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历史与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列国时代及孔雀王朝 公元前7世纪到前4世纪,印度进入了一个列国纷争的时代。 (1)列国时代 前600-前400年。因佛教产生 于此时,亦称早期佛教时代。 中心东移恒河流域,可能与 波斯帝国入侵印度河流域而形成 的压力有关。 诸国并立,佛经之所谓16国, 类似于春秋战国时代。
(2)孔雀王朝(前324-前187年) ◎前325年,亚历山大撤出印度,旃陀 罗笈多·孔雀废难陀王,自立为摩揭陀 国王,定都华氏城,开创孔雀王朝。 ◎ 阿育王(前269-232年)南征德干高 原,统治庞大的帝国。 改奉佛教,宣扬容忍和非暴力原则, 其实质在于统治者奉行暴力与被统治者 遵循非暴力原则的双重标准。 阿育王死后,孔雀王朝陷入分裂。
(三)近代印度
1、英国殖民统治时代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批准伦敦大商人建立英国东印度 公司。其后不久,英国殖民者者先后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法国殖 民者,开始了独自侵略印度的时代。英国侵略者以东印度公司为 幌子开始了对印度长达三个半世纪的侵略历史。
2、印度的觉醒与独立 1857—1859年印度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英民族大起义。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在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大潮下和印度人民的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的压力下,英国被迫答应印度独立的要求。1947年6 月3日,英国发表了关于印度独立的方案,即成立印度、巴基斯 坦两个自治领。8月15日,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正式宣布 成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施行新宪法,宣布为独立自主的民 主共和国 。
巴布尔大帝
2、莫卧儿帝国(1526一1858年) 在莫卧儿王朝统治中期,印度 国力达到鼎盛,堪与我国康乾盛世 媲美,其版图则囊括除半岛南端之 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
泰姬陵:陵园是个长方形,576+293米。皇 陵上下左右工整对称,主体建筑用纯白大 理石建成,中央圆顶高62米,令人叹为观 止。四周有四座高约41米的尖塔。
3、艺术:宗教艺术 佛塔称“窣堵波”,供奉佛的遗骨之处, 阿育王时期建造的桑奇佛塔。阿旃陀石窟, 建造时间为前2世纪至公元7世纪。 4、科学: 数字符号0-9的创造, 零的概念与佛教之无我的思想。
阿旃陀石窟
桑奇窣堵波
5、宗教
(1)婆罗门教
◎ 雅利安人最初信仰多神教,但无偶像和 庙宇,主要表现为献祭。(早期的宗教大都 如此)。 ◎ 开端:萌生于早期吠陀时代,确立于后 期吠陀时代。 ◎ 经典:《吠陀》。
四大文明
一、印度历史发展线索
(一)上古印度
1、哈拉巴文化。前2000多年, 也即距今4000多年前,在印度地区产 生了高度文明。目前保留下来的文化 遗址有两处:哈拉巴和摩亨左· 达罗。 ◎ 创造者 土著达罗毗荼人? 外来者苏美尔人? 外来者伊朗游牧民? ◎ 消失 自然灾害? 外族入侵?
◎ 性质 ◎ 哈拉巴文字 城市文明: 2000余件文物, 城墙、塔楼、街道、浴室和房宅。 500余文字符号,尚 农业文明: 未解读。 谷仓、农作物、农具和青铜器。 定居性。
2、吠陀时代 ◎ 雅利安人的到来 南俄草原→中亚→印度, 属于印欧语系。
◎ 早期吠陀时代——“梨俱吠陀”。 前1500-1000年。 印度河流域。 游牧→农业。 铁器时代。 雅利安人分为9个部落,部落称“贾 纳”;部落之下是村社,称“哥罗摩”。 军事民主制,部落首领称“罗阇”(梵 Yamaraja:阎罗)。 瓦尔那制度雏形 ◎ 后期吠陀时代——“沙摩吠陀” “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前900-600年。 印度河→恒河流域。 国家雏形。
第十一章 印度历史与文化
印度概况 印度历史线索及特点 印度文化成就及特点 附:小知识,释迦牟 尼、圣雄甘地介绍
印度概况

印度的正式国名为“印度共和国”,得名于印度河,其梵 文发音为“信突”(sindhu),故在古代又称“声毒”, “天竺”等。古代印度是一个地理概念,包括今天的印度、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尼泊尔等国家及周边一些地区。今 天的印度共和国全境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为 10.27亿(2001年3月1日普查),仅次于中国,是世界人口 第二大国。印度是一个民族及宗教众多、文化各异的国家, 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种、宗教、语言博物馆”。 具体而言,印度有100多个民族,包括10个大民族和众多小民 族。其中,主要民族——印度斯坦族占总人口的46.3%。印 度境内语言异常繁杂,宪法承认的语言就有10多种,登记注 册的更达1600多种。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印度官方语言。印度 约有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11%)、基 督教(2%)、锡克教(2%)、佛教(1%)和耆那教(1%) 等。
(2)佛教
◎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约前563-486 年),尼泊尔,刹帝利种姓,29岁出 家,36岁得道成佛,80岁进入涅磐。 ◎ 教义 四谛:苦、集、灭、道。 ◎ 修行 戒、定、慧 ◎ 特点 人生多苦: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所求不得。 众生平等:种姓的差异来源于职 业的不同, 而无贵贱尊卑之分。
五条戒律:不杀生、不妄语、 不偷盗、不迷恋尘世、戒肉 欲。
(4)锡克教
锡克教也是印度的一种重要宗教。锡克教是随着阿拉伯帝 国对印度地区的入侵而产生的。它其实是印度反抗北部的伊斯 兰教入侵的过程中宗教斗争的产物。教义与信仰反映了印度教 与伊斯兰教的特征:锡克教认为人生活的本分就是敬拜“真 名”,反对印度教和回教繁复的仪式,并且反对偶像崇拜、禁 欲行为和在恒河沐浴,或往阿拉伯麦加朝圣。信徒要牢记上师 的教训,培养高超的品格和内涵。 信徒要立约不可奸淫,要工作、奉献 金钱、帮助人、敬拜“真名”;他们更要 参与社会服务,不向政治压力低头,为奉 行的真理而进行圣战。16世纪,英国殖民 政府借锡克教教徒协助殖民官员处理印度 教与回教的事务,故锡克教得以不断发展。
◎ 多神崇拜 梵天:创造之神,世界灵魂的化身。 湿婆:毁灭之神;典型化身是“五面四臂” 的舞蹈形象。 毗湿奴:太阳神,维系宇宙平衡,;善良与 欢乐的象征;只接受花环作为祭品。
◎ 业力轮回: 造业(行为) →轮回(升迁) →达摩(规范) →梵我一致(终极境界) ◎ 种姓制度的神化: 梵天之口造婆罗门、 手造刹帝利、 腿造吠舍、 脚造首陀罗。 宗教活动的核心内容是祭祀/ 苦行/布施的三位一体。 宗教习俗包括遵守种姓的划 分和不杀牛。
◎ 婆罗门教之轮回转世思 想的继承。 ◎ 演变 释迦牟尼死后不久,诸 多弟子举行第一次结集大会。 百年之后,诸地长老举 行第二次结集大会。由于意 见不一,形成门户派系。 阿育王召开第三次结集 大会,确定佛教的基本教义 为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 佛教取得国教的地位。
◎贵霜时期的大乘佛教与小乘 佛教: 小乘佛教之不拜偶像与大乘佛 教之相信神的不同化身与崇拜 偶像。 小乘佛教之强调自我修行和众 生自救与大乘佛教之救人抑或 兼度。 目前小乘佛教流行于斯里兰卡、 缅甸和泰国,大乘佛教分布于 尼泊尔和东亚(包括藏传佛教 和汉地佛教)。 ◎ 13世纪以后在印度的衰落。
◎ 种姓的差异:居住/婚姻/职业。 高级种姓为保持纯洁而不接受低级种姓的“不洁”的食 物。据《佛本生经》,婆罗门种姓一人在旅行时因饥饿难忍 而接受贱民的食物,后悔恨而死。 妇女必须绝对服从父亲和丈夫;童婚的目的在于避免妇 女在婚前可能出现的不贞;丈夫先于妻子死去被视作妻子罪 孽所致,故不可再婚而只能选择自焚。
印度历史特点

Biblioteka Baidu



第一,印度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大小王国互相争霸、割据的分 裂状态。即便是在印度近代史上最为强盛的莫卧儿王朝统治 时期,印度境内仍有大大小小五、六百个王国。1947年印度 与巴基斯坦分别立国时,印度境内还有小王国300多个。 第二,印度地区历史上屡次遭到外族的入侵、占领和统治, 因而在人种、语言、信仰上都处于一种相当混杂的局面。至 今印度社会种族繁多、语言众多,宗教信仰各异。 第三,印度是一个充满神话的国度,对于先前的历史缺乏完 整而准确的记载,史学上所要求的真实完整的材料对于印度 来说几乎不可能。 第四,印度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种姓制度,这也是其社会的一 大特色
戒日王
(二)中古印度
1、公元7世纪开始,阿拉伯人就开始向印度地区前进,包括 佛教在内的印度古代文明开始衰落 。穆斯林不但在印度定居下 来,而且带来了自己的宗教和文化。13世纪初穆斯林建立政权后, 印度虽然还有印度教以及佛教地方政权的存在,但穆斯林逐渐取 得主导地位。13-16世纪,德里经历五个朝代。16世纪,帖木儿 的六世孙喀布尔的酋长巴布尔于1526年在巴尼巴特打败了德里 的末代王朝洛提王朝,建立了莫卧儿王朝。
(3)耆那教
耆那教兴起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筏驮摩那·大 雄。大雄的父亲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他苦修冥想了12年,在42 岁的时候自称得道,成为“耆那”,意即战胜情欲的人。大雄得 道之后,开始在各地传教。耆那教认为,世界是永恒的,而不象 婆罗门教宣扬的是神创造的,世界无始无终只有形的变化。它还 指出,婆罗门教的杀生献祭,不仅无助于人在来世的幸福,而且 杀生本身就是造了恶业。耆那教不仅反对作恶以致得到恶报,而 且也不把行善以求善报当作最高理想。他们的最高理想是使灵魂 脱离躯体,超越轮回,处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极乐状态。
二、印度文化成就
印度是宗教盛行的国度,社会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进而 决定了文化领域的宗教色彩。 1、文字 哈拉巴文字:尚未识别 梵文:婆罗门教文字,主要用于官方 和宗教领域。 巴利文:佛教的文字,流行于民间的 通俗性方言。
2、文学:宗教文学 《吠陀》“知识”。 《摩诃婆罗多》:描述雅利安人自印度河进入恒河期间的战争 《罗摩衍那》:述罗摩王子漫游印度诸地的经历 《佛本生经》:描述释迦牟尼的生平和功德
(5)伊斯兰教
印度境内伊斯兰教教徒人数居第二位,仅次于印度教徒。伊 斯兰教是随着阿拉伯人入侵印度而传播开来的。印度历史上的德 里苏丹国及其后的莫卧儿帝国的建立者都是伊斯兰教徒,因此统 治者在他们辖区内大力支持伊斯兰教的传播。另外,由于印度的 本地宗教尤其是印度教把人分成不同的等级,遭到了社会下层的 反对,因此许多印度教徒尤其是首陀罗和吠舍也纷纷改信伊斯兰 教。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后,加上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发展迅速, 但是印度境内的伊斯兰教也受到了印度教的影响,因此印度的伊 斯兰教又带有印度教的痕迹,最为明显的是伊斯兰教内部也形成 了各种各样的种姓。
犍陀罗艺术(希腊 式佛教艺术)
5、公元4世纪初北印度小国林立,摩揭陀国王旃陀罗· 笈多 一世(约320~330在位)据华氏城为首都,建立笈多王朝(约 320~540)。6世纪开始,笈多王朝衰微,印度又再次分成诸多 小国。7世纪,戒日王几乎征服了整个北印度,建立戒日王朝。 唐代玄奘游印度时,正当戒日王在位。戒日王死后数百年间,印 度地区形成小国林立、互相争霸的混乱局面。
刻有希腊勇 士的石柱
Shunga Empire
Royal family
4、贵霜帝国(1-3世纪) ◎ 公元1世纪,匈奴人西迁。大月氏人从河西走廊迁到中亚,由 游牧转入定居,分5个部落。1世纪初,大月氏人的贵霜部落立国, 是为贵霜王朝。 ◎ 1世纪中叶,贵霜王朝自中亚经阿富汗南下印度河流域。1世 纪末领有中亚、阿富汗及印度西北部,都于富楼沙(今巴基斯坦 境内)。 ◎ 四大帝国:东汉、罗马、安息、贵霜。 ◎ 3世纪分裂为若干小的公国。
印度文化特点
黑格尔说过:“文化上的区别一般地基于思想范畴的区别。” 中、印、欧三种文化的根本思想范畴:道、梵、逻各斯。 “道”对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可以归结为重整体性 思维(道-真)。逻各斯(Logos) (“支配一切的主宰”;“一切 都遵循着这个逻各斯”;“一切都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 的。”)带给西方人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道成肉身)。 “梵”(Brahm)(“万物从梵而产生,依梵而存在,在毁灭时又 归于梵”;“梵我同一”)则引导印度文化走向唯灵主义的道路。 《耶柔吠陀》著名的“巴梵摩那歌” :“从虚幻迷妄中,引我 至真境;从茫茫黑暗中,引我至光明;从死亡毁灭中,引我至永 生”。
(3)孔雀王朝以后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布舍密多罗建立了巽伽王朝 。巽伽王 朝的统治延续了110余年,约在公元前73年被甘婆王朝所取代。 公元45年之后,甘婆王朝被属于达罗毗荼人种的安达罗王 朝的建立者西穆伽所灭。而这时,从塞琉古王国统治下独立出 来的安息和大夏开始进犯印度地区,此后200多年印度地区又陷 入了混乱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