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解释
名词解释 象征主义 美术
名词解释象征主义美术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是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后扩散至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
这一运动在诗歌、绘画、音乐等多个艺术领域内都有所体现。
象征主义者追求通过暗示、隐喻和象征来表达深层的思想和情感,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而真正的现实存在于物质世界背后的理念世界。
象征主义作品常常具有音乐性和韵律感,强调个人的感受和内心世界,而不是直接描绘现实。
在文学上,象征主义倾向于使用晦涩难解的语言来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即所谓象征。
美术:
美术是一个广泛术语,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
它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主要门类,同时也可能包括书法、摄影等其他形式。
美术这一概念在17世纪欧洲开始出现,而在中国,这一概念在五四运动前后通过日本传入,逐渐被广泛应用。
美术作品通常目的是为了审美、表达情感或思想、传递信息,或是作为实用物品的一部分。
1。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2)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1. 古希腊悲剧(Greek Tragedy):起源于古希腊的戏剧形式,以人类命运的悲剧性为主题,探讨和表达人类的困境和矛盾。
代表作品有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和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等。
2. 古罗马喜剧(Roman Comedy):起源于古罗马的戏剧形式,以幽默和笑料为特点,讽刺社会和个人的笑剧。
代表作品有普鲁塔克的《因多米涅乌斯》和特伦提乌斯的《欧内斯托》等。
3. 文艺复兴(Renssance):指欧洲14世纪到17世纪,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化运动。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重视人类的个体价值和人类世俗活动。
代表作品有达芬奇的绘画作品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等。
4.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指19世纪初至中期欧洲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强调个人情感、自然的力量和想象力,反对理性主义和工业社会。
代表作家有拜伦、雪莱和济慈等。
5. 现实主义(Realism):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运动。
追求真实和客观的描写,反映社会问题和日常生活的困境。
代表作家有毛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等。
6. 象征主义(Symbolism):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强调象征和隐喻的使用,探索潜意识和非现实的境界。
代表作家有波德莱尔和马拉美等。
7. 现代主义(Modernism):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挑战传统文学和艺术形式,追求新的表现手法和思维方式。
代表作家有乔伊斯、福克纳和卡夫卡等。
8.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20世纪中期至今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质疑真实性和统一性的概念,强调多元性和失去中心的特征。
代表作家有巴尔塔萨尔和莫里斯·布朗等。
这些是外国文学史中的一些重要名词,简要说明了各自的起源、特点和代表作品。
当然,这只是简要概括,实际上每个名词都可以有更深入的研究和解释。
艺术理论名词解释
艺术理论名词解释1. 纯粹艺术(Pure Art):指追求艺术作品的自身美感和艺术形式的表现,不包含任何实用、经济或政治目的的艺术形式。
2. 艺术创作(Artistic Creation):指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技巧,将艺术家的想法、感受和观点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
3.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指一种艺术风格和理论,通过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以及对现实的主观解读和批判,来表达艺术家个人的观点和情感。
4. 象征主义(Symbolism):指艺术中使用象征性符号和意象来传达深层意义和情感,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来表现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和观点。
5. 对比(Contrast):指艺术作品中形式、颜色、材质或概念之间的鲜明差异,通过对比强调和突出不同元素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6. 内容(Content):指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或概念,艺术作品的核心意义和信息。
7. 比例(Proportion):指艺术作品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大小、位置和关系,通过合理的比例关系来创造艺术作品的平衡和和谐。
8. 视觉艺术(Visual Arts):指以视觉形式来表现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建筑等。
9. 审美(Aesthetics):指对艺术和美的研究和理论,探讨艺术作品的美感、审美标准和美学原则。
10. 艺术主题(Artistic Theme):指艺术作品所探讨和表现的核心概念、主题或思想,艺术家通过主题来传递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11. 欣赏(Appreciation):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欣赏和评价,对艺术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体验。
12. 空间(Space):指艺术作品中物体和形式所占用的三维空间,包括前景、中景、背景以及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13. 夸张(Exaggeration):指在艺术作品中对形式、颜色、比例等进行过度强化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独特性。
14. 立体主义(Cubism):指一种艺术风格和理论,通过将物体分解为多个角度的形状和平面来表达三维物体的立体感,以及对物体的多层次观察和表示。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波及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尊重王权,崇尚理性。
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明确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人物塑造类型化。
以法国的拉辛、高乃依、莫里哀为代表。
2、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一种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在政治上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在艺术上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重视丑的美学价值,惯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喜好。
以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歌德、席勒和英国的拜伦、雪莱为代表。
3、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
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把广阔真实的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应生活。
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与外倾性两种倾向。
以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果戈里、托尔斯泰为代表。
4、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时间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
在西欧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为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
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的一篇《象征主义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
象征主义注重挖掘人的内心世界,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运用暗示、通感和象征的手法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前期象征主义以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为代表。
后期象征主义以英国的艾略特为代表。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与象征主义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与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强调通过使用象征来传递深层含义和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常常用于呈现观念、主题或情感,以丰富作品的内涵。
本文将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与象征主义,并探讨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效果。
一、象征的基本概念象征是指通过使用某个具体事物来代表或表达抽象概念、情感或主题。
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物体或一种动作,都能够在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
象征常常通过隐喻、比喻、意向的符号等手法,在作品中揭示深层的含义,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二、象征主义的特点1. 内涵丰富:象征主义的作品通常具有深厚的内涵,通过象征的手法展示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元。
2. 多重解释:象征主义的作品常常存在多重解释的可能性,不同读者可能对作品中的象征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3. 意象独特:象征主义作品中的象征常常选择一些独特且有强烈意象的事物,如黑暗、迷雾、鸟群等,以增强作品的视觉和感官效果。
三、象征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1. 像征主义在《红字》中的应用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是象征主义文学的经典代表之一。
小说中的红字“A”代表了不同的象征意义,既象征着犯罪和罪恶,也象征着奥德丽丝的勇气和坚持。
红字的象征意义为整个小说注入了深厚的内涵,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主题。
2. 像征主义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应用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绿灯成为了整个小说的象征。
绿灯象征着梦想、希望和渴望,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渴望。
通过绿灯的象征手法,菲茨杰拉德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追求展示得淋漓尽致。
3. 像征主义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应用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不断提到的麦田象征着纯洁、天真和理想主义。
麦田成为了霍尔顿对世界的向往和渴望的象征,也展示了他对成年世界的不满和对纯真的向往。
象征主义的名词解释
象征主义的名词解释
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象征主义这个词儿!啥是象征主义呢?你想
想啊,就好比夜晚的星星,它可不单单就是那一闪一闪的亮点,它还
象征着希望、梦想,能让咱在黑暗中找到方向,这就是象征啊!
象征主义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寓意和意象。
比如说,一朵玫瑰花,它可以象征爱情,也可以象征美丽、热情。
这
就好比一个演员,能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咱再打个比方,一阵风。
风看不见摸不着,但它能给人带来不同的
感觉。
有时候温柔得像妈妈的手轻抚脸庞,那这风可能就象征着温暖
和安慰;有时候又呼呼作响,刮得人站不稳,这时候它可能就象征着
力量和挑战。
在文学作品里,象征主义那可太常见啦!作家们用各种稀奇古怪的
象征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情感。
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个“狂人”,他可不只是个疯子,他象征着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反抗呀!
还有那些画家们,他们用色彩和线条来创造象征。
一幅画里的某个
颜色、某个形状,可能都有着深层的含义。
这多有意思啊!
象征主义不只是在艺术领域,在咱生活中也到处都是。
一个微笑,
也许象征着友好和善意;一滴眼泪,可能象征着悲伤和痛苦。
总之呢,象征主义就是用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概念、情感和思想。
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能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到更深层次的意义。
咱得好好琢磨琢磨,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那些艺术作品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呀!这就是我对象征主义的理解,你觉得咋样呢?。
象征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象征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象征主义是一种文学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法国,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与象征主义文学相关的几个术语的解释:
1. 象征:在象征主义中,这指的是用物体、动作或事件来代表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些象征常常是模糊和多义的,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加以解释。
2. 意象:意象是象征主义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通过文字表达的感官印象,如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
这些感官印象可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用于建立氛围和情境。
3. 超验主义:超验主义是象征主义文学中的一个分支,强调用直觉和超自然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超验主义者相信人类有一种超越理智和经验的直觉能力,可以通过这种能力来感知世界的本质和人类内心深处的真相。
4. 模糊性:象征主义文学中的语言和形式常常是模糊和多义的,这是为了让读者自由地解释和理解作品。
模糊性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复杂性,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参与到作品的创作和解读过程中。
5. 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象征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常见的叙述方式,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内心独白常常是模糊和抽象的,需要读者通过
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来理解和解释。
艺术概论文档名词解释与简答
名词解释1.艺术语言所谓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派艺术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础就是叔本华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同时也吸收了尼采的思想和瑞典神秘主义哲学家史威登堡的对应论思想.4.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5.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艺术流派所谓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这些艺术派别的形成有时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或共同宣言;有时是不自觉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组合在一起。
这些艺术派别有的局限于一种艺术门类或体裁,有的则包括不同艺术门类或体裁的艺术家。
7.芭蕾芭蕾,是法文Ballet的音译,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国。
古典芭蕾舞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式和规范,尤其是脚尖鞋的运用和脚尖舞的技巧,更是将芭蕾舞与其他舞蹈品种明显地区分开来。
芭蕾舞动作要求规范化,尤其注意稳定性和外开性。
8.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简答复习重点
外国文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象征主义: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诗歌流派,强调用有物质感的形象,通过暗示、烘托、对比和联想,表现作家要创造的意境,用间接的象征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一战前波及欧洲各国和各艺术领域。
(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第一部象征主义作品:波德莱尔《恶之花》;象征主义“三剑客”:法国诗人马拉美、魏尔伦、兰波。
)2.未来主义: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文学艺术流派和思潮,兴起于意大利,随后传入俄国,在法、英、德、波兰等国也有一定影响。
创始人是意大利诗人、戏剧家马里内蒂,代表人物有帕拉泽斯基、戈沃尼、帕皮尼、索菲奇等。
1909年2月20日,马里内蒂发表《未来主义宣言》标志着未来主义诞生。
艺术主张:文学艺术的使命应该是勇于探索未知、面向未来,否定一切文化遗产和传统、以“自由不羁的字句”表达运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速度以及它们的组合。
3.表现主义: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是本世纪初到30年代盛行于欧美的文学艺术流派,首先出现于绘画界,后来发展到音乐、文学、戏剧、电影等领域。
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其艺术追求是:①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上,认为文学不是客观现实的反应,而是主管的自我表现。
②在表现与本质的关系上,主张突破时务的外在表象,直接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摆脱外界的印象,直接表现作者的主观现实。
③在个别和一般上,常常忽略个人的特征,而着重表现全人类的普遍的东西。
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斯特林堡。
代表作家: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琼斯皇》《毛猿》)、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
4.意识流小说: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活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
“意识流”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
艺术特征有:①作家退出小说。
②情节淡化。
③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
④时空交错和心理时间。
⑤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
⑥语言上的创新变异。
象征主义戏剧名词解释
象征主义戏剧名词解释
象征主义戏剧名词解释:
象征主义认为宇宙万物与人类的精神之间存有某种互相契合的“对应”关系,主张将宇宙万物作为各种人类精神或社会观念的象征来加以表现。
象征主义认为宇宙万物与人类的精神之间存有某种互相契合的“对应”关系,主张将宇宙万物作为各种人类精神或社会观念的象征来加以表现。
象征主义戏剧也基本体现了这种精神。
它多具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和非理性主义的倾向,多采用与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不同的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被后人所借用。
比利时的梅特林克是该流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玛兰纳公主》《青鸟》等。
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些剧作家也受其影响,如田汉的早期剧作就有象征主义的特征。
20世纪中叶,象征主义戏剧逐渐衰退。
象征主义剧作家未能使象征主义表现的价值与舞台表现的要求统一起来,其成功主要在独幕剧。
象征主义剧作家的中心问题是将抒情性融入戏剧动作,但过分的抒情性成为象征主义戏剧的通病,虽则神秘性和暗示性并非都是非戏剧性的。
象征主义戏剧已经成为许多现代剧作家的风格来源,并混入了现代戏剧,例如荒诞派戏剧的风格,是西方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美术史名词解释
美术史名词解释美术史是指通过对艺术作品、艺术家及其时代背景等的系统研究,以及对艺术发展脉络的整理、分期、分类和解析,以了解艺术发展规律和认识美术的一门学科。
在美术史研究中,常常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下面将解释其中几个常见的名词。
1. 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流行的一种艺术风格和思潮,它追求超越现实世界,通过使用象征和隐喻来表达内心情感和精神层面的现实。
象征主义作品通常充满了神秘、梦幻和幻想元素,追求以情感和直觉抵达真理。
2. 印象派(Impressionism):印象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该派的画家试图通过对光线、色彩和氛围的直接感受和表现来捕捉瞬间的印象。
印象派画家强调感知的瞬间性,追求以色彩和笔触的快速、自由的表现来再现视觉印象。
3. 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强调对形式和色彩的自由表现,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形象描绘,追求表达内心情感和灵魂冲动。
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常常以大胆、激烈的笔触和自由抽象的形式来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
4. 主题性(Iconography):主题性是美术史中用来研究作品和形象中的象征、隐喻和意义的一种方法。
通过研究作品中的符号、图像和背后的文化、宗教、历史等相关知识,可以揭示作品所带有的深层意义和文化内涵。
5. 装饰艺术(Decorative Art):装饰艺术是一种注重美学效果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包括绘画、雕塑、陶瓷、家具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品和工艺品。
装饰艺术追求优雅、华丽、繁复的装饰效果,强调对材料、色彩和形式的艺术处理。
6. 立体派(Cubism):立体派是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以毕加索和布拉克为代表。
立体派作品将自然界中的物体分解为多个几何形状,再以多角度的视角重新组合呈现,突破了传统绘画的透视和实像的限制,强调平面的构成和几何形态。
名词解释象征主义文学
名词解释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是一种起源于19世纪中叶法国的文学流派,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
它强调艺术的创造,主张艺术不应当只是描写客观世界,而应揭示隐藏在客观世界背后的真实,显示人的心灵状态。
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暗示,认为人的精神与自然万物息息相通,在可见的事物与不可见的意识之间,存在对应或默契。
因此,可以通过这些主观意识的对应物来暗示出主观精神、心灵状态,通过带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暗示主观精神。
它致力于挖掘语言的潜能,打破了词语的单一性、含义的直露性和明确性,在曲折性与含蓄性中突出语句的转义,暗示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情感状态,成为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1)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首先形成于英法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并迅速发展为全欧性的一种新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是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矛盾的尖锐化在文艺创作中的流露和反映。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般都具有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他们的作品批判暴露现实,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重作品的客观真实性,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它成为了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由高尔基最早提出。
它的基本特征是客观、真实而广阔的描绘了现实生活,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精神,细节真实与典型化,以人道主义为思想基础。
它的思想武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他的社会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他的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基本上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代表作家是司汤达、狄更斯、果戈理、马克·吐温。
(2)宪章派文学:19世纪30、40年代宪章运动的高潮中,形成的一次初具规模的群众性文艺运动,涌现出一批工人诗人,他们用诗歌、歌曲等形式进行宣传鼓动,激励人们投入斗争,是欧洲最早的无产阶级文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和国际主义精神。
代表作琼斯《未来之歌》。
(3)新人:19世纪50年代后登上俄罗斯政治舞台的平民知识分子,他们担负起改革现实的任务。
如屠格涅夫的《前夜》、《父与子》,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等。
(4)自然派: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人物是果戈理,别林斯基予以理论上的肯定,日后成为俄国现实主义的别称。
自然派的特点是真是反映生活,批判黑暗腐朽的专制农奴制,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
(5)人物再现法: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独特的表现手法。
即以前作品中的人物在以后作品中再次出场的方法,作家把《人间喜剧》的许多典型人物贯穿起来,如《高老头》的拉斯蒂涅,这样,不仅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得到了符合其性格特征的充分发展,而且把各个独立的单篇也连成一个互相关联的艺术上的“有机整体”。
文学批评术语词典
文学批评术语词典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文学批评术语词典是文学批评领域中的重要工具,用来解释和定义文学批评中常见的术语和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含义和背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学批评术语,并给出详细的解释和示例。
一、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1.文学批评(Literary Criticism):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旨在揭示作品的内涵、结构和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3.文学评价(Literary Evaluation):是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和质量,包括对作品的美学、道德和文化价值的评价。
二、常见文学批评术语1.主题(Theme):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是贯穿作品始终的核心内容。
《红与黑》的主题是爱情与权力的冲突。
2.情节(Plot):作品的故事情节或情节结构,包括情节的开端、发展和高潮。
《小王子》的情节围绕着小王子和狐狸之间的友谊展开。
3.人物(Character):作品中的角色或人物形象,包括主角、配角和背景人物。
《简·爱》中的简是一个勇敢、坚强而又独立的女性形象。
4.象征主义(Symbolism):作品中运用象征符号来表达和暗示深层含义和思想。
《老人与海》中的海洋象征着生命的无穷力量和挑战。
5.意象(Imagery):作品中通过形象、视觉感受和情感感受来塑造作品的意境和氛围。
《百年孤独》中的繁华热闹的马孔多镇是一个充满奇幻和奇迹的幻想之地。
6.叙事者(Narrator):讲述作品故事的角色或者视角,包括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述者尼克是一个第一人称叙述者,观察并叙述了盖茨比的故事。
7.调性(Tone):作品的语言和态度,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和态度。
《白鲸》的调性严肃庄重,充满宏大的氛围。
8.风格(Style):作者在作品中使用的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体现了作者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特点。
《唐吉可德》的风格是幽默夸张,充满讽刺意味。
现代象征主义的名词解释
现代象征主义的名词解释在当代文化领域,一种被称为现代象征主义的思潮逐渐受到关注。
它不同于传统的符号学或象征主义,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符号和行为等,表达出特定的文化意义。
本文将尝试对现代象征主义进行解释,深入探讨其起源、特征和应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现代象征主义于近年来在跨学科的艺术、设计、社会学等领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它主要探讨的是符号和象征的现实存在,以及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和意义。
首先,现代象征主义起源于对传统符号学和象征主义的批判。
传统象征主义主要关注宗教和神话中的符号,并将其解读为超验的意义。
然而,现代象征主义则将目光转向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和行为,认为它们同样承载着文化意义。
其次,现代象征主义的特征在于强调符号的多义性和可解读性。
它认为每个符号都能被解读为不同的含义,这决定于其文化和社会背景。
例如,汽车在不同文化中代表着不同的象征,对于西方社会而言,汽车象征着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汽车则象征着财富和社会地位。
此外,现代象征主义通过物品和行为的组合来构建意义。
它认为每个物品和行为都可以被解读为隐含着一定的象征意义,而这些组合则构成了一个更加复杂的符号系统。
例如,一个人戴着黑色的帽子并开着一辆红色的跑车,这个组合可以被解读为勇敢和冒险的象征。
现代象征主义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应用,尤其在广告和品牌营销中。
广告商利用符号和象征来传达产品的特点和价值,同时塑造品牌形象。
例如,许多奢侈品品牌使用象征着财富和高尚的符号,以吸引特定的消费群体。
此外,在当代艺术和设计中,现代象征主义也被广泛运用。
艺术家和设计师通过利用日常物品和行为的象征意义,探讨社会和文化的议题。
他们试图在观众心中唤起共鸣,促使人们思考或反思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习俗。
总的来说,现代象征主义是一种通过研究和解读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符号和行为等,来表达文化意义的思潮。
它强调符号的多义性和可解读性,通过物品和行为的组合构建意义。
什么是象征
什么是象征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
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惯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
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
是19世纪末在英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
中文名:象征主义外文名:symbolism二、起源19世纪末当时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和官方沙龙文化不满。
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愿望,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的艺术。
1886年诗人让·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首先提出这个名称。
象征派在艺术上受英国拉斐尔前派和象征派诗人马拉美、波德莱尔,音乐家瓦格纳及尼采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
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他们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地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
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
三、定义英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
出现于1886年。
年轻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
这份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
事实上,在此之前,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方法,早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已经萌芽。
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
象征主义的先驱波德莱尔和马拉美、兰波、魏尔兰等象征主义名家就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作品。
四、象征主义运动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于英国的文学学艺术运动,在伦敦知识界影响很大,并对20世纪美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该运动主要在法国,欧洲的其他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随者,如德国,比利时等。
外国文学下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1.扁平人物:又称性格人物、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指人物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
扁平人物的优点:容易辨认或事后容易被读者记住.如《艰难时世》中的葛擂硬。
2.圆形人物:性格丰满,表达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陀斯陀耶夫斯基的拉斯科利尼科夫。
3.唯美主义: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文学和艺术领域的运动。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突出艺术的无功利性,艺术本身就是目的。
注重艺术的形式美,强调艺术超越市侩气和污浊的现实.认为艺术并不源于生活,艺术不摹仿生活,艺术为生活提供典范。
代表作有奥斯卡·王尔德的《道雷·格林的画像》,剧作《莎乐美》等。
4.威塞克斯小说:哈代的许多小说,都以故乡多赛特郡及其附近地区为背景。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使得该地区的宗法制农村经济关系土崩瓦解,引起了该地区的社会秩序、道德风尚以及人们心理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哈代的小说着重描写这一历史性变化以及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由于多赛特郡及其附近地区在古代被称为威塞克斯,所以他的这类小说作品又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5.复调小说:(1)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
”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2)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复调小说的首创者,他小说的基本特点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他的作品里,不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识支配下层层展开;这里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互相间不发生融合。
他作品里出现的主人公对自己、对世界的议论,同一般的作者议论,具有同样的分量和价值。
6。
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简答复习重点
外国文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象征主义: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诗歌流派,强调用有物质感的形象,通过暗示、烘托、对比和联想,表现作家要创造的意境,用间接的象征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一战前波及欧洲各国和各艺术领域。
(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第一部象征主义作品:波德莱尔《恶之花》;象征主义“三剑客”:法国诗人马拉美、魏尔伦、兰波。
)2.未来主义: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文学艺术流派和思潮,兴起于意大利,随后传入俄国,在法、英、德、波兰等国也有一定影响。
创始人是意大利诗人、戏剧家马里内蒂,代表人物有帕拉泽斯基、戈沃尼、帕皮尼、索菲奇等。
1909年2月20日,马里内蒂发表《未来主义宣言》标志着未来主义诞生.艺术主张:文学艺术的使命应该是勇于探索未知、面向未来,否定一切文化遗产和传统、以“自由不羁的字句”表达运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速度以及它们的组合。
3.表现主义: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是本世纪初到30年代盛行于欧美的文学艺术流派,首先出现于绘画界,后来发展到音乐、文学、戏剧、电影等领域。
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其艺术追求是:①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上,认为文学不是客观现实的反应,而是主管的自我表现。
②在表现与本质的关系上,主张突破时务的外在表象,直接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摆脱外界的印象,直接表现作者的主观现实。
③在个别和一般上,常常忽略个人的特征,而着重表现全人类的普遍的东西。
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斯特林堡。
代表作家: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琼斯皇》《毛猿》)、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
4.意识流小说: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活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
“意识流"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
艺术特征有:①作家退出小说。
②情节淡化.③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
④时空交错和心理时间。
⑤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
象征主义的名词解释
象征主义的名词解释象征主义是一种艺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
与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强调描绘现实的真实性不同,象征主义旨在通过符号和象征来探索更深层次和非实在的现实。
本文将解释象征主义的概念、特点和在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领域的应用。
一、象征主义的概念与起源象征主义源于以同一个名字命名的诗歌集《象征的诗歌》(Les Fleurs du Mal),作者为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
这本诗集于1857年出版,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基石。
夏尔·波德莱尔通过诗歌中的符号和象征,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现实世界的反叛,这对后来象征主义者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象征主义的特点1. 符号和象征:象征主义通过使用符号和象征来传达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一朵花可能象征着爱情或美丽,一把钟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这些符号和象征可以是具体的物体或抽象的概念。
2. 情感和内心世界:象征主义强调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作品传达他们的情感、梦境和幻想,以表达更深层次的真相。
3. 自由和个性化:象征主义注重艺术家的个性和自由表达。
艺术家们不再被客观现实的约束所限制,而是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和内心世界的自由展现。
三、象征主义在文学中的应用1. 诗歌:象征主义在诗歌中得到最早和最充分的表现。
除了夏尔·波德莱尔,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还包括亚瑟·隆伯、保罗·魏尔、斯蒂芬·马拉梅、亚历山大·布威尔等。
诗人们通过使用隐喻、比喻和符号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2. 小说:象征主义的影响也延伸到小说领域。
作者们注重内心世界的刻画,追求真实的表达。
例如,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复杂的符号和象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象征主义在绘画中的应用1. 色彩和状况:象征主义绘画强调色彩的运用和形象的表达。
艺术家们通过运用明亮的色彩和不寻常的形象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例如,比利时画家雷内·马格里特以其奇特的形象和色彩组合为人所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曾在当时文坛引起争论。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象征主义【内容提要】象征主义文学是我国新文学中影响最大也是介绍最早的一个派别。
"忧郁的情思"里包含着"生活的热忱",是中西象征主义文学所共同具有的突出特点。
两者的不同在于:西方的象征主义者的"忧郁"和"热忱",来自于对社会的整体否定,以及个人极端发展的强力意志精神,在"人与世界" 这一永恒性命题中思考人的意义和价值;而中国的象征主义者却总是关注与" 个性生命" 密切相关的具体社会问题,个人精神所呈现出的"具体性"和"现实性"特点,使他们对人自身价值的理解没有达到西方象征主义者的高度,另一方面他们却表现出强烈的社会使命感。
就其诗歌意境来说,中国的象征主义不具有西方象征主义那种哲学意义上的完整性。
在诗歌的写作过程中,中西象征主义虽然都追求诗的纯美理想,重视想象、比喻、暗示和音乐性等,但在中国的象征主义诗歌中,抒情与感觉更为重要。
【关键词】象征主义忧郁的情思生活的热忱纯诗1857年,惊世骇俗的《恶之花》像"光辉夺目的星星"(雨果语)出现在法国诗坛,继后魏尔伦、马拉美、兰波、瓦雷里等人步涉波特莱尔后尘,竞相争辉,形成了举世瞩目的象征主义文学思潮。
在本世纪初,当中国文学冲破传统束缚与世界文学发生广泛联系的时候,也是法国象征主义成为世界性文学思潮之际,因此象征主义文学也就必然地与中国新文学发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联系,以其异域的新声唤醒了东方古国的诗魂。
一源起法国的象征派诗歌、戏剧是我国新文学中影响最大也是介绍最早的一个派别。
早在本世纪初鲁迅、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中,便收了俄国象征派作家安特来夫、迩尔询等人的十多篇小说和寓言,其后《新青年》、《新潮》、《东方杂志》、《少年中国》等刊物都发表了有关象征主义作家及其诗歌和戏剧的评介文字。
在时代的内在要求和艺术自身规律制约下,对西方象征主义的广泛介绍必然在文学创作上引发出美丽的艺术之花。
纵观中国新文学的整个文学创作,我们可以看到象征主义文学以这样三种形态存在于新文学的创作过程中:(l)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其代表作家是鲁迅。
他在《域外小说集》所附的《杂识》中称安特来夫的作品"其文神秘又深,自成一家",称迦尔洵的作品"文情各异迥殊凡作。
"在《现代小说译丛》中又称安特来夫的创作是"又都含着严肃的现实性以及深刻的纤细,使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俄国作家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如他的创作一般,消融了内面世界与外面表现之差,而现出灵肉一致的境地,他的著作虽然很有象征印象气息,而仍然不失其现实性的。
"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长明灯》等作品就用扭曲变形的方式把人物浓缩到几乎去形存义的状态用以象征现实内容,带有明显的象征主义文学的特点。
而鲁迅《野草》的象征主义特点就更为突出,《野草》不仅在想象与现实的交叉中,把零星的现实物象化为深不可测而又意味深远的境界,揉化进深邃的现实内容,而且在一些篇章中还在现实与想象的交叉中,赋予诗篇超越现实具体生活的内容而具有更为广阔的象征意义。
(2)在五四新文学中象征主义不仅与现实主义艺术原则合而为一,同时也和以郭沫若、田汉等人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艺术原则发生了深刻的联系。
对于郭沫若来讲,他与象征主义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他在《批评与梦》中曾写道:"真正的文艺是极丰富的生活由纯粹的精神作用升华过的一个象征世界。
"他在《神话的世界》一文中又说:"他(指具体的世界——引者注)可以使我们对于无知的自然界如对亲人,他可以使我们听见群星的欢歌,听见花草的笑语,使我们感觉得日月的光辉如受爱人的接吻,窥探得岩石的秘密如看透明的水晶,一切平面都变成立体,一切无情都变成有情,我们的坟墓变为母胎,我们的活尸也才从母胎中诞生。
"郭沫若的如上表述很显然是从诗歌艺术创作的一般基本美学原则去认识所谓的象征主义,并且基本上属于浪漫主义"泛灵论"的范畴,但同时也使我们想到世界是一片象征的森林,万物之间息息相通,味觉、触觉等都可以相互转换的象征主义美学原则。
田汉曾在1921年写过《恶魔诗人波陀雷尔的百年祭》,刊登在《少年中国》上。
他的剧作《灵光》所创造的"绝对之国"、"欢乐之都"、"凄凉之境"将"眼睛看不见的灵的世界"以另一种真实显示了出来,与象征主义剧作家梅特林克的《青鸟》所创设的"夜之宫"、幸福之宫、未来之国,有着极为相似的一致性,但"象征"的境界所蕴含的内容则与象征主义截然不同。
田汉不是用"象征"来表现个人价值不被社会理解的忧郁痛苦,而是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他那种浪漫的理想的善良的情思。
(3)如果说象征主义思潮在中国新文学的小说和戏剧中主要表现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统一创作过程,那么在诗歌领域则形成了一个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象征主义诗歌文学思潮。
其主要代表作家是20年代的象征派诗人和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对于40年代的九叶诗人来讲,他们虽然仍旧有着象征主义诗歌的某些特点,但在诗的总体性及思想内容上已经和西方象征主义发生了很大的区别,开始把象征主义融入现实主义中。
这一特点也表现在由30年代进入4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何其芳、戴望舒、卞之琳等人的创作中,因此40年代的九叶诗派和何其芳、戴望舒、卞之琳等人的诗歌创作已经不能看作是中国文学中象征主义的余绪,只能看作是象征主义向现实主义自觉转折中的一种表现形态,本文对此就不作论述了。
中国的象征主义诗人大都强调诗歌艺术的暗示和音乐性,强调感觉和想象,以此去创造那种缥缈不定朦胧幽深的诗歌意境,把苦闷的忧郁和梦幻的哀伤以及内心个性追求不能实现的骚动困扰作为诗歌艺术的表现主题,具有十分明显的西方象征主义特点,虽然这些诗人有些仍旧带有浓重的浪漫气息(王独清的诗歌),但从总体上看浪漫主义已不是贯穿其篇章的主要艺术表现方式。
当我们对中国新文学中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的三种存在形态作了简略地说明之后,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确定本文所论述的总旨了,这就是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3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为主要论述对象,同时对其它兼有象征主义特点的作家附带提及,以期对中国新文学中象征主义的特点以及与西方象征主义的区别和象征主义进入中国文学内在历史的、社会的、艺术的必然性作一探讨。
二西方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在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波特莱尔、魏尔伦、马拉美以及瓦雷里等人的文艺美学观点和对诗歌的追求并不完全一致。
波特莱尔曾把包含有生活热忱的忧郁性特征看作是诗的最高表现境界,瓦雷里则认为诗的世界和意境与梦境相似而同实际事物无关,从而提出了"纯诗"的理想,要求诗首先要探索词语的各种联想之间的关系所引起的效果。
虽然象征主义诗人之间的美学观念有着某些差别,但他们的这种区别仅仅是侧重点的不同而已。
实质上"忧郁的梦幻情思"与"诗的纯美理想"是他们共同具有的追求,只不过波特莱尔与魏尔伦更多地强调前者,而马拉美和瓦雷里则把后者作为第一要义。
因此当我们把中国新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与西方象征主义相联系说明中国象征主义的特点时,象征主义文学的这两大特点便构成了我们所要论述的核心。
"忧郁的情思"里包含着生活的热忱是中国和西方象征主义所共同具有的一个突出特点。
那么这种不幸的忧郁之美是如何形成的呢?面对这种"忧郁的不幸",人在生活中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忧郁"作为自我理想与社会现实相对立而产生的一种思想情绪在西方象征主义诗人那里是以个人的自由和价值追求与社会现实的尖锐对立而引起的。
从19世纪中期以后至20世纪上半期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各个阶级、阶层、集团之间的斗争空前激烈,他们在不断地分化和重新组合,这使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都处于动荡不定、分崩离析的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的个性自由追求和理想无疑陷入了整个社会的矛盾冲突中倍受践踏,因而波特莱尔认为世界是残酷的,而马拉美则认为诗人的处境"正是一个凿墓穴的孤独者的处境"。
由此象征主义者大都认为"自然"和"现实"是"残杀"和暴虐,诗人应该脱离自然,进入自己绝对自由的梦之境界,以发挥自己的个性,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近代文化中所洋溢着的那种理性精神开始瓦解,而被一种人类生存的危机感和悲观意识所代替,痛苦的心灵便被"忧郁"的情思缠绕。
对于中国的现代知识者来说他们面临着也同样是个性自由生存愿望与黑暗社会现实的尖锐对立。
我们知道本世纪初在中国大地上所掀起的伟大的"五·四"解放运动,是以个性的自由反叛封建传统的束缚,以谋求人的解放为目标的,但是在缺乏西方现代理性得以广泛传播、封建势力十分强大的历史背景下,在中国现代革命历史进程所存在的内在矛盾的纠缠中,"人的个性解放"在1925年左右便显露出自身的悲剧性特征。
正如郭沫若所说:"我们没有这样的幸运以求自我的完成,而我们又未能寻出路径来为万人谋自由发展的幸运,我们的内部要求和外部条件不能一致。
我们失却了路标,我们陷于无为,所以我们烦闷,我们倦怠,我们飘流,我们甚至常想自杀。
"①这种苦闷忧郁之思正是这一时期现代知识者的普遍性心态。
也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象征主义的文学作品,乃至开始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流派。
在30年代具有象征主义特点的诗人则是自我的个性理想在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对立中惨遭蹂躏,他们感到青春与人生是那样的渺茫,人的命运是那样的不幸。
他们又怎么能不生出忧郁的梦幻呢?在中国的象征主义诗歌里,"忧郁"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在对社会整体性否定的基础上,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无限度寻求而又不能如愿的困扰,不是在"自我"与社会的对立中,极端地走向自身,发现生命存在危机的情思,而是在个性生命热忱与社会现实的对立中,对引起生命发展困境的社会性问题的思考,因此我们看到中国象征派诗歌的忧郁往往是与具体的社会性问题联系在一起。