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 PPT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学全本课堂PPT
1.皮肤针法 选择腰部疼痛部位,用梅花针叩刺 出血,加拔火罐。 ●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
*
[病因病机]
腰痛
[治疗] 治法 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 为主。 取穴 1、足太阳经型 2、足少阳经型
[症状]
[定义] 坐骨神经痛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 经通路,(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 特点的综合征。
[附]坐骨神经痛
环跳 阳陵泉
*
痿证
定义: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 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称“痿蹙”。 西医诊断:运动神经原病、周围神经损伤、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脑瘫、外伤性截瘫等。 病因:外邪侵袭(湿热毒邪)、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瘫痪或肌肉萎缩为主症。 辅助检查: CT、肌电图、腰椎X光片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
1.基本治疗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寒痹、湿痹可加灸法。 ★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 ★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痹证
*
其他治疗
2.穴位注射法 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 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 ~1ml,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 隔1—3日注射1次。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沉,抗“o”,类风 湿因子,x线检查
痹证
*
病因病机
病因: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 ②人体正气不足
风寒湿等邪气 侵入机体经络, 留于关节
痹证
---经脉气血闭阻不同, 不通则痛
*
痹证
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 舌淡,苔薄白
*
[病因病机]
腰痛
[治疗] 治法 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 为主。 取穴 1、足太阳经型 2、足少阳经型
[症状]
[定义] 坐骨神经痛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 经通路,(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 特点的综合征。
[附]坐骨神经痛
环跳 阳陵泉
*
痿证
定义: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 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称“痿蹙”。 西医诊断:运动神经原病、周围神经损伤、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脑瘫、外伤性截瘫等。 病因:外邪侵袭(湿热毒邪)、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瘫痪或肌肉萎缩为主症。 辅助检查: CT、肌电图、腰椎X光片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
1.基本治疗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寒痹、湿痹可加灸法。 ★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 ★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痹证
*
其他治疗
2.穴位注射法 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 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 ~1ml,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 隔1—3日注射1次。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沉,抗“o”,类风 湿因子,x线检查
痹证
*
病因病机
病因: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 ②人体正气不足
风寒湿等邪气 侵入机体经络, 留于关节
痹证
---经脉气血闭阻不同, 不通则痛
*
痹证
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 舌淡,苔薄白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具有显著疗效。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针灸治疗学全本ppt
外科疾病
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骨关节疾病;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疾病;以及乳腺炎、胆囊炎等外科感染性疾病。
针灸治疗学治疗范围
02
针灸治疗学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组成
针灸治疗学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组成。
经络系统作用
经络系统在针灸治疗中具有沟通表里、联络脏腑、运行气血、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是针灸治疗学的基础。
03
针灸治疗学操作方法
包括针灸针、消毒棉球、镊子、注射器等。
物品准备
选择舒适、放松的体位,如仰卧位、俯卧位等。
患者体位
根据病情和中医诊断选择相应的穴位。
确定穴位
针灸治疗学针刺前准备
针灸治疗学常用针刺方法
通过手持毫针刺入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刺法
将针灸针刺入头皮下,按不同分区刺激,达到治疗目的。
注意留针时间
06
针灸治疗学发展与前景
针灸治疗学与神经生物学
针灸治疗学与免疫学
针灸治疗学与细胞分子生物学
针灸治疗学生物医学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学临床应用进展
针灸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探讨针灸在脑卒中、帕金森病、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在疼痛中的应用
研究针灸在各种疼痛,如头痛、颈痛、关节炎痛等中的应用。
定义
针灸治疗学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等特点。
特点
针灸治疗学定义与特点
针灸治疗学起源于古代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针灸治疗学发展史
起源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针灸治疗学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发展历程
现代针灸治疗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替代医学之一。
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骨关节疾病;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疾病;以及乳腺炎、胆囊炎等外科感染性疾病。
针灸治疗学治疗范围
02
针灸治疗学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组成
针灸治疗学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组成。
经络系统作用
经络系统在针灸治疗中具有沟通表里、联络脏腑、运行气血、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是针灸治疗学的基础。
03
针灸治疗学操作方法
包括针灸针、消毒棉球、镊子、注射器等。
物品准备
选择舒适、放松的体位,如仰卧位、俯卧位等。
患者体位
根据病情和中医诊断选择相应的穴位。
确定穴位
针灸治疗学针刺前准备
针灸治疗学常用针刺方法
通过手持毫针刺入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刺法
将针灸针刺入头皮下,按不同分区刺激,达到治疗目的。
注意留针时间
06
针灸治疗学发展与前景
针灸治疗学与神经生物学
针灸治疗学与免疫学
针灸治疗学与细胞分子生物学
针灸治疗学生物医学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学临床应用进展
针灸治疗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探讨针灸在脑卒中、帕金森病、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在疼痛中的应用
研究针灸在各种疼痛,如头痛、颈痛、关节炎痛等中的应用。
定义
针灸治疗学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等特点。
特点
针灸治疗学定义与特点
针灸治疗学起源于古代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针灸治疗学发展史
起源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针灸治疗学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发展历程
现代针灸治疗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替代医学之一。
《针灸学》治疗概论ppt课件
《针灸学》治疗概论 ppt课件
目录
• 针灸学简介 • 针灸的治疗原理 • 针灸的治疗方法 • 针灸的治疗范围 • 针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01
针灸学简介
起源与发展
01
02
03
起源
针灸学起源于中国,最早 可追溯到数千年前。
发展
针灸学在古代中国得到广 泛应用,并逐渐传播到世 界各地。
现代发展
现代针灸学在传统基础上 不断创新,结合现代医学 技术,为临床治疗提供了 更多选择。
针刺疗法的适应症
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疼痛、神 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
针刺疗法的注意事项
需严格消毒、避免晕针、注意 刺激强度和深度。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的原理
通过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刺激穴位,温疾病,如感冒、 咳嗽、痛经等。
艾灸疗法的操作方法
艾灸
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条 或艾柱,刺激穴位以达到 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效 果。
其他工具
如拔罐、刮痧、按摩等, 也常与针灸结合使用,以 增强治疗效果。
02
针灸的治疗原理
调和阴阳
总结词
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纠正机 体功能紊乱,达到治愈疾病的目 的。
详细描述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阴 阳平衡,使机体从病理状态向生 理状态转化,达到治愈疾病的目 的。
糖尿病、低血糖症、高脂血症等。
高血压病、低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神经官能 症等。
神经衰弱、失眠、嗜睡、健忘、焦虑症、抑郁症 等。
外科疾病
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网球肘、腱鞘炎等。
痔疮等。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等。 产后缺乳、产后腹痛等。
目录
• 针灸学简介 • 针灸的治疗原理 • 针灸的治疗方法 • 针灸的治疗范围 • 针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01
针灸学简介
起源与发展
01
02
03
起源
针灸学起源于中国,最早 可追溯到数千年前。
发展
针灸学在古代中国得到广 泛应用,并逐渐传播到世 界各地。
现代发展
现代针灸学在传统基础上 不断创新,结合现代医学 技术,为临床治疗提供了 更多选择。
针刺疗法的适应症
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疼痛、神 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
针刺疗法的注意事项
需严格消毒、避免晕针、注意 刺激强度和深度。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的原理
通过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刺激穴位,温疾病,如感冒、 咳嗽、痛经等。
艾灸疗法的操作方法
艾灸
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条 或艾柱,刺激穴位以达到 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效 果。
其他工具
如拔罐、刮痧、按摩等, 也常与针灸结合使用,以 增强治疗效果。
02
针灸的治疗原理
调和阴阳
总结词
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纠正机 体功能紊乱,达到治愈疾病的目 的。
详细描述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阴 阳平衡,使机体从病理状态向生 理状态转化,达到治愈疾病的目 的。
糖尿病、低血糖症、高脂血症等。
高血压病、低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神经官能 症等。
神经衰弱、失眠、嗜睡、健忘、焦虑症、抑郁症 等。
外科疾病
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网球肘、腱鞘炎等。
痔疮等。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等。 产后缺乳、产后腹痛等。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学概述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治疗技术 • 针灸在临床的应用 • 针灸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 针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针灸学概述
定义与历史
定义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调节 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医学学科。
高血压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血 压。
外科疾病
颈椎病
刺激颈部相关穴位,缓解颈椎疼痛。
腰痛
刺激肾经相关穴位,缓解腰痛。
关节炎
刺激关节周围穴位,缓解关节疼痛。
骨折
针灸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妇儿疾病
痛经
刺激腹部相关穴位,缓解痛经。
乳腺炎
刺激乳腺周围穴位,缓解乳腺炎症状。
小儿腹泻
刺激腹部和手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脉两大部分。
02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 八脉,起着纵贯全身的 作用。
03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 络等,是络于经脉之间 的分支。
04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到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运行气血等作用。
穴位分类与定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 ,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类。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夜啼
刺激身体相关穴位,缓解小儿夜啼。
神经系统疾病
01
失眠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调节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面瘫
刺激面部相关穴位,促进面部神经 功能恢复。
03
02
神经衰弱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学概述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治疗技术 • 针灸在临床的应用 • 针灸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 针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针灸学概述
定义与历史
定义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调节 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医学学科。
高血压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血 压。
外科疾病
颈椎病
刺激颈部相关穴位,缓解颈椎疼痛。
腰痛
刺激肾经相关穴位,缓解腰痛。
关节炎
刺激关节周围穴位,缓解关节疼痛。
骨折
针灸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妇儿疾病
痛经
刺激腹部相关穴位,缓解痛经。
乳腺炎
刺激乳腺周围穴位,缓解乳腺炎症状。
小儿腹泻
刺激腹部和手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脉两大部分。
02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 八脉,起着纵贯全身的 作用。
03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 络等,是络于经脉之间 的分支。
04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到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运行气血等作用。
穴位分类与定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 ,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类。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夜啼
刺激身体相关穴位,缓解小儿夜啼。
神经系统疾病
01
失眠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调节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面瘫
刺激面部相关穴位,促进面部神经 功能恢复。
03
02
神经衰弱
针灸治疗学医学知识讲座优质PPT课件
返回目录
内科常见病
面瘫 取穴:凤池 下关 地仓 颊车 太阳 阳白 人
中 合谷 足三里 太冲
返回目录
内科常见病
• 失眠 • 取穴:神门 三阴交 • 配穴:辨证取穴(心脾两虚,心肾不交,
阴虚火旺,痰火扰心)
返回目录
外科常见病
• 腰痛 • 取穴:腰痛点
人中 委中 肾俞 腰阳关 阿是穴等
返回目录
外科常见病
返回目录
三、配穴方法
• 前后配穴法: • 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
互配伍使用的方法 。 如:咳嗽气喘—膻中、定喘、 肺俞。
返回目录
三、配穴方法
• 上下配穴法: • “上”指上肢或腰部以上。“下”
指下肢或腰部以下。 如: 风火牙痛—合谷、内庭。
返回目录
三、配穴方法
• 左右配穴法: • “左右同取”或“左病取右,右病取
肾俞 肝俞 脾俞 气海 关元 太溪 太冲
返回目录
妇科常见病
• 胎位不正 • 取穴:至阴 • 方法:艾灸
返回目录
妇科常见病
• 产后乳少 • 取穴:肩井 乳根 少泽 • 配穴:脾俞 膻中 足三里 关元 气海
太冲 中渚 肝俞
返回目录
儿科常见病
• 疳积 • 取穴:四缝 • 方法:三棱针点刺
返回目录
儿科常见病
返回目录
内科常见病
• 腹泻 • 取穴:足三里 天枢 中脘 • 配穴:寒湿—合谷 阴陵泉 灸法,
湿热—曲池 阴陵泉 内廷,肝 郁—太冲 肝俞,脾胃虚弱—脾 俞 胃俞 关元 灸法
返回目录
内科常见病
• 头痛 • 取穴:阳明(前额)—阳白 印
堂 合谷,少阳(偏头痛)—风 池 率谷 中渚 阳陵泉,太阳(后 头痛)—风府 风池 后溪 昆仑, 厥阴(颠顶)—百会 四神聪 内 关 太冲
内科常见病
面瘫 取穴:凤池 下关 地仓 颊车 太阳 阳白 人
中 合谷 足三里 太冲
返回目录
内科常见病
• 失眠 • 取穴:神门 三阴交 • 配穴:辨证取穴(心脾两虚,心肾不交,
阴虚火旺,痰火扰心)
返回目录
外科常见病
• 腰痛 • 取穴:腰痛点
人中 委中 肾俞 腰阳关 阿是穴等
返回目录
外科常见病
返回目录
三、配穴方法
• 前后配穴法: • 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
互配伍使用的方法 。 如:咳嗽气喘—膻中、定喘、 肺俞。
返回目录
三、配穴方法
• 上下配穴法: • “上”指上肢或腰部以上。“下”
指下肢或腰部以下。 如: 风火牙痛—合谷、内庭。
返回目录
三、配穴方法
• 左右配穴法: • “左右同取”或“左病取右,右病取
肾俞 肝俞 脾俞 气海 关元 太溪 太冲
返回目录
妇科常见病
• 胎位不正 • 取穴:至阴 • 方法:艾灸
返回目录
妇科常见病
• 产后乳少 • 取穴:肩井 乳根 少泽 • 配穴:脾俞 膻中 足三里 关元 气海
太冲 中渚 肝俞
返回目录
儿科常见病
• 疳积 • 取穴:四缝 • 方法:三棱针点刺
返回目录
儿科常见病
返回目录
内科常见病
• 腹泻 • 取穴:足三里 天枢 中脘 • 配穴:寒湿—合谷 阴陵泉 灸法,
湿热—曲池 阴陵泉 内廷,肝 郁—太冲 肝俞,脾胃虚弱—脾 俞 胃俞 关元 灸法
返回目录
内科常见病
• 头痛 • 取穴:阳明(前额)—阳白 印
堂 合谷,少阳(偏头痛)—风 池 率谷 中渚 阳陵泉,太阳(后 头痛)—风府 风池 后溪 昆仑, 厥阴(颠顶)—百会 四神聪 内 关 太冲
针灸疗法课件PPT课件
50
额旁1线
• 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 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 眦,自发际上5分处即眉冲 穴向下刺1寸
• 主治:咳嗽、胸痛、心悸 怔忡、胸痹心痛、感冒、 气喘等肺、心等上焦疾病
51
额旁2线
• 部位:属足少阳胆经,在 额旁1线的外侧,直对瞳孔, 自发际上5分处即头临泣穴 向下1寸
• 主治:胃痛、痞满、腹胀、 泄泻、胁痛等脾、胃、肝、 胆等中焦病
定穴与揣穴
腧穴的定位,称“定穴”。定穴主要根据“骨度分寸”、 “自然标志”等方法确定穴位
医生以手指在穴位处揣、摸、按、循,找出指感强烈的穴 位,称“揣穴”
消毒
除一次性使用的无菌针具以外,其他的针具都必须严格消 毒
包括针具器械、医者手、患者施术部位及治疗室用具的消
毒
17
18
二指持针法:用拇指、食指末节指 腹捏住针柄,适用于短小的针具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 注意行针的手法和避免单向捻转
77
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 原因
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 坚硬的组织器官,或病人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或 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均可造成弯针 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 转及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
适用于骨骼边缘和不宜深刺者
平刺
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 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
适用于头面、胸背及皮肉浅薄处
27
28
29
30
31
弹法
刮法
32
针刺得气
古代文献称“气至”,现在多称“针感” 得气的指征
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主要为酸、麻、胀、重,还有凉、热、
额旁1线
• 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 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 眦,自发际上5分处即眉冲 穴向下刺1寸
• 主治:咳嗽、胸痛、心悸 怔忡、胸痹心痛、感冒、 气喘等肺、心等上焦疾病
51
额旁2线
• 部位:属足少阳胆经,在 额旁1线的外侧,直对瞳孔, 自发际上5分处即头临泣穴 向下1寸
• 主治:胃痛、痞满、腹胀、 泄泻、胁痛等脾、胃、肝、 胆等中焦病
定穴与揣穴
腧穴的定位,称“定穴”。定穴主要根据“骨度分寸”、 “自然标志”等方法确定穴位
医生以手指在穴位处揣、摸、按、循,找出指感强烈的穴 位,称“揣穴”
消毒
除一次性使用的无菌针具以外,其他的针具都必须严格消 毒
包括针具器械、医者手、患者施术部位及治疗室用具的消
毒
17
18
二指持针法:用拇指、食指末节指 腹捏住针柄,适用于短小的针具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 注意行针的手法和避免单向捻转
77
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 原因
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 坚硬的组织器官,或病人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或 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均可造成弯针 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 转及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
适用于骨骼边缘和不宜深刺者
平刺
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 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
适用于头面、胸背及皮肉浅薄处
27
28
29
30
31
弹法
刮法
32
针刺得气
古代文献称“气至”,现在多称“针感” 得气的指征
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主要为酸、麻、胀、重,还有凉、热、
《针灸治疗学》课件
补虚泻实
根据病情的虚实状况,采 用补虚或泻实的方法进行 治疗,以达到调和气血、 平衡脏腑功能的目的。
疏通经络
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使 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
03
针灸治疗方法
毫针法
总结词
通过细长的钢针刺激穴位,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毫针法是针灸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选用不同长度和粗细的毫针,刺激人体穴位,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掌握正确的进针、行针和出针手法,以及根据不同疾病和穴位 选择合适的针具和刺激强度。
气血,改善视力。
鼻炎Βιβλιοθήκη 02鼻炎患者可针灸迎香、印堂、上星等穴位,以宣肺通窍、散寒
解表。
牙痛
03
牙痛患者可针灸合谷、下关、颊车等穴位,以通络止痛、消肿
散结。
05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 项与禁忌症
注意事项
消毒
针灸治疗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 毒,包括针具、治疗部位以及 医生的手。避免感染和交叉感
染。
患者状态
确保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处 于放松状态,避免紧张和疲劳 。过于紧张的状态可能会影响 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艾灸法
总结词
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热刺激,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目 的。
详细描述
艾灸法是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人体穴位,以达 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艾灸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 等特点,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虚寒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拔罐法
02
针灸治疗的理论基 础
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是针灸治疗的核心理论基础 之一,它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复杂 网络,贯穿于人体全身,负责运行气 血、沟通内外。
针灸治疗学-内科ppt
针灸治疗的优势
针灸治疗可以针对性地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改善呼吸系统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痰液排出,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减轻咳嗽、咳痰、哮喘等症状。
案例分析
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的免疫应答、抗炎和抗氧化机制,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学-内科的疗效评估
综合疗效评估
在疗效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客观指标,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便更准确地反映治疗效果。
客观指标运用
通过设立对照组进行试验,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针灸治疗学-内科的疗效,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对照试验
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精神状态等因素均可影响针灸治疗学-内科的疗效。
脏腑经络理论
气血津液是中医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和能量的认识,针灸治疗内科疾病时,可以通过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促进气血的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血津液理论
中医理论基础
神经调节理论
针灸刺激可以作用于神经,通过神经调节,达到治疗内科疾病的目的。如针灸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改善胃肠道功能,缓解肌肉紧张等。
针灸治疗学-内科ppt
xx年xx月xx日
CATALOGUE
目录
针灸治疗学概述内科疾病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学-内科的理论基础针灸治疗学-内科的实践技能针灸治疗学-内科的疗效评估与影响因素针灸治疗学-内科的案例分享与讨论
针灸治疗学概述
01
针灸治疗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艾灸的方法,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病理状态,达到治愈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糖尿病
针灸可缓解甲亢症状,改善心悸、烦躁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学讲稿PPT课件
第15页/共105页
二、突出经络辨证
• 为何突出经络辨证? • “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 如何突出经络辨证? • 见经络辨证一节。
第16页/共105页
三、注重整体观念
• 经络的内联外络 • 从阳引阴,从阴引阳 • 上病下取,下病上取
第17页/共105页
四、做到三因制宜
•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余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 因人(因病) • 因地 • 因时
第四节 气血津液证治(或气血精津)
• 思考: • 为何说:怪病多痰?也曾有过怪病多瘀的说法。为何没有怪病多气的说法? • 王清任《医林改错》从理论上越改越错,但为何其创的五逐瘀汤却能大行其道?久用不衰? • 如何辨在气?在血?在津液? • 针灸如何治气?治血?治津液?
第23页/共105页
第四节 气血津液证治
首先需要明白的两个问题
• 什么是针灸治疗学? • 如何学习针灸治疗学?
第1页/共105页
什么是针灸治疗学?
• 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疾病。 • 与经络学、腧穴学、针法灸法学等的关系? • 学习针灸治疗学的重要性 •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学医五年,治病一生。
第2页/共105页
如何学习针灸治疗学?
• “三知” • 温故而知新 • 善思而知法 • 勤用而知妙 • 知识+能力(思维+动手+创新)+素质(医德+医技+体力)
第31页/共105页
经络辨证的其它方法
• 3.经络电测定 • 4.知热感度测定
第32页/共105页
二、按经(络)论治
• (一)十二经论治 • (二)奇经八脉证治 • (三)络脉证治 • (四)经筋证治
第33页/共105页
二、突出经络辨证
• 为何突出经络辨证? • “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 如何突出经络辨证? • 见经络辨证一节。
第16页/共105页
三、注重整体观念
• 经络的内联外络 • 从阳引阴,从阴引阳 • 上病下取,下病上取
第17页/共105页
四、做到三因制宜
•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余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 因人(因病) • 因地 • 因时
第四节 气血津液证治(或气血精津)
• 思考: • 为何说:怪病多痰?也曾有过怪病多瘀的说法。为何没有怪病多气的说法? • 王清任《医林改错》从理论上越改越错,但为何其创的五逐瘀汤却能大行其道?久用不衰? • 如何辨在气?在血?在津液? • 针灸如何治气?治血?治津液?
第23页/共105页
第四节 气血津液证治
首先需要明白的两个问题
• 什么是针灸治疗学? • 如何学习针灸治疗学?
第1页/共105页
什么是针灸治疗学?
• 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疾病。 • 与经络学、腧穴学、针法灸法学等的关系? • 学习针灸治疗学的重要性 •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学医五年,治病一生。
第2页/共105页
如何学习针灸治疗学?
• “三知” • 温故而知新 • 善思而知法 • 勤用而知妙 • 知识+能力(思维+动手+创新)+素质(医德+医技+体力)
第31页/共105页
经络辨证的其它方法
• 3.经络电测定 • 4.知热感度测定
第32页/共105页
二、按经(络)论治
• (一)十二经论治 • (二)奇经八脉证治 • (三)络脉证治 • (四)经筋证治
第33页/共105页
《针灸治疗学》课件
《针灸治疗学》PPT课件
本课程旨在探索针灸治疗的原理和应用。介绍针灸的起源和历史,并深入讲 解其理论基础、常用技术以及临床应用。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针灸治疗 的实际效果。希望通过本课程,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针灸治疗,并为其应 用做出恰当的评估。
针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据说,它最早是由一位古代医生在治疗疾病时 发现的。
案例分析:针灸治疗的实际效果
1
痛经
一项研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
慢性疼痛
2
针灸治疗,大部分女性患者的痛 经症状明显减轻。
在对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进行针
灸治疗后,很多患者的疼痛得到
了显著的缓解。
3
失眠
针灸治疗也被证明可以帮助一些 患有失眠症的人改善睡眠质量, 提高睡眠时间。
结论和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针灸治疗的起源、理论基础、常用技术 和临床应用。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针灸的临床应用
1 疼痛管理
针灸在疼痛管理中有 广泛的应用,可以缓 解各种类型的疼痛, 如头痛、关节痛、背 痛等。
2 内科疾病
针灸也可以被用于治 疗内科疾病,如消化 系统疾病、呼吸系统 疾病等,以促进身体 的康复。
3 心理健康
一些研究表明,针灸 对于心理健康的调整 有一定的作用,可以 帮助缓解焦虑、抑郁 和失眠等问题。
阴阳调和
针灸强调阴阳的平衡, 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 的调和密切相关。
常用的针灸技术
经络穴位刺激
针灸最基础的技术就是对经 络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身 体的阴阳平衡和促进气血流 通。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一种使用负压来 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的 针灸技术。
艾灸疗法
本课程旨在探索针灸治疗的原理和应用。介绍针灸的起源和历史,并深入讲 解其理论基础、常用技术以及临床应用。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针灸治疗 的实际效果。希望通过本课程,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针灸治疗,并为其应 用做出恰当的评估。
针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据说,它最早是由一位古代医生在治疗疾病时 发现的。
案例分析:针灸治疗的实际效果
1
痛经
一项研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
慢性疼痛
2
针灸治疗,大部分女性患者的痛 经症状明显减轻。
在对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进行针
灸治疗后,很多患者的疼痛得到
了显著的缓解。
3
失眠
针灸治疗也被证明可以帮助一些 患有失眠症的人改善睡眠质量, 提高睡眠时间。
结论和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针灸治疗的起源、理论基础、常用技术 和临床应用。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针灸的临床应用
1 疼痛管理
针灸在疼痛管理中有 广泛的应用,可以缓 解各种类型的疼痛, 如头痛、关节痛、背 痛等。
2 内科疾病
针灸也可以被用于治 疗内科疾病,如消化 系统疾病、呼吸系统 疾病等,以促进身体 的康复。
3 心理健康
一些研究表明,针灸 对于心理健康的调整 有一定的作用,可以 帮助缓解焦虑、抑郁 和失眠等问题。
阴阳调和
针灸强调阴阳的平衡, 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 的调和密切相关。
常用的针灸技术
经络穴位刺激
针灸最基础的技术就是对经 络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身 体的阴阳平衡和促进气血流 通。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一种使用负压来 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的 针灸技术。
艾灸疗法
针灸学ppt演示课件
• 经穴:分布于十四经脉上的穴位,总计361个,
双穴309个,单穴52个 • 奇穴:不归属于任何一条经脉,而有特殊的主
治功效的穴位 •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没有固定的名
称与部位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远治作用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喉 手厥阴:心胃 手少阴:心
三经相同主治:胸部病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经脉名称 井(木) 荥(火) 输(土)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经脉名称 井(金) 荥(水) 输(木)经(火) 合(土)
五腧穴
井:所出为井---分布于十指末端 荥:所溜为荥---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旁边 输:所注为输---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所行为经---位于腕踝关节以上 合:所入为合---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合 经 输 荥 井
手三阴三阳五腧穴
足三阳三阴 井.荥.输.经.合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特殊作用
威灵,精灵--腰痛 四缝--疳积 外劳宫--落枕 任脉:回阳、固脱、强壮 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十四经穴为主)的主治有一定的规律性, 主要有分经主治(四肢部经穴)和分部主治(头身 部经穴)两大规律。
(一)分部主治规律
双穴309个,单穴52个 • 奇穴:不归属于任何一条经脉,而有特殊的主
治功效的穴位 •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没有固定的名
称与部位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远治作用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喉 手厥阴:心胃 手少阴:心
三经相同主治:胸部病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经脉名称 井(木) 荥(火) 输(土)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经脉名称 井(金) 荥(水) 输(木)经(火) 合(土)
五腧穴
井:所出为井---分布于十指末端 荥:所溜为荥---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旁边 输:所注为输---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所行为经---位于腕踝关节以上 合:所入为合---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合 经 输 荥 井
手三阴三阳五腧穴
足三阳三阴 井.荥.输.经.合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特殊作用
威灵,精灵--腰痛 四缝--疳积 外劳宫--落枕 任脉:回阳、固脱、强壮 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十四经穴为主)的主治有一定的规律性, 主要有分经主治(四肢部经穴)和分部主治(头身 部经穴)两大规律。
(一)分部主治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部配穴
• 局部配穴法:在病变局部配穴,如、;偏头痛取丝竹空透 率谷、风池、太阳、阿是穴
• 上下配穴法:上,指上肢和腰部以上;下,指下肢和腰部 以下。八脉交会穴配合应用属本法。
• 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为阴;后,指腰背为阳。《灵枢 官针》“偶刺”及“俞募配穴法”等均属本法。
• 急则治其标。是当标病甚急,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疾病的治疗时,
所采用的一种救急法则。比如疾病过程中,出现高热惊厥,就必须 先退热止惊,后治疗发生高热惊厥的病因,否则将影响到病人的生 命。又如,不管任何原因所致的二便不通,必须先通便,再治本。
• 缓则治其本。一般情况下,治病必须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以治之,
尤以治疗慢性病证为重要。如哮喘病缓解期,必须用益肾固本,补 脾益肺的方法来扶助正气,培补先天,调养后天,使病人的体质增 强,增加抗病能力,减少发作;再如治疗哮喘有“冬病夏治”的说 法,到每年三伏天,用隔药饼灸肺俞、膏肓俞、定喘等穴可以减轻 冬季发病的程度,经过多年的反复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 标本同治。当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标病与本病俱急或
• 热性病和寒性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病证,在治疗原则上 也有不同。《灵枢•经脉》篇说:“热则疾之,寒则留 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诸热者,如以 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这里“疾之”和 “以手探汤”,形象地说明了在治疗热性病时,针刺手 法要快而轻浅不留针;相对来说,“留之”和“人不欲 行”,则说明在治疗寒性病时,针刺手法要慢而深重留 针。如外感风热之邪所致的风热表证,针刺时常取大椎、 曲池、合谷、外关等穴浅刺疾出,以清热解表;伴有咽 喉肿痛时,可加用少商、商阳穴三棱针点刺出血,以加 强泻热、消肿、止痛的作用。若温热之邪人里逆传心包, 引起神识昏迷,不省人事时,可点刺人中、十二井穴、 十宣穴出血少许,有清热开窍醒神的作用。
• 补虚泻实又可简称为补泻,针灸的补泻的内容很多,可 以或针、或灸,或用其他的辅助方法来激发机体本身的 调节功能,从而产生补泻的作用。在l临床具有应用时, 又有本经补泻,它经补泻的不同。
所谓本经补泻,就是在一般情况下,凡属于某一经 络、脏腑的病变,而未涉及其他经络、脏腑者,即可在 本经取穴补泻之。
• 3、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用以说明各种病证矛盾双 方的主次关系。从正邪关系来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从疾病发生来说,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病变部位来 说,内脏为本,体表为标;从发病先后来说,先病为本, 后病为标等等。标与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说来, 本为主要矛盾,标为次要矛盾,所以,针灸治病以治本 为先。但当标急于本时,则应治标为先,所谓缓则治其 本,急则治其标。治病之先,要确定病证的轻重缓急, 才能确定治标为先,还是治本为先,还是标本同治。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 何?……知标本者,万举万全,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标本缓急,是针灸治病的指导方针,按此而行,不会贻 误病情。
1、针灸的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原则是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即病性、病 位、病因等来确定的治疗大法,常用的治疗原则分 述如下:
补虚与 泻实
清热与 温寒
治标与 治本
三因制 宜
1、补虚与泻实,即扶正祛邪,是指导针灸治疗的 根本原则;补虚就是扶助正气,泻实就是祛除 病邪。
《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 盛不虚,以经取之。”
俱缓时,就要采用标本同治的方法。如老慢支患者,出现咳嗽、痰 多、喘息、动则加甚,畏寒、易疲劳、端坐呼吸,因为肺主呼气, 肾主纳气,此时标在肺,本在肾,治疗时必须益肺固肾,平喘纳气, 选用定喘、肺俞、太渊,益肺平喘;取肾俞、气海俞、膏肓俞、太 溪。
4、三因制宜 即:因时、因地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
• 表里经配穴法:“原络配穴法”属本法。 • 同名经配穴法:手足同名经配穴法、关节对应取穴法
关节扭伤最为常用。 • 字母经配穴法: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五行生克之
异经补泻法,如:肺虚咳喘:太渊、足三里(培土生金) • 交会经配穴法:病变部位有几条经交会,就取这几条经
的腧穴,如:多用交会穴:如前阴病:关元、三阴交; 面瘫:局部取穴+合谷、足三里、太冲
2、配穴方法
• 按部配穴 • (一)局部配穴法 • (二)上下配穴法 • (三)前后配穴法 • (四)左右配穴法 • (五)三部配穴法 • 按经配穴 • (一)本经配穴法 • (二)表里经配穴法 • (三)同名经配穴法 • (四)子母经配穴法 • (五)交会经配穴法
按经配穴
• 本经配穴法:“本经有病本经求。” 根据病性病位, 循经取穴、辩证取穴。局部选穴多位于头、胸、腹、背 的躯干部,远端取穴多位于四肢肘、膝以下部位。
时间针法: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 飞腾八法。
二、针灸处方
1、选穴原则: 《席弘赋》:“凡欲行针须审穴。”
《百症赋》:“百症俞穴,再三用心。”
近部选穴:病变局部或附近范围取穴,如:面瘫取 地仓、颊车等。
远部选穴:本经、表里经或者与其相关的经脉的 腧穴,如:胃痛取足三里,齿痛取合谷。
对症选穴:依据病因、病机、症状选穴,如:肝 阳上亢眩晕取太冲、行间,心胸憋闷取膻中。
所谓它经补泻,就是如果经脉发生了此实彼虚,或 此虚彼实的病理变化时,针灸处方选穴就不局限于采用 某一经的穴位,可以选用同名经、表里经或子母经的穴 位来进行补泻。本经补泻和它经补泻都适用于“五输穴” 的生克补泻法。
2、清热与温寒是指热性病用“清”法,寒性病用 “温”法,这是针对疾病寒、热的性质提出的 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
第一节 概述
• 针灸治疗是针灸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医基本 理论和经络、腧穴、刺灸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是 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下,对各种针灸的适 应病证进行选方配穴,按法施术,或针、或灸,或针灸 合用,或补、或泻,或补泻同施,也可平补平泻。
• 通过对腧穴进行适当的刺激,从而起到激发经气,鼓舞 正气,疏通经络,祛除病邪,调理脏腑,协调阴阳的作 用,使机体恢复到正常的功能状态,疾病得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