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考研真题-选择-绝密-有用

马克思-考研真题-选择-绝密-有用
马克思-考研真题-选择-绝密-有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答案】B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教材6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答案】C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答案】D

【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A.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答案】B

【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答案】A

【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答案】D

【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任意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改变规律。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教材78-79页。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答案】C

【解析】列宁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教材89页。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答案】B

【解析】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的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强调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来源,并不否认可以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知识。直接经验是认识中“源”,间接经验认识中的“流”。教材95页。

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答案】D

【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自由落体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是错误的认识。教材118页。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①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②生存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教材134页。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答案】C

【解析】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教材137页。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唯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答案】D

【解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①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教材158页。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答案】A

【解析】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们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教材174页。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答案】D

【解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教材190页。

1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答案】B

【解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教材191页。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的手段。,教材199页。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政党制度

B.三权分立制度

C.国家制度

D.选举制度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教材209页。

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答案】B

【解析】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①购买阶段,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②生产阶段,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它在资本循环中是决定性的阶段;③销售阶段,实现剩余价值。教材225页。

2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I(c+v+m)=I(v+m)+II(v+m)

【答案】B

【解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Ⅰ(v + m)= Ⅱc,即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之和同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相等。CD两项是简单再生产的引申实现条件。教材233页。

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答案】C

【解析】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教材238页。

22.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A.平均利润

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

D.企业利润

【答案】A

【解析】商业利润在量上等于平均利润。教材249页。

23.资本主义地租是()

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

B.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

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答案】C

【解析】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由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农业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即超额利润。教材256页。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

D.金融寡头

【答案】D

【解析】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成为金融寡头。他们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教材270页。25.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答案】A

【解析】资本输出的形式有多种,从资本形态上来看大体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教材284页。

26.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

A.无产阶级

B.科学技术

C.巨大的社会财富

D.社会化的生产力

【答案】A

【解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同时,资本主义还造就了置自身于死地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教材299页。27.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

A.《资本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反杜林论》

【答案】C

【解析】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教材305页。28.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托洛斯基

【答案】A

【解析】1921年春,列宁结束战时共产主义,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首先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教材310页。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教材323页。

30.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教材22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A.民主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答案】BCD

【解析】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体。教材4-5页。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ACD

【解析】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材37页。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答案】ACD

【解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ACD三项都体现了这个哲学原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未涉及质变与量变的关系。教材66页。

3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答案】ABCD

【解析】《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教材125页。

3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答案】ABCD

【解析】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关系);③产品的分配方式。,教材139页。

36.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答案】AB

【解析】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教材189页。

37.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答案】AC

【解析】以生产资料形式(如机器设备)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机器、工具、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资本。,教材201、229页。

3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政策手段有()

A.税收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利率政策

D.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答案】BCD

【解析】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调控货币量方面,主要运用三大手段或三个法宝:一是公开市场业务;二是最低准备金率政策;三是在贴现率政策。教材281页。

39.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性表现在()

A.它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B.它认为资本主义必须要为一种更好的制度取代

C.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它认为无产阶段是埋葬资本主义的革命力量

【答案】AB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但因为他们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他们憧憬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教材304页。

40.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

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答案】ACD

【解析】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②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③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④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⑤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⑦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教材341-349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这一物质定义的意义在于: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教材40页。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现三种形式。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为: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任何感性认识都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而且是用概念、判断等理性形式表达的,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的成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感性材料,理性认识就无法进行抽象和概括。

教材106-107页。

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答: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的根据,正确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教材201页。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教材277-278页。

4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答: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2)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3)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4)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教材326-327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答:(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第三,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这种精神力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影响社会发展的过程。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③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第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第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第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①它具有坚持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功能。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它具有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思想道德领域,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它具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功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担负着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重任,发挥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作用,发挥着弘扬科学精神和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发挥着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的作用。

教材131-137、167-168页。

47.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的影响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年为单位)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其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在一年之内,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反之,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数量的比率,它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

中的增值程度。预付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也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

考研马哲原理必背

马哲原理必背 一、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1、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2、二者的辩证关系: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B、要在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C、实践是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实现。 二、辩证法 联系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出,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辩证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论。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有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A ) A.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B.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D.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 2、商品是:( D ) A.一切物品 B.一切有用的物品 C.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交换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3、商品的二因素是:( B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价值和交换价值 D.价值和价格 4、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A ) A.使用价值构成 B.交换价值构成 C.价值构成 D.货币构成 5、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D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6、商品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 D )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7、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是生产商品的:( C ) A.劳动 B.时间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8、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是生产商品的:( D ) A.劳动 B.时间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9、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 D ) A.脑力劳动 B.各种形式不同的劳动 C.体力劳动 D.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0、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有价值

11、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12、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D )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不可能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1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C )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B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D )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16、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然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7、商品价值量取决于:( D ) A.货币量 B.使用价值的量 C.商品的有用程度 D.生产商品的劳动量 18、商品价值量是由:( D ) A.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9、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是:( D )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2009-06-20 14:21:0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指_______ A、世界的本原性 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C、世界的物质性 D、世界的精神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_______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_______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_______ A、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B、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5、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_______ 1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_______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低级到高级转化 D、由坏向好的方面转化 7、“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_______ A、人的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______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本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9、社会运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 A、自然环境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10、社会形态是 A、存在与意识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选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I. 题型:选择题&辨析题(辨析考的机率很少)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含义及其特点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理论性质而言) b: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关系定义)c: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功能作用) d: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意识属性) e: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研究对象) 哲学的特点是: 一般性,最高的抽象性,普遍性,指导作用,阶级性(一般不强调)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㈠:区别 I:定义不同 a:哲学的含义是(同上) b:具体科学的含义是各门内容不同的,独立的学科(一般不考) II:特点不同 a:研究对象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b:原理的适用范围 哲学原理适用于一切领域;具体科学则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 III: 相互关系 a: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以及指导。 【2-B】世界观与方法论 I.定义不同 ⑴世界观;(又叫宇宙观)人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⑵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II:相互关系 ⑴世界观与方法论缺一都不能存在。 ⑵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⑶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2-C】哲学与世界观 I:定义不同 a:哲学的含义是(同上) b:世界观的含义是(同上) II: 特点不同 a: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理性认识) b: 世界观是非理论化、系统化的意识形式是感性认识。 III: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21、只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才能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答:错误。(3分)(1)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应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是彻底否定。(3分)(2)借口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在理论上是否定一切,从而否定发展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实践中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崇洋媚外思想。(2分)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答:错误。(3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1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2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也成了商品。 23、答:错误。(3分)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劳动力的使用,能够成为商品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3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2分) 21、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错误。(3分)唯物主义一般都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认为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3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一般会否认这种能动性。(2分) 22、人的现实本质是由他/她的选择决定的。错误。(3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体系。(3分)人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的选择并不能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2分) 23、剩余价值不产生在流通领域中。正确。(3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3分)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但可以实现剩余价值。(2分)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且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混同。(2) 22、真理没有阶级性。正确。(3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2分)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错误。(3分)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乃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资料获取、课程辅导咨询凯程老师 第 1 页 共 1 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个人有这么几点感觉想和大家分享。由于不考数学,而且是文科类,所以只谈文科类专业,楼主我本科是经济,虽然对经济很喜欢,但是感觉数学相当不好(虽然我反对经济数理化),因此我选择了一个我最喜欢的专业——马克思主义。 1.一定要选择自己合适的,甚至是自己有点天赋的专业,不要一窝蜂扎堆,合理避开所谓热门专业,矛盾相互转化嘛 2.整个四门课中,英语是核心。首先,不要想着只做做真题什么的就能把英语考好,考研英语说实话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单词是绝对的核心,不要看什么所谓的核心一千词汇,要广泛的背词汇,疯狗式的背词汇,闲着没事就看词汇,其次,要大量的阅读文章,别信什么经济学人已经不考什么的,这些文章对于你考研阅读超级有帮助,让你会读长难句,避免你看了文章看不懂,选择不会选,阅读的时候,好句子就抄下来,闲着没事就背背,张剑的150篇别嫌难,回过头范范,今年的一篇文章还是150篇的原文,知识问题不一样,所以认认真真的做,反复看。剩下的作文什么,都是建立在单词量的基础上。 3.专业课我不好说什么,因人而异,但我的观点就是早作准备,不管书多书少,基本文科类的东西(以我所知道专业)基本都是背,只要你喜欢背,别嫌烦,天天背,多看看相关的期刊杂志,感觉不会背,其实一写都会了。 4.说说心态问题,我周围很多人都是一起考研的,到后来陆续有很多人找工作的找工作,自暴自弃的一堆堆,最后不想考直接买车票回家的多得很,上午考完数学,下午几乎来考试的少了一半,所以你永远要记住,考不上的是大多数,考上的是少数,既然坚持了,就好好复习。 5.说说计划问题,我一般比较喜欢设立周计划和月计划,我有点强迫症,像谢耳朵那样,设定好的计划一般不怎么喜欢被改变,之后你就要严格执行这个计划,千万别放弃或者不执行,一开始不适应,之后当你坚持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收获的会很多。 6.说说环境问题,请永远记住!你是孤独的!你复习考研什么的都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要学会和孤独谈恋爱!!不要被周围的因素所干扰! 7.最后说说辅导书和报班的问题,我就暑假上了一个新东方的辅导班,这是彻底导致我再也不报辅导班的重要因素,大热天100多人挤在一个教室,上个厕所到处说借过借过,你说dt 不dt ,费力不讨好,所以我后来都是在**和考研吧,考研论坛下的资料和视频,网络这么发达,少打几盘dota(我半年就打了2把),少聊天,少摇微信,把网速留给视频和资料吧,大热天开着空调,看着视频,哪个好大家就清楚了。辅导书我觉得不要买多,政治的话就看肖的系列吧,已经够了,选择题是关键(政治复习我会后来发个帖子说的),英语张剑的阅读基础+提高一共300多篇最好全部完成,然后买一份答案解析详细的真题,自己做做,然后就可以了。 其实考研也是找工作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形式不一样,考研不能决定你辈子的事情,但是会教会你很多,合理制定计划,对自己合理的评估,持之以恒的精神,遇到困难淡然处之,学会独处,总之,考研就是修正你人生道路的最好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1、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2、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3、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4、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5、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6、c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7、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8、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1

考研政治马哲部分经典选择题汇总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C.近代唯物主义D.宗教哲学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答案:(D)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意 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案:(D)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答案:(C) 5.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 答案:(B) 6. 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7.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答案:(D) 8.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案:(B) 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D.二元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 (卷面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20 分)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 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3. 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人脑的进化 B.动物心理的形成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4. 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5.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6.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 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7.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 1.哲学基本问题是(B)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B)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C)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5.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6.科学证明,人脑是(C)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7.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B)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A)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 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10.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C)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D.激变论的错误 1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D)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2.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B)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Array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 分,共40分) 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标准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标准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 ) A.是否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C.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是否承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6、“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8、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 9、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人 1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普遍联系规律1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 班级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得分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P3)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P12)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P25) A、人和自然的关系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5、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C,P25)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P28)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7.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A,P37) 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普遍联系规律 8.“沉舟侧半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P41)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P61)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研究生考试--83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名词解释[1]

1.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 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 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 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 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 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10.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1.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13.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14.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5.人工智能:又称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16.唯物主义一元论: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17.唯心主义一元论:以不同形式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精神、意识的,是唯心主义一元论。 18.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特征。19.实事求是:本义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毛泽东对之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用之来概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求”就是去研究。 20.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21.主体: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22.客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23.自在世界:人产生前的自然界和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24.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25.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6.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7.联系: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28.发展: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最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肯定:事物内部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确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别的事物的方面。 30.否定:可以在三重意义上使用否定,一是否定的方面,即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或因素;二是否定的环节,即把事物的发展和联系统一起来的环节;三是否定的阶段,即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第二阶段──从肯定到否定的阶段。 31.辩证否定:又称“扬弃”,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本身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32.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表现为事物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量变是事物在度范围内的变化。 33.质变: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表现为显著的变化,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34.度: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幅度,是事物质与量相统一的哲学范畴。区分事物质变和量变的标准,就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35.规律: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6.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过程中两种不同趋势的哲学范畴。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37.现象和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实质和外在表现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外在的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是与必然性、规律性同等程度的哲学范畴。 38.矛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3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双方依存、相互贯通的联系和趋势,包括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分析:马哲唯物辩证法汇编

【篇一】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定义: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不是人强加的。 多样性:内部联系、外部联系,直接联系、间接联系,主要联系、次要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等。其中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事物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 普遍性: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联系、系统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的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 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定义:事物运动变化中内在具有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负责,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 2、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的过程性: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恩格斯: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过程: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的观点看问题。 【篇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范畴就是基本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现象和本质 含义、辩证关系、方*意义 (1)含义: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假象) 本质: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的内在联系 (2)辩证关系:相互区别,又是相互统一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题及答案

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某省的一些地方,数量有限的苹果苗在骤然兴起的栽培种植热中,株价一度高达4元.某村一些农户,仅育一项收入,少的也有三四万元,有的高达10万~20万元.在高额收入的诱惑下众多果农不惜投入巨资大种特种.数年后,果苗价格急转直下,数以亿计的优质红富士等矮化苹果树苗,尽管降至每株几分钱也无人问津,相当一部分果树苗只好晒干当干柴烧.此后,他们有奔赴时常,了解行情,搜集时常商品供求和价格信息.有的热改行建造蔬菜大棚,为城镇供应鲜菜;有的购置了汽车,搞起了货物运输;有的人又引进新的优质苹果树苗,继续生产苹果. 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获得额外收益,是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商品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则是其外在压力.这种情况,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历史上,铝制品曾是一种高贵的物品,铝比金还难获得,因而才有了拿破仑铝碗,军旗铝星黑沙皇铝奖杯的故事.19世纪末发明了电解制的方法,生产铝的劳动生产率翻了数翻,花费比较少的劳动时间就可以获得大量的铝.此时此刻,1克金的价值要比1克铝的价值高多了.又如,长期以来,印刷行业一直是铅字排版,机器印刷.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排版印刷,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使印刷业的面貌得到了根本的改观. 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各不相同.生产条件好的生产者,生产少年宫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或利较多,能够不断扩大生产,更新设备,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在竞争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不断地因优取胜.生产条件差,经营管理水平低的生产者,无力改善生产条件,处境更加不利,在竞争中就会遭到失败,以致被淘汰. 价值规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文 / 那夜的雪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认真学好价值规律的基本知识,正确分析,掌握好价值规律的科学性、规律性,能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知道,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价值波动表现出来的。在市场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