:①采用浓度为95%~96%的尿素液作原料,尿素液只需一段蒸发浓缩,简化了尿素系统流程;②由于省去了二段蒸发系统,节省了二段蒸发加热和抽真空所消耗的蒸汽,减少了工艺冷凝液,相应也降低了水解负荷,同时也降低了冷却水用量;③造粒机采用空气雾化和流化相结合的造粒技术,效率高,生产能力大,成品质量好、强度高;④操作简单,开车时间短,投料后1h内即可出产品;操作弹性大,负荷变化范围为30%~110%;⑤与其他机械造粒装置相比,返料比低,从而强化了设备能力并降低了造粒过程中的能耗;⑥采用添加剂使流化床生成的粉尘少,且含尘尾气采用湿式洗涤,吸收效率高,放空尾气中尿素粉尘含量达到环保要求;⑦装置可靠性高,造粒机、粉尘洗涤器等因无磨损部件,寿命可达25年以上。

二、NH3气提工艺1.主要技术特点:①合成塔进料NH3/CO2摩尔比为3.3~3.6,CO2转化率较高,减少了高压回路以后的循环回收负荷;②由于合成系统NH3/CO2摩尔比较高和设备选材恰当,大大减轻了设备的腐蚀问题,无需专门钝化高压系统没备,另外,即使事故停车,可以封塔几天而无需排放,封塔3天再开车后尿素产品仍为白色;③中、低压分解加压器均为降膜式,操作过程积液量少,即使停车排放,NH3和CO2的损失量也少;④由于采用了甲铵喷射泵,所有高压设备均可布置在地面上,无需高层框架,可节约投资,大大加快建设进度;⑤由于有中压分解段,增加了操作的灵活性和弹性,可通过改变气提效率和高压甲铵冷凝器的副产蒸汽量来调节整个装置的蒸汽平衡,使之在最佳的条件下操作;⑥工艺冷凝液经水解解析处理后,不但彻底消除了污染,减少了氨和尿素的损失,而且处理后的冷凝液还可作为锅炉给水;⑦造粒改用转鼓造粒技术,克服了原来喷淋造粒尿素硬度小、粒柱小、易结块且从塔顶排放的氨和尿素粉污染环境的缺点。

2.技术进展:目前该工艺技术的最新进展为:增加吸收塔来回收低压系统放空的氨,可降低尿素装置氨耗,预计每年可回收氨300~500t;气提塔换热管由衬锆双金属不锈钢材质代替钛材,这种材料可有效地防止冲刷腐蚀;BD 放空管线及放空烟筒由不锈钢材质代替碳钢材料;柱式高压氨泵以脱盐水来代替密封油,每年节油20kL;采用转鼓造粒技术,可增强成品的硬度,使颗粒增大,不易结块。

三、ACES工艺1.主要技术特点:①合成塔的操作条件优化、气提塔内结构特殊设计以及分解、分离所需的热量不需外部供应,能耗降低;②该法NH3/CO2摩尔比高达4.0,相应转化率也高达68%;③在腐蚀性强的部位采用双相不锈钢,减小腐蚀,装置可以连续运转;④采用获得专利的特殊气提塔,具有高效的CO2气提设施。

2.技术进展ACES21工艺:为了降低投资费用,东洋工程公司对其现有的ACES尿素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①高压容器呈平面分布,安装简便;②整个工艺将氨基甲酸盐生成、热回收、尿素合成等过程全部整合到竖式埋入式氨基甲酸盐冷凝器中,高压容器的数量和热传递面积减少;③降低反应器和气提塔的体积和质量,二者装配简化;④在合成压力较低的条件下对不同的氨基甲酸盐冷凝器反应摩尔比和反应器反应摩尔比进行优化,降低了高压容器和转动设备的构造设计压力并降低了能源消耗。

大颗粒尿素喷射流化床造粒工艺技术:日本东洋工程公司的大颗粒尿素喷射流化床造粒技术特点主要包括:①工艺流程及设备比较简单:该工艺造粒机分流化成粒和冷却两部分,造粒喷嘴采用一般压力式喷嘴,结构简单、单台能力大,粉尘洗涤塔与造粒机顶部相连接,简化流程和减少设备;②造粒时间短、造粒效率高:该工艺流化床内返料晶种依次在串联的小室内被喷射尿液液滴包裹而长大,且流化床层较薄,有利于粒子的形成;③造粒机流化床床层高度较低:在50%~100%负荷范围内床层高仅400mm,流化床阻力小,流化空气的风机压头低,耗电省;④生产操作灵活方便:可调节返料比,其生产控制方案可靠,负荷变化时,调节喷嘴简单;⑤采用95%左右的尿液作原料:可简化尿液加工工序,节省尿液浓缩的能耗;⑥粉尘回收系统采取集中收尘和高效的湿式洗涤吸收,放空尾气中尿素粉尘含量小;⑦设置添加剂MMU自备系统:MMU溶液由甲醛和尿液制备,过程简单,灵活方便,不需外购UF85,可克服甲醛尿液混合不均匀而影响产品质量的弊端。

四、IDR工艺①合成系统压力温度较高,NH3/CO2摩尔比也较高,CO2的转化率高达70%以上;②气提塔为2台,第1气提塔以氨为气提剂,部分未转化为尿素的甲铵被分解,并以气相形式返回合成塔,第2气提塔以CO2为气提剂,使大部分过剩氨蒸出;③高压甲铵冷凝器为卧式,具有列管与管段间不存在应力裂蚀腐蚀的优点,高压甲铵冷凝器为2台,副产蒸汽压力较高,可提高各加压设备的传热温差,从而减少各加热设备的传热面积,节省投资;④为达到设备的防腐,在管线上加入少量液体钝化剂,较好地解决了设备的防腐问题。

5、MEC热循环工艺①用特殊设计的“等温合成塔”,该塔装有一个贯穿合成塔且内部开口的原料盘管;②从全系统的热平衡出发,将占总量40%的CO2直接加到中压吸收系统,然后与尿素溶液间接换热,使该溶液中所含的氨基甲酸铵分解,并将尿素溶液浓缩到88%;③冷凝液的处理采用单一的水解气提塔,水解气提塔操作力为0.9MPa,最低操作温度l80℃;④尿素产品中缩二脲含量低,提高了尿素质量;⑤造粒塔直径变小、高度降低,空气从塔底吹入,从塔顶中心抽出,尿素造粒喷头安装在空气抽初和塔壁之间,这种“错流设计”使造粒塔内的冷却效率提高2倍以上⑥设备造价低,由于CO2转化率高,相应的合成塔设备和循环系统设备投资降低。

中国的尿素生产企业现在使用的有4种尿素工艺有以下四种:1.日本东洋改良C法。

全国主要有川化一套在使用。

2.水溶液循环法。

现在很多老厂还在使用,属于淘汰的尿素工艺。

3.意大利snamprogetti氨汽提尿素工艺。

1986年第一次引入中国,在河南濮阳中原大化用,后面陆续建了一系列的3052项目,比如海南富岛、建峰、金陵石化、九江等中石化、中石油下属企业使用。

主要还是该公司在石油管道方面与上面两家公司合作密切,后面又有一些小氮肥比如河南安阳等。

近十年就只有两套,合肥四方(400吨/天)、中石油塔里木项目。

4.荷兰stamicarbon的CO2汽提法工艺。

在中国从最早的工艺,以及后来的改进型、新一代改进型工艺等都有使用,中国的尿素很多都使用该工艺。

从13套大化肥到后来泛滥了的1830,以及最近上的大化肥装置,基本都采用该工艺。

而晋开化工集团采用的就是改进型二氧化碳气提法二氧化碳气提法简介1965年,荷兰斯太米卡邦(Stamicarbon)公司开发了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工艺,在20世纪70年代末,该工艺发展为改进型二氧化碳汽提法工艺,在20世纪90年代,荷兰斯太米卡邦公司又相继开发了池式冷凝器和池式反应器,即尿素2000+TM的新工艺。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了11套大型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装置,随后中国五环化学工程公司在上海吴泾化工厂建成了一套24万吨/年的国产化二氧化碳汽提工艺装置。

20世纪80年代,又引进了改进型二氧化碳汽提技术,在国产化基础上,宁夏化工厂、镇海石化总厂和广石化建成了三套尿素装置。

中国五环化学工程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自行设计的三明化工厂12万吨/年尿素装置,吴泾化工厂16万吨/年,河北河涧化肥厂13万吨/年尿素装置和鲁西集团东阿化肥厂、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18万吨/年尿素装置都顺利投产。

所谓气提法就是用气提剂如CO2、氨气、变换气或其他惰性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加热,促进未转化成尿素的甲铵的分解和液氨气化。

气提分解效率受压力、温度、液气比及停留时间的影响,温度过高会加速氨的水解和缩二脲的增加,压力过低,分解物的冷凝吸收率下降。

气提时间愈短愈好,可防止水解和缩合反应。

故气提法是采用二段合成原理,即液氨和气体CO2在高压冷凝器内进行反应生成甲铵,而甲铵的脱水反应则在尿素合成塔中进行。

实际上,为了维持合成尿素塔的反应温度,部分甲铵的生成留在合成塔中,而不是全部在高压冷凝器中完成。

这是一个吸热、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只要有足够的热量,并能降低反应产物中任一组分的分压,甲铵的分解反应就能一直向右进行,气提法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当通入CO2气时,CO2的分压为1,而氨的分压趋于0,致使反应不断进行。

同样,用氨气提也有相同的结果。

二氧化碳汽提尿素装置由以下工序组成:高压圈包括尿素合成塔、汽提塔、甲铵冷凝器、高压洗涤器和高压喷射器;后工序仅设置了低压分解吸收系统;真空蒸发系统包括了两段真空蒸发和冷凝系统,并设置了工艺冷凝液处理工序,真空蒸发后的尿液送入最终造粒工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