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高三年级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2016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教案35
![2016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教案35](https://img.taocdn.com/s3/m/c324aa62be1e650e52ea994c.png)
专题概览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与秦汉政治[考纲要求]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考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1)对象:周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做诸侯。
(2)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3)义务: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影响⎩⎪⎨⎪⎧(1)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 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消极: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 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4.崩溃: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楚王问鼎”是其表现。
[概念辨析] “封建”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西周的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指(战国之后)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政治制度,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
二、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1)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2)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是大宗,由嫡长子继承。
(3)从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3.特点: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
4.影响⎩⎪⎨⎪⎧(1)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有利于凝 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图示图解] 宗法制的要点主题一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整合8课件(共27张PPT)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整合8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7f72ecfab069dc50220122.png)
(3)启示借鉴:运用生态史观应注意: ①农耕文明下生态问题的起源。在传统农业社会,由于农业生产的 过度开发、浩大的工程建设、频繁的战争等引发的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以及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初现影踪。 ②工业文明下生态问题的凸显。工业文明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 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环境破坏与生态恶化。对生态环境的整治成为人 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高考命题的热点。 ③信息文明下对生态问题的重视。当今社会,生态问题成为人类共 识,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要动力的“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 略让我们坚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指日可待。
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 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 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④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启示借鉴:运用唯物史观应注意防止看待历史问题的 偏差: ①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 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史观。 ②任意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没有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 看待社会发展的进程。 ③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犯 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等。
(3)启示借鉴:运用全球史观应注意树立全球意识,解决共同 的全球性问题;承认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不同文明应相 互理解和尊重;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 异,即“求同存异”;从宏观角度把重大事件放在整体世界发展 进程中去认识。 7.生态史观 (1)基本内涵: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 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
3.多元史观审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1)全球史观: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完 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满足资本主义发 展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张、掠夺。可以 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中国开 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文明史观: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西 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耕文明冲击的结果,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 的进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29def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4.png)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高三历史课程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学生需要回顾并巩固历史知识点,为高考做好准备。
下面将介绍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 战争爆发: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包括希特勒的侵略行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美国参战的导火索。
2. 主要战役:介绍波兰战役、法国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海战和诺曼底登陆等主要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 战争结果:分析盟军最终获胜的原因和纳粹德国、日本的战败原因,并探讨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二、中国现代史1. 辛亥革命:回顾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重点关注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主要事件和取得的成果。
2. 抗日战争: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发展和胜利,突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精神和付出的巨大牺牲。
3. 解放战争:学习解放战争的战略部署、主要战役和取得的胜利,包括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等。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介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的诞生和毛泽东的重要角色,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意义。
三、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解体: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挑战,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2. 东欧剧变和柏林墙倒塌:介绍东欧剧变的起因和过程,重点关注柏林墙倒塌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3.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探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产业结构和社会福利政策,了解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四、冷战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1. 冷战的起因和特点:回顾冷战的起因,包括意识形态的对立、核武器的威胁和军备竞赛的加剧。
2. 联合国的建立和作用:学习联合国的成立背景和宗旨,了解其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促进全球合作发展方面的作用。
3. 冷战局势的演变:分析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和苏联入侵阿富汗等,理解冷战局势的动态变化。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背知识点汇总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84c8ab2d4d8d15abe234e85.png)
[键入文字]
2016 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背知识点汇总
对于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把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把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历史网小编带来了2016 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背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帮助大家复习!
我们在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有:查漏补缺;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发展学生能力特别是应试能力。
要完成这些任务,我们最重要是讲究复习效率。
怎样的复习,效率才是高效的?
高考历史知识点: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
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
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
1。
高三历史二轮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b833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2.png)
高三历史二轮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人们对过去事件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和记录。
高三学生在历史学科中,需要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和现代史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高三历史二轮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五大发明:中国古代的纸张、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被称为五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古代朝代的兴衰:了解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沉浮,包括夏、商、周等朝代的更迭,掌握每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代表性人物。
3. 春秋战国时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名人和重要的政治、军事事件,了解各国的兴衰和争霸。
4. 秦汉时期: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掌握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汉武帝的开疆拓土等重要事件。
5. 隋唐宋辽金元明清:了解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掌握各个朝代的代表性人物和事件。
二、世界史知识点1.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掌握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印度等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了解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2. 欧洲中世纪:了解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十字军东征和文艺复兴等重要事件,了解欧洲国家的兴起和交往。
3. 近代科技革命:了解近代科技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包括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和信息革命等,掌握科学家和发明家的贡献。
4. 世界两次大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各方参战国家和重要战役。
5. 当代国际关系:了解冷战时期、联合国的成立和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包括超级大国的角逐、东南亚局势和恐怖主义等。
三、现代史知识点1. 新中国的成立: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历史进程和重要事件,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重要人物的贡献和思想。
2. 社会主义建设: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包括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掌握重要事件和政策。
3. 文化大革命:了解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掌握红卫兵、四人帮等的作用和相关事件。
2016年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剖析.
![2016年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f778eace2f0066f4332222.png)
2015年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多元史观解读重大历史现象高中历史新课程主要的史学观点:现代化(近代化)史观、全球(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
一、现代化(近代化)史观(1)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现代化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2)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内容。
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
③文化现代化主是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此外,还包括:均富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教育普及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
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现代化的两个主要内容,重点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二、整体史观或全球史观★主要观点: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战后尤其是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三、文明史观★主要观点: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
人类文明史可相应划分为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明史又可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等。
而不同的方面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如物质文明史又可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几个阶段。
2016届高考历史第二轮高频重点考点复习课件24
![2016届高考历史第二轮高频重点考点复习课件24](https://img.taocdn.com/s3/m/6beb14c0172ded630b1cb65d.png)
• [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Ⅱ] 1892年,维新 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 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 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 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 B [解析] 本题以维新派的易服主张为 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 力。早期维新思想家和康有为都主张
• [2014 北京卷]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 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 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 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B [解析] 本题以《海国图志》的内容为 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理 解“论从史出”等史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该书出现了西方的一些政治词汇,如参议 院、众议院、总统等,据此可以断定该书
• (1)阶级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 的道路上,参加的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 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 索。 • (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主体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 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 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 • (3)层次鲜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
• 早期的维新思想•Fra bibliotek• •
• •
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从洋务派中逐渐分离出一部分人,形成了 早期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 薛福成、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形成于 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反映了正 在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a: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 b: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 科学知识; c: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他们从洋务活动中体会到,洋务派单纯照
2016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教案31
![2016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教案31](https://img.taocdn.com/s3/m/0d34c3f96f1aff00bed51e4d.png)
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考纲要求]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1.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创立皇帝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
(2)经济上:在全国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3)军事上:北击匈奴,迁民戍边,修筑万里长城;南征百越,设立南海、桂林、象郡;征西南夷,设置行政机构管辖。
(4)思想文化上:“书同文”,有利于政令推行、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和巩固;“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评价(1)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长期割据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
(2)其巩固统一的措施,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实行暴政:“焚书坑儒”;严刑酷法;徭役、兵役负担沉重。
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1.“贞观之治”(1)政治上⎩⎪⎨⎪⎧ ①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②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③选官不拘一格,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 晦等人。
(2)经济上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
(3)民族政策上 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
击败突厥后,设置机构进行管辖,任用当地贵族为首领;接受西北各族“天可汗”的尊称,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与吐蕃和亲。
2.唐太宗的历史作用(1)领导完成统一全国的战争。
(2)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3)吸取隋朝败亡的教训,虚心纳谏,重视用贤,克制个人奢欲,实行开明的君主专制。
(4)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
三、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煕1.康煕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1)巩固统一国家⎩⎪⎪⎨⎪⎪⎧ ①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帝平定了平西王吴三桂、 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叛乱,加强了对 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广大地区的统治。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d317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f.png)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知识点高三历史考试是一个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科目,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
在第二轮复习阶段,学生们需要回顾并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的关键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历史。
1. 历史朝代变迁要想理解历史,首先要掌握各个历史朝代的变迁过程。
从夏商周到秦汉,再到三国魏蜀吴和南北朝等,每个朝代都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这一部分内容可以通过绘制时间轴和制作关键朝代变迁表格进行复习。
通过了解朝代的兴衰变迁,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发展。
2. 历史思潮和人物历史思潮和人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
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通过学习这些人物和思潮,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3. 历史事件和战争历史事件和战争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中的热点内容。
学生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战争,如抗日战争、三国战争等,以及这些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重要事件,如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后果,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4. 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不仅仅是战争和政治的历史,同时也包括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商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等,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学生们还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社会制度,如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等,了解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何种贡献。
5. 文化和艺术历史可以通过文化和艺术来展现。
学生们需要了解古代的文化和艺术发展,如诗词和书法的创作,中国古代的建筑和雕塑等。
了解这些艺术形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独特之处。
总之,高三历史的第二轮复习是对历史知识的巩固和加深,需要学生们能够整体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4.ppt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4.ppt](https://img.taocdn.com/s3/m/751bf13a2f60ddccda38a061.png)
三个阶段:梭 四大机构:公 伦改革奠定基 民大会(主要 础,克利斯提 机构)、议事 尼确立,伯利 会、十将军委 克里时期达到 员会、陪审法 黄金时期 庭(民众法庭)
第4页
第一部分
必修部分
通史模块 专题模块 专题四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二轮历史
项目
一
二 两个标志: 《十二铜表
第9页
第一部分
必修部分
通史模块 专题模块 专题四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二轮历史
2.经济:奴隶制经济发展,奴隶制工商业发达。 3.思想: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 的最初体现,对后世影响深远。 4.对外:对外扩张,航海和海外贸易发达。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二轮历史
第 一 部 分
专题复习讲座
第1页
第一部分
必修部分 专题模块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二轮历史
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第2页来自第一部分必修部分
通史模块 专题模块 专题四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二轮历史
第7页
第一部分
必修部分
通史模块 专题模块 专题四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二轮历史
4.从影响上看: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 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不可误认为其为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 司法提供了完备的体系。 5.对于“陶片放逐法”:不宜夸大其维护民主政治的积极 作用,还应看到它极易成为排除异己、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 使持有不同政治观点的政治家被流放,不利于国家经济和政治 的健康发展。
2015-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2015-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f09a75448d7c1c708a1459a.png)
[键入文字]
2015-2016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基础的掌握必不可少,下面是历史网整理的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复习历史有帮助。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 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 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 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 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 年鸦片战争1840 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 年1949 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 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 世纪前16 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 世纪前11 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 世纪前8 世纪即公元前771 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 年前476 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 年前221 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 年公元220 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 年魏国建立589 年隋朝建立)
1。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整合2课件(共17张PPT)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整合2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65d19c2b14e852458fb57a0.png)
2.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 (1)古希腊时期:关注人和人类社会,主张以人为中心,否定神 的意志和权威。 (2)文艺复兴时期:批判教会禁欲观和对人的束缚,肯定人的价 值和尊严,强调人对幸福的追求和人性解放。 (3)宗教改革时期:反对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崇尚精神的自 由和得救的自主。 (4)启蒙运动时期: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 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 性质。
四、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
新文化运动谱写思想解放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中 关 国化催生新时代的革命狂飙。先进的中国人在传播 键 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 词 中国革命,并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马克思主义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1)促使新文化运动由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转变为以宣传马克思 主义为主流的新思想解放运动, 促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具有初步共 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中国革命准备了领导力量。
(3)早期维新派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 度,继承了“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以商战保 国,以制度强国,但思想不成熟。 (4)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 的思想文化相结合,比较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 想,并使这种思想的影响从一种社会思潮演变成为资产阶级的 改良运动。 (5)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等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三民主义的理论纲 领,并以此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民 主共和国。
(3)人对自身的反省与追求:提出修身要求,主张慎行 自省,格物正心,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崇高的理想 人格。 (4)人与自然、天的关系: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 际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主观能动性,强调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 感应”思想等。 (5)教育智慧与求学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实施因材施 教,强调学与思相结合,提倡格物致知、学以致用。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5cc62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a.png)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11.《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DeclarationoftheRightsofManandoftheCitizen)法国革命开始后,国民会议便于1789年8月26日,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简称《人权宣言》)这一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是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纲领性文件。
《人权宣言》提出的民主法制原则主要有:(1)宣布人权是“天赋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宣言第1条明确指出:“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第2条规定:“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天赋和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2)确立了“人民主权”、“权力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规定执政者的权力来自人民,任何团体或个人都不能行使人民没有赋予的权利。
而且具体规定:公民有权参加制定法律;有权决定政府的开支、征税的税额;有权要求国家公务员工作情况,等等。
(3)提出了资产阶级法制原则。
其中主要是: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罪刑法定主义、法不溯及既往、无罪推定以及禁止非法控告、逮捕或拘留等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人权宣言》不仅奠定了法国宪政制度的基础,而且是多部法国宪法的序言。
2.几部有代表性的宪法。
法国是资产阶级国家中制宪最多的国家之一,共制定过15部宪法。
这是由法国革命后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决定的,在这些宪法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91年宪法、1875年宪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部宪法。
(1)1791年宪法。
法国革命初期,领导权掌握在君主立宪派手里。
他们要_封建统治,但又不愿废黜国王,建立共和政体。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法国于1791年9月通过了第一部宪法。
这部宪法以《人权宣言》为序言,正文由前言和8篇组成。
其基本内容是:①以孟德斯鸠的君主立宪和分权思想为指导,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国,实行三权分立。
高三二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三二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cff071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9.png)
高三二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三二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一、希腊的政治制度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点一、隋唐的对外交通及对外政策1、对外交通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
2、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波斯湾。
3、对外政策全面开放。
鼓励外商贸易,允许定居、任官、通婚;使节、商人云集。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4fac3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1.png)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高考的每一轮复习都有它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一)三次大分裂: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四次大统一: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总趋势是国家统一的不断加强和巩固。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结果,分裂是支流和短暂的。
国家统一的因素: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②民族融合和民族凝聚力的逐步加强。
③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统治者注意适时调整统治政策;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文明的吸引力等。
④人民渴望统一。
国家统一的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②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有利于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等等。
国家分裂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③中央集权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④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⑤民族融合的不稳定。
⑥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稳定的统一市场等。
分裂时期充满着战争,既有民族间的战争,也有统治阶级内部的内战。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促成统一的因素:①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基础。
③民族融合的加强。
④杰出历史人物的雄才大略。
⑤意识形态对统一所起的积极作用。
国家分裂的影响:①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阻碍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不利于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每次分裂后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其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然大加强。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二)封建国家的大统一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更为频繁。
秦汉时期,国力强盛,中国与亚洲各国人民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表现在两汉同朝鲜、日本联系加强;张骞通西域,开辟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中国同西亚、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绸、治铸、水利技术沿“丝绸之路”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7fb62415bed5b9f3f90f1cc4.png)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提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先秦时期:(一)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具体史实】政治:A.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2.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3.内容: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
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效忠朝见、纳贡、随同周王作战等义务。
③层层分封,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4.影响:①积极:扩大了周朝疆域,巩固了周王统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5.变化历程: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B.宗法制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为了解决继承问题的政治制度。
2.内容: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宗法制的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把“国”与“家”密切结合,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1)农业:实行井田制,石器助耕,简单协作;(2)手工业: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文化: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礼乐文化;《诗经》;夏朝历法《夏小正》。
二、先秦时期:(二)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高频考点1-5.ppt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高频考点1-5.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fec631915f804d2b16c153.png)
角度四 军机处的设置与 纵向思考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脉络及其 皇权空前加强的关系 所反映的时代特点
二背答题术语 (1)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使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 指挥权于一身,影响深远,被历代王朝所沿用。 (2)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 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3)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 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 (4)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 调整地方机构。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 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三试热点命题 9.“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 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 于怀。”为使这些“新贵”赢得充当“好父亲”的机 会,梭伦首先 A.设立财产等级制度 B.确定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C.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D.将陪审法庭确立为最高司法机关 ( )
解析:据“来自平民家族”“对„„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 耿于怀”可知“新贵”是政治上无权的新兴的工商业者。 梭伦改革确立了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氏族贵族的特权垄 断,使工商业者拥有了相当大的政治权益,所以选择A 项。B、C、D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 答案:A
三试热点命题 7.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 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文献史料 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 )
A.二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魏源《默觚下· 治 篇九》)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班固《汉书· 董仲舒》)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杜佑 《通典· 选举典》)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18b1391af12d2af90242e661.png)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资料专题一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内容总结】1、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2、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基本内容有:①政治上: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②经济上:小农经济的确立与发展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以纺织业、陶瓷业、冶炼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③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辉煌的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绘画的发展、灿烂的文学成就、多姿多彩的戏曲有艺术。
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阶段特征】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准着中华文明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知识梳理】1、政治上: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
①最高统治权利继承秩序确立和初步完善。
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到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制度臻与完善。
②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
商实行的内外服制度(教材没学,仅作了解)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运用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的方式管理中央与地方,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推行变法,以秦商鞅变法为代表,打破了旧的权利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
2、经济上: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2016 学年高三年级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历史学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小编准备了高三年级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 世纪前16 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 世纪前11 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 世纪前8 世纪即公元前771 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 年前476 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 年前221 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 年公元220 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 年魏国建立589 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 年907 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 年唐灭960 年北宋建立)
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 年北宋建立1368 年明朝建立)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 年1912 年清帝退位)
1、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 世纪)减去5 个世纪就是商(前16 世纪)
再减去5 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 世纪)减去3 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